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爱岗的小编帮大家整编的15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2、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地。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4.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节约、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与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建议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四部分,首先介绍了矿产资源总的分布特征,并且分析了分布相对集中带来的有利和不利方面;第二部分介绍了能源矿产,包括它们的分布、储量、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我国能源资源的短缺形势;第三部分介绍了金属矿产,这部分是分类介绍的。与铁矿相比,有色金属矿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不太熟悉,因此教材中举了许多实例,以使学生认识到有色金属的重要性。前面三部分都是以关于煤矿、铁矿、有色金属矿和油气田的分布的四幅图为基础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在最后一部分里,教材通过大量实例介绍了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对策。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法建议
关于矿产资源的分布,建议指导学生读4幅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从宏观上分析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分布的特点是广泛且相对集中。关于矿点名称,教师要具体指导学生利用省区、江河、山脉等参照物,寻找矿点与它们之间的方位上的联系,并通过读图、填表、图表对照、看图连线等方法巩固地名的记忆,进一步培养读图技能。教学中要用资料、数据说明能源矿产丰富,同时联系生产实际说明煤和石油的生产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教师要结合实例说明矿产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要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实际的解决办法。 在这节内容的讲授中,有三个点老师应该特别注意:一个是金属矿产的作用,很多学生对于煤、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的作用非常熟悉,但是容易忽视金属矿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因为这会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矿产资源与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密切关系;第二是对新能源的开发,在谈到对矿产资源问题的对策时,学生往往容易把目光集中在问题的治理上,其实治理是一方面,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想办法找出更多的新能源,但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开发新能源是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前提的;第三,矿产资源与前面介绍的两种资源以及后面的海洋资源相比,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它是非可再生的,在教学中,要对我国矿产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开发利用中的问题讲得适度,避免出现盲目的乐观和悲观情绪,教育学生要以客观、实际的态度看待我国矿产资源问题。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大家知道,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那么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呢?(矿产资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的矿产资源。
[板书]第四节 矿产资源
[活动]读教材中四幅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对不同矿产资源分别回答。
[教师小结]煤矿、石油、天然气、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都具有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其中,煤、石油、铁矿北方居多,有色金属南方居多。
[提问]这样的分布特点,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运输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集中分布,有利于矿产资源大规模集中开采,形成全国性矿产基地;但是不同地区需要进行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加重了对运输的负担。
[转折]结合“做一做”第一题,我们一起找一找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石油基地。
[补充]矿产资源按照用途可以分为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能源矿产。我国虽然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人均量比较少,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能源已经渐渐不能满足需要了。
[提问]如何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寻找新能源。
[承转过渡]再来关注一下我们国家金属矿产的情况。
[板书]三、金属矿产
[讲述]金属矿产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其中黑色金属一般指铁和铁基合金。你们知道铁矿有什么作用吗?(制造钢铁)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哪些方面需要用钢铁?
[学生讨论回答]略
[活动]请学生结合“做一做”中的练习,读“我国主要铁矿分布图”,找找我国主要的铁矿。
[转折]有色金属矿产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读教材中的“读一读”材料,结合你们在课下查找的资料,说一说有色金属矿产都有哪些用途。
[学生回答]略
[活动]分组找一找主要的铜矿、锡矿、钨矿、锑矿、稀土矿等等,并且以竞赛的形式做连线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强调]有色金属为我国的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我们决不能忽视。
[转折]像其他资源一样,我们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板书]四、问题和对策
[活动]读教材中的“问题和对策”这一框题的内容,讨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主要问题包括:乱采滥挖、严重浪费、破坏环境。
[提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节约、合理使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寻求替代品。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
3、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教学重点】
记住并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理解我国产生的晨昏差异和季节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预习交流
1.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 )平方千米,仅次于( )和( ),居世界第( )位。
2.我国疆界绵长,陆上国界线长达__________千米,相邻的国家有_______个。
3.自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有 海、 海、 海、
海。
4.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________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_____个。
5、我国最大的盐场和渔场所在的海域是 ()
A.黄海、渤海 B、东海、黄海
C、渤海、东海 C。南海、东海
2.当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帕米尔高原还是繁星满天,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纬度跨度大 B。我国经度跨度大
C.我国地势落差大 D.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四、小组探究
1、阅读图1.3说出我国四至点
“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2、在图1.4中国疆域示意图找出陆上邻国、海上邻国,其中陆上邻国中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海上邻国中亚州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___________。
3、阅读图1.4、1.5,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的季节差异,试分析原因。
4、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大陆濒临的四大海洋、两个海峡、两个内海及三大半岛和主要岛屿、群岛。
五、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
A.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渤海、黄海、南海、东海
C.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D.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2.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
A.渤海、黄海 B.黄海、东海 c.南海、东海 D.渤海、琼州海峡
3.下列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是( )
A.马来西亚和越南 B..朝鲜和韩国 C.柬埔寨和文莱 D.日本和菲律宾
4.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已经洒满了阳光。说明我国( )
A.领海面积广大 B.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南北跨度广 D.东西跨度广
二、填空题
我国陆地面积达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 和 ,居世界第三位。陆上国界线长 千米,大陆海岸线长 千米。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形图等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程引入:上节课老师留的课后延伸是请同学们说出图中的的地形区位于哪些山脉之间。同学们都认真看图了解了吗?我要考察考察大家。
温故知新:请说出老师给出的地形区大致位于哪些山脉之间?
