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汇总31篇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通用31篇)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1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基层党员干部精心烹制,努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捧出美味大餐。但是如果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蔓延,那中央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满汉全席”将迟迟不能上桌。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有力掐灭了基层“微糊”的兆头。基层各地要勤看锅,多回头,防止“糊”味四散、一团乌黑,坚决不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坏了宴席”。

谨防“糊底”,要选好“硬件”。烹饪需要一口好锅,脱贫攻坚也一样需要优秀的党员干部来承载。要把党员干部与形式主义隔绝开来,切实保护基层干部积极性。今年是全面脱贫的决胜之年,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脱贫攻坚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这时候稍一松劲,就可能出现随意应付、虚假脱贫等形式主义问题。要做到不良作风“不粘锅”,就要把激励机制完善,给党员干部镀上一层防护膜,真正把干部待遇保障制度落到实处,把干部任用提拔摆上台面,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在改变督查方式的时候,还要把“烟火气”和“异味”区分开来。一口“身经百战”的好锅,自带“油烟味”是正常的,要把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放到“霉味”“锈味”上来,保护基层干部的“泥土味”,推动相关部门督查检查考核从重过程到重实效,少些刻意的吹毛求疵,多些实在的指导帮助,为基层党员干部“转小火”。

谨防“糊底”,要注重“基础”。做到不糊锅,要讲究热锅凉油。先把锅烧热让冷油起到润滑作用,减少与锅底的直接接触,这样既避免火大粘锅,还保留食材本身的脆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筑牢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政治根基。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向疫情期间的先锋模范看齐,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对待脱贫攻坚,我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沸起来,但弄虚作假、消极怠工的歪心思要冷下来。为图省事草草下锅,那等来的就是“噼里啪啦”油星四溅,最后只能是乌烟瘴气、焦黑一片。因此,要明确“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是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基层党员干部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决不能虚与委蛇,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问题放在心上,切实完成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双线作战”。

谨防“糊底”,要掌握“技巧”。随着社会矛盾发生变化,一味埋头苦干可能收效甚微,而“等靠要”的思维更与脱贫攻坚的实际不符。要做到受热均匀,就要勤翻炒、勤搅拌,打乱“码菜”顺序,让脱贫攻坚真正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大事。全国各级党组织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动一级。无论是最先铺在锅底的荤菜,还是撂在表面的素菜,都要经历向上翻滚、向下沉入的过程。要严格控制向基层下发和向上级组织上报的数量,打破文山会海带来的单向导热。建立健全责任清单,科学规范“属地管理”,防止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上级部门要提高调查研究实效。真正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多开展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不作秀,不走“经典路线”。基层党组织也要如实反映基层实际情况,把问题“晾一晾”,给短板“透透气”。只有荤素搭配、上下翻炒,才能干出一番色香味俱全的大事业。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2

三年来想给自己一个交代、一个肯定、一个自我的评价。

不小心踏入了历史的漩涡,一路颠簸,敲击纪实的电波,脱贫攻坚是一面旗帜在飘扬,迷途士兵不再走错方向,给我的感受就是充实和累。我不会用华丽的词语,也不想用官方的语句千篇一律来形容中心工作的伟大,因为它是基础,就像盖房子需要稳固的地基。三年时间晃眼就过,先从直观的方面讲,看一下我的肤色和一双“袖套”,每天在寨子入户,无论天晴下雨,从泥巴路走到水泥路,从小山包变成联排别墅,如果不黑一点的话,我都觉得对不起芒市的阳光;其次就是自我内在的提升,学习到了精髓,领悟到了精神,感受到了任务的艰巨,不是说自己有多大的造诣或者多强的能力,但是各项工作任务,我都尽心尽力尽责在做,而且都圆满完成。

三年的脱贫,特别最后的冲刺阶段,放弃周末,放弃节假日,放弃陪伴家人朋友,置身投入农户家中,将政策带到老百姓心中,将物资发到老百姓手中,将利益带到老百姓身上。10个月以来红白喜事,各种聚会,基本上没有机会参与,也许少了一些人情冷暖,但脱贫路上还是有许多欢声笑语,因为家人的支持是我的动力,朋友的理解是对我的肯定,老百姓的微笑是给我的奖励。完美答卷已交,每位脱贫工作人员都是英雄,对于脱贫,我只想说感谢,因为学习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因为不管做什么工作都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现已经打胜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但以后还会有更多攻坚战,这只是开始并非结束,只是不管以后什么样的任务我都会游刃有余,就算前面千军万马,我也不会士气低沉,就算前面困难重重,我也不会知难而退。荣幸参与脱贫工作,庆幸加入脱贫工作,高兴身先士卒脱贫工作。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3

近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44人收拾好行装,搬迁至昭觉县城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整个搬迁过程还采用了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报道,通过镜头看到了一张又一张的笑脸。

从近日热搜榜上#记者爬天梯报道悬崖村搬迁吓哭#来看,对于悬崖村的贫困户来讲,异地扶贫搬迁势在必行。虽然异地扶贫搬迁让贫困群众脸上有了灿烂的笑容,但是广大党员干部还需千方百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异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让贫困群众的脸上一直挂着灿烂的笑容。

做好政策稳定,送上马扶一程,让异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有“信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悬崖村的贫困群众得益于异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到一片“新天地”,离“安居梦”越来越近。目标近在眼前,固然可期,但从长远来看,异地扶贫搬迁是否成功,不仅要看能否“搬得出”,更要看搬迁群众的钱袋子有没有鼓起来。“一搬了之”只是走出了第一步,异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还需要继续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到扶上马送一程。要实打实地改善搬迁群众子女受教育的条件,确保医疗保障条件比原来的居住地有明显改善,确保所有搬迁群众应保尽保。要建立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对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搬迁群众的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此外,还要给予搬迁群众更多更贴心的政策服务,让他们既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也能体会到异地扶贫搬迁带来的好处,从而有信心实现“搬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

做好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让异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有“动力”。悬崖村的贫困群众搬迁前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搬迁到陌生的环境后,就业压力、身份认同、安置区管理等“不习惯”接踵而来,而这些“不习惯”随时都有可能变成搬迁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因此要做好扶志扶智工作,以务实的作风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多贴心的服务,增强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帮助搬迁群众树立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引导搬迁群众牢固树立“自强、诚信、感恩”的意识,激发搬迁群众的内生动力。在扶智方面,根据搬迁群众“缺什么,补什么”

的原则,有的放矢地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培训、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服务,抓实抓细异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每一项工作,努力变输血为造血,让搬迁群众有致富奔小康的“动力”。

做好就业扶贫,促进自力更生,让异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有“速度”。稳定就业是搬迁群众生计保障的根本。要抓好培训和就业服务

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搬迁群众全员培训,让搬迁群众普遍拥有“一技之长”,让他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干、干得好”,对实现“稳得住、能致富”起到关键性作用;要拓宽稳定就业增收渠道,促进搬迁群众充分就业;要采取上争外引、以情招商等方式,积极动员外地客商投资办厂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大力发展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围绕推动搬迁群众生计方式的非农化转变,通过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方式,不断提高搬迁群众的劳动技能,让贫困群众能够在搬迁后以工作撑起他们的新生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让异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有“速度”。

“悬崖村”的变化只是四川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一个缩影。从望而生畏的藤梯到坚固安全的钢梯,再到如今整体搬入鳞次栉比的楼房,虽然“悬崖村”84户村民完成了搬迁,住进了新房子,但是党员干部还要主动作为,切实发展好后续扶持产业、助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引领搬迁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扎实做好异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4

