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细心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的13篇初中教案,仅供借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2、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围绕着赏析人物形象展开,通过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根据人物描写的方法展开讨论,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教师帮助归纳、总结。教学中主要抓住关键词、句的分析,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讨论、探究,在文中找到具体的细节描写,归结父亲的性格特征。学生具体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而学会运用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熟悉了《台阶》这篇课文的情节,知道了作者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父亲现实的生活画卷,今天我们就精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是如何塑造父亲这一形象的。
二、学习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
(一)教师分析人物描写
人物的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外貌和心理进行细致的刻画,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1、外貌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核心方法提示:抓住关键,由表及里,综合评价。
(二)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最能表现父亲性格的神态、动作、及语言的细节描写,并概括父亲的性格特征。
1、教师示范
如:“许多纸屑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是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这一段运用了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写出了父亲在众人仰慕时的不自在,表现他谦卑的性格特征。
2、让学生在文中寻找,用圈点批注法分析语段。
以“运用了xxxx的方法,写出了父亲的xxxx(内容),表现出父亲是一个xx的人”,为句式回答。
3、学生细读、思考、讨论、交流。
三、学习通过情节的安排补充人物性格
1、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
2、教师分析
如: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3、学生细读、思考、讨论、交流
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四、教师归纳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们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勤劳、顽强、淳朴、善良、谦卑、倔强的人
五、尝试写作
这节课我们领会了细节描写的神韵,文章正是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完成了对父亲性格的刻画。文章少了细节,人物也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让我们也来尝试一段描写。
大家看,小说有这样一段情节:“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作者写到这里,没有将我和母亲展开描写,留下了一段空白。
请大家发挥想象,给小说补充一段情节,对母亲看到父亲闪腰时的心理、动作或神态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50字左右。
(学生写,教师巡视)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写篇周记,展示自己眼中的父亲,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尊重和理解。
板书设计
《台阶》
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情节的安排补充人物性格
父亲是一个勤劳、顽强、淳朴、善良、谦卑、倔强的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四川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地区差异;了解四川旅游业的发展;了解四川省的交通发展。
2、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四川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培养学生对比、归纳和综合分析等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终身学习地理知识的愿望。
教学重点
如何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发展地方经济。
教学难点
学会如何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描述一个地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四川东西差异大,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20xx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带来了重创,同时也给四川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四川人民在20xx年以14.5%的经济增速向全国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四川人民是如何在经济上迅速崛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崛起的四川”。
[教师活动]
1、(板书)崛起的四种。
2、用多媒体展示图8.7、8.8、8.9、8.10、8.11.
3、提问: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特色的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学生活动] 回答:
1、……
2、……
[教师活动]
1、更正或补充。
2、(板书)西部的经济强省。
3、家乡人民把四川建设成了我国的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最大、工业门类齐全、优势产品较多的省级行政单位。
4、提问:家乡人民发掘了哪些优势条件来发展经济?
[学生活动] 回答:
1、……
2、……
[教师活动]
1、更正或补充。
2、(板书)旅游天堂。
3、(转承)“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四川的旅游业,地震灾后迅速复苏。20xx年,四川人民将旅游业作为灾后重建的优势产业和先导产业,大力实施重振旅游工程,全省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472.48亿元,同经增长34.8%。
4、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旅游景点?
[学生活动] 回答:
1、……
2、……
[教师活动]
1、补充饮食文化及红色旅游资源等。
2、对旅游资源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学生活动] 将自己列举的与老师补充的旅游资源分类。
[教师活动] 作为学生,在旅游业发展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 完成P.105的活动。
[教师活动]
1、更正或补充。
2、(转承)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由于受盆地地形的影响,昔日的四川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但四川地处西南腹地的位置,使四川自古就是西南交通的要冲。在四川人民的努力下,如今的四川,早已天堑变通途,成为大西南的交通枢纽。
[学生活动] 完成P.107的活动。
[教师活动] 用多媒体展示四川的发展战略,激发学生热爱四川的情感和建设四川的责任感。
[师生小结]
板书设计
西部的经济强省
自然旅游资源
崛起的四川 旅游天堂
人文旅游资源
高速发展的现代化交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区别、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历史、性质、作用。
2.了解作品展示的方式,总结所参观展览的意义和目的。
3.走近美术馆、走近博物馆,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4.能为学校或班级策划一次展览。
二、教学重点
1.美术展览的展示方式。
2.美术馆、博物馆与画廊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难点
美术展览的展示方式。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提出问题:看老师演示的图片,请问你们认识这些建筑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建筑特色吗?
