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2013-2022 语文迷 版权所有下面是可爱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智取生辰纲》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介绍《水浒》理清情节结构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我们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各有其独特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仔细品尝《水浒》的滋味。
二、介绍作者作品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
三、口述故事经过。
四、分析故事情节
五、从情节来看,小说构思有何巧妙之处?
1.善用伏笔:
杨志误失生辰纲实际在前文有多处暗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伏笔。(略)
2.善用景物描写:
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的又一艺术特色。它主要表现为对天气炎热的描写。
3.巧用双线索: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
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
六、布置作业:《名师伴你行》
第二课时分析人物性格
一、处理作业:
二、分析杨志的思想性格:(讨论如下问题)
1.杨志何以那么重视生辰纲的安全,这表现了他思想上的什么特点?
2.杨志为什么对军健那么凶?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杨志和虞侯、都管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你对这些矛盾是怎样理解的?
4.由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作者塑造杨志这个人物形象都用了哪些方法?
间接描写:反面衬托、侧面衬托
直接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
三、综述本文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的艺术特色。(学生试述,教师总结)
小说有两种矛盾:一种是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亦即奴才与奴才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押送途中快与慢、走与停的矛盾,要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在整个故事中,这是次要矛盾。另一种矛盾是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即压迫与反压迫的矛盾。这是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要矛盾,表现为在对生辰纲的态度上,杨志一方是明防,而晁盖一方要暗夺。结果由于明防的一方内部不和,给暗夺的一方以可乘之机,终致失败。作品先写次要矛盾,再由次要矛盾引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因主要矛盾而发生、发展,以至激化,而主要矛盾又因次要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提供了解决的条件。因此,前一部分之所以着重写次要矛盾,完全是为写后一部分的主要矛盾服务的。这些不同的矛盾也是互相勾联,互相影响,不断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
从全文来看小说无论对杨志的谨慎、精明、横蛮的个人性格的刻画,还是对八条好汉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战斗的群体的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来进行的,作者绝不下一按语,而这些人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是本文表现方法上成功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水浒传》“杨志卖刀”一节,就杨志的遭遇选一个角度,写一篇短评。
2.完成《名师伴你行》课后记:品味四大名著,积累生活、文学底蕴。
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鉴赏杨志的人物形象。
②引导学生体会并评价本文在写作上的艺术特色。
教学步骤:
一、让一位比较熟悉《水浒传》的同学简单介绍与杨志相关的几个章回的情节,以便对他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
二、让学生在预习这篇小说的基础上,编写一个简要的提纲,然后适当扩展提纲的内容,向自己的同桌复述,对方仔细聆听,对遗漏和错误的地方予以补充或纠正。
