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瑶族舞曲【优秀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意境,尝试用优美协调的动作来表现,情绪与乐曲相吻合。
2、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听辩出乐曲的曲式结构是ABA结构,并能根据结构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
3、体验乐曲的优美和随音乐表演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瑶族的服饰图片或实物;有关光碟
活动过程:
一、播放光碟,幼儿观看
1、 瑶族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都穿什么衣服?
2、 全体小朋友学一学瑶族舞蹈的典型动作
二、欣赏:瑶族舞曲
1、 整首欣赏后提问
① 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
② 这首乐曲有几段?每一段的旋律一样吗?哪些一样,哪些不一样?
2、 分段欣赏
第一段(A段):旋律优美柔和,速度较慢,表现了瑶族姑娘翩翩起舞的景象。
第二段(B段):旋律欢快跳跃,富有动感,是瑶族的小朋友在狂欢。
第三段(A段):回到全曲开始得意境。
① 每一段欣赏完后,幼儿了解了旋律后,随音乐用动作表现。
② 幼儿进一步了解ABA段落结构的形式。
三、幼儿随音乐表演
1、 不要求动作到位,只要能随音乐节奏表现,情绪与乐曲吻合即可。
2、 感受瑶族舞曲的民族风格,进一步感受ABA结构特点。
大二班 魏少平
设计意图: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再过几天就是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的盘王节,这天瑶族人民盛装打扮,载歌载舞,除了娱神娱祖之外,还要走亲访友,开展娱乐社交活动,因此设计此活动,让幼儿了解瑶族的民俗风情,感受乐曲的美,并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活动目标:
1、 带领幼儿继续欣赏乐曲,并尝试随音乐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2、 引导幼儿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表现
的节奏型,并在演奏过程中注意整体协调。
3、 要求幼儿克制过度兴奋,不因急于表达热烈的情绪而造成过分强烈的演奏,能与同伴的演奏保持协调,进一步体验活动的愉快。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欣赏过A段音乐,听过该曲,并对该曲的结构有初步的了解。
2、 录音机、音乐磁带。
3、 鼓、手铃、木鱼、沙锤等。
活动过程 :
一、 老师带领幼儿听A段音乐复习身体动作。
师:请小朋友找找哪张图给我们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二、 欣赏第二、第三段音乐。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二第三段音乐吧。
找找哪张图给我们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差不多?
第三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
三、 幼儿跟随老师的示范模仿练习以下朗诵和动作。
1、 教师示范
2、 儿在教师的指挥下从慢速开始练习:教师说鹅,并跺脚,幼儿说其余字词并拍手。
3、 幼儿分组练习。
4、 幼儿在心里说有关字词,倾听教师用鼓声替代“鹅”字及跺脚动作,从慢速度开始,教师逐步加入哼唱伴奏。
5、 跟随音乐做身体节奏动作组合练习。
四、 跟随音乐完整地做身体动作(A、B、A段)。
五、 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探索乐曲的打击乐配器方案。
六、 在教师的指挥和哼唱伴奏下,幼儿做徒手练习。
七、 在教师的指挥和哼唱伴奏下,幼儿用乐器演奏。
八、 全体幼儿跟随音乐完整演奏。
活动目标:
1、观看舞蹈动作,掌握乐曲的基本节奏型;学习用打击乐器为乐曲《花狸虎》伴奏。
2、引导幼儿在乐曲念白处创编不同的节奏型,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3、激发幼儿充分享受参与音乐创编过程带来的乐趣,同伴间学会合作与交流。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碰铃、圆舞板、铃鼓。
2、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有一只可爱的花狸虎要出去找朋友玩,请小朋友边看老师的舞蹈边想一想它是怎样找到好朋友的?
1、老师表演舞蹈,幼儿欣赏。
提问:花狸虎是怎样找到好朋友的?
