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
教学目标:
1.观察立体图形(最多用4个正方体搭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2.通过观察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获得这些立体图形从正面观察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的直接经验。
3.初步经历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想象、判断观察到画面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想象、判断观察到画面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教法:
引导、观察法
教学学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PPT,大小相同的正方体若干,较大的正方体4个(教师示范用),方格纸若干张,记号笔若干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
展示课件
师:下面是小黄人的三张照片,你能说说三张照片分别拍的是它的哪个面吗?
预设:生1:第一张照片拍的是小黄人的正面
师:正面。板书“正面”“第二张呢”
生:2:第二张拍的是小黄人的上面。
师:上面。板书“上面”“最后一张呢”
生3:侧面。板书“侧面”
师:侧面又分为“左侧面”和生:“右侧面”
师:这个小黄人,从不同的方位去拍,拍到的形状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有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
2.展示课件
师:这个正方形是徐老师观察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所看到的形状。大家猜一猜,这个立体图形是什么?
预设:生1:正方体;点正方形——变成正方体,正面一闪
生2:长方体;点正方形——变成长方体,正面一闪
生3:棱锥;点正方形——变成棱锥,正面一闪
师:让我们来看看你们猜对了吗?点击正方形,形成长方体;
师:原来是长方体。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说明我们只从一个面去观察物体能确定它的全貌吗?
生:不能
师:所以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从正面,上面,侧面去观察物体。板书“看一看”
二、探究新知,获得经验
课件展示立体图形
师:请同学们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师也搭出立体图形
(1)从正面观察
师: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形状?
预设:生1:一个倒着的7
师:倒着的7,左边是一竖,右边是一横。那左边竖着的是什么图形?右边的一横着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1:左边是2竖着的长方形,右边是一个正方形。
师:还有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形状?
生2: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
师:这个不规则的图形是不是由我们熟悉的图形组成的呀?“是”
师:怎么组成的呢?
生:下面是一个横着的长方形,上面是一个正方形。
师:还有谁能说一说?
师:第一层是由2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第二层是一个正方形,放在左边。
(2)画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和笔,在方格纸1上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师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那观察老师是怎么画的。
在黑板上的方格纸上用直尺和彩笔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师:先描绘出这个形状的边框,再在方格中画平行的斜线,
师:请同学们对画的不规范的地方进行订正,进行组内交流。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点PPT)播放课件
师:我画的和同学们一样吗?
(3)从上面观察
师:现在从上面看,怎么看呢?谁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生上台演示。走到正面,眼睛从立体图形的上方,视线垂直向下看。
师:观察的姿势真标准!你看到什么形状?
预设:生:看到由2个正方形横着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师:描述得真清楚。还有谁能像他一样说一说。
生:我看到一个长方形,由2个正方形横着拼成的。
师:从上面看上去是由2个正方形横着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我是用三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为什么从上面看只看到2个正方形,还有一个正方形去哪了?
预设:生:上面的那个正方形把下面的那个正方形挡住了。
师:原来如此,上面的这个正方形把下面的正方形给挡住了,所以只看到2个正方形。
师:请同学们把你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组内交流。
师:来看看老师画的'。播放课件
(4)从左侧面看
师:从左侧面看,怎么看?
指名学生演示:走到左边,平视立体图形
师:观察的姿势真标准!你看到什么形状?
预设:生:看到一个由2个正方形竖着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师:描述得非常清楚。谁还能像他一样说说你从左侧面看到的形状?
生:看到2个正方形竖着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师:看上去是2个正方形竖着拼成的长方形。请同学们把你从左侧面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然后组内交流,师巡视。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
师:对比从上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它们的形状一样吗?
预设:生: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生:一个是横着拼的,一个是竖着拼成的。师手比划。
师总结:说明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2.师:看来三个立体图形难不倒大家,接下来我们把难度加大,用四个正方体搭成这样一个立体图形。课件展示
师:请同学们搭出这样一个立体图形,独立观察,并把你从正面,上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
师巡视,师:同学们都完成了吗?来看看老师观察的结果。课件展示。
三、巩固练习,点拨升华
1.师:其实4个正方体不仅可以搭成这样一个立体图形,还可以这么搭。
课件展示。
师:请同学们独立想象,连一连。
师:做完了吗?谁来说说你怎么连的?
师:同学们和他连的一样吗?
2.师:同学们想象力非常强,那我们换一个方式:我搭你看
课件展示:这些是已经搭好的立体图形,想一想:哪些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A?
师:你怎么辨别的?
哪些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B?
师:通过这个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从正面去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正面形状可能完全相同。
3.师:同学们真厉害!那我们小组合作试试。课件展示
指名小组上台展示。
预设:有小组搭出棱与棱重合的情况。师:在小学阶段,我们只研究至少有一个面重合的情况,但是你能想到棱与棱重合的情况,非常棒!
