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弟子规心得600字(通用30篇)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学《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能让父母为我们而感到自豪,做到这些也算是给父母一个小小的报答。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让自己有改过的机会。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比如我上学期间学习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参加工作以后,好像一下子就没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开始为生活忙碌奔波,但是忙碌了好几年,一直都不怎么开心,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想到的是为什么别人比自己过的好,感觉心里不平衡,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没有努力奋斗过觉得活着很累。
现在通过学习才知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自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不用羡慕别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获得多少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自己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努力工作,贡献社会”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把自己对工作的热情献给我热爱的工作事业,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人 有余力 则学文……”从一年级,我们的班主任杨老师,就开始教我们《弟子规》作者:孔子。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
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
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我对这些名言警句刚有领悟,这也是从现实生活中所体会到的心得。
从姥爷、爷爷得重病住院时候起,我看着疼我、爱我的爷爷、姥爷他们虚弱的身体被病魔折磨着,妈妈一天忙忙碌碌,很早起来给我和老人们做饭,还要送到医院去,一直忙碌到晚上十点多,家里、医院、学校一天不知走多少遍路。
在我周末休息时,我一早便陪妈妈去医院,照顾姥爷,给姥爷洗脚、洗脸、洗袜子、按摩、喂饭。回到家里,帮妈妈切菜、煮饭,我这个人从小就爱挑食,又很倔强,妈妈说我又很自私的一个孩子。渐渐地变成一个有爱心、懂得关心、照顾别人了。我自己也感觉到为别人付出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这也是《弟子规》中的“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其实在生活中,再去品味弟子规,那是最有说服力的。
弟子规这本书教导我们怎样待人接物,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然后再去学习知识,正确做人。
孝顺父母, 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言行,努力去奋斗为父母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要学礼,懂礼等。学校里遇到学长学姐要打声招呼,主动问好,发自内心的去尊敬他们。
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然后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要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弄虚作假。在学好良好品德的前提下,再去学习知识,学习谦虚、忍让的态度,并且行为上也要处处为他人着想。
弟子规给了我的生活一个指导一个方向,要找准人生目标,并为了目标,脚踏实地的去奋斗,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通过这两天的业务学习,我对《弟子规》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使我的育人能力得到增强,育人水平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弟子规》“出则弟”中提到的“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让我从内心中真正懂得了怎样做一名好老师,怎样教好学生。
中国一贯有尊敬长辈,注重做人的优良传统,在今天经济发展迅猛的背景生活中,民族的传统美德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学生而言,首先要懂得尊敬长辈、学会感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长辈,尤其要尊敬以全部心血无私养育自己的父母。试想一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深爱的人,还谈得上爱祖国、爱人民吗?因此我们应从小在孩子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教育他们从小尊敬父母和长辈:
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古人言:“子不教,父之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好家长”作榜样。
二、老师要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祥和的氛围。老师要做学生的朋友,而不应高高在上。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而做为一个班主任,则更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育,是真心的爱护,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能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才能更加尊敬,爱戴老师,师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还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批评学生要慎用批评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灵魂说话。”我从《弟子规》中感受到了圣人的谆谆教诲,受益匪浅。
《弟子规》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它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如何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中,让我经受思想的洗礼。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弟子规》带走了我心灵的尘埃。使我不断反省,努力塑造自我。
当我读到“有余力,则学文”和“老易至,惜此时”时,我就想到了自己。虽然我经常会有空闲的时间,但我并没有好好利用它,而把它荒废了。任时间消耗在电视和电脑上,没有充分地用于学习,我深感惭愧。《弟子规》中的这句话教导我们有余暇应努力地学习各种经典。人一转眼就老了,要珍惜现在的时光。是啊,“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就算那时你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再大的权利想去换回光阴,那已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作为学生,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抓紧看书和学习知识,努力充实自我,塑造自己的品行修养。不要让时间在你的指间偷偷溜走,像林清玄一样和时间赛跑吧!
