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师德规范心得体会实用三篇

学习师德规范心得体会(通用3篇)

学习师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1

我是一名从教二十七年的教师,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从一个天真活泼、充满理想的花季少女到如今的两鬓染霜,这二十多载春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教育观念经历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学方法也由“教师的主导地位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转化;课堂气氛从呆板的“一言谈”到现今的“多言谈”,即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大胆置疑、讨论,到生动的课堂情境的改变。这种变化极大的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更加和时代的需要相适应,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和此次新师德规范学习,我明白了:要成为一名好老师,有效教师,应该这样做。

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基础,爱岗敬业是使所有其它素质成为可能的特征。教师只有爱岗敬业,才会自觉地忠诚教育事业。使平凡复杂的日复一日的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有乐趣,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会认真地备、讲、改、辅,对日常工作的每一件事去认真做、关心集体不得过且过,不敷衍塞责,维护学校荣誉,敬业精神还驱动着教师不断探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管理班级的方法、使教师朝着成为名师、学者、专家的目标不断迈进。

二、要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名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拥有无限的热情,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取得成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学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鼓励、帮助,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们犯错误时,不讽刺挖苦学生,要认真帮他们查找问题,改进不足,用他们的长处去克服自己的短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附下身去听孩子说话,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心里、特点和具有的才能、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教育、激励、帮助,使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老师的关注,班级体的温暖。坚决杜绝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三、终身学习,学而不厌。

现代社会是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的职业又是特别需要学习的职业,持续不断的学习是教师工作与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今社会知识迅速更新,信息高度发达,一次性的学校学习适应不了发展变化的现实,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所以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首先,学习是胜任教学的需要,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第二,学习是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需要,知识的更新,课程的变革,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学手段的日趋丰富,都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第三,终身学习是教育人的需要,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各种信息渠道学、引千道清泉,浇灌出一路花香。

以上几点,是我对自己在师德方面的简要剖析,这也是我在多年工作和实践中的一些领悟。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这是我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让我们大家共同来维护她吧!

学习师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2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能力的培养者,更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者。育人的重大责任就落在了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肩上。这次培训我重点学习了《师德与师爱》这一内容,让我受益匪浅。

前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在全国师德论坛上提出:“师德师教师最主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教师的理想信念、师德、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作为当代教师,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以德育人。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从点滴做起,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知道这道理做教师的都明白,但真正做到就不是那么的简单了。我深知,只有这样的爱才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学生才会慢慢体会到。另外,爱要有原则,我对学生始终坚持严格、平等,严慈相济,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做人都毫不松懈。并且课下耐心辅导有困难的学生,经常查阅资料,上网搜一搜好的教育成功案例。因为我想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所以我要学会用无私的爱照亮孩子的心灵。

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教师每个人的自我修养。正人先正己,教育者必须自己先受教育,可见,为人师表必先修养锻炼自己的品德,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每次学习和培训,都让我收获颇多,也有所感悟:今天的学生应该如何去教育?我们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该如何提升自己?我想,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和师爱;二要树立较强的科研意识,要有刻苦钻研教学艺术的精神,善于反思,敢于探索。三要不断学习,努力去提高自己全方面的能力,做好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远程培训中《师德与师爱》的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学习师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3

作为教师,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学生也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

由此可知,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一个教师当已失去对学生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其在学生心目中的真实情感才会真实地显露出来,对其师德师风的评价才最可信。就这一点而言,在三百六十行中,只有教师职业才可以用“蜡烛”来加以形容,道理就在于此,心得体会《关于师德师风学习的体会》。这也正是这个职业的崇高之处。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告诫教师:一是即使只当了一天的教师,对学生也要负责任。既然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二是当学生有了成绩或成了气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学生的“光”。三是当学生犯了错,应主动承担起“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责任。做到了这三条,才是理解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的含义,也才算具有师德。

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各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但也有很多共性的方面。其中一个共性的要求就是,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在单位里、家庭中或是社会上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不能把这种事所造成的不良情绪转移到你服务的对象上。你的钱包在上班的路上被人偷了,你昨晚同家人吵架了,或者你的职称职务没有顺利提升,由此产生了气愤、懊恼、悲伤和烦躁,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当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时,你的角色就要转移到教师这里来,而不能停留在马路、家庭和领导者那里。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这应是师德和职业道德中比较高的要求,是一种境界。达到了这一境界,其师德二字之后才配得上加“高尚”二字。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