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师说课
这篇演说,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
演说一开始,雨果就用“巨星陨落”来评价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并高度概括了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及其世纪性的贡献。“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这句话蕴涵着丰富的意义。首先,“一个世纪”指他所处的那个风云激荡的法国18世纪,这是“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摇篮”“灵柩”“深渊”“曙光”这些词语极其生动地概括了法国18世纪的历史特点。其次,见证了这个伟大时代的伏尔泰,他所行使的职能和使命,就是“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正是这一点,使他成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代宗师。越是伟大的人物,越是遭受激烈的毁誉:“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意味着正义与光明。伏尔泰所受的极端毁誉,正反衬出他与黑暗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启蒙”的西文原意,就是带来光明)。雨果对伏尔泰的这些精彩评价,马上激起了听众的共鸣,赢得赞同的掌声 。
从历史到现实,从伏尔泰的卓越贡献到他的伟大人格,构成了整个演说的脉络层次。演说起伏跌宕,高潮迭起,精彩语句,俯拾皆是,极富鼓动性和感染力。
二、名师引路
[创新方案一]
教学角度:品读——立足课文,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主要教学步骤:
1.走近人物。查找有关伏尔泰和雨果生平、创作、思想的资料,初步认识伏尔泰和雨果。
2.聆听心声。听录音,初步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结合雨果演讲的时代背景,确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老师指导朗读技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形象。思考:在雨果眼中的伏尔泰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结合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体会雨果对伏尔泰的评价:斗士、智者。体会:体会雨果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中蕴涵的深刻含义。
4.深化认识。让学生快速阅读两篇文章:阿累的《一面》和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将两个巨人进行比较,说出两者的异同。使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领略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创新方案二]
教学角度:演读——采用表演形式,体会演讲的口语化。
主要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并从网上查找“伏尔泰之死”“卡拉斯事件”等故事,了解时代与思想背景。学生表演两个话剧:卡拉斯事件、伏尔泰之死。
2.朗读指导。①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②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出文章的层次。③老师指导朗读技巧,学生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
3.小组讨论。结合课后习题二,学生讨论: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做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师生交流。
4.演讲比赛。先请学生欣赏本文诗化的语言,找出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的语句,理解并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语言。然后让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要求学生注意演讲的鼓动性,请学生担任评委,赛后点评。
三、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㈠了解时代和思想背景,明了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
㈡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文章内容。
㈢欣赏语言,体会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语言的欣赏。
教学难点
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的陌生,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因而很难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很难激起感情共鸣。
(解说:本课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设计依据是:1.学生对伏尔泰及雨果所处的时代不熟悉,不了解国情,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2.作为一篇演讲,本文诗化的语言风格,澎湃的激情浪潮和闪耀的思想光辉,使它成为朗读教学的难得材料,要把朗读的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理解、欣赏精彩的语言和澎湃的激情。)
教学设想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讲述伏尔泰的故事,聚焦于伏尔泰为弱势人群呐喊、奋争的正义行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查找资料,了解浪漫主义、启蒙运动的含义。
3.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教材分析:
伏尔泰逝世已经一百多年了,可百年之后人们还在纪念他。雨果说,他是永生的。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这首诗中也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种矛盾关系是如何转化的呢?文中还说,“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伏尔泰,一个响亮的名字,他的光芒来自哪里,又撒向何方?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讲述伏尔泰的故事。
学情分析:
这篇演讲很好的展现了雨果的浪漫主义语言风格。本文的语言激情洋溢,在语言的背后是雨果对黑暗现实和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
教学方式:朗读、置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辅助用具:多媒体课件、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1778年,“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另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上,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让我们一起走近伟人,去领略这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㈡检查预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1)注音:陨 柩 睿 恪
(2)解词:陨落 灵柩 睿智 凌驾 黎民百姓 恪尽职守
2.学生自由朗读精彩段落。
3.交流找到的有关资料。
多媒体课件出示:(1)伏尔泰:法国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历经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目睹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深刻预见革命必将到来。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讽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诸多作品中《哲学通信》被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标志法国启蒙运动的真正开始。他以非凡的才智、锐利的思想及对黑暗的封建专制主义所作的揭露,使他在人民中间享有崇高的声望。
(2)雨果: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暴力、以爱治恶。创作长达60年以上,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3)启蒙运动: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所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弘扬理性、反对宗教、提倡人权。教导人们勇于反抗,追求正义。
三、整体感知
本文可分三部分:
1.(1)对伏尔泰作出的贡献进行了总体性的评价。
2.(2――12)带领人们回顾历史,颂扬伏尔泰在著作、思想和现实斗争方面的丰功伟绩以及非凡的人格力量。
3.(13――14)回到现实19世纪,高度赞扬伏尔泰的思想和精神,呼吁人们向他讨教,并表达自己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
四、研读课文
1.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了怎样的贡献?