古人又何常不是这样:董遇“巧用三余。”冬天、夜晚和下雨的日子都努力读书。让我深刻地懂得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司马光也是如此:他做了一个“警枕”,用这个枕头睡觉,很不舒服。头只要一转就会滑下来,司马光便会马上惊醒,夜晚奋起读书。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趁着青春年少,更应惜时努力,让青春绽放光彩。
《弟子规》不仅让我懂得珍惜时间,还让我明白,通过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行善事,走正路来真正塑造自我。这本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它将激励我在学习之路!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弟子规”书,书中一个个孝敬父母,关心朋友的故事深深的迷住了我。
弟子规中有很多意味深长的故事,书中没写一段都会有一段注解,接着就是意味深长的故事,有教人尊敬师长的故事;有教人怎样孝敬父母的故事;有教人改正自身缺点的故事。。。。。。等等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下面我说两个故事给大家听听吧。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勿行赖。”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应该及时答应,不要拖;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认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懒。这一句话有两个因孝敬父母而千古留名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做孝心感天。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人,他的生母很早就死了,他爸爸又给他找了一个后妈,王祥的后妈对他很不好,一天,她的继母想吃鱼,可现在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于是,他跑到满是冰的湖面上打了一个洞,忽然,两条小鲤鱼从冰洞中窜了出来,直接跳入了他的网中。之后继母为了刁难他,又说想吃烤熟的黄雀,王祥立马抓了一只烤熟给他后妈吃,可他后妈吃完还想吃,,王祥又拿着网子出去了,刚一出门一大堆黄雀飞入了王祥的网子,乡亲们纷纷议论,说:孝心感天啊!
第二个故事:有一个叫孟宗的人,她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非常可怜,经过医生检查之后发现没病,原来是想吃竹笋了冰天冻地的冬天哪里有竹笋,孟宗急得大哭,眼泪滴在地上,一棵棵竹笋从土中钻出,孟宗的孝心感天动地了啊!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
我读完弟子规后,知道了我自己的缺点,缺点是挑食。应该做到不偏食,适可而止,不要吃得太饱。
《弟子规》中“孝”让我懂得了父母教导的时候,要恭敬的听;父母责备的时候,要心悦诚服的接受。
“悌”让我懂得了作为兄长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兄弟和睦,这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孝道。长者站着,幼者不可坐,待长者坐下后,招呼幼者坐下,幼者才可以坐下。
“谨”让我懂得了清晨要尽早起床,晚上要迟些才睡;人生岁月有限,所以每一个人都要珍惜此时此刻。凡是打架闹事的场所,绝对要远离;不正当不合理的事不要去追问。
“信”让我懂得了讲话不可太多,言多必失。要讲的恰当,要实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语。办不了的事不轻易许诺别人。听见别人说自己的过失就发怒,而听见别人恭维自己就欢喜,这样就会招来坏朋友,而好人就离你而去,如果犯了错误,能够改过,就跟没有犯过错误一样。如果犯了错误而掩饰之,那就错上加错了。
读完《弟子规》,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今后在我成长中一定用弟子规的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快乐的成长。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学《弟子规》心得体会。而我也是通过每天在早晨学习、诵读《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弟,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学、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心得体会《学《弟子规》心得体会》。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来维持人际关系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这个月我们主要学习了《弟子规》中的—泛爱众—部分。通过这个月的学习让我懂的了以下几点:
1、人和人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我们不能鄙视任何人,也不能因为某一个人有财有权有势就去巴结他,我们大家应该互敬互爱,相亲相爱。现在的有些孩子们就特别有这种歪风邪气,天天比自己家里多有钱,比自己穿的名牌衣服等等,其实孩子就是要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的内心是空虚的,是需要家人的理解和陪伴。
2、一个人受人尊敬不是因为他得容貌好看,而是这个人的品德修养和才能,德行高尚的人,名望自然高。有才有能力的人,人们在和他相处以后会更加欣赏佩服他的处事能力。我在外面工作时遇到同事特别有能力的我们就会主动称呼他为老师,这就能看出一个人受人尊敬不是他所在的位置和他如何能说大话而是他的内在才能。
3、当你有能力而别人没有这种能力时,你要无私的奉献去为众人服务,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能,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不管是人还是物。别人正在忙碌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使其分心,当别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说话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父亲经常告诉我: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也许你的一个小小的举动或语言就能成就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
4、别人的短处,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更不能去和别人说。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等于自己在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相反宣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5、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要让他人做事时,先要反省问问自己:“如果换作是我,我愿意吗?”,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不开心的事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俗话说:滴水之恩乃当涌泉相报。我家昨天把地里种的姜刨了,今天给亲戚朋友都送一些,婆婆说让我把好的留着自己吃不好的送人就可以了。我说要送就送好的,不然就不送。婆婆不高兴了我就不吱声了,然后偷偷把好的一份一份包装好,今天都给送出去了。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别人给你送东西都是不好的你会怎么想,虽然我没能说服婆婆但是她知道以后也会理解我。
《弟子规》大家肯定都知道,也会背下来,但是你知道《弟子规》寓意吗?我知道,而且我还把它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了。你呢?现在我来带你去看看。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一天,我来到必胜客去吃饭。一进去,我就被眼花缭乱的美食给吸引住了。我打算在必胜客多吃一点,因为这是难得的美味,只有在我考试好的时候才能吃到。服务员带着菜单来了,我点了一个夏威夷匹萨、一份薯格、一盘泰式口口香、一盘鸡翅、两杯咖啡、和一块蛋糕。
餐上齐后,我开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后,我丝毫没有感到饱的感觉。但过了几分钟,我觉得我的胃不舒服了。我想:我肯定是吃多了,我可不能再吃了。
我回到家后,准备上床睡觉了,但我的肚子还是很不舒服,怎么办呢?我只好将就睡了。我刚躺在床上,不舒服的感觉就来折磨我了。我躺着等,等着什么时候胃会把肚子里的食物消化掉。我等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我等不住了,心里越来越着急。这时,我有个主意,这就是——吃药。
我叫爸爸起床,给我找药吃,爸爸给我找了一盒“吗丁啉”我吃了一片后,继续睡觉。躺在床上后,我感觉舒服多了。一个小时后,我终于入睡了。这难受的感觉整整折磨了我5个小时。
经历过这次教训,我以后可要细嚼慢咽,晚上要少吃饭,我以后可再也不会出现类似的事情了。我也终于感受到“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句话的寓意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食物,不要偏食,也不要挑食,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我可知道了,你知道了吗?
