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店》教案(优秀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文具店》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具店》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0”的实际意义。

2、对认识“0”的活动有兴趣,促进幼儿积极思维。

活动准备:

货架、文具、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卖铅笔盒:

——“熊大婶的店刚开张,请小朋友帮忙记账,货架上有5只铅笔盒,用数字几来表示?卖掉1只,还剩几只?可以怎样表示?”

(1)、幼儿取出卡片列出5-1=4的算式:

——“又卖掉一只,还剩几只?可以怎样表示?”

(2)、幼儿用同上的方法列出算式:

——“最后一只也卖掉了,该怎么记?”

(3)、幼儿想像,得出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2、卖文具:

——“熊大婶店里的商品很多,你们还能帮忙吗?”

再出示8支铅笔,6块橡皮,提问同上:

“咦,这些题目都一样吗?它们的得数都是0,为什么?”

“猜一猜,熊大婶卖文具,还会碰到等于0的题目吗?”

“怎样才能等于‘0’?这样的题目做得完吗?为什么?”

3、游戏:躲“0”:

(1)、介绍游戏规则:看见得数是“0”的题目或看到用“0”表示的图片躲起来。

(2)、游戏若干遍。说说你为什么躲得那么快?

4、粗心的小熊:

——“熊宝宝看见‘0’觉得它没有意义,帮妈妈记账是把‘0’都拿掉了,猜一猜发生了什么?”

“熊宝宝打电话时把‘0’都拿掉了,它把车开到马路上,猜一猜发生了什么?”

“想一想生活中哪儿还有‘0’,‘0’能去掉吗?‘0’还能表示其他意思,它还能表示什么?”(记分,门牌号码,天气温度,温度计等)

5、请幼儿回去找找“0”。

《文具店》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8~49页“文具店”。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文具店”这一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体会“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两类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两种不同颜色的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演示小兔、大灰狼、小牛去买文具的故事,同时出示价钱:1枝铅笔2元钱。

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量让学生说完整。

2、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意思提出不同的问题。

这时学生会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小兔买了1枝笔用了多少钱?小牛买了3枝笔需要多少钱?大灰狼买了4支笔需要多少钱?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问题解决

1、学生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自己解决。

教师根据同学们解决的情况板书:

(1)、小牛买了3枝笔需要多少钱?

2×3=6(元)

(2)、大灰狼买了4枝笔需要多少钱?

2×4=8(元)

2、有谁能把小兔、小牛、大灰狼用的钱换成倍数说一说。

有同学回答:小牛用的钱是小兔的3倍

大灰狼用的钱是小兔的4倍

老师引导:这就是我们所学的乘除法知识与“倍数”的联系,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将乘除法问题换成倍数问题,好吗?

3、如果把刚才说的有关倍数的句子换成条件,又应该怎样提出这个问题呢?比如:笑笑用的钱是小兔的2倍,笑笑用了多少钱?说法变了,但实质没变。

同学们根据要求提出了两道有关倍数的问题。

(1)、小牛用的钱是小兔的3倍,小牛用了多少钱?

(2)、大灰狼用的钱是小兔的4倍,大灰狼用了多少钱?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4、找同学举例说说“几倍”是什么意思。

有同学回答,5的3倍就是3个5。

小兔的3倍就是3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小兔用了2元钱,也就是2×3=6(元)

小兔的4倍就是4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也就是2×4=8(元)

5、解答完以后要注意什么? 学生说一说。

二、游戏活动

摆小棒

游戏规则:按要求摆两行不同颜色的小棒,看谁摆的又对又快。

(1)、上面摆4根白颜色的小棒,下面摆红色小棒的根数是摆小棒根数的3倍,摆完了以后与老师比比看看摆对了没有。

(2)、上面摆2根红色的小棒,下面摆白小棒的根数是红小棒的5倍,摆完了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3)、上面摆10根红色小棒,下面摆白色小棒,使得红色小棒的根数是白色小棒的5倍。这一题对于学生有一定困难,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再摆。

