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管理制度(通用23篇)
诊所管理制度
一、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宗旨。
二、对待病员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认真负责地为病员诊治,解答病员提出的`问题,保护病员的隐私权。
三、遇到重、危、疑难病人,要及时转诊。病情危急不宜转诊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同时尽快通知“120”或请上级医院派员现场急救。
四、执业医师必须持证上岗,按登记许可的执业地点、范围依法从事诊疗活动。
五、诊疗场所经常保护清洁卫生,药房保持整洁,药品存放排列有序。标签清晰,不得进购和使用过期、失效或伪劣药品。
六、各种医疗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公布上墙,收费要向病人出具收费凭据。
七、建立门诊登记制度,门诊登记薄上规定项目按要求填写完整,处方、门诊登记薄等医疗文书保存五年以上。
八、接诊较重患者要求书写门诊病历,主诉、现病史、既往史、查体、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依据充分,治疗原则正切。门诊病历保存不得少于15年。
九、发现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及时报告病情,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十、未经批准不得开展性病诊治业务。
一、负责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贯彻落实。
二、负责监督本科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三、负责组织本科医护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四、对本科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五、科室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要及时督促主管医生填报登记卡,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督促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做好科室登记工作。
六、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立即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积极协助调查医院感染发病原囚,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并积极投人控制工作。
七、负责组织对本科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讨论,记录完善。
八、监督和指导本科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结果对感染病人合理用药。
1.诊疗区域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或者进行空气净化;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2.进入病人的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到达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3.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毒,操作时必须带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4.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
5.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形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6.用后的敷料等感染性废物应及时清理、密闭、焚烧。
一、供应室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行。室内环境清洁、无污染。
二、医务人员着装规范。
三、压力蒸汽灭菌锅、干热灭菌锅每锅做工艺监测;每包做化学监测;每月做生物监测。灭菌后物品定期做无菌实验。
四、灭菌前应将物品彻底清洗干净,物品洗涤后应干燥并及时包装,包布要清洁干燥,无破损,不得少于二层。
五、灭菌物品与非灭菌物品要分开放置,已灭菌物品必须标明有效日期。灭菌物品放在无菌储存柜内,每日检查,夏季超过7天,冬季超过10天,一律重新灭菌。
六、作好一次性医疗用品储存、发放、回收工作。
七、医院感染科每月对供应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进行监测。
1、接病人工作人员每日检查手术推车性能,发现问题及时向护士长提出以便维修。
2、接病人前将手术通知单按所在科室楼层进行分类,有顺序接送,先接清醒配合的病人,后接有特殊情况的病人,如老人、小儿、精神异常者及脑科手术病人等。
3、到病房后,与病房护士点清术中所带药品、物品,并按手术通知单、病历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及手术时间等,核对无误后在手术通知单上签字,并认真检查术前准备情况,如术前用药、试敏,检查假牙、首饰是否取下,嘱病人大小便。
4、协助将病人平移到手术推车上平躺,注意病人移动时要将手术推车一侧紧靠在床边,工人靠在手术推车另一侧将推车固定,防止病人移动时推车移位,摔伤病人。
5、所有病人(不合作的小孩儿除外)必须有手术推车接送,禁止不行。推车过程中要保护好病人,工人站在病人的头部,面对行驶的方向,将床挡扶起,嘱病人把手放在身体的两侧,不要握床挡。病人躺在担架车的`正中,不要将病人的头或教露出车端,被子要将脚盖住,推车速度适中,动作轻、稳。尤其对老病人要注意询问病人的感受,以免晕车。
6、将病人接至换车室后,手术室接病人护士要再次认真查对病人的姓名、年龄、手术间等项目,给病人戴好一次性帽子,进行内外车交换,交换车子是特别注意:两推车对接,握住衔接的锁把并卡紧,将两推车的轮子均固定好。交换车时动作要轻、稳,车两边要有人保护。
7、接病人护士与工人一起将病人安全送到每个手术间,注意要将推车紧手术床并固定好,再嘱病人慢慢移至手术床,上好约束带,盖好被子,并做好心理护理与解释工作,减少其恐惧感。若病人解小便,护士协助病人并在外走廊便入污桶内,严谨不行去厕所解大小便,以免发生意外。
一、预案使用范围
医务人员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液传播性疾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存在潜在感染的可能。
二、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l、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事件的处理、备案、记录,防保科登记备案,并根据相关制度预防注射疫苗。
2、职业暴露处理指导专家组负责评估和救治。
3、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追踪监测。
三、应急处理程序
1、完整或有破损的`皮呋被病人的血液或血性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的清水充分清洗;
2、粘膜暴露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3、扎伤或割伤,应及时挤出污血,同时用流动水清洗伤口后,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包扎。
四、报告
1、对暴露部位紧急处理后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详细了解暴露的发生过程、严重程度等情况后,必要时通报医务部、护理部,组织专家对职业暴露进行评估。
2、非工作时间由科室负责人电话报院感科。
五、预防性治疗:由专家评估决定是否实行。一旦决定实行预防性治疗,应尽早执行,最好在1—2小时内开始,尽量不超过24小时。感染危险性很高的暴露者,即使时间已达l一2周,也应考虑预防用药。
六、血清学监测统一由院感科出项目单据,体检部开具化验单,血样送检验科。具体监测内容根据暴露情况进行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暴露惰况按规定追踪监测。