清晨六点,818路公交车在川道村村委会门口发车了。发动机启动的声音,是川道村人一天开始的“讯号”。

“就跟一种约定似的,我早上送他们下山,晚上接他们上山,虽然不知道人家叫什么,但都面熟。”818路公交车驾驶员刘万平说。

刘万平是这个深山穷村里少有的“客人”,自从开上这趟车,他便在村委会找了间屋,晚上收工后直接住在山里。

川道村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柳埠街道最南端。想出村子,就必须走4公里左右的山路,步行要用四五十分钟,如果谁家有急事,只能打电话从山下叫出租车上来,那就要花30多块钱。

20__年12月,818路公交车将这个省级贫困村与仲宫镇连了起来,一天4个班次,票价2元,65岁以上可以免费乘车。

“谁能想到,俺在村里还能听到公交车的喇叭声呐!”川道村村民杨盛芬说。

55岁的杨盛芬有了第一张公交卡,“以前感觉被困在了山上,只能守着自己的两亩地过日子。现在我坐公交车去镇上的饭店干点零活,每个月能给家里多挣1000多块钱。”杨盛芬说。

公交通了,老百姓致富的路子也通了。在川道村,像杨盛芬一样每天坐公交车出门打工的还有10多人。村民们说,看病拿药、走亲访友、置办货物都方便太多了。

人走得出去了,山里的东西卖得顺畅了,村子也“活”了。

川道村是林果大村,年产山楂200万斤。往年大伙只能等着别人上门收山楂,“当时人家就出3块钱一斤,你也要不上价格,还不能不卖。”川道村党支部书记张传君说。

去年丰收时,村民每人一根扁担、两个果筐,扛着五六十斤山楂,坐公交车“运货”到镇上卖,每斤能多卖两三块钱。各家种的核桃、板栗也都卖出去了。

818路公交车有31个站,以途经31个村的名字命名。“站与站之间远的间隔500米,近的也就200米,车上11个座位每趟都坐得满满当当。”刘万平说。

山路难跑,开车不能分心,刘万平还没来得及仔细看沿途的风景,山上又是绿油油的了。

“一个人、一辆车、一条线”,刘万平就这样在大山与“外面的世界”之间,当村民们的“摆渡人”。

为了贯彻推进精准扶贫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济南公交集团南部公司已相继开通了10条“扶贫公交线”,将公交车通到了10个贫困村里,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坐上了公交车,偏远的村庄和城市的联系愈发紧密。

川道村已经实现全面脱贫。天气渐暖,村民们最近商量着结伴去城里的商场购买服装。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5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没有督查就没有深化”。督查是抓好工作落实的重要利剑之一,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各级党组织要督在实处,察在要害,使脱贫路上的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实现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盯紧“时间表”,严督脱贫“进度条”,防止脱贫路上“慢作为”。“到20__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20__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清零战”任务艰巨、压力重大、时间紧迫,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倒计时”,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冲锋号吹响后,各级党委政府根据脱贫目标任务要求,排出了攻坚“时间表”,挂图作战。各督查部门要严格对照预期目标,对标时间节点,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路上摒弃推诿拖沓的“慢作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快马加鞭,立说立行,紧锣密鼓推进脱贫攻坚“进度条”。

瞄准“任务书”,深督脱贫“责任链”,杜绝脱贫路上“乱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剩余的脱贫任务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当前,部分未脱贫地区和未脱贫人口面临着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出行难等不少急需解决的难题,部分已脱贫地区和已脱贫人口存在着就业不稳定、产业不持续、返贫风险高等问题。“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党员干部越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各督查部门要根据责任分工,对照责任清单,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路上摒弃弄虚作假的“乱作为”,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使命感,务实笃行,苦干实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扣紧脱贫攻坚“责任链”。

聚焦“硬杠杠”,实督脱贫“成果表”,整治脱贫路上“不作为”。“确保20__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脱贫攻坚的底线目标任务,也是评判脱贫攻坚战是否全面打赢的硬指标。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要坚持目标导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等基本指标,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好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清除最后的“拦路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各督查部门要全面对标脱贫底线标准,紧盯核心指标,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路上摒弃敷衍塞责的“不作为”,以“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的责任感,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6

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24个字,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突出民主法治重点,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一是在民主建设上加快发展参与式扶贫。据资料表明,“民主”一词在报告中出现了69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高度重视。贫困地区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扶贫资金项目的运作方面,要进一步坚持公告、公示、公开,确保扶贫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在贫困地区实施的重大项目,不仅要坚持贫困评估,更要充分发扬协商民主,广泛凝聚共识,坚持每一项重大决策前都要走程序,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通过基层民主建设,使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二是在法治建设上加快扶贫立法进程。扶贫开发,千头万绪,重点要抓好队伍、投入、立法三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法管事。按照新10年《扶贫开发纲要》,扶贫立法正在有序进行之中。法律层面的国家《农村扶贫开发法》已经有了征求意见稿,法规方面已有广西、湖北、黑龙江等7个省(区、市)颁布了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另有内蒙、云南、贵州、湖南和四川等省区正在开展扶贫条例的制定。总之,要通过扶贫立法,将现有扶贫开发成熟的政策、措施等上升为法律制度,把扶贫对象范围、区域重点、贫困标准调整机制、开发规划、资金投入使用、项目监管、社会动员、执法监督、法律责任等从制度上予以明确,以此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进程,保证贫困地区扶贫对象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7

“出水才见两腿泥”。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决不搞花拳绣腿,决不摆花架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诠释了真正的扶贫工作应该怎样去开展。

虽然我们绝大多数扶贫干部都能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能够真抓实干的去执行扶贫工作,但仍有个别地方个别干部对扶贫工作敷衍塞责,开展扶贫工作只重其表,应付了事,甚至对扶贫这项任务存在抵触、抗拒心理,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扶贫攻坚任务的“领头雁”,扶贫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做好扶贫攻坚的中坚力量。

首先要摆脱“应付式”的思想。有些干部把扶贫工作完全当成了应付上级领导的差事,做工作流于形式,抓不住重点甚至根本就是搞形式化、表面化,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一般。

其次要摆脱抵触的心态。有的干部不愿吃苦,担心受累,抱有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没有真正把贫困群众当成“一家人”,对待贫困户不伤心,不用心,不尽心,因此对待扶贫工作也就不想干,不愿意干,不去干。

再次要摒除以权谋私的错误心理。有些扶贫干部觉得自己为了扶贫工作加班加点,忙里忙外,四处奔走,受苦又受累,应当给一些“辛苦费”,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没关系。更有甚者将扶贫资金挪为己用,完全当成了“自留地”。腐败的现象也就随之滋生。

最后要改正急于求成的错误态度。有些地方的扶贫干部急于求成果,出成绩,盲目跟风,没有深入研讨本地资源,贫困情况就乱开方,瞎吃药。不但不能为脱贫增添助力,有时候甚至适得其反,给贫困群众帮倒忙,影响脱贫攻坚的进度。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和政府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正确的思想,端正的态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扶贫工作是关系万千民众的大事,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打赢脱贫这场硬仗。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8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战略地位以及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农村扶贫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将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中高收入群体,但还存在大量低收入群体。作为乡镇级政府的扶贫机关的工作者,对此既感到是工作动力又是工作的压力。一方面,扶贫工作在不但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工作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工作力度得到加大,扶贫工作成效更加突显,给扶贫工作提供了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抓住机遇谋发展,就必须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办法,是一个扶贫工作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用心扶贫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户入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二、用新扶贫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基层干部的自我价值。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9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以下称《通知》),指出要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今年以来,疫情防控阻击战牵动人心,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更是不能松懈,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不断上升。此刻,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犹如给基层干部的一颗“定心丸”,为他们“降压减负”,让他们轻装上阵、心无旁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冲刺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为基层松绑减负,还需按下理想信念的“固定键”。“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持续筑牢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政治根基,要牢牢抓住思想从严这个关键,继续巩固“基层减负年”的明显成效,敢于正视并及时解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决胜脱贫攻坚等工作中所暴露出的一些“纸上“字上”和“嘴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正如《通知》所指,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使“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在内心深处扎根铸魂。一方面,要牢固思想政治理念。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培根铸魂。另一方面,要深刻总结疫情防控中的经验教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用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固本培元、补钙壮骨。

