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
今天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乘法。教师用书上是这样设计的本节课的:导课环节是出示游乐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我在一年级暑假就布置学生背诵过乘法口诀表,我想很多学生一定对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我在出示游乐场图时,先问学生对于乘法你都了解哪些知识呢?没想到学生的回答让我非常惊喜,他们的知识面真的非常广。王晨赫说:老师,我知道,加法可以写成乘法,我马上问他:所有的加法都能写成乘法吗?很多学生马上说:不行,那种一样的数加法才能写成乘法,于是我马上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加法算式,有的是相同数连加的,有的是任意数的加法算式,很多学生马上判断出哪些能写成乘法,哪些不能。王铄渊说:老师,我知道,加法是初级的,乘法高级。其他学生听不懂什么意思,我马上结合刚才的加法和乘法算式让他们对比,学生发现3+3+3+3+3+3=,6个3相加只需要写成6×3,乘法算式很简单,原来乘法高级是因为乘法算式简单。
不用老师特意讲解,通过这两个学生的精彩观点,很多学生已经对于乘法的意义、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我又出示了游乐场的情境图,学生很轻松地就列出了相应的加法和乘法算式求每一项一共有几人。
这节课学生学得非常高兴,平时上课不爱发言的王铄渊、丁兆松、尚祺晗等一些学生都主动举手,学习尽头很足,看来,老师相信学生,给学生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学习新知,就能充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热爱学习,主动学习。
乘法的基本含义是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而且用乘法计算写和算都比加法简便,这也是乘法的实质。但是如何能够让学生理解掌握的更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收获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的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和持久,所以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看魔术表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自始至终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探究学习。
二、注重知识间的迁移。
因为在上个信息窗中,学生学习掌握了求多个相同加数和的知识,所以本节课我主要组织引导学生从看魔术表演这一具体的且存在大量的蕴含同数相加的问题情境出发,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这样,学生学到的数学是活的数学。如,把课本上“变葫芦”由8个5相加,扩展到20个5相加、100个5相加,强化了学生用加法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比较麻烦的感受,从而产生探求用新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产生于现实,加强了学生对“写乘法算式比较简便”的感受。认识了乘法以后,又利用主题图,解决共有多少只小鸟的问题,再一次比较加法与乘法,进一步体会乘法意义。
三、注重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了解和开发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据我所知,班上已有学生会做乘法题了,而且这样的同学还不止一位!所以我想让这样的同学当当小老师,把他们已有的经验介绍给还不会的同学,同学间的互相交流,既让教的同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让学的同学感到亲近易学,效果果然不错。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是乘法的起始课,是进一步学习乘法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相同加数连加。因此,本节教材是要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到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我注意到新教材的编排与以前的教材有了变化,本节教材通过游乐园的主题情景图,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这一因素引导学生学习乘法。首先,我出示游乐园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列出相同加数连加的加法算式。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接着引导学生比较几个加法算式的相同点,得出“相同加数”和“几个几”的概念,为乘法的引入做准备。
接下来,老师结合七个二相加的加法算式,讲解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教读法,让学生反复读几遍加深印象。然后让学生把其余的连加算式都改写成乘法算式,每改写一个都要复习相同加数和几个几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哪个书写起来快,从而发现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老师进行小节。接下去做习题巩固,把加法改成乘法,在掌握乘法的基础上,认识各部分名称!
在教学中,老师能训练学生说完整话,培养学生观察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抢答的方式记忆乘法的各部分名称,做练习时注重让学生说清算理。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通过做练习,老师发现学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得不透,说明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对乘法意义体验不足,可以让学生自己再说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算式,讲清楚每个加法算式表示的是几个几相加,通过加数不断的增多,发现写起来很不方便,这样的话引出乘法,利于学生对乘法这种简便形式的理解,同时也能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表示的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算法”意义的理解。
另外,对于低年级孩子的听讲状态,教师还应该采取一些激励手段,调动学生听讲的积极性,提高听讲效率。继续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在做乘法练习的时候,把本节课的不足弥补回来,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并多说表示“几个几”的意义。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5的乘法口诀。由于一年级时学生在认识100以内的数时,有5个5个数的经验,所以,学生这部分的内容学习难度不太大。本节课我出示情境图,明确图意,出示问题,同时出示表格,为了适当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我放手让学生去填写表格,写算式,编口诀。之后引导学生观察5的乘法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结合算式含义分析清楚引起这个规律是因为:下一个比上一个算式多1个5,从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5的乘法口诀。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明白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反思本节课,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没有让学生体会到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的简便优越性。可以增设课前的1分钟比赛,师生之间的比赛,学生出题,比赛口算,给学生明确出题的范围:相同的一位数连加,不超过10个,看谁算得又多又对,然后再导入新课。没有突破学生出现“五一得五”的口诀尴尬。我想如果在写乘法算式时,直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再给这两道乘法算式编口诀时,强调口诀的编写一般是小数在前,大数在后,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一句乘法口诀一般能解决两道乘法算式。
记口诀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但我在记口诀这个环节中,只是让学生单纯的背,没有引导学生利用发现相差5的规律去侧重口诀记忆的方法,要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有快有劳的记住口诀。
由于本节课的难度不大,所以在练习中,我按部就班的按照书上的练习展开,缺少一些思维的提升,可适当增设一题有关乘加乘减的练
一、创设了趣味的情境,营造了愉快的氛围
知识构成过程的探索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教师从用小棒摆图案的游戏入手,先让学生动手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然后经过在规定的时间内摆一摆你喜欢的那个图案,学生兴趣高涨,从而活动主动,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一个图案用几根,这么多个图案用几根很自然的引出让学生写一写加法(连加)算式。
