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评课稿(通用20篇)
一、老师整体状态比较自如,环节设计比较流畅,学生参与很充分,尤其是设计了学生分组训练,并通过老师指导性的评价语言来提现,这一点是新的突破。
二、个别环节需要调整
(一)复习三个动作,可以全部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必进行小组合作。因为复习的目的是回顾、铺垫,为本节课新内容扫清障碍,且耗时较少,还得把学生精力最饱满的时间留给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本节课是体操教学,三节要分别学习,每次学习首先要有老师的动作讲解和示范,还有动作分解示范。
(三)三节操学习后的练习形式要有调整:可以是全班在老师指导下一起练习、分组练习、竞赛练习,不能一种方式进行到底。要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安排,最难的放程老师指导练习,中等的让分组练习,较容易的放成竞赛练习。
三、放松的方法再丰富一些,仅仅是深呼吸、拍拍胳膊腿儿。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积累一些游戏,如“甩面条儿”,把自己的胳膊当成面条,甩起来!老师和学生一起玩,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就进行了放松,寓教学于无痕。
四、全课总结要分三部分进行,且次序不要颠倒:先是学习内容,学了什么什么;然后是学习评价,学习得怎么样、态度怎么样、效果怎么样;最后是拓展:把这节课表现出来的勇气、拼搏、积极延伸到生活中,做一个积极、阳光、向上的人。
五、要按照体育课的体操、田径(跑、跳、投)、技巧与器械练习、球类、游戏、武术、韵律操与舞蹈、体育与健康常识这些内容,每项内容按二级水平设计一个模板,然后再依次上升一个水平、下降一个水平,达到21个模板。这样不仅把内容弄清楚了、环节设计好了,还能恰当把握每级水平的目标。
六、老师指导学生时的态势语要恰当,不能转身太过了,手势一指就有了,不一定要侧过去身才能指导到一个小组。
七、要体现学生自评、互评。
观摩了倪老师的一节体育课,我感触很深,专家评委给出的精彩点评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的,其中有句话让我铭记在心:作为一名好的体育老师不仅要会上课,会听课,也要会评课,通过评课就可以把遇到的问题,通过同仁们一起讨论,不断探索,不断进步。通过评课把别的老师的精华吸收、消化,为己所用。
这节课的内容是拓展练习,整个教学过程脉络清晰,衔接有序,使观者清楚的明了设计者的教学主题,尤其是三个方面更为突出:
1、从始至终对安全,协力的贯彻和强调
体育教学课堂是一个身体力行的特殊课堂,教学环境的多边性与学生技术的不稳定性使我们的教学课堂充满着许多能预设但未知的可变因素。这些因素不仅会干扰我们的教学程序,也会使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降低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陈老师在这个环节上处理得非常细致和周到。在引入课堂活动时,陈老师用了青海玉树地震中官兵们齐心协力救助被埋人员的事件,启发学生要团结和齐心,才能获得成功。在做活动示范时,陈老师组织合理,示范到位,边示范动作,边讲解和强调重难点,通过和几个学生的配合,把四个活动展示得非常清楚,营造了一个令人放心并使人跃跃欲试的课堂氛围,还体育课堂一个健康快乐的空间,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过程收放自如,减少消极时间的出现
队列调动是体育课堂的一大特色,多变的队列变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是考验师生配合的一大难题。陈老师的这堂课中依次出现了:四路体操队形做韵律操热身,四路横队集合讲解、小组分散完成活动等队型变换,令人目不暇接。但陈老师在每一个队型变化之间只用了几个简洁却准确的指示性口令和动作就快速地调动了队伍,整个场面井然有序、收放自如。由此可见,陈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非常强,值得我们学习。
3、设置任务,让学生的探索有明确的目的性
现今的教学机制一直提倡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实行一种能够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多的方式。这种方式能通过合作性的学习提高同伴间的交流,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但这种教学方式如果操作不当,对于心理年龄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很容易成为一种无组织的散漫行为。可是,陈老师在学生的活动前先指定组长,并清楚的告诉每位学生的职责和任务,并身体力行,在活动过程当中指引学生解决出现的难题,给出合理的处理方式。
而观这堂课,学生的学习节奏紧凑,技术难度较高,练习密度偏高,但是个别环节的危险系数较高,如果不是自己一直带上来的班级,将无法实现这样的教学强度,所以其他老师在模仿时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这这节课当中,我留意到了每个小组里都存在个别被忽略的学生,或许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不够强,但是如果老师在活动之前渗透组内要照顾弱势成员这种观念,效果会更好,他们也能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中来,这是本课的一个小遗憾。
听了林**老师上的侧手翻这堂课,我的感受颇多。体育课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在现代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在于指导学生“学”,要把教会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作为归宿。
侧手翻是体操类教材,属于体操类教材中的技巧类,这一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动作完成的技术含量较高,对于小学生在技能的掌握还是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如何使其在课堂中表现出积极乐观、乐于展示?
