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整理的数学教学反思(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交通与数学》是我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北师大教材第五册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乘除法、周长之后安排的一个综合练习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解决与交通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节课所承载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知识准备,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运用乘除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在自我教育的情境中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培养学生安全交通意识;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本课共设置了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二、师生合作,解决问题;三、联系实际,培养能力;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其中二、三环节是教学重点部分。在第二环节中,师生合作通过探究、发现、解决小东上学、放学路上遇到的数学问题,从而教给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在第三环节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在“导入”环节主要作用是使学生初步感知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第四环节中拓展的目的是打通课内与课外的界限,将课上所学习时延伸到课下、深化本课主题。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流程的说明与反思。通过课堂实践,我认为本课以下几方面较好的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又能改善生活,实践活动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的情境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导课时,和学生共同分享周日的快乐,让学生感知交通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将课本52页的第一题和课本53页的第三题进行教材重组排序,创设了故事人物小东上学、放学路上遇到的一连串和数学有关的数学问题情境。这些数学问题实际上是学生每天可能经历,只是从未注意的问题。课堂上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较贴近,从课堂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解题的兴趣被极大限度的调动,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踊跃。在认识交通标志环节上,改变单一的说教形式,创设了活动情境“我是小小交通宣传员”。请学生教大家认识交通标志,讲交通小常识。学生积极地展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内容,调动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活跃。
2、打破封闭的40分钟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连贯性,初步获得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
《课标》中指出: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应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完整过程。本节课,我尝试让学生初步感知获得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搜集数学信息,如:你一分钟走多少米?你从家到学校大约多少分钟?找找交通中有没有数学问题。有了课前的收集过程,使学生本堂课的活动有所准备。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解决小东上学、放学路上的数学问题,从“做数学”中感受到了处理数学信息的方法,运用刚学到的方法,设计了“你是否遇到了和小东一样的问题?”和“你还能解决哪些交通中的数学问题?”两个实践活动的环节。学生在此环节运用掌握的发现与解决的方法处理课前自己搜集到的和自己已掌握的数学信息。大部分学生基本能模仿小东上学、放学路上遇到的数学问题来发现并解决自己的数学问题。但课堂上仅是使学生感知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可以解决交通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在第四环节中,布置了推荐作业“说说你还知道的交通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去生活中发现、实践本节课所学到的方法。打破了课堂40分钟的'界限,使课前的学习有所准备,课下有所延伸。
3、本节课虽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但并不是一节单纯的实践课,还是一节综合练习课。本节课还承载了一定“练”的任务,为了学生本节课“练”有“法”可依,学生的实践活动顺利地开展,在第二环节,我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此类题的原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下一环节作了充分准备。本节课虽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但也体现了数学课的特征。
本节课的教材是三年级的教学内容,这次教学活动,我是和四年级学生一起完成的,从教学效果来看,存在着不足和缺憾。
1、完成教材52页的第一题,求路程及上楼梯问题。用四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来解决三年级这些问题,问题略显简单,不具有挑战性相对来说降低了教学难度,所以在此环节教学较顺利,轻松地完成此题的教学任务,为后面“我是小小交通宣传员”环节的教学留下了充分的时间,再加上学生在课堂被调动起来的极强的表现力,次环节的内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造成了在总结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时,大部分的学生仍在回顾次环节,一下子冲淡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2、完成53页的第三题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小东择路问题。学生解决时仍有困难,教师也在适当时运用课件引导,帮助学生来理解。但从学生课堂表现来看,教师运用的方法及教学语言仍不够清晰,学生对结果还不是很明白。所以此环节,还应在考虑,如何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晰的理解此题的结果。
初次尝试实践活动课教学,对我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在探究、实践中我更清晰的理解了小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课标》中指出:实践活动是以活动课为阵地,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寓教于乐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用实践的形式锻炼学生,寓教于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才能;用数学的思想熏陶学生,寓教于思,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水平。有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这就决定实践活动课不同于复习课、不同于练习课。通过教学尝试,我想和大家分享自己对实践活动课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1、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充分体现生活性。
《课标》中提到:实践活动课要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活动课的形式要体现实践性,应让学生经历一个收集、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完整过程。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应让学生课前有准备,收集和本节课有关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所准备地来到课堂,这样实践活动会开展得更顺利些。课堂上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通过实践的形式,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课前产生的数学问题。最终掌握解决生活中此类问题的方法。整个活动是通过学生联系自己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获得实践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活动课的的本质是数学课。首先要认识到实践课是“课”不应随意改为玩玩耍耍的活动。它也不同于练习课,不同于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前、课后布置的任务是数学问题。课堂上学生经历观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等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都仍然体现了数学课的特征。所以在实践活动中,不能仅仅图热闹搞一些活动,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数学方法,提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但也不能上成以练为主的练习课,和以复习梳理为主的复习课、整理复习课。