学生找相关语句后明确:他用著作同封建专制制度斗争,教导、安抚、教化人,用行动为受害者辩护,替弱者伸张正义,他把人的尊严伏赋予黎民百姓,鼓舞人民从混沌愚昧中走出来,推翻君主统治,开创一个民主文明的法兰西。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讨论后明确:因为伏尔泰为人类开启了思想从那时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一切都靠理性,不再盲目臣服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真理及良心。
3.作者认为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原因是?
指名读课文后讨论明确:因为伏尔泰生活的年代反映了法国十八世纪的特点。他启迪人们思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4.对于我们来说进步的两方面表现在?
指名回答后明确:第一,做一个人要行使自己的权利――捍卫自由追求真理。第二,做一个公民要恪尽职守――维护法律尊严防止强权与丑恶势力对人权的践踏。
五、欣赏语言
1.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品评交流。
2.教师举例。
3.总结语言特点:雨果在这篇演讲中很好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体现了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特点。
六、布置作业
选择你所喜欢的语段背诵积累
板书: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伟大的头脑
礼赞――伏尔泰 浩瀚的心胸
正义、仁慈、诚实 光辉思想
雨果 巨大的贡献
思想之王
呐喊――自由、平等、博爱
教学反思:
由于时空的阻隔,初中生对伏尔泰及作者雨果所处的时代及其思想背景比较陌生,要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课虽是自读篇目,仍安排了两课时。即便如此,要能顺利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还要借助课前预习、课后延读课文,拓展视野。这只是一篇教学设计,在具体教学中,有的环节可视学生情况而增删。还可采用存疑法,有的问题留给学生,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欲望。
(一)整体感知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这篇演讲词,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从历史到现实,从伏尔泰的卓越贡献到他的伟大人格,让读者能够获得很明晰的印象。演说起伏跌宕,高潮迭起,既是对人类先贤的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和良知的呼唤。全篇演说精彩语句,俯拾皆是,极富鼓动性和感染力。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首先是通读全文,结合课后练习一,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其次是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雨果的充满激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由于本文涉及的时代和思想背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距较远,加上大家现在还不太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因而较难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也很难激起感情的共鸣。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从历史课本、从有关伏尔泰的故事中了解伏尔泰为弱势人群呐喊、奋争的正义行动,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审美鉴赏
激情澎湃的诗意美
雨果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这篇演讲词,正是他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的恰到好处的体现。文章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的语句随处可见,充满了激情,极好地激发了听众、读者的感情共鸣。例如,文章结尾“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这是一句充满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出与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这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但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
(四)重难点突破
1.作者在演讲中说“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析】理解这句话含义,一方面要了解伏尔泰所处的时代,另一方面要把握住整个演讲词的主题,并且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篇演说,既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
【参考答案】这段话中,“一个世纪”指的是伏尔泰所处的那个风云激荡的法国18世纪,这是一个“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见证了这个伟大的时代的伏尔泰,他所行使的职能和使命,就是“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正是这一点,使他成为人类思想史上一代宗师。
2.理解“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这句话在文中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析】这句话是一句富有诗意的语言,要着重品味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激情。
【参考答案】这句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出雨果和黑暗专制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长眠于地下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这句话不仅在结构上极其巧妙地呼应了开头的一句话:“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而且把18世纪与19世纪,把整个人类解放的光辉历程,都融合在了一起。
3.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诗化语言的运用,对于这样的语言我们应该怎样欣赏?