他们分别是中国美术馆、广州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台北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是其中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介绍图片展示的中国各地美术馆建筑外观。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正确答案。比较各地美术馆的建筑外观,凸现中国美术馆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特色,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美术馆和博物馆
1.美术馆的概念。
2.美术馆的历史。
3.美术馆的性质作用。
4.博物馆。
(1)你知道世界五大博物馆吗?
(2)你知道世界博物馆日是哪一天吗?
5.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关系教师展示图片讲解时,学生欣赏分析,思考问题。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基本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走进中国美术馆
1.介绍中国美术馆。
2.利用演示图片参观美术馆的各类展览。你到美术馆参观过吗?有何整体印象?
3.参观过毕加索紫禁城画展,�
4.在《站立的文字》展览中,展览的主体策划是怎样的?(展览作品与主题的。关系,展览布置与主题的关系,展览环境设计与主题的关系等。)
5.展览的宣传。(展览广告的设计制作,请柬的设计制作,说明书的宣传制作,宣传报道稿的撰写与发布方法等。)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归纳小结。你喜欢美术馆的哪种美术展览,看了以后有何感想?
说说你最喜欢参观博物馆中的哪一�
(七)小结总结本课学习知识点,总结参观展览的意义目的。
(八)课后思考
1.商场商店等场所的商品展示对你布置画展有何启发?
2.参观你周边的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调查了解它们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做策展人策划一次展览,可以是绘画作品,也可以是手工制作或个人收藏品,让学生开动脑筋,在展览的内容及主题上加以创意。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3.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描述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
2.关注严峻的环境问题。
难点:绘制人口增长的曲线,预测人口的数量。
【问题导学】
一、自主学习
1、人口增长过快
(1)随着人类 的改善和 得到有效的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2)1990年联合国把每年 定为“世界人口日”。
2、环境问题严峻
(1)酸雨的危害
(I)酸雨:pH 的雨水。
(II)危害:对人、动植物和 造成很大危害。
注:正常雨水的pH并不等于7,而是约为5.6,呈弱酸性。
(2)臭氧层遭破坏:臭氧层具有吸收 的能力,破坏臭氧层将导致投射到地球上的大量增加,危害人体健康。
(3)温室效应:大气中的 等气体能阻挡从地球表面辐射到宇宙空间的热量,从而导致 升高。
二、合作探究
模块1:人口增长过快
1、请同学们分析教科书上的图13—1,从图中你能找到什么信息?
2、请同学们根据表13—1中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延伸此曲线,推测中国在21世纪中叶即20xx年的人口数量。
3、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
模块2: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
1、实验原理分析
由于大气中含有大量的CO2,故正常雨水本身略带酸性,pH约为5.6,当雨水中的pH低于5.6时被称为酸雨。
2、提出问题: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3、作出假设:
4、实验过程分析
(1)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应如何设计?
提示:对照组为用pH为5.6的清水喷洒幼苗,实验组为用pH为4的“酸雨”喷洒幼苗。
(2)发芽率的计算
为减少误差应取多组计算平均值。
(3)实验方案:
1、 实验现象及分析
2、 除了酸雨,大家还知道哪些环境污染现象吗?
【反馈检测】
1、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危机 B、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C、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D、人口多是好事,改造环境的力量大
2、近年来酸雨在世界各地频繁出现,究其原因,与下列哪项人类活动无关( )
A、汽车尾气的排放 B、燃煤废气的排放
C、开发沼气新能源 D、垃圾焚烧
3、下面情况可能与臭氧层破坏有关的是( )
A、森林被大量破坏 B、大量使用化学燃料
C、大量使用氟利昂制冷剂 D、大量使用农药
4、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污染是( )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大气污染 D、噪声污染
5、溶液的pH小于7,那么该溶液就呈( )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不能确定
6、酸雨形成的原因是( )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太多 B、全球的降雨量过多
C、工厂释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过多 D、森林火灾频繁
7、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有( )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 D、前三项都是
8、温室效应是由于下列哪种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而引起的(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氟利昂
9、将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用线联接起来
A.氟利昂等排放物 a.酸雨
B.砍伐森林 b.土壤和水污染
C.核污染 c.放射病和癌症发病率增加
D.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等 d.臭氧层破坏
E.大量使用农药 e.土地沙漠化
教学目标:
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话题:在生活中,你关注得最多的是什么人?