成功之处:
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就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摆2个三角形。很多学生就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一个一个的摆,并且他们明白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学生就用原有的知识用加法来算3+3=6根。然后又提问:此刻要你们摆9个三角形,也让学生去算,学生发现如果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琐。这时候抓住机会引出乘法的学习。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表象,感悟出了如果加数相同时能够用乘法来计算的道理。
二、注重了知识构成过程的探索
给学生必须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进取投入,思维十分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先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之后教师根据6个3相加这个算式制造了一个悬念,如果摆100个3一共用多少根小棒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那该多好啊”,这时候,教师让学生合作讨论“有什么好的办法来使长的加法算式变短。这种讨论是有效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21.《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经过供给信息丰富的游乐园场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联系,学生的本事得以发展。
三、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让学生发现并理解了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有了这些以后,最终引出把加数相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整个过程是在学生不断探索、思考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成功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听了戎教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深受启发,这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的资料,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所以十分重要。教师借助了用小棒摆图案的`游戏和课本的情境图,大胆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取得了十分好的教学效果。纵观这节课,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以几个方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经历乘法概念的构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十分简便。
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具有必须的现实性、挑战性;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以仅有少数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情境�
一开始学生就说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因为这个班的学生比较聪明,可能从辅导班上明白了乘法,也有了必须的生活经验。但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
创设了用小(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棒摆图案的游戏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用这一情境贯穿课的始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简便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简便愉快的氛围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本节课教学的各个层次做到了趣味化、情感化、活动化、自主化、生活化和开放化。明确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训练了语言表达,有发展了多项思维。整堂课既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也帮忙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还有一点小意见。在整个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明白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简便方式,也就是乘法是加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对于不一样加数的加法是不能改写成乘法的。加深乘法的意义理解。
四、设计了有效的练习
本节课在设计时主要是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人,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
不足之处:
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课堂上我看到这样的情景: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构成“差生”是必然的。
本节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学生对于口诀学习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并且有了一定的推导口诀的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小组合作,推导口诀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为他们的学习创造条件,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了让学生自编口诀这一教学环节。我提供了一些小木块,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后自编口诀。同时,又不局限一种推导方法,允许学可以想其他更多的。方法来编口诀。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合作与交流中,使他们提高学习的主体意识,学会学习的方法。
(2)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由于9的乘法口诀有其特殊规律,因此,创设情景,放手让学生找规律,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规律的教学思考方法,有利于提高数学能力。从这个教学案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教师要从以前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索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他们一起学习、探讨,不要急于事成,把现成的结论事先告诉学生,要在自己发现学习中所得到的结论记起来也更加容易。所以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吃透教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策略,不断给自己充点电,使自己不至于被高度发展的社会所淘汰。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学生觉得教师是他们真正的合作者和朋友。
由加法运算过渡到乘法运算是一次质的飞跃。有史料表明:人类几万年的就学会了用加法,而用乘法则是近几千年的事,既然人类掌握乘法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那么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就不可能是件很轻松的事情。
我们在教学中最擅长的就是扮演“先知先觉"的上帝的角色。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乘法的存在,所以我们在数学时总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很快.地获得这一知识,而不是让学生回到知识生成的原生状态,让学生把相关的知识创造出来。
前面提到的教学片断中,分几个步骤来认识它,这其实完全是为了完成某种学习任务,而不是为了某种问题的解决和思维的探索。老师要求摆小红花,2朵2朵地摆,摆3份,求一共有几朵小红花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要2朵2朵地摆呢?教师心中有数,学生却不知其所以然,只是在机械地执行教师编制的程序而已。
3个2连加,2是相同的加数,3个2的3我们把它叫做个数。在2与它们连起来,写成2 X 3乘法算式为什么这样写?这个问题只怕连老师都回答不上来,他也许会说以前他们老师就是这样教的。这种学习上的“世袭"有多少数学学习的价值在里面呢?