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喜马拉雅山以北、横断山脉以西
内蒙古高原: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祁连山以东、长城以北
黄土高原:祁连山以东、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云贵高原:横断山脉以东
过渡承转:这是我国著名的四大高原,明确了位置,我们再来看看各大高原有何特点。
四大高原:(观看视频)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四大高原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
(练习巩固)将我国的四大高原的名称与其特点连线:
过渡承转:四大高原主要位于我国的西部和北部,我们看看除了高原外,我国西部和北部还有哪些地形类型的地形区。
温故知新:还是请看图说出老师给出的地形区大致位于哪些山脉之间?
塔里木盆地:昆仑山以北、天山以南。
准噶尔盆地: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
柴达木盆地:昆仑山以北、祁连山以南。
四川盆地:横断山以东、巫山以西、秦岭以南。
四大盆地:(观看视频)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四大盆地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
(练习巩固)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描述和图片分别指的是哪个盆地?先选字母再说盆地名称。
“我国最大的盆地,当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是A,塔里木盆地。
“内部多丘陵,西部有平原,有‘紫色盆地’之称”。是C,四川盆地
“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大盆地,有‘聚宝盆’之称”。是B,柴达木盆地
“是我国最靠北的盆地,内部有沙漠”。是D,准噶尔盆地
过渡承转:以上我们认识的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都是位于我国中部和西部的重点地形区我们再看看我国的东部还有哪些大的地形区?它们又是以哪些山脉为界?
温故知新:请说出老师给出的地形区位于哪些山脉之间。
东北平原:大兴安岭以东、小兴安岭以南、长白山以西。
华北平原: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
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以东。
三大平原:(观看视频):还是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三大平原在大小、海拔、特色、别称等方面的特点。
(练习巩固):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和图片来描述该平原的主要特点。
华北平原:我国第二大平原,开阔平坦,海拔多在50米以下。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西狭长,宽窄不一,地势低平,最低。河湖众多,有“水乡泽国”、“鱼米之乡”之称。
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坦荡,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过渡承转:在我国的东部除了平原外,还有低缓的丘陵。
认识丘陵: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
过渡承转:通过以上的经历,同学们感受到我国地形的复杂多样了吧。现在有个问题,这五种基本地形类型我国都有,它们是五分天下的吗?面积各占全国面积的比例一样吗?肯定不一样,那又是怎样的呢?
读图归纳:请同学们读我国各地形占全国面积百分比图,按从大到小排排序。
各提一个字就是“山、高、盆、平、丘”
通常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山区,算一算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的比例?约占2/3。由此说明我国地形在所占面积比例上讲又有着“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思考探究:从地形类型的种类上讲,我国地形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从各地形类型面积所占比例上讲具有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请同学们思考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生产生活会有何影响呢?
有利影响:发展多种经营,在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不利影响:修路难,交通不便;耕地少,对于发展种植业不利;地质灾害多发等。
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找一个我国山区经济开发的实例,了解其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开发的策略及取得的成果,写成调查报告,在班级主页上与同学们交流。
2.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二)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东西干湿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我国干湿状况对农业类型、植被和自然景观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状况。
教学难点
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冰城”是哈尔滨,那有谁知道我国的“水城”是哪一座城市呢?······大家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构成一地气候的两个重要的因素。上节我们已学习了我国气温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基本特点。
二、讲授新课
(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板书]
[提问]我们平时经常会说下雨了,那是不是下雨就是降水呢?(区分降水与下雨的差别,明确降水的概念)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的练习:
(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它与我国一月等温线图中的哪条等温线大致相同?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秦岭、淮河附近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一月份的0摄氏度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市、兰州市、拉萨市至 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西北内陆地区
(5)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5页阅读材料“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并且在图2.16中找到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台湾的火烧寮和年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把它们连线,看看降水量是如何变化的。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板书]
[教师总结] 从同学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是有明显的规律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活动]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比较教材第37页图2.18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二)干湿地区 [板书]
1.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 [板书]
[教师讲述]一个地区是湿润还是干旱,不仅取决于降水的多少,还取决于该地区的蒸发量的大小。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空气湿润;反之空气干燥。人们依据这一关系把全国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
2.干湿地区的名称[板书]
[读图练习] 在“干湿地区分布图”中读出干湿地区的名称。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3.干湿地区的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对照“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识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2)半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3)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各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们的分界线大致接近哪条等降水量线?