林老师的课基本功扎实,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选择形象,整节课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自我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整堂课林老师没有把技术动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各种练习,层层深入,教学内容由易到难,设置不同难度的挑战模式,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无聊,相反的是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练习中自己体会,同伴间相互探索和交流。
林老师的语言既有亲和力又有激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这大大的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在学生身体很累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开心的完成各种动作。
林老师的个人专业素质扎实,在侧手翻示范环节,动作完成的非常到位,这赢得了学生崇拜和赞许的目光,这无形中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动力。
课的最后,设计了一个素质练习左手摸右脚尖。由于整节课对手腕、手臂的练习较多,在此设计一放松环节,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柔韧性。这也体现出了这节课的全面发展的原理。
最后也说说我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
1.课的基本部分,队形的组织上太缩在了一起,没有放开。导致练习的时候动作做不到位,并且有许多同学的脚还会踢到别人,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利用语言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了学生的惧怕心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
本课的设计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整个教学过程情境化为农民的耕种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游戏,将播种、插秧、收割直至丰收后的欢庆融合到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农民耕种的辛劳和丰收的喜悦。本课重点体现了体育教材游戏化的原则,让学生在游戏之中进行学习,掌握、提高运动技能。以足球和呼啦圈为运动器材,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一物多用”的原则,亦可谓对体育器材的开发、拓展。
本课将准备活动设计成游戏“播种”,学生可用不同的动作将手中的毽球依次投到一定距离的圆圈内,然后跑步过去将毽球捡起,再返回。练习的目标是提高学生投掷的手感初步活动身体,使身体逐步进入“工作状态”,同时,结合情境让学生知道“播种”是有一定的技术要求的(准确性),练习中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跑道内靠右行,可增强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自我计分,是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同时也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插秧—收割”,其中,“插秧”是把快速跑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在快速跑的过程中将手中的毽球整齐排放在一条直线上,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及身体的协调能力,练习中通过老师的启发、学生的调整直至将所有的足球排放整齐,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联想到稻田中茁壮成长禾苗,体会到农民辛勤耕种的艰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收割”是将长成的“稻谷”收回,游戏要求学生在快速跑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劳动成果(排放整齐的足球)收回,保证“颗粒归仓”。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设计情境“下大雨了,要抢收”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优点:1,短短40分钟,用六个游戏贯穿整节课,趣味性强学生的参与热情高;
2,以比赛,合作的形式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
3,结合教学策略很好的体现了小组合作探究;
4,整节课以激情昂扬的音乐做教学背景,使课堂显得充满生机和活力,有效的远离了枯燥和单调。
缺点:1,普通话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时间控制和细节过度上还有发展的空间;
3,在评价方式上,可更多的引入互动式和多元化评价,更注重横向和纵向的'结合。
改进意见:平时的课堂上应一概使用普通话,久而久之,上课的时候就会自然顺畅些,在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注重横向纵向的结合,这样可以更好的鼓励创优,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优点:
1,短短40分钟,用六个游戏贯穿整节课,趣味性强学生的参与热情高;
2,以比赛,合作的形式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
3,结合教学策略很好的体现了小组合作探究;
4,整节课以激情昂扬的音乐做教学背景,使课堂显得充满生机和活力,有效的远离了枯燥和单调。
缺点:
1,时间控制和细节过度上还有发展的空间;
2,在评价方式上,可更多的引入互动式和多元化评价,更注重横向和纵向的结合。
改进意见:在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注重横向纵向的结合,这样可以更好的鼓励创优,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赵昌老师的这堂篮球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篮球运球练习,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体育课,是我对这堂课的整体评价。但在课的中间也出现了不少差错和组织欠妥之处,还需要多注意改进一些。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比较理想。篮球技术的教学和学生兴趣培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主体教材为篮球的行进间运球和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很好的结合,其中穿插的练习以及游戏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并对教材的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说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了保障。下面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生活动、教师素养四个方面进行评估。
教学过程。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首先是篮球理论的导入,紧接着是球性练习,这个环节主要是一个热身过程,完成原地运球和行进间的保护运球,运动量适中。整个过程合理流畅,一环扣一环,技术教学和练习都十分扎实,学生掌握也理想。
教学方法。以提问的方式导入,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教师指导纠正,教学方法多样。
学生活动。学生的活动从头至尾可以说都充满兴趣,积极参与,和教师配合比较默契。
教师素养方面。赵老师表现出了较好的教学素养,在示范和教学方法上都表现突出,但唯一不足为口语表达准确性一般。
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很好地掌握了篮球行进间运球,开动脑筋自立创新,积极参与运动,达到较好的效果,这堂课是成功的。
周三聆听了吴老师的体育课,有很多的收获,也受到了不少启发,在本课的教学中吴老师创设了有趣的童话故事情景营救小动物,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投入快速往返跑的活动。学生们学的轻松,快乐,学有多得!