七、临床医护人员预防性治疗及血清学监测费用由医院负责。
一、儿科门诊设单独出入口,建立预检分诊。
二、门诊、急诊各诊室应设置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及手消毒设施。
三、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四、各诊室应保持清洁整齐,桌面、地面、台面每日清水擦拭,必要时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拭,每周大扫除一次。
五、门诊常用的诊疗器械如听诊器、血压计应保持清洁,遇有污染时在清洁的基础上再用酒精或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
六、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七、诊疗器械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八、门诊、急诊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立即转诊或指引到感染科隔离诊治,同时做好登记并报告院感科。
九、疑似或确诊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及肠道传染病病人,分诊护士应立即指引到感染科隔离诊治或到传染病院就诊,并给呼吸道传染病病人佩戴口罩。
十、疑似或确诊为特殊传染病的.患者用过的物品和诊室均要做好日常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一、医疗废物(包括传染性病人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专人回收,交接记录齐全。
诊所感染管理制度
一、制定诊所感染控制规划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定期对诊所使用中的'消毒液、手、物品表面、对不达标的要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
三、监督检查有关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四、对使用中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凡不合格者及时更换。
五、监督进入诊所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药械每季度查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产品备案凭证或者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对进口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无菌日期、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六、每季度检查供应室一次,包括一次性卫生用品监测情况,毁形记录。
七、定期检查污本处理及污物的焚烧情况。
诊所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诊所主要负责人为法定传染病责任。
二、预防控制传染病,发生传染病流行时,应协助上级部门做好疫情调查和处理工作。
三、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必须及时或2小时内报告;乙类、丙类应在确诊后24小时内上报。不得迟报、漏报、谎报,如发现严肃处理。
四、不得收治传染病人。发现时应按规定做好登记转诊及上报。
五、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定期参加培训。
六、完成传染病防治其他工作任务。
一、为了确保医疗平安,消除医疗隐患,对植入物和外来器械应严格标准的管理。
二、根据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和河南省第二周期医院评审暨综合评价标准的要求,制定制度,确保手术患者的平安。
三、外来器械进入医院之前,必须经过器械科或采购中心查看相关资料,证件齐全,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四、定期由专业人员对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进行外来手术器械使用的专业培训,以掌握器械的根本性能和操作方法。
五、加强手术科室的管理,当临床需要使用外来器械时,应提前24小时—48小时将器械送至消毒供给室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六、严格交接手续,查对无误后进行器械登记,双方签字,记录完善。对于生锈或缺损的器械不予清洗和消毒灭菌,严禁手术室使用。
七、消毒供给中心接到器械后,按照清洗消毒的流程〔10个步骤〕进行处理,并进行生物监测,待监测结果合格前方可发放手术室使用,记录详实。
八、建立标准的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发现问题立即启动追溯系统。
九、手术室使用前,再次检查器械包的完整性,包内包外指示卡的情况是否符合灭菌要求,然后使用。并保存灭菌指示卡于病历中,以备查验。
十、急诊手术须使用外来器械时,必须履行上述手续,手术室、消毒供给中心和手术科室人员严格遵守本制度,并记录全面。否那么后果自负。
十一、器械供给者原那么上不允许进入手术室,如为技术人员、必须现场指导器械使用时,应事先经过手术室安排的培训方案,初步了解手术环境和无菌要求前方可申请,并征得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后进入,每次限一人。
十二、手术室或消毒供给中心不负责保管厂家手术器械,手术结束,对器械进行初步处理后交于器械供给者并有交接手续。
十三、医务人员在植入物使用前,应严格核对,检查其包装的完好性,有效性,标识齐全清楚,方可使用。
十四、严禁手术人员私自使用未经医院器械科或采购中心检验的.植入物,否那么,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一旦出现问题,后果自负,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附:外来器械〔包括植入物〕必须是经过医院严格监控,器械科或采购中心应查看有关资料,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26条规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的医疗器械,并验明产品合格证、进口注册证、准销证等卫生权威机构的认可证明,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管理
1、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由医疗机构统一采购。
2、购入时索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附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生产企业的销售人员应出具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授权书原件)。验看销售人员的身份证并索取其身份证复印件,并加盖持有商的印章。
3、进行质量验收,并记录购买时间。
4、用前应检查小包装的密封性、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进口产品应有相应的中文标识等,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不得使用。
5、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
6、应有植入物、高值耗材管理制度,购入时索取相关证件,有购入、使用记录,粘贴条形码,并可追溯。
7、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消毒药械的管理
1、医疗机构统一采购消毒剂。
2、购入时索要《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等证明文件。
3、进行质量验收,并记录购买时间。
4、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中的使用范围、配制方法、注意事项正确使用。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1、医务人员应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定期培训,使医务人员熟悉掌握手卫生知识及正确洗手方法。
