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评课稿(推荐3篇)

细胞呼吸评课稿(通用3篇)

细胞呼吸评课稿 篇1

在今天的高三生物二模分析暨高考复习专题研讨培训活动中,胡老师开了一节《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实验装置分析》复习观摩课。这是一节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

胡老师的课堂教学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重视学法的指导;教学方法切合实际、信息反馈及时有效、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合理;课堂气氛融洽,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效果良好、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有收获。

本课最大亮点:胡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认知,合理利用发散思维,让学生从四组仪器中进行选择作相关的研究,并对学生中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利用现有仪器提出各种实验思路值得我认真借鉴。

本节课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有:

(1)在注重激励性评价时,评价的方式。

(2)能否让学生更大程度参与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升。

(3)这节课容量大,能否将各类实验装置共同点让学生总结。

本节课的缺憾:时间安排太紧没能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细胞呼吸评课稿 篇2

一、教学导入流畅自然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有效的导入可以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课堂教学初始,万老师没有安排学生看书中关于细胞呼吸的概念或者自己告诉学生什么是细胞呼吸,而选择以旧带新的教学方式,即询问学生以前所学的生物知识并列举出身边的呼吸现象,渐次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细胞呼吸。这样的导入不仅打破了以往理科课堂教学强制学生识记概念的陈规陋习,而且让学生温习巩固了所学的菌类知识和细胞结构,使学生在轻松的回顾中掌握理解了细胞呼吸的概念。

二、教学方法丰富多样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实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根据所教授内容的特点和所教学生现实的状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课堂教学有效完成。在本节课中,万老师没有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她灵活运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使预设的问题有效生成。

1、追问点拨法。在分析细胞呼吸的类型时,万老师以酵母菌为例来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她以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所吃的面包和本区燕京啤酒为例。首先让学生观察切开的面包内有何特点,当学生们看见实物图片恰是自己不久前吃过的面包时,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几乎都在说“面包里有许多窟窿”。老师追问“那这些诸多的小孔是如何形成的?”,同学们陷入了沉思,万老师在此点拨提示,“那同学们在吃面包时感觉是什么味道?”,一语引发了学生们的深入思考,积极发言。“是甜味”“由糖分解的”“由糖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接着,万老师以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分析燕京啤酒的成分,学生得出了啤酒的成分是酒精和水,老师又追问“那反应物都是糖,都有酶参与,为什么生成物会不同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最后比较分析得出了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不同的结论,总结出细胞呼吸的类型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万老师采用追问点拨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有序高效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分析讲解法。生物课不同于物理课和化学课,许多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一些问题无法直接回答为什么,只能先去猜想预测会是什么样的结论,然后再去验证。所以啤酒的成分是否真是酒精和水,面包的成分是否真是二氧化碳和水,那我们就要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在此环节中,万老师没有急于让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而是联系化学知识,结合着教材一步一步地带着学生分析讲解二氧化碳如何检测,酒精如何检测……如果没有此环节的分析讲解,万老师就不会有下面设计实验教学的精彩。正是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分析,才使下面的'环节水到渠成。

3、分组讨论法。在课堂前期学生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预测实验现象的基础上,万老师发给每人一份实验器材图片(酵母菌培养液2瓶,澄清石灰水3瓶,油1瓶,吸耳球1个,10%NaOH 1瓶,30%H2O2,MnO2),将前后桌四个人划分为一组,每组成员相互分析讨论,利用手中的图片设计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实验装置,每一个小组都在激烈地分析讨论,形成一个自我组织学习的氛围。

学生代表以投影方式展示本组的设计,并说明实验过程。学生在讲解设计时如果出现了问题,其余组的同学积极帮助她纠正错误,首先指出设计存在的问题,接着告诉她该如何改装设计装置。令人惊喜的是学生们不仅仅只拿出一种设计方案,而是呈现了不同的设计方案。她紧接着学生的实验设计,面带微笑地问“那我们在氢氧化钠的装置后面再接入一个澄清石灰水瓶,是不是更好啊?”,学生投以赞叹的话语“对,这样就可以准确验证二氧化碳了。”面对学生多彩优秀的实验设计,万老师没有满足于此教学,而是机智地对实验设计做了进一步完善,这突出地体现了万老师教学的严谨与智慧。

4、应用探究法。理论掌握的再多,如果不转化为实践,一切都是空谈。万老师抓住学生上一节所上的体育课这一细节,问道:“大家刚刚上了体育课,你们的身体有何反应?”,这样恰似不经意的询问引发了学生对人体细胞呼吸的深入思考和探究,思考探究中学生明确了人体某些细胞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并释放能量。万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如果想验证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能量的释放,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实验?学生经过思考踊跃发言,不断提出自己的想法,万老师最后以一句“我们正是用这些小实验来解决大问题”来结束本节课精彩的教学。

三、课堂教学有序高效

40分钟的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从课堂开始的导入、中间的分析讨论、最后学以致用的探究,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无不体现了万老师的独具匠心。本节课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始终洋溢着饱满的学习热情,思维活跃,学习效果具体可见。这样的课堂使学生经历了一种意义学习的体验,它的高效不但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更体现在它让学生持续长久地保有学习热情,这样,课堂的效率是延伸到课外的。

四、课堂细节备受关注

多次听课,我发现在非语文学科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任课教师并不刻意纠正孩子读错的字音,错误依旧是错误。在本节课上,万老师及时纠正酵(xiào)母菌酵字的读音,引起学生对生物专业术语正确发音的注意。

