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
教学内容
1、认识乐器
2、音乐欣赏:《尔达什舞曲》(小提琴)、《梦幻曲》(大提琴)、《西西里舞曲》(长笛)、《拿波里舞曲》(小号)、《单簧管波尔卡》(单簧管)。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不同乐曲和看图,认识西洋管弦乐器、乐队极其声部,听便不同乐器和不同声部的音色,了解西洋管弦乐器常识及其有关知识。
2、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
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了解西洋乐器的外形和音色,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组成,体会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启发学生体会和感受大型管弦乐作品。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接受欧洲音乐语言,并能体会和理解音乐的美,与此同时,将音乐知识介绍给学生。
教学过程
1、播放一段管弦乐作品,引出主题-----西洋管弦乐队及其中的乐器。
2、介绍西洋管弦乐队。出示管弦乐队图片。
3、介绍西洋乐器。
(1) 木管组:长笛和短笛;双簧管和英国管;单簧管和低音单簧管;大管和倍大管;
(2) 铜管组:小号、长号、大号以及圆号。
(3) 打击乐器组:定音鼓、镲、大鼓、小鼓、铃、三角铁、锣、钢片琴、木琴、钟琴等。
(4) 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5)其他乐器:键盘乐器,钢琴、管风琴、古钢琴。
4、音乐欣赏
(1) 将教材上的欣赏曲目各播放一段,让学生填写演奏乐器和最初的感受。
(2) 对每个乐器进行讲解和欣赏。
(3) 再次欣赏,将学生引入对乐器的更深层理解。
(4) 小提琴独奏《尔达什舞曲》重点抓住慢板和快板的对比,尤其是慢板所表现的带有忧郁的、深沉的情绪;而快板部分则是欣赏一种奔放的情绪和小提琴快弓的演奏技巧。
(5) 大提琴独奏《梦幻曲》重点欣赏其优美的、波浪起伏的旋律线与大提琴的柔美、醇厚的音色的结合,所营造的梦一般的意境。
(6) 长笛独奏《西西里舞曲》感受长笛清亮、优雅的音色和西西里舞曲的六拍子、小调性柔和色彩以及流畅的旋律。
(7) 小号独奏《拿波里舞曲》除掌握小号的音色外,特别注意其中的节奏性。
(8) 单簧管独奏《簧管波尔卡》体会波尔卡舞曲的题材特点,旋律型和节奏的变化所造成的不同段落的对比,并掌握单簧管的音色特征。
5、对本课进行总结。
课后反思:
西洋管弦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班级有部分学生学习了一些管弦乐器,由他们进行初步的讲解效果会更好。对乐曲的理解可以逐步进行,尽量先从感性上进行欣赏,再从节奏和速度上进行讲解,逐步的对音乐进行剖析,达到欣赏音乐的目的。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八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熟练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中英文歌词) 2、完成实践与创造第四教学目标:1、继续熟练《大海啊故乡》的演唱,进一步体验歌曲表现的情感。 2、学生能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大海啊故乡》的中英文歌词。 教学重点:熟唱歌曲:《大海啊!故乡》中英文歌词教学难点:为歌曲《大海啊!故乡》配前奏及尾奏教具准备:钢琴、音响、教材配套光盘及小乐器若干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信息反馈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midi演奏版)随音乐进入音乐教室入座多次播放该音乐,使学生熟记歌曲旋律二、熟练演唱《大海啊故乡》1、播放录音伴奏2、教师随录音深情地演唱歌曲3、要求学生男女生分别合录音伴奏演唱,看哪一组最能表现歌曲的情绪。4、教师钢琴弹奏伴奏音乐(最好是用电子琴)5、其它有关故乡的歌曲欣赏a、故乡的云(张明敏演唱)b、故乡的风(潘安邦演唱)c、我热恋的故乡(韦唯演唱)d、念故乡(童声合唱)齐唱歌曲(第一遍唱中文第二遍唱英文歌词)欣赏老师的演唱男女生分成两组,分别演唱歌曲,后由每组选一个代表评析对方的演唱。自愿上唱表演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通过欣赏其它相关歌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三、音乐创编1、老师讲解创作的要求及规则2、老师展示自己的创编作品3、教师巡回指导4、学生创编成果展示1、听讲2、欣赏3、创编4、每组全部或部分学生上台表演。培养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及互助合作的学习精神四、乐器练习1、要求。2、练习信息反馈3、教师示范吹奏1、用乐器吹奏《大海啊故乡》的9至32小节的旋律。2、部分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展示3、欣赏老师的范奏。用乐器再现歌曲的旋律最终熟练掌握歌曲。五、单元小结1、歌曲《大海啊故乡》2、古筝曲《渔舟唱晚》3、电子琴曲《渔舟唱晚》4、电声音乐《夜莺》各个内容由学生回答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火把节》丰富学生对彝族音乐特点的感知,并认识阮(ruǎn)。
2.能分辨乐曲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3.能说出“火把节”的概况。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阮,能够听辨出阮的音色。
2.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两个乐段的不同。
教材分析
阮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中很有特点的乐器之一。现在使用的改良阮分为四种:低阮、大阮、中阮、小阮。三弦或四弦,有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阮的演奏技巧不是很复杂,演奏方法及符号与琵琶相同。右手指法有弹、挑、双弹、双挑、分、滚、划等;左手只按音。小阮主要用于演奏旋律;中阮、大阮、低阮主要担任和声伴奏。四种阮的音色圆润而丰厚,颇具特色,并且自成一族。在乐队中可起强有力的作用。目前民族管弦乐队中主要使用大阮和中阮。《火把节》共分为三段,在一个简单的引子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A段主题轻柔地出现,旋律轻柔、优美。B段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最后A段再现,显得优美有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少数民族的节日非常多,其中火把节就是彝族人最著名的节日,关于火把节,还有一个传说呢。今天我们就到彝族朋友的火把节上去看一看。