3、配有方便医务人员洗手的手卫生设施、干手设施,使用皂液或肥皂,皂盒应有良好的滤水功能。
4、医务人员当手部有污染时,应洗手。当不便洗手或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5、直接接触每个顾客前后;接触患者粘膜、伤口、血液、体液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6、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洗手方法: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内(见图A.1)、外(图A.2)、夹(图A.3)、弓(图A.4)、大(图A.5)、立(图A.6)、腕。
7、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8、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方法同以上洗手图示。
标准预防原则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一、局部处理
1、锐器伤:依靠重力作用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可能使损伤的血液流出,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75%的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后用创可贴覆盖,必要时包扎。
2、粘膜暴露: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二、检查及追踪
1、报告机构负责人,进行相关化验检查及追踪。
2、被乙肝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如抗HBs﹤10mu/ml,加强注射乙肝疫苗,24小时内注射免疫高价球蛋白;如抗HBs阴性,注射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于一个月、六个月后完成第2针、第3针的注射。如抗HBs﹥10mu/ml可不做处理。暴露后第1天、3月、6月进行化验。
3、被HIV(+)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立即拨打:市疾控7245459 →确认暴露级别,实施预防用药,并在暴露后立即、1月、2月、3月和6月后监测HIV抗体。
4、被梅毒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青霉素或长效青霉素预防,并在暴露后第1天、1月进行梅毒血清学试验。
一、负责参与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贯彻落实。
二、负责督促本科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三.、负责组织本科医护人员进行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业务学习。
四、督促检查本科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等项工作。
五、负责做好本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不合格者予以反馈。
六、对住院病人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指导和宣教工作。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6.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院感科。
1、要十分重视检验标本,正确采集、验收、保存、检测,避免错采、错收、污染、丢失,否则,应追究当事人责任。
2、检验标本的采集必须严格按照检验项目的要求,包括容器、采取时间、标本类型、抗凝剂选择、采集量、送检及保存方式等。急诊标本应注明“急”。
3、门诊、急诊病人的血液标本由门诊护士抽取,住院病人的血液标本由病区护士抽取。
4、脑脊液、关节液、体腔液、脓液、前列腺液、阴道分泌物等标本由临床医师留取。
5、尿液、粪便、痰液等标本由医生、护士或检验人员指导、并交待注意事项后,病人自行留取。
6、接收标本严格实行核对制度,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病床号、标本类型、容器、标识、检验目的等,所送标本必须与检验项目相符。不合要求者退回重送。在核对检验标本的同时,应查对临床医生填写的检验申请单是否正确,完整,规范,如有不符要求者,应予退回,要求在纠正以后,再予接收。
7、所有拒收或退回标本均应在登记本上登记,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病区、床号、送检医师、送检项目、拒收(退回)原因、拒收时间、经手人等。
8、住院病人标本的运送工作一律由病区护工负责,原则上不接受住院病人或家属自行送检的标本。
一、艰据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医疗废物目录分类》中医疗废物分类的要求,对医疗废物进分类收集,做好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工作。
二、科室应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别置于医院有警示标识的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袋或容器内。
三、在装医疗废物之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袋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四、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五、检验科、中心实验室及各科实验室医疗废物中的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性废物,应当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六、放入专用包装袋或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七、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表、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专门机构处置。
八、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消毒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九、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十、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
十一、当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塑料袋用绳子扎口,容器将盖口拧紧,使包装物的封口紧实、严密。
十二、专用包装袋或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
十三、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袋、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并有中文标签,填写内容包括:科室、日期、类别及特别说明等。
十四、做好医疗废物的登记,每日与运送人员互相填写交接记录,避免医疗废物的流失,保证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一、内镜室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洲,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二、内镜室的医务人员按“标准预防”原则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操作。
