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粗犷、自然而质朴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3、激发学生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美。
2、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青海湖风光录象
教学方法:启发法朗读感悟法自主性学习法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新课。
1、导语 :我国地域辽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在我国青藏高原的青海省东北部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青海湖。齐读课题《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找出文中与题目照应的句子。理解“梦幻”。(因为青海湖美,作者欣赏过后,有如在梦境中的感受。
2、默读交流,文中分几个方面表现青海湖的美?
3、师生交流板书:湖水清,环境美,鸟多。
4、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段落,写出段意。
三、熟读课文,质疑问难。
1、通读全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2、师生互相交流解答问题。
四、小结
师:我们了解到作者从三个方面来介绍青海湖的美。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
青海湖是祖国大地上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一个咸水湖。它四面环山,景色奇特。这节课我们去领略青海湖的风光。
二、学习全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组织小组学习,要求找到有关句子。
读读想想,从那些描写中读到了美?为什么?
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3、朗读体味,想象描画。
(1)学生再次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青海湖美的句子,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A 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看谁读得最美。
B 学生自主选择,自由读给全班听,师生评议。
(2)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描绘一张青海湖的风景画,要求画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色。
A 学生自己作画。
B 展示作品,并配以解说词。
(3)欣赏青海湖风光录象。
三、总结升华,迁移增效。
1、假如你正面对青海湖,你会对它说什么?
2、作者写青海湖美,表达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湖 水 蓝
环 境 美
青海湖 鸟(世界) 如梦境
鱼(天堂)
教学设想: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课体裁为游记,同时也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可以让学生自读,重点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两个问题。
青海湖质朴、粗犷、自然的美一定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清新、柔美的词句会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所以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在学生面前展示青海湖的画面,加之入情入境的朗读,给学生更强烈的震撼。
在形式上,我决定采用旅游的方式进行教学。一开始,让学生充当导游,给大家介绍青海湖的情况,引起大家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时,可联系青海湖的现状,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青海湖,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如画。就名湖来说,有娇小玲珑的西湖,有烟波浩渺的太湖,有变化莫测的千岛湖。今天就请大家登上我们的旅游专列,一同去领略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风采吧!
2、旅途漫长,不如我们先请几位导游来给我们介绍介绍青海湖吧!
3、导游介绍。
生1: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前往青海湖旅游,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下有关青海湖的知识。青海湖,作为我国第—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略呈椭圆形,面积463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为360公里,湖水平均深度约19米,最深处为28.7米,湖面海拔3196米。1975年建立面积达560平方公里的青海湖鸟岛保护区。1997年晋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另外,这里气候十分凉爽,是理想的避暑消夏胜地,祝大家旅途愉快。
生2:大家好。青海湖有着梦幻般的美景,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青海湖的秀丽风光。青海湖中共分成五个美丽的岛屿:鸟岛、海心山、三块石、砂岛和海西皮,其中鸟岛和海心山岛是著名的游览胜地。特别是鸟岛秀丽的风光和奇特的禽鸟生活,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相信青海湖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一定会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1、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青海湖到了,下车看看吧!
(多媒体展示青海湖的图片)
2、从图片中,我们欣赏到了青海湖的美,当代作家冯君莉在欣赏美的同时,也用笔描述下了这里的美。同样,文中描述的美,也是令人神往的。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页,看课文,听录音,并请思考:
(多媒体出示)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青海湖的?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生:到达青海湖观赏草滩一观赏湖水一观赏乌云一观赏万里晴空一观赏草滩与山峦一观赏海岛一观赏结束。
(2)课文从哪儿方而描写厂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
生:从青海湖的湖水、环境氛围的清新幽静、丰富的物产三方面来写的。
三:晶读课文
1、文中由许多好词佳句,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并说说好在哪里?