三、中国古典小说大多是章回体,每一章回之前都有一个用对联的形式写成的回目,以此来概括本回的内容。请大家也模仿这种形式,为《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拟一个回目。
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纷纷动手创作,很快写出了回目:“上京路杨提辖严令押纲,黄泥岗众好汉妙计劫宝”(林财);“杨提辖处处留心严押生辰纲,众英雄步步设计智取不义财”(徐正);”青面兽护送万贯财,八勇士智取生辰纲”(张亦倩);“杨志押宝上京失败,吴用策谋劫财成功”(叶荣辉);“晁天王八仙过海智取生辰纲,青面兽孤掌难鸣惨遭滑铁卢”(俞江涛);“杨志持鞭谨慎押纲,吴用借酒机知夺宝。”(王仁虎)
四、请同学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对情节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整合相关的信息,初步形成对杨志的印象,再据此探讨——“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武艺高强,精明能干,且又有过失陷花石纲的惨痛教训,这一次押送生辰纲如此小心安排、谨慎行事,他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教师相机的点拔和引导下,模仿古人谈诗论文的方式,纷纷提出了见仁见智而又精彩十足的观点。
①部下无能说。有同学认为,杨志生性机警,本事非凡,又有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之所以最终失败,全都是因为手下无能。首先,军健们没有基本的谋略,不能够对时局和对手的情况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不能知彼,这就必然导致思想上的麻痹大意,从而错误地指导具体的行动;其次,他们缺乏足够的江湖经验,平时又缺少高强度的训练,吃不下苦,受不住累,一遇到困难就当缩头乌龟;再有,他们不能也不愿深入领会主将的意图,只不服从上级的调动。三方面的原因叠加起来,使得杨志孤掌难鸣,最终走向失败。
②权力受制说。顺着“部下无能说”,有同学补充认为,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梁中书对他不信任,梁中书既把押送生辰纲这个重要任务委派给杨志,又对他心生疑虑,暗中派老都管等人去监控他,这样,老都管与杨志虽同路而不同心,非但不能帮助其行事,反而站在众军健一边,相当程度上牵制了他的权力,致使其命令的权威性受到削弱。可以想像,一个没有核心领袖的群体能有多强的战斗力,即使杨志本人如何抗争,也最终避免不了走向失败的命运。
③对手强大说。针对前面两位同学的观点,有同学则从外部的视角来分析,认为论身手和经验,杨志固然算得上一流高手,但俗话说,明箭易躲,暗箭难防,他在明处,对手在暗处,这使得押送生辰纲的难度无疑就增大了许多;况且,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吴用等人既有武艺,又有计谋,智取不成必用武力,所以,不管怎样,杨志的命运都是在劫难逃。
④天意弄人说。有同学则不太赞同上述意见,认为杨志的失败更多的是命运的安排,用杨志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洒家时乖运蹇”,他一心想着封妻荫子、光耀门庭,结果适得其反,第一次最大风刮来,掀翻了船中的花石纲,这难道不是天意吗?第二次碰上押运生辰纲,本以为时来运转,却不料时机又不太好,前几天顺利的行程很快被酷热的天气中断了,老天爷似乎成心和他作对,最终,连自己也因饥渴难耐而饮下了药酒,被晁盖等人轻易劫走了金银担,真可谓有心立功,却天不助人。
⑤作者安排说。在“天意弄人说”的基础上,有同学趁机抛出了“作者安排说”,认为作者在写这篇小说时先有自己的主观设计,他想把一个人写成什么模样,这个人就是什么模样,他想把一个人安排成什么命运,这个人就是什么命运,自然,作者要杨志失败,杨志也就只好失败。
前面几位同学的发言几乎都是立足于外围来探讨,或为杨志的失败开脱,或流露出对杨志的同情,都有其合理之处,却未能触及本质——从杨志自身去挖掘,而这恰恰是理解杨志这个人物的关键。面对学生在对适中的这种片面性,再加上“天意弄人说”和“作者安排说”已经有宿命论的倾向,如果老师不加引导,以后的对话就可能偏离轨道,所以,我便适时地参与到对话之中:
刚才的发言都很有见地,但我认为大家探讨问题的视角还有待全面和深入,特别是对“天意弄人说”和“作者安排说”还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可否认,“作者安排说”有其合理性,但这只是一种背离了文学本质的合理,如果按照这种观点推论,既然作家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人物,那为什么曹雪芹不把林黛玉嫁给贾府的焦夫?为什么巴尔扎克不让守财奴葛朗台早点死去?我以为,作家固然有权对自己笔下的人物进行设计,但这种设计并非随心所欲,而必须根植于现实生活,必须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必须符合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再来看看“天意弄人说”,大家还记得学过的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吗?文章的开篇这样写道:“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天意固然有弄人之处,但我们是否更应该从“入事”的角度去寻找一下杨志失败的深层原因呢?