“齐读”: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的意识究竟是在学乘法之前就应该唤醒,还是在学好之后再品头论足?学生这时哪怕读一万遍,都没有通过自己想方设法寻求简便的表示方法获得的印象深刻。
这种教学正是费赖登塔尔所批判的“教学法的颠倒",即把结果作为出发点,推导出其他的东西,而不是回到当时知识的起点去把该发现的知识“再创造”出来。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单元,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应用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乘法源于加法,而加法分为相同加数和不同加法相加两种情况。让学生体会到相同加数用乘法算式表示更简便,从而产生乘法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其意义。
上课时,首先给出3幅图:(1)每组2个圆片,有5组;(2)每袋有5颗星,有3带;(3)每盘3个苹果,有4盘。先让学生说说图意,数数有几个几,求一共有
多少个?列出连加算式并进行计算后,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3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体会这些加法算式的加数都相同,老师引导说出都是加数相同可以说成是相同加数,这些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当加数相同时,可以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介绍方法:先找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再数有几个相同加数,中间写乘号。也可以先写有几个相同加数,再写相同加数。改写几道算式后。老师说明:当加数相同时可以写加法算式,也可以写乘法算式。那要是100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你写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呢?为什么不写加法算式呢?看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使学生体会到乘法的必要性。
本节课首先出现了大量的同数连加,接着让学生体会同数连加的特�
其次,在引导学生进行相同加数求和的计算,遇到100个2相加是多少的问题,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到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琐碎性和乘法产生的必要性。
唯一的不足是,这节课忽视了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再后面的教学中,还要多用小奖品刺激、鼓励,让学生的注意力更持久、更集中。
根据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老师单向地灌输,学生被动地去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朝着这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引导学生探索
本学期,我上了一次公开课——《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我尝试着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能够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如何让学生掌握乘法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因为是第一次接触乘法,也许部分学生在平时有听过,但是乘法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因此在引入乘法时我做了很多铺垫。新课标也指出,学生的学习必须是建立在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一开始就是通过情景图的引入,让学生去观察图意,然后再列算式,这里我只是做一些引导,写出第一个多个相同加数的算式时,然后就问学生:“你会列这样的算式吗?”学生马上就能仿照列出来,这样使学生对相同加数的加法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步让学生用小棒来摆图形,摆之前提出要求,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发挥,这样比单调地看课本有趣得多,大部分同学都能按照要求摆出许多种图形,并且课堂气氛轻松,学生是乐在其中。其实设计看图和摆小棒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强化相同加数的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事实证明,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这样的探索实践活动,使他们对后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更有利于课堂教学。
二、注重口头叙述
同样还是《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一方面注重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另一方面,也关注了学生的口头叙述。既然是要将课堂交给学生,当然不是只有老师的声音,应该更多的是学生的声音。这节课我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交流想法,说对了马上给予肯定,不对就让其他同学给予纠正,其实学生通过这种交流就是将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新知识进行有机整合的一个过程,而且让他们自己去判断问题的对错,纠正错误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存在感,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这个课堂中重要的一份子,使其有兴趣加入到这个学习活动中。
三、独立探索与口头叙述相结合
《乘法的初步认识》在新课之后,我还设计了相应的练习。练习划分了3个层次。第一层:让学生读出乘法算式,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乘法的认识;第二层: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让学生能够顺利地由加法过渡到乘法;第三层:不同的视角,写出不同的加法算式,然后再列乘法算式,并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在练习中,我注重采用的是独立探索和口头叙述相结合的方法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的学习探究和口头叙述并不是两个独立的教学方式,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其实在教学新知识时就已经表现了出来,但是在练习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而已。新课后的练习完全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自己评价交流,在这里老师只要学会倾听就可以了,同时还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我发现在练习时,学生很喜欢自由的评价交流,这里只要适当做好课堂调控,学生完全可以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有序学习。
四、让学生学会表扬
让学生学会表扬其实很重要,尤其是在低年级,当学生获得全班集体的表扬时,对于他们来说是莫大的荣誉,有时是比老师的表扬更有作用,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也是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所以在课上我会时常引导学生集体去表扬同学,通过这样的赞扬方式,有效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这节课我尽可能多的将课堂交给学生,让自己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虽然有很多地方还不是很成熟,但是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设计,我深刻地理解,学生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实在是有着天壤之别,因此让我更加认识到“将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让学生对学习是真正乐在其中。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乘法的第一课时,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
1、理解乘法的意义,会读、写乘法算式;
2、会把加法改写成乘法算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些方面处理得还可以。主要表现为:
1、利用主题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一幅拼图的游戏,让学生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并且会把加法改写成相应的乘法算式;第二幅主题图――热闹的游乐园,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对乘法的认识,并且感受到玩中也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2、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其实并不是一张白纸,在教学乘法之前,部分学生其实已经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乘法,所以,在教学时,通过学生对算式的比较、探究,让学生在说一说,想一想,改一改中,逐步认识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且能够根据图画,根据加法算式清晰地表达出乘法所包含的意义。同时,板书清晰,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一目了然。
3、练习的设计体现重难点,并且有一定的梯度,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第1个练习是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图提数学问题,并且用加法和乘法两种方法列式计算,是对本节课基本内容的一个巩固和检验;第2个练习是把加法改成乘法算式,前3个是比较简单的,第4个是一个延伸,让学生在练习中初步体会到乘法的简洁性,同时明白只有清楚了几个几相加,才能写乘法算式,第5个是用字母来表示具体的数,不但适应本节课的教学,同时还渗透了一个符号化的思想;最后一个练习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5×2,该题对于刚接触乘法的孩子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出示题目时,我也给了学生一个小小的提示,即“5×2表示什么意思?”,通过理解意思,再经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那么突破该题也不成问题了。本题在第二课时还将涉及到,所以即使学生只能理解其中的一个意思,那也是可以的,不要求人人都会。
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1、虽然在备课时,有设计让学生来读一读各个算式,说一说各个算式以及其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实际操作时,这个过程还是有所忽略,还需加强,尽量让孩子都来读一读,说一说个中意义。
2、主题图的出示可再清晰。本节课用到了2幅主题图,即摆小棒和游乐园,里面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很容易对孩子造成干扰,所以,当孩子提到某一具体内容时,如果能出示相应的放大图,那么学生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对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3、对于乘法算式的出现,我是先让学生写乘法算式,然后再来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虽然在板书时,我已有意识地把两种情况分开,但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后马上进行分类,从而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样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可能会更清晰。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堂课之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以为主要是把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当作数学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首先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圆片,将刚刚形成的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在亲自操作中体验"几个几";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花片,分别列式求数量,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教学中,学生通过看图数数—操作体验—比较感知,在鲜活的具体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几个几"的表象。
2)在现实问题中引入乘法。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这个实际问题,在数数,连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至于乘法各部分名称,读写方法等,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和交流来解决。数学概念的教学容易陷入枯燥灌输的泥潭,因此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合作与共享的意识。
今天上完这节课,有些欣慰,也有些失落。
成功之处: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来摆出相同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初步认识相同加数,以及相同加数的个数,帮助学生理解这节课的重点。通过男女生比赛,抽盲合比赛来巩固新知。
不足之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效果还不够好,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改进措施:课堂上多关注学生的表现,多听听学生的反馈信息。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一开始学生就说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因为这个班的学生比较聪明,可能从辅导班上知道了乘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首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游乐园游戏项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地体会“几个几”。 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例一的主题图为情境先解决问题,再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的反馈和学生解决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读法,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1、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因此,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根据所知道的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这节课经过研讨和不断地改进使我认识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同时,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应当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课题】
9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透过自己编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
2、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
3、透过白雪公主的故事,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熟记9的乘法口诀,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听过白雪公主的故事吗?在这个故事里,你知道哪些主要人物?(白雪公主、皇后‘王子、七个小矮人等)喜爱白雪公主吗?