2、学生汇报:
生:我认为文中的“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这句话写得非常好!因为它形象地表现出了湖水蓝得“醉人”。用“醉人”表达了观赏者的心态,已陶醉其间,同时也表现出湖水蓝得可爱、迷人,“纯正”、“深沉”表现出湖水蓝的程度,浓浓的,毫无杂色。
生:我认为第四段中关于湖水的蓝的描写非常好。作者先是直接赞美湖水的蓝,接着,将湖水的蓝与海水的蓝、天空的蓝作比较,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湖水的蓝比作“蓝锦缎”、“水灵灵的眸子”,下面又从科学的角度论述了湖水蓝的原因。
3、我这里有一句,觉得非常好(多媒休展示)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4、请学生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但不改变意思。
生:这是大胆的梦幻,不是大自然的现实。
5、分组讨论,联系文中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青海湖的水那样湛蓝,那么晶莹透澈,景色那样令人陶醉;又有各种各样的鸟,在蓝天翱翔,在水面浮游,在草滩栖息;那么多鱼儿成群在水中游来游去,这么神奇、美丽的地方,简直就是扑朔迷离的梦境,置身其中,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现实,仿佛进入梦境一般。
6、教师总结
“梦幻”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开头写了作者许多关于高原的梦,中间部分描述了梦幻般的现实,结尾处写了未来关于保护青海湖的梦想。
四:课外扩展
1、青海湖的美景,我们是尽收眼底,在领略美景的同时,我们了解一下青海湖的现状。
2、(多媒体展示:青海湖的现状)
a 水位下降;
b 草场植被严重退化;
c 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d 渔业资源迅速减少:
e 鸟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请同学们讨论:
我们如何保护青海湖?
生a:可以采用人工降雨,增加雨水量,减水蒸发。
生b:多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生c:出一本游青海湖必读的书,介绍青海湖的现状,呼吁人家保护青海湖,还要说明注意事项和应急措施。
生d:实行南水北调工程,将其它河流的水引向青海湖。
生e:在青海硝底装有五台强力水动结冰,四季运转,旁边装有冷光灯这样不仅增加青海湖体积,而且有冷光反射,湖面晶莹,增加梦幻境界。
五:作业
认真观察,运用修辞,写一段景物描写。
教学反思:
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青海湖的画面,那—幅幅优美的图片给学生以更生动,直观的形象,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是后来将图片与青海湖的现状作一比较,问大家如何办时,大家更是兴味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讨论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经过讨论,大家对环保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察顺序,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述的方法。(3)学习本文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察顺序。(2)通过朗读品位赏析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3)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青海湖的美丽,使学生更加热爱多姿多彩的祖国。(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作者的描写,从中体会青海湖梦幻般的美。(2)品味赏析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难点抓住重点语句,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2005年7月,第四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拉开了(多媒体配乐展示环湖赛图片)帷幕。这一赛事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不仅仅因为比赛的激烈,还因为比赛的地点在青海湖畔。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冯君莉走进青海湖(多媒体出示课题),去感受它梦幻般的美。(设置意图:利用多媒体在悠扬的钢琴曲中展示“环湖赛”及青海湖风光图片,意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营造最佳学习氛围。只有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二 自读感知,合作解读(一)自读课文,感知内容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动情地朗读课文。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二)合作交流,解读课文为了更好地领略青海湖的美,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1、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赏的青海湖?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了青海湖的美?3、文中哪个词最能体现青海湖的醉人之美?划出文中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到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2)班内交流。师生共同明确:问题1“青海湖到了,”——到达青海湖“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观赏草滩“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观赏湖水“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观赏乌云“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观赏万里晴空“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观赏草滩与山峦“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映出三五个岛屿的轮廓”——观赏海岛“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继续赶路了。”