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
1、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懂得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二)知识技能
1、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
2、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从一地到另一地的具体路线。
3、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提问与交流的能力。
(三)过程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问、交流,加深对方向的辨认。
教学重点:
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
会描述从一地到另一地的具体路线。
设计思路:
情境设置—探究新知—巩固应用。
教法学法:
引导观察法,协作交流法,操作体验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
小红、小明、小刚去看望老人。
二、探究新知。
1、明确图中信息。
圆点表示建筑物。
线段表示道路。
数量表示路程。
方向标表示方向。
2、探究三位小朋友从家出发到敬老院的路线。
(1)自主探究。
(2)互相讨论。
(3)交流汇报。
3、讨论:到敬老院,谁走得最远?谁走得最近?
(1)同桌讨论。
(2)交流结果与方法。
4、升华: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同桌提问。
(2)汇报交流。
(3)适时评价。
三、巩固应用。
1、确定游乐场的位置。
(1)理解图中的信息。
(2)讨论。
(3)交流汇报(演示确定位置的方法)。
2、帮助小动物寻宝。
(1)理解图中的信息。
(2)讨论。
(3)汇报评价。
3、帮小兔送信。
(1)理解图中的信息。
(2)学生自主用彩笔画出路线。
(3)交流大屏幕的路线。
(4)讨论:送完信,小兔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
四、作业布置。
(1)给家长描述自己绘制的小兔送信的路线。
(2)说一说从学校到军人服务社的路线。
教学目标:
1、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运动会吗?你知道为什么要举行运动会吗?
2、今天老师把你们带到运动场上,观看运动会好不好?出示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你知道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项目吗?
(1)有参加赛跑的。
(2)有跳远的。
(3)有拔河的。
3、与同桌互相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4、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根据图意和所给的数字,你能提出有关乘除法的问题吗?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列式?
1、每组4人,24名运动员赛跑,分几组跑完?
24÷4=6(组)
2、每人跳3次,一共跳了21次,参加跳远比赛的有几人?
21÷3=7(人)
3、每队9人,两队共有多少人?
9×2=18(人)
4、一堆气球有5个,4堆气球有几个?
5×4=20(个)
5、一瓶水3元,3瓶水需要多少元?
3×3=9(元)
三、巩固提高。
1、练一练。第一题。
(1)看图,把问题叙述完整。
(2)独立解答。
(3)交流怎么用口诀试商。
(4)汇报每道题的做法及应用的乘法口诀。
2、练一练。第二题。
(1)独立解答。
(2)汇报每道题的做法及应用的乘法口诀。
3、练一练。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四、板书设计:
运动会
24÷4=6(组)
21÷3=7(人)
9×2=18(人)
4×5=20(人)
3×3=9(人)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重点:
1、学生小组整理计量单位和进率。
2、熟练进行名数的改写。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计量单位的具体表象。
复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由“小马虎”同学写的数学日记。(请一名同学读日记)
今天是20--年4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醒来已经7:30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千克面包和一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便冲出家门,步行500千米到达学校!进校门的时候铃声刚刚响起!
师:你们笑什么?
生:他用的单位不恰当。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和它们的计量单位。(板书课题:量的计量)
师:那请同学们找找这则日记中有哪些常见的量呢?(时间、长度、质量、体积)
二、分类整理。
师:我们还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我们所学过的量和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
过程要求:
1、由小组同学共同分类整理。
2、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整理,并巡视课堂进行个别指导。
三、汇报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充当小老师,讲解计量单位的进率和意义。并适当板书,老师作点拨处理,强调各单位间的进率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对发言同学提出建议或者意见。(每个小组汇报一种量)
1、长度。
(1)什么是长度?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
(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3)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1米呢?(用手比划比划)
(4)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2、面积。
(1)什么是面积。面积:物体表面(图形)的大小。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3)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最合适?
(4)它们之间的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体积/容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
(2)体积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3)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
(4)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4、质量。
(1)常见单位:克(g)千克(kg)吨(t)
(2)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5、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年=365天(闰年366天)
有31日的月份是:1,3,5,7,8,10,12。
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
平年的二月有28日。闰年的二月有29日
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年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
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
(补充时和小时的概念区分。时是时间点,小时是时间段。)
教师补充:季度、旬、星期。每月分三旬:上旬(1至10日);中旬(11至20日);下旬(21日至月底)。
四、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修改一下“小马虎”同学的日记。
设计思路:
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创设情境,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组织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组织、引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索、交流,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教材分析:
《看望老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课让学生通过观察看懂简单的线路图,提高学生辨认方向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学生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在已经学会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给定一个方向从而会辨认其余的方向的基础上安排的.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知识.
2、渗透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教育.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观察法、合作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主题图.
教学重点:
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
理解几组比喻句,感受大风刮过海面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出示“看望老人”路线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渗透美德教育.
师:今天是星期天,小明、小刚、小红约好一块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照料老人的生活,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分别从各自家中出发,到敬老院门口集合.请你们带他们一块去,并说一说应该向哪个方向走?走多少米?
2、帮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3、学生独立完成填一填.
4、全班讨论交流,(实物投影仪出示填一填).
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课件显示:这三个小朋友帮助老人做完好事,老人夸奖这三个小朋友是懂事、尊敬老人、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三个小朋友说:尊敬老人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是每个公民应有的美德.
5、4人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说一说”.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在集体反馈中,师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把意思表达清楚.
二、练一练
1、(1)读题、看图,了解图意.
(2)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交流时说一说你是怎样确定“游乐场”位置的方法.
2、师:有一天,三只小动物听说一个地方藏有宝物,它们决定去寻宝,谁能说一说它们寻宝路线(实物投影仪出示寻宝路线图).
要求:说的时候必须使用方位词.
如:由谁家向()走()米,再向()走()米.
算一算,谁家离宝物最近?
3、小兔送信
(1)说出小兔给每个小动物送信的路线,说时要用准方位词.
(2)根据自己设定的路线求出结果,注意小兔不能斜穿.
(3)全班讨论:小兔有几条送信线路?哪条最近?
4、说一说自己放学回家的路线.
运用的所学的4个方向把自己回家的路线表达出来,可以找一找主要的建筑物做标志(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略)
教学内容:
教材第93~9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6~9的乘法口诀完成乘、除法计算;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巩固乘、除法和倍数的知识。
2、提高乘、除法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选取信息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有关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相关信息,提出简单的乘法和除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很多农作物和水果都在这个季节成熟,也是农民伯伯最忙碌的时候,你们愿不愿意到农家小院去玩一玩,帮帮忙呢?(板书课题:农家小院)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看图找信息。课件出示第93页主题图,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1)墙上有6挂玉米,每挂有8根。
(2)叔叔摘了54个柿子,每盒装6个。
(3)有12只兔子,它们住在4个笼子里。
(4)结了20个南瓜,每筐能装4个。
(5)黄瓜的“身高”是35厘米,青椒的“身高”是7厘米。……
2、你能提出哪些可以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在组内互相提问题。
3、全班汇报。
(1)墙上挂着多少根玉米?
(2)需要几个盒子
(3)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兔子?