《弟子规》,就是把圣人教育贯彻到生活中,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来。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十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在孝方面,就应按《弟子规》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献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深切体会后,才发现自己做的不够;另一方面,自己作为父母,在引导孩子熟读的同时,应该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其次,《弟子规》里,我读到了诚信。为人处世,除了孝道,就是诚信了。诚信为本,诚信也是国人所追求和倡导的一个基本素质。任何时候,任何朝代,一个人立于世,只要开口说话,首先就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是不可能永远行得通的。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花言巧语。
另外,从《弟子规》里,我还读到了仁爱,提示自己对身边的人要有颗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坏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的、愚笨的、尊贵的、贫贱的,不同国界、不同种族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这就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也毫无虚假。
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的太远太远了,今天能重温传统文化感到非常幸运,很感恩《弟子规》作者李毓秀,要感恩唯有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想《弟子规》中写的,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初次接触《第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听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父亲早年读过几年私塾,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父亲老家在农村,生活非常贫困,爷爷奶奶生病时,母亲把家中所有的积蓄和每月工资,全部拿出来给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债过日子。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早年虽然读过《三字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除了前面的两条,自认为还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条都有很多的不足,试想,如果时光倒退2XX年,当我们面对无邪而知礼的孩童,该是怎样的汗颜。
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它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还会去学习,自己的行为不光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记得有一则小笑话是说,有个老人年纪大了,双手经常哆嗦,他的儿子儿媳嫌弃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打破了一个碗,老人的儿子儿媳非常生气,对着老人发了一顿火,从此之后,让老人用木碗吃饭。有一天,这对夫妇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在给他们做碗呢,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给他们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可以期待。
在这个假期中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是清代编的,是儒家的经典名著。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些在生活中待人处世的方法,而且每一句话都是三个字,对仗工整。有教我们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孝敬老师,怎样和同学、兄弟相处。还有要怎样学习的。这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要求。
比如说,我们孝敬父母要随时叫随时应,父母的建议如果是对的,我们要听从,如果是错误的,我们要找个合适的方式跟父母说。兄弟之间应该互相关爱,哥哥对弟弟要关心,弟弟对哥哥要尊敬。我们对长者要尊敬,长者还没有坐下我们也不能坐下,吃饭要先夹菜给老人。对老师要感恩,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所以我们要感恩老师,努力学好知识,回报老师。学习的时候,心、眼、口都要到,才能学到知识。
这本书我看完之后深受启发,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包括了对父母的孝敬,对同学的互相关爱,对兄弟的关心,对老师的感恩,以及对学习的正确方法都有了深刻的了解。所以我希望推荐给大家看。希望大家也跟我一起收益,努力按照弟子规来做。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学《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能让父母为我们而感到自豪,做到这些也算是给父母一个小小的报答。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让自己有改过的机会。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比如我上学期间学习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参加工作以后,好像一下子就没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开始为生活忙碌奔波,但是忙碌了好几年,一直都不怎么开心,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想到的是为什么别人比自己过的好,感觉心里不平衡,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没有努力奋斗过觉得活着很累。
现在通过学习才知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自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不用羡慕别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获得多少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自己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努力工作,贡献社会"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把自己对工作的热情献给我热爱的工作事业,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学了“首孝悌”这一段,感悟很深。
