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管理制度(精选5篇)
物业辖区设备更新改造和大修管理规程
1目的
对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大修进行控制,确保其满足业主的需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管辖范围内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大修。
3引用标准和文件
3.1iso9001:20xx《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2《质量手册》
4职责
4.1设施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所辖设备的更新改造。
4.2工程技术部负责设备更新改造、大修的管理。
4.3维修中心负责设备更新改造的实施。
5程序要求
5.1流程图(附后)
5.2设备的改造
5.2.1设备改造必须符合一定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考虑改造:
a)技术水平陈旧落后,已不能满足正常运行的需要;
b)设备的原设计和安装中存在缺陷;
c)设备有形磨损严重,但在经济上不宜更新;
d)设备屡屡发生故障或事故,存在较严重的不安全因素,但在经济上不宜更新;
e)业主委员会要求进行改造的。
5.2.2设备改造的.原则
设备改造须遵守如下原则:
a)符合实际情况和运行需要,采用的技术要先进但更要适用;
b)制定改造方案时,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要有充分的把握。
5.2.3设备改造程序
5.2.3.1管理部门提出改造申请,由工程技术部鉴定后,报总经理批准。
5.2.3.2工程部会同管理部门、维修中心提出改造方案,送财务部审核后交总经理批准。
5.2.3.3产权属于业主的,或需要动用维修基金的应报告业主委员会,并征得其书面同意。
5.2.3.4维修中心负责实施改造方案,改造方案既可由维修中心独立完成,也可委托专业单位完成。
5.2.3.5改造方案委托给专业单位实施的,维修中心须派技术人员监督检查质量和工作进度。
5.2.3.6改造完成后,由工程部会同管理部门、维修中心进行验收,填写'维修验收单',如由专业单位实施的,则收双方签字认可,施工单位应在保质期内承担相应责任。
5.3设备的更新
5.3.1设备更新须符合一定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考虑进行更新:
a)经多次大修,技术性能达不到要求,无法保证正常运行的;
b)技术性能落后,经济效果很差的;
c)通过修理、改造虽能恢复性能但不经济的;
d)耗能大或污染环境严重的,进行改造又不经济的;
e)不能满足小区正常的生活需要的。
5.3.2设备更新程序
5.3.2.1管理部门提出更新申请,送工程部鉴定后,报总经理批准。如产权属于业主的,则应经过业主委员会批准。
5.3.2.2设备的采购(参照《设备购置规程》)
5.3.2.3原有设备的报废(参照《设备报废规程》)
5.4大修
5.4.1设备的大修应列入设施设备年度维修保养计划,一般由专业单位实施。
5.4.2大修由工程部统一与专业单位拟定相关合同,报总经理批准。需动用维修基金的,应获得业主委员会批准。
5.4.3设备委托维修合同
设备委托合同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a)所维修设备的编号、名称、型号、规格、数量;
b)维修工作地点;
c)维修的形式、内容和具体要求;
d)委托方应提供的条件及配合事项;
e)承修方应承担的责任;
f)维修费用的计算及付款方法;
g)给收标准和方法;
h)合同违约责任;
i)双方发生争议事项的解决办法;
j)质量保证期限。
5.4.4在维修实施过程中,公司应按合同规定做好协助工作,同时,工程技术部应督派技术人员监督、检查修理质量及进度,如发现问题,应立即向承修方提出,并要求其立即纠正。
5.4.5公司内部应做好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以保证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5.4.6修理完工后,工程部应会同维修中心、管理部门进行质量验收,填写'维修验收单',并由双方签字认可。
5.4.7在以后使用中发现问题应按合同规定处理。
6记录
维修验收单(附图1、2)
设备改造流程图设备更新流程图
一、目的:
为了认识和了解与我公司生产活动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和相关方,规范安全生产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
1、安全生产科负责对各部门各途径识别和获取的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汇总报分管安全负责人批准后转发至相关部门;每年组织一次“获得适用的安全年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文件”符合性评审会议;负责公司级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文件”项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整改方案的审批、检查和验证。
2、各部门负责不定期获取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识别其适用性,追踪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及时交安全生产科备案;负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文件年度执行情况报告”
3、安全生产科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汇总清单后,负责文件的发放。选择适合本公司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定期更新。负责编制公司“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文件年度评价报告”
4、各部门对本公司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及时进行宣贯,传达给相关方。
三、内容:
1、获取渠道和时机
1.1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通过官方网站、行业报刊、数据库和中介服务机构、媒体及上级有关部门等渠道获取。
1.2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从各级安全生产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获取。
1.3企业各职能管理部门通过上述渠道以走访、电话、传真、信件、会议等方式获取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同时建立必要的联系;
1.4企业各职能管理部门通过阅读和整理有关报刊收集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登记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获取记录表上,并及时传递到安全生产科备案。各管理部门对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适用性判定,报主管公司领导审批后,立即实施。安全生产科适时调整企业适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清单;每年在符合性评审会议前整理一次企业适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清单,保持所使用的法律法规处于最新状态。
