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鲸》教学反思(优秀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今天上《鲸》第二课时。看着孩子们表演的生动有趣的《鲸与蟹的争吵》,我非常激动。激动之余,我也产生了一些感触。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以故事开头:“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口时,却被蟹将军挡在门外……”“为什么?”我的话还没说完一个孩子马上问。“对,这就需要孩子们来解答。”我提出读书的要求,“请孩子们自己读课文,结合你们搜集的资料来解答这个问题。”于是孩子们进入了读书中。
十五分钟后,我将孩子们分成两个组,一组扮鲸,说出应该参加运动会的理由,一组扮蟹说出鲸不能参加这次运动会的理由。孩子们情绪高涨,“鲸”和“蟹”的理由都很充分。在这种交流中,可以看出孩子们读懂了课文。课后,孩子们编写了《鲸与蟹的争吵》的故事。今天还进行了表演。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样是这一课,几年前我也上过,用的是逐段讲解的方法,不仅耗时,而且低效。
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把文中用到的几种说明方法写在黑板上告知孩子。让孩子们在文中寻找,哪个地方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孩子们的回答是令我满意的。如一个孩子说:“文章开头的这两句,‘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在这里作者用的是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因为大象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动物,知道大象体型高大、力气也大,但还有比它‘大得多的动物’。这样一比较,就更突出了鲸的庞大。”我想,这样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应该是有所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课前孩子们查找了大量的有关鲸的资料,对鲸有了比较多的了解,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画的“分辨须鲸和齿鲸”、“鲸睡觉”等图画,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这样的学习,课内课外相结合,效果的确不错。
课前,我也搜集了许多有关鲸的图片,制作了课件,遗憾学校没条件演示。如果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我想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
师:课文介绍了鲸四处方面的生活习性,读了课文,你对哪一方面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为什么?(学生自由读读、说说,并伸出手指示意。)
师:很多同迷对鲸的呼吸很感兴趣,请大家先认真读读这一段,说说鲸的呼吸有什么特点?
生:鲸用肺呼吸,不像鱼用腮呼吸。
生:鲸每隔一定的时间必须浮出水面呼吸一次,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生: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每次呼吸从鼻孔喷出的气会形成水柱。
生:不同种类的鲸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不一样。
师:作者正是从鲸呼吸的器官、时间、特征这几个方面来介绍的。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的描述,自己想办法或与别人合作,显示和介绍鲸呼吸的特点?(学生自由组合,讨论演示。)
生:把手掌当作一头鲸,给大家演示一下鲸的呼吸。鲸慢慢地浮上了海面,“噗哧”从鼻孔喷出的气形成了一股水柱。鲸吸足了气,又慢慢地潜入了水中。在水中待了一会儿,憋不住了,鲸又向海面浮去。(学生掌声四起)
师:你的表演和介绍真精彩,让我们亲眼见到了鲸呼吸的全过程,还听到了鲸呼吸的声响。
生:这是我和×××画的鲸,你看这头是须鲸,它的水柱是垂直的,喷得又细又高;这头是齿鲸,它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掌声再起)
师:很好,掌声已说明了一切。根据他们作的图很容易分辨出鲸的种类,但你知道他们画的是大鲸,还是小鲸呢?
生:我觉得×××画的是一头大须鲸,因为它的水柱非常高,也比较粗。说明它鼻孔大、肺活量大。×××画的是一头小齿鲸,它的水柱不太粗,又较矮。
师:你真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渔民。现在我们每人画一头鲸,是画须鲸、齿鲸,还是画大鲸、小鲸,自己确定,关键是能让别人看一眼就说出是一头怎样的鲸。(学生画鲸,教师用幻灯投放;学生评点,自我修改。)
生:我是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向大家介绍鲸的呼吸。(学生朗读)
师:你读得很有感情,让大家感受到了鲸呼吸的情态。课文中说鲸的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是这样吗?