为基层松绑减负,还需按下提质增效的“快进键”。“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通知》指出,调研工作要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力戒搞形式、走过场,不能给基层增加负担。一方面,要坚持以民意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路线。经常坐“炕头”听民声,掀“灶台”看疾苦,下“田间”寻富路,真正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另一方面,要下好简政放权的“先手棋”。要打破开展工作的传统路径依赖,以顺民之需,施活力之招,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提高督查效率和质量,探索运用“互联网+”,加快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菜”的思路转变,让数据多“跑腿”,让干部群众少“跑路”。

为基层松绑减负,还需按下形式主义的“控制键”。《通知》指出,要坚决纠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的形式主义问题。“火车跑得快,还靠车头带。”整治形式主义,一方面,在于抓牢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发挥好“头雁领航”作用,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坚持以上率下狠抓工作落实,避免多头发文、层层开会,守住精文减会的硬杠杠,持续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加大正向激励力度,细化容错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卸“包袱”,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运用好精神激励,营造鼓励改革创新,科学完善考评机制,激励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轻装上阵”才能真正做到挺直腰杆担当、甩开膀子干事。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1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为社会、为家庭奉献了青春和汗水,当他们垂垂老矣之时能安享晚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自治区把农村幸福大院建设作为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农村有生活照料需求的困难老年人吃穿住用问题,不使一人老无所依,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根据自治区前期的规划,新疆207个农村幸福大院将于6月30日前建成,此次全覆盖培训又为幸福大院奠定了人才基础。放眼当前的广袤乡村,从幼儿园到幸福大院,脱贫攻坚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从呱呱坠地到耄耋老年,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路上一环都不能缺,“两不愁三保障”的实现已经细化到每个人、人生的每个阶段,越是到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越要下绣花功夫,夯实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每一步。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绝不是随意拔高标准,而是在现有标准下狠抓工作落细落实,稳扎稳打赢得最终胜利。细读相关报道不难发现,全区两百多个农村幸福大院的建设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切实满足农村困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同时也注重提升农村幸福大院管理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水平,在规范有序的基础上体现人文关怀,务求把幸福大院建成农村困难老人满意的养老栖居之所,这种设身处地为困难老人考量,情理兼顾抓细节的工作作风正是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所需要的。

“贫困堡垒”的问题往往是一环扣一环,脱贫攻坚工作就得一步接一步抽丝剥茧解难题。关于农村幸福大院的重点服务保障对象,“生活自理有困难的留守独居空巢老年人”“子女外出务工、身边无人照料的农村经济困难老年人”这两项表述引起了笔者关注,“留守”“外出务工”这一组相对应的词语也反映了一个现实矛盾。笔者在南疆结亲入户走访时曾遇到过一个小伙子,虽然很想外出务工,但是担心母亲一人在家无人照顾,在村干部来动员登记时还是拒绝了,这个选择反映了不少年轻人的无奈。而农村幸福大院的落实,必将为更多为人子女者消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路上能够放心追求更美好的明天。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每个人都享有追求幸福的热望,而高质量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正为每个人筑牢幸福的基础。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11

文明是考量一个人素质的标准,拥有它,你就会拥有一笔无形的财富,会使用它你就会形成自己所独有的魅力。所以我们要遵守文明,真做一个文明的市民。

我的姑姑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她在今年光荣的加入了扶贫的队伍。她时常给我讲她的见闻以及她对,贫困山区儿童读不起书,这一事件的同情。他说刚开始下乡的时候还有点不习惯,因为他是我们家的一位女孩子,爷爷奶奶都很宠她,他下乡工作也也是第一个不同意的,但是没办法,姑姑毅然决然地下乡了。爷爷知道说服不了姑姑,只能作罢。姑姑也是男人的性格,下乡再苦再累,和家里打声电话报来的只有喜没有忧。姑姑说她很享受这种乐趣,我有时调侃姑姑说“说你这是母性光辉太泛滥了”。而姑姑却嗤之以鼻。

与让其国家输血,不如我们自己造血。我觉得虽然我们只是作文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但我们应该扶贫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爱心。现在许多小区都有了一个绿色的捐物箱,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旧衣服洗干净消过毒,然后放到箱子里,或者是把自己的一些儿时的旧玩具,或者是书籍放到箱子里面。这点我相信,所有的中学生都能做到。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会变得更美好,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只要我们真的这样做,我相信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的强盛。

精准扶贫政策,深得人心。使农民的皱纹终于舒展开来,也许多住在危房里的农民搬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精准脱贫,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农民子女教育有保障、医疗卫生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人口富裕起来。

新时代,中国越加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我们作为祖国的接班人,在学习之余,我们也要小手拉大手,脱贫快步走。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12

习近平来到银川考察。在贺兰山下,他分别考察了乡村生态观光园、葡萄种植园。在巍巍贺兰山的护佑和滔滔黄河水的滋润下,稻香鱼跃、美酒芬芳,塞上江南、名不虚传。在考察中,总书记驻足银川山水田园,看山看水、看田看园,传递出他最为看重的事,同时也流露和谱写出深深的“鱼水情”。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当前正值脱贫攻坚收官之时,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期,广大党员干部当披荆斩棘做最后冲刺,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驻足“山水田园”之间,谱写出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情深”,开创新时代新篇章!

驻足“青山绿水”,从跋山涉水中践行“长征精神”,谱写人民之事重于山、私利之心淡如水。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靓丽的歌喉展示。山和水的融合,是静和动的搭配,单调与精彩的结合,也就组成了最美的风景。党员干部,你应该驻足在青山间探索,在绿水间泛舟,在百姓间穿梭……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俗话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八十多年前,一群在战火中求生的人民子弟兵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无悔征程,用奋斗的热血锻造出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换来了今天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今天的我们依然行走在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长征路上,我们当继续践行长征精神,永远驻足在有人民群众的青山绿水中,无论何时都将牢记:人民之事重于山,私利之心淡如水。

驻足“田园风光”,从耕地种田中历练“劳动精神”,谱写群众生活肥似田、凌云壮志建桃源。

我的亲人,我愿携手桑榆,沉醉在我们幸福的生活中是我最乐逍遥的事,你耕我种,谈笑有声,致力于我们分外美丽的美满家园是我最大的心愿。我的亲人,我希望用我勤奋的双手来抹平你的忧伤,我希望用我的温情来温暖你的心房,我希望能牵着你的手去欣赏田园风光,我希望梦想的脚步能带着你我腾跃飞翔!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党员干部,你应该驻足在“田园风光”之间,从耕地种田中历练劳动精神,努力为我们的亲人创造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美好桃源生活。“一勤天下无难事。”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离不开我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毅力,我们当踏实劳动,艰苦奋斗,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肥沃如田,用凌云壮志建设出美丽的桃花源!

