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实验室心得(精选15篇)
今天,我有幸参观了学校的实验室,这次参观让我收获颇丰。
进入实验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仪器和设备,它们仿佛都在静静地诉说着科学的奥秘。在导师的细心讲解下,我了解了许多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更加明白了实验室规则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实验演示,我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也更加期待自己能够亲手操作,探索科学的奥秘。
这次参观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的魅力和实验室的重要性。我意识到,实验室不仅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场所,更是培养我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基地。我期待着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实验室,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为实现科学梦想而努力。
这是第二次来到经院的物流实验室,上一次来的时候那仓储机器模型刚开始还可以正常运转,但却在演示时从货架的最高处掉落,然后就坏了。这次故地重游,貌似那机子自从上次参观时意外损坏后就再没修好的样子,无法演示。忽然觉得自己挺幸运的,起码还曾经看过一个箱子的正常进出仓,而不是需要在老师辛苦的描述下去冥思苦想机器运作的情景,印象中,那机器运作的时候噪音蛮大的,如果是一个大型的仓库,百机齐鸣时,变成个大型的音箱也说不定。
虽然实验室还是那个实验室,老师仍然是宋老师,却不会说是浪费时间。其一,上次来的时候,刚刚来到大二,还没真学过多少专业课,对专业的了解也少得可怜。更不必说当时完全没有修读过运筹学、物流供应链之类的课程,而这次来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不过很奇怪的一点是,作为物流实验室,上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时却由于课程比较紧张而没有这个机会。不知道这能不能算作是一种缺憾。其二,上次来的时候着重点在信息技术在线代物流仓储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有大约一般的时间是在介绍RFID技术,而这次参观的时候,这一半的时间用于介绍深圳的物流建设概况。参照着实验室中按现实的框架搭起,在局部上突出物流设施的沙盘模型。宋老师为我们从大背景上介绍了深圳的物流现状,从东部的盐田港到西部的宝安机场,从早期的邮政系统到现在各种物流快递公司大行其道。
好像乍一看,参观物流实验室看起来跟运筹学的课程没有多大关系,即便我们现在正在学习存贮论,也只是对如何在一定条件下,使得保证期望收益最高。书上的各种成本,各种计算,具体的操作什么都被高度抽象化了,而实验室中的机器显然会要实在的多。不过仔细一想,却会发现运筹学在物流供应链管理中运用应该是非常广泛的,不只是简单一个贮藏论就可以涵盖。从已学过的基本问题出发,会发现很神奇的一点是,课本上很多运筹学的问题,都或多或少,跟物流供应链的实际应用都有着各种关系,也有着各式的运用——影子价格问题、运输问题、中国邮路问题、最短路问题、最大\小流问题、排队论以及正在学习的存贮论等,可以说都是从现实的物流问题中引伸出的运筹学分支问题,甚至除了以上各种被明确提出的问题模型外,很容易可以想到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实际问题都需要运筹学去解决。虽然方法都还基本上是单纯形法,或者边际分析法,但种种实际问题给本身抽象的数学概念赋予了更实在的意义,我想也是为什么把运筹学与其他理论性的数学学科(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区别的关键,运筹学更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否则如果仅仅是研究在各式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完全可以包括在高等数学中,而没有必要另外专门开设一门运筹学了。
这样说不是为了表示运筹学已经脱离了数学而存在,而是让我想起了一个以前高中时,在某次闲聊中曾经问我的数学老师,数学已经变得如此抽象,对于我们非专业研究数学、以后也没这方面打算的人而言,除了说应付高考,学习它有什么价值吗?虽然,也许现在所见所知只不过是管中窥豹,但即便是冰山一角,也可以看出在现代管理学,特别是信息管理发展方向,应该更需要细化、高效而且实用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能力,我想,这应该是运筹学的一个用武之地吧。
早上9点此参观开始,老师首先带领我们来到了位于一楼的激光焊实验室。实验室的高级工程师详尽的为我们介绍了激光焊的原理及应用,并且演示了TDJG-1型激光焊机的具体功能及操作,激光焊采用激光作为焊接热源,机器人作为运动系统。激光热源有着极高的加热能力,能把大量的能量集中在很小的焊接点上,所以具有能量密度高、加热集中、焊接速度快和焊接变形小等特点,可实现薄板的快速连接,与传统的焊接方法相比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因此我们对此都很有兴趣,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问题,老师也不厌其烦的为我们解答,并且在最后使用激光焊机实际操作了焊接过程,通过对过程的观摩以及最终比较成型的焊缝,我们对激光焊的优势有了更直观又深刻的理解。老师和我们交流了一下参观激光焊接的感受,随后带领我们来到了25楼的地下实验室。
当我们走进25楼的地下实验室时,映入我们眼帘的不是豪华的装修,而是一台台的科研设备。这里是科技育人的实验基地,是各种高新科技的中心,因此我们都细心地听老师讲解,默默地记录,希望以后可以有机会实际操作这些设备进行科学创新。老师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一系列的材料性能测试机,其中包括拉伸弯曲试验机,30吨及100吨位的万能试验机以及冲击试验机和低温韧性试验机等等,其中有一台微小力学性能试验机给我的映像最深,据老师介绍,此试验机可以测试的'最大吨位也只有2KG,精密程度非常的高,是从外国进口而来,价值近百万元,引起了我们的一片惊叹。
随后老师又带领我们来到了喷涂实验室及无损检测实验室,实验室里的老师都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各实验室的概况,并耐心的解答我们的疑问。其中无损检测技术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映像,据老师介绍无损检测简称NDT,就是利用声、光、磁和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给出缺陷的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等信息,进而判定被检对象合格与否及判断其剩余寿命等。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具有大量的优势,如无需大量试剂,不需前处理工作,试