欣赏“火把节的传说”动画。
二、介绍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从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青年男子就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密密的火把犹如一条长龙在山道、田间缓缓游动,场面十分壮观,与此同时,处处点燃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乐歌舞,直至深夜。
三、欣赏乐曲
1.初听乐曲《火把节》音频。
师:火把节真是盛大的节日,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乐曲《火把节》。
提问: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吗?音色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阮的历史有近20xx年了,有大、中、小之分,常用的是中阮和大阮,他们有四根弦,演奏时左手持琴,右手用拨子演奏。这首《火把节》是用中阮演奏的。中阮的音色柔和,表现力很强。
2.听辨乐段。
完整聆听乐曲《火把节》。
提问:请说出这首乐曲速度有什么变化?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几个乐段?学生聆听并回答。
师: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慢-快-慢,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3.欣赏第一乐段
(1)初次聆听第一乐段。
提问:请用语言描述这一乐段表现出的情景。
(2)教师出示第一乐段谱例,学生演唱旋律。
(3)再次聆听第一乐段,学生小声跟音乐哼唱旋律。
4.欣赏第二乐段
(1)初次聆听第二乐段。
提问:请用语言描述这一乐段表现出的情景和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你是根据哪些音乐要素听出来的?
学生可能回答:速度不同、节奏不同、力度不同、演奏的方法不同等。
(2)教师出示第二乐段谱例,学生演唱旋律。
(3)先聆听第一乐段,再聆听第二乐段,感受第二乐段热烈、欢庆的情绪。
5.欣赏第三乐段
(1)初次聆听第三乐段。
提问:这个乐段和哪个乐段旋律基本相同?说出感受到的场景。
(2)再次聆听第三乐段,听完后为三个乐段加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6.完整欣赏乐曲《火把节》。
教师要求:这首乐曲是ABA结构的三段体,认真聆听音乐,每听到A乐段出现,就小声哼唱旋律。
四、课堂小结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晚上围着篝火祈求平安,唱歌跳舞,通宵达旦,最后,我们在一首歌曲《七月的火把节》中结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
《化蝶》八年级音乐下学期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能对歌曲进行分段,并了解各段演唱中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同时对比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主题,听辨主题音乐在呈示部中共出现了几次,它的再现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分析音乐的结构形式和作品的关系。
3、通过学习和欣赏,能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感受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化蝶》,听辨乐曲的主题,听辨主题出现了几次。
难点:掌握演唱中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归纳三次陈述表达了什么。
教学用具:
多媒体,相关资料、图片、音乐和视频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
由越剧《十八相送》(视频)选段导入。
3、作者简介:
阎肃,词作家,剧作家,河北保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创作员。作有歌剧脚本《江姐》,京剧脚本《红灯照》,歌词《我爱祖国的蓝天》《军营男子汉》《北京的桥》《长城长》等。还曾为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撰写主题歌歌词。
4、歌曲分析:
《化蝶》是阎肃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与陈钢所做)的呈示部主部主题(爱情主题)填词而成的歌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是根据越剧曲调写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5、结合视频,欣赏歌曲《化蝶》,思考问题:
①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②每段陈述表达了什么?
③各段在速度、力度和音色上有什么变化?
学生欣赏、讨论并发言,教师引导、归纳:
①歌曲由三个相同的乐段连缀而成,每个乐段为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歌曲的开头有前奏(引子),中间有间奏(经过句),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乐段的三次反复。
②第一次陈述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爱情故事的千古传颂。
第二次陈述是对梁、祝同窗共读生活的回顾及对十八相送惜别心情的深刻描述。
第三次陈述突出了化蝶故事,使全曲达到高潮,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纯真爱情的肯定与歌颂。
③第一次陈述:赞美,明亮轻快
第二次陈述:舒缓,依依惜别
第三次陈述:同情,悲切伤感
6、结合乐谱,再次欣赏歌曲,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伴奏学唱。
7、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爱情主题,思考问题:
①爱情主题在呈示部中共出现了几次?