(4)从上述分析看,我国干湿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 从总体看,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大体一致。但又有区别。例如,东北三省的湿润地区,有些地区的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可是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也属湿润区。正是因为各干湿地区的水分条件不同,所以它的分布状况对各地农业生产和自然景观也产生显著的影响。
4.干湿地区对自然界景观和农业的影响 [板书]
[教师讲解] 湿润区、半湿润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自然条件优越,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南方湿润区主要是水田,北方半湿润区主要是旱地农业区。湿润和半湿润区自然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较差,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地区多以荒漠为主,半干旱区以草原为主。
根据以上内容,完成下表:
干湿地区 | 干湿状况 | 植被类型 | 农业类型 | |
年降水量 |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 |||
湿润地区 | >800毫米 | 降水量>>蒸发量 | 森林 | 水田 |
半湿润地区 | 800毫米~400毫米 | 降水量>蒸发量 | 森林草原 | 旱田 |
半干旱地区 | 400毫米~200毫米 | 降水量<<蒸发量 | 草原 | 畜牧业 |
干旱地区 | <200毫米 | 降水量<蒸发量 | 多荒漠 |
三、当堂检测
基础训练上题目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图,了解我国地势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地势特征,了解我国国情,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重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难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之间镶嵌着众多的地形区。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读我国地势分布图,分析我国地势有何特点。
二、讲授新课
读图讨论:读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讨论以下问题:
(1)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2)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
(3)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请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派代表展示讨论的成果。
学生: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xx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西部的海拔高,东部的海拔较低,所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的地势特点。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教师用学生的教材展示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通过读图分析、探究讨论,大家掌握了读图的方法,理解了我国地势的特点。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
1、我国的半球位置是?(东半球、北半球)
2、我国的纬度位置是?(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我国的海陆位置是?(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的原因是?(南北跨纬度大——50度)
5、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面已经散落着阳光的原因是?(我国东西跨经度广——60度,5个时区)
6、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多少?(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几?(第三),第一和第二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与哪个洲差不多?(欧洲)
7、我国领土四至,最北在哪里?(漠河县北端)属哪个省?(黑龙江);最南端在哪里?(曾母暗沙)属哪个省?(海南);最东端在哪里?(黑龙江、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属哪个省?(黑龙江);最西端在哪里?(帕米尔高原)属哪个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我国的陆上国界线长多少?(2.2万多千米)有多少个陆上邻国?(14个)要重点掌握的是?(蒙古、俄罗斯、印度、缅甸、老挝、越南、哈萨克斯坦——教材4页图上找)
9、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多少?(1.8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几个?(6个)哪6个?(教材6页图上找)
10、我国濒临的四大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中国的内海有哪些?(渤海、琼州海峡),琼州海峡位于哪里?(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11、我国的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算起,向海上延伸多少海里?(12海里)
12、我国的领水面积是多少?(37万平方千米);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是多少?(300万平方千米)
13、我国的领土包括哪些?(领陆、领水、领空)
14、我国面积第一和第二的岛屿分别是?(台湾岛、海南岛)
15、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分为哪三级?(省、县、乡)
16、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共多少个?(34);其中有多少个省?(23个);多少个自治区?(5个),它们分别是?();几个直辖市?(4个)
17、我国最北的省是?(黑龙江);最东的省是?(黑龙江);最南的省是?(海南);最西的省是?(新疆)。
18、我国面积的省是?(新疆);跨经度最多的省是?(内蒙古);跨纬度最多的省是(海南);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是哪个省?(青海省);长江入海口是哪个市?(上海),它是我国的工业城市;台湾省隔海相望的省是?(福建);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经过的省是?(云南、广西、广东、台湾);黄河入海口是?(山东省);临海的自治区是?(广西);我们所在地是哪个省?(四川省)。
19、我国最东部的直辖市是?(上海),渤海沿岸的直辖市是?(天津),祖国内陆的直辖市是?(重庆)
20、记住各省的位置、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用空白图记)。
第二节人口
1、我国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
3、我国的人口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
4、我国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143人),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多少倍?(3倍)
5、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东多西少);我国人口的分界线是?(黑河——腾冲)见教材13页
6、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省是?(河南);最少的是?(澳门)
7、我国人口密度的是?(香港);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
8、人口增长的原则是?(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第三节民族
1、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56个)
2、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3、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云南)
4、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5、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6、汉族在我国的分布情况是?(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7、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8、以下节目或风俗习惯分别属于哪个民族?泼水节和孔雀舞?(傣族);摔跤和那达慕大会?(蒙古族);集体舞和献哈达?(藏族);长鼓舞?(朝鲜族);喜欢弹奏冬不拉?(维吾尔族)
9、大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回族)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1、我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我国的地势产生的影响是?(利于夏季风深入内陆带来充沛降水,使大江大河往东流沟通东西交通,产生巨大水能)
3、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见教材27页图
4、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我国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6、我国的四大高原以及其各自特点分别是?(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7、我国的四大盆地中,最北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最南的盆地,最湿润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8、我国的三大平原从北到南,面积从大到小的排列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9、天府之国指的是?(成都平原);鱼米之乡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10、我国东部的地形
15、我国东部的三大丘陵从北到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