样制作简单,不损伤样品,无污染等等。老师的介绍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到无损检测技术在焊接结构缺陷检测方面的应用及前景,老师告诉我们加强焊接结构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保证焊接产品安全所必需认真对待的课题,同时他也也欢迎有兴趣的同学将来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
在第二次的实验室参观之行中我们终于见到了期盼已久的焊接机器人,此次参观的焊接机器人主要包括机器人和焊接设备两部分。机器人由机器人本体和控制柜(硬件及软件)组成。而焊接装,则由焊接电源、送丝机、焊枪等部分组成。机器人具有6个自由度。其中,1、2、3轴可将末端工具送到不同的空间位置,而4、5、6轴解决工具姿态的不同要求。通过焊接机器人实际焊接过程可以明显的体会到它的优越性,,人工施焊时焊接工人经常会受到心理、生理条件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干扰。在恶劣的焊接条件下,操作工人容易疲劳,难以较长时间保持焊接工作稳定性和一致性,而焊接机器人则工作状态稳定,不会疲劳。因而,选择应用焊接机器人对产品进行焊接可以实现用稳定一致的工艺条件确保产品焊接强度和满足产品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同时满足焊缝成型良好的产品外观质量要求。焊接机器人在高质高效的焊接生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焊接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应用虽然较晚,但借鉴于国外的成熟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焊缝跟踪、智能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展望未来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焊接机器人系统还有许多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此次的实验室之行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感触。古往今来,任何科研无一不是经过实验的验证的,也可以说,实验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决不能容忍自己死读书,读死书,只是在理论上去分析而缺乏实践。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动手动脑,再辅之以勤奋和坚持,必能不断提高我们的实干能力,必能不断的创新,为我国的焊接事业发展与进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验室是国内最早开展电分析化学研究工作的实验室之一。五十年代初起源于极谱学研究,经过五十年不懈的努力,特别是1989年被中国科学院批准正式对外开放以来,通过奋进开拓,在电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了许多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造就了以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汪尔康研究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董绍俊研究员为代表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培养出一支素质好、结构合理的科研梯队。在电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研究生培养,国际交流和仪器开发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是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我国电分析化学的重要研究基地。根据美国信息科学研究所(ISI)和Elsevier (1993-1997)调查,近年来实验室被列入国际电化学实验室发表论文最活跃的前十名,并有二人被ISI列入国际电化学论文发表前一百名,其中一人排名榜首。而且实验室还与国内外众多的科研机构有着广泛的交流。
此后又参观了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在中国的稀土化学界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这里建立了稀土化学键理论,率先分离出了所有的稀土元素,开发了可视角度为180度的用于背投电视的稀土纳米屏,研制出了可用于零下40度低温的稀土电池、用于航天航空的稀土镁合金,实现了稀土元素的绿色分离。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拥有大量杰出的科研人才,承接了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和军工项目在内的大量科研项目。每年的科研经费高达数千万。在成立的几十年时间里,获得了国家奖项32项,出版专著18部,发表论文1600余篇,而且产业化建设也取得了大量的成绩。
在这几天里,我们一共参观了合成楼、无机分析楼、新大楼、图书馆、集合基地和教育大厦。楼里出色的硬件设施深深的吸引了我们。不论是实验室丰富先进的实验仪器,还是宽敞的老师和学生办公室,都是在一般高校里难以看到的。图书馆藏书也十分的丰富,而且先进的电动书架和宽阔明亮装修漂亮的阅览处也都让我们眼前一亮。
参观完所有大楼后的两天,应化所根据我们自己的志愿安排我们到各个实验室亲自参与实验。我和两名同学被分到了景遐斌、陈学思两位老师的大组。第一天就参加了组里每周一次的组会。听黄宇彬老师讲解他在日本参加的研究人造血液的工作,以及几位研究生讲解最近的研究进程,感觉收获颇丰。由于是周末,实验室没有太多的实验进行,我们更多的时间是在同老师和研究生们交流。在陈学思老师的办公室里,陈学思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小组的科研方向,以及他们研发的可生物降解塑料的产业化情况。陈老师语言风趣、知识渊博,让我们度过了一个开心又收获颇丰的下午。陈老师的助手田怀雨老师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组内每一位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在实验室内,我们同研究生们交流了一些实验心得。学长们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应化所的生活情况。