4.拓展
师:终于找出了符合要求的三种立体图形了。同学们辛苦了,现在不用同学们动手搭,想一想,如果我不限制正方体的个数,能搭出多少种?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五、拓展活动
小组合作:
①小组任意搭出一个立体图形,并且确定正面;
②在方格纸上画出从正面、上面、左侧面看到的形状。
教学目标:
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正确地辨别这四个方向。
2、在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语描述所在的方位及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位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和描述其他三个方向。
教具准备:
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齐唱儿歌《东西南北》。
全班齐诵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老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怎样辨别方向的?
3、板书课题:东南西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演示:例题图《小明上学》。
提问: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哪个方向是东?
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同学们起立,面向太阳站好。你能说说自己的面前是什么方向吗?你的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自己先指一指、说一说,再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并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师:我们前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后面是( )
全体起立:面向(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向右转,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向右转,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向右转,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向右转,又面向(东面)
师:你发现了什么?(东西相对、南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不管朝哪个方向,东南西北的方向不变) 板书:东西相对 南北相对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转过身来坐下,我们看屏幕:小明也像同学们一样,在一天早晨,面向太阳站立。你知道(课件出示:小明面向太阳站立图)小明的前面、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吗?(根据学生回答,把课本上的四句话填完整)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教学“试一试”。
下面我们来做个指方向游戏好吗?
(1)游戏示范:请一个学生上来,先跟老师合作。
由老师发出口令,学生指出方向
(2)学生活动:同桌学生先由一个人说口令,另一个人做,再进行交换。
(3)谈话: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豆荚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你能帮助解决吗?
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
1米=100厘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0页~第2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具准备:
多媒体,挂图
学具准备:
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上学期我们一起认识了四个描述方向的词语,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是哪四个词语?
生:东、南、西、北。
2、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来辨认方向呢?
生1:可以看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是东方。
生2:可以看北斗星所在的方向就是北方。
生3:可以利用指南针,指针指向的方向就是南方。
3、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那你们知道怎样在图纸上标识方向吗?
生:可以在旁边画一个箭头,如果指向上而且写上北字,就表示的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现在我面朝北方,我的后面是什么方向?(南方)我的左边是什么方向?(西方)右边是什么方向?(东方)
谁能来象我这样说一说你们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生描述)
5、那么你知道位于你的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有谁吗?请你们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生活动)
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生描述)
活动二:
1、你们已经会用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词来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了,那么你们在生活中除了这四个方向词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呢?
生: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辨认这几个方向。(板书:辨认方向)
2、(出示书P20挂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图中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我看到有图书馆、体育馆、动物园、医院、学校、邮局、少年宫、商店、电影院这几个建筑物。
生2:我看到了一个指向北方的图标,表示这幅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绘制的。
3、你能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来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吗?
学生口答后在书上填写认一认(1),并同桌互换,批改。
4、图中还有4个建筑物,它们对于学校所在的位置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的地
方?
生1: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
生2:在两个方向的中间的位置上。
生3:分别在学校的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的位置上。
生4:图书馆在学校的西北角,动物园在学校的东北角,少年宫在学校的西南角,电影院在学校的东南角。
5、�
生2:第三种说法有点模糊,还是第四种说法比较准确。
6、现在谁再来描述一下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先指名生说,再同桌互说,同时师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活动三:
1、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8个方向词,下面我们就
一起来制作一个方向板。
请拿出这张正方形纸,象我这样折一折,并在折痕上标出8个箭头(师在多媒体上演示操作方法,生仿效)。
根据我们作图的习惯,上方一般确定为什么方向?(生:北方)请你标出北方。
剩下还有7个方向,你们能自己完成吗?
(学生尝试制作方向板,师巡视并给予有困难的学生相应的指导。)
2、谁来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汇报展示)
� (生互评摆放的方位对不对)
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生汇报)
4、老师这里有8张分别写有8个方向的卡片,谁能利用你所学的知识,为我们的教室制作一个大的方向板?
听清老师的要求:以我们中间的这位同学为参照物,想一想教室的四面墙分别在他的什么方向,四个墙角的位置分别在他的什么方向,再把你所拿的那张方向卡片贴在相应的地方。
(组织学生活动,并把卡片贴在相应的墙壁上,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5、同学们已经在我们的教室里制作了一个大的方向板,谁能来说一说在教室里的这8个方向上分别有些什么物体。
(生依次描述)
6、你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上分别有哪位同学吗?(能)
下面就请同桌两人先相互说一说。(生同桌互动后,再指名说一说。)
7、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观察的过程中聪明的利用了自己制作的方向板,那么你们知道在使用方向板来辨认方向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吗?
生:方向板摆放的位置应和生活中的方向相同。
活动四:
1、(出示书P21的挂图)这是哪个国家的行政区域图?(生:中国)地图的形状象什么?