1、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际动物保护协会希望我们尽快去营救这群遇洪水的小动物’。在活动中教育学生要保护动物、要有爱心。
2、本课的学生活动充分:营救小动物——铺桥;建设美丽的家园-搭建小房子。学生体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
3、在铺桥、拆桥、大家小房子的环节都创设了竞争情景,游戏活动要求明确,每一次活动中注重适时评价,对小组活动进行评比评价。大大激励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4、新课前准备活动充分由走到跑、队形变化,注重学生热身活动。
5、搭建小房子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及创造力。
6、为学生充分活动,教具准备充分体操垫、篮球等小器械齐备。
①从教学目标上评议,
教学目标是通过健美操的创编,使健美操的动作与生活中的动作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把生活中的一些动作创编成健美操的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使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
②从处理教材上做出评议,
教材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这一基本理念,健美操运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有氧活动项目,任课教师通过让学生自我创编,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对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这一理念有很大的帮助。本节课的设计同时又体现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健康第一”、“运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小组协作能力”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不断让学生出来做示范动作,大胆创新,利用学生的智慧和表现欲望,提升课堂气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运动能力。
③从教学程序上评议,
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比较合理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各教学环节转换顺畅,有创新性。
准备部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我创作的动作活动各个关节非常好,自我创编各种动作不仅让学生感到新奇,而且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充分活动了身体。基本教学环节,教师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力,参与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多一点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运动的主人。整理放松阶段运用理念放松法比较新颖,效果较好。
④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评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即在学生练习练习的过程中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课的开始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创造性地用各种生活中的动作创编健美操,使学生感觉健美操好学容易掌握,通过各种方式的练习,以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领操,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提高兴趣。最后分组进行队形自我创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教师以启发引导为主,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⑤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评议,
教师的基本功扎实,姿态优美,动作规范,讲解与示范配合紧密合理。教师个人语言组织表达及课堂气氛的调动非常好,富有激情,适合学生的口味。看得出老师有较好的教育教学的经验和基本功。
⑥从教学效果上评议。
本节课课堂气氛相当浓厚,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提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去,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认真思考,大胆创新,在教师引导下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运动负荷安排合理、学生心里愉悦,新授动作技能掌握率熟练,要求:重点突出、观点明确、评价客观,有建设性改进意见;字数不少于300字。
一、教师主导地位发挥得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即在学生练习的必要之处作出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课的开始部分,教师以20__年北京奥运会来引导学生想象,创造性地用各种方式来玩呼啦圈,通过各种方式的练习,以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最后进行套呼啦圈发展学生的跑能力,使原本枯燥泛味的跑变成有趣味的运动项目。整个教学过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教师以启发引导为主,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体育教学中应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的原则,本节课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这一原则。课的开始部分,冯老师让学生玩呼啦圈的开场形式,使学生感到愉快、自然。接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创造性的用各种方式来玩报纸:用呼啦圈跳绳,放在手上转,钻呼啦圈,抛呼啦圈,滚呼啦圈,来发展学生的创作思维;然后做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来抢呼啦圈,发展学生积极争取的精神;接着让学生练习套圈,套中一个得一分,不管学生用任何投掷方式,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整体精神。最后,进行小组个人的滚呼啦圈和15米放呼啦圈往返跑比赛,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极大限度的发展了学生的跑的能力。