之后我们又同武大在应化所深造的学长们开了一个简单的座谈会。学长们向我们介绍了武大学生在应化所取得的成绩,让我们在骄傲的同时也感到了自身的压力。作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一员,我们有责任继承学长们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的化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的一天里,应化所的相关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应化所的产业化情况,然后参观了记载着应化所辉煌历史的展室。在感叹于应化所辉煌历史的同时,我们不得不离开这所生活过四天的家。难忘这四天的经历。难忘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快乐而充实的经历。
参观实验室让我对科学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这里,精密的仪器、整洁的环境和专注的科研人员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观察到科研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细节的执着追求,这让我意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肃性和精确性。同时,我也看到了许多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这让我对现代科技的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参观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疑问,但通过向科研人员请教和观察他们的实验操作,我逐渐理解了其中的原理和方法。
这次参观让我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的魅力和挑战,也激发了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一个长学期的电路原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此刻的略懂一二。
在学习知识上方,开始的时候完全是老师讲什么就做什么,感觉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跟理论也没什么差距。但是之后就觉得越来越麻烦了。从最开始的误差分析,实验报告写了很多,但是真正掌握的确不多,到最后的回转器,负阻,感觉都是理论没有很好的跟上实践,很多状况下是在实验出现象以后在去想理论。在实验这门课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必须要先弄清楚原理,在做实验,这样又快又好。
在养成习惯方面,最开始的时候我做实验都是没有什么条理,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比如说测量三相电,有很多种状况,有中线,无中线,三角形接线法还是Y形接线法,在这个实验中,如果选取恰当的顺序就能够减少很多接线,做实验就应要有良好的习惯,就应在做实验之前想好这个实验要求什么,有几个步骤,就应怎样安排才最合理,其实这也映射到做事情,不管做什么事情,就应都要想想目的和过程,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电原实验开始的几周上课时光不是很固定,实验报告也累计了很多,第一次感觉有那么多实验报告要写,在交实验报告的前一天很多同学都通宵了的,这说明我们都没有合理的安排好自我的时光,我就应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合理安排自我的时光,完成就应完成的学习任务。这学期做的一些实验都需要严谨的态度。在负阻的实验中,我和同组的同学连了两三次才把负阻链接好,又浪费时光,又没有效果,在这个实验中,有很多线,很容易插错,所以要个性仔细。
在最后的综合实验中,我更是受益匪浅。完整的做出了一个红外测量角度的仪器,虽然不是个性准确。我和我组员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我的模块。我负责的是单片机,和数码显示电路。这两块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数码显示个性需要细致,由于我自我是一个粗心的人,所以数码管我检查了很多遍,做了很多无用功。
总结:电路原理实验最后给我留下的是:严谨的学习态度。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争取一次性做好,人生没有太多时光去浪费。
有幸能作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成员之一,随队前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参加了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
很早就听说过长春应化所的硬件条件出色,此次一看,果然不一般!由于到达长春的时间已经晚,我们来到应化所时只能从后门进去。一进门就看到了漂亮的研究生中心。高大的研究生中心就是应化所的生活学习中心。楼的一侧是研究生宿舍。
除了没有电视和空调,宿舍全是按照标准的三星级酒店规格建成。加上三星级宾馆的管理水准,研究生们在生活上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在大楼的另一侧则主要是教室和办公室。所有的研究生授课都在这里完成,而所有的负责后勤的老师都在这里办公。在办公室和教室的楼下还有供师生们使用的健身房、乒乓球室、棋牌室和小超市。健身房内设施齐全;棋牌室内棋牌的种类也相当的丰富。这些活动室及超市完全可以满足研究生们日常生活所需。研究生中心的地下室则是食堂和洗衣房。食堂虽然窗口不多,但是每周都提供不同的饭菜,品种丰富、价格便宜、味道也不错。
洗衣房还提供了烘干服务,解决了学生们在东北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晾衣服的问题。
到达长春的第二天,应化所就组织了一个座谈会,向来访的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和中国科技大的同学们介绍了应化所及一些重要实验室的概况。应化所的张书记亲自向我们介绍了应化所辉煌的历史:长春应化所是中国科学院五大化学所之一,建于1948年12月,在中科院各所中建所最早。历史上一共培养了21名院士,也是相当的难得。在现有的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里,长春应化所是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包括了化学传统的五个二级学科,近几年还增建了生物化学等新的学科门类。应化所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中国科学院开放实验室: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还设有1个国家电化学和光谱研究分析中心。有很多重要的科研成果,完成了很多国家及军工的重点项目,成立了中科院系统的第一个上市公司。无论是在科学研究,