16、我国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17、我国的弧形山脉是指?(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属于什么走向?(南北走向);阿尔泰山属于什么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图见教材23页
18、“袖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有汽车快”指的是哪个省的交通?(云南)
19、横断山西侧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东侧的地形区是?(云贵高原);巫山西侧的地形区是?(四川盆地),东侧的地形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兴安岭西侧的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东侧的地形区是?(东北平原);太行山西侧是?(黄土高原),东侧是?(华北平原);天山北侧的地形区是?(准噶尔盆地),南侧是?(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北侧的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南侧是?(青藏高原)
20、五种地形指的是?(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其中占地面积的是?(山地),最小的是?(丘陵)
21、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崩塌、泥石流、滑坡)
第二节气候
1、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情况是?(温差大),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2、我国夏季南北气温差异情况是?(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3、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县的北极村)
4、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有“火洲”之称;我国夏季气温较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其气温低的原因是?(海拔高)
5、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这条线还和哪些分界线吻合?:①与哪个月多少度等温线吻合?(冬季一月0℃),这条线以北的地区,冬季气温情况?(0℃以下),以南呢?(0℃以上);②这条线还是全年降水量多少毫米经过的地方?(800mm),这条线以北的地区,全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以南的地区在(800mm)以上;③也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④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也是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的分界线。
6、我国从北向南分部的5个温度带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图见教材32页
7、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8、暖温带的水果是?(苹果、梨);亚热带的水果是?(柑橘);热带的水果是?(椰子、香蕉)
9、我国农作物的熟制情况是?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北回归线以南(一年三熟)
10、北方房屋的墙?(厚),原因是?(保暖);南方房屋的墙?(高),且高大宽敞,原因是?(便于通风、透气)
11、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图见教材34页
12、我国年降水量的是?(台湾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新疆的托克逊)
13、一个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
14、我国的干湿地区以及对应的植被从东南到西北的分布分别是?(湿润地区——森林,半湿润地区——森林草原,半干旱地区——草原,干旱地区——荒漠)干湿图见36页
15、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6、世界上绝大多数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的原因?(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17、造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因素是?(海陆位置)
18、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分布由南到北依次是?(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在我国西北内陆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图见教材38页
19、夏季风的来源是?(太平洋、印度洋);风向?(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夏季风的特点?(温暖湿润);其影响是?(带来充沛的降水),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0、冬季风的发源地是?(蒙古、西伯利亚);风向?(西北风、东北风);冬季风的特点是?(寒冷干燥),对我国的影响?(加剧气候的严寒)
21、在黄土高原地区,有一种特殊的民居叫?(窑洞),其特点是?(冬暖夏凉)
22、在我国南方的湿润地区,耕地 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
23、在饮食中,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
24、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其内有丰富的?(降水);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其内(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25、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大致是沿着400mm年等降水量线)
26、夏季风带来的气候灾害是?(旱涝),主要原因是?(夏季风不稳定)
27、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28、“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是受哪个因素的影响?(地形)
第三节河流
1、最终会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外流河),它流经的区域叫?(外流区);不能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内流河),它流经的区域叫?(内流区)
2、我国大多数河流都是?(外流河)
3、外流河主要分布在哪里?(东部季风区,即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哪里?(西北非季风区,即400mm等降水量线以西)
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掌握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认识一些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3、要求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4、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分布。
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认识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综合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
农业的地区分布:
(1)东西差异;
(2)南北差异,(秦岭——淮河为界)
新授: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1、什么是工业
读图4.17 从采矿—炼钢—机械制造图片分析什么是工业?(工业是从自然界获得原料、对原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从事这三阶段中任一过程都为工业)
学生完成课本102页活动1、2;(让学生理解工业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工业的重要性
读图4.18 工业对其他生产部门的重要性来分组讨论工业与农业、国防、科学研究、生活的关系
读图4.19分析工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地位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1、让学生分析讨论影响工业发展的条件
活动(畅所欲言):你长大后想投资办厂,工厂选址考虑因素
2、读图4.21 了解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1)让学生找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
(2)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找出我国主要的工业中心
(3)讨论分析小结我国工业分布大势,沿海的工业区是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空间:东部,密集;中部,较多;西部,较少,稀疏)
3、阅读4.22,说出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分布的情况。
(1)比较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比较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省工业总产值的差异
(3)小组讨论人均工业总产值高的地区,工业总产值并不一定高的原因。
(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5页图4.24“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举例”,帮助学生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并认识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实力。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5页图4.2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增长”,帮助学生认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10多年来的蓬勃发展
(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6页图4.25“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相关课文分析讨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特点?