最后结束部分,学生在大风车转、转、转的游戏来结束这节课。不但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得到放松,而且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
本节课能够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本课的设计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整个教学过程情境化为农民的耕种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游戏,将播种、插秧、收割直至丰收后的欢庆融合到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农民耕种的辛劳和丰收的喜悦。本课重点体现了体育教材游戏化的原则,让学生在游戏之中进行学习,掌握、提高运动技能。以足球和呼啦圈为运动器材,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一物多用”的原则,亦可谓对体育器材的开发、拓展。
本课将准备活动设计成游戏“播种”,学生可用不同的动作将手中的毽球依次投到一定距离的圆圈内,然后跑步过去将毽球捡起,再返回。练习的目标是提高学生投掷的.手感初步活动身体,使身体逐步进入“工作状态”,同时,结合情境让学生知道“播种”是有一定的技术要求的(准确性),练习中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跑道内靠右行,可增强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自己计分,是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同时也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插秧—收割”,其中,“插秧”是把快速跑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在快速跑的过程中将手中的毽球整齐排放在一条直线上,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及身体的协调能力,练习中通过老师的启发、学生的调整直至将所有的足球排放整齐,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联想到稻田中茁壮成长禾苗,体会到农民辛勤耕种的艰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收割”是将长成的“稻谷”收回,游戏要求学生在快速跑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劳动成果(排放整齐的足球)收回,保证“颗粒归仓”。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设计情境“下大雨了,要抢收”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目标是通过“玩”跳绳,使学生能用一根跳绳进行多种练习,让学生学会不同的跳绳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使学生要求活动的心理得到满足。
就教学内容来看,跳绳是体育中考考试项目之一,虽然教学大纲中没有跳绳的教学内容,但初中学生进行跳绳教学还是必要的,可以作为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练习手段之一。许多优秀运动员特别是对全身协调能力要求较高项目的运动员大都是跳绳高手。而且跳绳运动确实也是一项较好的锻炼身体的好项目。游戏《共赴前程》是模仿多人多足跑而设计的奔跑素质游戏,这个游戏要求配合协调,集体共进,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荣誉感。
教材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这一基本理念,跳绳运动是老少皆宜的活动项目,任课教师通过让学生“玩”跳绳,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对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这一理念有很大的帮助。本节课的设计同时又体现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健康第一”、“运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小组协作能力”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并不去做示范、多讲解,而是让学生自由讨论、大胆创新,利用学生的智慧和表现欲望,提升课堂气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比较流畅。收心热身部分的队列练习用得好。我认为体育课堂应该坚持进行队列练习,这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队列动作、队列变换,而且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观念,烘托课堂严肃的氛围,重要的是还可以塑造学生的形体美。游戏钓鱼的采用,不仅让学生感到新奇,而且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充分活动了身体。花样跳绳教学环节,教师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力,参与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多一点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运动的主人。合作跑也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跑得快?身高搭配、口令指挥、互助合作等等。游戏活动中,既强调了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意识与价值。又能为学生提供个体发挥,促进个体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整理放松阶段运用理念放松法比较新颖,效果较好。
学生学习:本节课课堂气氛相当浓厚,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提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去,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认真思考,大胆创新,在教师引导下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几点建议:
一是教材重难点要突出。这一点在教案上没有体现出来。如果说这种课没有重难点那是肯定不对的,任何一个教学内容都有重难点,哪怕是最简单的身体素质训练课。教学要根据重点内容来组织重点活动,而活动是围绕着内容来设计的,这是辩证存在。本人认为本节课重点可以放在学生练习不同的跳绳练习方式,难点是跳绳时全身的协调控制。
