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反思优秀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本学期,刚刚接手四五班,对于班级整体的一个情况有了简单的了解,孩子们基础方面略微有些薄弱,加上孩子们原来没有预习的习惯,有些懒,不想付出努力,不爱写东西的特点。我也慢慢调整我的课堂模式:
1、基础知识严格抓
首先我觉得基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就像盖楼房一样,没有牢固的根基不能为上面的建筑做好稳固的工作,所以在我的课堂,我喜欢每天的听写、默写。日积月累的过程是能够提升语文基础能力的根本。
2、每日阅读不放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是孩子们还是对于读书有些应付,读书少,自然而然理解能力成了一个问题。阅读理解不能够按照出题人出题意图去答题而担忧。
我们也在利用一些插空时间,尽量让孩子们班级一起读书,共读时间的约束,会慢慢改变一些孩子的阅读习惯。可是出现的问题是没有办法保证所有孩子都能够有阅读时间,导致一些孩子就会和别的孩子有一定的差距。
3、课堂笔记记起来
我一直觉得课堂的参与度是希望全员参与,理想是好的,可是现实就是那么“骨感”。总有一些孩子进入到课堂,一节课,虽然参与,再次复习时学了什么?讲了什么?不记得,忘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课堂当中对于一些关键点做笔记,来提升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慢慢学会学习方法。方法的运用,对于孩子来说,是终身受益的事情。我觉得写字速度也会有所提升!可是出现的问题是,为了做笔记,字体的美观度不再考虑,这也是目前困惑的地方,需要慢慢看看怎么改变的问题所在。
学习的事情真的是需要一点一点去摸索,慢慢改变的事情。在新接手的班级中,慢慢实践,找到更适合孩子们的学习方式才是我接下来继续努力的事情。
学习内容是“ɑi、ei、ui”。整个教学设计是先进行激趣导入,请出“ɑ、o、e、i、u、 ü”这6个老朋友,说说这是什么音,发音时要注意什么,然后引出复韵母“ɑi、ei、ui”,在教学“ɑi”的时候,先请小朋友看图说图意,从乌龟排队引出“ɑi”的读音,然后,师范读,生再跟着读一读,师总结“ɑi”的发音方法,指名正音。本来在这之后是要请小朋友们自己认认“ɑi”,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结果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环节没有落实下去,一部分基础稍差的学生就没有很好的把握这一知识点。
接下去是进行“ɑi”的四声教学,我是事先准备好“ɑi”的四声,然后在课堂中贴到黑板上去,事实证明,这样既花时间,又没有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可能还是直接板书“ɑi”的四声既省时,又让学生能在看老师写的时候在温故知识。
然后是拼读练习的环节,但是由于学生对“ɑi、ei、ui”的四声还不是很熟练,就马上进入拼读,导致绝部分的学生容易拼错,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不会拼。
整堂课虽然课堂气氛还算活跃,但是,小朋友们都处于情绪高昂的状态,不利于知识的吸收,应该适时地控制一下他们的情绪。
《母鸡》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
本文的语言十分生活化,使得文章是那样的生动鲜明又通俗易懂。但是在教学时由于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过于犹豫,延误了时间显得有些拖沓;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要在平时花功夫加以落实。
语文本来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我们应该结合现实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引导学生,不仅是依靠理论的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吸引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检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尝试,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又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
一、精心备课、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我课前首先思考: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我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应怎样设计教学方案呢?经过思考,最后再设计好教学的课件,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二、向四十五分钟课堂要效率。
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来自于课堂四十五钟的效率。为此我作了三个方面的尝试。首先我自己坚持课外多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课堂上将一些小故事、小游戏、漫画、视频、歌曲穿插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差,我上课时经常会提醒督促学生做好笔记,这样学生就不容易思想开小差;最后,重视课堂小结,明确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知识是要求掌握的,有哪些知识是重点,这使得学生对一节课所学有个整体的把握,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和记忆。
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在讨论问题时可能会有些学生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问题,这时就是考验教师教育艺术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的'时候了。作为教师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正处于成长时期的学生由于各方面都不成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批评教育。成功的批评教育若阳光,若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反之,则若风暴,轻易吹灭学生心中的火苗。
作为教师,要有效地批评学生,首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特别是在学生不听规劝的时候,千万不要说过火的话,更不能有过激的行为。因为老师的训斥、讽刺或挖苦,都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进步,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其次,不要马上逼学生作出反应。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是希望学生能迅速承认错误,立即改正,并保证不再重犯。
很多学生在老师的逼训下,可能会立即做出顺从的意愿,表面承认其错误,但适得其反,内心总是不乐意的。应该留给学生一个思考正误的时间。使其从内心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判断。正确的批评,应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分析犯错误的原因。使其从内心得出自己行为的错误,从而避免从犯类似的错误。同时,应注意场合,在教室当众批评学生,会让学生觉得没面子,下不了台,而产生逆反心理;在办公室批评学生,面对众多教师,会给学生造成紧张情绪,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在巧妙设疑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提出问题,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就承担着授业、解惑的责任了。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引导,激励学生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当学生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要鼓励学生质疑,向教师提问题,要学要问,学问学问,有问才有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质疑和学生提问,不仅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会增强教学效果。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识情况,通过质疑来让学生思考问题,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恰恰是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所谓方法和学习需求,解决好这些问题正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教育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程序,引导学生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把握好教材的内容。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教师教学要善于设疑,巧妙设疑,要联系学生实际,去启发唤醒,鼓励学生参与质疑,帮助学生分析,观察想象,还要抓住时机,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为此我设计“出谋划策”、“我的地盘,我做主”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要生动、活泼
由于语文的理论性较强,考得比较灵活,所以在教完本课的知识点时我会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默记。但有的初中生仍不减好动、爱玩的特性,好胜心、自尊心也强,往往只有一小部分意志力强的同学,能自觉主动地去记、去背;而大一部分同学则不专心,记不住。我便采取一系列活泼有趣的游戏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之感兴趣,愿意去背。一会儿我点名让学生回答;一会儿我让会的同学提问别的同学,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紧张而愉快地教学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此外,我还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采取点名回答、举手回答、抢答等方法,展开竞赛,同学们踊跃参加,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就是这个道理。在教案书写和课件的制作中,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课后对教案和课件,我会认真的回顾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病历”,并且对这些“病理”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发现并提出解决教学“病理”的对策。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和总结,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总之,我的课堂教学课通过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