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评课稿(精选五篇)

北京评课稿(精选5篇)

北京评课稿 篇1

《再见了,北京!》是根据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有关材料改写的。

课文选取了圣火熄灭和人们狂欢的这两个特写镜头来表现精彩绝伦的北京奥运会。

唤醒留在我们心中的“北京记忆”。课文简短优美,画面感强,情感充盈。从全文看留念与不舍贯穿其中,“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蕴含其中。

但这篇课文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理解。

课文中生字新词较多,许多句子也很难读通。车老师在课前就布置学生充分地预习这一课,让他们先读字、组词,再努力把课文读通顺。经过充分地预习,学生朗读课文时比较流利、有感情,发言也很积极,参与面较广。奥运会离孩子们还是比较远的,平时学生是不太关心奥运知识的。因此,车老师一开始借助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奥运会有个大概的了解。

总得来讲,车老师这节课还是成功的,但也有不足的。比如:课件没有选择放映模式,看起来不太清晰;大量的长句子如果挑出来带孩子摘到孩子朗读会更好;写字教学时间不够,有点仓促。如果在这个细节上稍加注意,效果会更好。

北京评课稿 篇2

《北京》是人教版第3组元的第10课,听了徐老师的这节课,觉得徐老师的《北京》整堂课布局合理,条理清晰。从整体入手,体会北京的美;通过感悟,朗读,感悟,帮助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最后又通过课外拓展交流回到了对北京的认识上,使学生对北京又有了新的了解。

徐老师很重视学生“读书方法”的培养,在初读感知时候,出示“读书要求”,并围绕要求展开自学。反馈时老师给生字进行归类,省时又高效。重视多音字的教学,课文中“似乎的似和大厦的厦”是多音字,徐老师让他们重点记一记。然后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接着紧紧围绕“北京美在哪里”主线展开,课堂思路非常清晰。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地方?通过反馈及时板书:“天安门广场柏油马路立交桥名胜古迹公园”,它们“美在哪儿?”依次展开教学。

在课堂教学流程上,很清晰很简洁,虽然这篇课文本身结构就很明了,但是徐老师以合理的板书、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质疑的问题如:找一找表示方位的词语,哪些地方说明了柏油马路也很美?立交桥美在哪儿?北京还有哪些地方美?问题层层引入,很缜密也很适合,切口小,符合低年级语文教学新课标中关于质疑的要求。

徐老师很好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课堂上徐老师除了教授知识点,还很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别是在展示北京美丽的风景图片时,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向往、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

徐老师关心每一个学生,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然后都真诚地给予评价。这也是老师的课堂魅力之一。

北京评课稿 篇3

上周五教研组活动中有幸聆听了沈肖肖老师执教的《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北京》公开课,这堂课值得回味的地方很多:

1、沈老师的这堂课思路清晰,紧抓标题中的“古老”、“现代”、“首都”三个词而展开教学。从六朝古都引入对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和描述,非常顺利自然,采用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依次表现北京的现代和作为首都体现在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这体现了教学程序上 “清”, 思路清晰,严谨有序。

八年级语文《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北京》评课稿。开头由歌曲《北京欢饮您》导入,接着释题,教学“古老”、“现代”、“首都”,小结、板书、巩固练习等环节齐全。作为一个新教师,第一次上公开课,教学游刃有余,自然老练,可显示沈老师的基本功。

教育是一门“遗憾艺术”,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针对此课提出两点建议作为交流,以求大家共同进步。

1、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而小组合作模式是学本课堂比较常用的模式。其实李老师的这堂课在有些环节如果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能效果会更佳。如在体现“古老”、“现代”这两个特点时,沈老师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然后自己一一进行讲述。若是改为让学生阅读和欣赏的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来自己解决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更生本化。

2、细节成就完美。古语说: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能注意教学细节,认真对待每个细小的行动(如教学语速、给予充分思考时间等),我们的教学就会更趋完美。

北京评课稿 篇4

周三听了朱**老师执教的《北京》一课,其自然、丰富的教态,循循善诱的语言,由此带来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我仿佛置身于名教师的课堂之中。

