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立德树人观看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家校协同立德树人观看心得体会(通用3篇)

家校协同立德树人观看心得体会 篇1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真的需要父母从“修身”走向“齐家”,才可能向着教育的目标迈进。

学习过程中也曾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候苦口婆心却适得其反的现象并不少见,也曾为此苦恼过,过后细细思索:做父母的不应该只怪孩子,也应该反思反思,看看问题出在哪里,能不能换种方式使孩子能够更容易接受一些。其实,只要有心、有创意,家庭教育同样也可以富有情趣。

孩子有了一些阅读能力之后,我便开始尝试着给孩子写一些不同内容的小纸条,哪怕只是三言两语。我把这些小纸条有时放在孩子的铅笔盒里,有时又悄悄放在孩子的玩具箱里,甚至冰箱门上、镜子上、枕头上,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曾经是他的目标。当孩子意外地发现这些小纸条的时候带给他的是一份惊喜,同时也让他能够真实地触摸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心。

文字和语言有着不同的特点,语言稍纵即逝,有时候说好几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而文字则克服了这个弱点,只要不把它毁掉,那么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拿出来看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觉都在重温一遍,印象自然比较深刻。这与暴风骤雨式的训骂与呵斥相比,不仅考虑到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它不仅可以让孩子对父母有更多的了解与尊重,坚持下去说不定可以逼着你同孩子一起进步。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纸条的内容将不再是单一的表扬啊、批评之类,逐渐会扩展到推荐一本书啊,介绍一篇好文章啊,留下一个需要动动脑筋才能回答的小问题啊,甚至包括对某个观点的探讨等等,内容开始五花八门,这对于他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也是一种帮助。如此来来往往,家庭教育同样可以增添不少乐趣。

在孩子的教育中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我也说不好,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方面是共性的,有的东西又要应孩子的个性、特点而不同,在教育中既要顺其自然,又要循循善诱,在管与不管中寻找平衡点。

“加油”!“别灰心,再试一次”“你做的这件事真棒!我为你感到高兴!”……我们经常会给孩子这样的鼓励,孩子将会在我们的鼓励声中快步前进。孩子需要鼓励,我们经常鼓励孩子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回来后听他讲一讲参加活动时发生的事情,还进一步问他一些问题:今天搞的什么活动?跟谁在一起?有没有兴趣继续参加这样的活动?参加这项活动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为什么?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发现问题并及时排除解决。所以说我们的每一次鼓励都是他进步的催化剂。在学习和生活的很多方面,我们都给了孩子很多的鼓励和赞赏,所以,孩子是自信的,让他有这样的积极的思想我认为是很可贵的。

虽然赞扬和鼓励是主要的,但有些时候,批评也是不可少的。在孩子的学习上,有时候他考试的分数少了,他会觉得不开心,但是,我们不会因此去严厉的批评他,有时候帮他找找原因,有时候提醒他应该怎样去做。所以,他从来不会因为考试分数少不敢告诉家长。

教育专家徐国静老师说,如果家庭教育仅限于如何培养儿童,而忽略真正需要提高的是父母素质,那么这样的家庭教育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父母素质不高,怎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又怎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呢?为人父母者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是呀,孩子小的时候,你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不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渐渐长大,你将会和孩子越走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从而难以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导致教育的失败。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这时,你距离成功的父母也就越来越近了。

这是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点滴体会,肯定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也会边学边教,在实践中摸索,在学习中不断进步,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优秀的人。

家校协同立德树人观看心得体会 篇2

为解决家长教育孩子中的困惑,积极开展学校家长学校教育活动,近期,青岛上清路小学邀请了中国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亲子教育师,中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郑喜峰教授,为学校家长带来了《家校共育赋能成长》的线上讲座。讲座引起了学校家长们的积极反响,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引力课程栏目,将家长们的心得、经验、感受进行分享。希望能和家长携手共同培养孩子成才!