4、如何处理师生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的关系。由于数学实践活动课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所以学生乐于主动参加、积极投入。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中。同时,学生又通过自身独立探索和合作研究的体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特长,而不是间接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因此,学生是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主角,居于主体地位。但他们的学习活动又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教师在适当时机的引导、组织和帮助对他们的学习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此时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居于主导的地位。所以,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
此次教学活动,仅是我依照自己对实践活动课的一点认识,进行的尝试和探索,也是想以次教学为契机与各位老师针对实践活动课该如何来上进行研讨和探索。望各位教师提宝贵的经验。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感悟知识的形成,使学生在自己的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通过教学来看,效果比较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新课探究中,我先让学生对课本进行自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学,对垂直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一步深入探讨垂直的有关问题做准备。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说一说、折一折、做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对垂直的有关概念进行理解,这样不仅使学生把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垂线的画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先让学生自由画,再着重讲过直线上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画法,然后放手让学生画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学生通过动口交流、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垂线画法的探索过程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这样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
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的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形?”这些实际问题。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在课的最终,孙老设计由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用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做的角,在互相交流中进一步巩固角有大有小而与边的长短无关,这样教学不仅仅贴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本事,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取性和主动性。
正节课的教学设计融趣味性、知识性、创造性、思维性为一体,增强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各个环节的设计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使学生一举多得。
本节课如果再在学生出现端点与顶点分得不十分清楚时,抓住一学生说的顶点时进行强调教学顶点就更好了。
回想《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资料,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资料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资料之一。
在导入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自我的生活体验说说角是什么样貌的,然后在主题图中找出角,并抽象出角。再经过动手做角、折角、摸角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使抽象的角的认识简约化,简单化,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供给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我经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很多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构成过程,让学生把抽象的角的知识和生活中的角紧密得联系起来,不仅仅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但这节课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一、各环节在衔接上不流畅,资料编排上顺序紊乱。
二、课堂灵活性不够,课堂应对本事有待提高。在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不到位时,如果把“角的大小”这一资料先放下可能效果更好,“角的大小”这一资料较抽象,在学生对角的认识不到位的情景下讲解,让学生对角各方面的认识更混乱。
三、课堂语言不够丰富,表述本事仍需改善。
一、微积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教材选择难。经管类专业微积分课程教学是整个数学类课程教学的基础,我们学校经管类专业招收的是文理兼收的学生,其中90%生源地是贵州,他们的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几乎没有,所以教学难度大。我们学院一共有9位老师先后上过数学类课程,老师们教学态度是认真的,工作是负责的,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数学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试卷不及格率较高,有些学期不及格率超过了50%。学院曾多次举行教研活动,探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也定期召开班级学生代表座谈会,并将座谈会信息及时反馈教师,但是仍然收效甚微。
笔者通过听其他任课老师的课、与学生、任课教师私下闲聊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通过参加学生座谈会,调研学生课后对数学课程学习的投入状况,认为微积分教材的选择是影响微积分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这是因为:第一,微积分内容多,主要包括函数的基本知识、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级数等内容,虽然本课程开设两学期,合计144学时,但是由于第一学期实际学时只有56学时(新生从第五周才开始上课),再加上节假日,全年实际学时不足110学时,教学时数远远不够,虽然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删减了一部分内容,但是教师教学仍感学时不够,学生学习仍然感觉接受困难。第二,教材的可读性不适合我们的学生。我们先后选用过“微积分”(赵树嫄编)、“经济数学-微积分”(吴传生编)、高等数学(曹定华编)三种版本的教材,这些教材均是211重点院校的专家、教授编写的,其结构严谨,内容详实,应用型强。这些教材对于211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适合的,但是对高考分数与一本录取线相差一大截的二本院校学生来说,众多的教学内容以及大量的练习题,使学生学习倍感吃力,不但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选用这类教材,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和考验。第三,学校对教材选用的规定。目前,国内经济管理类专业微积分教材有数十种,其中多数教材都是211院校的。专家、教授编写的,学校对教材的选用要求是使用规划教材或者重点建设教材,其实这种选用教材规定,相当于是要求二本学生去接受一本学生的课程教学,这对二本院校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是不恰当的。
