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懒惰的智慧》教案优秀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八年级语文上册《懒惰的智慧》教案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懒惰的智慧》优秀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作者不同凡想的的选题立意,学习本文新颖别致的论证过程,欣赏文章幽默传神的语言

2、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的重难点简析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幽默传神的语言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答法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想先送一句话给大家“世界上最大的末开发的疆域是我们两耳之间的空间。”那两耳之间是什么呢?是智慧,是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今天我们就走进美国作家,凯利的《懒惰的智慧》,去领悟智慧带给了人类怎样的变化?

【二】整体感知

通过前面的预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议论文,那文章的中心论点又是什么呢?请快速的浏览全文,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实际上,没有我们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三】合作探究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解决老师大屏幕上面的问题,并选出代表来展示你们小组的风采。

1、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呢?请以“举‘谁十干什么十怎么样’的例子”的形式概括事例。(老师以第一个事例为例)

2、作者是如何选取和安排事例的?

3、本文的论据类型,论证方法是什么?

4、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体味其语言的准确严密与生动幽默。

(找出具体词语加以分析)

5、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懒惰”的含义有了更深的了解。联系课文试用通俗,形象,幽默,富有哲理的语言说说你认为文中“懒惰”的含义。想好的同学就举手。(这是课后练习题一的要求)

明确:

1、a.举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的例子。b.举懒惰的饭店服务员一次把餐具送上的例子;c.举远祖取水、渡水之事的例子;d.举波特懒洋洋发明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原理的例子;e.举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推断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是懒汉的例子;f.举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人准是懒汉的例子,g.举懒汉建立“2+2=4”的规则的例子。)

2、有详有略 有社会普遍现象和个别事例范围由小到大,说服力增强。

3、本文的论据类型是事实论据。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4、表准确严密的词语是:据说 肯定。

表生动幽默的词语是:讨厌 懒汉 这活儿太累人 脱身走人,玩个痛快 懒洋洋。

5、懒惰的含义:

①讨厌吃苦受累,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

②不满足于悉心操作技能,而潜心于心智技能提高。

③勤于动脑想主意,懒于动手出力气。

④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懈进取,不断创新。

⑤不断进发省时省力的愿望,寻求聪明的“懒”办法,追求科技进步与创新。

⑥是“智博”,而非“拼搏”。

⑦有问题意识。

【四】拓展思维

1、作者说:”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看来真是这样的。你用课文以外的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吗?(这也是课后思考题二要求)

2、我们已经知道了别人这么多的懒办法,同学们尝试做生活和学习中的有心人,大胆的设想你聪明的懒办法,和大家分享!

懒惰的智慧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文章内容,能分析本文的论点、论据。

学习本文新颖、独到的立意,培养创新思维的精神。

学习摆事实、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相互讨论、辩论、质疑,教师提示,共同完成文章的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励学生要有创新、创造精神,要动脑筋,适应时代的要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提炼本文论点,本文论点不同凡响,要认真阅读课文,分析其立意。

2、难点:学习摆事实、对比论证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新课:一家世界知名的宾馆年终评选了十位“最懒惰”的工作人员作为“年度最优秀的员工”,为什么呢?宾馆经理说:“他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性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习惯一次性把餐桌收拾干净,一次性就把工作千完,讨厌做第二次。因为他们懒,连一个多余的动作也懒得去做,而勤快的员工整天在为多余的事情忙碌。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

同学们可能觉得很奇怪,千百年来,人们都赞美勤劳,反对懒惰,这个宾馆经理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做有没有道理呢?无独有偶,美国作家凯利也和这位经理一样,一反常理,对懒惰和懒惰者有着自己的诠释。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在课后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全文,思考:本文中的“懒惰”是指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不爱劳动,不爱工作吗?请结合文中的内容说说“懒惰”的含义。并说出这种“懒惰”的结果是什么?

明确:“懒惰”是一种智慧,能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精神意识。懒的结果是多快好省干工作,促进社会进步。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找出论点,学习本文的例证方法,对比论证的方法。

1、交流讨论,请同学们再次浏览文章,勾画出作者对“懒惰”与“懒汉”进行评价的文字。

明确:

1.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

2.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3.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4.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5.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看大屏幕,请大家把这些评价性的文字进行归纳、综合,看得出一个什么样的即: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板书)

这就是作者的观点,我们把它称之为论点(板书)。简单的说,论点即作者对某个话题的见解和主张。

2、论点明确了,那么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证明他说得有理呢?