【析】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雨果在这篇演讲中很好地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任何一种语言,包括浪漫主义的语言,其风格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思想和感情为基础的。
【参考答案】本文激情洋溢的语言背后,是雨果对黑暗现实与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而其语言本身,则体现了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特点。对于文中大量诗化的语言,应联系思想背景来品味,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灵感和激情。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稿的写法与激情。
2.理解文学巨匠雨果唱给思想巨人伏尔泰的赞歌,他以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类先贤的高度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赞扬,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自由`平等`良知的呼唤。
教学构思:
1.激趣,了解演讲的特点。
2.感受课文的激情。理解本文的感情基调—赞美。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师:1778年5月30日,“教导人民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一百年后,即1878年5月30日,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伟大的人道主义-——维克多。雨果发表了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
(二)整体感知
1.师:动人的演讲离不开一个“情”字,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去,把握雨果情感的浪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找准文章的感情基调,用一个恰当的词进行概括。
(文中用了大量的褒义词来表现伏尔泰一颗巨星伟大人物永恒的光荣睿智肃然起敬感情基调可用“赞美”表达)
2.哪些语句表达了对伏尔泰伟大成就的赞美?
(三)学生自主`合作`讨论学习课文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一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二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做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因为从那时代起,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取代武力,一切都要做到理性法官面前受审,人们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
(四)品析语言
如;
1.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2.我们应为……曙光。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思想。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教后反思:
课文内容让学生自主理解是困难的,雨果的血是沸腾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他澎湃的激情也较为困难,所以,我把教学的切入点放在了找本文的感情基调入手。学生带着赞美之情去赏读,把握这篇文章,感情方面已拿准,后面理解也水到渠成。
【阅读实践】
一、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但他是永生的。他走的时候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挑起过最荣耀的、也是最艰巨的责任,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在他弥留之际,一边有同时代人和后代的欢呼和赞美,另一边有对他怀有深仇大恨的旧时代的洋洋得意的嘘叫和仇恨。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他行使过一个职能,完成过一项使命。很显然,他生来就被选定从事这件借助他在命运的法则和自然的法则中最高尚的愿望所完成的事业。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时代。他出生的时候,路易十四还在统治,他死的时候,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所以,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1、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大意。
。
2、“等身的著作”意义为: 。
3、“过去”象征: 。
“未来”象征: 。
4、“他是一个世纪”隐含的深意是: 。
5、“摇篮”和“灵柩”分别照应前面的词 和 。
6、从语言的角度,任选一点对文段进行赏析。
。
二、阅读下文,进行阅读实践
胡 适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一句话吧。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地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竭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绝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需要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缩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 11万册书。
⑥诸位,11万册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4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亲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什么?
答: 。
2、古诗文中,有很多同文段②中的画线句子意思相同的名言,请写出两句或两句以上这种名言。(如果所写名言是上下句的,两句算一句;如果名言是单句的,一句算一句。)
答: 。
3、根据上下文说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这句话的含义。
答: 。
4、文段⑤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你再分别补充一个类似的事例和名言。
答: 。
5、请你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答: 。
6、请给你的同学写一段毕业赠言。(50字以内)
答: 。
7、设想一下十年后你的工作或生活情景。(40字以内)
答: 。
【自主探究】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一篇演讲词,具有演讲词的一切特点。思路清晰,看似信手拈来,实则非常严谨。立场鲜明,爱则极力赞美,恨则尖锐批评。激情洋溢,短句、排比句、对称句等句式的使用使情感抒发到了极致。语言诗意,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使文采灵动,极富美感和激情。建议你反复激情诵读、情境演读、细微品读,并整理收获,看文章对你写演讲词有哪些帮助。
探究心得:
。
【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1、高度评价了伏尔泰世纪性的贡献。
2、著作很多
3、黑暗与邪恶 正义与光明
4、伏尔泰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思想整整引领了一个世纪
5、生 死
6、根据实况评改。
二、阅读下文,进行阅读实践
1、不要抛弃学问。
2、白发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
3、只要愿意读书,没有条件也会创造条件读书,不愿读书条件再好也没用。
4、举例(事例)论证和事理(道理)论证 事例:高尔基(华罗庚)一边找工、一边挤时间读书;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身残志不残,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张海迪(史铁生)身残志不残,自学成才,为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名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鲁迅说,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读书了;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⑴ 亲切自然(娓娓道来、以理服人)
⑵ 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6、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