还是在研究成果的产业化上,应化所的水平在全国都属一流。之后包括绿色化学与过程实验室和分析测试中心在内的重要实验室的主任们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各个实验室的历史和现状,让我们领略到了应化所辉煌的历史和强大的科研实力。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比较全面的参观了应化所的各个大楼和实验室。首先参观的是合成楼。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部分研究任务就是这里进行的。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原中国科学院高分子物理联合开放研究实验室,曾经连续两次(1995年和1999年)被国家评估为优秀实验室后,经专家论证同意,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推荐,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若干高分子化学研究工作和队伍纳入进来,国家科技部于20xx年批准运行的。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两部分进行组成,长春部分依托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北京部分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宗旨是面向学科发展和国家需求,对本领域的前沿和重要的科学问题进行创新研究,完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研任务,建设成为代表我国国家水平的高分子科学基础、研究基地、人材培养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心。
重点实验室拥有7300平米的科研用房,拥有17台套大型仪器,总价值1500余万元。并将自主研发的热收缩材料技术用于生产,成立了中科院系统的第一家上市公司。而现在研发的以玉米为原材料合成的完全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塑料也以投入生产,有望解决部分因石油枯竭造成的高分子材料短缺问题和因为现有高分子材料难以降解造成的环境问题。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源于我国50年代的高分子研究,体现了我国半个世纪高分子科学研究的发展,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老、中、青结合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具备了先进的研究设施和研究手段,承担了国家重大科研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对学科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之后应化所的吴老师和李老师带着我们参观了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的大楼。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具有世界级水准的科研条件和科研队伍。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20xx年7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由原已建立十余年的中国科学院电分析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建设而成的,是基于我国国民经济和分析化学学科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是充分发挥分析科学-科学技术的眼睛在环境、生命、能源、信息科学应用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分析化学方面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这两个月的实训短暂而又充实。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在指导老师和同事的身上学到了对工作和对事业的追求,以及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他们的潜移默化和谆谆教导使我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终身受益。
在这里,我感受了良好的氛围,有幸得到指导老师秦方主任的悉心教诲以及其他部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他们对我都很照顾,只要有问题、有麻烦,不管找到谁都会给我指导。在这里始终可以感觉到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带来的温暖和关爱。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期两个月的实训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经验与体会,这些使我一生受用不尽,记下来与大家共勉:
1.手脚勤快,热心帮助他人。初来匝道,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份内之事,都应该用心去完成,也许自己累点,但你会收获很多,无论是知识与经验还是别人的称赞与认可。
2.多学多问,学会他人技能。学问学问,无问不成学。知识和经验的收获可以说与勤学好问是成正比的,要记住知识总是垂青那些善于提问的人。
3.善于思考,真正消化知识。有知到识,永远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当你真正学会去思考时,他人的知识才能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4.前人铺路,后人修路。墨守陈规永远不会有新的建树,前人的道路固然重要,但是学会另辟蹊径更为重要。
5.独立而不孤立。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实验,但要记住与他人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和实验事永远不是你自己的。
