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精选27篇)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学了“首孝悌”这一段,感悟很深。
首孝悌,是告诉我们要孝敬与尊重自己的父母。如果连这都不懂,就不可能尊重朋友、同学等在生活中帮助过你的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告诉我们:父母叫你时,不能慢吞吞;父母让你做事时,你就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偷懒。到这里,我很内疚,因为我在三年级时(现在也有),妈妈要求每学课后要听写英语。那时的我总是慢吞吞地,很不情愿,或想办法脱身,甚至哭过。可是妈妈紧抓不放,坚持每学课后要我听写英语。正因为这样,在三年级英语期末考试考了100分,才知道妈妈的用心良苦。可是在四年级时依然不怎么情愿听写,分数下降了,可是我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妈妈只好随便我,什么时候自愿就什么时候听写。学了《弟子规》后,觉得自己对不起妈妈……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的意思是:自己的身上有伤时,自己的亲人会非常担忧;而你的道德有“伤”时,亲人的脸面就都被丢了。我在深圳时,不小心摔破了头,妈妈被吓得脸色苍白。妈妈送我到医院,边哭边送我进手术室……。读了《弟子规》“入则孝”后,联想那时的情景,真正理解“身有伤,贻亲忧”这句话的意思。
《弟子规》是中华文化的经典,它正以特殊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位炎黄子孙。当古老的钟声再次响起,让我们一起徜徉在这美妙的文化经典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学校近日举行了“国学经典朗诵活动”,我有幸阅读了中国远祖着作——《弟子规》。其中,我明白了做人要孝顺父母和诚实守信这两个道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掀开《弟子规》的扉页,这短短的二十四个字引起了我的深思。在古代时,人们已经懂了“百德孝为先”的道理。可如今,我们却对父母横蛮无理,面对父母的热切呼唤,我们却不理不睬;面对父母的再三交代,我们只是口头答应,却迟迟不肯动身;面对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并非虚心接受,反而强词夺理……为此,我们应在“孝”上下苦功,尽量做到“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做人不仅要孝顺父母,还要诚实守信。这在《弟子规》中的“信”便有提及——“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其意思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的确,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十分讲究诚信,因此,我们要时刻牢记着“轻诺必寡信”的忠告;坚持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信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对《弟子规》有了认识,还树立了新的人生观。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应该严以律己,做一个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和知书达礼的人。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这条规就告诉我们,读书有三个要领:心、眼、口。但最主要的还是在你的心,心如果没有专注,心有旁骛,心里头老想着其他的事情,就像《小猫钓鱼》讲的那样,我们学习、读书的效果肯定不会好。
我们上学的时候,或是我们的子女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不见得学习时间最长的,他的学习成绩就最好,反而看似没怎么学的成绩却很好,这里尽管因素很多,但不懂得读书的要领,心、眼、口不一很可能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当孩子学习时要做到心眼口统一,一要靠她自己体会和掌握,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宜于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比如:当孩子作业没做完时,家长就不要开电视和电脑或大声说话交谈了,以免孩子分心或影响孩子的学习,这样他才能达到“心眼口”的统一,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的六门主修课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行为要谨慎小心,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而且亲近有仁德的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今天,我就读了这本圣贤书
妈妈说,弟子规这三个字,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明了,‘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为什么?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无论老少,大家都应该来学学看什么叫《弟子规》?“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一本书的用意在哪里?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
我轻轻翻开书,细细读了一遍又一遍,心里是无比的赞叹。
《弟子规》教给了我许多道理。我在弟子规中懂得了孝敬父母、老人;与朋友相处要团结友爱的品德;还知道了一些生活中必有的常识。以前,在和弟弟分苹果时,从不谦让。可读了《弟子规》后,我就会起了“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这句诗,于是,就把大苹果给了弟弟。以前,在爷爷面前,都会夸夸自己的学习。可读了《弟子规》后,我就会想起“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这句诗。于是,就静静地听爷爷的教育。以前,我头发不整就想出去玩。可读了《弟子规》后,我就会想起“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这句诗,所以,我红着脸儿跑回屋,头发理好才出来。以前我没有洗漱就想上学。
