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纲要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是坚不可摧的。所以“养成好习惯”是我家教育孩子的最重要的家规之一。
当我幼小时妈妈经常会和我唠叨:自小要有好习惯,对人要和善,知错就要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妈妈的唠叨下我以此为准,渐长成人,踏入社会后我感受到了这些习惯的重要性。如今我也是一位妈妈,遵循母亲的方式,也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平时我也会和妈妈一样对儿子唠叨:“自小要有好习惯,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小伙伴;别人的东西不要拿;自己东西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唠叨声中儿子在这些方面渐成习惯。但总归是孩子,一些小毛病总会不断出现,特别前段时间有点乱花钱爱浪费的情况出现。于是我又开始注重他节俭习惯的培养。一次带儿子去超市买生活用品,儿子一会儿就拿了一大堆自己的零食,这时我要求孩子:只能拿两样。儿子听了傻眼了,还哭闹起来。但在我的“威胁”下,只好妥协。回家的路上我和他聊了刚才的事,和他说了多吃零食不但浪费钱财还有损健康,孩子听了点点头。在以后去超市前,孩子就会和我先商量买一些什么东西,去超市后也不多拿,就买商量好的一些物品。有的时候面对孩子的哭闹,我们不能妥协,等待孩子安静后再和他谈心,让他懂得节俭是光荣的。
当然家规不单单来约束小孩的,也同样是约束家长的,一次因为我早饭吃得晚,中饭的时候就把饭剩下了,这时儿子说:“妈妈,你怎么浪费粮食啊。”听了儿子的话,我顿觉脸红,平时我总用这句话来提醒孩子,今天我却自己没有做到,我赶紧说:“妈妈不浪费,等会儿我会把饭吃完,浪费是可耻的,我可不想做可耻的事哦!”孩子听了点点头说:“妈,真乖。”哈哈,家规力量大啊。愿我们用良好的家规建设和谐的家园,让我们的后代健康成长,让他们走得更远!
通过对《纲要》的学习,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纲要内容,我们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等都紧紧围绕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我从中深受启发: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公平的发展,也就是国力增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作为幼儿园的管理人员我认为《教育规划纲要》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不但提出了未来20xx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而且明确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要达到这一目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关键因素,因为幼儿园教师作为教育实践者,直接决定教育的效果。我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很不平衡,部分教师专业水平较低。虽然教育观念日趋科学,但这些教育观念在教育实践中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在各领域教育、家园合作、环境创设、个别指导、评价等方面的具体行动策略还有待不断完善。可以说部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与《教育规划纲要》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因此,我们幼儿园教师要想真正担负起《教育规划纲要》所赋予的责任,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为此,我园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总结如下:
首先,最重要的是学习。我们充分调动教师提高自身教育素养,掌握操作技能的主动性、创造性,帮助教师懂得作为幼儿教师,除了以自身积极的情感、全身心的投入来吸引幼儿主动学习之外,还需要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面,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组织教师依据幼儿的发展目标,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特长,寻找最近发展区,制定自我发展计划。鼓励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使教师自身发展目标与幼儿的培养目标融为一体。
其次,我们针对幼儿师资情况制定详细的师训计划,实施开展各类自我培训活动:构建宝塔型培训模式,优化教师成长环境。对新教师,我们采用师徒结对帮带的形式帮助其以最佳的状态步入轨道;对两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我们通过针对性的带教,使她们在教育教学上逐步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对骨干教师,我们鼓励她们先学一步、先研一步、先写一步、先进一步,努力形成自己的保教特色。其次,在教育实践中促进自我的专业发展。在园本教研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认同个人反思、同伴合作以及专业引领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显著效果。但现实中我们看到,教师各个方面的专业发展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在反思方面,教师很少运用诸如读书笔记之类的方式进行反思,这说明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还不够,而缺少理论支撑的反思很可能只是对教育行为或教育事件浅层次的就事论事。与此相关的是,有的教师也很少主动将自己的反思过程写成文章,这其实也说明很少有教师能从理性层面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同样,在同伴合作方面,一部分教师不知道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怎样与他人进行研讨,以致与同伴的合作往往流于形式而缺乏实效。
再次,为教师创造专业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外界的支持,需要高质量的专业引领,如接受来自诸如幼教专家的专业指导等。但这样的学习教师参与面很窄,有的教师反映自己从来没有这样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为此,我园专门制定了教师专业成长计划,首先转变教师的思想:要学会自己主动学习,我们不能与专家零距离接触,但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收看、收听专家讲座、优质课等。再次要找准自己的学习目标,我园在20xx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幼儿园”,说明我们老师的专业水平是很高的,可以说,专家型教师就在我们身边。为此我园实施了以老带新的“青蓝工程”,建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向身边的专家学习。
总之,我们要把《规划纲要》的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准确把握《规划纲要》的主要精神,把学习贯彻《规划纲要》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推动幼儿园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带领全体老师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纲要上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幼儿和家长服务,争创人民满意的幼儿园。本文来自一枝笔写作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幼儿集体活动中,教师坐在前面,幼儿不仅在听老师讲,还用真挚的目光在看。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无论是举手投足,还是一颦一笑;无论是发型装饰,还是衣着打扮,都被幼儿看在眼里。
在一天早晨,带班老师在前面为孩子们开展活动,我在旁边做教具,总有几个小朋友会转过头来看看我。我拿着剪刀在橡塑纸上剪出了一个个形状,多余的橡塑纸直接掉在了地上。过了一会,当我抬起头时,我看见有个小朋友没有在认真听老师讲,却在下面撕纸巾,而且把纸巾撕得很碎扔在地上。我刚想把他叫起来,质问他为什么不好好上课,突然想到会不会是因为他看见了我在后面剪材料,让橡塑纸掉在了地上,才会把纸巾扔在地上的呢?于是,我赶紧收拾好材料,用扫帚把地上的废料打扫干净。活动结束后,我问他:“老师在上面讲,为什么不好好听?”他羞愧的低下了头。于是,我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看,老师剪下来的东西,都已经扫进垃圾桶了,你能不能把你撕的纸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去呢?”他满脸悔悟的点了点头,飞快的回到自己的座位,把碎纸巾捡了起来,扔进了垃圾桶。我告诉他,阿姨平时很忙,没有空一直为我们打扫,我们要做个能干的孩子,要保持教室的整洁。而且,上课时也不能东张西望,做小动作。他轻声地说:“知道了,老师。”通过这件事,我更加注意在孩子们面前的形象了,虽然我及时打扫了垃圾,但却给孩子们留下了随地扔垃圾的印象,所以这些不良的体态语,不但会降低活动效果,还影响了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在活动中,我也尽量为孩子展示良好的体态语,如与幼儿交流时弯腰、低头、下蹲、上身前倾、眼神注视、微笑,在幼儿答对问题时给予他们肯定的眼神作为肯定等等。教师体态语的表达是为了吸引幼儿的视觉,因而体态语具有形象、生动、鲜明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体态语能激发与引导孩子的思维与语言。能帮助幼儿准确地掌握知识、理解内容,尤其是幼儿不容易理解的内容,通过体态语的动感帮助幼儿理解和验证。体态语教学具体形象,生动形象的动作幼儿有意注意时间更长久,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体态语教学是语言的一部分,教师的举手投足,都反映出教师的情操、品质,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因此正确把握和使用好体态语,是我们教师应该好好学习的。
所谓“身教重于言传”,体态语就是身教的具体表现。所以教师在与幼儿交往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体态影响,克服小消极体态,为幼儿提供良好榜样的同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