(4)需要装几筐南瓜?
(5)黄瓜的高度是青椒的几倍?……
4、同桌两人之间讨论解题方法,全班交流汇报。
(1)墙上挂着多少根玉米?每挂8根,有6挂就是求6个8是多少,用乘法。
8×6=48(根)
想:六八(四十八)
(2)需要几个盒子?54个柿子,每盒装6个,看54里有几个6,用除法。
54÷6=9(个)
想:六(九)五十四
(3)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兔子?12只兔子,4个笼子,就是求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
12÷4=3(只)
想:三(四)十二
(4)需要装几筐南瓜?20个南瓜,每4个装一筐,就是求20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
20÷4=5(筐)
想:四(五)二十
(5)黄瓜的高度是青椒的多少倍?黄瓜35厘米,青椒7厘米,看35厘米里有几个7厘米,用除法。
35÷7=5
想:(五)七三十五
5、小练习:找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小结:解决实际问题时,先找出已知条件,再根据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出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
(1)如果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
(2)如果是平均分,用除法;
(3)如果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用除法解答。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94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再提出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独立解答,最后集体核对。
2、完成教材第94页“练一练”第3题。指导学生根据7和8的乘法口诀分别求出7和8的倍数,并连线。
五、拓展提升
1、河里的鸭子比鹅多24只,鸭子的只数是鹅的4倍,鸭子和鹅各有多少只?
4—1=3
鹅:24÷3=8(只)
鸭子:8×4=32(只)有25人要过河,河边只有1条小船(没有划船的人),小船最多可以坐5人。需要多少次才能全部过河?
25—1=24(人)
5—1=4(人)
24÷4=6(次)六、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在农家小院过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看图找信息。互相提问题,比比谁提的问题多。踊跃发言。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总结。学生练习。动脑思考并完成解答。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板书设计
农家小院
(1)墙上挂着多少根玉米?
8×6=48(根)
(2)需要几个盒子?
54÷6=9(个)
(3)平均每个笼子住几只兔子?
12÷4=3(只)
(4)需要装几筐南瓜?
20÷4=5(筐)
(5)黄瓜的高度是青椒的几倍?
35÷7=5
成功之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创设了农家小院的场景,给学生搭建了一个生活的舞台,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信息由学生发现、问题由学生提出、方法由学生自己讨论、解答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不足之处:应多花时间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乘、除法问题,学生一定也有很多这样的问题。
教学建议: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活动过程,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简便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课件 卡片
教法运用:
情境导入法 直观演示法 分析法 引导法 游戏法
学法指导:
小组交流法 问题探究法 归纳法 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这里好热闹啊!你们听出来是什么声音了吗?(鞭炮声)原来小熊要请客。出示课件(小朋友们,店里来了好多客人,我忙不过来了,你们能帮帮它吗?) 通过观察后学生讨论交流 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上新课做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问题探究
(一)1、说一说,想一想
师:瞧,谁来了?(小猴,小猫)
我们看看他们要买什么?先问问小猴吧!
出示课件(买4个坦克要多少钱呢?)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师:那怎么计算呢?(四五二十,强化乘法口诀。)
问问小猫买什么呢?小猫也要买坦克,他有20元,可以买几辆坦克呢?
师: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1辆车5元,20里有几个5,就有几辆车。求20里有几个5,用除法。)
结果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利用乘法口诀,四五二十。)
师:利用乘法口诀,想5×( )=20,这样算除法,简便多了! 学生思考问题,再举手发言
生1:5×4=20(元)
生2:一个坦克5元钱,买4个坦克多少钱?就是求4个5是多少钱?用乘法5×4=20(元)。
生3:4辆,20÷5=4(辆)
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简便性
三、合作学习
(二)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题目和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相同
1、都有数字4、5、20。
2、计算结果时,都可以根据乘法口诀得到结果。
师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密切,以后我们会学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因此我们做乘法和除法算式时都用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学的是用乘法口诀求商,做除法算式时“看除法想乘法”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种方法你会了吗?(板书“用乘法口诀求商”) 让生仔细观察并独立思考再根据问题回答问题
生:不同:1、一个是除法,一个乘法。
3、乘法是求4个5的和,除法是求20里有几个5。
能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简便性。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
1、试一试,做一做
又有小动物来买东西了呢?他想买什么呢?(12元能买几个文具盒?)
师:12元能买几个皮球,几个娃娃呢?(12÷3=4(个)三四十二,12÷6=2(个)二六十二)
注意:12÷4=3,12÷3=4.都用口诀“三四十二”计算,要注意看清,除数是4时,商就是3;除数是3时,商就是4。
师:生意还真是好啊!看看这位顾客想要买什么呢?(我有24元,买哪个商品正好用完呢?)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小熊非常感谢大家对他的帮助!我决定奖励你们,让我们一起进入数学游戏环节! 1.生通过观察图片,再独立思考。
2、指名学生回答
生:12÷4=3(个)怎么计算的?(三四十二)
生:洋娃娃24÷6=4(个)根据问题再次思考,并指名学生回答
生1:文具24÷4=6(个)
生2:球 24÷3=8(个)
生3:风筝24÷8=3(个)
能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简便性。
五、数学游戏
1、“全心全意为动物服务”
帮助对象:小鸟
帮助任务:送小鸟回家
帮助方式:通过计算帮助小鸟回各自的家
2、“社区服务站”
服务对象:蚂蚁
服务内容:帮蚂蚁搬家
服务方式:通过计算帮蚂蚁搬运粮食。
3、“数学接力赛”
口号:更快、更准 1.4人为一个小组。
4、每一组选一名代表回答问题。看哪个小组最先把小鸟送回家。 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归纳总结
2指名学生回答
3全班交流收获 通过归纳总结再次巩固了新知。
七、作业布置
完成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
小熊开店
---用乘法口诀求商
5×4=20(元)口诀:四五二十 12÷4=3(个)口诀:三四十二
20÷5=4(辆) 口诀:四五二十 12÷3=4(个)口诀:三四十二
12÷6=2(个)口诀:二六十二
教学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30-31页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 借助乘法的意义编制乘法口诀。
3. 培养社会人文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
教学难点:
熟记乘法口诀。
教具:
挂图、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
二、教学新课。
1. 数松果(出示松鼠数松果图)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
根据同学口述:每堆有5个松果,在表格中板书。
堆数 1 松果的个数 5 那么两堆松果呢?
你是怎么算的?
你们能继续将这个表格填完吗?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汇报,填表。
从这张表格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2. 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
你能把松果的个数用乘法算式计算出来吗?
板书:1个5是5,1×5=5或5×1=5。
2个5是10,2×5=10或5×2=10。
接下去写,你们会吗?请你们在本子上接着往下写,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齐读所写的算式。
有谁知道10×4的积是多少?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根据这些乘法算式,你还能算哪些乘法题?
大家所说的这些算式都是根据黑板上这9个算式推算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它们都含有一个乘数5,为了方便我们应用,我们将这些算式改编成一句句的口诀,我来说一句:一五得五。
你能试着说下去吗?小组说一说并分组把它写出来。
强调几个编写要注意的问题。
齐读5的乘法口诀。
给3分钟记忆口诀。
你是怎样记口诀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3. 寻找生活中5的乘法口诀
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诀有关系的事情还有很多,老师把它们编成儿歌,你们想听吗?
