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哨》评课稿(精选3篇)
5月22号,我们听评课小组的老师听取了郭淑华老师讲授的《麦哨》一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开头设疑,“‘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接着点出湖畔割草的孩子,紧跟着重点描写了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他们在这种天然娱乐场中游戏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作结,“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听了郭老师的课我收获很多:
首先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郭老师就是从这个点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课堂中“‘呜卟,呜卟,呜……’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你呼我应,郭老师模仿的有声有色、淋漓尽致,既拉近了师生间与生生之间的距离,调动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引领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农村的生活情趣,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感觉整堂课都在布谷鸟的欢快叫声中度过,有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是及时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在学习过程中,对孩子的表现郭老师及时作出评价。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自由朗读课文后,郭老师不失时机地送上一句“你们朗读课文的声音真美妙!丝毫不亚于悦耳的麦哨声!”或送上一个大拇指,或报以热烈的掌声,或送他一个真诚的微笑,时刻以自己的态势语鼓励孩子,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增强自信,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最后是过渡语自然流畅,这也体现了郭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她课下兢兢业业的备课。
从总体上看,这堂课很成功,学生跟着老师学会了很多知识,我也受益匪浅。
今天上午在四年级三班听了张老师的一节公开课,讲的是阅读课文《麦哨》。这是一篇关于农村孩子课外生活的文章,教学目标中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这个目标设计的特别好,通过反复朗读,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农村孩子课外生活的丰富有趣,也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开展丰富有趣的课外生活,增加孩子们的生活乐趣。
这节课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1、学生课前预习做的很扎实。
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把生字都抄写了几遍,有的同学还用生字组了词语。所以在课堂上学生都能够对子之间进行有效的检查和批改,为课堂学习生字词节省了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组内同学还能够相互检查,并且用红笔进行纠错。
2、小组在组织学习过程中组织有效,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啄木鸟组提出的“为什么麦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呢?”这个问题就提的特别好,说明同学在课内外的学习中是动了脑子的。在课堂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引导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地进行展示。在探讨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不但学生积极地说了自己的看法,张老师还对学生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从想像、声音等等方面对这个问题有了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课外观察生活的兴趣。
3、课堂上老师能及时让学生对自己的.预习和学习过程用分数进行评价,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4、展示并让学生朗读明确学生目标也是这节课的这点。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可商榷的地方。首先就是这是一篇阅读文章,在课堂上没有围绕“感情朗读”这个目标有效的展开读书,学生读书的时间相对少了点。其次是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站起来、坐下都比较随意,特别是没有请其他同学质疑补充,让很多同学失去了课堂参与的机会。
今天在学校五楼会议室听了王新静老师讲的《麦哨》,王老师还原了当时学习虞大明老师执教的课堂,倾听了名师的讲课思路,明白了略读课文的讲课思路,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感到受益匪浅,尤其是对语言文字的运用的方面讲解的非常到位。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习得语言,并且能够利用这种语言在自己的日常交际活动中进行交际。衡量一个人是否掌握语言工具性的标志之一,就是看学生能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而不是看他对这种工具的理解。语文学科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能够读得懂、听得懂、能够说、能够写,也就是能够运用这种工具进行交际。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就《麦哨》这篇课文来说,一般是把“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生活孩子童年生活的快乐”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王新静老师也是这样做的,他在引领孩子们通过读书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渗透了口语交际、表演、预习等语文能力的训练。
“方法意识”是当教师的本位意识,有了方法,知识的学习永远是水到渠成,然而这正是我们普通教师所忽略的。王新静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交给了学生预习的方法,教给了学生用“圈关键字”的方法树立文章,教给了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方法,交给了学生写作文“前后呼应”的方法。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具体的操作方法,大多是我们在实践中相沿成习的,揣摩词语的深层含义,读写结合小练笔,积累好词佳句,利用文本空白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换词换句体会语言文字的妙用等等,都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涉及到的知识点。然而随着新理念的出现,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它应该具有更多其他的或然性,基于这些教学特点,采用灵活机变的做法。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不仅仅在教材上,更多的应该在生活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学会实践。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可见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时语文的基本核心任务,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我们应根据教材的特点,根据分成的五个类型,学习表达体会情感,这正是我们所欠缺的所在。
语言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历史渊远悠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文学的本质是追求真善美也是意识形态的物化。这个基础上对人的修养能启很大的作用。语言文学的运用性与其学科自身的特点相关。其运用性不仅侧重对理论知识的客观实效性,具体生活的实际应用是多层次,方向性的。
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并非仅仅局限于课堂,应该贯彻在日常的生活中。但是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渠道。它关系到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将其作为重点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