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优秀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

《石壕吏》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杜甫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作上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目标: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其中重点放在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和体会语言特点两方面。

但是学习《石壕吏》,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因为杜甫的诗歌大多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这与青少年的人生阅历有些距离,再加上这首诗本身写得比较巧妙,使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感情表达比较隐晦,理解有些难度。因此,我的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以“品”为中心。以读为主,读中品味,读中理解。我把引导学生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作为重点,通过“朗读诗歌——解读诗歌——问读诗歌---改写诗歌等环节,一层层由浅入深体味诗歌的内容、主题、人物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多次多元的对话达到对文本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关注民生、心系百姓的崇高思想。

在教学中,我的教学主导思想确定为:以情感人,以读促讲。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对于文言文来说读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教法上采用了熟读为先,讲中有读,读中促讲的办法。具体做法是: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反复诵读、以读带讲、以读促讲,因为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领。范读,生读,互评,小组展示读,二部轮读,齐读等方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为进一步的分析鉴赏作准备。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品味、记忆、积累文言词语,提高品读诗歌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我采用了自主、合作的方法,体现在两方面:1.自主。学生根据预习,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 ,同时教师也可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2.合作。对于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来合作讨论解决,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能力,体会集体的力量,合作的快乐。例如:官吏只出现了两次,却以《石壕吏》命题,原因何在?老妇的致词是由官吏一步步逼出来的,你同意吗?通过拓展想象,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在参与体验中理解了诗作的思想内容,从而再现诗作意境,品味蕴含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感情,使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表达能力;深入挖掘人物,激发学习兴趣,使学习更生动;同时了解了“藏问于答”的手法,突破重点,体会了作者语言精练的特点。

应该说,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学生获得了有关品读古诗歌的规律性方法,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我觉得本课的成功,主要在于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作为一首叙事诗,本文的叙事性强,情节完整,很适合表演;而且,生动形象地表演,可以很快地将学生带入故事所讲的情境之中,在身临其境地表演情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所以,我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导演,如果把这首诗改编成一出戏,你会安排几个场景?说说你的思路。并且,随即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之后,针对表演,完成“听妇之苦”、“观吏之怒”、“察作者之情”的深层解读,效果不错。层层深入的流程,学生不但读透了文本,读懂了作者,更站在情感的天秤上审视了自我。

二、合作品诗,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挖掘文外之意。品诗,这一教学环节是关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句入手,抓住诗中物象,自觉地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品味、感受、再现诗中形象,感悟其创设的意境,在体会诗的意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如诗中开头就有“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句,含义丰富,你是如何理解的?为什么说“老翁逾墙走”老翁留下老妪独自逃走是否对?其作用是什么?第二自然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故事的结局是第四自然段“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究竟是谁在哭?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相互讨论,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小组搭配,确有好处,可以使学生全员,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这也是老师在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此环节中,我观察到学生们讨论热烈,参与的热情很高,学生们有话说,敢于说。讨论后,我并没有给出固定答案,而是对每位发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认同,并引导其他小组去补充,孩子们的思考渐渐深入,答案渐渐丰厚。学生几乎“暮”、“村”、“吏”、“夜”、“捉人”、“逾墙”、“走”一字都未放过,敏锐地发现了其背后潜在的台词。从中感悟出诗人就是通过短短几句话,几个物象,展现了安史之乱,给平民百姓的带来学生深重的灾难,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廷无能黑暗的批判。

教学总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这节课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设置的问题不够精简,有些问题的设置过于随意,对于学生课本剧的表演缺少技术指导,在语言品读方面不够细致,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正、完善。

本课的教学使我深刻的领悟到:学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现在的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生活经验,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探索结果,往往超出预想的设计。面对新情况,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语文教学只有以对话为土壤,才能开出真情感受的花朵。唯有在对话中,语文教学才能走向学生心灵。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篇2

八年级下学期的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现在对这次考试的情况作一些总结和反思。

本次考试从总体来说,成绩不是很理想,两个班的成绩都有所下降。从三率来看,及格率的下降较为明显,而特优率和高分率的变化不大。

成绩分析出来以后,我认真地分析了这次成绩下降的原因,我感觉到与一下几个方面有关:

1、放松了对一些后进生的管理。由于一些原因致使对这一部分学生的管理,特别是放松了对他们作业的检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药特别注重对这些学生的教学。