小家是家,国家亦是家,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要心怀“国之大者”,承担起培养孩子的主体责任。因为站在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高度,让家长好好学习,让家庭发挥作用,才能为国家培养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通过学习《家校共育赋能成长》讲座,我有以下感受,与各位家长分享。

一是在行动层面,家庭教育应做到“学”而“思”

学无止境,“双减”背景下,对“学”的理解不应仅局限于课本,社会课堂、家庭课堂相比于学校课堂范围更广阔,知识更丰富,呈现形式更生动,更利于孩子接受。所以家庭教育应将眼光放长远,由父母当孩子的老师,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抽空多备备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挫折教育的课,多为孩子上一节有意义的素质教育课,为孩子“松”增加作业、赶赴培训班的“绑”,“开”增长见识、提高素质的“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常用这句话与孩子沟通,课堂中孩子都瞪着眼睛在听,唯有那些善思考、爱琢磨、凡是问个为什么的孩子,才能快速让知识入脑入心,不迷惘、不懈怠。所谓“学”“思”结合,应该在家庭教育中营造一种共同思考、相互帮助的氛围,打破家长式、管教式沟通方式,放低姿态,站到孩子视角,引导孩子思考将书本枯燥的铅字转化为现实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人物,让孩子成为主角,主动思考、主动作为,才能将“减”下来的时间,充分利用到培养“加”上去的能力中来。

二是在思想层面,家庭教育应做到“信”而”行”

“信”,做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接班人。身边有因为孩子引导方式不当,而导致负面结果的例子,甚至结局令人掩面而泣,这与家庭思想教育缺失有很大关联。当四名朝气少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在天安门广场呐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时,孩子很激动,也跟着说了一遍。那时我感觉孩子是有所触动的,“爱党、爱国”的思想意识已经萌芽,需要进一步正确引导。当下,在学校大抓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家庭也应该注重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双减”后的父母陪孩子品一篇励志小故事、观一次红色教育展、写一篇深刻读后感,帮助孩子回眸党领导人民齐心协力浴血奋战书写的百年历史,让孩子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奋斗者,而非随波逐流的物质人,也就不会出现遇事否定自己、心理负担过重而导致的极端行为。而这一切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需要父母做长期规划,找到与孩子的共鸣点,逐步融入到家庭教育中来。

“行”,做起而行之的行动派。所谓“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说认知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我认为教育成果,应以孩子未来是否能正确的“行”为检验标准。家庭中,应多些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育,多些挫折教育、多些情商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人格塑造、能力锻造上,在人生“行”的方向选择上作出有价值、有意义、不偏离轨道的判断,让孩子实现光荣与梦想,我想这也正契合了“素质教育”、“双减”最本真的目的。

家校协同立德树人观看心得体会 篇3

我认为,教师应该立德树人,关爱学生。教师不仅要有顶面剖面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员充满爱心。教师要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以高尚师德影响学生,以风范学识传染学生,作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

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兢兢业业。我们选择了教育工作事业,就要对自己总要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学生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知道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身之本,教师应该爱读书、读好书,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研读责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佳的生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兴趣。爱上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社会工作,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和品质具有耳濡目染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会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屈艾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举止端庄,文明礼貌,衣着整洁,谦和谨慎,每每以文明行为带动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工作水平,用高尚的修养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教育是

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我们要学会喜欢学员,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才可以见到他们总算的优点,我觉得“身临其境”才是最好的教育。

教师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对学生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教师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高速成长进步。为了学生一切,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辅导员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教学生之所需、办学生之所盼,心永远和学生在一起。当前对学困生、贫困生、后进生、留守生,需要格外关注。将人文关爱,送进学生心灵,把爱的`种子蔗茅岭路到每个学生心田。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乐其师,信其道。”永远做高中学生的良师益友,永远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在这方面,阳春逸夫小学的杜巧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杜老师以爱为桥,倾心关注“学困生”。杜教师深知“学困生“对班级的影响,更清楚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性。无论教那个班,她都会从最差的学生身上着手,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也正因为这样,从教以来,她没有落下一名“学困生”。杜老师所教的一个学生小曾,在五年级第一学期程序语言的第一单元测试中,只考了六分。杜老师忙向曾经教过他的老师了解情况,得到的答复是“他是外校转学来的,是一个不爱讲话,不会学习,不会写作业的学生”,于是,她同小曾的家长商量:每天中午和早晨放学后,让小曾留下来,杜老师来辅导他做功课。在第一学

期里,每天放学后,杜老师先让小曾尽力完成较小英语,数学科会做的题,然后,就带小曾读句子读课文,有时也会用填空的方式,让小曾写句子,天天如此训练。到了第二个学期,杜老师开始鼓励小曾大胆写文章,不会的字,就问老师。就这样,杜老师和小曾从开学一直努力到期末,这期间的努力总算没人白费,在期末统测中,小曾六同学不仅将分数七变成了九,而且除了在九的后面多了一个零——九十分。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从思想上行动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纷争斗争的思想和作风。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当好学生的榜样,关爱每一个学生,当中在教育工作教学工作中作出贡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