三、分设单独的内镜清洗消毒和诊疗室,保证清洗消毒与诊疗工作分开进行。清洗消毒室应保证通风良好,内镜诊疗室应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四、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应分开。
五、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六、内镜及附件的配备数量应与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水平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七、使用后的.内镜必须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水洗、酶洗、清洗、浸泡消毒、流动水冲洗,保证消毒效果。
八、内镜及附件应一用一消毒/灭菌。清洗纱布应一次性使用,清洗刷应一用一消毒。
九、采用戊二醛进行内镜消毒时,应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全部浸泡于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胃镜、肠镜浸泡时间不小于10分钟,支气管镜浸泡时间不小于20分钟。并做好记录。
十、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后必须对吸引管、清洗槽、冲洗槽等进行清洗消毒。
十一、内镜储存柜应保持清洁,每周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一次,并做好记录。
十二、内镜清洗消毒人员应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及操作者姓名。
十三、每月对灭菌物品如活检钳、细胞刷进行生物监测,每季度对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以及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生物监测,保留原始记录。结果超标时应认真查找和分析原因,并及时反馈。
十四、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统一回收,做好交接记录,并签字认可。
1.布局合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经过,不得逆行。
2.根据各房间的功能、大小等特点,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确定消毒时间,同时要做好消毒效果的监测。
3.无菌区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规则,室内门窗及无菌柜要洁净无尘,每一天上班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地面,然后空气消毒,定期做空气培养,记录监测结果。
4.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5.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6.洗涤间工作完毕后,将洗涤池内外刷洗干净,清理滤水杂物,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池内外,地面及近地墙面。
7.各区域清洁用具应区分,用后消毒处理后备用。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产房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划分明确,标志明显。
2.所有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及换鞋。
3.一般产妇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保护产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4.对感染症产妇或疑似感染症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污物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5.产房所用物品,应按规定定期消毒,每月做细菌监测,保留监测结果。
诊所院感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二、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统一回收。
三、非一次性医疗器械(用品)应采用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五、加强各类急救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六、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七、治疗室、处置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八、治疗室、处置室均应有紫外线灯管,每天至少照射一次。
九、各科室桌、椅、床、地面、窗台用清水擦拭每日一次,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
1、布局合理,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分开设置。
2、口腔诊室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室、清洗消毒室进行清洁、消毒;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3、诊室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并记录。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1次。
4、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漱口盂保持清洁,每日用500 mg/l含氯消毒溶液刷洗2次。
5、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
6、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7、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
8、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9、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10、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11、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12、消毒与灭菌后的口腔诊疗器械应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期。
13、器械应使用加酶洗液清洗,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
14、麻醉的药品开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h,抽出的药液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h。
15、无菌镊子罐采用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一次,若有污染随时更换,清洗后进行灭菌。
16、灭菌效果监测采用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包括灭菌物品、洗涤、包装质量合格;灭菌物品放置灭菌器的方法合格;灭菌器的仪表运行正常;灭菌器的运行程序正常。
17、干烤箱、高压蒸汽灭菌器定期进行生物监测。干烤箱、高压蒸汽灭菌器每锅灭菌物品要有登记。
18、对诊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口腔器械每季度进行一次消毒效果监测并记录。
19、医疗废弃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回收记录本保存三