可我读了《弟子规》后,我想起了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这句诗。在我挑食不吃菜的时候,我想到了“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这句诗。在我马虎小事时,我想起了“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这句诗……《弟子规》,它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每一个人能了解你应当如何做人,会使你个人的修身得到进步。长此以往社会就会得到大的进步,我们的民族也会兴旺发达,生生不息。
《弟子规》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它伴我成长。
弟子规这本书教导我们怎样待人接物,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然后再去学习知识,正确做人。
孝顺父母, 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言行,努力去奋斗为父母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要学礼,懂礼等。学校里遇到学长学姐要打声招呼,主动问好,发自内心的去尊敬他们。
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然后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要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弄虚作假。在学好良好品德的前提下,再去学习知识,学习谦虚、忍让的态度,并且行为上也要处处为他人着想。
弟子规给了我的生活一个指导一个方向,要找准人生目标,并为了目标,脚踏实地的去奋斗,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8月,我走进上海火炬润滑油这个大家庭。就从这天起,我的人生发生了转变。
入职那天,我第一次接触到《弟子规》,读了近20xx年书,我从来都不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一本好书,原来只知道有本《三字经》,而且就知道那么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时候把它当做了一句顺口溜。当我翻开《弟子规》时,顿时呆住了,里面都是短短的三个字为一句,但就是这短短的三个字却蕴藏了人生的大道理。就是这么小小的一本《弟子规》,成为了我每天空闲时间必看,而且百看不厌的好书。
记忆中最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弟子规》中第一篇《入则孝》,读完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过去我是那么的不珍惜。
记得那时我刚上初中,由于不习惯一个人的住校生活,再加上体质差所以时常感冒。有一次,恰好是腊冬,外面还下着大雪,干冷干冷的,经不起寒冷气候的突变,我感冒了,并伴有高烧,上课时脑袋晕乎乎的,坐在教室就晕晕大睡,无法坚持上课。于是拨通爸爸的电话,委屈地说:“爸爸,你快点过来,我感冒了”。等了大概20分钟,还不见爸爸过来,又气又急,又拨通了电话:“爸爸,你怎么还没有过来啊”。说着说着,就委屈的哭个不停,爸爸也没有多说,只说“快了,马上到,你坚持住”。很快,爸爸来了,把我叫出来,在我出来的那一刻,一阵刺骨的冷风吹得我浑身直抖,那漫天弥漫的雪花还没有消停。
这时爸爸赶紧走过来把军大衣让我穿上,我却嘟囔着“那么丑,我才不穿呢”。说着就一撅嘴坐上摩托车,当摩托车启动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寒风和冷雪简直让人窒息。爸爸一边骑着摩托车一边朝后对我说:“把大衣收紧点”。出了学校大门,我才把那个象爷爷经常披着的军大衣披在身上,瞬时身上一股暖流流过。无意间抬了一下头,这才发现爸爸或许因为急促的原因穿的如此的单薄,头上没带头盔,手上也没带手套,膝盖上更没加护膝,却坚实地在我前边替我遮挡风雪和寒冷,靠在爸爸的背上是那么暖意融融,顿时,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父爱如山,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人 有余力 则学文……”从一年级,我们的班主任杨老师,就开始教我们《弟子规》作者:孔子。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
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
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我对这些名言警句刚有领悟,这也是从现实生活中所体会到的心得。
从姥爷、爷爷得重病住院时候起,我看着疼我、爱我的爷爷、姥爷他们虚弱的身体被病魔折磨着,妈妈一天忙忙碌碌,很早起来给我和老人们做饭,还要送到医院去,一直忙碌到晚上十点多,家里、医院、学校一天不知走多少遍路。
在我周末休息时,我一早便陪妈妈去医院,照顾姥爷,给姥爷洗脚、洗脸、洗袜子、按摩、喂饭。回到家里,帮妈妈切菜、煮饭,我这个人从小就爱挑食,又很倔强,妈妈说我又很自私的一个孩子。渐渐地变成一个有爱心、懂得关心、照顾别人了。我自己也感觉到为别人付出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这也是《弟子规》中的“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其实在生活中,再去品味弟子规,那是最有说服力的。
王阳明先生的龙场悟道向同学们提出了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事教条!
立志,学,必先立志,则不如不学,一生劳苦,无成亦无益!立圣人之志,必先求其方,一去私欲,心才纯,心存天理,即是存良知,先从觉悟开始,再学古训,以圣人为师,专心正意勤学,对圣人之言,要深信不疑,即为尊师重道,才能学期精髓,不慢其先生,恭敬之心才能得以彰显,得到利益!
求存天理之方,当从心上下深功夫,不做表面文章,不是以饥者求饱,寒者求暖,病着求俞,暗着求亮,跛者求行,这都是短暂的小目标,而不是立志,立志乃是立命。我们要立真志,真立志,立长志,立什么志,有什么命。孔子曰,十五志于学,就是指我们一生为什么而学,学什么,一生的命运向何处去呢,直至70岁的不逾矩!!虽说是一个及其漫长的过程,但是立下志,就如木之有根,水之有源,命之有续,才为君子也!我们未来的成长路上遇到各种困难都不能打击我们的求学求圣的意志,因为我们已经立下坚定的志,织不利则一事无成,不立志,则人之私欲难除!