生:明星、家人、自己。
师:明星是因为有着耀眼的光环我们关注他们;伟人作出了非凡的成就我们关注他们;因为血浓于水我们关注家人……而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却是那些没有亲情关系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作出非凡的成就,却有着金子般的心。
(意在营造亲切平和的教学气氛,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二、设问导读。
(一)、画说老王: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请看画像。他叫老王,(板题)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
生: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
生: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生: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二)、问询老王:
师:这样一个老人就站在你的跟前,你关心他什么?把你的关切向他表达出来。
生:老王,你是做什么的?
老王,你生活得怎么样?
老王,你为人怎样?为什么作家会如此关注你?
……
(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三)、走近老王:
1、师:老王是一个普通人,写老王的作家可不是一个普通人。简介杨絳。杨絳——钱钟书——《围城》。
2、师:面对陌生的老王,你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那么多的关切,现在你们循着杨绛的笔墨,去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3、生:读课文。
三、点拨导思
(一)、评说老王:
师: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是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老王?你对他的关切作者告诉你没有?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
生:老王是一个社会地位卑微的人。表现在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里。
生:老王是一个善良老实的人。表现在送冰时,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生: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表现在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
(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完成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理解。)
(二)、品味老王:
师: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王临死还要送鸡蛋香油还人情这一情节。
师:有此同感的同学请举手。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一段感动人,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片断。
1、精读。
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小声读、放声读。可圈点,可旁批。
生:读课文。
2、小组交流体会。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生:我觉得,课文中说老王“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用得好。写出了老王消瘦与不灵活,
生:“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攥”字也用得好。写出了老王拿钱时激动的心情。
……
②教师相机引导:
课文中老王的话语不多,却十分有表现力。你能就这些只言片语推测一下老王当时的心理和表情吗?
老五劝说“我”收下香油和鸡蛋的情节作者没有描述,请你设想一下,老王当时是怎么说服“我”收下的?
(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
3、质疑,合作探究。
师:就这一情节,你有没有疑问?提出来请大家帮你。
生:文章中,当“我”要给老王钱,他不要,可后来还是收了钱。为什么?
“我”拿钱给老王是为了帮助他,而作者为什么说“我却拿钱侮辱他”?
(以生――生、生――师合作的形式相互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角色朗读。
教学(后记)后思: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4、 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 ;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难点:对 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媒体:
大屏幕。
四、教学设计简介:
因为这是初三总复习节段的复习课,在这之前已经复习了变量、函数的定义、表示法及图象,而本节的教学任务是一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及其简单的应用,没有涉及实际应用。为了节约学生的时间,打造高效课堂,我开门见山,直接向学生展示 教学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进行 联想回顾,变被动学 例如,在“图象及其性质”环节中,老师让学生自己说出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位置及增减性,不完整的可让其他学生补充 纠正 。这样,使无味的复习课变得活跃一些,增强学习气氛。 随后教师就用大屏幕展示出标准答案,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为了巩固知识点,学生解决每一个问题时都要求其说出所运用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
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 (其中k,b 为常数且k ≠0 ),那么y 是x 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对于 y=kx+b ,当b=0, k ≠0 时,有y=kx, 此时称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k 为正比例系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1 )从解析式看:y=kx+b(k ≠0 ,b 是常数) 是一次函数;而y=kx(k ≠0 , b=0) 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 )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 ≠0) 的图象是过原点(0 ,0 )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 ≠0) 的图象是过点(0 ,b )且与y=kx 平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一:
1、指出下列函数中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①y = x +1 ;②y = - x/5 ;
③y = 3/x ;④y = 4x ;⑤y =x (3x+1 )-3x ;⑥y=3 (x-2 );⑦y=x/5-1/2 。
2、下列给出的两个变量中,成正比例函数关系的是:A、少年儿童的身高和年龄;B、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与宽;C、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D、匀速运动中速度固定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3、对于函数 y = (m+1 )x + 2- n ,当 m、n 满足什么条件时为正比例函数?当m、n 满足什么条件时为一次函数?