生:是的,喷泉也是从一个个小孔中向上喷出,形成了水柱。
生:也不完全像,花园中的喷泉是固定在那儿的,鲸却是游动的,位置在不断变化。
生:对,花园中的喷泉一般是人为的定时开关,而鲸呼吸的是难以确定的。
生,花园中喷泉的形状一般始终是那样,而鲸的种类、大小不同,喷出的水柱也各不相同。
师: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全明了”。鲸呼吸喷气形成的水柱,的确像花园里的喷泉,但更胜于花园里的喷泉,它是个天然的喷泉。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赞一赞这美丽、奇特的“喷泉”吧。(学生自读、齐读)
师:课文还具体介绍了鲸吃食、睡觉、生长等方面的生活习性,你选择某一方面,用自己最擅长的本领,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和介绍它的特点。
【评析】
这一教学片断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教师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施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1、凸现鲜明形象,促进学生自悟。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学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教学中教师变以理性认知为主为以感性体验为主,采用一些必要的的中介手段凸现事物的形象,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换成了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他们情感的参与,使他们实实在在夺领悟到鲸呼吸的特点。如演一演:以手掌为鲸,加之语言的描述,演示鲸呼吸的全过程,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形象,使学生获得了真切的体验。又如画一画:动手画一画不同种类的鲸喷气形成的不同水柱,变“话”为“画”,再以自己语言进行介绍,又变“画”为“话”,从中体验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鲸呼吸的特征。再如比一比:巧妙引导学生将花园里的喷泉与鲸喷气形成的水柱进行比较,使事物的形象更鲜明,本质更突出。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体验也更深刻。
2、落实自主阅读,促进学生自得。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不同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阅读本是个性化的行为,而把学生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也违背了小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享有充分地阅读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如情感的自我选择:说说你对鲸哪一方面的生活习性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为什么?内容提要的自我选择:读读课文,说说鲸的呼吸有什么特点?方法的自我选择:用你最擅长或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和介绍鲸某一方面的特点。伙伴的自我选择:自己想办法或与别人合作。练习的自我选择:自己确定画某类的一头大鲸或小鲸。这样的教学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这种自主选择正是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现。
《鲸》是人教版新课标第九册中的第九课,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课文语言相对平淡,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如何让学生既学到有趣的动物和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呢?
我认为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养过小动物吗?养过什么?老师也非常喜欢养鱼,养过小鲤鱼,小金鱼。这几天,我不想养小鱼了,我想和朋友一起养条大鱼——大鲸鱼。你们觉得怎么样?我结合课文内容,巧妙地选择了以“老师想养一条鲸鱼”这一生活实际为话题,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充满好奇、情绪兴奋之中,把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本文中关于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我运用生动、直观的教学课件,形象直观地演示鲸的进化过程,并抓住哺乳动物的主要特点与鲸的特点对照,证明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从而解决了教学难点。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阅读本是个性化的行为,而把学生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也违背了小学生的“选择性”。教学中,我让学生享有充分的阅读版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如情感的自我选择:说说你对鲸哪一方面的生活习性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为什么?内容提要的自我选择:读读课文,说说鲸的呼吸有什么特点?方法的自我选择:用你最擅长或最喜欢的方式如画画、表演、朗读、自我介绍等等来展示和介绍鲸某一方面的特点。伙伴的自我选择:自己想办法或与别人合作。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还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这种自主选择正是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体现。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十分重视情感情景的创设。在课堂上,我极力用亲切、平等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在有人说时,我要求其余学生仔细倾听,若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辩或补充,对于讲得好的学生要给予鼓励表扬。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我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及时运用语言进行鼓励。这样,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乐于、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思维。
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我努力贯彻新课标精神,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打破了串讲串问、繁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格局,展示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突出了语文学科特色,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设计的有关鲸的小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他们在小报中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课后我感到还有一些人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指导学生读课文上不够到位,范读一下效果会更好。对学生的激励性语言运用再准确恰当些,学生就能更好地融入到我设计的教学情景中去。
我在四楼多媒体上了一节公开课,我所讲的是《鲸》,讲完后我对这节课作了一个整体的回顾。在讲授这节课时,我考虑到由于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的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并且,在学习鲸的生活习性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对那一部分感兴趣就认真看,然后起来为大家讲述。这样一来,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做到了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孩子。在讲这一节课时,我还精心设计了过渡语,使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过渡非常自然,让学生的思路也随着老师的语言自然的转换。并且能够抓住文章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
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课堂气氛不是太活跃,教师不敢太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让学生说的有些少,教师语言有些多,致使课堂气氛不够充分活跃,如果能把问题放手交给学生去解决,让学生自己多读书,自己领悟一些问题,效果可能会更好。
二、在合作交流时,我在交流过程中又无意识的增加了教学要求,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弄不明白到底要交流什么问题,容易造成问题解答上的混乱。并且交流完了以后,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多提问几名。放开让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