事例:(板书)

因为不懒惰:

①因为不懒惰,家庭主妇总是一副忙碌的倦容;

②因为不懒惰,有些人疲惫不堪;

③因为不懒惰,伙计让咖啡都变凉了;

因为懒惰

④因为懒惰,饭店服务员成为最令人满意的、最优秀的员工;

⑤因为懒惰,远祖发明了水泵和水车;

⑥因为懒惰,祖先发明了第一条船;

⑦因为懒惰,波特发明了回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

⑧因为懒惰,人们发明了现代农业机械上的座位;

⑨因为懒惰,工人成为最优秀的;

⑩因为懒惰,领导成为最称职的;

因为懒惰,建立了“2+2=4”的规则。

思考:以上事例中有“露茜”“波特”这两具人名,能换成别的名字吗?

“露茜”可以换成“玛丽”“苏珊”等,这属于普遍现象(板书);“波特”却不能换,是真实的人名,这属于个别现象(板书)。(结合以上事例再谈,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以上均是证明论点的证据,这些事例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凯利说得有道理。这些论据我们把它称为论据(板书)。

3、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你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大家注意:“不懒惰”与“懒惰”意义是相反的,对比是鲜明的,那么,象本该用事例、正反对比证明论点的这个过程,就叫论证(板书)。这其中的举例、正反对比(板书)即论证方法。这样的文章就是议论文(板书)。论点、论据、论证就是议论文的三个要素。简而言之,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论点(需要证明什么)、论据(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怎样来证明)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总结:凯利用一系列的事实证明了一个道理: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情绪,激励了发明,想在脑力劳动中寻找捷径的“懒汉”,促进了人类进步。

2、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发明是因为偷懒而发明的?

畅所欲言

例:方便碗面、洗衣机、带轮的箱包、一次性尿布、电梯、炸药、复印机、洗衣机、自动铅笔、车、电风扇等等。重点介绍四川成都马万强硬态度13岁,中学生发明“懒汉洗脚盆”,配上图片,文字说明。(详见课件)

这是你们的同龄人,老师相信,他能做到的,你们也能做到,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别忘了做个善于思考的有心人,想一想“聪明”的懒办法,做一个有智慧的懒汉。

板书设计:

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需证明什么)

论据:事例(普遍现象、个别现象)(用什么来证明)议论文

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怎样来证明)

《懒惰的智慧》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增进对外国文学的了解。

2、了解如何使文章有创意。

3、学习逆向思维的方法,培养自己逆向思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2、了解文章不同于国内人士所写的议论文的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

1、掌握本文总—分—分的结构形式。

2、理解本文论证的新颖别致。

3、体会本文幽默传神的语言。

4、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个善于思考的有心人。

教学思路

这篇议论文是对传统思维观念的抨击。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新已成为人类进步不竭动力的21世纪,我们更有必要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的疆域,是我们两耳之间的空间”。本文是培养创新观念,激励创新思维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实际、社会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有的人是勤奋的,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有的人是懒惰的,招来了别人的白眼。这样看来,懒惰是一种不良习惯,他会使人丧失斗志,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受到一切勤奋者的唾弃。可是,美国有一位叫凯利的作家,运用了逆向思维,写了一篇文章,来赞扬懒惰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想说什么(中心论点)?

2、本文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

学生听读后讨论,教师总结:

1、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2、总—分—分。

三、学生默读课文,划分文章段落

提示:第一部分(1—5段):提出论点,并侧重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第一层(1—3段):用普遍现象作论据论证。

第二层(4—5段):用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

第二部分(6—7段):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四、学生细读课文第一部分,探讨问题

1、前三个自然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提示:第1段:正反对比论证;第2段:举例论证;第3段:举例论证(祥写取水,略写渡水)。

2、前三个自然段分别从什么范围和角度来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的?