——观赏结束教师小结:作者叙述、描写由近及远、由天空到地面,很有层次。问题2:青海湖美在(1) 湖水蓝得醉人;(2) 环境氛围清新幽静;(3) 神话传说神奇迷人;(4) 鸟岛神奇鱼类丰富。教师小结:作者抓住青海湖景物的特点,从多方面描写了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问题3:梦幻。课文自始至终把“梦幻”与对青海湖的描写结合起来,以“梦幻”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从开头“关于高原的梦”,到扑进梦幻般的现实,使全文内容联系自然,结构显得紧密。文中多次将现实联系梦境,如:“是啊!我不曾领略过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那梦境的继续?”“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作者以美妙的梦境来烘托现实,表现出青海湖的幽美可爱,表达了作者见到青海湖时的惊喜以及对青海湖的赞美之情。(设置意图:此环节强化了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与文本对话,调动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三 品读赏析,揣摩语言同学们,刚刚我们随着冯君莉一起神游了青海湖:(多媒体配乐展示青海湖风光)浩浩青海湖,湛蓝的湖水,烟波万顷;碧绿的草滩,羊群如云;金黄的油菜花,迎风飘香;雪山倒映,鱼群欢跃,万鸟翱翔……梦幻般的青海湖经过作者生动的描述,更加令人心驰神往。现在,我们就来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领会作者是怎样营造这梦幻般的意境的。1、读美文下面请同学们从文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你认为描写得最好的语段,大声地、动情地朗读,并揣摩你找到的语句好在哪里?(用了哪个词或哪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学生活动:学生自由朗读、体会。2 品美点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欣赏到的美与大家共同分享?学生活动:(班内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好在哪里。示例:1)“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句中运用叠词“绿茵茵”“黄灿灿”,突出了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引人注目,而且表现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2)“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句中连续运用比喻写出了湖水的特点,生动贴切。玻璃是透明、极少杂质的,用“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来比喻涟漪,突出了它柔软顺滑、透明洁净的特点;小姑娘的眼睛是闪亮、富有生气的,用“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来比喻涟漪,写出了湖水富有动感、蓝得发亮的特点。同时运用叠词“水灵灵”写出了水面波动的情景,“蓝晶晶”恰当表现了湖水蓝得发亮的特点,使湖水显得更娇美可爱。3)“那晶莹的雨珠隐隐约约地闪露在草丛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峦顶端和空气的分子之间,轻轻地吸一口空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运用排比写出了雨后的青海湖到处都是清新的空气>渲性擞玫省疤鹚克俊薄傲顾奔饶⌒闯隽丝掌男宰矗直硐殖隽俗髡咝那槭娉目跎疋男睦砀惺堋?/div> 4)“据说,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浮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句中“一群群”“一层层”写出了鱼儿之多;“金灿灿”“红艳艳”描绘出鱼的黄与红的色彩,鲜艳灿烂,光彩夺目。5)“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它翻滚着,好似奔腾的骏马。”运用比喻,以“奔腾的骏马”比喻乌云,生动地表现出了乌云的动态美。6)“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将湖水的蓝与“海洋”“天空”的蓝作对比,突出了湖水蓝得纯正、深沉。7)“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运用排比写出了湖水的特点:纯净、深湛、温柔恬雅。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交流讨论非常热烈,可以感受到大家真正领悟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正是因为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叠词以及多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景美文更美的效果。(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叠词具有明显的描写性和形象色彩。使用叠词,既起到了强调作用,使形象鲜明活跃,又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具有音乐美。运用比喻生动贴切,可以突出景物的特点,给人以深刻印象。运用排比叙写景物,使语意丰满,语势连贯流畅运用对比更有助于突出事物的特征。以上正是同学们应该学习和吸收的地方。(设置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领会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叠词以及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四 拓展延伸,仿写佳句同学们品味了美的语言,是不是胸中也涌动着创作的激情。下面就用你们的慧眼来发现美、欣赏美,并用手中的笔来描绘它。(多媒体展示一组风景图片)请大家任选其中一幅画,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的观赏顺序,用一、两句话进行描写。(至少用上一两个叠词或一种修辞手法。)学生活动:自由仿写。(教师巡视)哪位同学展示一下你的写作才华?学生活动:班内交流,师生点评。