故事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王子和公主快乐的生活在一齐)
师:但是有一天,恶毒的皇后不知从哪儿得到了一个魔盒,她不甘心白雪公主比她漂亮,因此利用了魔盒的魔力,又抓走了白雪公主和王子,同时也将七个小矮人变成了她的奴隶。
你们看可恶的皇后抓走了几个人啊?(课件出示)
生:(9个)
师:他们9个人被皇后抓走后,日子过得很不开心。你们愿意把他们救出来吗?但是皇后很狡猾,她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个性聪明,要来救人了,因此利用这9 个人分别设计了9个关口,只有我们顺利透过这9关,才能真正救出他们。大家有没有信心?我们这天就来学习9的知识,(出示课题9的乘法口诀)用知识闯关,把他们解救出来了,好吗?
二、新知探究,勇闯九关
师:好,准备一下,我们开始冲关了!
(一)请闯第一关:每次加9,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课件出示)
我们来开火车回答,如果答错了,火车就会开到别的地方去!,小朋友们听明白了吗?
师:真棒!我们顺利的救出了第一个小矮人,想不想继续?
(二)请闯第二关:尝试编口诀。
1、教学“一九得九”。(课件出示)
呈现图片(1个9),提问:
观察这些☆,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表示1个几?
学生观察说出:有9个☆,就是表示1个9。
列出乘法算式:1×9=9或9×1=9。
师:你能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一句口诀吗?
生:一九得九。
小朋友们真聪明,大声读一读。
2、教学“二九十八”。(课件出示)
呈现图片(2个9)
提问:这些☆,表示几个几?总共有几个?(生:表示2个9,一共有18个)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2个9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乘法算式是:2×9=18或9×2=18。)
师:你会编一句什么口诀?
生:二九十八。
3、如果再加一排星,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出示:
3×9=() 9×3=()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还有谁愿意说一说?
(三个9相加是27或2个9是18,再加1个9,18加9等于27))你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三九二十七)
小朋友们很能干,一下子编出了三句口诀,大声读一读这三句口诀。
猜一猜,9的乘法口诀可能有几句?
4、根据我们刚才所学的,你能继续编写9的乘法口诀好吗?
打开数学书,翻到84面,比比谁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尝试编写,教师巡视,帮忙个别差生。
5、反馈,交流
谁愿意大声告诉同学们自己编的口诀?
学生汇报,师随机抽问;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这个小朋友真了不起,和数学家们编出来的一模一样
(课件出示全部的口诀)
请大声的,自豪的读一读我们自己编的口诀!
师:谢谢同学们,我们成功地救出了第二个小矮人,你们真厉害!让我们继续闯关吧!
(三)请看第三关:根据9的乘法口诀,找规律,记口诀
出示9的乘法口诀与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师:仔细观察9的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9的乘法口诀共有九句:
它们的规律是:
1、下方一句的积总比上方一句大9。
2、十位依次多1,个位依次少1。。
3、十位上的数字加各位上的数字等于9。
4、横着看乘法算式,9乘几的积,十位上的数比几小1,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的和是9。
师:搞笑吗?其实9的规律还有很多呢,如果有兴趣的话,大家课后还能够之后去找找!真高兴,我们在找到规律的同时,又成功的救出了第三个小矮人。
(四)请闯第四关:手指巧记法
同学们真厉害,连闯三关,皇后设计了一个玩手指的游戏,想来难住你们,你们敢不敢理解她的挑战?
课件出示:手指的记忆方法
伸出两手,并在一齐,从左到右,分别按1到10的顺序排列,(课件演示完后,数一遍),算一位数乘9,只要弯曲起相应的手指,这个手指左边的手指数目就是积十位上的数,右面的手指数是积个位上的数。(师结合图讲编)例如:计算3×9,就弯起左数第3个手指,弯曲手指左面的2个手指表示20,右面的7个手指表示7,因此3×9的积就是27。三九二十七,大家试试。
搞笑吗?老师考考你,(出示)这个手势谁知道表示几乘几?你能看出积是多少吗?
我们一齐来用手势表演一遍9的乘法口诀,好不好?
