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本教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0篇)
我有幸参加了 “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教师培训,在 这次培训中,授课教师用他们渊博的知识和专业的培训模式,让所有参训学员无一不感觉到受益匪浅。
通过省教育厅、省电教馆专家的详细解读,我懂得了“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政策背景和积极意义,感受到国家对农村教学点的政策关怀和良苦用心,同时也对农村教学点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我初步掌握了教学点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对设备的组成、结构也有了大致了解;基本懂得了如何在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应用教学点数字资源。
印像特别深刻的是上课模式这一点上,多种模式,多种选择,这给我们教学点的老师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选择适合本节课的模式来给孩子们上好每一节课。
作为教学点老师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认识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究竟有什么,知道怎样用,用了有什么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数字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多媒体的音效、画面,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可见,数字教育资源是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师益友,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恰当地运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比“一张黑板,一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和教鞭”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够促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点点通平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解了她强大的功能,体会到了她实用性和可使用性。她真的会给教学点的孩子们带来“雨露”,滋润孩子们求知若渴的心田。她是农村教育的福音,是教学点教师的好帮手。
这次培训,对我今后的工作,学习都会有很大帮助。从今以后我将会不断钻研,不断完善,继续为教学点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有生力量。同时也希望上级主管部门以后能多举办类似的培训活动,让我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认知水平。
通过阅读杂志《小学教学设计》让我学习了一个新的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拜读完《教、学、评一体化:促文化品格培养落地》和《基于主题语境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路径》两篇文章,让我知道“教、学、评”一体化指的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在这过程中包含了教师对教材的思考,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对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测。通过应用“教、学、评”一体化,学生能够获得更加有效的学习路径,教师能够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恰当的指导和辅助,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下面就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策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基于课时,目标具体化
清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和前提,它具有导教、导学和导评的功能。因此教师在确立目标之前,必须研究教材语境,明确学习范围,挖掘育人价值。首先,教师要依据《课标》要求,分析教材并梳理出本单元核心学习内容和要求。接着,依据本单元主题语境,综合梳理学生学情并明确教学起点。最后,分析整合结果,确定本课时具体教学目标,明确教评依据。
二、逆向设计,评价前置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习惯于将评价任务的设计“全后置”,忽视了过程性的评价。本周推介的两篇文章中都提到“逆向设计”,何为“逆向设计”?它是由美国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提出的理论,将评价任务放置于教学活动之前,而不是最后,这样的设计确保了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着,教学评价也能够及时发挥着反馈和促进作用,从而更有利于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以学定教,学为中心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以学定教”,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思考问题,改进教学策略。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实际学情,思考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学,从而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进行6A Unit7 Protect the Earth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让学生走进生活,从身边的细节发现污染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且结合知识撰写调研报告。这个特殊的任务让教学环境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让学生自主掌握英语知识,并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在教学模式中不能忽视过程性评价,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发现还有待学习和改进。今后,还要多加阅读、多加思考,将学习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完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水平,让我的学生在英语学习领域不断前进。
一、学校课改的三要素:课程、教学、评价。
1、课堂必须要实现两大转型(课堂转型就是育人模式的转型,教育的转型):
由教师传授型课堂向学生学习型课堂转变,体现“学生学习为本”的理念。我的理解是,学习一定要发生在学生身上,才有意义,否则就是“单相思”。
由知识掌握型课堂向学生发展型课堂转变,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我的理解是,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强调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培养,知识是死的东西,要将死的知识变为活的能力,教育才是真正的开始。 2、实行“学本式”课堂改革模式:
这种模式的理念是:“先学后导、互助展评”,强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
这种模式有着三大特征:自学、互学、展学。即要求“情境自学,合作互学,展示激学,提升领学”。因而,这种模式要落实“三大”行动:
①“学本式”课堂是基于“自学”的卓越行动。
自学是指“有明确目标,有深度思维参与,能引发行为反思的阅读时间活动”。我的理解是,有明确的目标、有深度思维参与、有行为反思这三个方是对自学提出的要求,在这三个要求的指导下,我们的自学方能更加有效,而不是教学中的“放羊式”,漫无目的。同时,强调自学时定好目标,即强调目标导学,也就是要强调自学中的指导,而不是强调自学后的检查。另外,为了更好的搞好自学,自学需要解决三大问题:自学时间,自学方式,自学工具。自学时间可以安排在课外,也可以安排在课内,这里我们提倡安排在课内,用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对于自学工具的研发,目前多用的是导学单或者叫导学案。导学单的设计多用问题化的方式,但是问题化不等于习题化,问题不等于习题,问的方式要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什么。问什么就是强调一个思考的过程,然而恰恰就是学习与思考是同步的。思考才是课堂的原动力。
②“学本式”课堂是基于“互学”的教育卓越行动。互学前要处理好以下问题:
1、小组规模的设置最好在4至6人间。
2、座位设置,课桌摆放要有利于学生交流互动,有利于教师行走在学生中。
3、分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4、小组内成员要进行分工。
5、精心设置合作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盲点”,要通过合作补充把“盲点”做亮;对于学生的“误点”,要通过合作纠错把“误点”做对;对于学生的“弱点”,要通过合作总结把“弱点”做强。
6、教会学生怎样交流。
③“学本式课堂”是基于“展学”的教育卓越行动
二、为什么要强调合作学习:
有利于矫正传统个体化学习固步自封与心灵幽暗,倡导竞争中的合作,改变畸形的竞争文化有利于弥补教师群体化教学所带来的辅导不足与指导不力,确定学生是最大教育资源的新观念,形成“点对点”的帮扶机制和管理格局。有利于弥补传统讲授型课堂所带来的重点不明、难点不清。确定“以学定教”的新思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合作学习要避免:合作学习形式化的问题,交流对象的精英化问题以及展示学习不可持续的问题。
今天观看了杨老师的快速跑发展快速跑的能了这节视频课,我感觉受益非浅。杨老师的整节课从指导思想、内容的主题与分析、课的学习目标设置到课的教与学的过程都很值得学习,整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动与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得到全面的提高。
我认为本课的亮点:
1、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教学手段都样。
2、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小黑板教学,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有利于课堂教学。
3、本节课以绳子教学,进行了以一绳多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本课将传统的教法,与新课程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了课堂效果。
5、整节课师生双边活动较好,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体验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总之,优点很多很多。
但是,就本节课提几点建议:
1、导入部分,应放开,让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练习,而后教师引导。
2、整节课中,分组的变化,队形的改变,练习地点的变换,应较少点,这样有利提高练习密度。
3、游戏四方对抗中,既然是比赛,分配势力应相当,有利创造更好的氛围。
4、最后一个环节,恢复身心过度不够衔接,大强度的对抗练习,学生不能马上静止下来,这样不利学生的身心发展。