一个小组5个人,两个小组10个人,三个小组15个人,四个小组20个人……
你还能编出其它的儿歌吗?
三、巩固练习。
请你用今天所学的口诀,解决问题。
1. 5的乘法口诀口算题。
2. 填一填:P11第3题。
3. P11第4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读、背有关5的乘法口诀。
板书设计:
数松果 1×5=5,一五得五, 2×5=10,二五一十 3×5=15,三五十五, 4×5=20,四五二十 5×5=25,五五二十五, 5×6=30,五六三十 5×7=35,五七三十五, 5×8=40,五八四十 5×9=45,五九四十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体会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通过“算一算”、“想一想”、“试一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计算的准确性,提高运算速度。
3、通过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寻求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方法:谈话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小棒若干,乘法口诀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小熊开了一家商店,想去看看吗?
出示主题图片。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熊的商店里有很多东西,每一样东西都标明了价格。
师: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有些什么东西,每一样东西的价钱是多少。
学生小组活动。
二、问题探究
1、师:你能根据每种东西的价格,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额数学问题吗?
生:买3个布娃娃需要多少钱?
生:每个皮球3元,5个皮球多少钱?
……
师:(出示问题1)买4辆坦克需要 元。
生:需要20元。
师:你是怎样算的呢?为什么?
组织学生汇报。
生:用乘法计算,5×4=20(元)。
教师板书: 5 × 4 = 20 (元)。
2、师:老师有20元钱,可以买几辆坦克?
出示问题2:20元可以买 辆坦克。
师:你能帮帮老师吗?动脑筋想一想。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生:每辆坦克5元,20元可以买4辆坦克。
师:你是怎样算出可以买4辆坦克的呢?
生:我是从第一个问题知道的。买4辆坦克需要20元,20元就可以买4辆坦克。
生:我是用除法计算的,20÷5=4,所以可以买4辆坦克。
教师板书: 20 ÷ 5 = 4 (辆)
3、观察并比较这两个算式,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师:观察上面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算式中的数字相同,位置不一样。
生:上面一个是乘法算式,下面一个是除法算式。
生:我觉得就像加法和减法一样,可以想加算减,也可以想乘算除。
……
教师加以肯定鼓励,并归纳。
师:乘除法之间是一种互逆的关系,计算除法我们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三、体验感悟
完成“想一想”和 “试一试”。
1、想一想。第1、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答案很多,让学生互相说说算式以及所用的乘法口诀。
2、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四、实践应用
完成第43页的练一练。
1、小鸟回家。
让学生明确题意,不仅要把乘法算式和口诀连起来,还要把除法算式和乘法口诀连起来。特别注意不要把除法算式连错了。连完后让学生读一读,体会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2、蚂蚁搬家。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
3、动物赛跑。
学生分3组比赛。订正时选几个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所用的乘法口诀。
教师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乘除法之间有互逆的关系。在计算除法时,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练习设计:第42页的试一试、想一想和第43页的练一练。
板书设计: 小熊开店
(1)买4辆坦克需要 20 元。 5 × 4 = 20 (元)
乘法口诀:四五二十。
(2)20元可以买 4 辆坦克。 20 ÷ 5 = 4 (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47页例1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4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经历辨别方向的过程,初步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3.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单元主题图、例1图、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拍手活动,引入课题
师生边拍边说: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教师:我们刚才拍手时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词语?
学生:上下、左右、前后。
教师: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吗?
学生:东南西北。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利用这几个方向来描述事物所在的位置。(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展示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4个方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1)出示书中第50页中国地图。
教师:在地图上怎样辨认东南西北呢?谁会看地图?(会看地图的学生举手) (课件中内蒙古自治区整块闪动)
教师: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的哪一方?谁知道?
学生: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北方。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是看了电视后知道的。
教师:你的知识可真丰富,在内蒙古自治区有美丽的大草原(课件出示)。我们再来看看地图下方的海南吧!(课件出示美丽的大海图片)这里有蓝色的大海,气候温暖,燕子和大雁都要到那儿去过冬呢!你知道海南在什么方向吗?
学生:南方。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海南有个南字。
教师: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中国的许多地方在命名的时候确实考虑到了方向这个问题。
学生2:南和北是相对的。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从这里可以看出,地图的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书:南、北)想一想,地图的左边、右边是什么方向呢?
学生:左西右东。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1:我从书上看到过,况且我爸爸也告诉过我。
学生2:因为西藏在我国的西方,西藏在地图的左边,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
学生3:我知道上海在我国的东方,被称为东方之珠,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够从生活中积累知识。人们规定,绘制地图时,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边表示西方,右边表示东方,简单地说,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今后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这句话来判断地图上的方向了。(板书:东、西)
(2)介绍十字形方向标。
教师将黑板上的东西相连,南北相连,做成十字形方向标,学生快速记忆地图上的方向。
(3)在课间活动中体验东南西北。
①徒手操:全体起立,面向黑板,和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说:面向地图,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②游戏:小小机器人,面向地图指方向!(教师说地图方向,学生用小手指出这个方向)
2.理解运用
(1)教师:请孩子们看书中47页图,这张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绘制的吗?你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地图的右上角有一个箭头和一个北字。
教师:这个叫做方向标,猜一猜它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地图的上方就是北方)你还能联想到其他几个方向吗?(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学们在面向地图,看地图的时候,只要看见方向标,然后就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句话来判断方向了。
(2)教师:请大家在书中的图上标出东、南、西、北。
(3)说一说:以岗亭为中心,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然后和自己的小伙伴相互说一说。
教师:如果站在草坪、新华书店、红光路转盘、少年宫看,岗亭的方向又该怎样说呢?(学生分别回答)
教师:岗亭没动,为什么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呢? (小组讨论,汇报)
学生:因为观察地点不同,以草坪为观察点,岗亭在草坪的东面;以新华书店为观察点,岗亭在新华书店的北面
教师:物体所在的方位是相对的,观察的地点不同,方向就可能不同。
(4)指导学生完成书中例1第(2)小题,然后再集体订正。如果学生有难度,可借用十字形方向标。
三、解决简单问题
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中国地图。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重庆市,看一看,找一找,我们的家乡重庆的东、南、西、北方各有哪些省(市)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集体汇报。
四、联系生活,拓展提高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1题。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2题。(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代替军舰,更形象直观。)
五、反思小结,自我评价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表示意义,从情境图中提出有关乘法的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从而进一步地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用具:课件、
一、活动一
1、创设情景:在美丽的地球上,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与我们朝夕相处。瞧!它们来了!(多媒体演示:各种小动物慢慢走来。)
2、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讲一讲关于它你在画面上看到些什么。
3、独立思考:提出关于数学方面的问题。(教师个别辅导)
组内交流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并请人或自己解决,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将你们组里最好的问题告诉大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乘法问题上。
教师板书个别问题,并以学生的姓名命名,激发兴趣。
4、讨论:小兔子一共有几个萝卜?