首孝悌,是告诉我们要孝敬与尊重自己的父母。如果连这都不懂,就不可能尊重朋友、同学等在生活中帮助过你的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告诉我们:父母叫你时,不能慢吞吞;父母让你做事时,你就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偷懒。到这里,我很内疚,因为我在三年级时(现在也有),妈妈要求每学课后要听写英语。那时的我总是慢吞吞地,很不情愿,或想办法脱身,甚至哭过。可是妈妈紧抓不放,坚持每学课后要我听写英语。正因为这样,在三年级英语期末考试考了100分,才知道妈妈的用心良苦。可是在四年级时依然不怎么情愿听写,分数下降了,可是我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妈妈只好随便我,什么时候自愿就什么时候听写。学了《弟子规》后,觉得自己对不起妈妈……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的意思是:自己的身上有伤时,自己的亲人会非常担忧;而你的道德有“伤”时,亲人的脸面就都被丢了。我在深圳时,不小心摔破了头,妈妈被吓得脸色苍白。妈妈送我到医院,边哭边送我进手术室……。读了《弟子规》“入则孝”后,联想那时的情景,真正理解“身有伤,贻亲忧”这句话的意思。
《弟子规》是中华文化的经典,它正以特殊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位炎黄子孙。当古老的钟声再次响起,让我们一起徜徉在这美妙的文化经典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存好心,行好事”是做人的根本。我认为,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诚信是金。书中讲到:“父子关系、君臣关系、夫妇关系都需要建立在信任、在付出当中。再来,兄弟亦复如是,你愈照顾兄弟,兄弟就愈信任你。最后朋友,朋友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这都是要透过长期的相处,所谓日久见人心,才能真正赢得朋友的信任”。也就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以一颗诚挚的心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不管是对人对事都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这也是自古以来做人的基本准则。
作为教师,我每天都要和孩子相处的很融洽。我觉得想和孩子处理好这一关系,就的和孩子交朋友。朋友之间是非常平等的,任何一个人想要获得友谊就要学会尊重你的朋友,否则,你将失去他。对孩子也一样。他也许还小,也许不懂事,但是他绝对懂得尊重。作为朋友你必须要讲诚信,当你学会信守承诺时,你便获得了朋友的信任。同时也获得了孩子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是世界上最珍贵,最无条件的。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他还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地进行心灵的接触。”这席话让我们懂了老师和孩子之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每一次心灵的碰撞都有利于建立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老师和孩子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使孩子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种活动,只有在互相信赖讲究诚信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总之,学习《弟子规》就是规范人的行为,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它对一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人格的确立,以及智力的开发有着关键的作用,尤其对小朋友来说,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对教师来说也是一本难得一面镜子。
想必大家都读过《弟子规》吧,《弟子规》里的内容蕴藏着许多道理,只要我们反复回味,就会有许多体会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读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没有做到……
有一次,妈妈一个人在家里大扫除,而我在做妈妈布置的“海量”作业。经过两个小时的“拼搏”,我终于把“海量”作业给消灭了。没想到,我刚刚写完作业,妈妈就叫道:“阿怡,帮妈妈洗洗拖把吧!”我听了,说:“妈妈,我刚刚才把作业给做完,手都麻了,你又叫我去洗拖把,我很累啊!”妈妈说:“我干了一天的活,可把我给累坏了,叫你去洗拖把都不肯去。唉!”我听了,又说:”下次大扫除我就和你一起干活,这总行了吧!”妈妈听了,说:“唉!算了,你还是好好学习吧!”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妈妈。妈妈希望我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什么家务活都不让我干,全部家务一直都是她做的。现在,妈妈很累很累,叫我帮她洗个拖把,我都不肯。唉,妈妈上班回来已经很累了,回到家她还要忙个不停,我又何曾帮过她干过一点活呢?平时,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她叫我回去复习,不要再看电视了,我都是慢吞吞地去做,有时甚至不听呢,净和她“唱反调”。妈妈处处都为我着想,可我根本就没当一回事呢!但是,我现在决定改变自己,要做一个好孩子!
今后,我一定会做个懂事、听话、勤劳的好孩子,学会帮妈妈分担辛苦,让妈妈不再为我的学习操心。
读了《弟子规》中的其中一篇—入则孝。这一篇章令我颇有感受。 如今,许多孩子都是父母的独生子,总是被父母护着、宠着、溺爱着,所以,有些孩子便逐渐淡忘了—“孝”这个字眼。
也许,许多人都读过《弟子规》,而真正能按按照书上说得去做又能有几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名,行勿懒”父母都对孩子体贴之微,千依百顺。左一声“妈妈”又一声“爸爸”让父母为了自己的一点小事奔波劳累。但是当父母请你帮着买个东西,干个家务,却总找个借口辞掉。
“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需顺从。”有时,父母出于关心,多叮嘱两句,做错了事多教育两句,我们就会不厌其烦的说父母过于唠叨,有时还顶几句嘴,狡辩是非,“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这就是这句话的意思。子女要无微不至的照顾父母,要让他们感到舒适。而现在,大多是父母对子女关爱有加,这样照顾着我们,又有多少子女能这样的照顾自己的父母呢?是父母养育了我们,是父母教育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父母是世上最爱我们、最疼我们的人。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一举一动无不牵扯着父母的心。而惟有“孝”才能报答父母,报答他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让每一个子女都报答父母吧!