2、舞蹈结束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想。
通过讨论幼儿明确了花狸虎找朋友的过程(走——跑——找到朋友快乐的欢呼——好朋友一起出去玩),同时幼儿了解了乐曲的基本节奏型。
3、逐步出示图谱,带领幼儿边看图谱边做动作。
二、观看图谱,引导幼儿创编声势讨论配器。
师:我们用舞蹈的形式表现了音乐,现在请小朋友再帮老师设计一套声势动作。
1、出示图谱,自由创编声势动作。
师生讨论结果:走——拍腿,跑——拍肩,欢呼——跺脚,好朋友一起走——拍手。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老师的'指挥,我们分组做一下声势动作。
2、看老师指挥,分组做声势动作。
师:小乐器看到我们玩的这么高兴,它们也等不急了。你们快点想一想小乐器怎样来演奏?
3、教师出示乐器,集体讨论乐器的配置方案。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创编,给幼儿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
师:现在请小朋友拿起小乐器,看老师指挥演奏一遍。
4、演奏阶段。
(1)看教师指挥,幼儿用小乐器分组进行演奏。
练习时重点指导幼儿注意倾听,相互配合。对在演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解决,注重培养幼儿以强带弱互帮互助的学习品德。
师:我们用最漂亮的表情,最好听的乐声再来演奏一遍。
(2)教师指挥幼儿进行多声部乐器合奏练习。
师:小朋友,当我们在念“哼哪一支 哼哪| 哈那一支 哈”,表示快乐欢呼声的地方还可以怎样敲?
(3)引导幼儿在念白处创编不同的节奏型。
幼儿讨论,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新创编的节奏型。
师:你们最喜欢哪一种节奏呢?我们听音乐演奏一遍。
(4)师生根据新创编的节奏型,进行演奏。
师:这次我们交换乐器,再换一种新的节奏来演奏。
(5)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师:有没有小朋友想当一当神气的小指挥呢?
(6)孩子当指挥演奏一遍。
(7)学演奏家站起来演奏一遍。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花狸虎和它的好朋友在小朋友们好听的乐声中玩的更高兴了,花狸虎想请小朋友和它一起出去玩,你们接受它的邀请吗?(接受)好,我们一起出发吧。(听音乐做动作下场)
四、活动反思
本堂课打破了打击乐以单纯的奏乐活动为目的的课堂模式,把舞蹈的形式加入其中,让孩子们在课堂中能够动静交替,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图谱的设计使用,让孩子们有了具体的感知对象,使原本抽象的乐曲,具有了形象化的特点。依据图谱设计声势动作和配器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本着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学思路,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师生之间配合默契、关系融洽,展现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缺点方面,安排的内容有点多,一节课上起来有点仓促,可以适当分解内容,减轻幼儿课堂压力。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体现“教学游戏化的”教育理念。整堂课充分调动幼儿多方感官,幼儿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中体验音乐,交流互动。我想,好的音乐课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一。活动目的:
1.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优美欢快热情的节奏。
2.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动作、颜色、线条、绘画等形式表现乐曲的各段不同特点。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音乐。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笔、画纸、录音机、乐曲磁带。
三。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真善美的世界》。
2.直接引题:<br><p></p>“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其中瑶族不仅山美、水美、人美,音乐也很美。我们一起来听听《瑶族舞曲》。”
3.完整欣赏乐曲。
第1遍: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有几段?
第2遍:哪几段听起来的感觉是一样的?是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与第三段感觉是一样的,都是缓慢优美的节奏,第二段是欢快热烈的节奏。
4.音乐欣赏与美术欣赏相结合。
(1)曲子里快的节奏、慢的节奏,我们可以怎么表现?(动作、线条、颜色、绘画)
(2)出示色块图,让幼儿讲讲图上有哪些颜色?快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慢的节奏可以用些什么颜色?