5、教师应多讲,学生应多练,应注重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以上是我观看杨老师视频课的心得体会,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正。
近两年来,我区中小学都在大力推进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有幸多次参观并学习,让我获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应该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下面我谈谈我在学习和自己在进行学本式课堂教学中的感受。
首先要相信学生,学生能完成的事情教给学生完成。我觉得学生只要多听,多看,多做,多说,多练,是可以学好数学的;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兴趣,只要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就会体会学习的快乐,我觉得还是应该多表扬学生,多肯定学生,让学生多感受成功,培养学生从心里喜欢数学。我所听到的熊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所以在课堂提问上,问题不能缺少思维价值,否则小组学习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形成“表面热闹”,小组讨论中必须注重实效,多关注学生学习是有效性,包括优秀的、中等的、学习困难的学生都要有收获;在课堂上,提出的难度与坡度的问题,学生要有足够的思考空间,问题让学生感兴趣;抓住数学的根,有针对性的做题练题。要注意课堂教学中随时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指导学生调整、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上不断教学生总结过程方法,学会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分类思想。这样,就逐渐实现注重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移。
我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困惑,比如学习过程中学生做过的题还是容易出错,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时总觉得效果不够明显,小组在表述自己小组成果时,我发现学生真的是要说出自己每一步怎么走的时候,他就寸步难行了,并且在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总有少数学生不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或者是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造成课堂纪律有点凌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安排学生再练同类题,不断反复,先口头讲一遍,再写一遍,对纪律涣散的学生进行教育,时间浪费过多,造成课堂教学内容却难以完成,这也是一个比较矛盾的问题。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矛盾,看来我还需要进一步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争取早日解决这些困惑,提高教学效率。
人是有潜能的,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潜能就会超常释放出来。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的潜能在课堂上得以释放。把学生的机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就对学习有了兴趣,有了热情,日积月累,每天学生都发自内心的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学生喜欢数学,一定会把数学学好。
“学本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心得
学校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关于构建“学本式高效课堂”的相关内容,也在学校内开展了构建“学本式高效课堂”的活动,从本项活动中,我领悟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应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做优化,教育效果是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通过在学习、摸索构建“学本式高效课堂”活动中,使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形式、模式及其开展高效课堂势在必行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深挖教材,搭建学生的“舞台”。
课堂是全体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在课余要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在理论上充实自己,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并在体育课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本内容,如:创设情景对话、分组教学、合作式教学等,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使人人能在一节课中展露风采,让课堂真正成为汇萃学生闪光点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发挥潜能,轻松愉快的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在教学方法上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法和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我们应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创设开放式思维对话的课堂氛围,做到既生动活泼,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在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本来就喜欢体育的他们更加的喜欢上体育课。还要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他们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多了解体育,让他们在积极、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体会体育的魅力。
三、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和谐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转变观念,确定与学生的关系。在学习中,就是朋友、伙伴、合作关系,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相互合作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打造一个学生能够进步的一个平台。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的心理修改千差万别,需要教师用心观察,根据不同的情感心理,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多与学生交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和谐、充满人情味的课堂。
四、加强教研组的团队合作精神,资源共享。
“学本式高效课堂”不是一种形式上的文章,更不是花架子,它是教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实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但这并不能作为我们逃避的借口,在平日教学中,应加强教师的教研研究与讨论,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努力创建和实施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的实践中,建立合作关系,努力的学习、实践,打造民主、开放、快乐的课堂,真正实现“双赢”、“双发展”。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将自己所学都无私的传授给学生,并努力创新,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工作。
学习了《课堂教学策略与反思》后,收获很大。而且也懂得了教学提问的重要性,平时授课,大多是使用参考教案,或是上课时随机的提问,没有下很大的功夫挖掘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提问。有时上课为了赶进度,提问都是运用跳转式的,学生无法有效地进行思考,多数学生遭到冷遇,因此,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学习后,我深深的认识到如果长此以往,那么就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数学工具的选择与使用都应注意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上来,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适当适时选用,讲究使用的艺术性、示范性及启示作用。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积极钻研教材,提些有价值的问题,尽可能把问题具体化、兴趣化、情感化以及具有挑战性,引领学生会学数学和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魅力。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
(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
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境界,却还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任何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课堂内外。
通过课堂实践的磨砺,真正走出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和谐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所获,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
有幸在我们自己学校聆听了杨德发教授的“学本教学”专项报告会。短短一天的时间,我感觉自己在不断地成长,收获颇多。
杨教授结合自己数十年的教学经验,理论联系实际,针对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学方式?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如何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什么是学本式教学?什么是请教式教学?这六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卓越课堂的一个模式,即先学后导、互助展评;三大特征,即先学、互助、展评;三中心,即学生中心、学习中心和体验中心的核心观念。给我们思想带来巨大共鸣的同时,也为我们下一步开展高效教学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结合目前自己课堂教学实际,深入反思杨教授所提出的观点,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我就自己印象深刻的三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学生先学的观点。
