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优秀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次为您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优秀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初一上册语文《寓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

2、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3、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概括寓意。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用具体形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选讲《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驴与愚蠢的狼》导入。

同学们,这个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伊索寓言》。那么,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课堂实录

一、文学常识简介。

【设计意图: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

1、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二、学习《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设计意图:理解寓意,引导学生明白爱慕虚荣的危害。】

1、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1)正确朗读下列生字。

赫拉( )宙斯( )庇护( )粘住( )

(2)掌握词义:

庇护:袒护,保护。

爱慕虚荣:喜欢名利和荣耀,羡慕钱财。

2、研读课文。

(1)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

明确: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2)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明确: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想知道”是掩饰之辞,实际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

(3)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笑”说明了什么?

明确: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他骄矜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

(4)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

明确:故事主要是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问三答的对话来叙述的。雕像者的回答略有区别,第一次用确数,第二次比较而言,只说概数,第三次不用数词,贬低得一分不值。雕像者的答语,如烘云托月,造成文意的陡转,给人以巨大反差,讽喻之意暗寓其中,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

3、概括寓意。

明确: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三、学习《蚊子和狮子》。

【设计意图:不要取得一点成绩就自满,忽略了自己的短处。】

1、集体诵读,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

这则寓言的结构安排和前一则相同,也是分叙讲述故事,结叙点明寓意。先写蚊子所获得的胜利及其原因,后写蚊子所遭遇的悲剧及其原因。

2、蚊子为什么敢于向狮子挑战?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可以战胜对方,所以它很自信地“吹着喇叭冲过去”。

3、“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写出了蚊子的什么特点?

表现出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

4、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最强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

5、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又会败给蜘蛛?从中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骄兵必败”能概括故事的寓意。

课堂小结

这两则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动物;赫耳墨斯有“权力”,蚊子有打败狮子的骄人胜利花环。它们的共同弱点是--不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特别是在权力、荣誉面前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这两则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着我们。

布置作业

展开想象、续编情节。

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只作“白送”之用后,他的心情、神态会怎样?会说些什么掩饰这难堪、尴尬呢?

2、想象一个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迹情节,给寓言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板书设计

寓意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寓意:批评了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寓言四则》(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塞翁失马) 教案 篇2

寓言四则 习题精选

一、词语练习题。

1.给加点的字拼音。

卮酒 买椟还珠 廪食 何遽 折其髀

2.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b.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

c.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d.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解释加点的词。

(1)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

(2) 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

(3)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   )

(4)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4.解释每组中加点词的词义。

(1)①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

②丁壮者引弦而战(  )

(2)①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

(3)①好—一听之,处士逃(   )

②好读书,不求甚解(   )

(4)①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

②马无故亡而入胡(   )

参考答案

1. zhì  dú  lǐn  jù  bì

2. b

3. (1) 本来。 (2) 通“缉”,连缀。 (3) 通“悦”,高兴。 (4)带领。

4. (1)①拿 ②拉 (2)①缘故 ②所以

(3)①喜欢 ②喜欢 (4)①没有 ②走失

二、问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b.且人患志志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c.此何遽不为福乎?   d.王曰:“然则何为使子?”

参考答案:d

三、课文内容理解填空题。

1.“买椟还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原意是讽刺那些_______________,这是从_____的角度来说的;我们还可以从______的角度将寓意理解为_______________。

2.“滥竿充数”选自_____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常用“_________”来比喻虽然暂时吃亏,却因此得到了好处,也指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参考答案

1.买了匣子,退还了珍珠; 没有眼光,取舍不当,主次颠倒,不知轻重的人; 买方; 卖方; 注意包装商品,有时可以获得大的利润

2.韩非子  南郭处士  不学无术,专*投机混日子的人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3.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寓言四则》备课设计 篇3

一、词语练习题。

1.给加点的字拼音。

卮酒 买椟还珠 廪食 何遽 折其髀

2.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b.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

c.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d.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解释加点的词。

(1)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

(2) 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

(3)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   )

(4)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4.解释每组中加点词的词义。

(1)①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

②丁壮者引弦而战(  )

(2)①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

(3)①好—一听之,处士逃(   )

②好读书,不求甚解(   )

(4)①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

②马无故亡而入胡(   )

参考答案

1. zhì  dú  lǐn  jù  bì

2. b

3. (1) 本来。 (2) 通“缉”,连缀。 (3) 通“悦”,高兴。 (4)带领。

4. (1)①拿 ②拉 (2)①缘故 ②所以

(3)①喜欢 ②喜欢 (4)①没有 ②走失

二、问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b.且人患志志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c.此何遽不为福乎?   d.王曰:“然则何为使子?”