(4)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阅读材料“中关村”分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优势。(举例)
沿海地区:
沿边地区:
内地:
(5)引导学生阅读107页活动提供的材料,开阔视野,也可让学生查找资料,让学生对高新技术产业有更深的认识,体会高新技术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三、课堂小结
略
四、反馈练习:
连线
沪宁杭地区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京津唐地区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的地形特点,能够在图上找出山东主要的地形区。
2、了解山东矿产的分布,知道自己家乡主要的矿产资源。
3、知道山东的气候类型,了解山东主要的气息灾害。
4、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说说环境污染和治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山东的地形区和主要矿产自已。
2、教学难点:山东发展工业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措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结合体会发言,教师补充加深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泰山图片。今天我们了解山东的主要地形和矿产,探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措施。
展示山地地形图
学生活动:
(1)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区的颜色判断山东地势特征。
(2)分组讨论,确定山东主要的地形区。
讲述:山东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其中丘陵是著名的山东丘陵,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内陆地区中部是泰山为主的鲁中南山地丘陵,四周是鲁西北平原等四大平原。
板书:
一、地形与矿产
1、地形特征: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和丘陵为主。
展示山地矿产和工业分布图
分析讲解:指点图上各种矿产,山东矿产资源丰富,黄金,石油等丰富,其中黄金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主要在烟台的招远,石油站第二位,是胜利油田。还有很多其他矿产,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燃料。主要的工业城市有青岛,烟台,济南和淄博等。
学生活动:
(1)阅读97页图表,了解山东主要的矿产种类。
(2)讨论山东矿产分布和工业发展的关系。
总结板书:
2、矿产:黄金(第一位),石油(第二位)
展示山地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学生活动:
(1)回忆山东的纬度位置,分析山东气候的特点。
(2)找出山东主要的气象灾害,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他们的危害。
讲述:山东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由东南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灾害是旱涝和干热风等,对于农业有较大的影响。
板书:
二、气候与气象灾害
1、气候类型:暖温带季风气候
2、气象灾害:旱涝,干热风,寒潮,冰雹。
学生活动:阅读99页材料,谈谈自己对于气象灾害的认识。
分组讨论:阅读99页图表,说说自己家乡的环境污染情况,讨论治理措施。
总结: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山东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如“三废”的不合理排放,城市噪声等,还有水土流失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因此我们要治疗环境污染,改善耕种习惯。
板书设计
一、地形与矿产
1、地形特征: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和丘陵为主。
2、矿产:黄金(第一位),石油(第二位)
二、气候与气象灾害
1、气候类型:暖温带季风气候
2、气象灾害:旱涝,干热风,寒潮,冰雹。
三、环境问题及防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原因。2.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学会阅读等温线图、年降水量分布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干湿地区图,并能获取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正确结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及相关资源分析、归纳、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
【重点与难点】
1.我国气温的特点,温度带的地区分布。
2.读图、识图技能的培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看视频:冬季的广州和哈尔滨
同一个季节,为什么广州和哈尔滨的景色有如此大的差异?导入新课学习。
二、新课学习
第一课时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1)计算
海口和漠河的'温差(16℃-(-28℃)=44℃)
特点:南北温差大
读图可知,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2)思维拓展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探寻原因
成因①:纬度位置的影响
中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纬度近50度,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至使北半球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低,昼长越短。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北方昼长比南方短,太阳照射时间短,所以北方得到的热量少于南方。
成因②:冬季风的影响
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使北方降温幅度大。距离和地形对冬季风的消弱与阻挡,冬季风对南方影响小。这些加剧了南北温差。
(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①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②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计算:
海口和漠河的温差(28℃-16℃=12℃)全国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20℃)
特点:普遍高温
读图可知,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2)思维拓展: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一些,北方昼长比南方长一些,北方得到的光热与南方相差不大。所以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3)探究:
夏季我国哪里气温偏低?为什么?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4)总结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夏季气温偏低)
(5)拓展延伸:
我国南北温差顺口溜
领土面积广,南北跨度大;冬季温差显,北棉南穿夹;夏季普高温,南北差不大;秦岭淮河线,零度等温划;最寒在1月,高温在7月。
(6)了解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3.温度带
(1)温度带的划分依据:
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实际
(2)读图,了解5个温度带和1个高原气候区位置。
(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4)对号入座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漠河、塔里木盆地它们分别位于哪个温度带?(高原气候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寒温带、暖温带)
(5)体会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水果
2.房屋
3.农作物及其熟制
总结过渡:
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国气温分布特点,那么你知道我国降水的情况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第二课时
(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1)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从整体看,降水的空间分布均匀吗?(不均匀)
(2)观察分析
图中的等降水量线有几个数值?(如图)
图中等降水量线数值变化的方向有何规律?(如图)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800毫米年降水量线过的地方,了解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2.降水时间分布特点:
读“中国南北四个城市的季节差异”图,回答问题标出四城市降水较多的月份(如图)四城市降水集中在____月~_____月(4;10)在图中从南向北圈出这四个城市(如图)
总结:南方雨季____,开始____,结束____;北方雨季____,开始____,结束____:(早;长;晚;短;晚;早)
教学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中国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原因
课程引入: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释了河流的流向和水电站的分布。那请同学们来看看下面这些生活现象又和哪个地理要素有关呢?
出示我国不同地区衣、食、住的景观图片。
承转过渡: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回顾展望: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气温和降水。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感受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着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呢,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可是他这次沿途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我国南北气温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
这个结论是我们感受出来的,接下来我们用专业点儿的地图验证一下──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归纳:出示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要先读图名,这两张图分别是什么?左边是我国1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右边是我国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那我们先来看一下我国1月的气温分布情况。
1.1月气温分布
总体趋势:
引导学生阅读我国1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我国1月气温从南向北递减。
特殊线:
在递减的过程中,有一条等温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条等温线有着重要意义。──0℃等温线
它大概穿过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呢?从图上可以看到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这条线以北,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会结冰,而这条线以南,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不会结冰。
转承:读气温分布图,先看总体趋势,然后再来找极值。
大家看,黑龙江北部最低温大概是多少摄氏度?-30℃左右,1月我国最低平均气温呢就出现在这里,是黑龙江漠河,最低达到过-33.3℃。
再看海南岛气温大概是多少摄氏度呢?──20℃左右。
所以同学们可以计算一下我国1月南北温差有多大?──50℃
因此可以看出──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那我们再来看一下夏季的气温分布情况。
2.7月气温分布
总体趋势:
阅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夏季等温线分布明显稀疏了很多,说明什么呢?──气温变化并不剧烈。
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全国气温的地方,这时全国气温的地方并不在最南端,而是在新疆的吐鲁番盆地。
这时16℃以上的范围,覆盖了我国大部分,的低温区在哪呢?──青藏高原。
请同学概括一下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普遍高温。
承转过渡:我国冬夏两季气温的分布情况有很大不同,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天则普遍高温,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思考分析:
出示三组数据:
漠河、北京、广州的纬度,以及12月22日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
1.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
2.三地昼长时间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
3.由以上两个分析,你得到怎样的结论?三地获得热量如何?