⑥内部矛盾说。循着老师的指引,有同学认为,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杨志的失败主要在于各自为政、内部不和,这种内耗必然削弱战斗力,给对手以可乘之机。如果他们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吴用等人智取就很难成功;倘若要凭武力劫纲,对方由于人物不多,也很难得手。与此相反,吴用等人则拧成一股绳,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自然无往而不胜。
⑦自掘坟墓说。有同学认为,杨志的失败是性格使然。首先,他只顾自己升官发财,只有自己的利益,而没有众军汉的共同利益。没有共同的利益目标,这就很难凝聚人心,行动上自然难以一致,要想取得胜利也就很难。再者,杨志生性暴躁,又不善于疏通人际交系,动辄就骂,以鞭相加,日子久了,必然让人生厌,甚至遭到反对。可以说,杨志的功利之心和武夫性格为他的命运早早掘下了坟墓。
⑧社会决定说。后来,还有一位同学的观点相当值得称道。他认为,杨志所生活的社会已经显现出深度的病态,普通民众与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走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轰轰烈烈的反抗运动已成星火燎原之势,但是杨志却把希望依然寄托在民众恨之入骨、作恶多端的贪官身上,面对如此滚滚的革命洪流,不能不说他的选择是错误的,因此他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做法也必然落得失败的结局。
五、《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读了这篇文章,你能够站在欣赏者的角度谈谈它在写作上可资借鉴的地方吗?当然,我们敬佩先贤,但并非只是采取跪拜的方式,老师希望大家用审视的目光来打量施耐庵,更欢迎大家为这篇文章挑挑毛病。这里,老师想抛砖引玉,为大家提供一种思考问题的视角:
我认为,本文结尾的技巧不太高明,作者把关键性的东西放在最后,有些吊读者的胃口,读起来不太过瘾,而且表述上不够简练。不如把它删去,分别做如下的修改:第一处,92页顺数第8行“六个人脱得赤条条的,在那里乘凉;一个鬓边老大一搭朱砂记,拿着一条朴刀”后加上一句:“你道这七人端的是谁?原来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第二处,93页倒数第5行,把“一个客人便去揭桶盖”改为“刘唐便去揭桶盖”;第三处,93页倒数第3行,“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修改、添加为“只见吴用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这瓢里早放上了蒙汗药,便来桶里舀了一飘酒,于是,瓢上的蒙汗药便在杨志等人不知不觉间散到桶里”。大家比较一下原文,然后对老师的修改作个评价。
学生对老师的修改作出了评价,普遍认为这样修改虽然比课文简练了些,但艺术表现力明显减弱,显得平板直白,不如原文那样引人入胜、富有悬念,且原文的结尾临终点题,突出了“智取”,又在高潮处戛然而止,很有艺术性。
随后,学生纷纷陈述自己的见解。他们发现了以下优点:
徐正:本文有欧·亨利式的结尾,当读者读到最后的时候才知道这几人原本是一伙,结局显得精巧而又有些突然,既让人觉得在意料之外,但又在意料之中,而且很具有悬念感,牵着人步步往下看,觉得酣畅淋漓,十分痛快。但是,我认为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同欧·亨利的小说比较起来,欧·亨利的结尾落差如果是“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话,施耐庵的落差则只有一百米。这里似乎存在着一定的高下之别。
卢江波:本文的细节描写非常真实精巧,特别是白胜和吴用等人引诱军健们喝酒一节,写得真假难辨,一步步把他们骗进圈套。尤其是当军健们凑足了五贯钱来买酒的,白胜反而说:“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如此以假乱真,天衣无缝,你不想上当都要上当。可见细节写得非常逼真。
程吉:杨志打人贯穿始终,这种安排对于刻画杨志的性格很有好处。从中可以看出杨志这个人做事比较负责,有一种仗义的性格。同时,出可以看出他的直率,做事不婆婆妈妈。而这两点,使得他可能被梁山所接纳。同时,也说明他十分粗暴,正是田于他的行事简单粗暴,不会处理周围的关系,从而导致内部失和,自己被孤立,最终中计而失了生辰纲,这又恰恰为他走上梁山奠定了基础。
陈贤文:这篇小说的矛盾处理得十分巧妙,两条线索交织,一是押送生辰纲,一是夺取生辰纲,一方是明防,一方是暗抢,这是全文的主要矛盾,而高潮应该是夺取生辰纲。但作者却没有把笔墨重点放在此处,而是重点放在杨志如何机警地押送生辰纲上,详细地描写了杨志等人在押送生辰纲时出现的种种内部矛盾,田于其内部的不和自然使得杨志孤掌难鸣,从而为吴用等人智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得他们的成功水到渠成。这样,在艺术上就起到了四两拨千金的功效。
陶臻:全文的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多处提到热,反复渲染环境,一方面突出杨志的谨慎、精明,一方面为推动故事情节服务。正是由于热,才有了赶路时杨志与众军汉的矛盾,也才有了吴用等人设计用酒智取的可能性,这样一环紧扣一环,十分紧凑。
学生也有质疑:
王岿:杨志吃的是什么酒,他们竟可以用瓢喝?杨志如此谨慎,为什么那么快就被蒙倒了?作者在细节处理上还欠严密。
喻江涛:杨志这个人起初非常谨慎,可最后来却显得如此粗心,当七个人说明他们是卖枣子的客商后,他就说:“原来如此,也是一般的客人。”似乎一下子就放松了戒心,轻易地相信了卖枣人。后来,杨志居然还吃了别人的枣子,如果酒没有把他们蒙倒,而别人在枣子上做了手脚,不一样可以把他蒙倒吗?再有就是众军汉喝酒时,杨志为什么不仔细观察一下同伴的反映,等过些时辰再相机行事?我认为,这样的写法似乎与杨志性格不太相符。
陈志远:白胜卖酒却不带碗瓢,这不分明让人生疑吗?再有,黄泥岗上劫宝也写得不够真实,先是一伙卖枣子的,再是一个卖酒的,哪里会碰得那么巧?这其中明显有诈。杨志如此精明,而且又有相当丰富的江湖经验,不会粗心到这种地步吧?