3、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7、k,b 的符号与直线y=kx+b(k ≠0) 的位置关系:
k 的符号决定了直线y=kx+b(k ≠0 );b 的符号决定了直线y=kx+b 与y 轴的交点。当k>0 时,直线; 当k<0 时,直线。
当b >0 时,直线交于y轴的;当b <0 时,直线交于y轴的。
为此直线y=kx+b(k ≠0) 的位置有4 种情况,分别是:
当k>0 , b >0 时,直线经过 ;当k>0 , b <0 时,直线经过 ;
当k<0 ,b >0 时,直线经过 ;当k<0 ,b <0 时,直线经过 。
基础训练二:
1、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 ,- 3 )的函数解析式为 。
2、直线y =- 2X - 2 不经过第 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 。
3、如果P (2 ,k )在直线y=2x+2 上,那么点P 到x 轴的距离是。
4、已知正比例函数 y =(3k-1)x,若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k 的取值范围是。
5、过点(0 ,2 )且与直线y=3x 平行的直线是 。
6、若正比例函数y = (1-2m )x 的图像过点A (x1 ,y1 )和点B (x2 ,y2 )当x1 <x2 时,y1 >y2,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7、若函数y = ax+b 的图像过一、二、三象限,则ab 0 。
8、若y-2 与x-2 成正比例,当x=-2 时,y=4, 则x= 时,y = -4 。
9、直线y=- 5x+b 与直线y=x-3 都交y 轴上同一点,则b 的值为 。
10、将直线y = -2x-2 向上平移2 个单位得到直线 ;
将它向左平移2 个单位得到直线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这学期做的一节汇报课。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最后剩下一道综合训练题没来得及探讨,留作了课后作业。从本节课的设计上看,我自认为知识全面,讲解透彻,条理清晰,系统性强,讲练结合,训练到位,一节课下来后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不会有什么漏洞。因为复习课的课堂容量比较大,需要展示给学生的知识点比较多,训练题也比较多,所以我选择在多媒体上课。应该说在设计之初,我是在两种方案中选出的一种为学生节省时间的复习方法,课前的工作全由教师完成,教师认真备课,查阅资料,搜集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学生只要课堂上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做就很高效了。可没想到,在课的进行中,我就听到有的教师在切切私语,都是初三学生了,怎么好象没有几个学习的。我也感觉到这节课确实有一大部分学生注意力涣散,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致于面对简单的问题都卡,思维不连续。纠其原因,是我没有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没有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课堂训练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似乎有一定的刺激性,但缺少后续的刺激活动,学生没有保持住持久的紧张状态。
课后我找到了学委和科代表,请他们协助我一同反思本节课的优缺点,并把在以往的章末复习时曾采取过的另一种复习方案阐述给他们听,就是课前先把所有的复习任务都交给学生完成,教师指导学生浏览教材、查阅资料归纳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方法,并收集与每个知识点相关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也可以自己编题,同时要把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做出来,尽量要一题多解。再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汇编,在汇编过程中要去粗取精。课堂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是主角,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可以成果共享,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收获着自己的收获。台上他们是主角,台下他们也是主角。
但是在初三总复习时,我理解学生的忙,所以能包办的我就一律代做,以为这就是帮学生减轻负担,学生自己去做的事是少了,可是需要学生被动记忆的知识多;教师把一节设计的井井有条,想要学生在这一节课里收获更多,但被动的学生并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中去,降低了课堂效率,又把好多任务压到课下,最后教师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的想法还是落空了。
员工手册体积可研究性施工读后感的防控好段通告!概述范本工作稿件排比句工作举报信主持词表扬信,计划求职信了新闻稿资格考试自荐书;贬义词普通话考试发言稿标书工作例句资格考试措施个人介绍优秀!剖析材料入团申请合同教育。
一、说指导思想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因此本课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主线,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
二、说教材
立定跳远是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的主要教学内容,立定跳远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有平地就能进行练习。另外,立定跳远在近两年的中考中是必考项目,所以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说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初三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具有感性思维的体育游戏却比较喜欢,学习兴趣也较高,因此,通过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大部分同学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小腿、脚掌、踝关节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合作意识以及集体主义精神。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六、说教法
讲解示范法、指导纠错法
七、说学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来完成学、练的目标。
八、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学习新知:
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往后摆。两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两臂稍曲由后往前上方摆动,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并充分展体。收腹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并屈膝落地缓冲。
3、立定跳远的辅助能力练习:
单足跳:主要发展小腿、脚掌和踝关节力量的练习。
4、小游戏:火车赛跑
5、整理放松:
6、本课小结: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
四、课堂引入
1.复习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
2.【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
3.【探究】(教材P109的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通过演示,容易得到:
菱形判定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通过教材P109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
菱形判定方法2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五、例习题分析
例1(教材P109的例3)略
例2(补充)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E∥FC.