──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随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降低,并且昼长时间逐渐缩短,所以获得热量自南向北逐渐减少,使得冬季南北温差大。
引导: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南北温差呢?比如每到冬天我们经常能听到天气预报报道刮什么风?──偏北风。
出示冬季风示意图。
这是我国冬季的盛行风,源于哪里?──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带来寒冷的空气和降温,对我国南北气温影响有什么不同?──北方距离冬季风源地更近,而南方受其影响较小,这也就进一步加剧了南北温差。
承转过渡: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那为什么夏季温差小呢?我换一组数据就能说明问题。
思考分析:
出示三组数据:
漠河、北京、广州的纬度,以及6月22日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
学生自主分析──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随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降低,但昼长时间逐渐增长,所以南北获得热量差异不大,使得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承转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我国气温的分布及成因,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再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就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我们来看一下温度带的含义和划分标准。
概念明晰:
介绍温度带的划分指标和积温的概念。出示温度带划分表。
按照这样的标准划分出的温度带,将我国划分为这样一些区域,大家根据刚看到的个温度带的积温数据,看看能不能在对应的区域填上相应的温度带名称。
特殊线:请同学们看看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和哪条线很像呢?──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对于温度带,我们特别容易把它和热量带混为一谈,比如“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中的热带和地球上五带中的热带在我国的范围一样吗?──它们的划分标准是不同的,五带是热量带,按照获得热量的多少以纬线来划分的;而温度带是根据积温划分的,更多地考虑了农业生产的实际,和农业、作物的熟制相关。
读图判断:
1.不同温度带的熟制分别是什么呢?
2.不同温度带盛产的水果是什么呢?
我们看到,这些水果的分布受到气温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用温度带的划分来确定分布。
课后延伸:出示不同干湿地区的景观图,请大家课后思考。
1.这几张图片分别对应在哪个点呢?
2.这些植被的分布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原因
温故知新:
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
2.温度带填图。
3.回顾特殊分界线──秦岭─淮河。
承转过渡:上节课给大家留了思考题,这些植被都对应哪个点呢?(移动图片到对应点)
那大家说这些植被的分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降水,好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我国的降水情况。
提问引入:我们先来看看几个城市的降水情况。
根据几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同学们觉着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不同:从降水量上看有多有少;相同点:变化趋势相同,夏季多雨。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不同地方降水量差异很大,且时间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那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国的降水会集中在夏季呢?
读图分析(降水的。时间分布):
1.降水集中在夏季
出示我国冬夏季风示意图和对比表格
问:大家能否根据这组资料来解释下这一问题?(一边分析,一边完成表格。)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和季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我国地处世界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大洋──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海陆性质差异明显,因此每年夏季我国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来自大洋的风,温暖湿润,带来丰沛降水。而每年冬季,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东北季风,寒冷干燥,使我国降温减湿。所以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承转过渡:我们再来看这几个城市的降水,虽然降水都集中在夏季,但是具体持续的时间又不太一样,各地降水量超过100mm的月份明显不一致,能据此总结出雨季分布规律吗?──越向北雨季越短。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是和季风有分不开的关系。
2.东部雨带的推移
演示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
冬季我国大陆一直被冷空气控制,到五月夏季风开始从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冷暖气流相遇,这时就会发生一件神奇的事情──锋面雨(转PPT)──因此随着南部暖气团势利的逐渐加强,我国东南地区自五月起就进入到了雨季。
随后,暖气团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夏季风向北推移。六月,夏季风北上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雨带随之向北扩大,此时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在长江中下游徘徊,于是形成了细雨绵绵的梅雨季节。
之后,夏季风继续北上,七八月到达华北、东北地区,全国降水达到最多,而此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却处于下沉暖气流的控制之下,出现了伏旱天气。
进入九月,冷气团势力增强,暖气团势力减弱,夏季风迅速撤回到南部沿海地区,10月,彻底退出我国,我国雨季结束。
归纳总结: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示意图
承转过渡: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我国降水不仅存在着季节的变化,年际之间的降水分布,也很不稳定。
3.降水的年际变化
简述年际变化概念
出示我国北京1951~2000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标注降水量和最低年份,分析这两年可能的夏季风进退情况。
夏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降水量大;夏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降水量小。
承转过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夏季风,也看到了季风对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的影响,那在这样夏季风的影响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又会是怎样的呢?大家能推测一下吗?──东南多西北少。实际是不是这样,我们来印证一下。
读图分析(降水的时间分布):
出示我国年降水量动态分布图,依次展示1600mm,800mm,400mm,200mm,50mm的区域和界限,学生总结降水分布规律。
──因夏季风的影响,在夏季风从东南进入西北内陆的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加,不断受到山脉的阻挡,因此影响越来越小,所以我国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承转过渡:由此我们再次印证了我国不同地区降水情况不同,根据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少和蒸发的情况,把全国划分成不同的干湿地带。
概念解析:
出示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我国共分为四类干湿地区,分别是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对照干湿地区分布图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将各地区和其降水量范围连起来。
读图判断: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不同会影响到植被的种类和农业的类型,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四幅景观图,分别属于哪个干湿地区?