杨德发教授通过剪一张纸的游戏导入提出了先学后导的模式。先学即学生自主学习,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自主学习把学生激活而不是教死,是为了避免思维方式的单一化、同质化、模式化。这也是为什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区别所在,在传统教育中提倡“先教”,而现代教育中提倡“先学”。
二、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观点。
杨德发教授在讲座中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即学生互助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矫正传统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固步自封的缺陷,倡导竞争中的协作,改变畸形的竞争文化;有利于弥补教师群体化教学所带来的辅导不足与指导不力,确立学生是最大教育资源的新理念,形成“点对点”的精准帮扶机制与管理格局;有利于改变传统讲授型课堂的教师主讲、学生接收、生生独立的局面。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防止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这点我非常赞同,不克服这个问题是很难真正高校的。
三是关于先练后讲的观点。
传统课堂通常采取的是教师先讲,学生后练,即教师讲授方法和示范例题在先,学生在老师讲完之后,按照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练习。这样导致学生的学习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方法,难以有自己深入体会和创新方法。先练后讲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练习在前,老师讲授在后,学生在自己练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各自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再通过教师的点评和讲解,获得新的启迪和发现,从而有益于学生创新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在我校进行全面铺开进行课改的形势下,提高课堂实效的教学改革背景下,杨德发教授带来的卓越课堂的全新理念和可行的方式方法,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自己也越来越知道到底该怎么教学。一堂高效的课堂,首先必须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也就是一节课所要解决的主问题。围绕这个主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诸如小组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真正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他们乐学、愿学,做学习的主人。
一、概念的引入: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熟知的具体事例中进行引入。如“圆”的概念的引出前,可让同学们联想生活中见过的年轮、太阳、五环旗、圆状跑道等实物的形状,再让同学用圆规在纸上画圆,也可用准备好的定长的线绳,将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带有铅笔并绕固定端旋转一周,从而引导同学们自己发现圆的形成过程,进而总结出圆的特点:圆周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从而猜想归纳出“圆”的概念。
2.在复习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
概念复习的起步是在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概念前,如果能对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概念作一些类比引入新概念,则有利于促进新概念的形成。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就可以先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因为一元一次方程是基础,一元二次方程是延伸,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是合乎知识逻辑的。通过比较得出两种方程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差异仅在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不同。由此,很容易建立起“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分析概念含义,抓住概念本质。
1.揭示含义,突出关键词。数学概念严谨、准确、简练。教师的语言对于学生感知教材,形成概念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特别注意用词的严格性和准确性。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清概念的每一个字、句、符号的意义,特别是关键的字、词、句,这是指导学生掌握概念,并认识概念的前提。
2.分析概念,抓住本质。数学概念大多数是通过描述定义给出他的确切含义,他属于理性认识,但来源于感性认识,所以对于这类概念一定要抓住它的本质属性。
3.剖析变化,深化概念。数学概念都是从正面阐述,一些学生只从文字上理解,以为掌握了概念的本质,而碰到具体的数学问题却又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学生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反例或变式从反面去剖析数学概念,凸显对象中隐蔽的本质要素,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全面性。
三、概念的记忆。
1.并列概念,举一反三。、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为一(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清楚了“元”与“次”的含义,则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等概念就水到渠成了。通过纵横对比,在类比中找特点,在联想中求共性,把数学知识系统化,学生轻轻松松记概念。
2.易混淆概念,联系区别。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外延的大小与内涵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能大大增加学生对概念的明晰度,提高鉴别能力,避免张冠李戴,为此,把所教概念同类似的相关的概念相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点及联系,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如:学完“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可引导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联系:两者都有对称轴,如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整体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如把一个轴对称图形位于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看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部分成轴对称。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主要指这两个图形特殊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仅仅是指一个图形,主要指这个
图形所具备的特殊形状。通过这样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避免混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概念的清晰度。
3.从属概念,图表体现。
有从属关系的概念其外延之间有着互相包含的关系,在复习阶段若以图表的形式表现,能使概念系统化、条理化,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四、概念的巩固。
1.利用新概念复习就概念。如:在四边形这一章中:平行四边形具有四边形所有性质,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菱形、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正方形具有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这样链锁式概念教学,既掌握了新概念又加深了对就概念的理解。
2.加强预习。在课堂教学中优先考虑概念题的安排,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合理安排,选题时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多样性、综合性和针对性,做到相关概念结合练,易混淆概念对比练,主要概念反复练。
3.对学生在练习中,课外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抓紧不放,及时纠正。概念教学的重点不是记熟概念,而是理解和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每一位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所犯错误是哪一个概念用错了,或者是将哪一个概念的关键词忽略了,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怎么办。即使是其它方面的错误也要找出是否概念不清而致错,予以分析纠正。
4.每一单元结束后,要进行概念总结。总结后,要特别注意把同类概念区别分析清楚,把不同类概念的联系分析透彻。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概念的运用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它们是学生掌握概念的两个阶段。
5.运用概念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高级阶段,在应用中求得对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以达到巩固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理论的基础,又是进行再认识的工具。当然应用概念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一定的梯度,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总之,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耐心地帮助学生掌握逻辑思维的“语言”,逐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就一定能够增强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学校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关于构建“学本式高效课堂”的相关内容,也在学校内开展了构建“学本式高效课堂”的'活动,从本项活动中,我领悟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应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做优化,教育效果是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通过在学习、摸索构建“学本式高效课堂”活动中,使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形式、模式及其开展高效课堂势在必行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深挖教材,搭建学生的“舞台”。