二是课堂教学安全因素。我们虽然不能说现在体育课没有安全事故就是好课,但我们都可以这样认为:出了安全事故的体育课不能算作是好课。虽然体育课安全事故避免不了,但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比如课上游戏钓鱼,有个别学生一时开心失控就会将“钓竿”提高,而不是在学生脚下,那样容易伤到作为“鱼”的学生的胸部或脸部。还有,共赴前程练习中就出现了学生倒下的现象。幸亏人不多,速度不快,否则也有可能酿成伤害事故。所以,我们上课首先要考虑的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部分教材要运用保护与帮助,练习前就要告知学生如何练习才是最安全的,那些动作时绝对不能做的。总之,要考虑周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可以利用“名人效应”,比如寻找一段视频,内容是某位运动员在练习跳绳,比如泰森等拳击运动员的,学生看到他们那娴熟的技术,那优美的身姿,可以说那兴趣就会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将影音系统引用到体育实践课教学中来也是个很好的教学手段。
四是区别对待。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体育活动时,学生表现出来的活动能力参差不齐,比如合作跑,有些同学根本就是跟不上大部队的节奏,所以也就出现了课堂上练习时摔跤的现象。所以,可以考虑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给予不同的奔跑距离,让他们先适应然后挑战,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是一节优秀成功的体育课,是我对这堂课的整体评价。篮球课可以上出技术,上出趣味,但很少能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又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立研究探索以及创新能力,从各层面上讲这堂课已超越了传统体育课的标准,很好体现了中学体育新课程的指导理念,但优秀并不代表完美,课的中间也出现了不少差错和组织欠妥之处。下面我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全面分析评价这堂课。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比较理想。篮球技术的教学和学生兴趣培养以及学生研究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主体教材为篮球的行进间换手运球和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很好得结合,其中穿插的练习以及游戏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并对教材的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说立、辅两个教材遥相呼应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
再来分析一下教学的实施。主要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生活动、教师素养四个方面进行评估。
本课的教学过程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首先是篮球理论的导入,是通过师生的对话完成的。教师提出关于篮球知识的问题由学生回答。这个环节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完成开了好头。紧接着是球性练习,这个环节主要是一个热身和入门的过程,在音乐的伴奏下来完成两个可以说练习也可以说游戏的教学内容,原地运球和行进间的保护运球,运动量适中,很好地达到了热身的效果。
而在球性练习的第三个部分是我最欣赏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两、三个手上练习之后自主创新并完成表演动作,这是新课程的理念和传统体育课最大区别之处,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紧接着进入了立教材的教学,原地运球为导入,体前换手为进一步的发展,最后完成行进间换手运球,并在最后加以应用。过程合理流畅,一环扣一环,技术教学和练习都十分扎实,学生掌握也十分理想,在主教材之后为一个去保龄球的游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球性的进一步加强有一定的帮助,很好体现快乐体育的指导理念。最后的秧歌舞即有趣也很好达到放松的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还是相当丰富,以提问的方式导入,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教师的指导,自主创新和音乐节奏的变化。如此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可以说为达到教学目标“不择手段”,结果表明效果突出。
接着分析一下学生活动。学生的活动从头至尾可以说都充满激情,无论身体和大脑都无时无刻在高速地运转。总体的运动是从小到大,在课后主体(主教材)部分达到最高点,而后减少趋于平缓。可以说十分合理,学生活动最精彩部分在于创新部分,头脑和身体活动的结合可以说达到很高境界。
教师素养方面。本课教师表现出了很好的教学素养,在示范和教学方法上都表现突出,但唯一不足为口语表达准确性一般。
最后评估一下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很好地掌握了篮球行进间换手运球,开动脑筋自立创新,积极参与运动,达到很好的效果,这的确是堂成功的中学体育课。
在这节体育课上,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开心的笑容以及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中,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堂很成功的体育课。
体育课的课堂组织特别难,关一节公开课就想改变现状是很难的,需要平时长期的训练,从这节课上可以看出查老师平时很注重学生的课堂常规训练。从学生的整队、准备活动中都可以看出查老师平时课堂常规训练有效。
查老师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体验学习的乐趣。营造了部队的氛围,让学生把自己当成红军,进入角色练习。在比赛环节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对投掷的场地设置了敌军小兵,敌军连长、敌军司令不同的区域,投到不同的区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以次激发学生积极投掷的兴趣。
整节课可以看出查老师课前预设充分,对课堂细节考虑周到。首先,课前查老师对不同组的沙包采用了不同的颜色包好,以便自己小组的同学去捡沙包。其次,队形的设计独特,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练习时间。
下面提一点小小的建议,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是否可以再到位一些?
