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二下册政治教案【实用2篇】

教案可以给初二政治教师带来更多的反思,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鲁教版初二下册政治教案,觉得不错就分享给好友哦。

思想品德课教学探究

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要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以为,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着眼四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钻研教材,把握特点。思想品德新教材突出时代特点,把“五爱”教育作为教学基本内容。课文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特点,选择教法,有效地“导学”,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提高认知,发展思维。教师“闻道在先”。教师主导的首要问题在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判别是非、善恶、美丑,促进学生道德思维发展。

以事明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原则,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开启学生求知明理的动机,引导学生探究图文中蕴含的道理,鼓励学生独特的见解,让学生感受道德思维发展的乐趣。

3.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激发培养情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中,一要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以自己对党、对祖国、对他人的情和爱,移情于教,作用于学生;二要善于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兴趣情感,以情载理,以情育人。

4.联系实际,指导行为。思想品德课要着眼落实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应贯彻知行统一原则,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具体表现,在行为习惯培养上,给予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对照道德规范,既知道“为什么”,又知道“怎么做”。教师还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在道德行为上为学生作出示范,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榜样主导作用。

二、遵循五个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延伸教育活动。只有使学生积极投入教学全过程,成为受教育的主体,才能使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使品德心理内化成为可能。

2.让学生自主评价。小学生有了一定认知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力。

3.让学生自主体验。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获得体会,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

4.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思想品德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多关心后进生,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善于发现他们优点。如让他们多一点发言机会,多一些活动机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多加肯定鼓励,对他们不足之处多加热情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5.发挥学生榜样的作用。学生中的优秀典型是学生最熟悉的榜样,是全体学生观察分析良好行为的活榜样。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联系教学内容,发挥学生活榜样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活榜样。除了要联系典型活榜样,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点滴好榜样,让学生感受到:人人都有好榜样,处处都有活榜样。

三、把握三个方面,使课堂教学形成训练主线

1.知情意行整体训练。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中,知情意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把说理训练、育情训练、导行训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内容、由浅入深、有机联系的一条训练主线。在训练主线的具体环节中,应有所侧重。如,说理型课文则侧重于说理训练,导行型课文则侧重于导行训练。只有形成整体有机的训练主线,把思想品德课上成训练课,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教学训练中,发展道德思维能力。规范日常行为习惯。

2.训练“五要素”整体设计。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对确定训练内容、选择训练形式、运用训练手段、把握训练时机、控制训练“度”这五要素作整体设计,形成有机组合的训练主线。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课,其训练形式和手段应该因文因课而异。每节课的教学训练都要把握好时机,控制好“度”,讲求教育效果,使思想品德课成为说理、育情、导行的训练课。

3.课内与课外有机联系。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有的是课课收获可检验,具有可测性;有的则需课后实践巩固提高。因此必须注意课外延伸教育,使课外行为实践训练成为课内训练主线的补充和延续。

看了“鲁教版初二下册政治教案”的人还看了:

1.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

2.初二政治下学期教案

3.初二思想品德下册教案

4.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教案

5.鲁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教学计划

鲁教版初二下政治教案

我与集体共发展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理解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离不开个人;

②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理解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能力目标:

①认识“团结就是力量”,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

②提高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珍视集体的团结,能以集体利益为重,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②自觉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难点:以集体利益为重。

课时安排:计划用2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一框题——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会干涸(he),一个人只有把他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团结就是力量”?作为集体的成员,我们对集体负有怎样的责任呢?那就让我们汇入集体的海洋中去吧,在大海中做一朵快乐的浪花。

2、板书课题:

第十课 我与集体共发展

二、讲授新课

(一)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1、个人与集体不可分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3页)

男孩:我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我们篮球队是个团结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我很有成就感。 女孩:我喜欢唱歌,是合唱队的成员,在合唱队里我认识了许多新朋友。

互动讨论—— 在集体生活里有些什么感受?

⑴集体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

集体是一个整体,这里的集体泛指一切形式的集体。

班级、学校

社区、工厂 每个人都从属于不同的集体,一个人一生就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集体中度过的。

民族、国家

一个集体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情感体验、心理上相互依存、行动上相互支持的整体。 ⑵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①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4页)

材料:一位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获奖后,在颁奖典礼上,当大会主持人邀请她向

观众致辞时,她没有介绍自己的成绩,而是把自己节目组的全体工作者——编导、导 播、机组人员等,一一请上台来,对他们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她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人 们的阵阵掌声……

这位主持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谢集体,因为集体给了我们许多……

感谢集体在我犯错误的时候给我及时提醒和批评,让我尽快改正。

感谢集体在我困难时予以帮助,让我顺利地战胜了困难。

感谢集体在我动摇时给我鼓励,让我增添了勇气和信心。

感谢集体在我: 。

探究讨论:

怎样理解“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

教师讲述:

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 ②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5页图文材料)

(学生阅读问题情境后思考讨论)

议一议:集体的发展靠的是什么?(个人是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2、团结就是力量

⑴集体团结的作用

情境活动四:(见教材P5-6页)

材料:回顾抗击“非典”的日日夜夜,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都体会到了一种精神的力量,那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党和政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各级领导干部尽职尽责,始终与人民群众战斗在一起。广大医务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许多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病人的康复。科研人员加紧查明病源体,积极研制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时给人民群众宣传科学的防治方法,消除人们的恐慌。工人加班加点生产各种急需用品,农民把新鲜的蔬菜和食品源源不断地送往疫区,保障了充足的物质供应。文艺工作者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情讴歌抗击“非典”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

危难之中,我们没有感觉到孤单。因为我们身边有无数人的关爱和帮助,我们生活在一个团结的社会、一个温暖的集体中。我们发现每个人的生存和健康并不只属于自己,还属于

家庭,属于社区,甚至属于千千万万认识与不认识的人们。个人的安危和生活并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行动和努力,还要依赖于无数人的服务和支持。

互动讨论——

说一说:通过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击“非典”的过程,自己对“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试一试:自己还能举出依靠集体的力量战神困难,取得胜利的其他事例吗?

教师讲述: 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合力,达到预期的目的。

团结一致就表现为“在思想上高度统一、在行动上目标一致、在情感上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团结的作用。

相关链接——

一只手,提个篮; 两只手,端个盘; 十只手,推动船;

百只手,把河拦; 千只手,推倒山。

①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合力,达到预期的目的(作用)

情境活动五:(见教材P7页)

材料:大家盼望已久的年级篮球赛开始了,初二(5班)是夺冠呼声最高的班级,因为这

个班的队员在身高、技术上占有明显优势。赛场上,初二(5班)的队员们在全班同学的欢呼声中,都想给大家露一手,却把赛前制定的比赛方案抛在了脑后。特别是参加过全市中学生篮球赛的队长高志同学,一抢到球就急着突破上篮,由于缺乏其他队员的配合,几次都被对手拦截了。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场上队员情绪急躁,相互指责和埋怨。最后出人意料地输掉了第一场比赛。

互动讨论——

初二(五)班比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们在后面的比赛中要想取得胜利,应该做些什么? 教师讲述:

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合力,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一个集体不讲团结协作,就只能是一盘散沙,什么事也做不成。

探究活动——

阅读教材P 7页正文内容,想一想,团结还有什么要作用?(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团结使集体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战胜的困难。

②团结使集体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作用)

探究讨论——

为什么“团结使集体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教师讲述:

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人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人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这种力量不是简单的个人力量的相加,而是一种聚变和升华。所以说“团结使集体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我们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读一读:

1998年夏,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沿江8省区

面临着洪水的威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同洪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较量。

在整个抗洪抢险的斗争中,领导干部同群众一道顽强奋战,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撤退

在后,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30多万人民解放军官兵,人人奋勇争先,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冲不垮的坚强堤防。公安干警在积极投入抗洪抢险的同时,维护了灾区社会秩序的稳定。灾区人民忍着失去家园和亲人的悲痛,舍小家保大家。儿子牺牲了,父亲冲上前;丈夫殉职了,妻子顶上去,誓与洪水拼搏到底。全国人民心系灾区,情牵灾区,纷纷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中国大地上涌动着全民族同心同德、团结战斗的澎湃热潮,展现出全民族万众一心战胜洪涝灾害的壮丽画卷。经过60多天的奋战,英勇不屈的中华儿女终于战胜了洪水,伟大的抗洪精神必将激励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复兴的光荣梦想。

写一写:

对比下面两组成语的区别,请给每组再补充一些意义相近的成语:

同心同德 同舟共济 万众一心 。 四分五裂 勾心斗角 一盘散沙 。 ⑵集体无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

(学生阅读教材P8页正文)

教师讲述:

旧中国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共同奋斗,创造出一个日益繁荣昌盛的新局面。这一切成就的取得,就在于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展望未来,没有国家的统一,没有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史发展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集体无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

探究讨论——

作为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维护集体的团结呢

(我们生活在集体中,就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来珍视集体的团结,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 情境活动六:(见教材P8页)(此活动课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请全班同学齐唱这首歌曲。当唱起这首歌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什么样的感情?

三、我的收获

本课学习我的收获是:

①集体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的班级、学校、社区、工厂都是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以各大集体。

②集体的特征:同一个集体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在行动上相互支持,心理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荣辱与共,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③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④为什么说团结才有力量: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⑤我们生活在集体中,就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来珍视集体的团结,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

四、课后作业

1、预习本课第二框题内容

2、完成《学海导航》P2—4页目标评价:第一框练习题。

五、课后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