师小结:红色、橙色、黄色让人感觉很热情,同它来表现快的节奏;蓝色、白色、粉色让人感觉柔和,用它表现慢的节奏。
(3)出示多媒体课件。今天,老师带来了4幅画,现在请小朋友一边看着这些画,一边听音乐,找一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与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a: 借助多媒体课件听第一段音乐。
b: 听第二段音乐,找找哪张画给人的感觉和第二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为什么?
5.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乐曲。
小朋友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看了这么美的画,也想自己动手来画。你喜欢哪一段,就把这一段的感觉画下来。画完了告诉小朋友你画的是哪一段?为什么要这样画?
6.幼儿相互欣赏交流,结束活动。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音乐欣赏课《瑶族舞曲》。本课选自。
《瑶族舞曲》是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成的民乐合奏曲。乐曲生动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在聆听中感受乐曲的情绪,并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了解各个主题音乐的特点。
②初步了解乐曲各个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对主题旋律的记忆力,并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以不同方式表现音乐,并能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③初步了解长鼓、瑶族舞曲的简单知识。
《瑶族舞曲》是一首民乐合奏曲,旋律起伏跌宕,寓意深刻。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感受《瑶族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乐曲情绪,就成了本课的重点,而记忆乐曲的旋律,引领学生作出对节选部分的乐曲的正确分析便成了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旨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聆听、感受、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以学生发展为本,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实践能力。
三、学法指导
新课程主张自主、创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欣赏、感受、思考、讨论、创编和表演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音乐带来的快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版块:情景导入课堂——认识瑶族长鼓、学习它的基本节奏型——初听全曲、整体感受——分段聆听、逐步深入——再次整体听赏——介绍乐曲、提升课堂)。
(第一版块)情景导入课堂
课堂伊始,我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并和学生共同探讨:“在我们的大家庭里都有哪些少数民族成员呢?”列举过后继续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瑶族人生活的地方去看一看。”接着用多媒体播放《走进瑶族》(葫芦丝版《瑶族舞曲》作背景)。学生边看边和老师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这种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学习兴趣。)
(第二版块)认识瑶族长鼓、学习它的基本节奏型
在《走进瑶族》的播放过程当中,我会(指着大屏幕)适时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那个长长的东西是什么吗?”可能有的学生能回答正确。如果都不知道,我将向同学们介绍瑶族长鼓和黄泥鼓以及它们的基本节奏型×××(课件出示瑶族长鼓和黄泥鼓图片及其主要节奏型)。然后带领同学们寻找可用声源,敲击这个节奏型。学生可以敲桌子,可以击掌,也可以拍退。接着,我在学生整齐的敲打声中演唱“灿灿明月,淡淡清风,瑶家山寨沉浸在溶溶月夜中。”唱到此处,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瑶家山寨为什么沉浸在溶溶的月夜中吗?”待学生稍事思考后,我接着说:“那是因为瑶家山寨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篝火舞会。同学们,我们一起到舞会现场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这一情境化的语言是为了引导孩子们更自然地进入到乐曲的情绪之中去。因为一切艺术必然具有形象性、立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运用戏剧、文字、美术、影视等姐妹艺术来帮助学生聆听音乐,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结构。而我在这一环节中所运用的姐妹艺术便是“有声的文字——语言”。)
(第三版块)初听全曲、整体感受
1、(课件出示题目《瑶族舞曲》)聆听全曲:
在首次整体听赏完乐曲之后,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能想象出这段乐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吗?这段乐曲的情绪有没有变化?你是从哪些音乐要素中(乐曲的哪些变化让你)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因为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相信这些问题都难不倒大家的。带着初听乐曲的喜悦心情,我要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
(设计意图: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第四版块)分段聆听、逐步深入