2、由于期中考试后,时间比较紧,只顾着进行新课了,放松了对学生的日常检查。复习时间又比较短,在复习过程中又过于仓促,致使复习效果不理想。再加上放松了对学生的检查,所以就出现了成绩的下降。

针对以上原因,在这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做好平时的检查工作,力争使学生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3

《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但我认为课文内容学生可以很容易的理解,但是议论性的文章如何层层展开,确是非要得到老师的讲解不可,因此教学中要突出文体学习,要遵循文体特点设计教学过程。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备课时就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层层推进的结构上。本文是一篇较严谨的议论性的散文,是要提出一个观点的,观点是什么,结论如何得出来,是需要让学生明确的。推论性的文章平时学的比较少,议论性的文章的严密是需要认真学习的。如同数学中的论证,一步步的推导出最后的结果,严密而无懈可击,文字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就让学生通过本课《敬畏自然》的学习,体会议论性文字如何层层推进,最后得出结论的。

文章是从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谈起,首先作者明确他的态度,在课文用“殊不知”这个词语表明自己反对这种观点的态度,以下课文从四个方面逐层推进的,首先指出人类智慧在自然面前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这个方面的议论是通过以下内容来完成的:航天事业的发展的空间在整个宇宙中只是很少的一点点;人类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但是对于后人来说,依然是幼稚得不很;人类对地球的挖掘有可能成为人类自身的陷阱;宇宙空间中可能存在着智慧等,如此说来,人类面对自然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话说到这里,文章水到渠成的谈到了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其次文章接下来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最后谈到大自然中到处都存在着生命,只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不同而已,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四个方面步步推进,课文最后一段得出了要敬畏自然的结论,文章非常严密。

在课文的学习中,就是将层层推进的议论过程作为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明白议论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学习非常投入。

议论性文章的学习一般说来比较枯燥,但是这节课的学习确是让学生尽心投入到学习中,原因我以为是导入时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平时学习数学,熟悉数学的论证过程,一步步引导出最后的结论,如果用文字证明一个观点,到底该如何进行呢?再有,在本文学习中,我一开始就让学生注意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学习,第一段作者没有开门见山或者用直接点题的方式引入,而是把人类对待自然的错误认识摆了出来:人类要征服自然;把要证明的观点放在了最后:人类要敬畏自然,从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作者是如何论述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认真思考。并且板书了以上的主要内容,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带动学生的思考。

为了更好的学习本文,多读是非常必要的,在读中,学生感悟到文字的严密性,道理的深刻性,对敬畏自然也有了更多的认识。本文学习的不足就在于没有让学生有更多的朗读时间,以至于有些问题学生的回答不是太令人满意,看来多读是学习语文的一大法宝。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4

1、本文我上了两次。第一次我以朗诵入题,学生没有被感染,这样,在情境创设不够的情况下,学生难以理解一个离异的妈妈对孩子的那种牵肠挂肚,欲哭无泪的悲情。所以朗读时读不出母亲的悲哀与痛苦。而第二节课我在导语设置上注意创设情境,用了一个故事来导入,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课堂的氛围就远远超越第一节课。

2、课堂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交流,一味地注重讨论分析,往往会使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收获甚微。因为学生的交流失去了导向,出现了漫无节制的空谈散讲。我想学生的讨论应该在情感的体验中自然完成,让文章的情打动他们进入作者的心灵。

3、备课不仅要备文本更要备学生,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体验应该建立在他们的品读与感悟的基础之上,只有让学生把文本读深读透,才能让他们的心扉与读者的心灵相通,课堂的高潮在这个时候才会水到渠成的出现。为了完成教学环节而脱离学生的教学设计是一定要失败的。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5

自从新学期开学到现在,总感觉学生的学习气氛不进状态。要么课堂气氛沉闷,要么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的学习效果非常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

学生是有惰性的,在一个月的假期中,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在家中自由散漫惯了,开学一个多星期来,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加上近段时间,流感导致了许多学生感冒,请假回家的学生比较多,班中纪律不好,故而学习气氛不好。对此,应该加强纪律,严格要求,让学生尽快的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把心思尽快回到学习上来。和其他任课教师统一思想,共同想法,共同努力,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一节课了,然而,当提问学生字词时,有的学生竟然还错了很多,真的让我很吃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到底哪里去了?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老师要严格要求,无论是课堂上还是作业要求上,都要严格,否则,就会养成学生懒惰的习惯;同时,老师要使自己的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愿意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班中营造一种好的学习兴趣。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