湿润区──植被以森林为主,耕地以水田为主。
半湿润区──植被以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为主,耕地大多是旱地。
半干旱区──以温带草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牧区。
干旱区──远离海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广布。
课后延伸:大家再看一下几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有没有哪个你觉着特别熟悉的?──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此线都是哪些分界线?有怎样的地理意义?此线南北又有怎样的不同?请大家课后思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阅读等温线,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知道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2.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学会分析气温特点的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
2.我国1月0°c等温线的分布。
3.绘制、阅读和分析有关地理图表。
教学难点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喜爱的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的角色来假设:寒假来临,刘星的妈妈准备带上刘星去北极村感受北方千里冰封的景象;夏东海准备带上夏雨、夏雪“下南海”到海南旅游。一家人在讨论准备行李的时候犯愁了:听说两个地方的气温相差很大,于是想请同学们一起帮忙出谋划策:该如何准备去两地旅游的衣物呢?
师:看来,北方的冰雪让人期待,南方的沙滩也很火热。为什么冬季的南北方景观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读图比较,认识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图”(p31)。学生读图、分析、讨论,同时思考问题。
1、看图例和气温数值,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
2、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用彩笔描出来,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
(小结:从图中可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
3、1月0℃等温线以北、以南的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
(以北<0℃,以南>0℃)
(小结:1月0℃等温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此线南北的植被、农业生产状况及河流水文特征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例如,1月0℃等温线以北的河流会有什么现象?结冰)
4、在图中找出我国气温最低、最高的等温线在哪里?计算两地温差多少?(漠河:-32℃、海口:16℃,温差近50℃)
(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板书)冬季南北温差大
(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
(引导学生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思考分析: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
那么,我国夏季的南北温差怎样?气温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呢?
三、小组互动、探究学习:
组织学生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学生先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
1、 我国7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值是多少?(20℃以上)
2、漠河、海口的平均气温值大约是多少?两地的温差是多少? (漠河:16℃, 海口:28℃, 温差12℃)
3、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是哪里?
(新疆的吐鲁番。)
4、图中什么地形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为什么?
(青藏高原,地形地势的影响。)
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普遍高温。
[板书: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转)为什么纬度位置不变,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却不大呢?
(师演示讲解: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越往北去,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光热越少;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获得的太阳光热却越多,减小了南北的温差。)
5、阅读材料:吐鲁番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极端最高气温曾高达49.6℃,戈壁地表温度高达82℃以上,可以晒热鸡蛋。西游记中有一处位于吐鲁番。[课件:吐鲁番]火焰山真的是熊熊烈火吗?火焰山山体为红色砂岩,对太阳光的反射能力极强。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弯弯曲曲的沟壑,宛若烈焰腾升,故名火焰山。
(转)近几年来,由于气温的一些变化,“三大火炉”城市也有了小插曲。我们来了解一下。
大家还记得2008年初南方雪灾吧?我们通过资料和图片简单回顾一下。 [南方雪灾图片;]
(师小结)在面对灾难时,我们始终众志成城。由此可见,我们今天学习的南北气温的差异只是一般规律。影响气温分布与变化的原因有很多。
四、联系生活,讨论交流
那么,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气温分布特征给我们的生活、农业生产带来哪些影响呢?
南北衣食住行的不同:生活中,体育运动(滑冰、游泳);饮食(冷饮、火锅);服装(夏装、冬装); 住房(北方土炕、暖气、地炉、双层窗——取暖保暖;南方——高大宽敞、注意通风);交通(暴雪封路、河流结冰),农业生产方面:作物种类、熟制、播种时间等也有很大差异。
五、拓展引申,应用升华
指导学生读图观察,看教材33页图2.15“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图[课件:温度带]
1、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哪5个温度带?在我国西南部还有一个什么气候区?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2、我国的温度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 (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
什么是活动积温?(作物生长温度不够不行,旺盛生长需要≥10℃,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
(过渡)根据我国各个地方活动积温的大小,气温的高低状况,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
3、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大体与“1月气温分布图”中的哪条等温线一致?(o℃等温线)
使学生明确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既是1月o℃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4、热带与北回归线的关系?(热带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5、那么,我国各温度带主要包括哪些地方呢? (地形区、省级行政区)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说明。
(教师小结)学生观察判断后,教师归纳小结:
6.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图片欣赏)引导学生观看有关图片,了解南北方不同温度带内生长的不同水果及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如下:
(1)不同的温度带,地面的植被不同,因而生长的水果也不同;
(2)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不同,因而农作物的作物熟制也不同;
(3)不同的温度带,冬、夏的气温高低差异很大,因而民居的建筑特色很不相同;
(4)不同的温度带,所处的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接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因而农作物(小麦)播种时间也不同。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秋季播种春季收,比如我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六、练习巩固,及时交流,,
1、课堂小结。
2、练习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上一节长江,对学习河流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教材主要从中国第二长河,“母亲河”的奉献中国的忧患,根治黄河四方面概况了黄河的整体地势特征本节的教学对学生今后学习我国的水资源,水能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于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读图和析图的能力,同时学生学过《长江》一课,对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了了解,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学生对于本课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及产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还不够具体和深入,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探究完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开发和治理的方案。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和黄河的治理措施。
分析:从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过程中可体现出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从而可引出治黄的根本措施,所以“地上河”的成因是本节的重点。黄河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如果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利于加快西北内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合理利用也将产生一系列问题,所以黄河的开发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现实中,因为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等原因使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且近年出现断流现象,这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后果,也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黄河的治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学方法
学法:
(1)自主探究这是教学的准备阶段,我设计学案了提前发下�
(2)合作交流我采用组内交流、组际交流、同桌交流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给每一个学生以机会。
教法:
(1)目标重现: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力。
(2)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内展示预习学案,检测预习效果
(3)合作探究,通过做综合题来联系所学的知识,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精讲点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问、重难点、易错的、易混的、易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5)巩固检测,针对学生对本节课的检测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黄河录像导出本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3分钟)[引入]用课件播放黄河景观视频,激昂的音乐伴着滚滚黄河水展现在学生眼前。
[教师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古代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歌颂过它。请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有关黄河的诗。
[学生展示]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等。
[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
(二)(10分钟)[课件出示]黄河探险
[教师]先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题:读图思考。
[课件展示]黄河流域图
“动态移入”法首先画好黄河“几”字形状作为文本。
[师]“黄河的干流像什么形状?”