学生可能出现加、减两种方法,让学生再次感受乘法运算的简便性,并回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质疑:算式3×4=12(根)中,3是从那里来的?4表是什么?12呢?
5、“连一连”
(1)由学生独立完成,有问题的可与同桌或老师商量。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1:“6+3”没有吃到水果。
生2:桃子表示3个6,松果表示6个3,但都可以与3×6,6×3连起来。
生3:桃子和松果同样多。
二、活动二
1、“说一说”:学生以看图讲故事的方式理解图意,再试说算式。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幅图都可以用2×3或3×2来表示。
生2:有的表示2个3,有的表示3个2,还有的既
表示3个2,又表示2个3。
师:对!它们都可以用2×3来表示。
2、“摆一摆,说一说”: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物,再出示算式
(1)、讨论:3×2表示几个几。再动手摆出两种摆法。
(2)、由“小老师”出题,其他同学动手摆一摆,并与同伴说一说。
3、“接力赛”:
(1)、出示“练一练”第一题的两个画面。
(2)小组接力完成:一个说图意,一个列算式,
一个说还可以怎样写,一个评价是否可以得到“智多星”。
三、活动三
1、出示超市中商品乱放的场面,提问:这样的地方你们喜欢吗?该怎么办?
2、学生口述,多媒体演示。
3、以小组为单位,帮售货员阿姨清点货物。
4、交流评价:老师这里有一张货物清单,看一看,你们点的对吗?
四、活动四
生活中,那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与同伴说一说。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情说起,如:
每件衣服用5个扣子,4件衣服用几个扣子?
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就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此题可以在同桌之间进行,互相提问题并检验对方的计算结果。
整理
交流评价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给这节课起名字。
六、布置作业:
将这节课中最感兴趣的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小鸟有几只?
3+3+3=9(只)3×3=9(只)
松果有多少个?
3+3+3+3+3+3=18(个)
3×6=18(个)6×3=18(个)
一、说教材
我的教学内容是《儿童乐园》,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学习内容。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数一数与乘法”。
主要内容有
1、乘法的意义。
2、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后续的学习中孩子们还会学习乘法口诀;两位数乘一位数及其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及其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小数,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有多少块糖》让学生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
第二课时《儿童乐园》是学生充分认识感知到加法和乘法的密切联系。在后面的《有多少个点子》一课中,则是让学生在充分的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第四课时《动物聚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笔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课的学习学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且熟悉的研究情境。在情境图中,有着丰富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素材,这是学生认识乘法的生长点。在丰富的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到相同加数比较多时用乘法比较简便。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儿童乐园”的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体会用乘法算式表示连加算式的简便性
3、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法。能运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二、说学生
我校属于市区学校,硬件设施较好,有多媒体教室,可以随时使用。学生的年龄集中在7岁半。家长素质相对较高,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并能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前的辅导。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信息和提出简单问题,能用数学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
三、说教法
学习兴趣对于掌握数学知识非常重要。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所以激趣很重要,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具体的形象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我引用了教材上“儿童乐园”这福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教学中,通过动静交替,讲练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以本节课我让学生看,说,听,写,找。以求达到“高效率”的课堂。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这个环节中,主要让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我主要采取了“扶”,“放”,“动”,“做”“说”,聚焦情境一,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在这里,我巧妙的设计了通过计算“一共有多少人乘坐小飞机?”给学生以冲击,使学生感受到加法算式相同加数比较多时用乘法比较简便。接下� 使学生大胆尝试用刚接触的乘法解决情境图中中剩下的几个数学问题。在开放的情境中巩固了新知。
根据低年级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一特点,我特意安排了这个“拍手游戏。让学生放松并再一次集中注意力。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思维。我校强调“效率课堂”,我认为就是减轻学生负担,向课堂要质量。所以这节课,我把课后作业融进了课堂中,以求达到“讲练结合”的完美效果。
第四个环节,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大家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五个环节,全课小节。我用一个乘法问题结束了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五、说教学效果。
我预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可以掌握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学习内容,本节课是在上一节“数一数”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不仅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
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教材已经取消了被乘数与乘数的区分。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或者会用相应的相同加数连加算式计算乘法算式的结果,都是学生是否理解乘法运算意义的标志。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关键是确定两个乘数各是多少:一个乘数就是相同的加数,不会出错;另一个乘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它隐含在连加算式中,要加以强调。这也是教材设计的一个亮点。强调这一点,有助于加深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昌吉市第一小学地处郊区,与农村相邻。由于地处城乡结合处,学生生源多属于农村及外地打工子女,学生虽有吃苦耐劳精神,但由于生活环境、经济状况都较差,学生接受外界信息资源条件较差。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数学的王国里有一个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想去看一看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有乘飞机的,划船的,还有坐火车的。
生:我发现了每架飞机上的人数同样多,每节车厢的人数同样多。
师:能根据这幅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合作提问题,并列式计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①有多少人坐小飞机?④休息的有几人?
2+2+2+2=8(人)1+2+3=6(人)
②划船的有几人?
3+3+3=9(人)
③小火车上坐有多少人?
4+4+4+4+4+4=24(人)
师: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左边的算式加数相同,右边的算式加数不同。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儿童乐园”这一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知到了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在生活中处处存在。通过观察发现了所有的加法有一般加法和特殊加法(即加数都相同的加法)两� )
(二)设置疑点,探究新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与加法有联系的乘法的知识。(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1、针对算式4+4+4+4+4+4=24(人),进行乘法教学。
师:在上面这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生:相同加数是4,有6个4。)
师:6个4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6×4=24或4×6=24。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它各部分的名称与读法。
2、请各小组把本组刚才列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汇报。师追问:2+2+2+2=2×4时,4是从哪儿来的?引起学生关注和讨论。
(评析通过讨论“4”是从哪儿来的这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计算相同加数的连加问题,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3、利用乘法知识试一试。(教材第5页“试一试”的题目)
①独立列式;
②相互检查;
③互相说一说:3×4或4×3中的4是从哪儿来的?7×2和2×7中的2是从哪儿来的?
