《安恩和奶牛》教学反思优秀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漂亮的编辑帮大家收集的《安恩和奶牛》教学反思优秀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安恩和奶牛》教学反思 篇1

《安恩和奶牛》故事情节很简单,但构思却很巧妙;语言也很朴实,但人物形象却很鲜活。

像《安恩和奶牛》这样的小说,初一的学生一下子就能看明白它“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特点,但是要真正读懂人物,还需要我们老师的进一步引导。因此我把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读懂人物作为本文教学的关键。这样也使得教学目标比较简明,即在读懂人物中理解小说的主题。在课上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读懂《安恩和奶牛》首先要知道,它是出自约翰尼斯延森的故事集《希默兰的故事》。它是其中最出色的一篇,在丹麦几乎家喻户晓。安恩这个形象其实就是作者所要歌颂的故乡的农民的代表,作者的意旨在于赞美故乡人的那种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简朴而健康的生活。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好的来把握安恩这个人物形象。在上课的时候,我交代的似乎不是特别到位,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予以改进。

《安恩和奶牛》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平凡事,但我们却要在平凡中读出她的不平凡。小说从语言、神态、动作、外貌等方面来凸显人物的特点,以及他们对奶牛的态度的不同,进而表现安恩的态度的变化,心绪的起伏,矛盾的焦点始终落在奶牛身上。安恩和买牛人口角的升级,也是作者匠心别具,不露痕迹。买牛人的合理要求彰显了安恩行为的不合理,才有了安恩由“窘迫不安”到“气愤”到“神色慌乱”。只有引导学生读懂安恩的语言变化、神态变化才能读懂安恩的心理。最后一段的“真情吐露”,出人意料,真的撼动人心,令人动容。学生也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此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下设置悬念的写作技巧,以便他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予以借鉴。

关于小说的主题,我理解为两个层次:一是安恩的善良,这是学生能把握的;二是安恩对动物的平等相待,不仅仅关心了奶牛的物质需求,而且还关注到了奶牛的精神需要,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可以说是把爱心发挥到极致,这是一种人性之美。对于这一点,有些学生也能在我的引导下感悟到,这就给了我一个启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题。

不过,主题是否有拔高之嫌,还值得商榷。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这一点似乎是被淡忘了。

《安恩和奶牛》教学反思 篇2

一、反思教学设计

这篇小说是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名作,篇幅不长,情节也并不艰涩,却因人物形象的朴质和构思的妙想脍炙人口。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小说,于是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重点时将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作为首要内容。这篇课文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多角度的细致刻画,安恩这个善良、淳朴、勤俭、博爱的老太太形象跃然纸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以及对人物刻画方法的指导将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品读中深入分析人物的性格,自主地生成和总结出人物特点,从而能让学生更主动、更扎实地掌握学习重难点。四导四学稿的研学活动将课文分为三个主问题:复述课文、分析人物形象以及文章所透露出来的人文内涵。但是在课堂教学设计的架构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空间。一般的教学设计都是从课文的开头讲起,从人物的外貌描写讲起,这样的教学思路四平八稳,但是不容易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使课堂略显呆板。我打算以特级教师王君的教学设计为蓝本,再结合四导四学稿的设计,最终形成我自己的教学思路。

我先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让学生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接着从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分析入手,让学生深刻体会安恩善良、淳朴的'个性,最后再回到课文的开头部分,分析安恩的外貌、神态,从中得出人物形象的总体结论:她是一个清贫、勤劳、自尊、善良、博爱的老妇人。这样设计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不断的对比朗读,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让学生学会自主分析课文,总结人物描写方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暴露出很多不足之处,这一课的生字词很多,在预习检测部分时并没有将一些容易读错的字词讲全面,导致学生在品读课文的时候容易磕磕碰碰。在让学生起来对比朗读人物语言的时候没有进一步归纳人物描写方法,这让学生在掌握这一方面的知识过程中学得不够深入。最后在总结课文的时候缺少对文章“闲适淡定生活态度”的内涵分析,使得课文分析得还不够全面透彻。

二、反思教学过程

1. 复述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

反思:这一环节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但学生由于知识层面较浅,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复述才会愈加使其完整,所以在复述时更应该着重指导孩子复述小说情节的方法。

2.找出这一小说中安恩在集市拒绝卖奶牛的段落。

反思:这一环节很容易设计成“分段概括段意”,这样设计就显得很生硬死板。我通过让学生寻找小说中发生矛盾冲突的部分,实际上也做到了划分段落,但是这样处理学生会更愿意积极寻找,更容易指导学生如何顺利地划分段落,归纳情节。

3.对比品读课文中安恩拒绝卖奶牛时的对话,并从其说话时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反思:安恩是一个淳朴善良的人,但是在面对谦恭的人和粗鲁的人时,安恩回答的语气是不一样的,学生能读出“它是不卖的”和“它不卖的”这两种语气的不同,前者是对有礼貌的询问者谦恭的回答,而后者是对粗鲁者不屑的回答,从中可以体悟到安恩的善良与自尊。学生在这一环节积极性很高,纷纷主动参与进来,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寻找能体现安恩性格特点的句子时能充分领悟细节描写的作用,开动脑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同时也是学生习得阅读技巧的体现。

4.回到课文的开头部分,分析安恩的外貌与神态。

反思:外貌与神态的描写主要凸显出安恩的清贫、勤劳以及安适从容的生活态度,这与之前分析出来的安恩的善良与高贵人格相结合,更能让学生感悟其淳朴与高尚的品性。

三、反思教学机智

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一下子很难读出安恩两次拒绝的语气差异,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时候需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并能亲自范读,帮助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人物的语言及心理刻画,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中学生在寻找细节描写的语句并深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时有一些理解性的偏差,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干预,并帮助纠正,同时学生也能说出许多我们并没有想到的方面,而且也分析得合情合理,这时需要我们及时加以鼓励。

四、教学再设计

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以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为主,教会孩子如何通过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传神地刻画人物形象。课堂上我将更加重视对学生方法的指导,在“导评促学”部分增加一项短文写作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另外在课堂研学部分增加一个对于这篇小说写作特色分析的环节,让学生理解这篇小说充满矛盾、设置悬念的写作特色,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学有效性。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仍有一些不足,特别是在对安恩的安适从容的生活方式这一主题上没有深入挖掘,在实际教学中对其文本分析显得粗浅淡薄。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却让我在遗憾中收获。

《安恩和奶牛》教学反思 篇3

--读出情,才能悟出情

《安恩和奶牛》这篇小说描写人物、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备课时,朗读了很多遍课文,发现本文人物语言很有特色--简短但富于变化。安恩在与第一个买牛人和第二次的买牛人--屠夫的谈话中都仅各用一句话:分别是“它是不卖的”与“它不卖的”。虽只有一字之差,但两次的情感态度完全不一致。怎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从而更好的把握人物形象呢?是依靠教师的讲解吗?还是引导学生自悟呢?我选取了后者。在教学中,我引导启发学生读上下文,揣摩作者的情感,然后请多个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情,在读出情感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物思想感情,恰当准确地把握,全班形成共识后,再找几组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便如身临其境般进入角色,把握人物当时的情绪、心理,从而提高了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课上读课文,我总怕浪费时间,把读的工作和任务都放手的交给了学生,放在课下,有些听话的学生读了,可读时缺乏必要的现场指导,泛泛的读。不听话的学生就囫囵吞枣的读,甚至不读,语文的课堂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效果当然平平,分析人物形象很困难。可本次教学,通过读,本来很难解决的人物形象分析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更让我深切的意识到:语文课就该书声琅琅,只有读出情,才能悟出情,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