参考答案:d

三、课文内容理解填空题。

1.“买椟还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原意是讽刺那些_______________,这是从_____的角度来说的;我们还可以从______的角度将寓意理解为_______________。

2.“滥竿充数”选自_____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常用“_________”来比喻虽然暂时吃亏,却因此得到了好处,也指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参考答案

1.买了匣子,退还了珍珠; 没有眼光,取舍不当,主次颠倒,不知轻重的人; 买方; 卖方; 注意包装商品,有时可以获得大的利润

2.韩非子  南郭处士  不学无术,专*投机混日子的人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3.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寓言四则》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蕴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我们过去学习了一些寓言故事,有的同学课外一定还阅读了不少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文章。)

2.谁能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看看它们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哪些同学看过或听过《刻舟求剑》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范读课文。

3.让学生将课文与以前学习的课文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

师述: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刻舟求剑》这篇文言文仅53个字,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4.自由朗读课文。

5.指名读,正音。涉(shè)、坠(zhuì)、遽(jù)、契(qì)。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根据译文自己试着理解课文意思。

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点拨理解以下词语: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匆忙;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用刀雕刻。

惑: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迷惑不理解的意思。

3.教师用简笔画画出“江面”,然后指名上台利用“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教具演示故事,边演示边讲故事。

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

1.解题。

(1)逐字分析。舟:小船。求:找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出“刻舟求剑”的意思。(照船上刻的记号去寻找航行中丢失的宝剑。)

2.讨论:

(1)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宝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

(2)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3)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跟着变化。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才能成功。)

(4)你能举出根据情况变化处理事情获得成功的例子吗?

五、熟读课文。

1.指导朗读。

2.自由读。

3.背诵课文。

六、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字形。

2.讨论交流。

3.给“糊涂”找反义词,并用“糊涂”说一句话。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1.检查背诵《刻舟求剑》。

2.从《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狐假虎威》。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2.再读课文,试着理解句子意思。

(1)自读自悟。借助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2)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

4.参照译文,练习讲课文故事。

(1)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

(2)启发想象:森林里有哪些动物看到了老虎跟在狐狸的后面,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3)指名讲故事,相机帮助理解重点句和难句。

三、拓展延伸,理解含义。

(1)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假虎威”的“假”是?“假借”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2)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了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3)延伸:出示下面一段话: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一个汉*狗腿子狐假虎威地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地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逆”的声母是鼻音“n”,不是边音“l”。

2.自由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曰”要注意与“日”区别,“狐、狸”两个字的反犬旁不要写得太宽,整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逆”和“违”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从内到外,“畏”字下面不要写成。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钟”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理解本文意思,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并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掩耳盗铃”造句

教学准备

图片、小黑板、投影仪、动画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略)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放动画,听故事

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钟(板书),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讲述出来了,我们来走进这个故事。

三、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四、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画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和寓意。

(1)理解字的含义:掩——捂,盗——偷、窃,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

(2)在书上画出“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齐读。

(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槌儿打钟的后果,没有就此打消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思考题: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儿砸钟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②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砸钟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6)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小故事。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诵读时要把盗钟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六、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钟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提示寓言《掩耳盗钟》与成语“掩耳盗铃”的关系。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掩耳盗钟》。

4.总结扩展。

同学们想象一下后来会怎样呢?我们把大家想的演出来好不好?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自主学习,充分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投入。不直接给盗钟人的想法下判断,而把所设计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感悟空间。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学生在回答“偷钟人的想法对不对”这一问题时,能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插图、生活经验多方参与课堂活动)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钟”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七、拓展延伸

1.小黑板:选择成语填空

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学生的认知必须与实践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才能回归生活)

2.你喜欢读寓言吗?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哪儿知道的?