[生]像个巨大的“几”字。
[师]鼠标点击动态移入地图上黄河的原位契合并重复几次。
[学生自主学习]
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在小组内总结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
4、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由各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上台交流。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黄河的简图,并根据自己画的图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自探空间: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学生讨论、回答]黄河仅仅是长度居全国第二位,而年入海水量却远远少于长江、珠江。
[师]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三)[课件出示]黄河的水文特征(10分)
[师]请学生自学课本49—50页的阅读来找出正确答案。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上游的水文特征。
第一节 疆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1. 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2. 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回顾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
(学生回答、更正)
(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二、展示目标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问题引导 自学探究
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
(学生回答、更正)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3)观看教材第3页图1.2标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更正)(1)俄罗斯、蒙古、日本 (2)俄罗斯、加拿大、蒙古、日本
3、综合比较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体现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
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探讨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指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2)在地图上指出五带的划分界线,说出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5、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纬度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纬度位置→气候(气温)→农业
6、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哪个大陆?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方位如何?
7、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海陆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海陆位置 气候(降水) 农业
对外交往与合作
海洋事业
四、当堂训练
1.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 ( )
A.寒温带 B.南温带 C.热带 D.北温带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很大,大部分属于( )
A.北温带 B.北寒带 C.热带 D.南温带
3.我国濒临(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4.下列对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B.我国主要位于热带
C.我国东临太平洋,北靠亚欧大陆,海陆兼备
D.我国领土跨纬度近50度,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经济条件
5.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东西半球的界线为 。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 半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主要山脉及其走向。
2.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规律,五种地形的面积比例。
3.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景观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学会从这些图中提取多种信息,归纳分析相关地理特征(本章主要是地形特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2.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教学难点
1.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2.熟记较多的地形区名称。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我国不同地形区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资料,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爱国热情。
二、新课教学
(一)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设疑导读
(1)有没有同学知道,在地球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
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
(2)我们为什么说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呢?他们呈现出什么特点?
①类型齐全。
②纵横交错、相互交织。高原中有盆地,盆地间夹着山脉,山脉间又镶嵌着平原、高原、盆地。
③在每一种地形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看图学新知
下面我们再来具体地认识一下我国的一些地形。
(1)高原:我国有四大高原,它们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请一位同学告诉我们,这些高原都在什么地方。(青藏高原在西部,云贵高原在西南,黄土高原在北方,内蒙古高原在黄土高原北面。)
它们虽然都是高原,但是还是存在很大差别。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这里有高原牧场、荒漠、草原,还有许多世界知名的山脉、高峰,比如珠穆朗玛峰。山巔白雪皑皑,冰川广布。黄土高原身披深厚的黄土,地形丰富多彩。黄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城市、村庄多集中在“坝子”里。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东部水草丰美,西部是荒漠草原。
(2)平原:集中在东部,这里经济发达,人口集中。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如东南丘陵,地形起伏和缓,也有不少人口生活在这里。
(4)盆地:主要位于群山环抱中。主要的是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3.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下面让我们对照图2.3来分析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面积比例。
通过对比,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山地、高原占有很大比例,如果再加上丘陵,比例可以达到70%.这说明山区在我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广大的山区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开发建设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但也有不少有利条件。请同学们从利和弊两个方面来考虑山区对我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
(二)认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1.我国有众多的山脉,请同学们首先阅读《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让我们从图中找出一些规律,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山脉的走向主要有哪几个方向?
(生答)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
(2)在几个主要方向上有哪几条山脉?
(生答)
①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②南北走向的山脉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③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长白山、武夷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④西北-东南走向的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⑤弧形走向的有喜马拉雅山。
大家看看,在这些走向中,哪些走向的山脉比较多呢?(以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为主。)
2.完成课本P25“活动2”和“活动3”。
我们按照课本的要求,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将不同走向的山脉分别连线。
连线以后,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盆地、高原、平原等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三、课外作业
此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五种地形,同学们下课后去调査一下我们家乡所处的地形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进而对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