人间自有真情在,宜将寸心报春晖。党员干部,你当常常驻足在有老百姓的“山水田园”中,用真情实意谱写出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情深”,用长征精神、劳动精神书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13

当前,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已到了攻坚拔寨的阶段。剩下的脱贫工作可以说是贫中贫、困中困,还有些贫困户极易在贫困和脱贫之间反复。在这个时候,难免会出现畏难情绪。“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有“亮剑”精神。

要有“亮剑出鞘更待何时”的大勇,以化作“一心一意拔穷根”的坚定决心。“大勇收全胜。”在历次战斗中,攻占最难的阵地时,都要有冲锋的劲头,这就需要大勇。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比“只要敢冲锋就能胜”的战斗都难。因为脱贫工作既要能拔穷根,又要做好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也是最难的。此时,需要把握好时间节点,还要能出细活,更需要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平常时刻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这是新时期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刻,党员干部要能冲得出、豁得出,“亮剑出鞘”。冲得出、豁得出不是冲动,也不是急躁。“亮剑出鞘”更不是比划两下就行的。要把“亮剑出鞘”的大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心全意、久久为功“拔穷根”的坚决,不破楼兰终不还。

要有“一剑能当百万师”的大智,以练就“纾难解困”的独门绝技。“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善用智慧。要把握好“天时”。全国脱贫攻坚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各项政策的集中效应凸显,各项互动合力效应不断辐射,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天时”,一定要抢抓机遇,顺势而上。要用好“地利”。立足地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把产业发展和生态有机融合,在修复生态保护中让贫困地区的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形成与生态和谐发展。关键要形成“人和”。扶贫先扶志。“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要进一步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致富的内在动力,形成内外合力挖掉穷根。对于因病因残等致贫的群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一户一册、一人一档的脱贫举措,在精准施策中“纾难解困”。

要有“直为去贫困”的大爱,以励志为民“润如酥”的点滴深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民的大爱,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具体体现。大爱在心中,更在行中。要把对民的大爱转化到为民的点滴小事之中。群众无小事,把小事做好就是大爱。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也是凝聚民心民意的过程,体现着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深情。“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要与群众同甘共苦、同进共退,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员干部引领脱贫致富的强大力量,让党员干部深刻体悟到在攻坚关键时刻群众坚实的依靠。患难见真情,患难更能凝聚真情,更能筑牢干群关系信任的“基石”。要“春风化雨”,在脱贫攻坚克难中如“小雨”般为民“润如酥”,用心用情为贫困群众送来“贵如油”的致富“及时雨”,实现让贫困群众在不知不觉的坚定追随中实现脱贫致富。

“亮剑”精神是一种不畏难、不怕难的精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要用好“亮剑”精神,力争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如期赢得脱贫攻坚的胜利。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14

深入推进专项治理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考校着纪检监察干部的履职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我们必须做好“啃最硬的骨头”的思想和工作准备,始终保持稳健的步伐、攻坚的决心、奋斗的姿态,把握职责定位,勇担责任使命,持续精准发力,把专项治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严格落实责任。实践证明,只要党委主体责任落实得好,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真正重视,脱贫攻坚和专项治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纪委负有协助党委管党治党之责,要定期主动向党委汇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及时反映新情况新问题,协助、督促同级党委担当脱贫攻坚和专项治理主体责任,提醒、督促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当第一责任,亲自部署重要工作、亲自协调重要事项、亲自督办重要案件;督促党委其他常委各负其责,抓好分管部门、领域的专项治理工作。强化“监督的再监督”的职责定位,对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不力、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要约谈提醒、批评教育、追责问责、督促整改。

(二)改进方式方法。创新无止境。各地各部门要借鉴一些地方“撕开口子、揭开盖子、挖出根子”的经验,认真分析不同领域系统腐败案件发生的规律,找准本地本部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和易发多发领域,研究深、研究透,积极主动摸索新做法,开展有针对性、系统性专项治理。坚持边推进边总结边提高,系统梳理提炼专项治理中探索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形成长效机制。

(三)注重群策群力。当前,全区贫困帮扶工作机制比较完善,很多村都有驻村干部和帮扶人员。要发挥脱贫攻坚中干部集中的优势,由他们一对一、面对面向贫困户宣讲扶贫政策,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对脱贫任务重、信访反映多的地区,开展蹲点调研督导,“解剖麻雀”,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工作反馈。当然,督查督导也不是越多越好,要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坚持少而精、务实管用,不加重基层负担。村民的互相监督是非常有力的监督,要针对群众不愿反映问题、不好意思反映问题的特性,坚持以公开促监督,引导群众参与到专项治理中来。

(四)强化举一反三。要善于从普遍性问题中、从审查调查个案中、从问题线索分析中,深入研究背后反映出的深层次、普遍性问题,找出问题症结,把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做好。认真落实自治区关于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通报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举一反三整改方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把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与自治区对市县开展扶贫成效“一”核验发现问题整改相结合,突出重点,专项整治,一体解决,以问题的彻底整改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提质增效。

脱贫攻坚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骨头硬,作风必须更硬。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作风虚浮问题,必须从具体人、具体事着手,对照清单逐个。对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发现一起就要严肃查处问责一起,切不可姑息迁就。对那些畏苦畏难、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扶贫干部,要加强教育管理,该撤换的及时撤换,该问责的坚决问责。只有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对作风不实“露头就打”,对腐败问题“零容忍”,才能确保扶贫工作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作风问题,关乎脱贫攻坚成败,影响着全面小康的成色。对我们而言,就是要继续深入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转变作风不懈怠,既给贫困群众信心,也为扶贫基层干部减负,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保障各项扶贫举措的落实。唯此,方能交出一份满意的扶贫答卷,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15

5月3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到20__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

压实干部队伍作风,严防“四风”反弹。“四风”问题直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精神、行事方式和作风,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如果党员干部一味地只注重表面形式工作,凑数字、补充材料、走过场等,不去真抓实干,不吃苦,到头来苦了群众、伤了群众的脱贫信心、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压实干部队伍作风,减轻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人员的负担。党和政府的各项扶贫政策和措施,都需要通过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人员去落实和执行,上级部门、派出单位、基层乡镇党委政府等要做好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人员的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的保障性工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压实干部队伍作风,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和学习。驻村干部和乡村干部直接担负着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只有他们真正理解了政策,才能更好的解释、宣传政策,进而有效保证政策的落地。因此,必须加强脱贫攻坚干部的培训和学习,加强其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理解运用,提高政策的理解能力,不断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推动扎实、创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16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__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扶贫开发思想,坚持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这是对脱贫攻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位置的准确判断。越是任务艰巨越要迎难而上,确保到20__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突出短板。短板必须补齐,否则影响全局。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块突出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2、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而且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减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扶贫开发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依然是我国贫困问题的基本特征。目前,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近3000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而且,现有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减贫边际效应不断下降,增收难度不断加大,贫困代际传递趋势明显,是难啃的“硬骨头”。

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弱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20__年,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610元,比全国农民平均水平低3282元。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问题集中,贫困人口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水平低的“两低”情况,自我发展能力弱。建档立卡贫困村70.8%没有集体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贫困人口致贫因素较多,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突出,缺资金、缺技术普遍,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常见。

贫困地区区域性贫困、发展基础差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村中,6.9万个行政村不通客运班车。87.1万个自然村中,33万个不通沥青(水泥)路。贫困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建档立卡户中有652万户饮水困难,580万户饮水不安全。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发展处于价值链低端。贫困县的存贷比普遍在40%左右,储蓄外流严重。

扶贫政策针对性不强、特惠支持不足问题依然存在。现有政策部分落实不到位、财政投入明显不足、行业支持缺少特惠、工作责任落得不实、社会动员支持体系薄弱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过去贫困面大,一项普惠政策就可以使许多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越过温饱线。现在,贫困人口大多数自身能力弱,或者居住在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仅靠自己很难参与发展进程、享受发展成果。

3、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同志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为脱贫攻坚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的出路在于精准施策。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编制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着力完善综合性扶贫政策措施和健全脱贫攻坚保障体系的规划,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落实到规划中,确保精准施策、实招更实。

一是建设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在精准识别上摸实情,真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精准识别既要体现静态的精准,把现在的贫困人口找出来;又要体现动态的精准,把脱贫的人口退出去,把返贫的人口纳入帮扶对象。二是建设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和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拓展扶贫投入渠道,切实增加扶贫投入。在县一级,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推动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扶贫开发规划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相融合,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三是建设乡村扶贫脱贫落实工作平台。

在贫困乡建立扶贫工作站,在贫困村选派好第一书记、建设好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四是建设社会扶贫对接平台,以社会扶贫网为载体,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需求和社会扶贫资源有效对接。