④全班汇报、反馈。
(评析试一试,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通过说一说,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设练习,巩固拓展
1、看图列式。(电脑出示)
○ ○ ○ ○
○ ○ ○ ○ ○ ○ ○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这是()个()。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电脑出示)
5+5+5=15,这是()个5相加,
乘法算式是()×()=()×()=()。
4+4+4+4+4=20,这是()个4相加,
乘法算式是()×()=()×()=()。
3、拓展练习。
算式1+2+3=6和3+3+3+6=15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谁能想办法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
4、延伸应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评析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富有生活趣味;突出层次性、挑战性、开放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形式新颖、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2、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3、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最后设计开放性的练习,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在于:
学生对练习题的掌握情况较好,正确率达到95%,但拓展练习中“1+2+3=6,3+3+3+6=15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有一半学生不会写,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不灵活、不全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说教材
《儿童乐园》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实际上就是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节课在上一节“数一数”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显示情境不仅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教材已经取消了被乘数与乘数的区别。但是学生必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运用加法计算出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 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基础。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于创意的练习及时反馈巩固,通过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设置疑点,探究新知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锻炼能力
下面我说一下,第一个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想去看看吗?(课件演示:儿童乐园)因为儿童乐园是孩子特别喜欢的地方,所以我便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这样便可以一下子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我便进行教学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设置疑点,探究新知”
1、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先独立观察情境图,提醒学生观察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学生可能发现的信息有:每架飞机坐2人,有4架小飞机;每条船坐3人,有3条船;每节车厢有4人,
有6节车厢等等,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每类游艺活动参加的人数是有特点的,如:每架飞机坐2人,每条船坐3人,每节车厢有4人,为引出乘法打下基础。
2、接着,让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将有代表行的问题进行板书(幻6)“有多少人坐小飞机?”启发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解答。学生可能用数一数的方式得到答案(幻灯)2、4、6、8,有8架小飞机,也可能列出算式:2+2+2+2=8(人),为了突出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我想适当拓展,出现更多的小飞机(幻灯)8架小飞机坐多少人?12架呢?16架呢?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通过这样不断的追问,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他们用加法的方法比较麻烦,并由此产生一种新的学习需求,这样学生便会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可以县让学生观察刚刚所列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会发现加数相同,都是2,教师便适机点拨“像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加法计算,我们还可以用乘法”
3、(幻8)像2+2+2+2=8,这个算式,是几个几相加,学生会回答出“4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成2×4或4×2,读乘法算式时,从左往右依次读,同桌一起练习读读“4×2” 接下来便一起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2和4都是乘数,结果的8是积”这一过程可以让已经预习会的学生来当小老师介绍。
4、(幻10)在学生会读,认识了乘法各部分名称后,老师继续追问“2在加法中是什么书?在加法中没有4,4从哪儿来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弄懂之后考考他们”6个2相加用乘法怎么表示?8个2呢?列完算式后让学生练习读读算式,说说算式各部分名称。
5、接下来便进入第三个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6、(幻1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幻12)小火车坐了多少人?独立列出算式,学生可能有列加法的,也有列出乘法的,引导学生观察乘法算式(幻13)6从哪儿来的?表示什么意思?(每节车厢坐4人,有6节车厢,也就是有6个4)
7、(幻14)教师进行小结:像刚刚这样的算式,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用乘法表示更简便“ 8、最后一个环节是“拓展延伸,锻炼能力“(幻15---18),习题的设计我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前3题先写加法算式,再写乘法,最后一道题直接列乘法。最后布置作业。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10-P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编制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小松鼠和妈妈来到了森林里采集松果,
准备过冬,它们采了很多的松果,可是不知道到底采了多少?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是最聪明能干的,你能帮助他们数一数吗?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你打算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数法。)
①1,2,3,4,?1个1个地数。
②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
③5,10,15,20,?5个5个地数。
④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也是5个5个地数。
师: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生:我喜欢5个5个地数,这样简便。
2、五个五个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3、提问:指着第一堆松果提问,这堆松果有五个,是1个5,一共是5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4、提问:指着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问,这两堆松果有两个五个松果,是2个5,一共是10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5、谈话: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小组交流)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这样看来简单多了,可是还是不能很好的记住它,有什么能记住这些算式的好办法吗?
3、引导学生整理口诀。
当然是乘法口诀了,它可是专门用来记这些算式的,小朋友,你能编出这些口诀吗?
(有的学生会想,1个5是5,2个5是10,3个5是15,4个5是20这样记住的)
师:这是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记的
(有的学生会说出乘法口诀来)
师:利用口诀来记又顺嘴,又方便。刚才有同学说1个5是5,如果把“个”字去掉,变成“一五得五”,把2个5是10变成二五一十就顺口了。
师:哪一组的同学能把编制好的口诀读给大家听。
熟记口决。(给2分钟时间看谁读得次数多。)
师: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玩个对口令的游戏呢?我读上句,你接下句,看哪个同学接的快!
师:现在和你的同桌来玩这个游戏,男生先说,女生对。然后女生先说,男生对
(生生互动)
四、巩固应用。
练习一:
对口令
1、老师说“四五”,同学说“二十”
2、老师说“四五二十”同学说“4×5”或“5×4”
3、同桌对口令,男生女生选代表对口令
完成第2、3、4题和数学游戏
练习二:
师: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我说一只手,你来告诉老师用哪句口诀知道一只手有几个手指?那两只手呢?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诀)
五、拓展练习。
师:有一天,学校乐队的同学准备到广场演出,一共有19个人,他们打算乘出租车去,每辆出租车能坐4个人,5辆车够吗?为什么?
课题: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
授课教师:王晓华(六里坪镇财神庙小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的例1和例2,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已有加法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并概括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和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课题提示
我们学了几年数学,几乎每天都与加法打交道,谁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今天我们学习加法的意义。(板书课题:加法的意义)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加法的意义。
1、出示例1。学生读题,指名说已知条件和问题,老师画线段图。
2、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自己所列的算式及其得数(在图下板书)然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导看线段图,老师辅以手势说明,我们用加法把137和357合并成了494这一个数,可见加法是一种运算。加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呢?
4、说出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什么是加数?什么是和?
5、刚才的加法中,加数中不含0;如果含有0,得多少呢?举例:7+0=7,0+7=7,0+0=0。…,得出结论,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看例1线段图,刚才我们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如果要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还可以怎样列式?
2、为什么用加法算?
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板书:在两个算式间画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如果其他任意两个数相加时,交换一下两个加数的位置,相加的和是不是也不变呢?
5、出示例2两组式子,引导学生比较。讨论:两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归纳并板书加法交换律。
6、加法交换律除了用文字语言进行叙述外,还可以用字母写成的式子来表示。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
说一说a和b分别表示什么?比较一下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的式子,哪一种简明好记。
7、巩固练习:教材第49页的“做一做”。(出示小黑板)
(1)填空。
①把两个数合并成( )个数的( ),叫着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 ),加得的数叫做( )。
②86+124=( )+86 ( )+25=25+a
③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它们的( )不变。
④418+382=382+418,这是应用了加法的( )律。
⑤一个数加上( ),是原数。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任意两个数的和,一定比这两个数大。( )
②下面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
430+270=280+420( ) 28+a=a+28
570+250=250+570( ) 40+30+10=40+10+30( )
③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写成:a+b=a+c。( )
8、想一想,我们以前在哪里曾经用加法交换律?(加法验算)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四、作业布置
练习十一的第1、2题。
附板书:
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例1(略) 7+0=7 0+7=7 0+0=0
(画示意图)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137+357=494(千米)
137+357=494(千米) 137+357=357+137
加数 加数 和 18+17㈡17+18
答:(略)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a+b=b+a
设计思路:
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创设情境,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组织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组织、引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索、交流,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教材分析:
《看望老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课让学生通过观察看懂简单的线路图,提高学生辨认方向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学生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在已经学会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给定一个方向从而会辨认其余的方向的基础上安排的。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知识。
2、渗透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教育。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观察法、合作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主题图。
教学重点:
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
理解几组比喻句,感受大风刮过海面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出示“看望老人”路线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渗透美德教育。
师:今天是星期天,小明、小刚、小红约好一块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照料老人的生活,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分别从各自家中出发,到敬老院门口集合。请你们带他们一块去,并说一说应该向哪个方向走?走多少米?