1.内窥镜室诊查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划分明确,坚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2.不一样部位的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不一样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3.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4.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到达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5.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消化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6.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用流动水清洗,再用多酶洗剂刷洗,清水冲洗清除管道中的残留组织,沥干水分后再进行消毒。
7.浸泡内窥镜的消毒液选择应贴合要求,浸泡完全,时间贴合要求。
8.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1.试剂药品贮存规则
1.1一般试剂药品
1.1.1一般试剂药品放置原则:固体与液体分开,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开,酸与碱要分开放置,易燃易爆药品要远离电源。
1.1.2试剂放置温度要根据试剂药品所要求,分为常温、4-8℃和4℃以下。
1.1.3在贮存试剂时,要登记试剂的效期。
1.2危险性化学药品
1.2.1危险性化学药品应有专人负责管理,标签必须完整清楚。
1.2.2酸和碱,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其他能相互作用的药品试剂,不应存放在一起,以防变质,失效或燃烧。
1.2.3挥发性药品应于阴凉避光处保存,严禁日光直接照射。
1.2.4强氧化剂不宜受热与酸类接触,否则会分解放出活泼的氧,导致其他物质燃烧或爆炸。
1.2.5易爆炸性的药品应放置在有缓冲液体的容器内,以防撞击和剧烈震动而引起爆炸。
2.易腐蚀试剂的使用规定
2.1使用有挥发性强酸、碱,以及有毒性的气体时,应在通风橱内开启瓶塞,如无通风橱时,应在空气流通处开瓶,人站在上风向,眼应侧视,操作迅速,用毕立即紧塞瓶塞。
2.2对液体试剂应观察试剂名称,浓度,溶液的颜色,透明度,有无沉淀,以确定试剂是否变质。
2.3取用液体试剂时,应将试剂倒入试管中吸取,原则上不能将吸管直接插入试剂瓶中吸取,用完剩余试剂不能倒回试剂瓶内。
2.4倾倒试剂时,左手握住贴有瓶签的瓶体,右手拔出瓶塞,从瓶签的对侧倒出溶液,避免溶液腐蚀标签,瓶塞开启后将塞座放在桌上,塞心朝上不可与任何物品接触,以免污染试剂,更应注意不可使瓶塞张冠李戴。
3.受化学药品伤害的处理
3.1皮肤受强酸或其他酸性药品伤害时,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5%碳酸氢钠冲洗,最后用盐水洗净,并敷以碳酸氢钠溶液纱布条。
3.2皮肤受强碱或其他碱性药物伤害时,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5%硼酸冲洗,重者可用2%醋酸湿敷。
3.3溴水伤害皮肤则以多量甘油按摸,使甘油渗入毛孔,再涂以硼酸软膏。
3.4碱性物质溅伤眼睛后,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大量干净水彻底冲洗眼睛至少10分钟,再用4%硼酸溶液冲洗,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滴以抗菌素眼药,防止感染。
3.5强酸溶液溅伤眼睛,迅速用清水冲洗,然后请眼科医生处理。
一、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三、监督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四、组织本科室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五、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六、做好对卫生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七、有针对性进行目标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医院感染发病率。
八、定期对本科的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器械消毒液等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做好登记,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九、按月参加医院组织召开的医院感染管理例会。
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拖布及一切卫生用品要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2、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传染病患者及感染性患者的手术应当在隔离手术间进行。
4、进入手术室人员须换手术室专用鞋、帽、口罩、工作服,要求自己的衣服、头发与口鼻不能外露,手术人员工作鞋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洗。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脱下手术衣、手套等物品放入手术间指定位置,洗手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5、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手术室所用物品、器械、敷料在开包前应再次检查有效期,符合无菌要求方能使用,术中均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1、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法令、法规,保障工作人员、病人和进入临床实验室人员的安全,保证仪器设备、有毒和易燃、易爆试剂的安全使用,使工作人员在安全的环境和条件下完成日常工作。
2、科主任要定期检查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并经常进行安全教育。
3、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4、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病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6、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7、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按医疗垃圾处理。
8、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
9、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消毒处理,防止扩散。
10、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11、专人保管剧毒药品,剧毒药品应有两人保管,存放于保险箱内,建立剧毒药品的使用登记制度。
12、对压力设备和贵重仪器责任到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督查。
13、保证实验室电、水使用的安全,防止超负荷用电。使用电炉时一定要有人看守。使用电高压消毒锅时,一定要遵守操作程序,以防爆炸。下班前一定要检查水、电开关,关好门窗,注意防盗。值班人员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14、使用强酸、强碱、腐蚀、有害、易燃、易爆品时,应在适当的环境中正确操作,防止腐蚀、灼伤、中毒、水灾和爆炸等事件的发生。
15、保护好防火设施,保持走廊通道畅通,便于火警时人员安全撤离。
16、做好电脑网络安全工作,防止病毒感染,防止泄密。
17、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以外事故,如发生医疗暴露等事件,要严格按照医院制订的应急处理方法处理,不得延误。发现有不安全因素,应及时报告,迅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