段考即将到来,繁重的学习压得我透不过气来,人也变得烦躁易怒。一个周末,我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到家中,母亲亲切的问候却使我感到恼火,和母亲吵了一架,一声不响地回到房间里去了。回到房间里,从书架上随意抽出了一本《弟子规》,在柔和的月光下静静阅读。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声,柔吾声|?”
书页被缓缓地翻动着,脑海中母亲瘦弱的身影,随着阅读一起涌现,深刻而又清晰:母亲牵着我的手过马路;除夕夜,母亲一个人忙里忙外地打扫房子;在劳累了一天之后,在床榻前,轻轻摇着蒲扇,伴我入睡;在淡淡的月光下,微笑着向我讲述她儿时的故事;在雨天,来到学校,为我送来一把盛满浓浓的母爱的雨伞;在我生病时,背我奔向医院;在寒冷的冬天,把一碗盛满了热乎乎的粥递到我手上?十年如一日,母亲为我没日没夜地操劳着,岁月染白一头青丝,在脸上刻下痕迹。古老的时钟仍在不停地旋转,转来了我的青春年华却转走了母亲的亭亭玉立。而我,竟在母亲伤痕累累的心上又扎了一刀?不知不觉,我的泪水已溢满眼眶,为刚刚与母亲吵架而后悔不已。
合上了书本,书中孝子们的孝行依旧闪现在眼前,心中更是难过,后悔。我走出了房间,紧握着母亲的手,请求她原谅我无知的错误。没想到母亲却说:“没事儿,我也明白你最近学习压力大,哪有妈妈会和女儿计较的呢?”我的泪又再一次不争气的掉下来,却很甜?
《弟子规》不仅把我和母亲之间的冰川融化,更使我明白我们的“寸草心”是难以回报母亲们的“三春晖”的!
我校近期开展了学习了《弟子规》的系列活动,初次接触《弟子规》,我认为和女儿幼儿园背的《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认真学习研读后,。使我对所学习的《弟子规》有了新的认识。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好书,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对于指导教育少年儿童生活和学习,培养学生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养成良好的习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成年人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弟子规》主要是讲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博爱的精神、正确的读书方法。时过境迁,岁月流逝,书中所讲的内容也许同我们现在的时代形势不太一样,但书中提倡的家庭和睦、做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使自己的学业有所成的精神却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弟子规》的总纲领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规》其核心思想是孝弟仁爱。它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基础规范。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为人处事。不会做人,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而一个人如能懂得做人之道,不但个人的修身会得到进步,在家庭方面也能得到幸福美满,子孙也都可以兴旺。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我们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很重视礼仪的教育,可现在的社会,礼仪已经被人们所遗忘,特别是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怎样孝顺父母,体谅父母。怎样尊重长辈,怎样尊师重道。有的只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只知道自己的利益神圣不可侵犯。有的学生,在班级里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容忍别的同学,行为极端,极富攻击性。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之外,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孝敬父母。如:“父母敬,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告诉我们,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让气、伤心等等。
让我们认真学习好《弟子规》,深刻领会《弟子规》精髓,做一位品德高尚、学业有成的人。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自身的言行,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培养学生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
王阳明先生的龙场悟道向同学们提出了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事教条!
立志,学,必先立志,则不如不学,一生劳苦,无成亦无益!立圣人之志,必先求其方,一去私欲,心才纯,心存天理,即是存良知,先从觉悟开始,再学古训,以圣人为师,专心正意勤学,对圣人之言,要深信不疑,即为尊师重道,才能学期精髓,不慢其先生,恭敬之心才能得以彰显,得到利益!
求存天理之方,当从心上下深功夫,不做表面文章,不是以饥者求饱,寒者求暖,病着求俞,暗着求亮,跛者求行,这都是短暂的小目标,而不是立志,立志乃是立命。我们要立真志,真立志,立长志,立什么志,有什么命。孔子曰,十五志于学,就是指我们一生为什么而学,学什么,一生的命运向何处去呢,直至70岁的不逾矩!!虽说是一个及其漫长的过程,但是立下志,就如木之有根,水之有源,命之有续,才为君子也!我们未来的成长路上遇到各种困难都不能打击我们的求学求圣的意志,因为我们已经立下坚定的志,织不利则一事无成,不立志,则人之私欲难除!