六、探究性学习。失了花石纲后,杨志又失了生辰纲,最终不得不落草为寇,走上梁山。在《水浒传》中,类似他这样的人生经历的其他好汉还有吗?试从中找出一个,并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身世、经历、性格)进行比较为析,体会施耐庵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我尽量将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隐退,努力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学生跃升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最大程度地实现同语言的亲密接触;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三个纬度上全面而深入地展开了对话,观点和意见彼此渗透,思想和智慧相互碰撞,学生大量地感知着语言、实践着语言,应该说,这种对话型教学的效益是明显的,也是传统的贴标签式的讲解型教学所难以企及的。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XX年第3期
1.填空题。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________代________依据民间传说的故事编纂的第一部歌颂农民斗争的长篇小说《________》,暗写________等人的定计,明写________的精明对策;有大矛盾——________________等人之间的矛盾,又有小矛盾——________之间的矛盾;写法变化多端,而又合理地表现了故事发展的必然结果。
2.下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聒(guō)噪怄(u)气 B.虞候(hu)趱(zǎn)行
C.朴(pō)刀 酷(kù)热 D.嗔(zhěn)怪 怨怅(chàng)
3.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懂得)什么!”
B.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自我夸耀)。
C.这里黄泥冈上时常有赋打劫(抢夺财物)客商。
D.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评理,交涉)。”
4.为安全及时地把生辰纲送到东京,杨志一路上对军健们打骂不断。对杨志打人行为分析不当的是( )
A.杨志鞭打军健,是他一意孤行,蛮横不讲理的性格特点的反映。
B.杨志鞭打军健,是激化他与军健矛盾的重要原因。
C.杨志鞭打军健是因为他不满军健们的言行。
D.杨志鞭打军健赶路,一面在于使生辰纲安全送到东京,一面也在为自己升官努力。
5.下列言行中全都反映杨志精明性格的一组是( )
①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②杨志跳起来喝道:“哪里去,且睡了,却理会!”③杨志拿着藤条,喝道:“一个不走的吃俺二十棍!”④杨志骂道:“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便打了!”⑤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 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⑥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什么!”拿了藤条要打。⑦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⑧杨志哪里肯吃?……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过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
A.①②④⑧ B.②③⑤⑦ C.⑤⑥⑦⑧ D.①②⑦⑧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宠 物
正像是一只饿疯了的老鼠钻进了厨房,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梅珊被一家餐馆雇佣了。
要让一个饿得像梅珊那样精瘦的人做到不吃厨房里的东西是相当困难的。她不像那些肠肥肚满的男厨师般腰健体壮。可是为了不至于丢职,她仍然极力地克制着这种并不是食欲,而完全是为了保持体力的生理需要。
“哦,别丢了它,把它们留给我吧。我家里养着些兔子和猫哩。”
当她看到一些新鲜的菜叶和刚割下的鱼头鱼尾,就要扔进垃圾桶时,她还是忍不住开口了。
不久,那些在同一厨房工作的厨师们便全都知道,这个新来的厨师助手竟是个家畜爱好者。因为她留起了不少该丢的东西,并每天都把这些新鲜的垃圾带回家去。从她所择留的弃物中可以看出,她家不仅有鸡、猫、兔,甚至还有至少两条以上的狗。只是她从来没有和人说过她住在哪里。
这是个晴朗的周末。春日的风,一种撩人的风,到处吹着,像是要催人多生出一些头发来,多生出一些脚趾和手指。厨师中那位最年轻的尚未婚娶的全忠忠便信步到了郊外。有了几个月的接触,他已知道那女厨助手的住区范围,只是,尚不知道具体的街道和门牌号码而已。
好在这一住宅区并不太大,他一边遛达,一边张望,来回地在那一带兜着圈子。忽然,他心里一亮,因为他发现在一个破烂的后院里,晾晒的正是梅珊昨日穿过的那件花衬衣。于是,他便犹犹豫豫地站了下来。
“哦,请问梅珊在家吗?请问梅珊是不是住在这里?”