∴∠1=∠2.
又∠AOE=∠COF,AO=CO,
∴△AOE≌△COF.
∴EO=FO.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又EF⊥AC,
∴AFCE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例3(选讲)已知:如图,△ABC中,∠ACB=90°,BE平分∠ABC,CD⊥AB与D,EH⊥AB于H,CD交BE于F.
求证:四边形CEHF为菱形.
略证:易证CF∥EH,CE=EH,在Rt△BCE中,∠CBE+∠CEB=90°,在Rt△BDF中,∠DBF+∠DFB=90°,因为∠CBE=∠DBF,∠CFE=∠DFB,所以∠CEB=∠CFE,所以CE=CF.
所以,CF=CE=EH,CF∥EH,所以四边形CEHF为菱形.
六、随堂练习
1.填空:
(1)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
(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
(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
(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的四边形是菱形.
2.画一个菱形,使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8cm.
3.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DE和CE相交于E,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
七、课后练习
1.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菱形的是()
(A)两条对角线相等(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C)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已知:如图,M是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上的中点,DM⊥AB,EF⊥AB,ME⊥AC,DG⊥AC.求证:四边形MEND是菱形.
3.做一做:
设计一个由菱形组成的花边图案.花边的长为15cm,宽为4cm,由有一条对角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四个菱形组成,前一个菱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后一个菱形的一个顶点.画出花边图形.
教学内容:
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的文化
教学目的:
了解计算机的分类,了解计算机文化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及板书:
1、计算机的分类:
按工作用途可以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
2、计算机文化
所谓计算机文化就是因为计算机的`产生与使用使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三、小结:
计算机分类和计算机文化
四、练习:
1、计算机是怎样分类的?
2、什么是计算机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牧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个性和感情色彩,培养学生热爱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通过介绍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使学生了解律动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懂得生活是舞蹈创作的重要源泉。
3、了解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法和示范法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艺术风格,用启发和创造式发挥想象力创编歌曲律动。
教学准备:
钢琴、影碟。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欣赏
播放乐曲《万马奔腾》引导学生回答:
1、这首乐曲的情绪?感受到什么场面?(情绪热烈,表现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
2、你知道这首曲子中独特的乐器音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马头琴)
3、这是哪个民族独特的乐器?(蒙古族)
4、你对这个民族有多少了解?
5、请学生介绍马头琴的传说,教师补充。
二、导入新课
马头琴音色柔和浑厚,独具特色。演奏技术丰富,既可以为民歌、说唱音乐伴奏,也可以独奏,它已成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乐器。蒙古族是一个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的游牧民族。肥沃的草原、兴盛的牧畜业,丰富的矿藏养育了蒙古各族人民他们常常用自己的歌声赞美祖国,同时也赞美了家乡,今天我们将一起领略草原人民带给我们的无限美好情怀。
三、学唱歌曲《牧歌》
1、听录音感受歌曲,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听后讨论这首歌曲的情绪、意境、在我们面前展现一幅什么图画?