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不但品味了大作家生动优美的语言,而且还学以致用,写出了不少的佳句,体验到了小小的成功。课上时间有限,希望大家课下多留心生活,勤练笔,用手中的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美。(设置意图:此环节意在调动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学习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及表达能力。) 五 链接生活每一处美景都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恩赐,人们在享有它们的同时,也在破坏着它们。作者当年是带着矛盾和担心离开青海湖的。十几年过去了,青海湖的现状不容乐观,青海湖的未来更令人担忧。请同学们看一则资料。(多媒体展示青海湖的现状资料)学生活动:阅读资料。教师:俯瞰青海湖,它就像“地球母亲的最后一滴眼泪”。(多媒体展示青海湖俯瞰图)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措施或想法,既可以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呢?学生活动:提出具体措施或环保标语。教师小结:环境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大自然是有灵性的,希望同学们把这些想法落实到行动中,并呼吁更多的人“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设置意图:此环节意在使学生对自然环境有正确的认识,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更加珍爱大自然、珍爱我们生存的环境。)
《青海湖 梦幻般的湖》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海湖的美。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了解课文观察与想像相结合,语言自然优美的特点。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青海湖梦幻般景色的描写,表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文章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即在路上、在青海湖上、离开。梦幻——青海湖是巨大的画卷,是绝妙的世外桃源。理解“梦幻”是全文的关键。
(一)质疑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海湖在哪儿吗?青海湖有多大?它是淡水湖还是咸水湖?景色怎么样?请带着问题读一读阅读提示。
我们初步知道了青海湖大小及地理位置。我们还要理解“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为了理解课文,我们先进行自学。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难
1、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扑朔迷离pūshuò-mílí:扑朔:犹言扑腾,乱动的意思。迷离:眼睛眯起。《乐府诗集·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原指分辨不出雌雄。后用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
倘徉cháng yáng:闲游;安闲自在地行走。
眸子móuzi:本指瞳人,泛指眼睛
粗犷:cūguǎng∶粗野,豪放;豪壮
沉湎:chénmiǎn,沉溺,耽于。比喻潜心于某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维活动中。
震慑zhènshè:慑:使害怕。震动得使害怕:震慑敌方。
温柔恬静:本课指风景优美,非常安静。
湛蓝zhànlán:晴天的蓝色;湖海等的深蓝色。
涟漪lián yī:小波纹。
伫立zhùlì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鄱阳湖pó yáng hú: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在 江西省 北部。
繁衍fányǎn繁殖衍生;逐渐增多繁衍后代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青海湖的?
第一部分:(1~4)高原奇特的梦,是写去青海湖的路上“各种各样的扑朔迷离的关于高原的梦”,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景物的憧憬。
第二部分:(5~8)梦境的继续,写原以为只会在梦境中出现的美好景物,现在却呈现在眼前,令作者惊喜交加。作者细致地描述青海湖碧绿的草滩、蓝色的湖水及湖水湛蓝明澈的原因。
第三部分:(9——12)梦一般的传说。有关青海湖的神话传说服及其历史变迁的过程。
还写了青海湖是鸟的世界,鱼的乐园。
第四部分:(12——15)追求,而不是沉湎于梦境。
三、熟读课文,体会重点
1、作者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本文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即在路上、在青海湖、离开。而对青海湖的描写则是先写青海湖的蓝与优美景观,再写各种传说和故事,最后写举世瞩目的青海湖。课文自始至终把“梦幻”与对青海的描写结合起来,首尾呼应,结构紧密。
2、文中引用了有关青海湖的神话传说,这对文章主旨表达有何作用?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三个传说,自先是西海龙王的故事,然后是唐代文成公主的故事,接着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这些故事,为青海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为青海湖美丽的自然景色增添了人文色彩,更加体现了青海湖引人入胜的美,也为青海湖的美增添了梦幻般的魅力,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
3、试从文中“梦境的继续”和“梦一般的传说”中摘录有关景物描写的好词佳句。反复诵读,体会其表达效果。
①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用“绿茵茵”“黄灿灿”,不仅突出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引人注目,而且表现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满蓬勃生气的景象。
②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
湖水蓝得“醉人”,用“醉人”表达了作者的心态,已陶醉其间,同时也表现出湖水蓝得可爱、迷人。“纯正”“深沉”,表现出湖水蓝的程度,浓浓的,毫无杂色。