古之圣人用很多词汇去释义励志之学,而后成就成名!我们当一起为榜样深信不疑,就能事半功倍,速达彼岸,人生之巅峰之辉煌需要我们“夫道一”!
從贯穿半生,立志尤为重要,从今而后,定当加倍努力,学圣贤之言,行圣贤之意,时时反省自己,建设心灵品质,开发心灵本有的无限的宝藏,让自己的仁爱智慧胸怀和能量有所提升,这也就是先唤醒自己,让自己内心走向光明,才能去影响他人,唤醒他人!通过学习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唤醒大我并为世界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依道而行,建功立业,报效祖国才是当代我们年轻人的使命,这样的人生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在致良知的路上,我会坚持学习坚持走下去,不断的明心,净心,开发心中本有的宝藏,成就舒展的生命和精彩的人生!我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都能拥有幸福自在,乃至圆满,觉悟的人生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起做有良知有正能量的中国人,成为祖先的荣耀成为民族的荣耀!!!
文字脱俗!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它变换不定的节奏和规律,在物质飞速更新和精神停滞摇摆的矛盾中无所适从,因而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不安和焦虑,这或许也是当前的个体的人和整体时代所共有的精神状态。
近日,在参加了一次学习《弟子规》的培训之后,我第一次真正的看清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
《弟子规》讲述了人在家、出外、待人、处事上该学习的良好品德。强调孝心、孝行,从而达到对父母孝敬的目的。
我记忆最为深刻的便是姜老师给我们播放的《迟来的爱》、胡斌自述《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他们把自己以前的那些恶行都讲给大家听,让大家引以为鉴,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我们能不能像他们一样能够深刻反省和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呢?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作为一个人,首先要懂得感恩,而最要感谢的便是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翻开《弟子规》,第一章便是《入则孝》。孝敬父母,并不需要你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来,可以是平日里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会心的笑容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其实对我们的父母而言是最大的欣慰!
现代社会的现实竞争和快节奏的变化,需要人去适应,需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从书中学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这话的印象很深刻。为了一些微小的利益或某个职位而与同事明争暗斗,或总是在上级面前表现自己,是职场中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这种做法,从近的方面看,也许会暂时得到些好处,但同时也会付出伤害同事关系,落下钻营势利的不良形象的代价,更重要的是一旦把精力和心思都用在这方面,势必将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其实,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生存环境,每个时代的人也都有各自的生存方式,生存需要的是智慧与诚信,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而谋求生存之道,才是人活着的最高境界,才能在人生路上长远顺利地走下去。
学习《弟子规》不仅仅是简单的背诵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反思的、自我检讨的过程。《弟子规》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我们不可能每一点都做到,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去做,用心去做就行了。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人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我们思想升华的过程。
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智慧的宝藏,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礼物,它短小精悍,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着我,不仅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他虽然只有三字一句,但读起来却琅琅上口,让人回味无穷!
弟子规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则孝》这一部分。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意思是让我们在家中,父母叫唤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读到这里我心中不禁有一些羞愧之情,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叫我打扫一下房间,我装作没听见,心里却在想:“真是的!难道他们自己就不会做吗?偏偏要我亲自出马来扫!”然后嘴巴里使劲嘀咕埋怨爸爸妈妈!
等他们来到我房间看着我然后重复说要我打扫房间时,我才及不情愿的站起身来,并且慌称要喝水了,于是便走到客厅,慢慢的喝水,喝完水后,又走向厕所,说要上厕所,于是我便在厕所里蹲了5、6分钟才走出来,刚一出门,便看见妈妈站在我前面紧皱眉头然后火冒三丈的说:“你怎么就这么懒啊?”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教导和训斥,讲完后妈妈便自己拿着扫把去打扫了!从这句弟子规中我得到了一颗孝心,这颗孝心让我知道要听父母的话,不要让父母伤心!要让父母开心、快乐!《入则孝》中我还很欣赏几句,有一句是:“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以前我总是淘气调皮,爸爸妈妈哄着我给我穿衣服我都不听话!现在我知道,我不仅不能调皮捣蛋了,还要有一颗孝心,夏天要让父母感到凉爽,冬天也要让父母感到暖和!以前我总是喜欢自己一人出去玩,并且从来都不向爸爸妈妈讲,因为我认为这是我的秘密,不能告诉父母,看了这句弟子规我觉得自己是错误的,应该跟父母讲!有时我从外面玩完回家后我回家后,会情不自禁的想到一个念头,就是与父母玩躲猫猫,我会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声,等到爸爸妈妈急得不行了我在悄悄溜出来吓他们一跳!现在我知道这样做十分不好!
弟子规虽然只有三字一句,但是它给了我一颗真挚的孝心!