2、帮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3、学生独立完成填一填。
4、全班讨论交流,(实物投影仪出示填一填)。
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课件显示:这三个小朋友帮助老人做完好事,老人夸奖这三个小朋友是懂事、尊敬老人、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三个小朋友说:尊敬老人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是每个公民应有的美德。
5、4人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说一说”。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在集体反馈中,师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把意思表达清楚。
二、练一练
1、(1)读题、看图,了解图意。
(2)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交流时说一说你是怎样确定“游乐场”位置的方法。
2、师:有一天,三只小动物听说一个地方藏有宝物,它们决定去寻宝,谁能说一说它们寻宝路线(实物投影仪出示寻宝路线图)。
要求:说的时候必须使用方位词。
如:由谁家向()走()米,再向()走()米。
算一算,谁家离宝物最近?
3、小兔送信
(1)说出小兔给每个小动物送信的路线,说时要用准方位词。
(2)根据自己设定的路线求出结果,注意小兔不能斜穿。
(3)全班讨论:小兔有几条送信线路?哪条最近?
4、说一说自己放学回家的路线。
运用的所学的4个方向把自己回家的路线表达出来,可以找一找主要的建筑物做标志(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略)
教学目标:
分苹果
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 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
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教学目标
1、结合“北京申奥成功”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时、分,掌握时、分之间的关系。
2、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会认识时间,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表、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演示课件“我们赢了”,播放第1页】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场面?
生:这是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时的场面。
师:是啊,我国人民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申办成功了,我们赢了!【继续演示课件“我们赢了”,播放第2页】
师:那你们知道,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是在什么时间吗?
师:是在2003年7月13日的晚上。那你知道,当时的具体时刻吗?
生:不知道。
【继续演示课件“我们赢了”,播放第3页】
师:这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就是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时的具体时刻,你能读出来吗?
生:10时刚过。(10时零8分)
师:那么具体是10时过多少呢?学习了这节课,你就会知道了。
(他说的对不对呢?学习了这节课,你就会知道了。)
二、构建新知。
1、看。【继续演示课件“我们赢了”,播放第4页】
师: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这个钟面,在小组内说一说:关于钟面你还知道哪些?
生:讨论,汇报。
(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
2、拨。【继续演示课件“我们赢了”,播放第5~8页】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拨一拨,然后认真仔细地观察分针和时针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拨学具,汇报。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圈,时针正好走一大格。)
师:那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分针走一圈是60分。因为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一圈有60个小格,所以正好是60分。
师: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时=60分。
(师板书:1时=60分)
师:请同学们拿出题卡,
根据我们刚才讨论的结果,请你独立把它填完整。
(出示题卡,集体订正。)
3、读。
师:我们知道了1时=60分,那么我国申奥成功的具体时刻是几时几分呢?谁能读出来?为什么?
生:10时零8分。因为时针走过10,就是10时;分针走过8个小格就是8分。
师:对了,要想读出钟面上的具体时刻,我们就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分针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
三、解释应用
1、拨、读、写。【继续演示课件“我们赢了”,播放第9页】
师:这个钟面上的时刻我们会读了,那我们想把这个时刻记录下来,该怎样写呢?
师:先写一个数字10,是几时就写�
师:10时零8分我们会写了,那10时18分你们会写吗?
生:10:18。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钟面,看你能不能读出它所表示的具体时刻。
【继续演示课件“我们赢了”,播放第10页】
(1)9:00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拨出这个钟面上的时刻。谁能读出这个钟面上的时刻?
生:9时。
师:该怎样写呢?
生:9:00。因为这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9时整,所以在圆点后要写两个0。
(出示其他几个钟面,贴在黑板上)
(3)生完成题卡,集体订正。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题卡,看你能不能直接读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并把它写下来。
2、说一说。
师:你都在哪见过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生:电子表上、电视上……
师:你喜欢看电视吗?
生:喜欢!
师:看来咱们同学都是喜欢看电视的孩子,那你可不要只顾看电视而耽误了学习呀!你们看,淘气是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的?
4、游戏:拨时间。【活动步骤参考《我们赢了》探究活动】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认识时间,大家都知道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因为它一去不复返,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够学会珍惜时间,成为时间的小主人。【可酌情讲述扩展资料“怎样珍惜时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1.课件一套
学情分析
相同加数的加法,学生已有感性认识,相同加数加法,用乘法表示是学生难以理解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朋友们,大家好﹗去过宜昌的小朋友请举手,能告诉我你最喜欢在宜昌哪里玩,噢,那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下一次我去玩请你们给我当导游好吗?那我先谢谢大家。今天我想带大家去数学王国一个好地方玩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儿童乐园,希望大家能学得轻松快乐!. (板书课题:儿童乐园)
二、设置疑点,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儿童乐园》插图1.
2师:图中的小朋友们玩得真高兴。在玩什么呢?生答
师:你能根据这幅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内交流并列式计算)
3、学生汇报:要求每组提出最感兴趣的问题。
4、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板书:有多少人坐飞机?小火车上有多少人? 划船的有多少人? 坐椅子上休息的有多少人?)
(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师:指名同学列式解决刚才的问题。
生:2+2+2+2=8(人)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呀?(加数相同)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板书(4个2)像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还可以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与加法有联系的乘法的知识针对2+2+2+2+2=8进行进行教学。师介绍如何列出乘法算式,读法与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师:黑板上的另外几道题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在草稿纸上试一试。
生: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生:4+4+4+4+4+4=24(人)4×6或6×4=24(人)
师:女生回答的非常棒,列了两种算式,那谁知道算式中“6”是从哪来的?
生:“6”表示有6个4相加。
三、巩固练习。
㈠,摆一摆小棒:要求:摆出能用乘法算式计算的图形,并列出算式
㈡、填一填。㈠式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1、9+9+9+9+9+9=表示_____个____相加,列乘法算式是____×____或____×____.
2、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7+7+7=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3+3+3+3=______×______ _或_____×_____.
1+1+1+1+1=______×或_____×_____.
8+8+8+8+8+8=______×______
5+5+5+5+5+5+5=______×______或__ ___×_____.
9+9=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㈢、读一读。
2×3 4×6 7×3 8×2 3×5 4×4 8×1 2×9
㈣、看图列算式。
1.☆☆☆ ☆☆☆ ☆☆☆ ☆☆☆ ☆☆☆ ☆☆☆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 ▽▽▽▽▽▽ ▽▽▽▽▽▽▽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 ◇◇◇◇◇◇◇◇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4.画一画:根据乘法算式画图,有困难的请用小棒摆一摆2×3 4×2
四、深化练习
一、师:刚才学习中大家不难发现学习的问题都可以用加法计算出结果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乘法,学习乘法有什么好处呢?