2.学习习惯养成难。大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差异很大,刚进校的学生还没有从高中的满堂灌输、拼命做练习,自己学习总结与思考的时间极少的状态中醒悟过来,对大学的自主学习认识不足,加上对于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与现实生活的差异存在较大反差,所以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同学,中学的学习习惯就不太好,到了大学根本适应不了大学的教学模式,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基础原因听课精力不集中,课后复习遇到疑难问题不知道怎样处理,没有和同学谈论和交流的习惯,更不愿与老师探讨,慢慢地落差越来越大,有些同学干脆就放弃复习和做练习。最终出现厌学或不学的现象,采取上课应付、作业应付等办法简单应付微积分课程教学。
3.课件制作较难。目前多数教材都有课件,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几乎是教材的翻版,可读性较差,任课教师因为对计算机以及课件制作缺乏系统的训练,所以制作课件难度较大,想对已有课件进行删改,由于系统或课件制作者加密等原因,很多内容根本改不了,所以很多情况下想改课件上的内容但是没办法改,如何处理课件制作或修改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数学教师的一大难题。
4.层次教学实施难。我们的生源存在省内和省外生源差距、存在文理科学生的差异,所以教学中若按照统一的课程教学大纲实施教学,相当一部分学生接受感觉有困难。但现行教学条件及班级规模,使得我们只能按专业分班教学,不能实施分层教学,班级人数较多,学生基础差,最终出现老师艰难教,学生痛苦学的尴尬状态。
5.教研活动开展流于形式。一次好的教研活动,可以使任课老师获得很大的收益,教研活动开展可以多种多样。比如,集体备课,举办公开课,开展说课活动、专题研讨乃至校际交流等。但是,由于学校政策原因,教师、教研室主任积极性均受到严重挫伤,没人愿意上公开课,集体备课开展不起来,专题研讨会教师也没兴趣,校际交流没有开展,教研活动的开展完成处于失控状态。
二、解决问题的思考或建议
1.编制适合专业发展的微积分课程教学大纲,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笔者认为:要解决目前我院数学类课程补考率偏高,学生害怕的局面。首先要考虑的是制定适合专业发展的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可将课程教学大纲按照两个模块设置,第一模块是基本要求,即按照专业够用的原则,制定满足各专业专业课教学需要的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具体由数学老师在广泛征求各专业课老师专业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在专业够用的基础上,编制基本教学大纲;第二模块,专业拓展。改内容是在掌握第一模块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的提升,这部分内容专为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制定的提高模块。
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同时,选择适合我院学生的“经济数学-微积分”教材。现行的微积分教材,更多讲究数学严密的逻辑关系以及知识的连贯性,这给学生课外阅读带来了难度,所以,应该考虑教材的更换,选用经管类院校编写的微积分教材,同时,结合我院学生实际,编制数学讲义以及学习辅导读物,条件成熟时,在已建校级精品课程《经济数学-微积分》的基础上,联合本省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数学教师,试编适合我院学生使用的经管类数学教材。
2.加强课外辅导,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学生进校数学基础较差,可通过建立数学兴趣小组,加强课外辅导,建议每周安排一个下午的时间集中辅导答疑,由任课教师轮流到校辅导答疑,使学生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得到老师的辅导,也可尝试借助网络或建立QQ群与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交流。以此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困惑,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3.开展课件制作培训,提高教师课件制作水平。要求任课教师自己动手做课件,有针对性定期举办一些课件制作的培训或比赛,以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质量,同时,教学常规检查将教师教学课件作为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进行检查,所有检查结果拿入年度考核内容。
4.尝试在微积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打散专业界限,将全院所有专业学生打散,按学生高考成绩或通过分班考试,将学生按高考数学分数或分班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实施差别教学,同时严格控制班级人数,每班人数不超过60人。
5.举办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为避免流于形式的教研活动,建议教研活动尝试按以下方式进行:上课老师按照“上课—说课—辩课”,听课老师按“听课—评课—议课”的程序进行教学探讨,最后大家达成教学共识。每学期每个教研室至少举办2次类似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教改项目,积极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交流活动及培训活动,积极组织学院老师到各高校进行教学交流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激发教学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另外,应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学生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以最佳教学状态积极、主动地实施教学,力争教学质量能够尽快提高。
作为一名新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工作,我认为主要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反思。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注重的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也需要结合现今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发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并进。在近期的有理数章节的教学中,还是应当更多的以学生的练为主,提升发展学生的在初中数学李所必需的一些基础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孩子本身就是从父母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待越是脾气好的老师就越是淘气,掌握好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管理得尺度掌握的好,替身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在数学上有所收获。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所以,要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就必须要对备课有充分的认识和反思。备课期间除了自己认真的分析教材及相应的习题册,也多与师父交流学习,听听师父是怎么上课的,然后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争取每堂课的教学都是有条不紊的呈现每个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
教学反思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行动研究法,是教师增强教学动力的工具。它不仅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必经之路。
一、发挥引导作用,抓好学法指导的首要环节
由于受社会重视程度、传统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上职业学校普遍成为学生的“次选”,造成职高生源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数学成绩只有几十分,甚至十几分、几分,加上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清,学习动力不足,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数学难教而学生感到数学难学,有的学生甚至出现厌学数学的现象。因此,加强学生学习引导,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抓好职高数学教学的前提条件。
1、结合专业需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职高学生认为到职业学校只要学好专业技术就行了,这种思想认识必然导致学生对文化课学习不感兴趣,普遍缺乏内在学习动力。所以,解决好学生对待文化课学习态度问题,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成为职高数学教师成功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注重学生思想的疏导,在所带的每一届新生中都要开展“职校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文化课?”、“数学与成才”、“数学与我所学的专业”、“数学与生活”等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专题演讲活动,通过讨论、分析,学生明确了学好数学知识是学好专业技能的需要,是个人成才的需要,是不断掌握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努力适应竞争社会的需要,从而自发的把过去认为教师要我学的思想转变为我要学的内在动力,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注重针对性,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