②爱情主题在再现部出现时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a、压抑凝重b、朦胧暗淡c、明亮轻快
学生欣赏,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8、小结:
《化蝶》的歌词精炼地概括了民间故事《梁祝》中相爱、惜别和化蝶的三个阶段,也是小提琴协奏曲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1、认识乐器
2、音乐欣赏:《尔达什舞曲》(小提琴)、《梦幻曲》(大提琴)、《西西里舞曲》(长笛)、《拿波里舞曲》(小号)、《单簧管波尔卡》(单簧管)。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不同乐曲和看图,认识西洋管弦乐器、乐队极其声部,听便不同乐器和不同声部的音色,了解西洋管弦乐器常识及其有关知识。
2、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
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了解西洋乐器的外形和音色,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组成,体会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启发学生体会和感受大型管弦乐作品。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接受欧洲音乐语言,并能体会和理解音乐的美,与此同时,将音乐知识介绍给学生。
教学过程
1、播放一段管弦乐作品,引出主题-----西洋管弦乐队及其中的乐器。
2、介绍西洋管弦乐队。出示管弦乐队图片。
3、介绍西洋乐器。
(1) 木管组:长笛和短笛;双簧管和英国管;单簧管和低音单簧管;大管和倍大管;
(2) 铜管组:小号、长号、大号以及圆号。
(3) 打击乐器组:定音鼓、镲、大鼓、小鼓、铃、三角铁、锣、钢片琴、木琴、钟琴等。
(4) 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5) 其他乐器:键盘乐器,钢琴、管风琴、古钢琴。
4、音乐欣赏
(1) 将教材上的欣赏曲目各播放一段,让学生填写演奏乐器和最初的感受。
(2) 对每个乐器进行讲解和欣赏。
(3) 再次欣赏,将学生引入对乐器的更深层理解。
(4) 小提琴独奏《尔达什舞曲》重点抓住慢板和快板的对比,尤其是慢板所表现的带有忧郁的、深沉的情绪;而快板部分则是欣赏一种奔放的情绪和小提琴快弓的演奏技巧。
(5) 大提琴独奏《梦幻曲》重点欣赏其优美的、波浪起伏的旋律线与大提琴的柔美、醇厚的音色的结合,所营造的梦一般的意境。
(6) 长笛独奏《西西里舞曲》感受长笛清亮、优雅的音色和西西里舞曲的六拍子、小调性柔和色彩以及流畅的旋律。
(7) 小号独奏《拿波里舞曲》除掌握小号的音色外,特别注意其中的节奏性。
(8) 单簧管独奏《簧管波尔卡》体会波尔卡舞曲的题材特点,旋律型和节奏的变化所造成的。不同段落的对比,并掌握单簧管的音色特征。
5、对本课进行总结。
课后反思:
西洋管弦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班级有部分学生学习了一些管弦乐器,由他们进行初步的讲解效果会更好。对乐曲的理解可以逐步进行,尽量先从感性上进行欣赏,再从节奏和速度上进行讲解,逐步的对音乐进行剖析,达到欣赏音乐的目的。
教学内容:
一。听: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二。唱:歌曲《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一。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
二。学生能用体会歌曲情绪,并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欣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验悠扬舒展的旋律,唤起对浩瀚夜空的无限遐想。?
教学重点:能掌握切分音节奏,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能按要求处理、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学生在《彩云追月》声中走进教室。
2.师:月亮象征着和谐、宁静和温馨、团圆,看见月亮会使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
3.师:“那你知道关于月亮的歌曲和乐曲吗?”(如:月亮之上、弯弯的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十五的月亮、月亮走我也走、等)。
? ?师:今天我们就要共同来学习一首也是有关月的歌曲《彩云追月》,浩瀚的夜空,景色迷人。月亮时儿牵引着云朵,时儿破云而出,高高悬挂。彩云前追后赶,上下翻滚……”(放月亮图片)听:
? 二、学习歌曲,深入感受
1、 播放歌曲《彩云追月》,学生带着思考听歌曲
(歌曲给你什么感觉,歌曲的情绪怎么样,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
2、播放音乐,请学生用“lU”哼唱旋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能力目标:1、感受三拍子的音乐特点。
2、理解歌曲,用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表达歌曲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聆听歌曲,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世界名曲,丰富学生的欣赏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观察法。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听一听,歌曲表现的是哪个季节?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
(1)播放音乐(学生听音乐,思考问题)
(2)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学生稍作讨论回答问题)
(3)你还能不能用语言来概括一下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讨论)
2、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刻的感受夏日情怀,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乘上小舟,去享受夏日泛舟的乐趣。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学一首歌曲。大家看大屏幕听歌曲,注意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能不能听出它的强弱关系来?
(1)播放《夏日泛舟海上》。
(2)找学生回答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
(3)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复听一遍歌曲,考虑一下八三拍的这种强弱规律表现了歌曲的什么意境?
3、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用一种喜悦的心情来唱一唱呢?
(1)第三遍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2)在演唱时出现的难点处理:结束句、三连音的处理。
(3)共同处理难点。
(4)带上歌词唱一唱更准确的掌握节奏。
(5)下面跟老师来唱一唱。你想用什么样的`声音唱呢?
(6)你们发现了吗?歌曲里还有很多特殊的记号呢,他们可是为歌曲的情绪起了很大的作用啊。你们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记号?作用是什么?
(7)把各种力度记号融合在歌曲里用乐观、充满活力的情绪唱一唱歌曲。
(8)变换演唱形式。(分组等)
4、大家想一想当我们学唱了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后,还可以通过什么形式和方法,抒发我们对明媚的夏季情怀呢?