2、识别适用性
2.1安全生产科根据公司的特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识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性,并每年进行一次评审工作。
2.2安全生产科将各部门获取的有关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中的适用条款对从业人员和相关方传达。
2.3当现行的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更新时,应重新对相应的'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识别。
3、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管理
3.1各部门应对本部门获取和识别的安全标准妥善保管。
3.2安全生产科应对各部门已获取和识别的安全标准和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汇总,建立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档案,并监督检查各部门的执行情况。
3.3安全生产科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转发给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并传达给相关方。
3.4安全生产科应将过期或作废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文件及时收回并进行管理。
4、符合性评价
4.1各部门于“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会议”前将本部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文件年度执行情况报告”递交给安全生产科。
4.2由安全生产科及管理部于“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会议”前,编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文件年度评价报告”
4.3主要负责人应每年组织一次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评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文件年度评价报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文件年度执行情况报告”。消除违规现象和行为,从而确保公司和从业人员相关方能够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安全生产和开展业务活动,对于不符合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提出不符合项整改要求。
4.4各部门对评价出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文件”不符合项提出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整改方案。
4.5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文件”不符合项提出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整改方案进行审批、检查和验证。
4.6各部门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文件”不符合项进行纠正、整改。
4.7各部门制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文件”保持或持续改进的计划。
1.目的
为获取、识别、更新适用于公司的安全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为体系的运行提供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获取、识别、更新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建立台帐。
3.职责
3.1各部门获取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应及时传递到生产技术处
3.2生产技术处负责安全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的收集、识别及更新并建立台帐。
3.3生产技术处负责向各部门单位宣传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3.4各部门负责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传达给员工,并遵照执行。
3.5安委会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对识别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
4.程序
4.1获取途径
4.1.1由生产技术处通过标准化信息网、新闻媒体、行业协会、政府主管部门及其他方式查询获取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4.1.2上级部门的通知、公报等由生产技术处收集整理。
4.1.3各部门从专业或地方报刊、杂志等索取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应及时报送生产技术处进行识别和确认并备案。
4.2登记与识别
4.2.1根据公司生产、活动和服务过程中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结合法律法规的最新内容及版本,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
4.2.2根据本行业特点,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
4.2.3生产技术处组织相关部门对获取和识别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组织评审确认,报公司领导审核批准,并编制《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
4.3更新
4.3.1当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更新时,应重新及时识别。
4.3.2生产技术处每年定期组织进行一次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获取、识别、更新工作。
4.3.3当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发生变更时,应及时进行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重新识别。