请生表演:师说算式,生做手势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都难不住你们,请大家之后闯关。
(五)请闯第五关:对口令,让学生进一步熟悉9的乘法口诀
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对口令好吗?请同学们都把书合起来。老师来问,男同学说一句,女同学说一句
(六)请闯第六关:花儿后面藏着谁?你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找到第六关,独立做,做好的了同学请思考你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
请个小朋友来说说自己的答案,注意先完整的说出这个算式,再说出你用的乘法口诀。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同时检查自己的,比比谁的小耳朵听的最认真。
(七)请闯第七关:算一算
(图文应用题)先在答题卡上独立做,然后群众订正、交流。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7表示什么意思?
(八)、第八关:应用题:我们每个人都要为皇后做4个面包,9个人一共要做多少个面包?
想好后口答
(九)、第九关:皇后还要小矮人们为她建一所房子。小矮人们用了9个星期再加5天才建好,他们一共用了多少天?
三、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一下子就冲过了9关,7个小矮人被你们救出来了,白雪公主和王子也团聚了!谢谢小朋友的聪明!
这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天回去以后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你们的父亲母亲,和他们一齐玩玩9的乘法口诀手指记忆法的游戏,好吗?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景下,教材一开始就设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使学生明白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他知识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可是这节课上下来之后,我觉得自我有得有失,需要不断地反思更新,才能使得自我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片段一:初步感知“几个几”阶段
1、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弯弯的小河,青青的草地,真美丽!小白兔和小鸡一边玩耍,一边寻找食物。
2、仔细看图:图上小白兔有几处?每处有几只?小鸡呢?
3、指名回答。
4、谁会用加法算式表示小兔一共有几只?
板书:2+2+2=6(只)
5、数一数是几个2相加?(带学生齐数:1个2,2个2,3个2)
3个2相加得6。谁来把这句话再说一遍?
指名说一说,齐说一遍。
6、谁会用算式表示小鸡一共有几只?
板书:3+3+3+3=12(只)
数一数是几个几相加?(带学生齐数:1个3,2个3,3个3,4个3)
4个3相加得12。谁来把这句话再说一遍?
指名说一说,齐说一遍。
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的加数,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第一个算式加数都是2,有3个2相加。第二个算式的加数都是3,有4个3相加。
反思:
1、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本节课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作为起点,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对连加的认识,并突出相同的数相�
2、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就是“几个几相加”。一开始出示情境图,组织学生按群数出鸡和兔的数量,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自我说一说有“几个几相加”,强化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为后面学生操作摆小棒和说出乘法的含义作铺垫。
片段二:认识乘法
我们再去参观动物学校的电脑教室。(出示电脑图片)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样明白的?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一共有8台电脑。
生2:我是2个2个数的,2、4、6、8,一共有8台电脑。
生3:我是用加法算的,2+2+2+2=8。
师:(板书2+2+2+2=8)这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2相加
师:像这样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还能够用乘法计算。
板书:认识乘法。
4个2相加写成乘法算式就是4×2=8或2×4=8。
反思:
在现实问题中引入乘法。经过解决“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这个实际问题,在数数、连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可是在学生初次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经过这一例题让学生感知乘法的含义还不够。这导致了在后面的练习中部分学生不会列乘法算式。若在这个时候,我能利用例一的情境图,回到刚刚板书的“2+2+2=6,3+3+3+3=12”,让学生试着将它们改为乘法算式。经过回顾之前的知识,让学生自我试着慢慢去感知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效果会更好。
片段三:看来大家已经记住它们的名称了,下头的题你会做吗?
1、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上画了什么?有几堆?每堆有几只?表示几个4?
2、谁能把这3句话完整地说一说?(图上有5堆小鸡,每堆有4只,表示5个4)
3、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如何列加法算式?
4、校对。
5、如何列乘法算式?
6、校对。
7、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8、师总结:当我们遇到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的时候,用乘法比较简便。
反思:在感知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时,学生体验不够,我在课中仅仅轻描淡写地说了当我们遇到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的时候,用乘法比较简便。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体会乘法的简便。若在教学例2的时候经过创设比较强烈的情境,从“4个2”到“8个2”,再到“100个2”,让学生实际列式并数一数、写一写,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这样才能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经过这节课,我认为数学教学还是需要引导学生自我去探索,在探索中感知,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又能使学生更容易地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而作为教师,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
今天,我听了王先生的《乘法初步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和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乘法的初步了解它是乘法的入门课程,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公式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本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亲身体验乘法的过程并理解乘法的意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王老师在课堂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设计了以下链接:
一、首先,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进行介绍和提问,使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并有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
这是本课的中心部分。观察加法公式后,引导学生比较并让学生知道相同的加数。在活动中,老师说公式和学生写长相同的数连续加法公式,如写:7+7+7+7+7+7+7+7+7+7+7+7+7+7+7。再比如,当老师说加了200个6时,学生们感到不知所措,这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用加法公式来表示相同的加数确实很麻烦,从而促使他们思考:如何简单地书写?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报告情况,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乘法运算。这样,学生就可以体验乘法的过程。乘法的知识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在学生经历了简化的加法并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能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解释和学生被动理解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发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经验的过程。