5、小结:看来咱同学们都是生活里的有心人,能发现这么多能表现夏天的形式。希望咱们同学今后也能做个乐观有活力的青年人。
教学目标:
1、审美情感与态度:通过欣赏《沃尔塔瓦河》交响诗,使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与情感,体会曲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2、艺术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段欣赏,使学生大概了解故事情节,更深一步了解交响诗相关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想象力和艺术修养。
3、过程与方法:以音乐之旅的形式进行欣赏,通过聆听、感受、模唱、朗诵、表演等艺术形式,引导学生对作品理解和体验。
教学重点: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使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与情感,体会曲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在有限的资料中,理解每段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俗歌曲《布拉格广场》思考:①歌曲的名字?②有谁告诉老师布拉格是哪个国家的首都?③捷克的母亲河?(师:江河养育了两岸的人民,人民对江河充满深厚的赞美之情,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对江河的赞美之情,并把江河比作母亲河。主课题:母亲的情怀。副课题:沃尔塔瓦河)(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一条大家都没有去过的河流旅游,捷克境内最大的河流“沃尔塔瓦河”)
二、感受欣赏
新授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一)游源头(引子部分)
师:先让我们到沃尔塔瓦河的源头去看看,仔细听辨,它是由什么主奏乐器演奏的?源头是由几条小溪汇合而成的?旋律线是小波浪起伏还是激流澎湃?
(二)游沃尔塔瓦河(主题部分)
师: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形成了宽广的沃尔塔瓦河,请听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思考:这个充满民歌风格的主题贯穿了全曲,你想象到了沃尔塔瓦河两岸的景色是怎样的呢?对比引子部分乐曲的力度和节奏的舒缓是怎样的?
欣赏交响乐队演奏的视频(演奏视频01:04~01:53)思考:主要用了哪类乐器?
师:作者采用朴素的捷克民歌素材,旋律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美,让我们一起唱唱贯穿整首曲子的主题曲吧。④演奏主题一个学生主奏,其他学生哼唱旋律和用扇子做波浪状
(三)游《森林狩猎、乡村婚礼、月光下水仙舞蹈》(音乐片段)活动要求:听音乐片段,分析音乐形象:
音乐(1)A、它在森林中逡巡,聆听独人号角的回声;它穿过田地,饱览丰盛的收获。(02:50~03:43)
音乐(2)B、岸边传出乡村婚礼的欢乐声。(03:44~04:32)音乐(3)C、月光下水仙女唱着迷人的歌曲在河上的浪尖上嬉戏。(05:04~06:26)
(采用了音乐活动“听主题连线”的方式进一步感知交响诗所描绘的音乐形象。)
(四)斯美塔那生平简介:
①斯美塔那生平简介
②思考:斯美塔那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沃尔塔瓦河的激流声是捷克人民心灵的呼唤,呼唤着他们心中的祖国。”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艺术拓展创编
①斯美塔那资料收集
②母亲河(中外)
③朗诵(主题音
2、你能说出哪些我们所热爱的自己的河流吗?有没有描绘这些河流的作品呢?我们家乡有没有河流呢?同学们今天回去后尝试着用我们擅长的艺术形式,如写首小诗、画幅画、唱首歌、写一小段曲调啊,把我们对家乡河流的情感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
1、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认识邵永强,了解他的生平及作品。
3、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了解大漠。
2、简单介绍大漠的历史文化。
3、揭示欣赏曲目。
思考并回答:听一听,看一看,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
二、欣赏《大漠之夜》
1、播放《大漠之夜》。
提问:你听过能联想到什么情景?你的心情如何?
2、介绍改编的钢琴协奏曲《大漠之夜》。出示协奏曲的概念。每听过一段,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1)聆听
师:这歌声来自哪里呢?
生:大漠上。
师:这首歌就叫《大漠之夜》。本歌曲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
生:赞美大漠之美。
3、初听歌曲,初步感受其音乐形象及情绪。
给学生听其他的关于大漠的歌曲,分析两者的异同,畅谈你更喜欢哪部作品。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音画这种题材的音乐,并体会这种题材的表现方法及特点。
2、想象并体验音乐所表现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与重点:
1、对两首音乐的欣赏(建议:难点为正确感悟两首音乐作品的意境美,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2、体会音乐作品对自然风光的描绘
教材分析:
1、九寨沟是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因为仅有九个藏族村斋坐落在这片崇山峻岭之中而得名。本课为节选自管弦乐组曲《九寨沟音画》的第五乐章。
2、音乐表现了九寨沟的优美风光和风土人情,音乐特点是立足与民族音乐的基础之上,又借鉴创新的音乐技法,令人耳目一新,因而,乐曲既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又富有新意使人感到十分亲切自然、清新脱俗。
3、这个乐章用短笛、长笛、单簧管和英国管作连续的琶音和弦的平行进行铜管组的和声长音及全部弦乐的震音和声加上竖琴有力的刮奏以此来描绘这个壮观景象。乐曲在琶音与分解和弦中结束。
4、《日出》是一部游记音乐表现晨曦、鸟鸣、绚丽的山谷和喷薄欲出的太阳,一派阳关灿烂、生机勃勃的大峡谷景象。大鼓柔和的滚奏表现破晓时冉冉升起的太阳,尖锐的短笛仿佛是鸟鸣,接着英国管吹起一段晨曲。
教学思路:
本课主要是通过对两部音乐的欣赏让学生体会用音乐的形式表现美丽的大自然;进一步了解音画这种音乐题材。
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乐资料、搜集相关音乐素材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课
复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二、导入新课
让学生听由著名歌手容中尔甲演唱的通俗歌曲《神奇的九寨》。引入新课:九寨沟是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因为仅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崇山峻岭之中而得名。
三、教材分析
1、《九寨沟音画》
本课为节选自管弦乐组曲《九寨沟音画》的第五乐章。