古之圣人用很多词汇去释义励志之学,而后成就成名!我们当一起为榜样深信不疑,就能事半功倍,速达彼岸,人生之巅峰之辉煌需要我们“夫道一”!
從贯穿半生,立志尤为重要,从今而后,定当加倍努力,学圣贤之言,行圣贤之意,时时反省自己,建设心灵品质,开发心灵本有的无限的宝藏,让自己的仁爱智慧胸怀和能量有所提升,这也就是先唤醒自己,让自己内心走向光明,才能去影响他人,唤醒他人!通过学习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唤醒大我并为世界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依道而行,建功立业,报效祖国才是当代我们年轻人的使命,这样的人生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在致良知的路上,我会坚持学习坚持走下去,不断的明心,净心,开发心中本有的宝藏,成就舒展的生命和精彩的人生!我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都能拥有幸福自在,乃至圆满,觉悟的人生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起做有良知有正能量的中国人,成为祖先的荣耀成为民族的荣耀!!!
文字脱俗!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
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
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
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
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我校近期开展了学习了《弟子规》的系列活动,初次接触《弟子规》,我认为和女儿幼儿园背的《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认真学习研读后,。使我对所学习的《弟子规》有了新的认识。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好书,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对于指导教育少年儿童生活和学习,培养学生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养成良好的习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成年人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弟子规》主要是讲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博爱的精神、正确的读书方法。时过境迁,岁月流逝,书中所讲的内容也许同我们现在的时代形势不太一样,但书中提倡的家庭和睦、做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使自己的学业有所成的精神却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弟子规》的总纲领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规》其核心思想是孝弟仁爱。它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基础规范。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为人处事。不会做人,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而一个人如能懂得做人之道,不但个人的修身会得到进步,在家庭方面也能得到幸福美满,子孙也都可以兴旺。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我们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很重视礼仪的教育,可现在的社会,礼仪已经被人们所遗忘,特别是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怎样孝顺父母,体谅父母。怎样尊重长辈,怎样尊师重道。有的只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只知道自己的利益神圣不可侵犯。有的学生,在班级里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容忍别的同学,行为极端,极富攻击性。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之外,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孝敬父母。如:“父母敬,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告诉我们,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让气、伤心等等。
让我们认真学习好《弟子规》,深刻领会《弟子规》精髓,做一位品德高尚、学业有成的人。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自身的言行,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培养学生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弟子规”书,书中一个个孝敬父母,关心朋友的故事深深的迷住了我。
弟子规中有很多意味深长的故事,书中没写一段都会有一段注解,接着就是意味深长的故事,有教人尊敬师长的故事;有教人怎样孝敬父母的故事;有教人改正自身缺点的故事。。。。。。等等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下面我说两个故事给大家听听吧。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勿行赖。”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应该及时答应,不要拖;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认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懒。这一句话有两个因孝敬父母而千古留名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做孝心感天。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人,他的生母很早就死了,他爸爸又给他找了一个后妈,王祥的后妈对他很不好,一天,她的继母想吃鱼,可现在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于是,他跑到满是冰的湖面上打了一个洞,忽然,两条小鲤鱼从冰洞中窜了出来,直接跳入了他的网中。之后继母为了刁难他,又说想吃烤熟的黄雀,王祥立马抓了一只烤熟给他后妈吃,可他后妈吃完还想吃,,王祥又拿着网子出去了,刚一出门一大堆黄雀飞入了王祥的网子,乡亲们纷纷议论,说:孝心感天啊!