三、练习总结

1、3片叶子配一朵花,15片叶子配( )朵花。

2、△的个数是〇的2倍,△有( )个。

〇〇〇

做完后小组同学商量讨论,交流想法。

3、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习得怎样?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从创设情境、解决问题、游戏活动、练习总结几个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关注孩子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尝试,但其中也放映出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文具店》教案 篇3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41——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格子图、色彩笔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记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师:如果我在0.3后面加上个“元”字,那么这个大正方形表示什么呢?(表示1元),0.3元又是多少钱呢?(3角)如果加上“米”字,这个大正方形双表示什么呢?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会用你手中的百格图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生: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但是要摘取数学王国的皇冠,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在探究新知识前,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

(二)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单价是整元的文具)。

板书:文具店

结合文具店柜台上各种文具的单价,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题与列式。

师:熊妈妈是个热心助学人士,她说你们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决定给你们的优惠,你们发现文具的单价有了什么变化?(生:以前的价钱都是整数,现在的价钱都是小数。)

师:现在买3块橡皮又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前面的乘法算式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数乘整数,现在是小数乘整数。

师:对,现在是小数乘整数。那么,怎样求出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乘整数,也就是小数乘法(一)。(板书课题)

(一)意义

下面提出以0.3×3这个算式为例来进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么意义?

(二)交流算法。

1、引导探究

学生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自己算,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连加。你是怎么加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转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画格子图。学生先画,然后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块橡皮的价钱,买3个就是3个0.3元,从图中可知,合起来就是0.9元。

(三)小结。

师:刚才通过学习交流,同学们找到了连加的、换算单位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借助方格图来进行计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结果是:买3块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个0.3等于0.9。(师板书完整,补“0.9元”并写答语)

师:下面我们来对上面各种方法作一个分析和比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说想法)

1、利用整数乘法意义(连加)

2、化为整数乘法(转化)

3、画图(数形结合)

三、解决实际问题。

(一)做一做。课本P42“试一试”1、2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课本P42“试一试”1、2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交流算法)

(二)计算4×0.3。小组活动,交流算法。

(三)补充练习。

1.寻找小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时约生长0.03米,三时约长了多少米?

师:请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和解答。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列式:0.03×3=0.09(米))你是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说涂格子,就问:假如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米的话,0.03米该怎么表示?0.03×3又表示什么?

师: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涂色)投影学生作品并点评。

(四)深化性练习(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1.填一填。  0.1+0.1+0.1+0.1=( )×( )=( )

0.02+0.02+0.02=( )×( )=( )

( )×( )=( )+( )+( )+( )  2.(课本42页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识拓展”(机动性练习)

小新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三条鱼,每条鱼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畅谈全课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文具店

——小数乘法(一)

买3块橡皮需要多少钱?

优惠前:优惠后:

1×3=3(元)0.3×3=

表示3个1相加的和是多少?表示3个0.3相加的和是多少?

答:买三块橡皮需要3元。方法一:连加0.3+0.3+0.3=0.9(元)

0.3×3=0.9(元)

方法二:转化0.3元=3角

3×3=9角9角=0.9元

《文具店》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根据自己确定的分类标准,布置“文具店”并作统计记录。

2、在游戏中练习简单运算。

3、能相互协商、听取同伴意见,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装有各种文具的小书包。

2、笔、记录板

3、标签纸、各种自制纸币若干

4、售货员标志

活动过程:

1、介绍我的文具——幼儿分小组结伴,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文具。

——代表介绍。

2、布置文具店——每组布置一个“文具店”,讨论:怎样分类摆放。

——幼儿分组布置,并贴上自制的价格标签。

——给文具店取名,交流布置情况。

3、统计文具——幼儿作文具店统计员,统计并记录本店的文具数量。

——同伴相互交流、检查。

4、游戏;小小文具店——选出一个售货员,顾客自由地到各个文具店用“十元钱”购买文具用品。

5、把文具店的文具用品归放到自己的小书包中。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教师为幼儿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台,让幼儿自己探索,尝试,思考,教师只是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对整个活动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确,并能为后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础。活动层次要清晰,做到层层深入。

《文具店》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情分析】

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数的意义:0.2 0.05 (学生口答)

2、小数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 0.1+0.1+0.1+0.1+0.1

(1)学生口算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3、揭示新课:

(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

4、归纳意义:

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算法

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连加法:0.2+0.2+0.2=0.6

b.联想、转化:0.2元=2角 2角×3=6角=0.6元

c.画图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画3个0.2?

d.推算:因为2×3=6,所以0.2×3=0.6

e.还有不同的吗?(略)

2、小结:只要适合自己,就是的!