③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用“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来比喻湖面上的涟漪,十分贴切生动。“蓝晶晶”,指蓝得发亮,恰当地表现了湖水的色彩。“水灵灵”,富有动感,活灵活现,也正符合水面波动的情景。句子运用这两个词语,使湖水显得更娇美可爱。
④那晶莹的雨珠隐隐约约地闪露在草丛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峦顶端和空气的分子之间,轻轻地吸一口空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
“甜丝丝”“凉爽爽”,这里不只是身体的感觉,而且也是心理感受,表达了作者心情舒畅,心旷神怡,有甜蜜之感。
⑤据说,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浮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
句中的“金灿灿”“红艳艳”,表现出鱼的黄与红的色彩灿烂,光彩夺目。
四、读下列句子,谈谈你对文章语言的体会。
①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怡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作者为了突出青海湖水的晶莹明澈,运用了对比、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而且长短句结合,读起来富有音乐感。把“起伏着微微涟漪”的湖面比作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非常贴切,不但写出了水的蓝,更重要的是突出了湖水的纯净,纯洁,不受半点的污染,还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②我几乎醉了,想跑,怕破坏这画卷的安谧;想喊,又怕惊动这画卷的宁静。
作者被这大自然的静谧给震慑住了,不敢跑,也不敢喊,只有独自默默地伫立着,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作者压抑着内心的欣喜;表达出的感情比直抒胸臆要强烈得多。
③“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青海湖的水那样湛蓝,那样晶莹透澈,景色那样令人陶醉;又有各种各样的鸟,在蓝天翱翔,在水面浮游,在草滩栖息;那么多鱼儿成群在水中游来游去,这么神奇、美丽的地方,简直就是扑朔迷离的梦境,置身其中,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现实,仿佛进入梦境一般。所以说,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4、文章最后希望人们来到美丽的青海湖浏览又怕环境遭到破坏。想一想:有什么措施既可以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
五、积累语言:
再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组成2-300字的短文,当堂背诵下来。
课文通过优美的语言和诗一样的文字,描写了青海湖的美丽神奇,表达了作者对美丽大自然的神往,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六、课堂作业设计
1、扩句。
草滩上生长着油菜花。
我们欣赏美景。
2、把排列错乱的句子写通顺。
难忘 这堂课 令人 真
高老师 三十年 工作了 在教育战线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设计
1、一望无边的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
我们尽情地欣赏着森林公园的美景。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学目的:
1、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
2、了解课文观察与现象相结合,语言自然优美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境界,表达情感的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新课
大自然里到处都有令我们陶醉的美景。在美丽的西部,有一个被世人称为“梦之湖”的湖泊,有一首歌就是赞美这“梦之湖”的,歌名就叫《青海湖》。上周末我让大家去学这首歌,同学们学得怎么样啊?现在就把我们的歌声展示给在座的老师,好吗?
二、简介青海湖
这首歌主要表达了人们对青海湖的赞美之情。关于青海湖我让同学们去搜集查阅了资料,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青海湖在哪儿?青海湖有多大?它是淡水湖还是咸水湖?(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作介绍,教师给予适当表扬)
下来同学们还可以对青海湖作进一步的研究,不懂的可以向你们的科学、地理老师请教。今天我们主要是跟随当代作家冯君莉一道去领略它那梦幻般的美。现在就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走进青海,走进青海湖。
以它粗犷、质朴、自然的美享誉世界。今天,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走进青海湖,跟作者冯君莉一道去领略它那梦幻般的美。
(放音乐)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青海湖如此之美,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示青海湖的美的?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四、合作交流
1、
2、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青海湖的?
湖水、草滩、水鸟三方面描写青海湖的。
湖水蓝而晶莹明澈
青海湖 粗犷、自然、质朴的美 梦幻般的湖
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
五、重点品读、感悟
1、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2、“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探究活动
青海湖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或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并学做导游。
1、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这篇课文哪部分能激发你读的欲望?为什么?