既然能找到这里,全忠忠当然有绕到前面去敲门的勇气。于是他便一边叩着门,一边发问着。
“就来了,哦,就来了……可是先生,您是……”
只见一位老妇人出来应门了。
“我和梅珊一处做活的,今天正巧路过这里。”
“哦,请进吧,请进。梅珊去邻居家借火了。才发现火柴用完了。家里无法生火,还等着她做饭呢。”
“哦,没关系,不用客气,我知道梅珊养着不少宠物,我是顺便想来看看那些可爱的小动物的。”
“小动物?可是……没有啊,我们家里连人都养不活,哪还有心思养什么宠物。”
正说着,梅珊的欢笑声已从后院传来。
“哦?是么……长得什么样?”
只听她放轻了嗓音向一些正在向她报告的孩子们打听着。
“漂亮极了,姐姐,只是肥了点。瞧,有这么肥。”
“他的衬衣真挺哩!”
厨师端坐在前厅一把最好的椅子里。正捧喝着那老妇人为他现泡的一杯怪味四溢的茶。直到梅珊出现在门口,并笑着向他介绍,那位老妇人是她的母亲,而那些七长八短,正围着她,跟着她转的孩子,都是她的弟弟、妹妹时,这位年轻的厨师才知道,什么是这穷苦的梅珊真正的“宠物”。
6.题目“宠物”在小说中具有双重含义,它们指的是什么?
答:表面上指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实际上指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字)
7.小说以“宠物”为题,其作用是什么?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字)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
8.小说通过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作品进行了哪两方面的对比?
答:①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
②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A.梅珊的弟妹说成是“真正的宠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不如宠物的社会现实。
B.梅珊为了不至于丢职,极力克制“生理需要”,揭露了餐馆老板对雇员的残酷剥削。
C.作品生动地刻画了梅珊穷苦、善良、刚强、乐观的性格,反映了穷苦人的美好心灵。
D.梅珊谎称家里养了许多宠物而把餐馆的“新鲜垃圾”带回家,或多或少暴露了她爱虚荣的弱点。
E.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是作品的一大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1.明施耐庵 水浒传 晁盖、吴用 杨志 杨志和吴用杨志、老都管、虞侯、众军汉
2.D(提示:嗔应读chēn)
3.B(提示:又热又累而嘴里嘘气)
4.C 5.D
6.兔、猫、鸡、狗等动物梅珊的弟妹
7.简洁醒目,发人深思 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构成对比,突出主题
8.饿得精疲的梅珊 肠肥肚满的厨师 作为宠物的兔、猫、鸡、狗 被作为宠物的妹妹
9.A、C、E
【教学目的】:
1、简介作者及《水浒传》。
2、理清课文思路,明确线索及人物关系。
3、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听写15、16课词语(部分词语要注音,其中“味同嚼蜡、狂妄自大、因小失大、开卷有益”要求学生造句)。
二、新课导入: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三、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1、本文是选自《水浒》71回本第16回。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展示课件(一)(71回本封面)
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大家已经看过原著的影视作品了。那么有哪位同学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杨志出身名门,是杨家将的后代,武举出身,官至制使。后押运花石纲,在黄河遭风浪而丢官,穷困卖刀时杀了泼皮牛二而被充军。一心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杨志当然不甘心,后来得到大名府梁中书的赏识并受重用,派他押运生辰纲。)
◆展示多媒体课件(与杨志有关的影视画面)
(二)杨志失陷花石纲
(三)杨志杀牛二被充军
(四)杨志比武受重用
(五)杨志押运生辰纲
四、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小说情节:
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是被搜刮来的不义之财。)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从谁的手里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
(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杨志;智取。)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展示课件六: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
4、请大家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明、暗两条线索的故事情节。
◆展示课件七(情节与线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枝是杨志押送生辰纲,这是明线:上路--中计--失纲
一枝是好汉智取生辰纲,这是暗线:定计--施计--劫纲
5、明、暗双线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
(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
五、抓住课文重点,分析文中之“智”:
1、晁、吴之“智”
(1)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
(不是,是吴用精心安排设下圈套,等杨志来钻)
(2)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呢?