课堂是全体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在课余要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在理论上充实自己,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并在体育课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本内容,如:创设情景对话、分组教学、合作式教学等,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使人人能在一节课中展露风采,让课堂真正成为汇萃学生闪光点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发挥潜能,轻松愉快的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在教学方法上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法和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我们应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创设开放式思维对话的课堂氛围,做到既生动活泼,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在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本来就喜欢体育的他们更加的喜欢上体育课。还要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他们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多了解体育,让他们在积极、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体会体育的魅力。
三、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和谐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转变观念,确定与学生的关系。在学习中,就是朋友、伙伴、合作关系,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上课是师生,下课是朋友,相互合作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打造一个学生能够进步的一个平台。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的心理修改千差万别,需要教师用心观察,根据不同的情感心理,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多与学生交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和谐、充满人情味的课堂。
四、加强教研组的团队合作精神,资源共享。
“学本式高效课堂”不是一种形式上的文章,更不是花架子,它是教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实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但这并不能作为我们逃避的借口,在平日教学中,应加强教师的教研研究与讨论,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努力创建和实施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的实践中,建立合作关系,努力的学习、实践,打造民主、开放、快乐的课堂,真正实现“双赢”、“双发展”。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将自己所学都无私的传授给学生,并努力创新,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工作。
《棉花姑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一篇文章,这堂课的设计,我有意识的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许多地方得到学校领到和老师的肯定。比如,开篇的质疑问难,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三个对比环节的设计也较巧妙,突出了给棉花姑娘治好病的是七星瓢虫,有一定深度。通过读书方法的指导,情境的演示,分散了难点,减轻了重点的难度,同时密切的和同学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同学们乐学,好学,最后自然地引出了学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
这节课,学生精彩的表演,准确的回答,确实让我感到惊讶。使我尝到教学成功的甜头。但假如我不管有多少学生在听,不管他们听得怎么样,只是拼命地唱独角戏,会有这样精彩的一课吗?《新课标》是硬梆梆的道理,要想学生真的活起来,除了有真本领外,我们老师也应该学会随机应变,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学生。
新课改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无论如何,应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如何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关系,仍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前几天,上了《秦兵马俑》的公开课,本课时的重点就是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所以,本课时的教学,我还是以过渡段为中心,由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入手,然后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4—9),引导学生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
针对这一教学重点为,我主要设计了三个大问题: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他们有着怎样的鲜明形象?认真读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兵马俑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然后由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保证一定阅读时间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这一部分的教学,学生的兴趣倒是比较浓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可由于交流汇报占了许多时间,学生阅读感悟的时间倒是少了,给人的感觉像是在做表面文章。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而且教学没有抓住重点。每个自然段的教学时间几乎是平均分配,教学节奏没有变化。或许,在教学中,我可以先以“将军俑”为例,具体分析一下他的鲜明形象,并指导学生朗读,然后再让学生照样子来介绍分析其它的兵马俑。这样做才是真正“授之以渔”,而且也不至于让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
由于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这部分内容学生读的兴致很高,为后面仿写句子奠定了基础,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分析写法,先抓住兵马俑的神态,再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面对众多的生动形象的兵马俑,仔细观察其神态,创作的欲望很浓厚,一气呵成,写出的许多生动感人的语句,这是课前没有想到。也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另外,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是秦文化的缩影,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我想,仅仅凭书上的介绍和几张图片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够的。还应该利用一些教学资源,让学生对秦兵马俑有更多的了解。而在这点上,我做的也不理想,课前虽然让学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因为时间关系,没有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所以很好的资源没有及时地运用,这也是感到有点遗憾的地方。
听了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策略,深有体会,要不要教语文知识”、“要不要教系统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如何教”等与语文知识相关的诸多问题的探讨成为一线教学和语文教育研究界的热点。那么到底语文实践、语文能力培养与语文知识是什么关系?到底要不要教语文知识?小学阶段语文知识涉及哪些内容?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呢?在辨析本课程的核心概念“语文知识”之前,我们有必要明确一个概念——知识。
什么是知识?知识一词有两种含义。在古代常见的一种含义是指相知、相识的人但现代更多的是用知识的另一种含义,即指人对事物的认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这一层含义在古代,常用一个单字“智”或“识”来表示,那么大致了解了知识的感念以后我们还要了解什么是语文知识,我想如果连这两个概念都搞不清楚的话,还何谈教学啊?只有分清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知识类型,才能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的特点,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还要弄清楚小语文知识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那么我们还必须明确的是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语文知识的教学,对于语文知识的教学,我觉得首先教师要对自身的水平有所认识,因为语文知识的教学首先需要教师要很扎实的文化基础,如果你觉得你 在知识方面有欠缺的话,一个是要多加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还要对自己语文知识的教学有一个评价,或者在教学之前如果对某一个知识点感觉比较模糊的话,那么不要敷衍了事,一定要彻底弄清楚。
那么语文知识与语文实践,语文能力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课程标准中接下来的一段话是“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与上面一段话联系起来看,课程标准的本意是强调语文的实践能力的获得要以语文实践为途径,这毋庸置疑,也是不言自明的事情。问题在于,语文实践的价值不仅仅是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首先在于掌握足够的语文知识,“足够”的语文知识就是相对“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是“米”,如何运用是“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语文知识欠缺,何谈运用自如。这是个简单的道理。所谓“掌握运用的规律”也就是形成语文能力,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这一点大约不会有争议。强调通过语言实践的途径来掌握语文知识和运用语文的规律。二者不可偏废。
那么如何教好语文知识,要详细阅读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小细节,我至今仍在回顾:学生在学习“天”这个字时,一位学生说道:“大加横天天”。这句儿歌看上去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对于有经验的低年级老师来说,这句儿歌会在写法上误导孩子们。所以我立即指出儿歌编的不好。这时另一位小朋友站起来说道:“横加大天天天”。我向孩子投去了赞赏的目光,并表扬了孩子。虽然此处只是一个很细微的环节,但从中不难看出教学时细微的点拨是何等重要!