音乐表现了九寨沟的优美风光和风土人情,音乐特点是立足与民族音乐的基础之上,又借鉴创新的音乐技法,令人耳目一新,因而,乐曲既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又富有新意使人感到十分亲切自然、清新脱俗。
这个乐章用短笛、长笛、单簧管和英国管作连续的琶音和弦的平行进行铜管组的和声长音及全部弦乐的震音和声加上竖琴有力的。刮奏以此来描绘这个壮观景象。乐曲在琶音与分解和弦中结束。
2、作品欣赏《瀑布与溪流》,并同时观看九寨沟风情图片。
请同学们在聆听的同时发挥想象,体会所感觉到的意境。然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用美妙的诗句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表达。
3、《日出》
《日出》是一部游记音乐表现晨曦、鸟鸣、绚丽的山谷和喷薄欲出的太阳,一派阳光灿烂、生机勃勃的大峡谷景象。大鼓柔和的滚奏表现破晓时冉冉升起的太阳,尖锐的短笛仿佛是鸟鸣,接着英国管吹起一段晨曲。
4、作品欣赏
启迪学生认真体会:
这首作品是首游记音乐,乐曲中定音鼓所表现的形象、短笛所代表的形象、以及单件乐器的独奏和乐队合奏的不同效果。 5、课堂总结
请学生来谈谈比较各种不同效果后的感受:
音乐进行有时间上的规律、定音鼓由弱渐强表现太阳渐出、短笛模仿鸟鸣等等。
单元总结:
本单元意在教导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创造一个绿色的、美丽的地球。
课时:一课时
课题:孤独的牧羊人
课型: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目标:
1、能用弹性的声音和幽默、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2、了解音乐剧和约德尔调特点。
3、通过欣赏、演唱接触欧美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对世界优秀文化了解的愿望和兴趣。
4、学会小组内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2、分角色表现歌曲,尝试自己设计歌曲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告知学生今天要选出金牌团队和表现优秀的同学,请每一位同学都要努力。
二、视频导入
观视频《孤独的牧羊人》
思考:作品中的。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情感体验
三、新歌教唱
1、第一遍聆听听出歌词的演唱顺序
2、第二遍聆听生谈谈自己对歌曲印象最深的一句
生自由谈谈,师小结。
找出衬词有几处?哪几处是相同的?
唱一唱,用手画画旋律线,体会旋律的特点
3、师生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
师演唱主体部分,生演唱衬词部分。要求生思考主体部分旋律有何共性。
4、生完整演唱歌曲师适时纠正
5、主体部分有几个角色?他们在做什么呢?
四、拓展与延伸
再次观看视频《孤独的牧羊人》
1、看看歌曲的演唱声音有何特点?
2、了解约德尔调的特点
3、了解音乐剧
五、活动与创造
尝试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六、 总结
七、评出金牌团队以及优秀表现个人
教材分析: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故事取材于同名故事影片,后改编为芭蕾舞剧。音乐吸收了海南民歌的音调素材,并融会了其他的民族音调,运用主题贯穿和交响化的戏剧手法发展创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音乐形象。《红色娘子军连歌》是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一首主题歌曲。这首歌曲的旋律也是贯穿于全剧的`主要主题旋律。由于该曲鲜明的音乐形象和在群众中的广泛影响,又被应用于舞剧音乐。因此《红色娘子军连歌》也可 歌曲的旋律铿锵有力,节奏鲜明,具有进行曲风格,表现了红色娘子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勇敢坚强的性格。
教学目标:
1、会演唱舞剧选曲《红色娘子军连歌》,体会歌曲的坚定和热烈的情绪,进而体会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的革命热情(情感目标)。
2、分别用柔和、抒情的,以及刚劲、有力的歌声演唱歌曲(能力目标)。
3、舞剧、芭蕾舞剧知识(知识目标)。4、亲自体验芭蕾形体训练和舞剧的表演(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
学会并背唱《红色娘子军连歌》教学难点:尝试学习芭蕾片段、舞剧的表演。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一)播放踢踏舞《大河之舞》录像。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舞蹈吗?踢踏舞。
(二)播放第二个舞蹈《胡桃夹子》录像。这个又是什么舞蹈呢?芭蕾舞。
二、体验芭蕾舞手位,了解芭蕾舞的起源。
师:同学们跳过芭蕾舞吗?如果没有,我们先来学学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先来看看图解。(播放幻灯片)教师和学生一起练习芭蕾手位。
师:同学们知道芭蕾舞的起源吗?
师: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的宫廷,演员用足尖舞蹈,芭蕾(包括其它舞蹈)是最能表现情感、善于抒情的,但它又是最不能直接表现某种思想或者直接叙述一个故事的艺术。后来我们国家也学习了这种高雅的舞蹈,创编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用芭蕾舞作为主要表演形式的舞蹈,比如《红色娘子军》,我们来欣赏这部舞剧的片段。(播放录像)
三、学唱《红色娘子军连歌》
师:同学们了解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吗?
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故事取材于同名故事电影,后改编为芭蕾舞剧,在十年内战期间,在海南岛有一支共产党的工农红军
《采山》:
教材分析
《采山》是一首活泼、轻快的少儿歌曲。歌词形象地描绘了乡村孩子在雨中采山的形象,歌中描述了小朋友在蒙蒙细雨中去采山的愉快的心情,表现了小朋友光着小脚丫采山灵巧的身影,灵活的手指,采来蘑菇、木耳、野果、山菜丰收的喜悦香甜在心中的感受,连梦中都需要笑出声来。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感受采山这种愉快的劳动乐趣,能随乐进行身势律动。
2、 能准确掌握重难句的节奏型,并能利用节奏更好地学习歌曲。
3、能认真倾听和学唱歌曲,能完整、准确、连贯地演唱完歌曲。
4、 能在演唱的同时加上身势动作的律动来配合表演歌曲。
5、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使孩子懂得了劳动的意义,激发学生做一个爱劳动的孩子。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欢快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歌曲中十六分音符和休止符的掌握和运用。
2、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的态度和情绪的把控。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图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手提竹篮干什么去?