3.选择作业:①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②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③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④用“掩耳盗铃”说一句话并背诵这则寓言。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懂得生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画蛇添足”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本剧、小黑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钟》,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国古代有不少流传很广的寓言故事,它们往往借助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这些寓言故事见于各类文献之中,如《战国策》《淮南子》《韩非子》等,后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一则寓言。

二、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2个生字,会写本课的3个生字。

2.懂得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有感情地诵读这则寓言。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2.幻灯显示:

(1)读准

祠赐谓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引酒且饮之②丁壮者引弦而战

(3)说说句子大意: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活动安排:复述故事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则寓言故事派代表参赛。

最后师生评议,评出优胜者,颁发小奖品。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指名诵读“画蛇添足”。

2.串讲课文: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

3.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然后交流。

明确:“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不恰当。

4.能力训练:这则寓言已成为常见的成语,请造一个句子。教师可先示范造句。学生造句后,组织大家评价是否恰当。

5.全班齐读“画蛇添足”一文。

6.请举出生活中与之同类的事例,并谈谈你从文中所获得的启示。

五、总结

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完成了,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画蛇添足》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写出句子的大意。

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寓言四则》教案设计 篇5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学习目标: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二、导入: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三、自学,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④ 复述课文大意

四、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探究)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②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一个成语。

五、成果展示

结合小组代表的发言, 学生点评

六、课堂小结: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七、课堂练习

结合今天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黔驴技穷》的理解。

教学反思

初一上册语文《寓言》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三、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二、教学设计

1、导入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2、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①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 复述课文大意

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3、讨论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②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与失、福与祸在生活中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塞翁失马》的寓意理解。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一个成语。

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可以讨论出结果。教师告诉学生,在以后学习中见到成语,可以从寓言故事的角度帮助理解意义。(当然,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从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

4、小结

①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②布置作业。

结合今天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黔驴技穷》的理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前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设计

精心导入

①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 :《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感知内容

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老师范读。(配乐范读课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组](大屏幕投影出示):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a.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b.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c.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做铺垫。

研读赏析

①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②自主探究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e.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题,e题每组都要讨论。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假如学生希望教师指点或总结时,教师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其余的内容,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③学法指导

好诗阅读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深,重点词句细品味,联想想像悟中心。

简单的内容归结、板书:

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④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继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注意将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如:“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能说些什么呢?除课文之外,还能想像些什么?

a.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 成参与式讨论。

b.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录像或图片,介绍某种古生物。

◆ 学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头介绍。

延伸作业

参观或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有感》

点 评

此教案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彩的导入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科学抒情诗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同时在教学中注重了诗歌韵律的教学,在理解的过程中加强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特别在赏析研读和拓展延伸中,鲜明地体现了想像的层次性。如“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你最喜欢哪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理由”,这些内容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明确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值得一提的是,此教案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时,还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使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地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板书设计 方面也有较强的概括性和艺术性。

初一上册语文《寓言》教案 篇8

教学设想:

这是两篇寓言,寓言的篇幅往往比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蕴涵深刻的道理。我们新教材上选的这两篇古希腊寓言就很有代表性,体现了寓言的几个特点: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这两则一则是神(其实也是写人),一则是动物(蚊子和狮子)。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把重点放在第一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过改变故事情节来使学生们了解寓言的`写作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即寓意。授之以法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第二则寓言并且自写寓言。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

2、 学生阅读课文导言,了解寓言的概念与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特点,寓言都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3、 学生阅读课后注释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识:古希腊的寓言故事集。

4、 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语调。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赫耳墨斯 一笑 二想 三问 (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现出来)

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5、 概括寓言的寓意: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6、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编篇:假如:

(1)赫耳墨斯先问自己的雕塑的价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改动了故事情节的结尾)

寓言改动之后寓意就有改变,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师生共同总结)

7、 学生自主阅读《蚊子和狮子》

8、 一生朗读寓言《蚊子和狮子》

9、 学生自主阅读并概括寓意:蚊子的遭遇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多角度从蚊子的遭遇概括)

出示《蚊子和狮子》之改编篇: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与文中寓言相比较: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10、小结:寓言的特点,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

11、作业:根据所给的题目自编寓言

a.嘴和眼睛的对话;

b.树和斧子;

c.筷子和勺子;

d.画笔和颜料;

e.猫和老鼠。(注意情节是否合理、情节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一个故事最后点明寓意。)

课后反思:

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迁移能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我在这堂课的学习中,重视体现学生的迁移能力的训练。