提示:这三个自然段所举例子从范围上看由小到大(家务劳动—职业劳动—社会进步发展),说服力也递增;从论证角度上看也不断变化,先侧重于反面论证,再侧重于正反对比论证,最后侧重于正面论证。

3、请分别概括4、5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提示:第4段:以少年波特发明阀门的初衷是为了能“偷懒”,

论证“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第5段:人类动机研究者吉尔布莱思的研究证实:最优秀的工人

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祥写),并推断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懒惰(略写)。

五、学生细读课文第二部分,探讨问题

1、请同学们分别概括6、7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提示:第6段: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及数字规则说明“精神的懒

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第7段:进一步指出:懒汉过去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

未来寄托着人类的希望,应重视懒惰的智慧。

六、探讨懒汉的含义。

提示:文中所赞扬的“懒汉”是指那些讨厌要吃苦受累的事,懒于付出无效劳动、重复劳动,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却积极开动脑筋,善用心智技能,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人。

七、小结

文章用一系列的事实说明了一个常为习惯思维所忽视的道理: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的情绪,激励了发明;想在脑力劳动中寻找捷径的“懒汉”,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八、、作业

1、试着用一两句话解释本文 “懒惰” 的含义,要求语言要通俗、幽默、形象、富于哲理。

2、从历史或现实生活中找出具体的事例,用创新意识去考虑它的结果是否合理。

懒惰的智慧 教案 篇4

【教法学法】

分析本文独特的立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懒惰”,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各项训练。辅之以多媒体教学。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强调生字词

三、感知课文,归纳论点。

思考:

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

(参考答案:本文所举事例如下:a.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b.懒惰的饭店服务员一次把餐具送上;c.远祖取水、渡水之事;d.波特懒洋洋发明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原理;e.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推断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是懒汉;f.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人准是懒汉,g.懒汉建立“2+2=4”的规则。)

2.这些事例证明他的什么观点?(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a.b.c.d.e证实了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f.g证实了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3、能否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用最简练的语句归纳出作者在本文中对懒惰持什么样的观点呢?

(参考答案: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既然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那么呆干死干是绝对行不通的,更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现在我们处于21世纪,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更为激烈,只有实干加巧干,不断创新、不断发明,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身之本,国家才能富强昌盛。作者说:“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你能结合你经常所见的事例来证实这个观点吗?(结合课后练习引导学生开启思维、各抒己见)

(参考答案:方便面、洗衣机、带轮的箱包、一次性尿布、电梯、炸药、复印机等等。)

五、分析论据特色和论证方法。

1.作者所举的事例有何特色(代表性)?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第一自然段列举的是家务劳动,第二自然段列举的是职业劳动,第三自然段列举的社会发展进步;作用是:这些社会普遍现象的范围由小到大,说服力不断递增。第四、五自然段列举了个别典型事例,有详有略)

2.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事实论证(略)和对比论证。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的例子和她后来少拿多跑几趟路的例子,两个例子一反一正,形成了对比论证。饭店中勤快和懒惰服务员的不同表现,也形成了对比论证。)

六、探讨课文中的“懒惰”的含义。

刚才我们通过整体感知文章,找出了作者的观点,并联系了课内外的一系列事实证实了作者的观点,结合实际就如何正确对待“懒惰”进行了阐述。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文中“懒惰”的含义已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解,用或通俗、或形象、或幽默、或富含的哲理的语言谈谈课文中的“懒惰”的含义。

(参考答案:原意是指“不爱劳动!不爱工作”,反义词是勤奋、勤快或勤劳。在课文中可以理解为:1.讨厌吃苦受累,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2、不满足于悉心操作技能,而潜心于心智技能提高。3.勤于动脑想主意,懒于动手出力气。4.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懈进取,不断创新。5.不断进发省时省力的愿望,寻求聪明的“懒”办法,追求科技进步与创新。6、是“智博”,而非“拼搏”。7.有问题意识。)

七、自主探究,体味语言。

本文语言有何特点?请找出来谈谈。

(参考答案:1.生动形象、幽默传神、不乏机敏。2.如话家常、如说俏皮话、亲切动人。)

教师小结:

作者在本文中为懒汉们“正名”,可谓别出心裁、发人深思,他认为:最优秀的工人、服务员、领导都是懒汉,懒汉创造了新成果,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过去是这样,将来人类的进步,还要靠懒惰的智慧。

八、作业。

1、尝试着做一个生活和学习中善于思考的有心人:从生活中许多可以“偷懒”的事件中想一些“聪明的懒办法”大胆的提出你的设想,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

本文告诉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就可以引出新的观点。请从下列熟语中任选一个,变换角度提炼出言之成理的观点。

1、“铁杵磨成针”

2、名师出高徒”

上一篇:《创造学思想录》《懒惰的智慧》教案及练习

下一篇:《懒惰的智慧》教案6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