2、让歌曲告诉你,播放《采山》音乐,学生聆听。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减轻师生的心理压力,形成一种轻松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调动情绪,带着愉快的情绪开始音乐课。同时,初步感知歌曲。
二、初步感受、表现歌曲。
(一)感知歌曲
1、播放音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采山。
2、再听音乐,学生体会歌曲情绪。
3、老师有哪些收获?(播放《采山》)学生回答。
4、老师采了这么多东西,心情怎么样啊?你们用表情和肢体告诉老师好吗?(播放《采山》)
【设计意图】让学生视听结合,体会歌曲情绪。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反复聆听和感知歌曲。
5、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唱一唱好吗?生唱,师及时给予表扬。 (二)学唱歌曲
1、节奏训练
(1)_____|___0 _____0|_____0
(2)将节奏连起来读一读拍一拍。
采呀采蘑菇0| 采呀采木耳0|采来山菜 | 嫩又鲜0||
花呀花满篮0| 果呀果满篮0| 彩裙飘飘 | 也带甜0||
【设计意图】进行节奏训练,为后面的十六分音符打基础,从而降低歌曲的难度。
2、歌词教学
(1)师教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2)齐读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两种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歌词的理解,更于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为学生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3、唱歌教学
(1)跟音乐哼鸣,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2)用“噜”随音乐唱,加强发声练习。
(3)用“啦”随音乐唱,进一步加强发声练习。
(4)放慢速度,跟琴轻唱歌曲。
【设计意图】学生跟琴轻唱、自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5)跟歌声旋律轻声感受。
(6)师生接龙,并对学生所学进行指导纠正。
(三)处理歌曲
(1)画旋律线,引导学生准确完整演唱全歌。
(2)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并演唱。
(四)拓展与升华
1、师问生答。歌中小朋友帮妈妈采山,你们放心后帮妈妈干什么呢?(扫地板、洗衣服等)我们把它编到歌曲中试唱
2、我们把它编到歌曲中试唱。(背着书包回家走,小小脚丫跑得欢,扫呀扫地板、洗呀洗衣服、我帮妈妈做家务,等着妈妈回家来,妈妈脸上笑哈哈。)
【设计意图】充分给予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三、小结
同学们表演得真棒!通过你们的表演老师能感受到采山的快乐和这种劳动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所以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热爱劳动,要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自立、懂事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好吗?(随音乐走出教室)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掌握学唱新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积极性
3、通过鼓励学生自信地独唱或与他人一起表演,培养学生用音乐、用歌声抒发自己情感的能力,賽课教案。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掌握学习方法,利用已学歌曲参与活动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表演的积极性,但又能适度的调控好紧张活泼的教学过程。
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1、课件播放《我们来歌唱》,随音乐进教室
2、同学们,在我们中国广州举行的第十六届亚运会明天就要结束了,迄今为止,我们中国仍然以遥遥领先的优势位居金牌榜的榜首,这是件非常值得骄傲和高兴的事。当我们高兴的时候总忍不住会唱唱歌、哼点小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歌唱我们幸福的生活!
3、播放歌曲伴奏,师生拍手跟唱
二、学唱歌曲
1、歌曲简析:刚才老师演唱的《大家来歌唱》这首歌旋律简单,气氛热烈,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在喜庆的'日子演唱,而且它非常简短,易学易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以最快的速度把它学会吧!
2、聆听: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遍原唱,同时请:用你的手感受一下它的节拍
3、熟悉节奏大家的节奏感都非常好,老师想增加点难度考考大家,看看你们对节奏的敏感度到底有多高。
4、用“唻”模唱通过刚才的尝试,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主要节奏型是?掌握了基本节奏之后,让我们再来熟悉歌曲的旋律,请大家跟着琴声,用“唻”模唱旋律。
5、学唱歌词这首歌的旋律非常简单,歌词也朗朗上口,下面请跟我唱
6、接唱歌曲老师唱前一句,请大家接唱下一句。
7、分组对唱大家都掌握得很快,现在让我们分组来演唱这首歌曲,有谁可以给我们领唱吗?
8、小结其实,学习一首新歌的方法很简单,主要步骤就是:了解节拍、掌握节奏、熟悉旋律、学记歌词大家以后就可以尝试用这些步骤自学歌曲,应该能很快而且准确的把握歌曲。
三、我们身边的歌
(一)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有很多的歌曲因为很好的表达了人们的心声而传唱大江南北,例如:歌唱祖国的歌曲——《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祝福祖国》歌唱妈妈的歌曲——《白发亲娘》《世上只有妈妈好》歌唱家乡的歌曲——《浏阳河》《又唱浏阳河》当然这些歌曲都是老师比较熟悉的,也许对于你们来说有点生疏,在大家的生活中肯定也有你们喜欢的能代表你们心声的歌曲,下面,就让我们来唱出自己心中的歌,教案《賽课教案》。老师这里有一些代表不同内容歌曲的星星,请随机抽选,然后用歌声唱出相应内容。
(二)分组抢答看来大家平时都挺喜欢唱歌,也积累了不少歌曲,下面让我们分组进行PK,请按要求自信、大方地演唱歌曲的一两句,两组中获胜的将留下来与下一组进行PK,最后留下的即为今天我们班上的“K歌之王”。
四、课堂总结
唱歌除了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之外,还可以提高艺术修养和提升气质。希望大家以后用这堂课上掌握的方法,自学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用歌声来忘掉烦恼舒缓情绪。改唱《幸福拍手歌》如果感到幸福你就唱唱歌,如果感到悲伤你也唱唱歌,如果感到郁闷感到烦恼你也唱唱歌,因为唱歌能使你更快乐!最后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谢谢!