3、观看课件,领会青海湖的美丽景色。(青海湖不仅充满了粗犷、自然、质朴的美,而且是个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
(二)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青海湖的湖水晶莹清澈
青海湖充满了粗犷、自然、质朴的美。
青海湖是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
----------------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三)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评价。
三、总结全文。
文章值得学习的地方:
1、丰富的形容词,运用正确,比喻恰当,这些都使语言生动、形象、优美。
2、观察与想象相结合。
4、层次清楚。
四、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湖水蓝而晶莹明澈
4*青海湖 粗犷、自然、质朴的美 梦幻般的湖
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
五、重点品读、感悟
1、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2、“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青海湖的?(湖水、草滩、水鸟三方面描写青海湖的。
三、细读课文,自读自悟
1、再认真读课文,把你认为最好的句子读一读。并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
2、画好后,说理由,如果说不通,小组间互相讨论。
1、交流课题,抓住"梦幻"一词。
2、介绍青海湖有关的旅游网站,出示课件与课文相关其它美丽湖泊景物的图片,利用图片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课文的教学。
明确目标:我们通过本篇课文,要学会什么?要了解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
二、指导自学
(一)交流预习心得。
1、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这篇课文哪部分能激发你读的欲望?为什么?
3、观看课件,领会青海湖的美丽景色。(青海湖不仅充满了粗犷、自然、质朴的美,而且是个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
(二)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青海湖的湖水晶莹清澈
青海湖充满了粗犷、自然、质朴的美。
青海湖是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
----------------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三)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评价。
三、总结全文。
文章值得学习的地方:
1、丰富的形容词,运用正确,比喻恰当,这些都使语言生动、形象、优美。
2、观察与想象相结合。
4、层次清楚。
四、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湖水蓝而晶莹明澈
4*青海湖 粗犷、自然、质朴的美 梦幻般的湖
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
4*青海湖,梦幻的湖
[教学目的]
一、 知识教学点
1. 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
2. 了解课文观察与想像相结合,语言自然优美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1.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境界,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爱国、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 理解对湖水的描写和对湖周风光的描写,从中体会青海湖梦幻般的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 导入 新课,明确目标
(一) 谈话导入 :
1. 你到过哪些自然风景区,选你最喜欢的一处向大家介绍。
2. 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青海湖,梦幻的湖"(板书课题),欣赏那梦幻般的境界。
(或用图像导入 --小黑板、录像、课件)
(二) 明确目标:我们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要学会什么?要了解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
要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培养自己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想像的能力,以及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并能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现出来。
二、指导自学
(一) 指导方法
1. 你们打算怎样来学习这篇阅读课文呢?
首先要自己学习、钻研,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然后再小组讨论,培养我们的协作学习能力,最后集体讨论展示学习成果,培养我们的表达能力。
2. 在过去的自学过程中同学们用过哪些方式,抓住哪些内容自学?
(1) 自学方式:默读、品读、思考、点评、画出重点、提出问题----------
(2) 自学内容:主要是品读思考每段重点描写了什么内容?主要特点是什么?全文要点是什么?体验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 你们的小组讨论学习有哪些优点,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
(二) 小组学习:初读学习生字新词,互读互评,讨论研究。
(三) 展示成果:主要是思考作者每段描写了什么内容?主要特点是什么样?是用什么写法表现的?
三、巩固练习
熟读全课。
第 二 课 时
一、 展示成果
(一) 第二部分(3-5自然段):青海湖是巨大的画卷,是绝妙的世外桃源。
第一层:青海湖像巨大的画卷,尤其是无边无际、蓝色的湖水晶莹明澈。
第二层:青海湖充满了粗犷、自然、质朴的美。
第三层:青海湖是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
(二) 第三部分:作者赞美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梦幻--好像做梦一样,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实在是太美了!
(三) 总结全课。
1. 全文要点是什么?
开始只是遐想,等到看见以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好像做梦一样。
2. 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青海湖的美的惊叹与赞美。
3. 哪些好的写法值得学习
4、有感情地朗读
(一) 说说自己读好一篇写景文章的体会。
(二) 组内互读互评。
(三) 指名读,全班评。
三、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青海湖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它不仅以辽阔、明媚、恬静、雄伟、神奇而著称于世,而且以其丰富的水中矿产资源和渔类资源吸引着无数科技工作者和观光浏览的人们。可泛舟湖面观一望无际的湖景,也可漫游草原享受大自然的风光。 湖中有鸟岛、海心山、海西山、三块石和沙岛,可供游客登岛游览。
青海湖是一个七色湖,由于湖水深浅不同,不同季节,甚至同一天内,湖水的颜色也七彩纷呈,神秘莫测,所以人称“梦之湖”。
特产:青海湖的湟鱼是有名的特产,一年才长一两肉,肉质鲜嫩美味,不过现在已经为数不多了。
教学内容: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学过程 :
一、析题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从题目你能猜测出本文讲的是什么?