6.实事求是做实验。不骗自己更不要骗他人。
7.认真仔细地做好实验纪录。不要当你真正用到它时才知它的重要所在。
参观物理实验室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的魅力和严谨性。置身于各种精密仪器和实验设备之间,我感受到了物理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实验室里,每个细节都透露着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索。
观察实验员们认真细致的操作,我更加明白了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准无误,每一个数据都需要仔细记录和分析。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明白了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不易。
此次参观让我更加热爱物理这门学科,也激发了我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今天,我有幸参观了学校的化学实验室。一进门,就被整齐排列的仪器和各种化学试剂所吸引。实验台上,一些正在进行的实验更是让我充满了好奇。
在实验员的指导下,我亲手操作了几个简单的实验,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每一个小小的化学反应,背后都蕴含着深奥的原理和无数科学家的努力。这让我更加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探索未知、追求真理。
参观结束后,我深感实验室不仅是科研的场所,更是培养我们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我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实验室,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为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幸能作为X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成员之一,随队前往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参加了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很早就听说过应化所的硬件条件出色,此次一看,果然不一般!由于到达时间已经晚,我们来到应化所时只能从后门进去。一进门就看到了漂亮的研究生中心。
除了没有电视和空调,宿舍全是按照标准的三星级酒店规格建成。加上三星级宾馆的管理水准,研究生们在生活上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在大楼的另一侧则主要是教室和办公室。所有的研究生授课都在这里完成,而所有的负责后勤的老师都在这里办公。在办公室和教室的楼下还有供师生们使用的健身房、乒乓球室、棋牌室和小超市。健身房内设施齐全;棋牌室内棋牌的种类也相当的丰富。这些活动室及超市完全可以满足研究生们日常生活所需。研究生中心的地下室则是食堂和洗衣房。食堂虽然窗口不多,但是每周都提供不同的饭菜,品种丰富、价格便宜、味道也不错。
到达第二天,应化所就组织了一个座谈会,向来访的X大学、X大学和中国科技大的同学们介绍了应化所及一些重要实验室的概况。应化所的张书记亲自向我们介绍了应化所辉煌的历史:应化所是中国科学院五大化学所之一,建于1948年12月,在中科院各所中建所最早。历史上一共培养了21名院士,也是相当的难得。在现有的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里,应化所是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包括了化学传统的五个二级学科,近几年还增建了生物化学等新的学科门类。应化所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中国科学院开放实验室。有很多重要的科研成果,完成了很多国家及军工的重点项目,成立了中科院系统的第一个上市公司。无论是在科学研究,
还是在研究成果的产业化上,应化所的水平在全国都属一流。之后包括绿色化学与过程实验室和分析测试中心在内的重要实验室的主任们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各个实验室的历史和现状,让我们领略到了应化所辉煌的历史和强大的科研实力。
实验室的宗旨是面向学科发展和国家需求,对本领域的前沿和重要的科学问题进行创新研究,完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研任务,建设成为代表我国国家水平的高分子科学基础、研究基地、人材培养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心。
重点实验室拥有x平米的科研用房,拥有x台套大型仪器,总价值x万元。并将自主研发的热收缩材料技术用于生产,成立了系统的第一家上市公司。而现在研发的以玉米为原材料合成的完全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塑料也以投入生产,有望解决部分因石油枯竭造成的高分子材料短缺问题和因为现有高分子材料难以降解造成的环境问题。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源于我国50年代的高分子研究,体现了我国半个世纪高分子科学研究的发展,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老、中、青结合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具备了先进的研究设施和研究手段,承担了国家重大科研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对学科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目的
为了规范检验、试验秩序和行为,实现生产分析检验和试验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准确提供质量数据,达到质量体系符合性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化验室一切检验和试验活动全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过程。
三、管理要求
1、检验程序
1.1按规定要求采取样品,并做好登记和标识。
1.1.1对于外购化工料,依据质量安全环保部质检组发下来的委托单,到现场核对实物,按规定采样。
1.1.2对外购大宗原材料和内部互供料,接到生产调度或有关装置岗位人员的采样电话通知后到现场采样。
1.1.3对于过程检验和试验,按《分析频率》的规定到生产装置现场采样。
1.1.4对成品检验和试验,按《分析频率》或质量管理要求到生产装置现场或指定部位采样。