一、对李芳老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李老师的课,从整体上感觉是一堂比较传统的体育课,缺乏对新课改教育理念的贯彻。优点是:教师的示范比较到位,能够通过两个侧面进行示范;语言亲和力比较强;运球游戏设计比较新颖,就是难度有点大,但在练习中能够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学生有的用衣服将抱着的2个球用衣服包起来进行练习,还有同伴帮助抱球进行练习的;整堂课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比较大;放松整理活动比较新颖,效果也比较好。
建议:
1、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要丢掉围绕“为了教运球的急起急停”的想法,要围绕“学生如何才能容易学会运球的急起急停”来设计。设计角度从“教师”到“学生”的转变就是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最好的落实。“生本”教育的理念没有纳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
2、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运球的急起急停。这个技术,有许多学生可能在不学的情况下就能够完成,难度不是太大,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就能够解决。因此,在教学设计的思路上,可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来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如果能够通过“学生教学生”来达成学习目标的话,那样就会更精彩。而在本节课中,没有将新课改倡导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育理念进行落实。
3、教材的搭配不是太好。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运球急起急停,如果为了提高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可以通过设计运球比赛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4、备学生没有备好。没有了解学生已有的运动基础,在学生的练习中可以看到各小组中都有几个同学从一开始练习就做的相当不错。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一契机,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场景的话,那将会是体现生本教育中“生生互动”的新课改的体育课堂。
5、器材场地安排应更合理一点。因为所有的篮球都在一个球筐里,学生取、放球比较浪费时间又显的比较乱,可以根据学生的分组用单节跳箱或呼啦圈作为新式的“小球筐”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6、热身运动的徒手操不必追求太细,教师领做学生基本能够跟上达到热身的目的即可,最好与音乐结合和主要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如创编几节球操。那样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会更好。
二、对沙良凯老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沙老师的课,是一堂比较能够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体育课。通过运用小组合作和学生的体验找到“影响跑速的两个因素:步长和步频”,然后根据再让学生去进行发展步长和步频的针对性练习。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紧凑。
建议:
1、场地器材的布置上还有点欠恰当。为了让学生去体验自然跑、快频率跑和大步幅跑之间的差异,在快频率跑和大步幅跑标志的设置有点短,这样3种方式跑的区别学生体验不够明显。应将标志与自然跑距离等同。
2、热身运动时的徒手操练习创编点新内容效果会更好。如,模仿站立起跑、蹲踞式起跑动作的徒手操。
3、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再增加一个快速跑的接力练习,如果在练的过程中听到学生喊出“加快步频”“加大步幅”之类的话。那这堂课的设计会再提高一个境界!
以上是我个人的见解,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这是校内教研活动的一节公开课。
教学内容是花样跳绳以及游戏。
教学目标是通过“玩”跳绳,使学生能用一根跳绳进行多种练习,让学生学会不同的跳绳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使学生要求活动的心理得到满足。
就教学内容来看,跳绳是体育中考考试项目之一,虽然教学大纲中没有跳绳的教学内容,但初中学生进行跳绳教学还是必要的,可以作为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练习手段之一。许多优秀运动员特别是对全身协调能力要求较高项目的运动员大都是跳绳高手。而且跳绳运动确实也是一项较好的锻炼身体的好项目。游戏《共赴前程》是模仿多人多足跑而设计的奔跑素质游戏,这个游戏要求配合协调,集体共进,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荣誉感。
教材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这一基本理念,跳绳运动是老少皆宜的活动项目,任课教师通过让学生“玩”跳绳,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对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这一理念有很大的帮助。本节课的设计同时又体现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健康第一”、“运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小组协作能力”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并不去做示范、多讲解,而是让学生自由讨论、大胆创新,利用学生的智慧和表现欲望,提升课堂气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比较流畅。收心热身部分的队列练习用得好。我认为体育课堂应该坚持进行队列练习,这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队列动作、队列变换,而且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观念,烘托课堂严肃的氛围,重要的是还可以塑造学生的形体美。游戏钓鱼的采用,不仅让学生感到新奇,而且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充分活动了身体。花样跳绳教学环节,教师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力,参与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多一点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运动的主人。合作跑也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跑得快?身高搭配、口令指挥、互助合作等等。游戏活动中,既强调了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意识与价值。又能为学生提供个体发挥,促进个体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整理放松阶段运用理念放松法比较新颖,效果较好。