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脱贫攻坚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要层层落实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一起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贫困县主体责任,促使其把主要精力用在扶贫开发上。落实相关部门的行业扶贫责任,把扶贫任务优先纳入行业规划并认真实施。

落实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帮扶责任,不脱贫不脱钩。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建立分类施策政策体系,确保扶贫资金和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获得感,激励其自力更生,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实施更广泛的社会动员:提高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凝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加强扶贫机构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干部攻坚克难能力和水平。大力加强宣传:宣传习近平同志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凝心聚力;宣传扶贫成就,坚定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坚定贫困群众改变命运的决心;宣传社会各界对贫困人口的关心,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优良传统;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促进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17

脱贫攻坚,已到决战关键战时刻,绝不松懈,省教育厅开展专项调研督战,要求做好新冠肺炎疫情这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加试题,调研督战主要围绕脱贫攻坚教育保障方面、疫情防控安全管理方面以及年大调研发现问题整改以及其他需要调研督战的内容等方面进行,把控辍保学、学生资助、挂牌督战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建设、疫情防控和校园安全管理作为调研的重点。

在专项调研督战中,要求教育部门第一责任人要做好“一线指挥官”,提高并统一认识,要本着查找问题,发现问题,落实整改,为最后的脱贫攻坚验收奠定基础;把调研督战的着力点放在薄弱环节、容易出问题地方和节点;要提前谋划,规划调研督战的时间表、路线图;要形成完整详实的调研报告,加大力度解决目前教育保障工作的薄弱环节,确保脱贫攻坚教育有保障。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18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以白塔畈镇项冲村为例,镇村两级干部白天走访入户,在田间地头、山场茶园等处与贫困户交流,结合实际,与帮扶结对的万盛集团制定养鹅计划、发展光伏扶贫、通过村里种养殖大户带动群众、与石料厂签订协议雇佣具有劳动能的贫困户等切实可行地措施帮扶贫困群众,同时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计划等方式帮助生病的群众和学生渡过难关,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用没用“心”和“新”,群众是有感觉的;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是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基层干部的自我价值。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19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这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这一任务,扶贫工作首当其冲。

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切实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用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指导扶贫工作的实践。

二、强化业务能力与素质的锻炼,不断深入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掌握扶贫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为扶贫工作决策者提供可靠信息,为确实贫困者提供最合理的扶持。

三、培养扎实的工作作风,扶贫工作者的作风尤其要踏实,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走村串户,把好事做好、做实。扶贫工作面对的是最困难、最底层的老百姓,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要清政廉洁,克己奉公。牢记“两个务必”,注意自身形象,常修从政之德,常知贪腐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做到身可危而志不可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不傲物,贫不易志。从平时抓起,从点滴做起,做到依法行政,清白做人。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20

自到中山快两年时间,干了两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其中有过抱怨,有过退缩,有过喜悦,但最终,坚持了下来,迎来了阶段性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回顾工作,有四点体会。

一、学会学习。学习是提高工作成效最重要的途径。在工作中,多方面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学习工作经验,这个工作经验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学习处理事务的经验。脱贫攻坚工作是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工作的融合,学习一种事务的处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习多种工作经验,这就要向相关业务部门的同志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学习农村工作经验。农村是个大天地,有着许多大学问,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比如在测算收入时,不懂一亩甘蔗产量多少,每吨甘蔗交售多少钱,成本支出多少钱等,测算收入可能就不准;宣传政策时,怎么宣传不会引起群众的情绪等,这里面都有大学问,要虚心向村干部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才能更好的做好农村工作。其次,学习政策。脱贫攻坚政策随着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不断调整,这就需要吃深悟透文件精神,把握好政策的正确方向,才不会走偏,出现工作失误或宣传不到位的情况。

二、学会沟通。沟通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中,好的沟通能让工作更有效率。首先,在与村干部的沟通上,要以虚心请教的态度,不耻下问,因为村干部有些工作年限长,工作经验丰富,有些在村寨威信高,要做好工作,就要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了解村干部的性格特点,对症下药,讲求沟通的方式方法,虚心向他们请教,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其次,在与群众的沟通上,要意识到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在沟通时,要把政策讲得浅显易懂,要讲大白话,要诚恳,嘴里不要跑火车。

三、学会实干。首先,本职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两者要兼顾。认识到脱贫攻坚是中心工作,本职工作是重要工作,不能以本职工作工作或脱贫攻坚工作为借口,不干本职工作或脱贫攻坚工作,而要干好两项工作,合理的规划时间是最好的办法,找好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脱贫攻坚工作关键在实,多腾出两天时间,多串寨子,多进农户家,多和农户话家常,多掌握情况,尽最大的努力熟悉对村情、组情、户情。

四、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从领导、驻村工作队、包组干部、村干部、群众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抱怨之前,先冷静下来,要知道领导、驻村工作队、包组干部、村干部、群众这样做是为什么,懂得思考以后,就会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多一份相互协作的基础。

脱贫攻坚网络展观后感心得5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既是建档立卡户的帮扶干部,也是新村一组的包组干部,在整个脱贫攻坚工作中认真负责的完成每一次统计、每一次入户,争取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最好。下面我想从三个角色来谈谈脱贫攻坚中我个人的感受。

一、普通的基层干部的角色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参加工作3年多将近4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乡社会事务办工作,主要从事民政、残联、科技、食药品四个部门的工作,也是为民服务窗口的一名工作人员。每天面对繁杂的本职工作和形形色色的群众,有时甚感有心无力、疲惫不堪。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低保每月的动态调整,有进有出,低保中建档立卡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每月比对,每一项数据都要求精准再精准,及时再及时。在这反反复复的折腾中学习到了一项项新技能,不断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磨炼了为人处世的心性。

二、帮扶干部的角色

我的挂钩户是小水井新村三组20__年建档立卡户明雄兵,家庭人口4人,父母均为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儿子年幼。刚挂钩该户的时候家庭比较贫困,房屋级别为C级危房,明雄兵作为一家之主常年在外务工,薪水微薄,再加上爱玩的本性,日子自顾不暇,根本无暇顾及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家中仅靠父母采点茶叶、种点包谷、喂几头猪维持,生活一贫如洗。

自挂钩以来,多次入户,从一开始调查了解家庭人员基本情况、收入来源、家庭财产状况等详细信息,到后来动员该户改造房屋,带工程队伍实地到户量地基、做建房规划,再到后来动员在外务工的明雄兵回家创业,无数次的沟通交流让我们从普通的干群关系变成了亲戚朋友,也让“不太完整”的家庭变得完整,即可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天伦之乐,更让家庭生活有了巨大的改观。作为一名帮扶干部,感到十分欣慰。

三、包组干部的角色

我所包的组是小水井村委会新村一组村民小组,新村一组是20__年从赛岗村委会、木城坡村委会因地质灾害搬迁重组的村民小组。新村一组现有常住人口72户32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8户75人,20__年脱贫5户19人,20__年脱贫5户21人,20__年脱贫7户31人,20__年脱贫1户4人,现已实现全部脱贫。

包组工作是三年来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18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之前小水井村委会挂钩单位不具备履职条件,每一次入户、填表、调查、做工作都是一个人完成,填表、算收入到心力交瘁,档案反反复复修来改去,一遍又一遍改到怀疑人生。所幸,所有努力没有白费,前期的辛苦和努力使我对村情更为熟悉,对每户建档立卡户人员基本信息、收入来源、财产状况掌握的更为详细,为后期工作的开展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让后期的工作开展更为得心应手。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绝大部分的群众是纯朴的,是用心配合支持工作的,但一部分群众的思想有待转变,感恩意识极差,牢牢抓住某一项享受不到的政策,而对享受的诸多政策却只字未提。我认为对这一部分群众应该对加强感恩教育,让他们知道“等、靠、要”思想不可有,所有的好日子都是靠自己双手奋斗得来。