3、同学们猜测的都很好。那么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以及还有许多不懂的问题,请到书中去找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青海湖的?(湖水、草滩、水鸟三方面描写青海湖的。
三、细读课文,自读自悟
1、再认真读课文,把你认为最好的句子读一读。并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
2、画好后,说理由,如果说不通,小组间互相讨论。
3、汇报讨论学习的结果。教师边听边用课件展示学生所说的句子。
学生可能围绕这些句子来汇报:
(1)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
(这是个比喻句,把作者来到青海湖比作扑进了巨大的画卷,非常形象地说明青海湖像画一卷一样美。)
(2)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南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笑语……可是此时,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
(这里用衬托对比的方法,突出了青海湖的美与众不同,是粗犷的、自然的、质朴的。)
(3)课件展示: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因为青海湖太美了。水蓝得可爱,草滩美得狙犷、自然、质朴。在这里成千上万只鸟自由自在地飞翔、栖息,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这一切美得不敢让人相信,让人觉得只胡梦幻中才能有此美景。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观看多媒体课件:有关青海湖的录相。
五、总结全文:
1、体会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青海湖由衷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六、课后练习设计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把不正确的拼音划去。
扑朔(sù shuò)迷离 倘(chāng cháng)徉
朝前一倾(qīng qǐng) 眸(móu mú )子
3、扩句。
(1)草滩上生长着油菜花。
(2)我们欣赏美景。
4、把排列错乱的句子写通顺。
(1)难忘 这堂课 令人 真
(2)高老师 三十年 工作了 在教育战线
参考答案:
1、只要学生能按要求完成即可。
2、shuò cháng qīng móu
3、(1)一望无边的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
(2)我们尽情地欣赏着森林公园的美景。
4、(1)这堂课真令人难忘。
(2)高老师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三十年。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人教)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对湖水的描写和对湖周围风光的描写,从中体会到青海湖梦幻般的美。
【教学准备】青海湖风景图(挂图或网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
1、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湖泊?
2、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青海湖(板书),作者还说它是梦幻般的湖(板书)。你想了解它吗?
二、 学生自主阅读: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个人,小组等)阅读课文,想想并讨论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了青海湖。
2、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认真读一读。
3、小组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 全班交流:
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3:
教师引导:作者来到青海湖畔,“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作者虽然介绍了在这幅画卷里是“绿茵茵的草滩”,长满“黄灿灿的油菜花”和“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但相比之下,重点写的是什么?
2、§4:(1)这节开头的“抬眼望去”,望见了什么?
(2)眼前的美景使作者想到了什么?
(3)作者幻想到了什么情景?
3、§5:从哪儿看出青海湖的物产资源很丰富?
4、组织讨论:“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句话的意思。引导学生根据并联系课文内容来讲。
5、交流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朗读时要把惊奇、赞美、被陶醉的感情表达出来。
四、 课外延伸:
1、鼓励学生摘录、背诵文中的好词佳句。
2、鼓励学生课外去寻找有关青海湖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支寻找其他湖泊的资料。
4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学目标 :
1、 了解青海湖的美,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爱国之情。
2、 体会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教学难点 :
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 根据阅读提示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
同学们知道青海湖在哪儿吗?青海湖有多大?它是淡水湖还是咸水湖?景色怎样?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 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 汇报交流
(1)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 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 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自主性练习设计
1、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青海湖的?
2、 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一读,说理由。
3、 说说"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句话的意思。
板书设计 :
纯净、深湛、温柔、恬静
湖水蓝 蓝锦缎似的
水灵灵蓝晶晶
青 一片 碧绿 一幅
海 草滩美 连绵起伏 褐色 巨大
湖 一条 银色 画卷
水鸟美 世外桃源
[学生活动设计]:
朗读 收集资料
交流 欣赏
(本文是略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