第二个故事:有一个叫孟宗的人,她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非常可怜,经过医生检查之后发现没病,原来是想吃竹笋了冰天冻地的冬天哪里有竹笋,孟宗急得大哭,眼泪滴在地上,一棵棵竹笋从土中钻出,孟宗的孝心感天动地了啊!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
一直以来,我的字都写得不好,所以老是被妈妈批评,甚至撕本子。
撕的我都有点恨她了,心想:干嘛老撕我本子?我已经尽力去写好了,只是手老是不听话,总喜欢歪来歪去。看看对错不就得了。可我却不敢说出来,因为说了怕挨妈妈的拳头。唉,怎样才能写好字呢?今年以来,我们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的活动,全校同学都在诵读《弟子规》。只因平时学习时间紧,我的《弟子规》断断续续地,一年了还没背完。
趁这个暑假,妈妈要求我坚持继续往下背。每天早上15分钟,在妈妈的监督下,我终于背完了,而且还能从头到尾背出来呢。还别说,《弟子规》里的学问还真不少,而且都是前辈们生活、实践经验和智慧的总结。其中,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意思是:如果把墨磨偏了,说明学习时心不在焉;如果字写的潦草、不整齐,说明思想不集中。这里说的不正是我吗?原来,我写不好字的原因是因为平时写字时精力不集中!仔细一想,也的确如此:每次写作业时,我脑子里总想着布娃娃、折纸、小零食、总不能安静,难怪字写不好。为了提高书写质量,我开始集中精力练习钢笔字和毛笔字。妈妈让我把“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几个大字用电脑打印下来,贴在我的书桌前,每次写字时,我都要先大声地读上两遍,妈妈说这是为了提醒我注意。然后开始写钢笔字,再练毛笔字。
不管是天阴、下雨还是天晴,每天早晨30分钟的写字课我从未间断过。每次写字,我都记着《弟子规》里的那句话。一个假期下来,我的字大有进步,妈妈看了很开心。她把我的作业本前后进行了对比,我看了后觉得很羞愧。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她注视着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记住: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心,没有什么做不好的,只要坚持练习,你一定能写好字。”我答应到:“嗯,我会的。”
写好字是小学生的义务,这也是我对妈妈的承诺,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而最为深刻的感受就是《弟子规》虽然是一部着作,但是它的作者却仅仅是位秀才。《弟子规》的作者叫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生于康熙年间,死于乾隆年间。李夫子是一个不大出名的人,一般人认为,这位李夫子是在公元一六六二年出生,在公园一七二二年去世的。很多人都认为李夫子活了六十岁,但是,也有人说李夫子活了八十三岁。这两个数据前后相差了二十三年,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的社会对他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如果李夫子是为大人物,史书上一定会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李夫子的出生年月日和生辰八字。
李夫子一生中拿到的最高学位仅仅是秀才,从此以后他便再也没有高中过,什么状元拉、榜眼拉、探花这些学位,压根都跟他没一点关系。在当时,一个秀才只能教书。秀才不是举人,举人老爷有的时候可以当官,进士也可以当官,而秀才呢,却只能够教书育人,还教不了什么好书,也当不了什么书院的院长,顶多只能开个私塾。然而这位没什么大成就的李先生之所以会写出《弟子规》这本现在家喻户晓的书,是因为李夫子毕生努力研究《大学》、《中庸》,虽然李夫子学位不高,学历也不高,但是,有时候好多科举不成功的人却恰恰学有所成,这位李夫子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虽然在科举的道路上,李夫子是一位失败者,但是在研究《大学》、《中庸》这一领域里,他却颇有建树,算得上是一位相当了不起的学者。后来,李夫子创建了一所学校,叫做敦复斋,起了一个斋号讲学。李夫子讲学讲得很成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听课,久而久之,他就被人尊称为李夫子了。所以,人们称李夫子为清朝早期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这个称呼是一点也不为过的,而这个称号,李夫子也是担当的起的。
除了《弟子规》外,李夫子还根据传统对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教书实践的经验,写了一本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书,叫做《训蒙文》。李夫子在钻研《大学》、《中庸》这样的着作之余,还坚持写诗,出于对水仙花的喜爱,李夫子曾经写了上百首赞颂水仙花的诗,后来集结为《水仙百咏》。
我本以为,能够写出《弟子规》这本着作的人一定是个拥有状元、榜眼这样的学位的人,所以说李夫子只是位秀才这一点出乎了我的意料。现在的我们认为,李夫子是位成功人士,他虽然没有有高等的学位或宏伟的家世,但是他很努力。所以,成功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达到的。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是我们每位教师追逐的梦想。教师的幸福是什么?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一种幸福;受学生爱戴,是一种幸福;得家长信任,是一种幸福;被同行敬重,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从理解与尊重中来,从沟通与合作中来,从博爱与智慧中来。读了《弟子规》之后,我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也从书中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之道。
一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要有孝敬之道。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之道,周朝以孝治天下,国运昌盛八百年。“孝,德之根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我们都知道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可是却忽略了德为先,甚至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品德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我们看到“孝”字,是“老”和“子”为一体的,孝顺的孩子不用父母操心,自然老师也少操很多心,孩子也必定是学业成功的。再看“教”字,由“孝”和“文”组成,即文载孝道,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教书育人也必须孝敬父母做好学生的榜样,而教育最好的办法也是自身作则的身教而不是言教。那么如何尽孝,《弟子规》给了我们很好的行为准则: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另外还包括诸如:出有告,返有面。亲好力为,亲恶谨为等,教师可对照自身是否有做到。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孝顺父母,孝顺的心才能传递给学生爱和幸福。