1.1.5接到生产装置或调度临时生产加样通知时,按要求到指定部位采样。
1.1.6采样作业,要执行《化验室采样、留样及样品室管理制度》。
1.2采样后,按规定的标准和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和试验。然后,按要求备好保留样品,并做好标识。
1.3检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那些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诸如尘埃、温湿度、振动、噪声等要密切注意,并严加控制。杜绝主观随意性,注意样品处理的安全性和操作安全性以及仪器的灵敏性和稳定性。操作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1.4检测过程中,要按方法规定进行双平行或多平行测定,其结果应符合方法精密度要求。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要遵循数字修约规则,有效数字不得随意舍弃。
1.5若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或实验偏差与方法规定有偏离时,检验人员不要轻易下结论,应认真查记录、查计算、查操作、查试剂、查方法、查样品,找出原因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验。
1.6要认真及时填写好质量记录。所有原始记录必须使用专用表格,书写工整、清楚、真实、准确、完整。不准用铅笔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乱写、乱画和折叠。当发生笔误时,用"-"注销,并在"-"上方由本人更正。对未发生的少量空白项画斜杠,整项未发生时,应在此项栏内情况印上"作废"、"检修"、"停运"等印章。
1.7质量记录分为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分析检验报告单、分析检验日报表、质量监督日报表和产品质量合格证五种。化验室涉及到原始记录和报告单两种。
1.8分析数据应即时填入原始记录,需计算的分析结果应在确认无误后填写,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必须由分析者本人填写,在岗其他分析人员复核(两检制),确认无误后,报告给组长。分析者应对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负责,复核人员应对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负责。
1.9组长接收到分析数据,经审核确认无误后(三检制),立即用电话报告给生产装置或有关部门,对不合格数据,还要在交接班日记上做好标识。组长要对数据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对报告单的质量负责。
2、质量记录要按月、季或年编目成册,做好标识,归档保管。质量记录一般可在分析站保留三个月,超期后将记录送交化验室质量记录存放室归档保存。
3、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质量记录和文件管理有关规定,妥善保管质量记录,中控分析原始记录一般保存一年,原料和产品分析原始记录、分析检验报告单、分析检验日报表、质量监督月报表和产品质量合格证一般保存3年。
4、质量记录在保存过程中,应防止潮湿、霉变、虫蛀;丢失和盗用,注意防火与通风。质量记录的使用与管理要遵守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规定。
5、遵守化验室分析检验、试验工作基本规则。
6、上级抽检时,质量安全环保部质检组可以直接安排到分析站,分析站要做好登记,同时将自测数据与抽检结果进行比对,以验证检验实验室能力和室间精密度。
参观物理实验室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的魅力和物理学的无穷奥秘。在这里,各种精密的仪器和复杂的实验装置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与理解。
我观察到实验员们严谨的操作和细致的观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精确性。每一个实验步骤都需要精确控制,每一个数据都需要仔细记录和分析。这种对科学的敬畏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
此外,实验室中的各种现象和实验结果也让我对物理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例如,通过观察和了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光的波动性质;通过亲手操作一些简单的实验,我也感受到了物理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总之,参观物理实验室让我对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更加热爱物理学这门学科。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学校的先进实验室,深感震撼。步入实验室内,整洁的环境和先进的设备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在专业人士的细致讲解下,我逐渐了解到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参观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实验科学的重要性。每一项实验的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知识上的不足,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此次参观让我深刻认识到实验室不仅仅是科研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
走进实验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实验器材,每一台设备都显得精密而先进。在导师的耐心讲解下,我了解了许多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验证,更是培养我们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亲手操作了几个实验,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之美。尤其是在观察物理现象时,那种从未知到已知的探索过程,让我深感科学的魅力。
这次参观让我更加热爱物理这门学科,也激发了我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追求科学真理,为我国的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