《弟子规》是一本教人怎样做人、学习、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书。近学期,我校掀起了学习诵读《弟子规》的热潮,关于《弟子规》的各种活动也广泛开来。
我在开始时觉得学习《弟子规》枯燥无味,我想:难道我们还学习古代人跪来跪去吗?但是,经过后来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热情,我被感染了,也加入了学习诵读《弟子规》的行列中。在《弟子规》中,我最为喜爱的是“信”这一内容,讲述了作为一个人应该怎样诚实守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说出去的话,诚信为先;欺诈别人或胡言乱语,那怎么可以呢?诚信是一种美德,只有拥有想、诚信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还有一句是“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不好的朋友就会接近你,而真正的良朋益友逐渐疏远退却了。相反,那些正直诚实的有德之士,就会逐渐成为好朋友与你亲近起来。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着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同学们,晏殊的这则故事不就是大家应当学习的典范吗?我们缺失的不也就是这种精神吗?
同学们,诚信是金,它是一艘能够驶向希望与快乐的航船,它是一个能扇动我们伟大理想的风筝与翅膀,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的珍惜它呢?同学,不要犹豫,拿起《弟子规》,跟着我一起去享受诚实守信带给我们的宝藏吧!
学校近日举行了“国学经典朗诵活动”,我有幸阅读了中国远祖着作——《弟子规》。其中,我明白了做人要孝顺父母和诚实守信这两个道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掀开《弟子规》的扉页,这短短的二十四个字引起了我的深思。在古代时,人们已经懂了“百德孝为先”的道理。可如今,我们却对父母横蛮无理,面对父母的热切呼唤,我们却不理不睬;面对父母的再三交代,我们只是口头答应,却迟迟不肯动身;面对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并非虚心接受,反而强词夺理……为此,我们应在“孝”上下苦功,尽量做到“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做人不仅要孝顺父母,还要诚实守信。这在《弟子规》中的“信”便有提及——“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其意思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的确,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十分讲究诚信,因此,我们要时刻牢记着“轻诺必寡信”的忠告;坚持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信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对《弟子规》有了认识,还树立了新的人生观。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应该严以律己,做一个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和知书达礼的人。
一直以来,我的字都写得不好,所以老是被妈妈批评,甚至撕本子。
撕的我都有点恨她了,心想:干嘛老撕我本子?我已经尽力去写好了,只是手老是不听话,总喜欢歪来歪去。看看对错不就得了。可我却不敢说出来,因为说了怕挨妈妈的拳头。唉,怎样才能写好字呢?今年以来,我们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的活动,全校同学都在诵读《弟子规》。只因平时学习时间紧,我的《弟子规》断断续续地,一年了还没背完。
趁这个暑假,妈妈要求我坚持继续往下背。每天早上15分钟,在妈妈的监督下,我终于背完了,而且还能从头到尾背出来呢。还别说,《弟子规》里的学问还真不少,而且都是前辈们生活、实践经验和智慧的总结。其中,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意思是:如果把墨磨偏了,说明学习时心不在焉;如果字写的潦草、不整齐,说明思想不集中。这里说的不正是我吗?原来,我写不好字的原因是因为平时写字时精力不集中!仔细一想,也的确如此:每次写作业时,我脑子里总想着布娃娃、折纸、小零食、总不能安静,难怪字写不好。为了提高书写质量,我开始集中精力练习钢笔字和毛笔字。妈妈让我把“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几个大字用电脑打印下来,贴在我的书桌前,每次写字时,我都要先大声地读上两遍,妈妈说这是为了提醒我注意。然后开始写钢笔字,再练毛笔字。
不管是天阴、下雨还是天晴,每天早晨30分钟的写字课我从未间断过。每次写字,我都记着《弟子规》里的那句话。一个假期下来,我的字大有进步,妈妈看了很开心。她把我的作业本前后进行了对比,我看了后觉得很羞愧。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她注视着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记住: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心,没有什么做不好的,只要坚持练习,你一定能写好字。”我答应到:“嗯,我会的。”
写好字是小学生的义务,这也是我对妈妈的承诺,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的六门主修课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行为要谨慎小心,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而且亲近有仁德的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今天,我就读了这本圣贤书
妈妈说,弟子规这三个字,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明了,‘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为什么?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无论老少,大家都应该来学学看什么叫《弟子规》?“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一本书的用意在哪里?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