二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要有教育之道。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弟子规》云“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意思是老师不深入研究学问,不在人品上扎扎实实的落实,不在道德上提升自己,又如何教育别人呢?所以我们要懂得修身养性,认识到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平时的工作中,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对学生应更多一些情感抚育、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让他们从我们身上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因此,我们既要教会学生懂得“长者立,幼勿坐。长着坐。命乃坐”“过犹待,百步余”的礼节,又要让学生拥有“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良好心态。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他们对教师不但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三、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要有勤奋之道。
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就要勤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此,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触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如有时对于手头的工作,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研究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工作效率肯定不高。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若今后能按照它上面所说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会更上一层楼。
四、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要有处事之道。
作为生活中的一份子,单位中、家庭中做人处事的方法关系到我们与同事与家人是否融洽。“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让我进一步明白了一个道理,便是对待工作和生活应该在把握节奏的同时要保持正确的态度;“话多说,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诫我们言多必失,做人应该谨慎守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是在提醒我们要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做到德才兼备,而绝非什么御人之术。谨、信、仁三点告诉我们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什么事情都要时刻谨慎,而且要遵守承诺并且要对待家人、同事要仁慈,以诚相待。立身处世谨言慎行,做人处事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从容面对各种工作和压力,从而感受到快乐。
总之,学习《弟子规》不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我们对于《弟子规》的学习,绝不能停留在学习的层面,而重在落实饯行,我们要在平时的不断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地丰富提高自己的水平,做好属于自己的每一件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激情满怀地上好每一堂课,循循善诱地讲透每一道题,精心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全面地分析好每一张试卷,安抚每一颗受伤的心,帮助每一个困境中的人,做好每一次规划,反思每一次得失。现在的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行为习惯差、抗逆能力弱,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和未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要求其具有更高的人格素养和知识素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而且还要做的更好。
想必大家都读过《弟子规》吧,《弟子规》里的内容蕴藏着许多道理,只要我们反复回味,就会有许多体会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读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没有做到……
有一次,妈妈一个人在家里大扫除,而我在做妈妈布置的“海量”作业。经过两个小时的“拼搏”,我终于把“海量”作业给消灭了。没想到,我刚刚写完作业,妈妈就叫道:“阿怡,帮妈妈洗洗拖把吧!”我听了,说:“妈妈,我刚刚才把作业给做完,手都麻了,你又叫我去洗拖把,我很累啊!”妈妈说:“我干了一天的活,可把我给累坏了,叫你去洗拖把都不肯去。唉!”我听了,又说:”下次大扫除我就和你一起干活,这总行了吧!”妈妈听了,说:“唉!算了,你还是好好学习吧!”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妈妈。妈妈希望我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什么家务活都不让我干,全部家务一直都是她做的。现在,妈妈很累很累,叫我帮她洗个拖把,我都不肯。唉,妈妈上班回来已经很累了,回到家她还要忙个不停,我又何曾帮过她干过一点活呢?平时,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她叫我回去复习,不要再看电视了,我都是慢吞吞地去做,有时甚至不听呢,净和她“唱反调”。妈妈处处都为我着想,可我根本就没当一回事呢!但是,我现在决定改变自己,要做一个好孩子!
今后,我一定会做个懂事、听话、勤劳的好孩子,学会帮妈妈分担辛苦,让妈妈不再为我的学习操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通读了《弟子规》,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首先,对长辈有礼有敬、对兄弟恭敬友爱。对个人而言,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其次,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有时在具体工作中还是免不了有争强好胜、骄傲自满的情绪在里面,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读完《弟子规》后,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因此,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保持谦虚的态度,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多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再次,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弟子规》规范人的行为,一句话一个道理,它给了