三、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这是本课的练习课。首先,通过观察公园操场的场景图,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进行选择,并使用今天学到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然后做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以及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最后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让学生自由思考、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找到不同的方法,如3+3+3+9和4+2+2+2+2+2+2+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体现多元化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中,沟通和巩固、双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拓宽了思维,培养了技能。
缺陷:
1对添加配方进行分类时,没有真正的粉碎。学生只将相同加数的公式分为一类,而另一类不同加数的公式没有得分,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导致后面的学生对乘法的含义缺乏更好的理解。如果老师让学生观察,为什么这样的表达式不能写成乘法呢?这样,问题就交给了学生,鼓励他们提前思考,得出加数不同的结论,这样他们就不会写乘法公式了。我认为学生们会更好地理解乘法的含义。
2、如果将主题放在新课程之后,展示效果会更好。
3、有个别演习尚未处理。老师的语言不应该太冗长。总之,听完王老师的课后,我认为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尽一切努力让学生掌握新知识,用什么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认真学习,不断反思,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最终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今日,教学完《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将6+6+6+6+4改写成乘法算式,大部分学生作出:
(1)6╳4+4;
(2)6╳5—2;
出乎我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是7╳4;我立即表扬了他,并且惊叹于他的聪明,从这件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难道就得不到一些启示吗?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单一的,依靠性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的学习方式,即要提倡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今后的社会,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在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去掌握知识,就是学习知识的本事,作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本事,而不是一味的研究如何把自我的或书本上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当一个新知识,新问题出现时,他们就会用自我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分析、解决,并不是简单地被动理解。就如刚才那位学生,他根据今日所学将6+6+6+6+4直接改写成7╳4。所以,我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用自我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来学习新知,把新出现的知识或问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整合,从而拿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的只是一个促进者、组织者的作用,我们学生的潜力的巨大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为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设计时,从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入手,通过游览儿童公园,让学生观察活动项目中的每节车厢的'人数都是相同,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接着让学生观察例1的图形,并思考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放了几个图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得出相同加数连加和不相同加数连加两种加法算式,通过让学生观察、探究,得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可以说成几个几,
成功之处:
引入自然,巧妙地应用了安伊迪的算式6个6相加,引出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个课题;对于讲解乘号和积的来历比较细致。不足:激励性语言有点欠缺,引导语言不够精炼。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实验教材强化了几个几的实际含义,简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不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读作“乘”等),删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义、“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等抽象用语)。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一开始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我认为整个设计思路应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教学时我一直让学生一个几,两个几,三个几这样数,在数的过程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几个几,很容易地看到图就用这样的方法去数,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不会混肴。但是由于过于“扶着学生”学本领,而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发现,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少了些。
8的乘法口诀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推导 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 通过师生共同的探讨、讲解,得出1个8是8,2个8是16,3个8是24??的结论。再根据这个结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我们以前掌握的编口诀的能力,编8的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长了智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理念,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我借助教材第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体会每架小飞机乘坐人数相同,再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用加法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人?”通过“你说我写”的活动列出加法算式,促使学生概括这种加法的特征是几个几相加。以此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为理解乘法意义打下基础。
1、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并且会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相应的乘法算式,感受到玩中也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2、课本上三个景图体现不同的目标要求,层层递进。情景一让学生感知相同加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情境二重在强化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突出乘法的意义,情景三让学生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3、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爱的坐过山车情景活动之中,创设情境,制造矛盾,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计算起来怎么样,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参与到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这样,使计算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化,层层递进。把判断融入到过独木桥的活动中,增加学习兴趣,体现重难点,并且有一定的梯度,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形式多样的练习,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多种表征方式间的互相转化,沟通乘法的直观图形表示、语言文字表示与数学符号表示,使学生深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1、虽然在备课时,有设计让学生来读一读各个算式,说一说各个算式以及其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实际操作时,这个过程还是有所忽略,还需加强,尽量让孩子都来读一读,说一说个中意义。