其实,现在一年级的孩子在写字笔顺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倒笔画司空见惯。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课堂上孩子对字的笔顺是否了解,要像那样从细微处入手。除此之外,我也静心想了想如何让学生注意写字笔顺不倒笔画。
一、重视笔顺规则指导
首先由平时交通规则说起,“红灯停,绿灯行,黄灯准备。”让学生明白字就像开车一样不能乱写,是有一定的顺序。随后将笔顺编成儿歌让学生熟读。接下来从基本的笔画入手,先让孩子不要急于去写字,把每个基本的笔画写到位,即使是一个笔画也有几种不同的写法,例如:“竖”“点”“捺”。再按笔顺规则一个字一个字写过关。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孩子从写字的起始就接受正确的笔顺书写。
二、重视课内的书空指导
一二年级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任务确实不轻。面对这么重的识字写字任务,如果我们还把教学重点放在讲解分析内容上,势必会削弱识字写字这一教学重点。因此,我们认为低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把讲解、分析减下来,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识字写字上,确保大部分识字写字任务在课内完成,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内进行书写练习。特别是低年级的习字指导起始阶段必须逐字进行,不能只指导一两个字作为点缀。所以,这点时间,我们必须舍得花。
三、重视各种形式的检查
虽然课堂上重视笔顺的书空,但还是有些孩子不按笔顺写,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要进行检查。目前我用的办法是:
1上课让孩子们紧握拳头,然后问字的第几笔是什么,让学生用手势书空。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知道谁写错笔顺。
2默写生字时,让学生写出字的第几笔,这样也可以知道学生是否倒笔画。
记得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爱学生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爱学生,能够弥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不足,也能够让教师的影响长久的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还需要抽水。这样和学生沟通交流,谈心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及时,方法得当,要注意和学生沟通,所以学生才会信任老师,也喜欢教师上的课,热爱学生,要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观众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同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一样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异常是差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让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让学生们能够健康活泼地成长,这是自我最大的成功和欣慰。
热爱教师工作,是教育事业奋斗终身,也是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精神境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是当成教师的最高美德,爱一行干一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圆满地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之中,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实施处处以自我严格要求,查找不足。组及时纠正,对别人的缺点要尽量宽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也要注意自己的.教师形象,在教师和学生之中构成良好的形象,和谐的氛围,才能够不愧为人民教师的称号。当好一个教师如果仅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要有广博的知识,在工作之中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取长补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是取得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我班开展诵读与写字教学已有一个学期。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学生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为了能把优秀的古诗文背下来,并能在背诵比赛中获得好名次,许多同学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读,这给他们学语文的自信心。
2、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们逐步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通过背诵经典,也使学生从小就吸收经典的文化知识,不但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3、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开展诵读与写字教学后,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同时,多读经典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诵读该学生更多的时间、机会进行阅读,可以走进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特别是经典诵读涉及到的文学、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艺术等知识。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俗话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
4、在进行写字教育的实践工作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写字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书写技能外,还传递着它特有的育人功能。它有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锻炼学生的恒心和毅力,促进着小学生专注精神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写字教育时,除了正确的“双姿”要求外,还十分重视学生书写时笔墨纸砚的处理,做到纸面整洁,保持环境的干净,不在桌面、墙壁、地板和衣服上留下痕迹,不乱丢纸屑等;为净化校园文字环境,我们强调“四无”:即校园内无不规范汉字,写字无不规范双姿,学生作业无涂擦痕迹,教师批改五潦草痕迹。
回首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一学期诵经之路,我感慨;看着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我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朗朗的校园,我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将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我有幸读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的深入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比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这本书中说到的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的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再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力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房间的面积。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的激动。她已经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唱歌、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的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镜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和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自己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的彻头彻尾的“痴呆生”。托马斯先生发现,孩子学习有困难,本质上是他的学习方法压根和你不一样,托马斯先生具体分析了很多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最后归结到是现今的学校教育很难适应孩子们多种天赋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老师们仅仅重视孩子在很有限的几个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得很多孩子天生的才能和潜能被打压了,从而产生了很多不适应在学校教育的差生,学业上的残疾人。孩子们就真正的成了学业上的残疾人。其实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药可救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学生,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不超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教育,自其诞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门关于唤醒的艺术。然而,唤醒离不开对话,对话,不只是语言的沟通,更多是心灵的交流。教师在课堂内外,不妨以诗歌般温暖的话语、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使学生天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发挥极致。同时唤醒需设置情景,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学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所以,教师要创造双方共同探讨的平台,要乐于倾听,在倾听中提出怀疑与批判,但绝不居高临下,要让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即使是错,也以各种方式来维护和谐的对话情境,以求对话得以继续。这并非敷衍,而是一种宽松,这样才让主体意识得以唤醒,心灵潜能得以挖掘??《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几种不同的方法。这样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正在接受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这篇文章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章。教学时,教师可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榕树还是鸟儿,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等。
朗读既是理解课文的基本手段,又是获得语感及审美情趣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谈感悟,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展开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促进学生主动、生动、个性地学习和语感的发展。特别是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画面配乐朗读,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用声音再创情景的欲望,从而对语言文字有更深的感悟。
本人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很欣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主张,一直把课文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把识字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进行随文识字的探索,觉得是一种很有效的识字办法。同伴们归纳为“四环节随文识字法”。