教学内容:
1、熟练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中英文歌词)
2、完成实践与创造
教学目标:
1、继续熟练《大海啊故乡》的演唱,进一步体验歌曲表现的情感。
2、学生能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大海啊故乡》的中英文歌词。
教学重点:熟唱歌曲:《大海啊!故乡》中英文歌词教学难点:为歌曲《大海啊!故乡》配前奏及尾奏
教具准备:钢琴、音响、教材配套光盘及小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信息反馈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midi演奏版)随音乐进入音乐教室入座多次播放该音乐,使学生熟记歌曲旋律
熟练演唱《大海啊故乡》
1、播放录音伴奏
2、教师随录音深情地演唱歌曲
3、要求学生男女生分别合录音伴奏演唱,看哪一组最能表现歌曲的情绪。
4、教师钢琴弹奏伴奏音乐(最好是用电子琴)
5、其它有关故乡的
歌曲欣赏
a、故乡的云(张明敏演唱)
b、故乡的风(潘安邦演唱)
c、我热恋的故乡(韦唯演唱)
d、念故乡(童声合唱)齐唱歌曲(第一遍唱中文第二遍唱英文歌词)欣赏老师的演唱男女生分成两组,分别演唱歌曲,后由每组选一个代表评析对方的演唱。自愿上xx唱表演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通过欣赏其它相关歌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音乐创编
1、老师讲解创作的要求及规则
2、老师展示自己的创编作品
3、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创编
成果展示
1、听讲
2、欣赏
3、创编
4、每组全部或部分学生上台表演。培养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及互助合作的学习精神
乐器练习
1、要求。
2、练习信息反馈
教师示范吹奏
1、用乐器吹奏《大海啊故乡》的9至32小节的旋律。
2、部分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展示
3、欣赏老师的范奏。用乐器再现歌曲的旋律最终熟练掌握歌曲。
单元小结
1、歌曲《大海啊故乡》
2、古筝曲《渔舟唱晚》
3、电子琴曲《渔舟唱晚》
4、电声音乐《夜莺》各个内容由学生回答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梨园风采》教学设计
株洲杨静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1)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
(2)欣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2.内容解析
《海岛冰轮初转腾》选自京剧《贵妃醉酒》,此唱段用时三分钟左右,为“一板眼”,相当于四二拍。以不急不缓的节奏,委婉细致的四平调唱腔,表现了杨贵妃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伴奏乐器京胡的音色明亮而有韧性,在润腔韵味上与演员的嗓音、唱腔相结合,完美地体现出京剧原汁原味的特色。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是京剧《空城计》中由诸葛亮演唱的一段叙述性很强的唱段,表现诸葛亮好像正在和司马懿坦然交谈的神情。这段唱腔其采用西皮二六的板式结构,字韵和谐,节奏明快,叙述明确,一气呵成。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在欣赏经典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过程中,了解梅兰芳、马连良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并认识四大名旦、四大须生。
(2)积极参与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感受、体验不同行当的唱腔魅力。
2.目标解析
(1)学生能说出梅兰芳、马连良两位表演艺术家所属行当,知道四大名旦与四大须生。
(2)学生能在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中,了解生、旦、净、丑行当的唱腔特点,并能进行辨别。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教学难点:积极参与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感受、体验不同行当的唱腔魅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导入
(1)伴随京剧曲牌音乐,展示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的舞台剧照。
(2)师:非常高兴能在如此美的环境下开始我们的学习。细心的同学应该已经猜到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与京剧有关。同学们听过京剧吗?了解京剧吗?
(3)师生交流京剧的起源、行当等知识。
2.欣赏教学
《海岛冰轮初转腾》
(1)师:“旦”是指女性角色,年龄大的叫老旦;性格稳重的中年女性叫正旦也叫青衣,表演时绝不手舞足蹈,而是惯用大段的演唱和念白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性格活泼的。少� 另外,还有一种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一体,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京剧的四大名旦都擅长花衫的演技,下面我们来欣赏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表演的《贵妃醉酒》中,杨玉环的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2)师介绍剧情
(3)学生欣赏视频,并思考这段唱腔表现了什么内容?此唱段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演唱者的嗓音有什么特点?
(4)师生交流总结:此唱段以不急不缓的节奏,委婉细致的唱腔,表现了杨贵妃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5)再次完整欣赏视频,并用手指轻轻敲击手心的方式,边打板边随乐哼唱前两句,体会唱段的特点与情绪,说说梅兰芳在唱腔和表演上有何特点?