1、首先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让学生很想了解寓言及其写法。

2、点击学生的兴奋点,通过改编寓言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寓言的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按照寓意来安排寓言故事情节。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3、联想与课外迁移,通过前几步到了自编寓言时就水到渠成了让学生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少数学生合作完成一篇),主动参与,挖掘学生的潜能,部分学生写出了如《北风与太阳》、《狼与驴》等很有内涵的寓言。

4、体现教学机智,学生在我布置自编寓言时,有部分学生提到也可以写如黑板与粉笔的题目时,我就顺水推舟加了除了我给的四个寓言题目之外可以自拟题目,学生的创造力与主人意识得到了充分尊重,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初一上册语文《寓言》教案 篇9

基本实践观点:

1、教学实践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3、在句中理解字词用法。

4、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

教学内容:

课题:《寓言四则》课型:自读

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方式:研读、点拨

教学目标:

1、理解四则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2、能运用成语。

3、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

4、文言字词及文学常识积累。

5、独立创新地解读文言寓言的能力训练。

教学重点:

1、理解四则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2、能运用成语。

3、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

4、文言字词积累。

教学难点:

1、能运用成语。

2、文言字词积累。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展示:(幻灯展示)

二、 导入:

在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有一支瑰丽的奇葩——寓言。我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在初一我们已经学习了《伊索寓言二则》、《黔之驴》、《愚公移山》、《扁鹊见蔡桓公》等寓言,今天我们将学习四则先秦寓言。作为成熟最早的文学形式,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文学魅力呢?

三、 幻灯打出课文标题。

四、 回忆寓言的相关知识。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在形象的故事中隐含一种规劝或讽刺的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文学体裁。

六、 检查预习:(幻灯打出)

1、给下列字词注音:

祠(cí)卮(zhī)椟(dú) 缀(zhuì)滥(làn)竽(yú)

廪(lǐn)湣(mín)遽(jù)髀(bì)跛(bǒ)薰(xūn)

2、解释加点字词:

引酒且饮之。(拿来)终亡其酒。(失掉)

(1)(2)

丁壮者引弦而战。(拉)马无故亡而入胡(走失)

缀以珠玉。(用)吾能为之足。(给,替)

(3)(4)为木兰之柜。(做)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给,替)

此何遽不为福乎?(是)

3、 翻译下列句子:

(1)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译:蛇本来就没有脚,(先生)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2)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译:(结果)郑国人买了他(楚人)的(装珠宝的)盒子而把珠宝还给了他(楚人)。

(3)廪食以数百人。

译:用官仓的粮食来供养几百人。

(4)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译:这怎么就不能成为祸事呢?

(5)人皆吊之。

译:人们都来慰问他(塞翁)。

七、 自由阅读、质疑、释疑。

八、 寓意讨论:(先由学生讨论,再用幻灯展示)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适当。

买椟还珠——讽刺只注重外表,不看实质,只重形式,不重内涵的人。

滥竽充数——比喻无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或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

塞翁失马——事情的好坏可以转化,要辨证地看待事物。

九、 成语造句:(先用幻灯展示例句,再由学生自由造句)

十、 小结:(幻灯打出)

1、 在课外自由阅读了课文,编成了课本剧并进行了表演,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2、 回忆了寓言的相关知识。

3、 分析了部分字词,结合句子重点讲了“为”和“以”的用法。

4、 解析了部分疑点。

5、 对寓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6、 学习了成语并进行了造句练习。

(其中,“为”“以”的用法,成语的运用和寓言的相关知识及寓意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十一、作业布置:(幻灯打出)

1、 熟读课文,

2、 任选一则寓言改写为(可充分发挥想象)。

《寓言四则》(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塞翁失马) 教案 篇10

教案

○教学目标

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设计

导入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①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复述课文大意

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讨论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②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与失、福与祸在生活中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塞翁失马》的寓意理解。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一个成语。

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可以讨论出结果。教师告诉学生,在以后学习中见到成语,可以从寓言故事的角度帮助理解意义。(当然,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从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

小结

①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②布置作业。

结合今天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黔驴技穷》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学设计

导入

①《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得出这寓意的?