1、我首先让同学们欣赏第一主题音乐。听赏之前,我首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带着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认真聆听第一主题音乐(大屏幕出示:这段音乐是什么情绪?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在学生作出回答后我引导学生跟随节奏谱为这段音乐伴奏。同时大屏幕出示第一主题音乐曲谱。“同学们,你能看着节奏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这段主题音乐伴奏吗(注意:只拍击实心)?我们来试试看!”这时学生和着我的琴声,课堂将出现一种整齐划一的极富节奏感和旋韵感的声音效果。
2、听赏下一主题音乐之前,我仍然采用情境化的语言导入:“同学们,当人们唱累了跳累了的时候,会怎么样呢?”简短的一句话将学生带到第二主题音乐的情绪里。曲终之时,不急于去打破这样的氛围,给孩子们静静地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味,并随音乐的情绪判断其节拍,然后引领学生随琴声运用多种方式(击掌、拍腿等)为第二主题音乐(3/4拍子)伴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各种音乐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变化,并以此加深学生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第五版块)再次整体听赏
为了考察学生对作品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在这次整体听赏时,我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做表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边听边舞,也可以边听边哼唱。这时,我适时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并跟他们一起唱他们喜欢的旋律。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记忆乐曲的旋律,我还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游戏:我加上歌词演唱其中一段主题旋律,让同学们猜是哪一段。
(设计意图:这种通过加入歌词的演唱,能大大提高学生记忆旋律的有效性。)
(第六版块)介绍乐曲、提升课堂
为把课内外有机融合,拓宽学习渠道,提升课堂立意,我在课堂即将结束之际向同学们讲解《瑶族舞曲》的相关知识,,并和同学们一起观看《瑶族舞曲》民乐版的现场演奏录象。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感情,也为使学生能够永久喜欢上听觉这门艺术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
一、 引入教学:
1. 复习学过的几种速度标记;
2. 让学生听辨三个音乐片段的速度(采用《瑶族舞曲》里的三个主题旋律);
3. 引入并提出问题:刚才欣赏的三个音乐片段是我们今天准备欣赏的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里的三个音乐主题,同学们是否能在乐曲中听到这三个主题并分别用手势指出它是我们刚才听辨的第几个音乐片段呢?
二、 初听,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边用手势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 复听,出示挂图,提出问题:
1. 瑶族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由作曲家彭修文改编的描写瑶族人民生活的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就是以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的,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倾听音乐并想象一下,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唱歌跳舞)?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幸福欢乐)?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节奏感强、旋律欢快……)?听完后,同学们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2. 复听后,请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 细听三个主题
引入:刚才,我们已经初步地感受了三个主题旋律,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欣赏这三段美妙的旋律:
1. 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
1) 先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3次)?每次出现时在什么方面(乐器的音色和力度)有变化?如果把第一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表现的是一位美丽姑娘的翩翩舞姿,那么,再次出现时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又表现了什么情景呢(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2) 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2. 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
1) 接下来,我们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个主题共出现了三次,三次在音调的高低上有什么变化(一次比一次高)?速度和乐曲(快速、粗犷豪放)的情绪和第一主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如果第一主题表现的是姑娘们在跳舞,那么,第二主题表现的又是什么呢(小伙子们双手猛击着长鼓,加入了舞蹈的行列,尽情欢舞)?