(生:象一只雄鸡)
你在这幅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1:首都北京。
生2:我们新疆。
生3:还有指向北方的图标。
2、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了我国的首都北京和我们所在的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我们的家乡的位置大约就在这里(师指出大致位置),请跟我一样在这里作一个标记,谁能说一说我们的家乡和北京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习乘法打基础。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3、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沟通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展台、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训练
7+5+2+1= 5+6+3= 3+2+6+4=
二、创设情境,启发谈话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看一看好吗?你们看,可爱的小熊猫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欢迎我们呢,你们喜欢吗?你们看它们多遵守纪律啊!
三、探究新知
1、活动
(一):“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主题图
(一)”,问:小朋友,你们看到这幅熊猫图想提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呢?(生:这里一共有几只小熊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让学生自由的数数后反馈交流)
生1:我是横着五只五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横着数:5+5+5=15)
生2:我是竖着3只3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竖着数:3+3+3+3+3=15)
师:真棒,还有别的数的方法吗?(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数)(2)小结:好,真能干,我们会按顺序数数了。在我们平时的数数中,为了不让遗漏或重复,一般可以竖着数或者横着数比较方便。
2、活动
(二):“比一比”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道题和口算题有什么异同,四人小组讨论。
(板书:加数相同)
(2)齐读:5+5+5=15 3+3+3+3+3=15(学生感到有些难读,相同加数的个数太多)
出示相同加数连加还可以这样读:3个5连加等于15(板书)5个3连加等于15(板书)
3、活动
(三):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主题图
(二)问:这里一共有几个点子?学生自由地数数,让学生说你是怎么数的?
板书:6+6+6+6=24 4+4+4+4+4+4=24(2)让学生读出这个加法算式,并说出表示的意义。(4个6等于24;6个4等于24)
(3)一起来数有几个方格,说一说你可以怎么数,分别列出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10+10+10=30 3+3+3+3+3+3+3+3+3+3=30
4、活动
(四):数一数
(1)让学生观察苹果图,根据图意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个苹果?(四人小组讨论,列出加法算式),
3+3+3+3+3=□
(2)让学生讨论出:6盘呢?10盘?15盘呢?(出示投影片)
(3)说一说并读一读,让学生讨论一下你读写了这些算式有什么感觉吗?
四、巩固应用
1、让学生再举出这样的算式,如:上面的苹果50盘呢?能列出怎样的算式呢?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自由说)
2、说一说并读一读,让学生讨论一下,这么长的算式写起来很不方便是不是啊,那怎么办呢?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小朋友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一、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正确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三、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四、关注知识储备差异,合理构建合作小组。
在本节课中,小组之内以及小组之间不平衡。由于小组之间的不平衡,造成了小组之间没有可比性,小组之间的交流产生障碍,成了某几个小组的表演,一部分小组则成了陪衬,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能够很好的解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得到发展。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的搭配应该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通常以4~6个人为宜。同时小组合作应该是长期合作,而不是临时合作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从而使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变得合理,平衡。
课题: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教师挑选几位学生进行“找伙伴”游戏(具体过程参考探究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师:数字娃娃们找到了自己的伙伴,便来到了果园摘苹果,一共摘了9个红苹果,2个青苹果。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你们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随后教师先后出示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再出示集合图。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因为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所以用加法)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9+2=11。
师:苹果的总数是多少?如果数字娃娃们吃掉了9个,还剩几个?
随后出示11个苹果图,教师一边把11个苹果画上集合圈,把9个红苹果画上虚线圈。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要从11个苹果中去掉9个,所以用减法)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师:11-9的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样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把你怎样想的说一说。
可能有以下讨论结果: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2)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等于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
(即:11-9=10-9+1)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许多方法。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的这些方法都是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2)种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左图和加法算式,右图和减法算式,想一想:苹果的总数都是11个,其中一部分是9个红苹果,另一部分是2个青苹果。为什么一个用加法,另一个用减法解答呢?(左图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用加法。右图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所以用减法)
根据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又学过9+2=11,那么在计算11减9时可以怎样想呢?(想:9加几得11,9加2得11,11减9得2)同时教师板书得数“2”。
指名复述想的过程。
读算式:9+2=11,11—9=2。
2、教学例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2朵花,去掉9朵,还剩几朵)怎样列式?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3得12,12减9得3)同时板书得数“3”。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4个圆,去掉9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4-9=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同时板书得数“5”。
读算式:12-9=3,14-9=5。
3、教学例3。
让学生在桌上摆一摆(先摆13个五角星,用手势表示去掉9个,还剩几个?),说一说(说出算式,并说出想的过程),算一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3-9=4)
同样方法学习:16-9=7。
4、教学例4。
让学生看教科书,先独立在□里填数,教师行间指导,然后订正,并指定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同时板书算式:15-9=617-9=818-9=9
5、小结。
教师指着减法算式,提问: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十几减9)
教师板书:十几减9。
师:这些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减数都是十几的数,减数都是9)
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在做十几减9的减法题时,可以想9加几得被减数,这题就得几)这种方法就是想加算减,今后学习中还要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