学生学习:本节课课堂气氛相当浓厚,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提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去,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认真思考,大胆创新,在教师引导下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几点建议:
一是教材重难点要突出。这一点在教案上没有体现出来。如果说这种课没有重难点那是肯定不对的,任何一个教学内容都有重难点,哪怕是最简单的身体素质训练课。教学要根据重点内容来组织重点活动,而活动是围绕着内容来设计的,这是辩证存在。本人认为本节课重点可以放在学生练习不同的跳绳练习方式,难点是跳绳时全身的协调控制。
二是课堂教学安全因素。我们虽然不能说现在体育课没有安全事故就是好课,但我们都可以这样认为:出了安全事故的体育课不能算作是好课。虽然体育课安全事故避免不了,但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比如课上游戏钓鱼,有个别学生一时开心失控就会将“钓竿”提高,而不是在学生脚下,那样容易伤到作为“鱼”的学生的胸部或脸部。还有,共赴前程练习中就出现了学生倒下的现象。幸亏人不多,速度不快,否则也有可能酿成伤害事故。所以,我们上课首先要考虑的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部分教材要运用保护与帮助,练习前就要告知学生如何练习才是最安全的,那些动作时绝对不能做的。总之,要考虑周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可以利用“名人效应”,比如寻找一段视频,内容是某位运动员在练习跳绳,比如泰森等拳击运动员的,学生看到他们那娴熟的技术,那优美的身姿,可以说那兴趣就会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将影音系统引用到体育实践课教学中来也是个很好的教学手段。
四是区别对待。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体育活动时,学生表现出来的活动能力参差不齐,比如合作跑,有些同学根本就是跟不上大部队的节奏,所以也就出现了课堂上练习时摔跤的现象。所以,可以考虑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给予不同的奔跑距离,让他们先适应然后挑战,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以上是本人在学习了徐邦桃老师的《新课程理念下听评课知识体系的构建》课程后针对我校一节教研活动公开课而写的一份评课稿,不到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这节体育课创设了“神奇的火炬”的主题情境,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利用旧条幅自主创编了多种游戏,通过让学生迎取奥运圣火、***炬等游戏活动,使学生深刻体验到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本课集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富有创意地“玩”的过程中,体验到体育课学习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本课主要有以下亮点:
1、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本课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供的旧条幅,让学生在自由组成的小组内创编游戏,引导学生掌握体育学习的方法。教师把课堂中大量的时间放在让学生自编游戏,自己利用学具自己玩,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自主设计游戏,设计玩法,实现自主发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去挖掘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2、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本课,老师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让他们和自己喜欢的学生组成一队,根据所提供的火炬在小组内设计游戏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创意发展的空间。学生小组为完成共同任务而承担个人责任,通过互相交流、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有效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创编了玩摇篮、跳绳、拖人运送法、捆腿后行进等多种玩法。在合作的氛围中,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3、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无论学生创编游戏,还是之后的展示,及拉大网游戏,教师都作为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和学生一起玩。使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贴近。当学生出现偏差的时候进行引导,但并不局限学生的创编思路,给学生广阔的创意空间。
4、较好地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本课使用的器材很少,只有几个旧条幅,但这课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巧用,不仅让学生利用它来创编多种游戏,还利用它来作为道具进行跳舞,进行放松练习。教师通过引导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开发出日常生活中的并非体育器材的条幅的许多新功能。发挥场地和器材的最大效益。
5、课的结束部分引导学生反思这节课的收获,引学生怎样利用有限的用具自已创编有趣的游戏,这里把本课内容引到课外,是值得学习的。
以上,为本课成功之处。下面,我想谈几点自己的思考,同各位商榷:
1、教师创设一个“划龙舟,取圣火”的情境,这与现实生活是否符合?能不能更富合理性?