2) 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3. 第二部分主题
1) 第二部分的主题在拍子(三拍子)和速度(中速)、力度(较弱)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请同学们认真感受它都有怎样的变化并说一说。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的热烈欢快,旋律变得比较(平稳),就象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2) 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五、 再次复听全曲
刚才,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乐曲的三个主题,这首乐曲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乐曲的第三部分基本上重复了第一部分,下面,让我们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并听听乐曲的哪个部分最优美抒情(第二部分),高潮是出在哪一部分(第三部分)?在本次欣赏中可提示学生乐曲中渐快、渐慢的地方。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重难点: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 一、 引入教学: 1. 复习学过的几种速度标记; 2. 让学生听辨三个音乐片段的速度(采用《瑶族舞曲》里的三个主题旋律); 3. 引入并提出问题:刚才欣赏的三个音乐片段是我们今天准备欣赏的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里的三个音乐主题,同学们是否能在乐曲中听到这三个主题并分别用手势指出它是我们刚才听辨的第几个音乐片段呢? 二、 初听,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边用手势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 复听,出示挂图,提出问题: 1. 瑶族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由作曲家彭修文改编的描写瑶族人民生活的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就是以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的,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倾听音乐并想象一下,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唱歌跳舞)?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幸福欢乐)?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节奏感强、旋律欢快……)?听完后,同学们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2. 复听后,请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 细听三个主题 引入:刚才,我们已经初步地感受了三个主题旋律,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欣赏这三段美妙的旋律: 1. 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 1) 先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3次)?每次出现时在什么方面(乐器的音色和力度)有变化?如果把第一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表现的是一位美丽姑娘的翩翩舞姿,那么,再次出现时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又表现了什么情景呢(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2) 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2. 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 1) 接下来,我们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个主题共出现了三次,三次在音调的高低上有什么变化(一次比一次高)?速度和乐曲(快速、粗犷豪放)的情绪和第一主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如果第一主题表现的是姑娘们在跳舞,那么,第二主题表现的又是什么呢(小伙子们双手猛击着长鼓,加入了舞蹈的行列,尽情欢舞)? 2) 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3. 第二部分主题 1) 第二部分的主题在拍子(三拍子)和速度(中速)、力度(较弱)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请同学们认真感受它都有怎样的变化并说一说。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的热烈欢快,旋律变得比较(平稳),就象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2) 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五、 再次复听全曲刚才,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乐曲的三个主题,这首乐曲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乐曲的第三部分基本上重复了第一部分,下面,让我们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并听听乐曲的哪个部分最优美抒情(第二部分),高潮是出在哪一部分(第三部分)?在本次欣赏中可提示学生乐曲中渐快、渐慢的地方。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重难点: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表现力,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
一、 引入教学:
1. 复习学过的几种速度标记;
2. 让学生听辨三个音乐片段的速度(采用《瑶族舞曲》里的三个主题旋律);
3. 引入并提出问题:刚才欣赏的三个音乐片段是我们今天准备欣赏的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里的三个音乐主题,同学们是否能在乐曲中听到这三个主题并分别用手势指出它是我们刚才听辨的第几个音乐片段呢?
二、 初听,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边用手势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 复听,出示挂图,提出问题:
1. 瑶族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由作曲家彭修文改编的描写瑶族人民生活的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就是以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的,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倾听音乐并想象一下,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唱歌跳舞)?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幸福欢乐)?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节奏感强、旋律欢快……)?听完后,同学们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2. 复听后,请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 细听三个主题
引入:刚才,我们已经初步地感受了三个主题旋律,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欣赏这三段美妙的旋律:
1. 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题
1) 先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3次)?每次出现时在什么方面(乐器的音色和力度)有变化?如果把第一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表现的是一位美丽姑娘的翩翩舞姿,那么,再次出现时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又表现了什么情景呢(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2) 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2. 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题
1) 接下来,我们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个主题共出现了三次,三次在音调的高低上有什么变化(一次比一次高)?速度和乐曲(快速、粗犷豪放)的情绪和第一主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如果第一主题表现的是姑娘们在跳舞,那么,第二主题表现的又是什么呢(小伙子们双手猛击着长鼓,加入了舞蹈的行列,尽情欢舞)?
2) 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3. 第二部分主题
1) 第二部分的主题在拍子(三拍子)和速度(中速)、力度(较弱)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请同学们认真感受它都有怎样的变化并说一说。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的热烈欢快,旋律变得比较(平稳),就象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2) 播放第二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五、 再次复听全曲
刚才,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乐曲的三个主题,这首乐曲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乐曲的第三部分基本上重复了第一部分,下面,让我们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并听听乐曲的哪个部分最优美抒情(第二部分),高潮是出在哪一部分(第三部分)?在本次欣赏中可提示学生乐曲中渐快、渐慢的地方。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