本堂课朱老师围绕课前的自学要求,设计了 “我能记”、“我能读”、“我能说”三个板块。这三个板块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从字词学习到感知课文,再到体悟文本,升华情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过程。课堂上,因为学生在课前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进行了有效地自学,所以整个教学过程“顺风顺水”,一气呵成。教师在与其说是在教学生学习,不如说是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如在教学字词环节时,朱老师出示的学习任务主题是:我能记住它。不用教师领读,学生就能完成拼读,领读等任务,顺利地“开好生字火车”。接着,朱老师放手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学生有的编故事,有的编字谜,形式各样,此伏彼起,充分展现了学生课前的学习成果。在教学“我会说”环节时,朱老师直接进行说话训练:小朋友们,你们已经用“.........”划出北京的主要景物,请你说说北京有.........,有.........,还有.........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再机械重复地让学生读课文,划词语,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因为学生课前充分的自学,教师设计的每一处语言训练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教师在出示句式练习:“天安门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时,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先学后教”从程序上来说,是学了再教,学后再教;从逻辑上说,是把学放在第一位,把教放在第二位,学生的课堂的主人。朱老师的这堂课,无论从程序上,还是从逻辑上,均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另外,朱老师的这堂课也充分展示了其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课堂上,我们总能听到“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读得真美!”等教师鼓励性的话语,也看到了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热情高涨的学习氛围。朱老师的循循善诱,犹如一抹重彩,为课堂增色不少。当课堂上遭遇突然停电的突发状况时,朱老师并没有慌乱,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显示了朱老师过人的课堂调控能力。

当然,再出色的课堂也会有一些疏漏,综观整堂课,朱老师在三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上还稍显欠缺,因为字词教学花的时间较多,所以在教学本课重点教学内容时,有些仓促。然瑕不掩瑜,这堂课依然是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和学习的。

北京评课稿 篇5

《我的苦与乐》是一个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开展的典型语文作文指导案例,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深层次整合中优秀实践成果的体现。在教学实施中,教师不仅发挥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有丰富经验的优势,更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环境的技术功能,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通过学生的活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从网络环境下学生写作教学角度来看,本节课有以下值得借鉴之处:

1、深层次研读教材,将口语交际内容与单元作文指导巧妙结合。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活动是“你快乐吗?你认为什么是快乐?”这个话题进行,本单元的习作时“我的苦与乐”,口语交际的内容与写作内容紧密联系,教师利用口语交际的内容打开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选材,为之后的习作做铺垫;教师利用写作的环节深化学生对“快乐”的理解。口语交际和作文写作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深化本课时的目标。

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相结合,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结构的先进教学理念。

教师在拓展选材、探讨快乐、剖析例文、网上创作与批改等环节,都能够通过自学提示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活动,对学生自学能力、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提高都有较大促进作用。

3、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发展有赖于思维的发展,不能把语言的培养和思维的培养分离开来。

教师在作文引导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例如“什么是快乐?”,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对快乐的思考更加深入。在写作中,需要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加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写下自己的感触,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体现。

4、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优势,利用网络平台批划、注释工具进行例文的深度剖析和学生,促进学生的交流协作。

学生在阅读范文材料时,利用平台中的surf工具(北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支持学生共享阅读的surf工具)进行深度思考和积累。学生发现一些好词佳句时,直接选中将这些词句收藏起来,以备日后阅读和写作时查阅使用;对一些能够体现文章写法、意境优美、涵义深刻或颇有争议的句子和段落,学生及时进行注释评价,将注释的内容在页面共享;要求学生对全文进行评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章观点的理性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通过对文章主题、思想、写作方法等方面的评价,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范文;教师利用SURF工具提供的“阅读伙伴圈”功能,学生进入与自己具有相同爱好的同学的SURF区查看对方阅读信息,共享阅读体验,既能够加深对文章更加全面的体会、促进讨论交流,又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教师写作指导细致到位。

在写作方面,因为低年级的训练,学生在写作数量方面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标准,教师针对学生对网上写作有兴趣,能够写作成文,但是缺乏一定写作技巧和方法这一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写作结构和方法的指导。在审题环节明确提出写作要求:“我”和“苦与乐有联系”两点,学生的创作因此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学生交流体会范文的环节,教师又引导学生提炼“观点鲜明、事例具体、感受真切”等写作要求,同时,就“如何将事例写具体”与同学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提炼写作的具体方法:从语言、动作、心理、形态等方面将事例写具体;教师还精心选择不同结构的例文供同学分析、讨论,使学生对题目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可以是“先哭后乐”,也可以是“先乐后苦”,还可以是“通过苦,表达对乐的渴望”,教师的设计独具匠心,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范围思考文章的主题、结构,并通过具体写法的指导使学生可以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丰富起来。

6、拓展材料支持写作,开阔学生思路。

教师利用不同类别的范文使学生对“我的苦与乐”作文结构有了深入、宽泛的理解后,再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阅读,通过阅读不同类别的文章,使学生开阔思路,对材料中的“苦”与“乐”有所体会,进而发散思维,感悟自己的苦与乐,从而将感悟付诸笔下,形成一篇与众不同的自己的“苦与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