①时间:六月初四正午,天气有何特征?
(十分炎热,热不可当,为松树林休息和白胜卖酒作好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是吴用精心挑选的,可说是智用天时;
②地点:为什么选黄泥冈、松树林为劫纲的地点?
(山冈可用来掩护,松树林既可以诱敌休息又可以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为下文吴用取药,下药作好了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地点也是精心挑选的,可以说是智用地利。
(3)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辰纲”的呢?
①晁盖他们是以什么身份出现在杨志面前的?扮作客商有何用意?
(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步消除杨志的疑心)
②杨志是老江湖了,为什么他连下蒙汗药这种勾当也防不住,着了道儿?
(晁盖等人的戏演得好。佯争酒,引诱对方,半瓢酒消尽了杨志的疑心。
③这蒙汗药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下到酒里去的?
(巧下药,麻倒对方,半瓢酒放倒青面兽)
◆展示课件八(板书设计)
晁、吴之“智”
智用天时--六月初四正午
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树林
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消)
智用人和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消尽)众人巧演双簧
三麻-巧下药,麻倒对方(放倒)
2、杨志之“智”
为了押运成功,杨志也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杨志的计谋?(1)他为什么不多带兵?
(为了掩人耳目,这叫“智藏行踪”)
(2)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调整?
(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这说明他小心谨慎,这叫“智变行辰”。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炎热,恐怕连强盗也不愿出来活动。)
(3)杨志一行人为什么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净找些偏僻崎岖的小径自讨苦吃?
(这叫“智选路径”。这样难走的路径,恐怕连歹人也不愿走。)
(4)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的用心良苦,为了保证生辰纲安全,甚是煞费苦心。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①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
②减少中途休息:担心军士懈怠;
③审察枣贩:谨慎,多疑;
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
⑤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这说明杨志是个精明、谨慎、多智之人。
◆展示课件九(板书设计)
杨志之“智”
智藏行踪--精明
智变行辰--谨慎
智选路径--多智
3、综合比较:
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呢?杨志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展示课件十(板书设计)
军健--骂、打--怨怅
杨志虞侯--嗔--搬口无不怨怅
老都管--烦--恼他
(军士、虞侯、老都管,无不怨恨。杨志把生辰纲看成是自己东山再起的赌注,为确保其安全不惜采用任何方法,这种急功近利导致他欠理智,失人和。攘外必先安内。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杨志一行人内部矛盾重重,这就为失败埋下了隐患。)
(2)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智多星吴用计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杨志棋差一招。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可以说是“杨志输智,吴用有用”。
◆展示课件十一(板书设计)
杨志失败的外因:急功近利欠理智与人不和
杨志失败的内因:天外有天棋差一招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同学们,杨志和吴用的斗智让我想起了《三十六计秘本兵法》。《兵法》云:“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变理,机在其中”。三十六计有:
◆展示课件十二:
(一)胜战计:
1、瞒天过海2、围魏救赵3、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5、趁火打劫6、声东击西
(二)敌战计:
1、无中生有2、暗渡陈仓3、隔岸观火
4、笑里藏刀5、李代桃僵6、顺手牵羊
(三)攻战计:
1、打草惊蛇2、借尸还魂3、调虎离山
4、欲擒故纵5、抛砖引玉6、擒贼擒王
(四)混战计:
1、釜底抽薪2、混水摸鱼3、金蝉脱壳
4、关门捉贼5、远交近攻6、假道伐虢
(五)并战计:
1、偷梁换柱2、指桑骂槐3、假痴不癫
4、上屋抽梯5、树上开花6、反客为主
(六)败战计:
1、美人计2、空城计3、离间计
4、苦肉计5、连环计6、走为上
请同学们课上相互讨论一下,本文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那几计?
