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评课稿(通用3篇)
《雨后》是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作家冰心为儿童写得的一首小诗,富有童趣的诗歌,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全诗共有四小节,孩子们非常喜欢。张岚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年段教学目标定位准,课时目标适中。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手段朴实,目标达成度较高
这节课最成功之处是学生的情感全部被调动起来了,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主动、那么投入地学习。之所以能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源于这节课有浓浓的语文味。
一、用心备课。
从以上的听课笔记中可以看出老师的教学智慧,这是老师精心备过的课,何以见得?整堂课板块非常清晰,首先用复习旧知识导入,让学生交流前置作业,交流的目的一个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个就是巩固。在学习儿童诗。读——理解——读,紧紧围绕“读这首诗时你读出了主人公什么样的心情?”来展开,从哪里看出主人公的心情,如何读出主人公的心情,从感情入手,不光能体会主人公的心情,还能很容易让学生置身其中,把自己当成主人公,这样的话喜悦、调皮的感情呼之欲出,这个问题设置地非常好。其中有一个难点:“泥裤子”是谁?以二年级的小朋友的思维能力来说这个问题是很难的,但是老师启发“是人还是裤子?”让小朋友独立思考,通过逻辑思考,发现应该是人,这里其实是“借代”的修辞,老师还用“红苹果”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这样的用法,这样一个难点居然所有小朋友都理解了,老师轻轻松松用了用了两招就化困难于无形,这样的备课功力实在难得。
二、导入部分设计得不错。
导入时,采用开火车的方式,复习了上节课学习过的生字词语,体现了知识的链接,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张老师抓住文中第一小节几处关键而精彩的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品味出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品味出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找准语言的训练点进行实实在在的训练。比如:对文中“快乐地像个神仙一样”进行仿写练习,丰富语感和语言。学生发言积极,表达清楚,语言完整。看来与老师平常课堂的扎实训练是分不开的。
四、点评语言精当并有鼓励性。
点评是一门学问,什么时候要点评,点评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学问。比如对二年级的小朋友点评时如果回答地非常到位,老师就要直接地说“你真聪明”“太有才了!”“很了不起!”“真爱动脑经!”把小朋友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种直观的表扬比更加婉转的评价更加有效。一年级小朋友喜欢表扬,所以表扬时一定要加重语气,,仿佛他就是一个最了不起的孩子,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才能更加投入去学习下面的知识。
五、善于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张老师利用了低年级儿童争强好胜、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了比赛读,表演读,开火车读等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好的被激发出来,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去,教学效果好。
张老师浑然一体的教学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充满语文味的教学,作为一名入职不久的特岗教师,张老师的进步显而易见。而要达到这一水平,我还需要非常大的努力和充分的实践!
《雨后》是一篇反映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诗歌。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地刻画了鹅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阅读了许红琴老师的教学设计,我受益很多,我决定教学中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唤起他们的生活与情感体验。
首先,联系生活,唤起生活体验
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夏日雨后,外面空气更加清新,天气更加凉爽,到外面玩水是不陌生的。所以,在课始,我就提出了让孩子们精神振奋的话题: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学生们都津津有味谈起了玩水的事情,由此引出对课文的学习。生活场景的回忆,诗文的描述,把孩子们带入了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
其次,朗读感悟,激起情感体验
为了读好兄妹俩踩水的有趣情景,我采用了表演读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表演中进行回忆,设身处地揣摩两人的心理,激起孩子们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共鸣,在身临其境中,在边回忆边朗读中感悟兄妹两踩水时的兴奋与欢乐。同时,引导孩子们抓住关键词语,使得朗读更到位。
再次,启发想象,描绘童心童趣
在学完全诗后,我问孩子们:除了兄妹俩,这一群孩子玩得多快乐?这一问,孩子们好像也来到了那个广场,纷纷张开想象的翅膀,描述起曾经体验过或想象中的孩子们玩水的快乐情景。最后,我让孩子们将这首诗抄在晨诵本上,并配上画。孩子们兴趣盎然,任由想象驰骋,用画笔描绘自己的心情,充分体验享受到了童心童趣。
张老师执教的《雨后》这一课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课堂清新,紧凑,容量大,活泼,听来受益颇深,我年级组听后,一致认为,这是一堂成功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示范引航课,张老师用细节和大艺成就了它的完美。
细节一:处理教学过程有层次。将课堂划分为四大部分:
一,我的课堂我作主,让学生自主学文,认读生字,合作学习,效率高,自主学习之前出示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通过喜欢段落认读生字,记一个生字,学生带着目的'学习,从动口动手,开火车以读生字组词,小组的形式,即节约了时间,又让全班学生得到动口表达的机会。
二、心有灵犀一点通,让学生朗读课文,进入课文的学习分析,理解环节,通过朗读感悟比较,总结出孩子们天真敢勇关心淘气。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选择“哥、际”二字重点指导写字。并让学生写下来在小组内比较,有松有弛,既学会了写字,也促进学生把字写好。
四、学有所思,学有所获:让学生淡感受,学习儿歌的快乐写在脸上,在小组内眉飞色舞的高谈阔论,学生让学生有了最快乐的收获。
细节二:读书指导有特点。教学全教都充满了琅琅的读书声,自读、齐读、小组读,展示读,指导读,如“喊”的指导读,带着快乐的心情读。直至面向听课教师背诵;注意学生的层次性;“不会背的时候可看看书。”
细节三:有结构把握意识,针对低年级特点,张老师在文章结构上做到了恰到好处的渗透,先找到主要人物:哥哥,妹妹,学习小节后,再找很多孩子“一群”,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写作的结构。
细节四: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课间操偷拍本班学生在操场欢乐戏耍的场景,配上课文的朗读,再加上老师煽动性语言,使学生在课堂上欢快的起来,身心沉浸在欢乐中。
细节五:关注作者,引起学生读读外书,当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语言的魅力之时,适时地展示作者冰心奶奶的慈详照及其作品,不言而喻,学生由爱作品,爱作者,直至读其所有作品。
总之,张老师执教的《雨后》这一堂课,形式新,花样多,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思路清晰,临时发挥适时,恰到好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收获多,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课堂40分钟内,最大程度地实现知识的习得与巩固,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及情感的陶冶和愉悦,也展示老师扎实的教不功底,高超的教学艺术。机敏地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合理运用文本,很好地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