第一环节 初读文本,自主进行识字。
课程改革以来,以读代讲的理念被我们语文教师所接纳,把识字融于朗读之中以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文质优美,朗朗上口,我觉得教师的美读示范很有必要,既能让学生初步感知生字的读音,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范读之前,要提醒同学们关注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及时批注。之后,学生再读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随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再把词语所在的句子读通、读顺。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孩子们结合课文内容,特别要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猜想生字所在词语的意思,只要词语掌握了,生字的意思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第三,低年级课本都用描红和田字格引导学生写字,给学生试着自写生字提供了便利,我也一直让学生在课本上描红,试着在田字格上写一写。这样学生在自主学文中初步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环节 同伴互助,交流识字方法。
课堂教学的最大优势是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特别是当前把小组合作作为最常见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被大多数课堂所应用。识字教学也不例外,同样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上一环节主要是自主识字,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家庭背景不同等种种差异,会有有不少识字的好方法,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经常让同学们在小组里进行互相交流,推广和分享好的学习方式。也通过小组自检自查,对问题和困惑最大化的展示出来,进行“兵教兵”、“兵练兵”。通过长期的坚持放手,让学生及时归纳,同学们发现不少识字记字方法,如:加加减减识字,拆字、合字识字,辨析比较识字,据词定音识字,近、反义词识字,形声字等记忆生字。这一环节同学们兴趣盎然,乐不思蜀,表述自己独特的记字方法的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环节 充分展示,纠正识字问题。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可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不可能解决学习中的所有问题。如果把以上两个环节看做是“先学”,更离不开教师的“后教”。后教要“教什么”呢?就必须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从而发现问题,有利于更充分的查缺补漏。我通常的办法有:指名让学生书写生字,为的是发现写字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读课文后面的生字,或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意在看学生是否对生字真正准确认读;利用词语转换等办法,看同学们对词语和生字的理解情况。也可以让识字方法好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好办法。这一环节更多的让差生当头阵,课堂问题才会暴露的更多。才会使教师的教更有针对性。在纠正识字问题时,一定要凸显教师的主体地位,该示范的示范,该引导的引导,该点拨的点拨,该纠正的纠正,该整合的整合。
第四环节 回归课文,落实识字目标。
我很欣赏这样一句话:“识字不仅仅是识字,识字就是阅读,识字的目的是阅读,识字的过程也应该是阅读。”学生识了字以后,我指导他们回归课文,认真朗读,一边读一边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字、词、句的意思弄懂。这样,就把识字与阅读融合在一起,生字在朗读中反复出现,从而得到巩固。在讲读课文时,我有意识地结合学词学句,加强对字词的理解。复述课文时,要求学生注意运用学过的字词,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词语进行口头或书面造句,在说话、写话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词语。使学生有机会反复运用学过的字词。这样,既有利于字词的巩固,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得落实识字目标。
上个星期我们听了关于肖川教授>的演讲报告, 我的感触很是深刻,现将心得体会做一小结。
一、谈理解。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无效还是负效?它是实施教学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即“立足课堂教学抓效果〞。实施有效教学,有效备课是根底和前提,有效课堂教学是重点,有效课后反思是创新。而上好每一堂课又是根底,在一堂课中导入这一阶段往往是最重要的一局部,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那么有效的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又该怎样去创设呢?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做到具体、明确,不能一味笼统地问“你发现了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及时从生活情境地中提炼出语文教学素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2〕情境内容应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背景中提出。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而且使学生能够加深记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炼事物本质的能力。
〔3〕教学情境应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我们应该用动态、开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上课导入如果总是“猜年龄〞,学生就会感觉“厌〞了。
二、对备课的看法。备课是在自己以前教学的`根底上的深思、加工和创生,教学目标的设定,重难点确实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设计包括: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教与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设计等。设计能保障教学的流畅,设计能防止教学的盲目性,设计能标准教师的教学行为,尽可能地考虑到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要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三、教后反思的处理。新课程更强调教学反思,教后反思也是有效备课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备好课,上完课,这节课并没有结束,课后教师还需要静下心来反思。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忆和比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并及时把感想、心得和调整策略等内容认真整理在备课本上。
三、巧妙讲究师生平等。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从今后,我要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在纠错、自查、整改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自己主动反思;课堂上哪一个环节启发了学生?那一局部是教学的亮点?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喜欢答?那一局部教学效率高?下节课如何改良……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旧的教材强调学生对概念的描述基础上理解,掌握、再运用。所以,旧的教材对每个概念都做了书面的描述。并且强调学生要记住。所以教师教学重点是讲解概念,忽视概念形成的探究和运用上。
新的教材注重对概念形成的探究和运用,并没有对概念进行书面的描述。新教材处理概念的教学很好,先让学生通过一条列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等思维活动,让学生理解概念形成过程,是符合学生思维特点,但是我们教师却因此忽略了对概念总结与概括,这种无终无果的探究,学生依然对概念产生模糊的现象。新教材呢?
一、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概念内涵。
事物都存在有共性与个性。它们是辩证统一的。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等探究过程,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就是抓住共性的东西并进行归纳概括,揭示概念的内涵。学生对概念就容易理解了。如出示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找出共性的东西,学生不难发现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二、抓住关键的词,层层推敲,理解概念。
小学的数学概念大多是运用词语加以描述的。所以,只要我们抓住关键的词语,层层推敲,学生就容易理解概念了。
如:梯形这个概念: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这个概念要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教师就要紧紧地抓住两个关键的词:(一)是四边形;(二)是只字。第一层,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梯形不是五边形,也不是六边形,它是一个四边形。第二曾,是在四边形中必须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决不允许再有另一组对边平行。这样,学生就很清楚地理解了梯形这个概念。
三、通过反面衬托理解概念的本质
一般我们都是用正面方法揭示概念的本质,但是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概念的本质,在正面的揭示概念的基础上再通过反面衬托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教师可通过正面的揭示概念的本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反面衬托的方法,让学生辨别正误,确切的掌握方程这个概念。
四、比较易混淆概念。
有些概念比较易混淆,学生不易区分,那么我们教师应要善于引导学生弄清易混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如倍数和公倍数,相同点都在倍数,都是数的倍数,都有无数个。不同点在公字,倍数,是一个数而讲。公倍数,那么公字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
总而言之,概念的教学在我们教学中占得比重较大,如果学生对概念不理解或理解的不透彻,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定律、法则、公式等。因此,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这次有幸参加在肥城开展“混合式教学”听课活动,聆听各位名师的现场教学课,收益很大,就这次的学习成果从以下几点汇报:
1、结合多种学习内容的优势
混合学习可以提供多种学习内容,使不同的学习内容形成互补。学习者既学习结构性强的知识体系,如通过接受实时讲授和学习网络课件,又接触大量信息资源,如通过搜索网络资源,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这一点对于成人学习者是至关重要的。混合学习还使学习者一方面获得系统的知识,同时也能接触到最新的发展动态,使学习内容接近领域的发展现状,接近学习者的工作实践环境。学习者经过这样的学习后,可以马上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学习内容适应了学习者的需要,就会引发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2、满足学习者多种需要
学习者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要求。有的学习者希望进行自定步调的学习,而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学习者则希望有更多的监督机制;有的学习者只需要了解一些信息,以更新知识结构,而有的学习者则需要与同行进行交流,甚至动手操作实验设备,以培养必要的技能。单纯的E一learning方式是不能实现这一点的。首先,单纯的在线学习易于产生厌倦,导致较高的辍学率,许多学习者在独自学习时感到孤独、缺少集体归属感,他们渴望与人探讨问题。其次,学习者需要的人际交流和实验设备难以在E一learning学习方式中获得。信息性的学习内容最好采用自定步调的学习模式;而技能性和程序性的学习内容则需要开展实践活动,进行人际交流和互动,以利于技能的形成。混合学习正是为这种需要提供了解决方案,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