2、教师小节:这首歌曲旋律起伏宽广、曲调优美、节奏自由,这正是蒙古族歌曲的特色。
3、采用听唱法和自学的方法学习曲谱。
4、教师引导学生划节拍掌握两拍半的节奏,纠正错误。
5、引导学生划分乐句,总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通常短小精悍,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短调。长调比较自由,舒缓;短调比较热情、欢快,结构清晰。这首歌曲具有长调的特点。
6、有感情演唱。
四、《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各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奏无伴奏合唱等
欣赏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播放录音。提问:无伴奏合唱与原民歌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欣赏这部作品的感受。
五、欣赏一段蒙古族舞蹈,引导学生总结蒙古舞的特点,教师小结:
1、蒙古族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男子的舞蹈动作粗犷强悍、女子端庄典雅十分优美。蒙古舞的动作主要来源于生活,比如各种马步就来源于牧民骑在马上的动作。舞蹈中的鹰式位加硬腕组合就是根据雄鹰展翅飞翔动作的升华,这些都成为蒙古舞特有的艺术表现。蒙古舞主要用肩部动作。通过肩部及各种马步动作使舞蹈风格浓郁,别具一格,柔肩是舞蹈动作中最富有特色的动作。
2、学几个简单的动作。
六、创编
跟随《牧歌》音乐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挑选几个同学展示。
七、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蒙古民歌,从宽广优美的歌声中,从优美舒展的舞蹈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歌舞的个性和感情色彩,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并会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应用公式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的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忆上一节课学习数列的定义,请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表示数列有哪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我们这节课接着学习一类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
2、由生活中具体的数列实例引入
(1)。国际奥运会早期,撑杆跳高的记录近似的由下表给出:
年份
1900
1904
1908
1912
高度(M)
3.33
3.53
3.73
3.93
你能看出这4次撑杆条跳世界记录组成的数列,它的各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2)某剧场前10排的座位数分别是:
48、46、44、42、40、38、36、34、32、30
引导学生观察:数列①、②有何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字相邻两个数字的差总是一个常数,数列①先左到右相差0.2,数列②从左到右相差-2.
二。 新课探究,推导公式
1、 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强调以下几点:
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
所以上面的2、3都是等差数列,他们的公差分别为 0.20 , -2。
在学生对等差数列有了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我将给出练习题,以巩固知识的学习。
[练习一]判断下列各组数列中哪些是等差数列,哪些不是?如果是,写出首项a1和公差d,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1.3,5,7,…… √ d=2
2.9,6,3,0,-3,…… √ d=-3
3、 0,0,0,0,0,0,……。; √ d=0
4、 1,2,3,2,3,4,……;×
5、 1,0,1,0,1,……×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采用边引导边提问的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如果等差数列{an}首项是a1,公差是d,那么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
a2 - a1 =d 即: a2 =a1 +d
a3 – a2 =d 即: a3 =a2 +d = a1 +2d
a4 – a3 =d 即: a4 =a3 +d = a1 +3d
……
猜想: a40 = a1 +39d
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此时指出:这种求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里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办法------迭加法:
n=a1+(n-1)d
a2-a1=d
a3-a2=d
a4-a3 =d
……
an –a(n-1) =d
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到
an-a1=(n-1)d
即 an=a1+(n-1)d (Ⅰ)
当n=1时,(Ⅰ)也成立,所以对一切n∈N﹡,上面的公式(Ⅰ)都成立,因此它就是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
三。应用举例
例1求等差数列,12,8,4,0,…的第10项;20项;第30项;
例2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四。反馈练习
初中教案【优秀13篇】
五。归纳小结 提炼精华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1、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强调关键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n-1) d会知三求一
六。课后作业 运用巩固
必做题:课本P284 习题A组第3,4 ,5题
教学内容:动感生活
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从贺卡的整体外形上来考虑,可以有哪些不同的创意构思?
教学重点 区别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初步了解花鸟画的发展。(第1课时)
区别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的特点,了解山水画发展的概况。(第2课时)
教学难点
对工笔花鸟精细逼真的写实与写意花鸟水墨酣畅的意境美的理解。(第1课时)
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艺术美的区别。(第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好相关的。风景名胜照片1~2张。
学生准备:收集山水画的印刷品。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问:鸟类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
问:观看过鸟类活动的录像后,你喜欢哪几种鸟?