1、课件出示每组两人,有三组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___ 在用乘法列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课件出示每组两人,有组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____________ 在用乘法列算式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课件出示每组两人,有100组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__________ 在用乘法列算式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6×4=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二、拓展应用
1、试一试。
2、连一连
2×3215×416×526×8
5×1219×560×74×30
3×1624×252×415×6
17×54×163×4084×5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买这样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
4、光明小学3名教师带45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用400元钱买门票够吗?
三、总结
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例6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减法估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减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估算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能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解决简单的估算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情景导入:(课件展示或出示挂图)星期天,妈妈给了张强326元去买学习用品。他高高兴兴地来到商场的学习用品柜台。一会儿他就看中了两件,一件是随身听,标价为187元;一件是复读机,标价为525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1)看着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估算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
(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板书)
①随身听和复读机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②张强有326元,如果买1台随身听大约还剩多少元?
③如果买1台复读机,大约还差多少元?
(3)谁能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汇报)
(4)其余两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思考好了的同学把你的解决方法和同桌或自己的学习小伙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方法好,哪些组的方法多。(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参与、巡视、指导学生的讨论)
(5)把你们组的想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些组的方法好,为什么好?
(6)学生汇报。
①学生1: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0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00。估算525-326时把525看作500,把326看作300,结果大约是200。
②学生2:我们组估算326-187时,把326看作350,把187看作200,结果大约是150。525-326中把525看作530,把326看作320,结果大约是210。
undefinedundefined
(7)能说一说你们组为什么这样估算吗?
(8)学生:因为买东西的时候要带足够的钱才能买回你所需要的物品,如果你带的钱不够,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的时候都把被减数看大一点,这样才有足够的钱去买东西。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
(9)总结: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时,最好采用被减数、减数同补(被减数补上的不小于减数补上的)或被减数、减数同去(被减数去掉的要小于减数去掉的),这样估算的结果才比较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10)把你最喜欢的估算方法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11)初步练习:6页“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完成课堂活动。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相关的习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还有什么遗憾?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单元内容:教材第2-8页的内容。
单元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单元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第一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总复习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9个单元,另外还包括了“整理与复习”“数学好玩”和“总复习”,其中“数与代数”部分包含了7个单元,“图形与几何”部分包括2个单元。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把散落的知识从点连成线再组成面,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本部分内容主要分为“数与代数”和“图形和几何”两部分。
第1节?数与代数
教材第97~98、99~102页的内容。
1、经历对本学期“数与代数”知识的梳理过程,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能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加深理解乘法、除法和“倍”的意义,熟记2~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2、使学生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学习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加深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3、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热爱数学。
重点: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加与减,乘、除法的意义,表内乘、除法,人民币的认识及其简单计算等相关知识。
难点:提高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教材主题图)。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我们已经进入了期末总复习,那么谁能说一说这学期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1: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
生2:我们还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
生3:我们认识了元、角、分,学会了怎样付钱、找钱。
生4: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还学习了除法。
生5:我们知道了图形的变化和测量。
师:同学们说得真详细,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内容,你们都掌握了吗?这节课就让我们针对“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进行总复习。
1、分组整理。
师:同学们,我们这学期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你有什么好方法能既全面又迅速地整理这部分知识吗?
生:小组分工合作可以节省时间。
师:说得真好,看来大家都知道了团结力量大,那么就让我们开始合作整理吧!注意在整理研究的过程中要控制音量,不要打扰到其他小组。
2、班级汇报。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成果?
预设:
生1:我们小组运用画图的方法进行整理。
师:有同学想对他们小组的成果做下评价吗?或者你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成果也可以。
生2:我来说,我觉得他们小组的关系图绘制得很清晰,但我们小组有不同的方法,我们用了画表格的方法。
数与代数
加法与减法
人民币
乘法
除法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把一个整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是新奇的,他们有着伟大的'创造力,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交流合作中整理知识内容,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师:同学们整理得很全面,那么你们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呢?就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吧!
教材第99~100页第1~7题。
知识是博大精深的,同时又是有理可循,有规律可掌握的,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这些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与代数
加与减、人民币、乘法、除法
本节课内容是对“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初步认识”“倍的初步认识”以及“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等几部分内容的归纳整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归纳整理中获得提高,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一、激趣导入,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吧!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手指”的游戏,好不好?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请伸出你的左手,从大拇指开始数,1是大拇指、2是食指、3是中指、4是无名指、5是小指,数完后又回到大拇指接着数6、7、8……就这样依次往下数,当你说出数到的某一个数,我就能猜出你数的是哪一个手指。听明白了吗?想不想试一试?
你们是否觉得老师的反应特快?想知道它的奥妙吗?学了这节课的内容,你就知道秘诀了。
二、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1、老师在黑板上摆一个正方形师: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
生:4根小棒。
2、用老师给你的小棒摆正方形,每四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看看你手里的小棒,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出现了什么情况?
请三个学生到黑板摆,其余在座位上摆。
3、学生汇报摆的结果。
师:你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摆了几个正方形,出现了什么情况?
生1:一共有12根小棒,摆了3个正方形。
生2:一共有14根小棒,摆了3个正方形还剩2根。
生3:一共有13根小棒,摆了3个正方形还剩1根。
4、师:为什么有些同学没剩余的,有些同学有剩余的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把这剩余的数叫做“余数”。
(板书余数)5、看图师:有几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能摆几个?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13÷4 = 3 …… 16、师:这道题我们学过用除法竖式计算,谁上来把这道算式列成除法竖式?指一名学生到黑板列竖式7、有余数的情况你也能列成除法算式呢?(看黑板的图形说;有几根小棒,每几根摆一个正方形,摆了几个?还剩几根?)怎样列式呢?学生说,老师板书。(余数和商之间为什么点6个点?你会读这条算式吗?(1)指名读算式,师范读,全班读。
8、看自己摆的图形,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对同桌说说你的除法算式。指名说算式。(黑板)
三、学习用竖式表示除法算式
1、师:刚才你们看着自己摆放的情况,列出了除法算式,如果不看小棒,让你计算它的结果,你能用竖式算出来吗?
2、请同学们把13÷4=3……1列成除法竖式。(指名一个学生到黑板列,其余在练习本上做。
3、理解除法竖式中个部分的含义。师提问:为什么在13下面写12?生:3×4=12师:1是怎样算出来的?生:13-12=1师:为什么要用13减12?生:一共有13根小棒,摆了3个正方形,还剩1根。
4、剩下的式子你也能用竖式表示吗?
学生列出14÷4=3……2 15÷4=3……3的竖式。
5、小结师:学到这,你知道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什么内容吗?
(板书:有余数的除法)三、做书本51页的练习。
四、探讨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1、老师同样也用小棒摆了图形,(出示五边形),老师在摆的时候,和你们刚才摆的情况一样,出现了刚好摆完和有剩余的,请你猜猜,有余数的情况之下,余数是几呢?
生1:余数是3。
生2:余数是1。
生3:余数是2。
… …师:为什么不能是5或超过5呢?
2、师:老师把自己摆五边形的情况用算式记录下来,请看(投影出示),你们猜对了吗?从哪看出他们猜对呢?(余数)3、假如我再用不同的数量摆五边形,又出现了什么情况呢?(学生讲,老师显示情况)余数也是多少?哪余数为什么不会出现5或比5大呢?