以上是我三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心得体会,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字皆是从点点滴滴工作中总结得出。脱贫攻坚之战告一段落,但未来还有更多的攻坚战需要我们参与,不努力的青春不完美,告诉自己: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撸起袖子加油干!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21

20__年初,年近五旬的我被选派到距离县城最南端的正阳镇张家坝村,担任由三个部门组成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长,今年,兼任了这个当年整村脱贫的村支部第一书记。

我自觉地把驻村扶贫作为自己又一次学习和实践的机遇,虚心向镇村干部请教,全村81个贫困户199人,我一本清册,在关中平原长大、眼睛高度近视的我,为此扭脚、摔跤成了家常便饭。今年9月,为探寻产业路源,我和镇村干部翻山越岭暴走60余公里,脚颈韧带拉伤,利用中秋三天假,在县医院简单处理打了三天针后,立马返回“战场”。

在局党组的重视下,我局连续三年上门为村举办烹饪、茶叶、畜牧养殖技能培训并赠送猪仔、鸡苗提高百姓产业增收,开展大型职介助推劳务脱贫,扶持开办社区工厂带动创业就业,夯牢29名干部“一对一”结“亲”帮扶。我先后为贫困户捐款4000余元,动员亲朋好友捐衣物百余件;得知贫困户孩子和自己孩子在西安同一所大学上学,每次都一块儿看望;看到搬进“交钥匙”新房的弱智孤儿寡母没有像样的新床,我将自己的棕床送给她们,并帮其支好、铺好。

我充分发挥当过教师、从事过法律、爱好写作的优势,带头为村民讲党课、普及法律、宣传好人好事,采写的《深山结远亲》《“草甸老帅哥”》《部长入户查实情》《今天是个好日子》《山村鞭炮声》《唱支山歌给党听》《扬帆远航正当时》等稿件,刊发后产生较大影响,对宣传正阳、鼓舞士气起到了积极作用,与镇村干部探索的“党建引领、平台展示、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亲属赡养、七大会战”等做法,被各级媒体宣传推广。

通过脱贫攻坚战役的洗礼,我最大的感受是——共产党员就是讲奉献!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素质不高的干部。我越发钦佩比“芝麻官儿”还小得多的最基层干部,更对直接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伯伯”油然而生敬意。人说“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镇村干部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他们就是现代红军,就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忠实践行者;百姓积极行动,以干克难,脱贫致富,他们就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打赢脱贫攻坚战,上级重视、科学决策、镇村落实、干部乐帮、村民勤干是关键,自己不过做到了心静下来、身沉下去,真情实意帮扶,一丝不苟落实,在工作中,我还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锻炼。看到张伯李婶搬进了新房,赵哥孙嫂家又添了猪仔儿,各家各户通了水泥路、接了自来水、网络全覆盖,农家小院户户成了别致景点,人均收入翻了好几倍,我同他们一样兴奋、自豪、有成就,百姓把对党、对组织、对镇村干部和帮包“亲戚”的爱戴和感激,都聚集到了我这个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第一书记”身上,一句“这个干部好!”和一声声亲切称呼“王书记”,我百感交集,自知有愧。

回想驻村的日日夜夜,我有过欣喜、激动、徘徊、沮丧,但不管怎样,信念支撑着我,我累,我愿意,我快乐,我幸福,我值得!我将倍加珍惜这段难得经历,牢记宗旨,永远奋战在脱贫攻坚的“长征”路上。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22

长期以来,空管系统从服从国家战略、服务民航强国、推动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高度出发,集全系统之力高质量开展援疆工作,东北空管局积极参与其中,在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方面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从东北到新疆,真正的万里路,从地图上看,横跨了整个中国的版图。援疆的路上,每一步都坚实有力量。自20__年4月民航空管系统援疆工作会议后,东北空管局在克服人员紧张的情况下,讲政治、顾大局,积极响应空管系统开展援疆工作号召,助推新疆空管局空管中心重点工程建设、提升气象服务水平、派出干部驻村挂职精准扶贫。当前,站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东北空管局继续扛责履责,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决战决胜 拿出东北方案

东北空管局积极推进定点扶贫攻坚相关工作。成立了东北空管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制定了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了“宣传动员、科技援疆、行业脱贫、消费脱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爱心捐助、产业扶贫、纪律保障”等九方面工作的具体安排。在3月30日召开的东北空管局脱贫攻坚动员会上,陈友平局长强调,时间和任务都不允许袖手旁观,要抓紧抓实,不折不扣地、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相关任务。王兵书记号召全局干部职工一条心、一盘棋,不讲客观、不讲条件的全力出击,创造性地开展好有空管特色的扶贫工作,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贡献力量。

各项相关工作正稳步推进。按照空管局统一部署,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空管支疆,爱心传递”义购活动和“空管援疆 爱心助学”捐款活动。全局共2181人参与了消费扶贫,共购买农产品2486份,义购金额298320元。共2371人参与了教育扶贫,捐款额111225元。

在产业扶贫方面,东北空管局主动作为,出资55万元支持于田县于田县“白云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作为空管局在全系统部署的16个扶贫项目之一,“白云物资储备库”建成后,将为当地贫困户创业、就业、增收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实现精准脱贫,加快集体经济发展,维护当地持续稳定。目前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将在6月底之前交付完成。

参与耕耘,见证新疆速度

20__年10月,东北空管局沈阳区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这座“天空之城”凝聚了建设者们的智慧与汗水。与此同时,地处新疆的乌鲁木齐区管中心建设也正在紧张的进行着。为大力支持新疆空管重点工程建设,20__年6月,东北空管局选派了全程参与了沈阳区管建设的三名同志作为首批援疆干部,来新疆空管局帮助工程建设。

乌鲁木齐区管中心是我国开工建设的第七个区管中心,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更高,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东北空管局派出的三名援疆同志把在沈阳区管建设过程中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带到了乌鲁木齐空管中心工程的建设中,尤其是在区管中心工程内装图纸的深化设计,施工材料的询价,管线的走向及排布等具体工作中,沈阳区管的建设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与新疆空管同事的交流协作中,形成了建设共识,就是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确保建成安全工程、放心工程,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这是所有参与乌鲁木齐区管工程建设人员的共同心愿,也是贯穿工程建设、施工全程的主线。

在乌鲁木齐空管中心工程攻坚战中,从土建工程、设备安装、调试、过渡运行等各个阶段,创造着一个个高质量的建设奇迹,这些援疆干部与新疆空管局员工共同奋战在施工一线,在推进工作的同时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一道,共同参与并见证了新疆空管发展的这一进程,并为“新疆速度” 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感知坚守,收获精神力量

20__年4月9日,吉林空管分局戴雪松同志作为空管局选派的定点扶贫干部,正式赴新疆于田县挂职副县长,成为了一名援疆干部。到现在任职正满一年,一年来,他认真开展结亲帮扶,全力支持于田机场建设,做好招商引资,实施精准扶贫,统筹做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搬迁扶贫以及政策兜底扶贫,努力让党的治疆惠民政策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现在正是‘艮劲儿’的时候,困难肯定是有的,但再难也没有生活在贫困中的老乡难。越难的时候越得有股精神,一定要向于田县三十万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戴雪松说。

无论是参与空管工程建设还是深入贫困县“啃最硬的骨头”,提起在新疆的日子,援疆干部们经常说起他们感受到的精神力量,相比于等待援助和帮扶,在那里能够看到的,更多的是新疆空管人和新疆人民奋力向外开拓、努力超越自身限制的决心和勇气。作为援疆干部,环境相对艰苦、工作相对复杂,但坚定的政治信仰却一直引导他们对“苦”的突围,引导他们在“援”的工作中找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突破、升华自我追求。正因如此,援疆工作让我们深知,在这个“每个人都是追梦人”的新时代,还有一群人在用自己的坚守追梦、圆梦,守护着事业甚至是国家的未来航向。也正是这群人,让我们感受到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也更加坚定了对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与自豪。