4.4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发放、实施、检查与符合性评价。
4.4.1生产技术处及时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摘编,并下发到相关部门单位。
4.4.2各部门要组织学习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在安全标准化运行中严格遵守,各部门单位培训学习情况记录于安全例会台帐,班组学习情况记录于班组活动记录中。
4.4.3生产技术处每年一次对贯彻安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现象要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进行整改。生产技术处建立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记录。
4.6评审和修订
4.6.1生产技术处每年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对颁发的制度文件进行评审,对不适宜性文件及时进行修订。
4.6.2当发生事故时,工艺、技术、材料等发生变更时,各部门、单位应及时对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适用性和有效性。
4.6.3修订时应填写《文件更改审批表》,注明原因及更改内容,经分管安全领导批准后进行修订。
4.6.4新修订的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应及时发放到岗位,保证各岗位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是最新有效文件,原文件收回统一作废。
4.6.5本制度传达至全体员工,生产技术处执行。
5.相关记录
5.1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汇总表
5.2各部门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汇总表
5.3各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文本或电子文档
5.4法律法规的培训、考核记录
设备改造是指应用现代技术成就和生产经验,改变现有设备的结构,给旧设备装上新装置、新附件,改善现有设备技术性能,使之适应生产需要。
一、生产设备改造形式
1.设备改造可以是设备的改装,也可以是设备的技术改造。
2.设备的改装,是为了满足增加产量或加工要求,对设备的容量、功率、体积和形式的加大或改变。例如,对设备以小拼大,以短接长,多机串连等。设备的改装,是满足生产要求所必须的。它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减少新设备的购置与制造,节省投资等。但是,单纯地改装并不能提高设备的现代化水平。
3.设备的技术改造,或叫设备的现代化改造,是把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应用于企业的现有设备,改变现有设备落后的技术面貌。例如,将旧机床改造为程控、数控机床,或在旧机床上增设精密检测装置等。设备的技术改造,能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消耗和成本,从而能够全面地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随着设备的技术改造,企业的生产技术将进入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设备改造的主要形式。
二、设备改造合理性的确定
设备改造的经济合理性,要与消除设备磨损的其他方式,如大修理、更新等对比进行研究。
设备改造与更新相比,在经济上是否合算,可用设备改造效果系数来表示。
设备改造在经济上的合理条件是:
Kr+Km+Se0时,设备改造较更新在经济上是合算的;
Em<0时,设备改造更新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
Em=0时,设备改造与更新在经济上效果相同。
三、设备改造方法
1.从设备改造的目标分,有的是为了提高设备的生产率,提高产值;有的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有的是为了降低能源、材料消耗;也有的是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和减少环境污染等。
2.从设备的改造项目来源分,有的是引进设备加以改造;有的是集中了国内先进企业的成果,成套地用于现有设备的改造;有的则是自己在改造中创造了独具风格的新设备。
3.从设备组成部位分,有的在工具机床上革新;有的在传动装置上搞改造;还有的在动力部分挖潜力等。
4.从设备性能分,有的设备由单一用途改成多种用途;有的由粗用改造为精用;有的提高强度、耐磨、耐腐;还有的以小拼大,以短接长等。
5.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分,有的从半机械化革新为机械化,由机械化革新为自动化;有的由单机自动化改造为自动线,还有的改造为由电子装置实行程序控制等。
6.在现有设备上运用新工艺、新材料。例如,炼铁高炉采用喷煤粉的新工艺,平炉采用氧气顶吹;化工设备采用工程塑料代替钢、铅材料,以提高设备防腐能力,延长设备物质寿命,还有的设备采用新流程等。
1.工作内容与要求
1.1执行《企业工作标准》。
1.2根据中长期规划和生产发展的需要以及科研成果在生产等方面的应用与推广,编制车间更新改造建议、年度和调整计划,要求做到资金平衡,年度计划的资金要留有余地,调整计划要稳妥、可靠、切实可行。
1.2按照有关规定,编制车间大修理年度和调整计划。要求做到资金平衡,年度计划资金留有余地,调整计划要切实可行。
1.3根据企业下达的计划,及时下达各班组年度生产作业计划,年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调整生产计划。
1.4深入工段班组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掌握工程进度,发现问题,及时向车间主任汇报,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1.5严格按照各级概、预算管理部门审批的概、预算投资,编制更新改造、大修理年度和调整计划,了解项目概、预算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6加强基础工作,认真收集、掌握和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各项有关标准,规定,收集整理有关历年资料数据,健全有关台账。
2.责任与权限
2.1对企业的更新改造建议、年度和调整计划及下达更新改造、大修理年度、调整计划的及时性、可行性负责,有权对各班组就编制、报送计划提出各种要求。
2.2对正确执行国家有关计划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负责,有权对违背国家方针政策、计划程序的人和事提出批评和修正意见。
2.3对按企业要求的`更改计划的完成率负责,有权要求企业其他有关科室为完成计划承担的协作任务,有权要求各班组及有关人员加强计划管理,确保计划完成率。
3.考核与奖惩
3.1执行《企业工作标准考核办法》。
3.2按照本部门工作标准考核细则逐条进行检查与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