(6)师总结:梅兰芳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角艺术家。他扮相端丽,唱腔圆润,表演优美细腻,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旦角的念白、舞蹈、音乐、化妆、服装也都作了大胆改进与创新,使之更能表现人物细腻的感情,形成在质朴中见俏丽、妩媚中显大方的“梅派”风格。其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天女散花》《打渔杀家》等;经典唱段有:《海岛冰轮初转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观世音满月面珠开妙相》等等。京剧四大名旦除梅兰芳之外,还有尚小云(尚派)、程砚秋(程派)、荀慧生(荀派),他们在舞台上也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了解一下。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1)师:除了旦行,生行也是京剧中一个重要的行当,同学们可知道生行又包括哪些门类呢?
(2)师生交流:“生”一般指男性角色,表现庄重,人物外形装扮大多清秀俊雅。年龄较大中老年为老生也叫须生,青少年男子叫小生,擅长武艺的叫武生,另外还有娃娃生。
下面我们将欣赏著名老生表演艺术家马连良表演的,《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3)学生简述《空城计》故事情节。
(4)完整聆听由生行京剧大师马连良演唱的《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并思考:这段唱腔表现了什么内容?此唱段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演唱者的嗓音有什么特点?
(5)师生交流总结——老生在剧中注重演唱和细腻表演,演唱时用真声,此唱段字韵和谐,节奏明快,一气呵成。唱词刻画了诸葛亮沉着冷静、机智迎战的军事家的风度。
(6)边打板边跟随老师模仿演唱唱段前两句,体会唱腔的特点与情绪。
(7)师简介马连良:马连良是20世纪较具影响力的京剧大师,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他兼蓄各派之长,改革传统老生唱腔,20世纪30年代将月琴移到乐队前列,与京胡协奏,加强唱腔力度,逐步创立起柔润、潇洒的“马派”艺术。其演唱流利、舒畅,雄浑中见俏丽,深沉中显潇洒,奔放而不失精巧,粗狂又不乏细腻。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群英会》《甘露寺》《海瑞罢官》等。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1)师:京剧中的净和丑角在脸上都勾勒有图案,因此它们分别又俗称“大花脸”和“小花脸”。其中,净角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接下来我们欣赏一段净角的表演,看看净行是怎么通过他的唱腔和表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2)欣赏净角唱段《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3)师生总结净角唱腔、表演特点:在京剧中净角大多扮演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迈,因而在演唱上要求用真声演唱,音色宽阔洪亮,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顿挫鲜明,以突出扮演人物的性格和声势。
(4)配合动作,模仿演唱最后一句“咬紧了牙关你为哪桩”,感受、体验净角的唱腔与表演风格。
3.聆听与思考
聆听六个唱段,辨别角色的行当。
唱段一:《包龙头打坐在开封府》(选自《铡美案》)
唱段二:《猛听得金鼓响》(选自《穆桂英挂帅》)
唱段三:《这一封书信来得巧》(选自《定军山》)
唱段四:《趁夜晚出奇兵》(选自《奇袭白虎团》)
唱段五:《猛志在胸催解缆》(选自《文成公主》)
唱段六:《军民鱼水情》(选自《沙家浜)
四、课堂总结
京剧,作为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以其丰富多彩的声腔艺术、纷呈多变的表演形式、流派众多的文化底蕴,集中展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神韵,称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希望同学们能走近它、喜欢它、欣赏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能对歌曲进行分段,并了解各段演唱中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同时对比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主题,听辨主题音乐在呈示部中共出现了几次,它的再现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分析音乐的结构形式和作品的关系。
3、通过学习和欣赏,能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感受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化蝶》,听辨乐曲的主题,听辨主题出现了几次。
难点:掌握演唱中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归纳三次陈述表达了什么。
教学用具:
多媒体,相关资料、图片、音乐和视频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
由越剧《十八相送》(视频)选段导入。
3、作者简介:
阎肃,词作家,剧作家,河北保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创作员。作有歌剧脚本《江姐》,京剧脚本《红灯照》,歌词《我爱祖国的蓝天》《军营男子汉》《北京的桥》《长城长》等。还曾为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撰写主题歌歌词。
4、歌曲分析:
《化蝶》是阎肃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与陈钢所做)的呈示部主部主题(爱情主题)填词而成的歌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是根据越剧曲调写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5、结合视频,欣赏歌曲《化蝶》,思考问题:
①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②每段陈述表达了什么?
③各段在速度、力度和音色上有什么变化?
学生欣赏、讨论并发言,教师引导、归纳:
①歌曲由三个相同的乐段连缀而成,每个乐段为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歌曲的开头有前奏(引子),中间有间奏(经过句),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乐段的三次反复。
②第一次陈述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爱情故事的千古传颂。
第二次陈述是对梁、祝同窗共读生活的回顾及对十八相送惜别心情的深刻描述。
第三次陈述突出了化蝶故事,使全曲达到高潮,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纯真爱情的肯定与歌颂。
③第一次陈述:赞美,明亮轻快
第二次陈述:舒缓,依依惜别
第三次陈述:同情,悲切伤感
6、结合乐谱,再次欣赏歌曲,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伴奏学唱。
7、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爱情主题,思考问题:
①爱情主题在呈示部中共出现了几次?
②爱情主题在再现部出现时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a、压抑凝重b、朦胧暗淡c、明亮轻快
学生欣赏,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8、小结:
《化蝶》的歌词精炼地概括了民间故事《梁祝》中相爱、惜别和化蝶的三个阶段,也是小提琴协奏曲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