二、合作探究阶段
1.投影显示麻雀的照片,工笔画麻雀的艺术形象,写意画麻雀的艺术形象,请学生的讨论观察后讨论三者之间的异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笔墨中的自然于真实的自然于真实的自然。笔墨中的自然充满着画家的情感和审美理想,体现了画家对艺术美的追求。
2.播放画家在绘制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录像,强化学生对两种技法的感知效果,讨论画家在不同技法创作活动中的情绪状态,画面效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画科之一。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哦作画主体。
工笔花鸟画:是用笔工整细节明澈入微,用极细腻的笔触逼真地描绘花鸟。
写意花鸟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摒弃物象的细枝末节,大胆地概括、提炼、夸张物象的形神,用豪放简练的笔墨加以表现;它要求画家落笔准确,得心应手,意到笔随,达到物我相融的境界。
欣赏《写生珍禽图》、《墨葡萄图》、《荷花小鸟》、《竹石图》,四个学习小组各选一幅画并结合所收集资料进行讨论。讨论它们是哪一种表现技法、画面构图、内容、艺术效果,并选代表在班级中交流。
三、感悟体验阶段
1. 《写生珍禽图》逼真精细地画出自然中的禽鸟龟虫等物,你佩服吗?你能画出吗?你怎样做才能最终画出来?
2. 从《墨葡萄图》中,你能体味到徐渭晚年的心态吗?
3. 《荷花小鸟》图中有哪些形象组成?画上题款“八大山人”四字看似“哭之”又似“笑之”,你能领悟朱耷的为人及性格吗?
4. 郑板桥的《竹石图》中,竹比石的墨色浓,为什么?你对瘦劲的竹和石有何视觉感受?
重点语:黄筌重视写生,并养了许多鸟,观察它们的动态,以便把鸟的形态状貌画得逼真生动,羽毛、翅翼、嘴爪刻画的质感很强,动态结构准确生动,自然真实。
水墨写意画画境平淡、自然、天真多趣。欣赏这些画,一方面观赏画家笔墨布局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透过视觉形象去窥见形象画家借自然之物所蕴含的人的精神气质的人格美,品味画家的意境所在。
四、归纳巩固阶段
1.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有何区别?
2.说说《写生珍禽图》的技法特点和艺术效果。
3.谈谈对《墨葡萄图》、《荷花小鸟》、《竹石图》的感受。
五、课后拓展
1.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花鸟画作品写一篇赏析短文。
2.你喜欢什么样的鸟?请画出它。请你为保护鸟类出个好主意。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江苏是我国山水园林、名胜古迹高度集中的省份,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著名的湖光山色。
2.你游览过祖国哪些名山大川?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阶段
1.投影显示,本地风景名胜照片,并出示教师据之所作的一幅山水画,通过比较讨论如下问题:
a、照片中的景与画中的景有什么不同?
b、照片中的景属何种美?画中的景又属何种美?
余音:景是现实,画是艺术。景是现实美,画是艺术美,现实美较之艺术美有无与伦比的。丰富性,但缺乏艺术美的高度集中和高度理想性,所以才有“西湖风景美如画”。
散点透视即透视没有固定的视点,视向,视域,取景作画的局限于视点、视向的束缚。
2.比较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和倪赞《幽涧寒松图》,讨论两幅山水画表现方法有何不同?
余音:青绿山水画属中国画中工笔重彩画范畴之内的画种,是把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性颜料涂在经过勾皴的山峰与坡脚形成主色调,使山水处于浓郁的青翠之中。
水墨山水画的水墨为主进行勾、皴、擦、染、点来表现山石树木等,其中包括用不同的植物颜料渲染的设色山水画。
3.通过画家创作青绿山水的水墨山水的录像,强化学生对这两种山水画的感知效果。
4.分组讨论《溪山行旅图》、《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清凉环翠图》、《淮扬洁秋图》。对它们的技法特征,画面布局,艺术效果畅谈自己的感受,每组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交流。
教师小结并交代山水画发展的简要脉络,作者的师承关系,画家轶闻趣事等,让学生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品味我国古代山水画杰作。
三、感悟体验阶段
1.《溪山行旅图》与《富春山居图》主要区别是什么?
2.《清凉环翠图》表现的是何方水土?你知道该地现在变成了什么状况?
余音:宋初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师,写实为本,画家作画讲理法,布局严谨,使山水画更加浓厚而生气韵。元朝绘画主流是以表现性为特征的文人画兴起,他们追求绘画的文学性,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四、归纳巩固阶段
1.青绿山水画和水墨山水画艺术美的表现有何不同?
2.北宋的绘画在谁的直接参与下有了很大发展?他们的绘画称做什么绘画?
3.元代的山水画更注重表现什么?他们的绘画称做什么绘画?
五、课后拓展
1.选择自己喜欢的山水画一幅写一篇赏析短文。
2.你喜欢哪一个地方的风光?能画出来吗?请你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出个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