(由学生回答《智子疑邻》寓意的理解,过渡到寓意是通过分析寓言情节得出的。)情节的设置、想像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今天,我们再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像,学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讨论,分析寓言情节,认识寓言情节的作用

①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③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出示投影(改动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如,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点拨,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学写寓言,进一步锻炼想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①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②自编寓言练习。

教师出示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蜜蜂与花朵止猫和老鼠。

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题目构思,并在最后点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在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寓意,并能续编情节的基础上,做这一练习正合适。学生此时的思维正处在活跃高峰,会有很高的兴致。这个练习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想像力,依据生活去合理想像;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动脑分析生活,正确认识生活,可谓一举两得。因课堂时间关系,不可能做长时间交流,但在讨论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情节是否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当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可以给学生提点具体修改意见。

总结

①教师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②布置作业

a.依据课堂讨论,利用课堂上老师出示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编写一则寓言,规整地抄到本子上。

b.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等。

反思

《寓言四则》整体阅读难度不大,因此我不准备在对课文整体阅读上花时间,而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寓意的理解和寓言同学生的关系。

寓意的理解我的目标不是说仅仅让学生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而是把寓意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本来我设立的目标为一则寓言,多种解读。

这四则寓言,我也没有按照书本的顺序来教,而是让学生来挑选,他们对哪则寓言最感兴趣哪则就先交,学生说他们对《蚊子和狮子》这一则寓言最感兴趣,我想,学生可能对情节性比较强的作品更感兴趣。在理解寓意的时候,一些学生认为蚊子被蜘蛛吃掉,那是偶然的,但是书本上又认为这不是偶然的,显然这正是难点之所在,学生无法说出理由,我认为这和学生对偶然和必然的理解有关系,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偶然。我分析说:“同学们认为蚊子战胜狮子是必然的,因为在战胜狮子之前,蚊子做了精心的布置,但是蚊子被蜘蛛网粘住,那是因为蚊子不小心的缘故,所以是偶然,对不对?”学生们同意了我的看法。

我接着说:“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了确实是偶然,但是对于一只骄傲自大的蚊子,它放松了对比狮子弱小的生物的警惕,它就危险了,如果不是被蜘蛛吃掉了,迟早也会被壁虎吃掉了,或者被那一只癞蛤蟆吃掉。这是不是就是必然的。”学生理解了这个难点。

我再问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学生们纷纷举自己在考试中经常遇到难的题目能完成,但是简单的题目却经常出现问题的例子,这也算是切题。

学生第二喜欢的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故事》,不过,学生对这个故事阅读还不够到位,他们认为赫尔墨斯到人间真的是为了询问自己到底值多少钱。我提一个问题:赫尔墨斯如果真的是为了搞明白自己到底值多少钱,那么,他应该认为自己有可能会值大钱,也可能不值钱,但是从他询问宙斯和赫拉的价格以及认为自己为商人做好事应该值大钱的心理活动,说明了赫尔墨斯这个人是有这很强的虚荣心。学生于是明白了。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

我问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学生似乎还是没办法从这个抽象结论里找出生活中相对应的例子,我举了学生打扮的例子:很多人觉得穿好看的衣服别人会特别注意,但是对班上的同学来讲,很少人会因为打扮而对自己印象好起来,大部分人和同学交往主要是看交往的实质内容,比如你这个人的脾气怎么样,会不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我读初中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的姐姐,据说她一天要换三套衣服,她以为自己这样的打扮很抢眼,但班上的同学却赠送给她一个绰号:白骨精。这是贬义,说她像白骨精那样善变。

学生第三喜欢的是《智子疑邻》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很多,我举一个例子,比如陈默涵(平常表现好)和王兵(平常表现不好)两个上课把书该在头上睡觉,老师说:“瞧,王兵这个人就是不爱读书,读书的时候却在睡觉,看看人家默涵,睡觉的时候还在读书。”学生笑起来,找出生活中许多对人不对事的例子。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感情用事的例子太多了。

《塞翁失马》这一则寓言,福祸转化的故事在我们生活里也是太多了,像《蚊子和狮子的故事》这一则就是福祸相互转化的故事,我主要向学生传达,当你做事情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下去,就像黎明之前那一刻是最黑暗,如果能坚持下去,光明就要来临了,大多数在都是“死”在黎明之前那一刻,缺乏的就是坚持。

这一类文章最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相挂钩,学生听课比较有兴趣,对老师来说,寓言并非是为孩子准备的,像《皇帝的新装》那样,大部分新装都有那么一个皇帝,所以无论大人小孩都容易引发共鸣。本来课文目标是一个文本,多个解读,对学生来说,似乎有一定的难度。只是,这样的课似乎政治课的味道更浓,上得有些不像语文课。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