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使学生迈入知识殿堂、丰富自身各种能力的通行证,古人云:“学贵有方”。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学知识。数学有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数学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明确讲究学法的重要意义,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渗透初步的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从平时的做好数学笔记、注重错题的分析、试题归类、知识点联系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言传身教,发展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心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数学教师精通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精神,踏实的劳动态度,时时刻刻都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这种表率作用没有任何其他教育因素能代替。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做到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关心热爱相结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要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对后进生不讽刺、不歧视、不伤其自尊心,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不断了解学
生的内世界,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重视培养学生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意志和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努力促进飞跃点。
二、发挥主导主体作用,抓好学法指导的主要环节
教与学密切相关,教师善教、乐教、会教,学生才会善学、乐学、会学,课堂教学上只有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确保教学相长。
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数学方法是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途径、程序及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化归的思想、整体的思想、演绎的思想、统计的思想、类比的思想、抽象的思想等。例如,在“距离问题”的复习课中,可以把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的距离从平面到空间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效率。
2、注重思维过程的暴露,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教师要把工夫下在备课上,本领展示在课堂上,水平体现在教科研上。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优化教学设计,努力提高教学实效为目标,针对每一节课,要坚持做到“四备”(备教材、备自己、备学生、备教学方案),设计多种方案,比较择优而取之,从教师角度要考虑“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从学生的角度要考虑“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要通过探究、合作、启发引导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多更好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加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记忆,积极促进学生感知、注意、思维等,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拓展了学习空间,优化了资源结构,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把意义学习落到了实处。
三、发挥辅导作用,抓好学法指导的重要环节
课外辅导工作是日常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要针对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的实际,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系统复习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在班级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树立信心、明确目标,尽快赶上大部队前进的步伐;其次,要开展分层教学研究,从讲解的内容、练习的难易等方面兼顾不同层次学生,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要开设第二课堂或兴趣。
小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法水平,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做好学法素材与实践的储备。
实践证明,加强学生学法指导是提高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随着数学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学法指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职高数学教育工作者在科学的学习理论指导下去不断探索和研究,才能使职校生全面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真正实现学会学习。
圆锥的认识”一课是数学十二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们认识了圆柱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因此它与圆柱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们有了学习圆柱体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再加上会在动手合作中进行学习,认识圆锥应不成问题。在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之后,我在导入时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复习圆柱的特征后,这样引入课题:“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圆锥?”我请孩子们拿出自己带来的圆锥,通过让学生看、摸、剪、说、辩等小组活动来了解、掌握圆锥的特征。看:看圆锥的形状;摸:摸一摸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顶点;剪:剪开看看侧面和底是什么形状;说:说一说圆锥的特征;辩:辩一辩圆柱和圆锥的相同与不同。通过交流学生对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有效地迁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地激发。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认识。经过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并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再通过适时地交流和组织阅读课本,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
在这一堂课中,让学生结合旧知自主参与圆锥特点的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营造了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重视学生的操作观察、动手实践,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提出问题。把学生对圆锥的认识主要建立在亲自对圆锥“看一看”“摸一摸”、“剪一剪”等具体的感知动作上,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与“说一说”“辩一辩”帮助学生建立起圆锥的表象。在圆柱和圆锥认识以后,我让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进行了有效的对比。从而使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面、高有了更深的认识,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系统。
这一次教学尝试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对于学生感到很陌生的圆锥体,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积累感性认识,从而抽象出圆锥体的特征。让学生在实践中生成智慧。也让我认识到: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注意教材编排的特点,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就能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