我们很多工作中的启示。作为党员,我们要正视自己,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和不足,认真改正和弥补,在工作中积极进取。最后,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阅读《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要多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尊重群众意见,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细节决定成败。《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提高修养、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多时候,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做好,那就会出现“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
阅读《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能变成和谐的世界。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己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情怀都是非常有益的。能认真读过,用心去做,并且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便可终身受益。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我读完弟子规后,知道了我自己的缺点,缺点是挑食。应该做到不偏食,适可而止,不要吃得太饱。
《弟子规》中“孝”让我懂得了父母教导的时候,要恭敬的听;父母责备的时候,要心悦诚服的接受。
“悌”让我懂得了作为兄长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兄弟和睦,这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孝道。长者站着,幼者不可坐,待长者坐下后,招呼幼者坐下,幼者才可以坐下。
“谨”让我懂得了清晨要尽早起床,晚上要迟些才睡;人生岁月有限,所以每一个人都要珍惜此时此刻。凡是打架闹事的场所,绝对要远离;不正当不合理的事不要去追问。
“信”让我懂得了讲话不可太多,言多必失。要讲的恰当,要实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语。办不了的事不轻易许诺别人。听见别人说自己的过失就发怒,而听见别人恭维自己就欢喜,这样就会招来坏朋友,而好人就离你而去,如果犯了错误,能够改过,就跟没有犯过错误一样。如果犯了错误而掩饰之,那就错上加错了。
读完《弟子规》,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今后在我成长中一定用弟子规的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快乐的成长。
这几天老师一直让我们读诵《弟子规》,学校有时也在空中课堂播放《弟子规》。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
本学期开学初,县教育局要求全县师生共同窗习《弟子规》,在下在指点同窗们朗诵、背诵的进程中,本人也努力学习,感到播种很大,领会到教育局展开这次学习活动意义严重,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呼唤品德的时代,更显得不足为奇。重复诵读那质朴的古训,不由使人心胸恍然大悟,在潜移默化中,似乎拉近了本人与圣贤的间隔。
在下学习《弟子规》深入领悟到以下四点:
1、做人要懂得感恩;
2、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
3、为人要谦逊;
4、要找准人生目的。
《弟子规》教人向善,培育增长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并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
让俺们一同来倾听圣贤的教导吧,从尽人伦之本分做起,做一个好儿女,一个好丈夫,一个好妻子,一个好父亲,一个好母亲,一个好员工,一个大家心目中的好冤家。只要这样,俺们才干承当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调和与安定奉献本人的力气。在下愿与大家共勉,在教书育人这个事业中,严厉要求本人,怀着感恩与恭敬之心来待人接物,谦卑待人,事必躬亲,勤劳学习,不时进步团体涵养和素质,为教育的开展做出本人的奉献在零碎的看了蔡教师的《幸福人生讲座》后,在下对其深远意义有了新的看法,深深看法到《弟子规》在当今真是一本既陈旧、又时髦的读物。它是俺们日常生活中最好的教师,通知俺们许多道理,率领俺们领略人生的真理,标准俺们做人的原则,指明俺们做人的方向。
《弟子规》这本书,它从孝敬父母、尊重晚辈、兄弟不和、做事慎重、诚信做人、德爱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化细致的阐明,使在下明白了许多道理。《弟子规》教导人们首先要有孝敬晚辈的心,要有一颗友爱的心;只要一团体的品德上进了,才干做坏人,而俺们学习的基本就是:人的品德涵养。
学习《弟子规》使在下最难忘的句子是“但凡人,皆友爱。天地覆,地同载”。它传递了孔子的“泛爱众”,朗朗上口,给人一种暖和的觉得,蓝天之下,大地之上,对一切的人都应该爱,一切的人也都需求爱。在表达上“但凡人,皆友爱。天地覆,地同载”比“四海之内皆兄弟”还有气度,令人感到胸襟广博,时至昔日它依然有理想意义。作家冰心曾讲:“有了爱就有一切。”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一切崇高质量和美妙品德的中心。人只要懂得爱,懂得感谢,懂得体恤,懂得感恩,懂得宽容,懂得辞让,世界上才不会有充实和孤单。爱在哪里?爱在一个淡淡的浅笑里;爱在一个曾经被家人传递了许屡次的苹果里;爱在一床暖暖的被子里……爱是生活的主旋律。都讲父母的爱比山高,似海深。在亲情的世界里,雨滴会变成咖啡,种子会开出玫瑰,清泉会酿成美酒,眼泪会闪出浅笑。
《弟子规》实真实在地通知俺们如何做人,如何仁爱待人,如何正确处事,如何分寸有度的接物,它会时辰照射着俺们行进的步伐,丰厚俺们的思想。让俺们冲向传统文明知识的陆地,学会做人的道理。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不足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需俺们仔细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原则,在生活任务中就会有正确的判别,及时纠正本人错误的言行。
经过学习《弟子规》,在下深深地看法到本人做的远远不够,尤其是在孝敬父母方面还要好好努力。去年在下的爸爸患直肠癌,需求在下的协助和照顾,在下却借口任务忙,单位不准假。如今回想起来,真是不应该。父母对在下那么好,在下有什么理由让他们在需求在下的时分使他们绝望呢?在下也生过病,他们是那样的细心照料,无微不至,而在下呢?既缺乏细心,又缺乏耐烦。学习《弟子规》,在下想不只是一个进步团体涵养的进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进程。对一团体的生长来讲,是非常必要的。爱四周的人,爱这个世界。只要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调和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调和的世界。