2、对于乘法算式的出现,我是先让学生写乘法算式,然后再来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虽然在板书时,我已有意识地把两种情况分开,但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后马上进行分类,从而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样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可能会更清晰。
表内乘法是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和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所以我在教的时候以学生最爱玩的游乐场的地方,教材用游乐场创设了很多相同加数求和的情景,并充分利用教材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使学生利用它充分感受乘法的意义。在做练习时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算,让学生自己感觉自己去发现相同加数求和的加法有改革的必要,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轻松的接收新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对学习乘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在学习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时,由于各种原因,孩子们得到了不同版本的名称,如:被乘数、乘数、积,乘数乘数积,因数因数积。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感到生气不理解,至少说明老师不是在单独作战,还有很多人和我们一起在帮助孩子学习,当然,必须纠正所出现的问题就行了。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它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而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二年级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组在设计这节课时,通过出示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游戏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以学生的活动情况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从而引出乘法运算。
通过昨天下午的几位老师的微课,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感觉自己的数学语言不够简练,板书不完整,还有一小部分知识点没有涉及到,也可能是时间不足,准备不充分造成的,我在以后的微课中会尽量改正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思路和教学环节,是自己的课尽量完美。
根据今天张老师在东风路小学的做课活动,我又发现了,在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微客中可能设计得很好,但到实际的课堂中,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教学过程中某个环节的语言组织可能不是太精炼,不能做到环环相扣,或者总结的不是很到位,最主要的毛病是老师的语言太多,经常重复学生的答语,导致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不够用,造成拖堂的现象,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这几个方面,充实自己,做到备好课再讲课。
因为是初次认识乘法,教材十分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有层次的组织学生认识乘法的活动。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先认识“几个几相加”,再认识乘法的含义以及乘法的各部分名称。在教学时,我先通过圈一圈、指一指、数一数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几个几相加”,而后在“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认识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等知识。
一、由扶到放理解几个几相加
在情境图中,兔子是2只一堆的,有3个2只;鸡是3只一堆的,有4个3只。对于这样的排列,学生是有生活经验的,教学时先让学生指一指一堆一堆的兔子,再依次数一数1个2,2个2,3个2,然后完整地说一说,兔子有3个2只,最后再追问3个2只是多少只呢?指名学生说出算式2+2+2=6,教师适时相应板书。同样的方法教学鸡有多少只?鸡有4个3只,算式是3+3+3+3=12只。两个连加的算式呈现在黑板上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我们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能够说出是3个数连加、4个数连加哦,还能说出加数都一样,在第一个算式中,加数都是2,3个2连加,在第二个算式中加数都是3,4个3连加,教师相应板书3个2相加,4个3相加,在此基础上引出“几个几相加,几个几相加得几。”“试一试”的内容我放手让学生先各自完成,而后再请学生说说,这些小棒是怎样摆的?指导学生完整描述:小棒是2根2根摆的,有5个2根,算式是2+2+2+2+2=10,5个2相加得10。
二、举一反三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例2时,先出示情境图,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经验数一数、填一填,同时又是巩固新学知识,进一步理解:(4)个(2)相加,(2)+(2)+(2)+(2)=(8)。然后引出: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板书)计算,写成:4×2=8或2×4=8;指出:×(乘号)、2和4(乘数)、8(积),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在学生初步理解2+2+2+2=8可以写成4×2=8后,引问学生:2+2+2=6可以写成乘法算式()×()=();3+3+3+3=12,可以写成乘法算式()×()=();2+2+2+2+2=10,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师边指着板书边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4个2相加得8可以写成4×2=8,3个2相加得6可以写成3×2=6,5个2相加得10可以写成5×2=10,4个3相加得12可以写成4×3=12。这样一改写,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通过观察,能够感悟到加法与乘法间是有联系的,乘法算式比较简洁!
4月27日,春雨细细,清风习习,于华静老师来到我们钦村小学,参与了我们钦村小学低年级数学组的集体教研与磨课活动。本次磨课活动中,由我执教了《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之后,大家聚在一起,对这节课进行了评点。于老师、耿老师和全体教研组老师的精彩点评,像窗外的丝丝细雨,润人心田,催人奋进。
一、“生成”,需要“水到渠成”。
本节课中,我利用了课本中的变魔术的情境,当魔术师变出8串葫芦,让学生动手写算式,来体会写加法算式的麻烦,从而让学生动脑思考,去创造一种新的写法,既能看出是8个5相加,写起来有比较简单。可是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写出8个5相加并不觉得非常的麻烦,因此,学生并没有产生创造一种新的写法的需要。所以,这个环节可以加上一句话:“如果魔术师变出了20串呢?变出100串呢?你还想用加法来表示吗?”当这个问题出现,孩子的脑海里自然会想象出算式写起来会有多麻烦,从而产生想要创造一种新的写法的必要性。
二、“生涩”,教师引领当做“润滑油”。
乘法的意义在本节课以至在整个乘法的学习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尤其是在孩子第一次接触乘法时,感受、了解乘法的意义是必须的。所以我设计了当出现用乘法算式5×8表示8个5相加时,让孩子联系着上面的连加算式说一说乘法算式的8是从哪来的?5是从哪里来的?其实,很多孩子心里还是很明白的,5就是加数,8就是加数的个数,但是孩子并不会说的特别规范,只能说出大致的意思。今天上课有个小姑娘起来说5就是上面加起来的数,8是8个5,当孩子说完,我没有及时给与评价,而是希望有说的更好的孩子能说,导致和这个孩子想法相同的孩子不知道怯场了,不知道该怎么去说了,出现了冷场。于老师告诉我,这个时候,应该及时给孩子肯定的评价,让其他孩子知道这样的理解就是正确的,并且老师的语言规范的示范一遍,下面再找孩子说的时候就比较顺利了。
三、“比较”,需要去同存异。
到底什么样的算式能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也是一个值得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本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观察右边加法算式的共同特点,去发现什么样的算式能够用乘法算式来表示。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智力水平有限,孩子们看到一堆不同的算式在一起,很难通过表面看本质,看出来这些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但是让孩子找不同就比较简单了。所以本环节修改为在孩子把一些相同算式转换为乘法算式后,加上一道加数不相同的加法算式,这时候孩子就有了疑惑,从而质疑,产生认知上的矛盾,这时候再去问什么样的算式能写成乘法算式就比较容易回答了。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教学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教学上的东西等待我们去学,去用。在这条路上,钻研就是进步的金钥匙,思考就是进步的催化剂,用心教学,用心思考,总有一天,也能桃李满天下!