2、教师在放松环节伴随《小白船》音乐示范跳舞,三步的舞曲,但老师在示范跳时只跳两步,学生的舞步也极少正确。
3、本课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主要是面向全班学生的,没有体现出教师对不同差异学生的指导和帮助,新课程最重要的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关注学生的差异是否应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这周园里组织了听其他优秀老师讲课的活动,主要是去户外听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体育课,其中一个课程里的活动是“两人三足”,活动的目标是锻炼幼儿的下肢力量。具体内容和上课表现就是首先用小猪佩琪的音乐导入,激发幼儿们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再玩一个魔法游戏。最后老师告诉孩子们:“你们的腿都被魔法绑住了,大家要想破除魔法的禁锢,必须得穿过重重障碍,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恢复正常。”,然后让孩子们做了一些热身运动之后,宣布游戏开始。孩子们都被这种新奇的玩法吸引了,显露出积极的兴趣。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游戏开始后一个个玩的不亦乐乎,满头大汗。
作为老师我整节课听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开心,感到收获很大。为孩子们的的活泼可爱感到开心,又学会了要善于激发小朋友的兴趣的技巧,并且要在将来的上课过程中善于思考,不能千篇一律,要学会创新。感觉我自己好像不是在听课。而是再看孩子们与障碍物斗智斗勇。接下来我们这些新教师都发表了自己的听课感想,并且都在心里想,什么时候我们讲课也能做到这样游刃有余,受到幼儿的喜欢呢。做到真正的把自己的讲课目标与幼儿的爱好融在一起。其实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也是幼儿学习的基本途径。这位老师的体育课也是原创,通过平时与幼儿的接触积累到幼儿的爱好,把幼儿喜爱的动画片融入到课程中去,最终获得了幼儿的喜爱。
我想做一名老师或许不难。到做一名优秀的。受到幼儿喜爱的老师确不容易。这个喜爱,包含了老师与幼儿之间的许多点滴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优秀的老师就是这样从生活中一点点积累经验的,我们都该做个有心人。
金老师是我初中的体育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工作兢兢业业。金老师的教学课题为《排球的正面双手垫球、准备姿势和移动》。下面我从课的构思与设计与组织教学两方面来评价这堂课。
一、课的构思与设计
(一)指导思想
金老师在设计教学上,严格按课程标准和要求,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排球准备姿势和移动、垫球技术、技能为载体;以思想教育为主线来展开教学。
(二)课的教学设计
以导入游戏“报号接球”(培养学生兴趣)→尝试(准备姿势和移动)→实验与验证(一抛一垫、左右方向抛球、对垫)→应用(准备姿势和移动的综合运用)→放松活动(采用对身体各部位拉伸)几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又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增强学生体质。
二、组织教学方面
本课以“报号接球”来预热身心,以模仿、自练来让学生练习,以合作个人练习相结合的形式来实验、验证、展示、应用,以准备姿势和移动的综合运用,不但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还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教育。课以游戏开始,又以游戏结束让学生在游戏中、在比赛中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知识、掌握技术和技能,并在此过程中学会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在上课过程中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指导及时,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并能较准确有效地利用课堂激励性评价语言。教学方法启发性、开发性强,教学目标达成率高,运动量大,负荷适中。这本课的成功之处之一。
张老师的这堂课是少年拳第一套教学,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间有过渡,结束有放松;课堂有小结,过程很完整;教师蛮轻松,学生很愉悦。
从课堂中可以看出:张老师很好地掌握了体育课的设计和教学,教学内容的组织科学、多样,有延续性和连贯性,课堂组织有序,与学生已经比较融洽。教师本人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非常好。少年拳教学过程:慢跑、准备操、整套练习、游戏比赛、放松运动等环节安排科学合理,符合运动规律,也很受学生喜欢。教师引导步骤清晰,准备运动和放松运动的针对性很强也很到位。张老师在最后课堂的总结:对少年拳的动作对比分析,纠正了一些动作,如“蹬踢”与“弹踢”的区别等,提升了这套拳法的整体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观课过程中,个人也有一些觉得可以商榷之处,提出来探讨:
1、少年拳两个动作之间的连贯程度需要适当统一。大家的节奏整体性略有欠缺。
2、少年拳的每个招式,学生印象最深的是某招使完后的定格动作,从而使得招式转换在学生眼里仅仅是两个定格动作之间的转变而已,不能把拳法的过程做到位,包括力度、幅度、美感等各方面可能比较忽略。
3、体育课与其他在固定教室上的课不同,在空旷的操场上,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在教师课堂教育的范围之内,对各班特殊体质的学生要心中有数,合理安排他们的活动。科学合理安排每节体育课的运动量,严格遵循运动量曲线规律设计准备运动、主体运动、整理放松等环节。而本节课的峰值运动量显然偏低。作为武术教学的室外体育课,场地设施良好,该教学内容如能配上《中国功夫》等一些武术的音乐做背景的话会更有气势和韵味(媒体使用和教学资源的选择整合)。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进行德育的点缀,这样对于学生的习得就显得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