3、促使学习者使用新技术
混合学习方式结合了传统技术和新技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包含不同技术手段的学习方案,给学习者以充分的选择空间和适应时间。学习者可以在己掌握技术的基础上,逐渐熟悉和接受新技术。
本课为百分数教学的第一课时,在教学中教师主要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可供独立思考,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并充分体会到百分数认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相连的。其次在教学材料的安排上教师大量的结合具体的生活素材,以孩子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多种教学形式,吸引并激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但是在处理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方面还须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的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让孩子们深刻领悟到意义的内涵。 本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力图做到:
1、给学生创建了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在自己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在学习的过程中,让自己发现问题,针对该问题说出自己最想了解的知识,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探究,寻找答案,充分的展示自己,尽情的张扬个性。
2、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层次清楚,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并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
3、尊重学生,全体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多种形式的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大胆发言,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后,我对全班学生进行了检测,检测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进行测试,测试的结果为全班的平均分为98分。二是让学生以书面形式说一说这节课自己的收获。90%的学生都觉得自己通过这节的学习,知道了百分数的意义,发现自己周围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百分数来解决,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不少学生还表现了对数学学习浓厚的兴趣。
学校组织了两次电化教学使用培训,分别是四月份的校内电子白板的使用培训,六月份的全乡组织的教师电子白板使用培训,通过培训是我校教师全部会使用电子白板上课。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滔河街以北50米处,学校占地20亩,现有教学班六个,在校学生近260人,教师数18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3人,大专学历18人。学校有教学楼一座,教师住宿楼一座,学校布局实现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的相对独立。校园实现了绿化、美化、硬化、育人化,书香氛围特别浓。
二、主要成绩、经验
1、学校组织了两次电化教学使用培训,分别是四月份的校内电子白板的使用培训,六月份的全乡组织的教师电子白板使用培训,通过培训是我校教师全部会使用电子白板上课。
2、我校对全体45岁以上的教师进行了电脑培训使每位教师都能操作电脑,能运用电脑打字,在中心校组织的打字比赛中我校的周义秋、闫雪敏、王凤敏、金雪分别获得全乡前几名的好成绩。
3、学校在每期的开学之初都要求教师上一节电教优质课,有教案,有课件,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的积极性。
4、学校还在每期期中组织了人人参加的电子白板使用优质课比赛,并进行量化打分,作为教师年终量化的其中一项。
5、每期学校都多次组织教师观看优质光碟课通过观看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
6、学校还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网,多次接收资源信息,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得到提升。
三、方法措施
1、领导重视学校为开展好电化教学这项工作成立了以周彧校长为组长的电化教学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亲自抓。
2、学校为使这项工作有序开展年初都制定了工作计划,并做到了有规划有落实。
3、形成制度,学校为使这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制定了电化教学奖惩制度,是这项工作走上常态化轨道。
4、定期与外校交流,为了不断探索电教工作新局面,学校先后与县五小、乡中、大石桥乡小进行了多次交流,通过交流是学校的电化教学不断提高水平。
四、存在的为题和建议
存在的问题
1、虽然电子白板已经进行了培训但教师们运用的还不太熟练,不能把电子白板的价值最大化的开发出来。
2、光碟、远程信息资源虽然使用了,但使用的还不太充分。有待进一步加强。
3、对于45岁以下的教师还应继续加强培训,使他们能全面系统的了解并使用电子白板。
4、由于学校面临着搬迁,学校的硬件设施一直得不到改善,严重的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的建议
1、希望上级部门能及时的为我们添置一些心得电教设备,学校现有的已经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2、我们热切的希望上级部门能及时的组织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使学校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水平能有大的提高。
五、新一年的打算
1、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充实我校的多媒体教室,争取在筹建一个标准化的多媒体教室。
2、继续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教师的操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3、进一步完善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观看频率,是优质资源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鼓劲加油。
4、在新的一年中,力争使电教课真真正正的进入课堂。
总之,在新的一年中我们会扬长避短再接再厉争取更上一层楼。
本学期以来,本人从事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活动中,本人坚持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尽可能地突出新课标理念,注意情境、过程、主体方式和多媒体的结合,以生为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远程教育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远程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音乐、动画等手段,将教学内容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本来是非常枯燥的内容一下变得“活”起来,还有各种颜色的变化,便于调解学生思维的眼光,这样的教学形式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好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极大兴趣,为以后学习数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乐于接受。教学效果当然非常好。
二、远程教育手段有利于整合创新教学资源。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设计比较新,运用远程资源可以把教材资源,媒体资源整合起来,并进一步重组,使其生动化。融进新理念,新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新时代的新课标气息,这就是资源的整合与创新,本人在教二年级数学时,特别注意媒体资源与教材内容的整合,从而创新出教学方法,变单一式为多样式,变教学式为学习式,变传授式为探索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把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开始。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自发地投入到自然生成的小组讨论中,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新式教学法既妥善地融合了老教材与媒体资源的内容,弥补了老教材的不足。又加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使教学富有时代气息,充分体现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地贴进生活,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学好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启示与反思
1、过去的数学教学中,课件数量不够,没能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自己开发课件数量很少,单凭网上资源难以满足学生要求。
2、媒体教学艺术有待加强,本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钻研教材内容,不断提高自己使用电脑的水平,加强对课件制作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学中更好地与学生互动,制作更好的课件,让媒体技术更加艺术式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技术。
《5以内的加法》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学生已经在幼儿园或家庭教育中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甚至有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0以内的加法了。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合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重视加法含义的体会,突显分与和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既是加法计算的依据,又是用加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学例题时我利用多媒体动态呈现情境,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楚图意(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接着我以提问的方式告诉学生第三句话:一共有多少个?通过一起说一说,大本领的“小老师”领着说,指名说等环节让学生结合情境描述,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再抽象出“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让学生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体会到“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让学生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
对于3+2的计算,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这里我问:“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有学生说是数出来的,但回答不出是想分与合,这时我引导他们用学过的分与合知识计算,有孩子想到“3和2合成5”,让学生自觉地与已经学过的分与合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感悟计算的方法。