▲展示课件十三:
瞒天过海--伪装客商暗渡陈仓--走小路
以逸待劳--林中休息声东击西--吴用下药
混水摸鱼--偷酒抛砖引玉--送枣
欲擒故纵--不肯卖酒走为上策--劫走生辰纲
釜底抽薪--杨志断了升官梦
2、课后完成小论文《我看〈智取生辰纲中〉的三十六计》
[导学新概念]
《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资料显示屏]
《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都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只是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了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摘自《水浒传》前言)
设计A
1.思路: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取者无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纲者就愚钝到极点了吗?引导学生从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或矛盾的双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2.导语 设计: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3.教学过程 :
第一步:导人新课(见导语 设计)。
第二步:介绍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及与杨志故事相关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为学生将课文(第十六回)的内容与前面的故事内容很快衔接扫清障碍。
第三步:解释课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义(解释略)。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
第四步:在学生通读全文、细读全文之后,设计三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展开讨论。
思考题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题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思考题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设计B
1.思路:以对小说中主要人物杨志的分析为主线,以对老都管分析为副线,看梁世杰对杨志命运的决定作用,从而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
2.导语 设计(同设计A)
3.教学步骤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同设计A)。
第四步:设置归纳总结性题目。提供材料,由学生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论。
第一组材料:
(1)杨志改变行程时间:
原:五更一日中
现:辰牌一申时
(2)"那十一厢禁军,担子又重,无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逼赶要行。"
(3)"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
第二组材料:
(1)杨志道:"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谁敢在这里停脚!"
(2)杨志喝道:"你等是甚么人?"杨志又问道:"你等莫不是歹人?"
(3)众军欲买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
(4)杨志寻思道:"俺在远处望着……胡乱容他们买碗吃罢。"
问题:以上两组材料能表明杨志怎样的心理状态?
明确:第一组材料表明杨志在押运生辰纲途中时时小心,不敢怠慢。第二组材料表明杨志抵达黄泥冈后,对地形、对人、对事件的高度警觉。
总结:无论是"时时小心"还是"高度警觉",都表明杨志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他太在乎此行的成功了,他太想出色地完成押解生辰纲这个任务了。因为他急于靠功而获"赏",改变自己现在的罪犯身份,从而稳步上升,落个"封妻荫子"。杨志急于抓住这个契机,实现自己命运的转折,仍旧保持"将门之后几世忠臣"的美好声誉。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杨志把"赌注"重重押在了护送生辰纲这一行上,所以他不惜使用任何方法,只求生辰纲别出事。
第五步:从老都管之口,看梁世杰对杨志的"用"。
老都管虽不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但他的作用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由以下几方面可见其身份:
(1)老都管道:"我自坐了走,你自去赶他众人先走。"(杨志无可奈何)
(2)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杨志只能辩解)
(3)老都管道:"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语气十分强烈):
(4)老都管竟来对杨志道:"那贩枣客人已买了他一桶吃……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只能依从)
明确: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①老都管身份不同一般,是梁世杰的亲信。
②梁世杰派老都管随行,相当于"督押",是对杨志的监督。
③老都管言语中充满对杨志的渺视,足见梁世杰对杨志的态度。
总结:老都管是梁世杰的代言人。梁世杰对杨志信任不足,怀疑有余,他用的是杨志的"艺",而非杨志的"人"。杨志的悲剧也正在于此。杨志在"失意得志"之后,最终等到的是"幻灭"。梁世杰对他的"用",决定了他的"贼寇"命运。总之,力图通过此设计来理解以梁世杰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与农民起义英雄间的矛盾,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
设计C、
1.思路:在执行设计。A或B的前提下,为理解、体会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技巧和《水浒传》结构有机结合又独立成篇的特色,附加阅读茅盾先生的文章《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以助阅读、理解功效。
2.导语 设计、教学步骤 同前。
1.思路: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取者无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纲者就愚钝到极点了吗?引导学生从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或矛盾的双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2.导语设计: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3.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人新课(见导语设计)。
第二步:介绍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及与杨志故事相关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为学生将课文(第十六回)的内容与前面的故事内容很快衔接扫清障碍。
第三步:解释课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义(解释略)。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
第四步:在学生通读全文、细读全文之后,设计三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展开讨论。
思考题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题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思考题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