十月一来的第一周也是我们青年教师展示课开始的第一周,假期在家我便思考这节课上什么、怎么上,于是我认真研读教师用书以及课本,意在掌握重难点,于是我便选择了在二年级上册占据非常重要地位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为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设计时,从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入手,通过游览儿童公园,吸引同学们的兴趣,说一说游乐园里有什么项目,然后我先做示范,从小飞机入手,让学生观察活动项目中的每架小飞机的人数都是相同,共有几架飞机,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通过列算式让同学们知道几个加数相加,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自己动手研究其余的三个项目,让小组成员运用老师的方法来说一说,通过四个算式的对比,让学生观察、探究,得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可以说成几个几, 并让同学们熟悉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改写乘法算式,总结得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表示。接下来便是带同学们进行闯关,读一读乘法算式,纠正同学们在读作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比如把“乘”,读成“乘以”,以及对于几个几表述不清。最后一关便是动手操作题,让同学们通过摆小棒来表示几个几,并写出加法算式及乘法算式,在动手中让学生知道几个几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这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热情高涨。但是由于本节课内容过多学生掌握的不够好,本应该由同学们说的话被我给总结了出来,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会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这样他们能够记得更牢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更应该注意这一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放手让学生做。
本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是“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知识,其中的基础知识包括: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乘法算式的意义、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加法算式与成乘法算式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一、知识梳理、建构网络;
二、质疑问难、总结规律;
三、综合训练、巩固提升。
一、知识梳理、建构网络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回忆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型的知识和方法型的知识,并将所学的零散知识建构成知识网络。从而让学生宏观把握知识框架。所以,在横向上,主要复习了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意义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回忆对乘法的认识;在纵向上,通过与加法进行对比和转化,加深了对乘法的理解。
二、质疑问难、总结规律
这一环节主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总结规律和技巧等,来突破易错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平时的练习反馈,学生主要在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转化上存在问题,这一知识点也确实是难点。如5+5+5+5,为了突出乘法的意义,要求在写出乘法算式时,第一个乘法算式必须写成5×4(相同加数×加数个数)的形式,然后再写成4×5的形式。但是,很多学生不清楚到底应该先写哪一个,于是就很混乱。为了让学生正确、顺利地写出乘法算式,本人总结出规律:加数是几,第一个乘数写几;有几个加数,第二个乘数写几。再如,很多学生不知道9×4表示几个几,根据这一乘法算式写出加法算式时也存在问题,于是,总结规律——在解决“表示几个几”的问题时,要“从后向前说”,所以9×4表示4个9相加;在根据乘法算式,写出加法算式时:第一个乘数是几,加数写几;第二个乘数是几,写几个加数。通过总结规律,让学生先掌握操作方法,提高应试能力,然后再慢慢加深理解。
三、综合训练、巩固提升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习题的形式,来巩固知识,查缺补漏,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置,学生不仅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较抽象。在以往的教材中,特别强调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关系,位置不能颠倒,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新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无论在内容还是呈现形式上较以往都有很大的突破。我认为降低了一定的难度。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首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游乐园游戏项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地体会“几个几”。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例一的主题图为情境先解决问题,再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的反馈和学生解决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读法,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例如:
1、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课的开始主题图的出示中,我只是感性地让学生体会,并没有明确地说出“几个几”,这为学生在后面说乘法的含义时设下了阻碍。应该在这个环节中很明确地解读“几个几”,那么学生在操作小棒时和说出乘法含义时就会困难小得多。
2、在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中,没有非常好地剖析教材中“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这句话中的分类思想,只是把摆小棒作为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含义的一个促进活动。应该有递进地设计摆小棒活动,通过学生摆小棒的情况分类得到有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才能得出乘法。
3、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只是理论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因此,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境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在上了汇报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我的心情很沉重。这节课我感觉很难教,教学设计也花了很长的时间,从试教到修改,我一直都是很用心。这节课我的思路是由嘉年华的情境图引入,让学生在情境图中找到一些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然后提出一个10个4相加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算式的书写麻烦,而引出乘法,说明乘法是相同加数连加的一种简便算法。接着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乘法,我讲解如何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在我讲完后让学生自己改写。接着进行练习巩固,我出示了教科书46页做一做的图,让学生汇报他们的发现并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再一起订正。又出示了49页第七题,让学生自己做。
课后自己总结了一下,我觉得我的重点,难点没有把握好,在讲把加法改写成乘法时,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几和几的意义,导致有些学生在做题时根本不知道怎么做,虽然在发现这个问题时我讲了一下,但是没有反复强调。在做46页做一做时,也没有去发掘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其实在开始我的教学设计中,有一个这样的内容,我设计了两个能写出相同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写出,并让他们去观察、发现两个加法算式的乘法算式是一样的,在加以讲授一个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但是意义不同。但是我后来想了一下,觉得可以把这些东西放在下节课在讲。但是我没有考虑到习题过于难了点,没有讲清楚乘法的意义就让学生做49页第七题,确实难为了孩子们。
在下午的数学教研会上,各位大师也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我觉得真的很到位。申老师:对教材一定要透彻,通读、解读和熟读,根据习题来设计教学,重难点一定要突出,板书也很重要,教材上板书的一定要在黑板上板书,而且要注意书写格式,重点内容要强调出来,学会预测学生,要关注所有学生,学会组织学生,评价学生。宋老师:教低年级的孩子应多多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多鼓励孩子,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上让学生实践操作,亲身去体验相同数相加可用乘法去表示,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例一,在讲解荡秋千那个题目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乘法的不同意义,两个加法算式都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但是意义不同。刘老师:练习设计,内容可以更丰富:设计读的题,判断题等,更活泼:写出一道乘法算式,让学生画一画,你会怎样来表示它,更层次分明,由易慢慢到难。谭老师:练习时一定要对教材把握到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多用图形来吸引他们……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点评,真的很深入,很透彻。正如楼老师说的:“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其实,是有各位老师的点评才会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才会让我成长,让我进步。我很幸运和这么多亲切、智慧的伙伴一起作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努力的做好,各位老师的指导、关心与帮助我都深刻地记在了心里,谢谢你们。我自己也会更坚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