古语说的好“物有甘苦,尝之者识。路有险夷,履之者知”, 看向援疆路,那些扎根祖国边疆的人,那一件件为了完成援疆任务克服困难险阻的真实故事,从他们身上,不仅能够收获知识、扩展思维,更能感受到新疆人民和援疆人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耕植,更能重新认识艰苦与坚守,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也许,这正是脱贫攻坚和援疆工作的另一层内涵深意和启示所在。

民族融合,共绘美好图景

援疆事业一代接一代地干。如今行走在新疆大地上,我们能看到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层次对口援疆新格局已经形成。从古老丝绸之路的沧桑厚重,到“一带一路”带来的活力生机,从曾经偏远闭塞车马难通,到现代化交通体系渐成规模,再到各族儿女携手奋进逐梦……古老与新生在那里交汇,艰苦与甘甜在那里并存,多元与一体在那里交融。

自古边塞荒芜,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令无数人对那片偏远的土地望而却步,而如今,各行各业,许许多多的援疆人员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耕耘,用实际行动播撒着“民族一家亲”的种子,时至今日,无论是参与新疆建设的援疆干部,还是新疆人民,都可以骄傲的说自己已是“祖国处处有亲人”。

随着政策的推进,援疆工作不断聚焦民族团结推进交往交流交融、聚焦夯实基础推进基层建设,项目援疆、产业援疆、教育援疆、人才援疆步步推进,越做越实,在事关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问题上精准发力,东北的援疆工作也是由帮助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到气象服务、通导业务、人力资源管理等日常工作的技术输出,再到深入疆区,派驻干部驻村挂职,推进脱贫攻坚……路虽远,行则将至。

在这场正在进行的大考中,东北空管局认真作答,全力书写着信念、责任、勇气和坚持。“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万里之外,有新疆与内地携手共进、行业与时代的并肩前行,有民族融合、共同发展的美好图景,更有 “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决战决胜、全民攻坚的坚强实践。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23

中国梦,是近14亿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步入小康社会,是20__年完成的目标任务。在大山深处还有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在城市街头还有市民等待政府兜底救济,这样的梦就缺了一个口子,这样的任务不算完成。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紧紧的拉着贫困户的手,带领着他们,走出困境。

用“心”扶贫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用“新”扶贫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以白塔畈镇项冲村为例,镇村两级干部白天走访入户,在田间地头、山场茶园等处与贫困户交流,结合实际,与帮扶结对的万盛集团制定养鹅计划、发展光伏扶贫、通过村里种养殖大户带动群众、与石料厂签订协议雇佣具有劳动能的贫困户等切实可行地措施帮扶贫困群众,同时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计划等方式帮助生病的群众和学生渡过难关,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用没用“心”和“新”,群众是有感觉的;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是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基层干部的自我价值。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24

“你们台账上这个‘危房改造后部分旧房未拆除’到底涉及多少旧房?现在是否全部整改完成?”日前,贵阳市脱贫攻坚突出问题整改专项督导组第二小组在该市修文县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近期,贵阳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牢牢把握政治监督深刻内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监督方式方法,组建5个专门督导组,对全市5个区(市、县)64个贫困村的突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导,督促广大党员干部“抢时间”、“补损失”。

督导组在出发之前,事先对照梳理被督导地区涉及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省级排查以及工作专班等提供的突出问题“清单”,结合该地区对脱贫攻坚相关工作的情况介绍,以“督责任、督政策、督民生、督作风”为着力点,重点突出“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的跟踪督导。

“时间紧、任务重。”贵阳市纪委监委就督导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要牢牢抓住三个月的“窗口期”,将已经发现的短板、弱项问题建立清单和台账,以“销号制”的方法明确时限、责任人,具体到每户每人进行动态监控,把整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

“一定按照督导组的要求仔细排查问题,拟定措施办法,健全清单台账,逐一进行销号,在三个月的黄金期不捂问题,直面困难,全力冲刺督战目标,全面落实相关政策” 修文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市纪委监委的专项督导,全县存在的短板、弱项问题更加凸显出来,为下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下步将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精准督导,督促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以更强的责任担当、更严更实的工作作风,力促脱贫攻坚见实效。”贵阳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25

近日,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克服急躁心态,防止搞数字脱贫、算账脱贫、“注水”达标。正所谓“无风不起浪”,在脱贫决战的最后时刻,这些不稳的情绪、冒进的思想都将给脱贫质量埋下严重隐患。必须及时为这些“虚火”降降温,褪去“高烧”状态,才能保持理性的状态,避虚走实、避懒尽责,顺利走完最艰难的这段路程。

为“虚干”造假作风降温。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最后的路程虽短,却是攀山涉水、荆棘遍布最难走的“羊肠小道”,一步一个脚印、老老实实朝前,必定会浑身受伤、辛苦异常。这个时候,难免会有干部心生畏难情绪,缺乏斗争精神,不愿甩开膀子加油干,最后再拼命搏一回。这就需要“对症下药”,借助初心教育、党性教育等手段,帮干部找出“病根”,解除“心结”,激活奋进因子,再一次沉下心来,在扶贫路上实干苦拼,打破“调研式”“刷脸式”“留痕式”弄虚作假思想,在群众最渴求、发展最需要、短板最明显的“关键点”发力,扶助群众“上马”再走上一程。

为“注水”达标思想降温。“两不愁、三保障”是群众脱贫的“硬杠杠”,也是扶贫干部最基本的“硬任务”。可是,有的干部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还自称“工作不够,注水来凑”,对群众收入、保障水平等掺入“水分”,企图达到过关目的。须知,“注水”行为不仅瞒了上级,还欺骗了自己,更会在群众面前“大白于天下”,必将得不偿失、害人害己。广大干部要认识“注水”的严重危害,真正避而远之,甘当脱贫攻坚的“狮子型”干部,坚定决心,卯足干劲,迎难而上,攻克贫困最后的“顶峰”,立下“群众不脱贫,绝不离开”军令状,把浑身解数都使出来,把资源全都用起来,把所有力气都挥洒出去,就一定能凭真才实学,攀上脱贫的“顶峰”,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为“避责”甩手行为降温。大战在即,唯有合力而攻之。可是,有的干部受不了工作的辛苦,扛不起沉重的担子,受不了巨大的压力,由帮扶“主角”变“配角”,甚至当起了旁观者。殊不知,每个单位、每名党员,乃至社会大众,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攻坚行动,全力对贫困群众扶一扶、帮一帮,形成众人合围克难的良好态势。这个时候,领导干部要亲自带头,部门之间精诚协作,党员干部示范在前,守住决战的“主阵地”,严防重心偏移、力度错位现象,纠正不在一线帮、而是反复查,不提振信心、反而施加压力行为,切实推动脱贫攻坚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人人知责尽责担责,以绝对的信心拔掉“贫穷之根”。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26

“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这二者都是“精准扶贫”必要素。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论述,将“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作为攻坚的重要方向,提出“扶贫先扶智”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论断,进一步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治贫先治愚。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我们基层学校党组织更应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

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既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今天被帮助的孩子,长大后就很可能会成为帮助别人的人。这种感恩方式的持续传递,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氛围,激发社会扶贫热情,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全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进程中,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精准扶贫,需要进一步解决面临的问题困难,采取更有力有效的举措。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贫困地区教师事业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让我们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激发内生动力,调动贫困地区和人口的积极性,有赖于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工作。教育扶贫是教育均等化的重要手段,为长远的脱贫奠定了基础。造成贫困人口贫困的原因有很多,但公共服务不均等,尤其是教育、卫生资源的不均等,是致贫的重要原因,脱贫攻坚就是要消除这种不均衡。在教育方面,通过加大教育扶贫,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的教育均等化,逐渐建立其自身的内生发展动力,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的脱贫问题奠定更好的基础。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勤奋劳动改变贫困面貌。