《弟子规》是一本集中国传统文明的精髓,以学规、学则的方式,三言成语的体例,稀释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知识的教育范本。其浅显易懂“便于诵读解说而皆切于实践”,不管从任务到生活,还是从做事到做人,廖廖1080个字,就把人类社会所倡导的、支持的,遵道的、违德的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外延丰厚。《弟子规》自身就是“道”是“德”。所以要牢记《弟子规》,并用它来要求本人、反省本人、反省本人,做到敦伦尽分。少量的现实证明,能按《弟子规》的要求来标准本人言行的人,相对在家庭中是一个好儿女、好夫妇、好父母、好兄弟姐妹,在单位是一个好员工、好同事、好冤家、好指导,在社会上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圣贤之人。
《弟子规》自身就是一种标准,一种品德质量的标准;同时也是一个让大家去事必躬亲、自在下管理的行为标准。它不是拿来要求别人的,而是经过本人的践行来引导、带动身边的人一同学习,一同力行,逐渐提升本人的素质,进步家庭生活质量,改善任务、生活环境以及社会习尚,从而到达构建调和家园、调和社会的目的。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生活中,总会有许多事情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或喜,或忧,于是,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也就选择了过什么样的一种生活。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古人说;“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敬他的双亲,视为禽兽所不如。是啊!小乌鸦还会把食物留给父母吃,小羊羔吃奶水后,还会跪着向母羊表示感谢;一个懂得做人的人,不仅要懂得好好学习、诚实守信,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所以,人们常说,一个孝敬父母的人,要是坏也坏不到哪去的。 是谁给予我们的生命?是谁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们拉扯大?又是谁把我们抚养成人,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是父母!他们把我们带到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上。特别是母亲,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的。
自从我们来到这人世间,父母又要给我们换尿布,喂我们吃饭,教我们学说话,学走路。如果有人问我的启蒙老师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父母!”等到大一点,父母就教给我们一些道理,送我们上学,让我们有更好的教育。而且,父母每月还要给我们零花钱。可我们却不知好歹,乱用零花钱,一点都不了解父母的心思。当我们做错事惹父母生气时,父母就会教育我们;当考试取得好成绩时,父母就会奖励我们;当衣服弄脏时,是父母用双手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当我们考试考砸时,父母就会鼓励我们下次再努力;当我们……
父母给我们实在太多太多了, 乃至我们以为他们心中没有我们。。。。。。 感恩,是我对待生活的态度。感恩,并不局限于铭记别人的好处,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平时,我们是否会受喜怒哀乐所左右生活?喜的时候是否会欢天喜地欣喜若狂?怒的时候是否会大发雷霆暴跳如雷?哀的时候是否会惆怅万分失落无比?乐的时候是否会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要怎样做到对喜怒哀乐处之泰然?要如何保持平静的心灵?
学会感恩的生活,宁静而祥和。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这个月我们主要学习了《弟子规》中的—泛爱众—部分。通过这个月的学习让我懂的了以下几点:
1、人和人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我们不能鄙视任何人,也不能因为某一个人有财有权有势就去巴结他,我们大家应该互敬互爱,相亲相爱。现在的有些孩子们就特别有这种歪风邪气,天天比自己家里多有钱,比自己穿的名牌衣服等等,其实孩子就是要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的内心是空虚的,是需要家人的理解和陪伴。
2、一个人受人尊敬不是因为他得容貌好看,而是这个人的品德修养和才能,德行高尚的人,名望自然高。有才有能力的人,人们在和他相处以后会更加欣赏佩服他的处事能力。我在外面工作时遇到同事特别有能力的我们就会主动称呼他为老师,这就能看出一个人受人尊敬不是他所在的位置和他如何能说大话而是他的内在才能。
3、当你有能力而别人没有这种能力时,你要无私的奉献去为众人服务,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能,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不管是人还是物。别人正在忙碌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使其分心,当别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说话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父亲经常告诉我: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也许你的一个小小的举动或语言就能成就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
4、别人的短处,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更不能去和别人说。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等于自己在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相反宣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5、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要让他人做事时,先要反省问问自己:“如果换作是我,我愿意吗?”,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不开心的事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俗话说:滴水之恩乃当涌泉相报。我家昨天把地里种的姜刨了,今天给亲戚朋友都送一些,婆婆说让我把好的留着自己吃不好的送人就可以了。我说要送就送好的,不然就不送。婆婆不高兴了我就不吱声了,然后偷偷把好的一份一份包装好,今天都给送出去了。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别人给你送东西都是不好的你会怎么想,虽然我没能说服婆婆但是她知道以后也会理解我。