三。巩固拓展

1、填一填

0.8+0.8+0.8=( )×( )=( )

0.3+0.3+0.3+0.3+0.3=( )×( )=( )

0.1+0.1+0.1+0.1+0.1+...=( )×( )=( )(10个0.1)

1.2×2=( )+( )=( )

( )×( )=( )+( )+( )+( )+( )(可以怎样填?你发现了什么?)

2、算一算

2×0.4 0.3×0 3×1.1 9×0.8 0.6×4 5×0.2 0.7×1

3、文具店里的数学问题:

(1)买4块橡皮多少元?

(2)买3支铅笔多少元?

(3)买2把尺子多少元?

(4)任选一种文具,你还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

四。阅读质疑

(1)阅读教材38~39,把书中内容补充完整。

(2)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五。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文具店》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

2、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文具的游戏,掌握简单的付钱方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布置一个“文具店”,分别摆放各种文具及价格牌,价格均为1元、5元钱、10元。

2、教师教学资源(认识人民币)。

3、幼儿每人自备小钱包,内装有1元、5元、10元的硬币和纸币。

4、每人一存折(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自己钱包里的人民币,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外形特征及名称。

1、引导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发现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小结:这是我们买东西用的钱,我们穿衣服、用的家电,吃的菜等都是要用钱买的。外国的钱叫人民币,上面都有国徽、“中国人民银行”的汉字以及表示钱数的数字、汉子等。他们也有许多不同点,如有硬币和纸币之分;上面的图案、数字和文字也不同等。

2、游戏:看谁找得快。

玩法:教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相应的人民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如教师说:“请找出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人民币。

二、出示教师教学资源,了解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教学资源,初步理解5元=5个1元的换算关系,鼓励幼儿自主探索10元与1元和5元的换算关系。

三、第一次“文具店”购物,初步了解购物付钱的几种方法,巩固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1、玩法:幼儿带着钱包,到“文具店”选购文具,没人一件,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教师担任,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2、建议提问:5元(10元)的商品有几种付钱方式?如5元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元或5个1元来付钱。10元有三种付钱方式。

四、第二次购物,发现很多种付钱方法,初步探究最简便的付款方式。

1、玩法:幼儿到“文具店”选购文具,每人两件,收银员可由能力较强的幼儿或老师担任,教师重点观察提升幼儿付钱方法。

2、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可以涉及以下问题:“你买的是什么?一共多少钱?你是怎么样付钱的?”如6元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元的来付钱,或用1个5元和1个1元合起来付钱。第二中付钱方法简便多了。

3、出示“存折”,介绍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每位幼儿一个“存折”,教师根据幼儿日常的各种表现,奖励小印章,每个小印章在角色游戏时可以到“银行”兑换“1元钱”,并在游戏中使用。

【活动延伸】

1、活动后,教师及时督促幼儿洗手,并提醒幼儿人民币上有许多细菌,要认真洗手。

2、引导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⑥第6~7页,巩固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及使用方法。

3、在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进一步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各种付钱方法。

【活动反思】

本节课以元,角,分为背景,结合购物情景,初步认识小数。我在设计本课时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借助购物情景,帮助学生建立元角分与小数的联系,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验,突破重难点,达到学习目标。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小数读法的学习活动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小数,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读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通过学生间的相互纠正,互相促进,从而互相分享知识经验,初步建立小数读法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找自己喜欢的小数读一读来巩固小数读法的数学模型,最后用小老师的考一考进一步熟悉小数读法,形成正确的知识经验。这样就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又在潜移默化间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不足之处:练习题的设计不够多样化,也没有体现出层次。再者是对孩子的评价语言单薄,没有针对性,新的教学评价观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关注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一点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