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推进教育精准扶贫,让每一个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27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员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编辑的《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全书记录了党的xx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施历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党员干部,扶贫攻坚成为当下主旋律,是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通过阅读,我激情澎湃,分享两点感悟。

打赢脱贫攻坚战,作风建设不能少。作风建设将有力约束党员干部的不尽心、不尽责、不作为,特别针对纸上脱贫等形式主义和,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严肃处理,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同时,对积极投身一线脱贫工作的党员干部采取激励政策,让工作有干劲、有盼头、有甜头,让脱贫工作更加充满正能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群众需求不能忘。脱贫的主体是困难群众,只有真正了解困难群众的所需所求,才能更有效地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帮助群众了解扶贫政策,积极走访摸清底数,利用各类资源,有针对性的将困难情况细化归类,做到有的放矢,真正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早已吹响,党员干部们应以党的“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积极落实脱贫政策,鼓足干劲加油干,力争在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扶贫工作完美收官。(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顺新社区穆天鹏)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员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编辑的《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全书记录了党的xx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施历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党员干部,扶贫攻坚成为当下主旋律,是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通过阅读,我激情澎湃,分享两点感悟。

打赢脱贫攻坚战,作风建设不能少。作风建设将有力约束党员干部的不尽心、不尽责、不作为,特别针对纸上脱贫等形式主义和,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严肃处理,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同时,对积极投身一线脱贫工作的党员干部采取激励政策,让工作有干劲、有盼头、有甜头,让脱贫工作更加充满正能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群众需求不能忘。脱贫的主体是困难群众,只有真正了解困难群众的所需所求,才能更有效地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帮助群众了解扶贫政策,积极走访摸清底数,利用各类资源,有针对性的将困难情况细化归类,做到有的放矢,真正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早已吹响,党员干部们应以党的“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积极落实脱贫政策,鼓足干劲加油干,力争在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扶贫工作完美收官。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28

如今,实现近1亿人的脱贫壮举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也未曾有之。不过英雄的中国人民终会创造奇迹,广大贫困群众即将用自己的双手实现整体脱贫,他们的非凡成就将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脱贫路上仍有许多硬骨头要啃,已脱贫的群众近200万人有返贫风险,需要及时巩固脱贫成效,全国有52个县还未实现脱贫,其中的贫困群众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加之受疫情影响,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了难度。

作为贫困群众“知心人”与“领路人”的帮扶干部,自然有义务和责任在脱贫攻坚决胜之时扶上马,送一程,协助他们扫清黎明前的黑暗,让作为历史创造者的贫困群众能够书写好中国脱贫致富的好故事,心无旁骛答好最后的“脱贫考卷”。如此才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经久不衰”的数据支撑。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现在,广大帮扶干部无需隐藏实力,要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出发点,尽锐出战,展现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观念,发挥脱贫“多面手”的能力,拿出永不言弃的干劲,并以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作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力克扶贫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协助好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同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识别锻炼干部的最佳试炼场,帮扶干部要沉下去,用实践检验自身能力。要亲自尝一尝贫困群众餐桌上的饭菜,检验群众是否愁吃;瞧一瞧贫困群众的衣柜,检验群众是否有衣穿;看一看贫困群众的房屋,检验群众住房是否跑风漏雨;陪一陪贫困群众到医院看病,检验群众是否看病难……如此检验,就能查出各项脱贫风险,使得帮扶措施更精准、帮扶成效更突出、帮扶信心更充实。

并且要将“话筒”交给贫困群众,让他们像竹筒倒豆子一样,直截了当把脱贫中还存在的困难以及自身脱贫所总结的经验方法讲出来。这样既能摸清脱贫中所存在的“隐形顽疾”,找到“接地气”的脱贫方法,从而以点带面,惠及其他贫困群众。又能拉近干部同贫困群众之间的距离,提升脱贫满意度,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落后现状的内生动力,达到扶智与扶志,实现全覆盖、无死角解决脱贫各项短板问题。

当贫困群众不再烦恼“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帮扶干部的协助工作就落到了实处。这极大锻炼了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也磨炼了干部的脑力、脚力、眼力、笔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更为后续衔接乡村振兴发展筑牢了干部基础,让英雄的中国人民能够真正将脱贫致富的壮举写入历史,让振兴梦根植于农村大地,实现幸福的开花结果。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29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了今天,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难就难在“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减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正常时候,帮助这部分贫困人口成功脱贫,需要更多资源、更高成本,而且,他们脱贫之后返贫风险高,更何况今年这个特殊年份。决战决胜,就是要啃下“硬的骨头”,想方设法让最难脱贫的同胞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脱贫攻坚,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全社会凝心聚力,人人都能搭把手、个个都肯出份力。一直以来,兜住民生底线是基础,持续改善民生是方向。只有做好保障民生这篇大文章,解决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才能营造出和谐团结的社会氛围,“人心齐,泰山移”,脱贫攻坚也就有了坚强后盾。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乃民生之源。兜住民生底线,最实在的办法就是让老百姓“有活干”“有钱赚”。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参加审议,多次谈到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六稳”“六保”都将就业放在首位,凸显了国家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只有解决好就业问题,非贫困人口才能不致贫、已脱贫人口才能不返贫、深度贫困人口才能尽快脱贫。

越是面临发展困难,越要兜牢民生底线。民生连着民心,有了民心,就有信心、有决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的冲锋阶段,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向最难处冲锋,就需要这股心劲儿!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30

4月23日至24日,副省长何金平赴驻马店调研脱贫攻坚、食品安全和外贸进出口工作。

何金平一行深入确山县金鼎远大住宅科技、刘店镇李楼村扶贫车间、普会寺镇张营村食用菌基地等地,详细了解产业扶贫、就业帮扶、“两不愁、三保障”等情况;还到遂平县克明面业、今麦郎食品产业园、白云纸业等企业,督促指导食品安全和外贸进出口工作。

何金平强调,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持续加大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力度,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贫困劳动力,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切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要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让群众吃得更安全、更放心。要聚焦问题精准施策,帮助外贸企业强化产销对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千方百计稳外贸增外资扩消费促就业。

关于决胜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篇31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是在20_新年贺词上引用的话。自从临近毕业到如今,曾无数次谈论过时间流逝之快,快得如一匹疯马,只能眼看着任它远去。就像小时候盼望过年,盼着盼着就已经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年岁。如今不在盼望,只祈祷时光慢些吧。

网上比较火的一句评论说“上大学以后,故乡只有冬夏,工作以后,故乡只有冬天”,这话大约是说进了很多人的心坎里。

芸芸众生中的平凡人,为了生活不得不离家远去。每年遇着春节这样盛大而充满仪式感的节日才有回家团聚的机会。我和众多的上班族一样,在临近年关的时候匆匆赶回已经阔别半年之久的家中,走时到处苍翠如幕,归时百草枯黄。

在近家的路口,瞧见常常坐在大树下眺望远方的大爷,如今已然80高龄,只是如今却不再直愣愣的眺望远方,而是拿着一把半旧的扫帚打扫路边的落叶。见到我这个归乡人,笑着和我打招呼,笑得让脸上的沟壑似乎都挤到一块去了。我连忙跨步上前问候他,为何在这寒冬腊月在这寒风中扫落叶。大爷说,往年一年到头,也没什么好期盼的。如今当地政府的各种慰问和补助让他的生活不再只是寒冷和孤独,也能有一个过年的样子了。

而后又道人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古语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人老无力,没有什么能够回报国家和政府的,只能在身体状况还算可以的日子,扫扫道路两旁的落叶,毕竟日子好了,也应该有个干净整洁的环境。

我沉默一小会,想到自己既是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人,也是脱贫攻坚的受益人。如今见到家乡的人和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是从另一面对自己工作价值的肯定和鼓励。

匆匆回乡,尽管时节短暂,但却在心中注入了定心针和强心剂,带着新的心情踏上新的征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