4、出现喜洋洋把除数和余数都变成蓝色和红色。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谁来用一句话说说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几个学生说)生: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5、老师板书“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学生在书上填。
五、做练习
1、做小老师判断。(书上做一做)2、53页练习第一第二题。
3、考考你。
★÷8=◇ ……□(余数是多少?)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七、游戏师:
回顾“猜手指”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奥妙呢?(5是除数,用报的数作被除数,关键看余数是几)老师报数,学生找手指。
师:老师就请小朋友们把今天学的本领带回家,考考你的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做做这个游戏,还可以把你的本领交给其他不会的小朋友,好吗?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并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简单的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
2、实践活动中,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正确辨别其他的三个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向。
教、学具准备:
师:“东、南、西、北”字牌各一张。
生:每个学生画一张自己房间的平面图,并指出窗户的方向。搜集资料:辨认方向的各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方位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猜猜看。
谜语:有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他来天就亮,他走黑洞洞。
师:是什么?(太阳)
(看课件)
师: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板书:东)
师:除了"东",你们还知道哪些方向?(板书:南、西、北)
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板书课题:“认方向”
二、合作研究,探讨新知
师:一个阳光灿烂的早上,我们的好朋友小明,站在操场上锻炼身体。小朋友们,你知道他的前面是什么方向吗?
(小明的前面是东,因为他面对太阳,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
师:找到了东面我们就能很快的找到西面,因为东和西是相对的。剩下的南和北也是相对的。面对东面时,右手的方向是南面,相对的一面就是…?
(北)
填书后校对。
师:观察图上标出的方向,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的位置关系?
(东和西是相对的,南和北是相对的,面对东方,右边是南,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按顺时针排列的。)
三、游戏激情,巩固新知
1、找到教室里的东南西北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分别在哪儿呢?
师:国旗的方向就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在黑板上贴上“东”)
师:面向东,背后的方向是什么?右边是什么方向?左边呢?
(分别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南”、“北”、“西”)
师:谁来说一说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
2、(出示小明分别面向南、西、北的三副图。)找找小明背后的方向。
师:你知道小明背对着的分别是什么方向?
师:背后的方向大家很容易就找到了。但是其他的两个方向分别是什么呢?如果能确定右手的方向,那另一个方向能不能确定?
3、通过活动找右手方向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右手的方向。(全体起立)
师:请大家右手侧平举,跟老师一起转一转,说一说。
(1)面向东,右手指向哪?面向南,右手指向哪?面向西,右手指向哪?面向北,右手指向哪?
(2)刚才我们按东南西北的顺序转了一圈,下面请同学们照刚才的样子,分别面向东南西北,自由的转几圈,一边转,一边说一说记一记右手指向的方向。
(3)(取下教室里的“方向标”)
师:现在你还能说出右手的方向吗?
面向东,右手指向哪?面向南,右手指向哪?面向西,右手指向哪?面向北,右手指向哪?
(4)(增加难度,打乱顺序)
面向南,右手指向哪?面向北,右手指向哪?面向西,右手指向哪?面向东,右手指向哪?
(5)(增加难度,只想不转,在板书上圈点)
面向北,右手指向哪?面向东,右手指向哪?面向南,右手指向哪?面向西,右手指向哪?
北
西东
南
4、发现找右手方向的规律
师:你发现面对的方向和右手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面对的方向往下数一个就是右手的方向。)
师:东往下数一个是?西往下数一个是?北呢?
5、(出示小明分别面向南、西、北的三副图。)分别找一找图中其它两个方向
师:现在你能找到图上其它两个方向吗?
同桌互说。
汇报。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
师:这是小华房间的平面图,你能找到小华房间的东南西北分别在哪吗?
师:为什么没办法找?
师:我们必须先确定一个方向,才能找到其他三个方向。
小华住的房间窗户在南面,你能说说房间里的东、西和北面各有什么吗?
师:现在你能确定哪个方向?
请同学们先在图上标出东、西、北面,再和同桌说说小华房间里的东、西和北面各有什么。
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样找到小华房间里的东、西和北面的?
师:说说小华房间里的东、西和北面各有什么。
师:你知道你家的阳台在哪一面吗?
师:人们一般都希望阳台面向南面,因为南面的阳台,有充足的阳光,日晒时间比较长。
师:昨天大家制作了自己房间的平面图。下面每个人先根据房间里窗户的方向找到其他的三个方向,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
指名上台说一说。
2、想想做做
(看图片:校园一角)
师:这是哪儿?
这是老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拍下的。,你知道这是操场的什么方向吗?为什么?操场西面有什么?
师:那操场的东面、北面和南面分别有在哪里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
师:想到了吗?下面我们一边看录象,一边说一说。
(按顺时针的顺序,放映操场的四段小录象,中途暂停,分别说说画面停在操场的哪个方向,每一面有什么。)
3、想想做做
师:刚才我们根据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很快地找到了东方或西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根据什么来认方向?
学生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1)用北极星来认方向。北极星总是指着地球的正北方。
(2)看树的枝叶,茂盛的向南,稀疏的向北。
(3)看年轮,年轮宽的向南,窄的向北。
(4)指南针可以辩认方向。
师:当我们在大海上航行,在沙漠中旅行迷了路,天气又很糟糕时,有了指南针,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方向了。小朋友们你们会用指南针吗?
教师演示使用指南针。
师:书上也告诉了我们几种辨认方向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填书后汇报。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和谁交上好朋友?
(东南西北)
师:确定了一个方向,怎样来找其它三个方向呢?先找什么?再找什么?
(先找出相对的那个方向,再找出右手的方向。)
六、课外活动
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一个你喜欢的地方,找一找东、南、西、北四个朋友分别在哪里。
课后反思:
认识东南西北,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辨认东南西北。本课就是要让学生知道辨认现实生活中东南西北,首先要确定一个方向,再找到其它三个方向。
如何根据一个方向来确定其它三个方向?本课教学生分两步来辨认。第一步找到相对的方向。让学生知道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第二步找到右手的方向。这是难点中的难点。需让学生理解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面对的方向往下数一个就是右手的方向。教师在这里设计了两个环节来突破这个难点。第一是通过学生在教室转一转,说说面对的方向和右手指向的方向,让学生亲生经历,感受这两个方向的关系。第二是通过补充的三组小练习,让学生合作讨论右手指向的方向,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这是教师的预设,但是从课堂上“想想做做”的练习中发现,学生掌握仍然不够牢固,很多学生还是会出错。课后反思,是否可做如下改变:
1、在总结“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面对的方向往下数一个就是右手的方向”的规律之前,想办法让学生把“东南西北”这个词牢牢的记在心里,板书上同时出现“东南西北”,让学生更容易感受是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往下数。
2、总结规律之后,要让学生记一记。如:教师说面对的方向,学生说出右手指向的方向。先按东南西北的顺序顺着说一说,然后跳着再说一说。通过这个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右手的方向和面对的方向的关系。这样可能会达到降低错误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