我轻轻翻开书,细细读了一遍又一遍,心里是无比的赞叹。
《弟子规》教给了我许多道理。我在弟子规中懂得了孝敬父母、老人;与朋友相处要团结友爱的品德;还知道了一些生活中必有的常识。以前,在和弟弟分苹果时,从不谦让。可读了《弟子规》后,我就会起了“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这句诗,于是,就把大苹果给了弟弟。以前,在爷爷面前,都会夸夸自己的学习。可读了《弟子规》后,我就会想起“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这句诗。于是,就静静地听爷爷的教育。以前,我头发不整就想出去玩。可读了《弟子规》后,我就会想起“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这句诗,所以,我红着脸儿跑回屋,头发理好才出来。以前我没有洗漱就想上学。
可我读了《弟子规》后,我想起了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这句诗。在我挑食不吃菜的时候,我想到了“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这句诗。在我马虎小事时,我想起了“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这句诗……《弟子规》,它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每一个人能了解你应当如何做人,会使你个人的修身得到进步。长此以往社会就会得到大的进步,我们的民族也会兴旺发达,生生不息。
《弟子规》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它伴我成长。
8月,我走进上海火炬润滑油这个大家庭。就从这天起,我的人生发生了转变。
入职那天,我第一次接触到《弟子规》,读了近20xx年书,我从来都不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一本好书,原来只知道有本《三字经》,而且就知道那么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时候把它当做了一句顺口溜。当我翻开《弟子规》时,顿时呆住了,里面都是短短的三个字为一句,但就是这短短的三个字却蕴藏了人生的大道理。就是这么小小的一本《弟子规》,成为了我每天空闲时间必看,而且百看不厌的好书。
记忆中最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弟子规》中第一篇《入则孝》,读完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过去我是那么的不珍惜。
记得那时我刚上初中,由于不习惯一个人的住校生活,再加上体质差所以时常感冒。有一次,恰好是腊冬,外面还下着大雪,干冷干冷的,经不起寒冷气候的突变,我感冒了,并伴有高烧,上课时脑袋晕乎乎的,坐在教室就晕晕大睡,无法坚持上课。于是拨通爸爸的电话,委屈地说:“爸爸,你快点过来,我感冒了”。等了大概20分钟,还不见爸爸过来,又气又急,又拨通了电话:“爸爸,你怎么还没有过来啊”。说着说着,就委屈的哭个不停,爸爸也没有多说,只说“快了,马上到,你坚持住”。很快,爸爸来了,把我叫出来,在我出来的那一刻,一阵刺骨的冷风吹得我浑身直抖,那漫天弥漫的雪花还没有消停。
这时爸爸赶紧走过来把军大衣让我穿上,我却嘟囔着“那么丑,我才不穿呢”。说着就一撅嘴坐上摩托车,当摩托车启动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寒风和冷雪简直让人窒息。爸爸一边骑着摩托车一边朝后对我说:“把大衣收紧点”。出了学校大门,我才把那个象爷爷经常披着的军大衣披在身上,瞬时身上一股暖流流过。无意间抬了一下头,这才发现爸爸或许因为急促的原因穿的如此的单薄,头上没带头盔,手上也没带手套,膝盖上更没加护膝,却坚实地在我前边替我遮挡风雪和寒冷,靠在爸爸的背上是那么暖意融融,顿时,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父爱如山,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生活中,总会有许多事情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或喜,或忧,于是,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也就选择了过什么样的一种生活。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古人说;“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敬他的双亲,视为禽兽所不如。是啊!小乌鸦还会把食物留给父母吃,小羊羔吃奶水后,还会跪着向母羊表示感谢;一个懂得做人的人,不仅要懂得好好学习、诚实守信,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所以,人们常说,一个孝敬父母的人,要是坏也坏不到哪去的。 是谁给予我们的生命?是谁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们拉扯大?又是谁把我们抚养成人,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是父母!他们把我们带到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上。特别是母亲,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的。
自从我们来到这人世间,父母又要给我们换尿布,喂我们吃饭,教我们学说话,学走路。如果有人问我的启蒙老师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父母!”等到大一点,父母就教给我们一些道理,送我们上学,让我们有更好的教育。而且,父母每月还要给我们零花钱。可我们却不知好歹,乱用零花钱,一点都不了解父母的心思。当我们做错事惹父母生气时,父母就会教育我们;当考试取得好成绩时,父母就会奖励我们;当衣服弄脏时,是父母用双手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当我们考试考砸时,父母就会鼓励我们下次再努力;当我们……
父母给我们实在太多太多了, 乃至我们以为他们心中没有我们。。。。。。 感恩,是我对待生活的态度。感恩,并不局限于铭记别人的好处,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平时,我们是否会受喜怒哀乐所左右生活?喜的时候是否会欢天喜地欣喜若狂?怒的时候是否会大发雷霆暴跳如雷?哀的时候是否会惆怅万分失落无比?乐的时候是否会手舞足蹈得意忘形?要怎样做到对喜怒哀乐处之泰然?要如何保持平静的心灵?
学会感恩的生活,宁静而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