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它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还会去学习,自己的行为不光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记得有一则小笑话是说,有个老人年纪大了,双手经常哆嗦,他的儿子儿媳嫌弃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打破了一个碗,老人的儿子儿媳非常生气,对着老人发了一顿火,从此之后,让老人用木碗吃饭。有一天,这对夫妇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在给他们做碗呢,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给他们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可以期待。
记得小时候首先接触的是《三字经》,总是喜欢和同学比,看谁背的多,背的熟,弟子规学习心得。
其实那些故事的真正含义都是后来才慢慢明白的。
来到了巨人培训学校,第一次接触到《弟子规》,这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不得不深感惭愧,这么晚才学习《弟子规》。
经过几天的学习下来,令我受益匪浅。
今天就把学习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通过学习《弟子规》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孝"。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百善孝为先,这就是最简单的做人原则。
一个对自己父母都不善的人对他身边的亲人朋友也一定不会好。
我很赞同这种教育观念,从小我也是个比较听话乖巧的女孩,对长辈一向是比较尊重,所以在父辈或长者也对我很关心。
这点我深深明白,什么都是相互的,只有自己尊重他人,善待他人才能更好的得到别人的尊重。
《弟子规》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父母",换句话说,我们要孝顺父母长辈,也应善待他人!《弟子规》提到"信"说道:"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就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对于"诚信"我想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如果我说过要做的事一次没做到,两次没完成,第三次便不会有人相信你了。
言出必行,言而有信才能更好的得到朋友的信任!"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
我是个爱说话的人,很外向的性格促使我喜欢在任何场合表现一番。
看到"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我心里深感内疚。
我以前从来没有重视过说话的艺术,从来没有认真的反省自己在说话方面有什么缺点,所以经常会因为自己说话不妥与朋友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今天《弟子规》让我知道了,我要刻骨铭心的记得说话不要多说,要说到点上,说得具体明白。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就是说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这句的意思是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
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
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
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
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最后说说生活习惯,《弟子规》道:"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早上要早点起床,晚上也别很早就睡觉。
因为时光宝贵,转瞬即逝,应当好好珍惜和努力。
学习是不断的,生活更是学习做人最好的平台。
感谢《弟子规》巩固了我做人的道理,教训了我要在生活中不断都告诫自己有很多不足,谦虚的接受别人善意的批评并加以改之。
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我将要继续学习《弟子规》的传统教育,做好工作的同时要学会做人。
我励志珍惜每一次自我提高的机会,乐观积极的面对未来成长道路上的各种挑战。
做感动中国人的教育!
在这个假期中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是清代编的,是儒家的经典名著。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些在生活中待人处世的方法,而且每一句话都是三个字,对仗工整。有教我们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孝敬老师,怎样和同学、兄弟相处。还有要怎样学习的。这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要求。
比如说,我们孝敬父母要随时叫随时应,父母的建议如果是对的,我们要听从,如果是错误的,我们要找个合适的方式跟父母说。兄弟之间应该互相关爱,哥哥对弟弟要关心,弟弟对哥哥要尊敬。我们对长者要尊敬,长者还没有坐下我们也不能坐下,吃饭要先夹菜给老人。对老师要感恩,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所以我们要感恩老师,努力学好知识,回报老师。学习的时候,心、眼、口都要到,才能学到知识。
这本书我看完之后深受启发,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包括了对父母的孝敬,对同学的互相关爱,对兄弟的关心,对老师的感恩,以及对学习的正确方法都有了深刻的了解。所以我希望推荐给大家看。希望大家也跟我一起收益,努力按照弟子规来做。
段考即将到来,繁重的学习压得我透不过气来,人也变得烦躁易怒。一个周末,我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到家中,母亲亲切的问候却使我感到恼火,和母亲吵了一架,一声不响地回到房间里去了。回到房间里,从书架上随意抽出了一本《弟子规》,在柔和的月光下静静阅读。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声,柔吾声|?”
书页被缓缓地翻动着,脑海中母亲瘦弱的身影,随着阅读一起涌现,深刻而又清晰:母亲牵着我的手过马路;除夕夜,母亲一个人忙里忙外地打扫房子;在劳累了一天之后,在床榻前,轻轻摇着蒲扇,伴我入睡;在淡淡的月光下,微笑着向我讲述她儿时的故事;在雨天,来到学校,为我送来一把盛满浓浓的母爱的雨伞;在我生病时,背我奔向医院;在寒冷的冬天,把一碗盛满了热乎乎的粥递到我手上?十年如一日,母亲为我没日没夜地操劳着,岁月染白一头青丝,在脸上刻下痕迹。古老的时钟仍在不停地旋转,转来了我的青春年华却转走了母亲的亭亭玉立。而我,竟在母亲伤痕累累的心上又扎了一刀?不知不觉,我的泪水已溢满眼眶,为刚刚与母亲吵架而后悔不已。
合上了书本,书中孝子们的孝行依旧闪现在眼前,心中更是难过,后悔。我走出了房间,紧握着母亲的手,请求她原谅我无知的错误。没想到母亲却说:“没事儿,我也明白你最近学习压力大,哪有妈妈会和女儿计较的呢?”我的泪又再一次不争气的掉下来,却很甜?
《弟子规》不仅把我和母亲之间的冰川融化,更使我明白我们的“寸草心”是难以回报母亲们的“三春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