课堂上,在讲台以投影的方式展示作业的学生挡住了部分学生的视线,老师一句和蔼的话“咱们往下边站,你继续给学生讲自己的设计,这样效果更好。”简单的提示,大家都可以看清楚投影的图片了。平时的教学中,你是否关注到这样类似的细节?正所谓“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课堂呈现了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艺术,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无论在教学设计,教学理念还是在课堂氛围上,本节课都体现了有序高效的教学特点,而且教师关注了课堂细节问题,让课堂自由呼吸。

细胞呼吸评课稿 篇3

本学期学校组织同课异构活动,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万老师的《细胞呼吸》一课,使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对本节教学的认识。

一、教学导入流畅自然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有效的导入可以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课堂教学初始,万老师没有安排学生看书中关于细胞呼吸的概念或者自己告诉学生什么是细胞呼吸,而选择以旧带新的教学方式,即询问学生以前所学的生物知识并列举出身边的呼吸现象,渐次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细胞呼吸。这样的导入不仅打破了以往理科课堂教学强制学生识记概念的陈规陋习,而且让学生温习巩固了所学的菌类知识和细胞结构,使学生在轻松的回顾中掌握理解了细胞呼吸的概念。

二、教学方法丰富多样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实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根据所教授内容的特点和所教学生现实的状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课堂教学有效完成。在本节课中,万老师没有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她灵活运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使预设的问题有效生成。

1追、问点拨法。在分析细胞呼吸的类型时,万老师以酵母菌为例来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她以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所吃的面包和本区燕京啤酒为例。首先让学生观察切开的面包内有何特点,当学生们看见实物图片恰是自己不久前吃过的面包时,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几乎都在说“面包里有许多窟窿”。老师追问“那这些诸多的小孔是如何形成的?”,同学们陷入了沉思,万老师在此点拨提示,“那同学们在吃面包时感觉是什么味道?”,一语引发了学生们的深入思考,积极发言。“是甜味”“由糖分解的”“由糖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接着,万老师以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分析燕京啤酒的成分,学生得出了啤酒的成分是酒精和水,老师又追问“那反应物都是糖,都有酶参与,为什么生成物会不同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最后比较分析得出了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不同的结论,总结出细胞呼吸的类型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万老师采用追问点拨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有序高效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分析讲解法。生物课不同于物理课和化学课,许多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一些问题无法直接回答为什么,只能先去猜想预测会是什么样的结论,然后再去验证。所以啤酒的成分是否真是酒精和水,面包的成分是否真是二氧化碳和水,那我们就要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在此环节中,万老师没有急于让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而是联系化学知识,结合着教材一步一步地带着学生分析讲解二氧化碳如何检测,酒精如何检测……如果没有此环节的分析讲解,万老师就不会有下面设计实验教学的精彩。正是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分析,才使下面的环节水到渠成。

3、分组讨论法。在课堂前期学生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预测实验现象的基础上,万老师发给每人一份实验器材图片(酵母菌培养液2瓶,澄清石灰水3瓶,油1瓶,吸耳球1个,10%NaOH 1瓶,30%H2O2,MnO2),将前后桌四个人划分为一组,每组成员相互分析讨论,利用手中的图片设计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实验装置,每一个小组都在激烈地分析讨论,形成一个自我组织学习的氛围。

学生代表以投影方式展示本组的设计,并说明实验过程。学生在讲解设计时如果出现了问题,其余组的同学积极帮助她纠正错误,首先指出设计存在的问题,接着告诉她该如何改装设计装置。令人惊喜的是学生们不仅仅只拿出一种设计方案,而是呈现了不同的设计方案。她紧接着学生的实验设计,面带微笑地问“那我们在氢氧化钠的装置后面再接入一个澄清石灰水瓶,是不是更好啊?”,学生投以赞叹的话语“对,这样就可以准确验证二氧化碳了。”面对学生多彩优秀的实验设计,万老师没有满足于此教学,而是机智地对实验设计做了进一步完善,这突出地体现了万老师教学的严谨与智慧。

4、应用探究法。理论掌握的再多,如果不转化为实践,一切都是空谈。万老师抓住学生上一节所上的体育课这一细节,问道:“大家刚刚上了体育课,你们的身体有何反应?”,这样恰似不经意的询问引发了学生对人体细胞呼吸的深入思考和探究,思考探究中学生明确了人体某些细胞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并释放能量。万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如果想验证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能量的.释放,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实验?学生经过思考踊跃发言,不断提出自己的想法,万老师最后以一句“我们正是用这些小实验来解决大问题”来结束本节课精彩的教学。

三、课堂教学有序高效

40分钟的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从课堂开始的导入、中间的分析讨论、最后学以致用的探究,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无不体现了万老师的独具匠心。本节课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始终洋溢着饱满的学习热情,思维活跃,学习效果具体可见。这样的课堂使学生经历了一种意义学习的体验,它的高效不但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更体现在它让学生持续长久地保有学习热情,这样,课堂的效率是延伸到课外的。

四、课堂细节备受关注

多次听课,我发现在非语文学科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任课教师并不刻意纠正孩子读错的字音,错误依旧是错误。在本节课上,万老师及时纠正酵(xiào)母菌酵字的读音,引起学生对生物专业术语正确发音的注意。

课堂上,在讲台以投影的方式展示作业的学生挡住了部分学生的视线,老师一句和蔼的话“咱们往下边站,你继续给学生讲自己的设计,这样效果更好。”简单的提示,大家都可以看清楚投影的图片了。平时的教学中,你是否关注到这样类似的细节?正所谓“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课堂呈现了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艺术,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无论在教学设计,教学理念还是在课堂氛围上,本节课都体现了有序高效的教学特点,而且教师关注了课堂细节问题,让课堂自由呼吸。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