二、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拓展学生的能力。
“想想做做”第1~3题的练习中,分别是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数、画圆圈、和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第1题我重点指导学生说清楚图意,归纳成“3只小鸡和1只母鸡,合起来是4只”,“2只青蛙和2只青蛙,合起来是4只”突显加法含义,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第2题通过画图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第3题重点指导“几和几合成几”的方法来口算,引导学生说好一句话“因为几和几合成几,所以几加几等于几”。练习题从直观形象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同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拓展能力。
立足教材内容,尽可能让每个孩子参与学习是我追求的目标,本课将“理解加法含义,领悟计算方法”作为重点,鼓励学生结合动态情境图体会感悟加法含义,突显分与合的思想学会加法口算。
一、学习目标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三、学习准备:
ppt课件
四、学习过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活动二、教学新课。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活动流程: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3)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进行并汇报。
学习卡一:
一共花多少钱?用加法计算
算式:20xx+1000=
1、交流算法
个千加个千是个千,也就是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
算式是:20xx-1000=
个千减个千是个千,也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3、完成“做一做”,第1题
活动三:
1、你能用80、50、130这三个数写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学习卡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80+50=13050+80=130
130—80=50130—50=80
2、在练习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
学习卡三:900+600=9000+6000=
1500-600=1500-600=
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集体校正
3、完成“做一做”,第2题
4、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认真看图,说说图意,解决问题。
五、拓展性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新知。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整百、整千数不进(退)位加减法计算时,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的个数的0。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先把整百整千看作几个百、几个千再相加减,实际上是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转化成10以内、20以内的加减法。
板书:
1000+ 20xx=3000
1个千+2个千= 3
2个千— 1= 1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谢桂仙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已经懂得了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来学习加减法。
在教学新的计算法则时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类推出新的知识方法。本课中教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间的联系,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然后类比推出其他相同的计算方法。当学生探讨出1000+20xx=3000时,及时引导学生想1+2=3和想1个千加2个千之间的联系,都是想1+2=3这种方法。
2、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
3、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自已的想法。整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由于本节课是学习如何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所以应该多让学生进行一些手上的练习,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只注意了学生口头的表述,准备的练习只是让学生用嘴说,而没有亲自动手练。
2、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难点问题时,还应该加大放手力度,让学生讨论充分,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每一次上课都有每一次的思考,而每一次的思考我都有了新的收获。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取长补短,不断努力探索,让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更上一层楼。
物理概念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搞好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通过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我总结了以下三小点心得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共同学习和提高。不到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明确目标,深入教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针对性分析教材中出现概念的目的性和科学性。通过钻研教材要明确某个物理概念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处理好重点。这样,物理概念教学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概念就是概念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它既是联系物理基础知识的纽带,又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例如电学、力学这类概念的要求比较高,要多花力气多给课时,多安排实验,多做练习。使学生能达到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有的概念直接影响到下一阶段学习,关系到对某些知识是否能够掌握,这些就是关键性的概念。教材中出现的重点概念,一般都是关键性概念,但有些关键性概念并不一定是重点概念,这就要靠教师在钻研教材中去挖掘。应当在明确重点概念的同时,进一步弄清关键性概念。
难点概念,就是指那些学生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比较难于建立的概念。对于难点要通过钻研教材和大纲找出难点难在那里?是难在理论上过于抽象、物理过程比较复杂,还是难在运用中的灵活多变?是由于学生不熟悉有关的研究方法,还是所需的基础知识没有建立起来?等等。再研究教材中,只有对难点进行细致分析,才能化难为易,找出突破难点的方法。例如虚像的概念,虚焦点这些概念可以通过光学作图来解释。
二、形象类比,深化概念
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的本质抽象,它是在列举大量的例子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引入概念时也应依据这一特点从直观到抽象。
例如在电学中的几个概念讲解起来特别有意思,可以把电流比作水流,电压比作水压,电阻比作障碍物,自来水管比作导线,开关比作水龙头,可以形象地讲解以上几个电学概念。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水压越大,水流越大。
一般情况下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
水压越大,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可能受到阻力(阀门),水流可能减小。
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如果与灯泡串联有电阻,通过灯泡的电流可能并不大。
自来水管越粗,通水能力越强(单位时间内水的流量大)。
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导电性能越好。
供水管道越长,受到的阻力越大……
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三、加强练习,强化概念
学生在形成概念的初期,对概念的掌握往往是不巩固、不完全、不深刻的。并且常和已学过的旧概念发生混淆。这就需要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有关的练习,利用概念解决问题来巩固和加深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还应注意概念的阶段性。对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使学生在多次循环中加以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学生掌握概念有一个发展过程。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把握教材,深入研究每个概念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完成中学物理概念教学。
前不久,刚上完鸟的天堂。此时,回想起来感触颇多。年轻的我也和许多同龄教师一样希望能借鉴、模仿一些名家的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并对使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感兴趣,总认为只要发挥它们的作用,课堂上一定是轻松自在、活跃非凡的。同时,一定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然而课堂、学生并非哪里都一样的,他们的个性很多时候造就了结果与设想产生出入,意想不到的问题悄然出现,因而教学时导致的一些遗憾就不可避免的发生。这些让我思绪波动了很长一段时间,同时也激励着我不断反思自己的点点滴滴。下面就《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一个导入片断谈谈自己教学时和后的一些感想。
《鸟的天堂》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写景散文。它描写的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棵美丽、壮观的大榕树,树上许多鸟儿在那里做窝、生活。文章以鲜明的动静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这棵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让他们知道“鸟的天堂是怎样的”。我便在导入时,多媒体出示了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录像,同时我通过语言描绘,创设了来到大榕树下的情境。本以为身临其境的观看录像能确切的让学生对鸟的天堂有所感悟,然而并非如此。
师:(播放大榕树及树上百鸟飞、叫的录像。)同学们,在我国南方有一种美丽、壮观的榕树,它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树上住着许多鸟儿,它们自由自在地飞呀,叫呀,生活得多么快乐!这里就是鸟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
师: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欣赏这美丽的鸟的天堂。
师:请同学们迅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看到什么?有不懂的词、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生:(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
当时我想着这样的开场一定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饶有兴致地投入到阅读文章中来。但事实偏离了我的设想。学生观看影片时的确是聚精会神的。可以说是眼睛直盯着影片,一副被陶醉、完全吸引了得样子。我暗自庆幸,以为这一步走对了,并且走得还很不错。多媒体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很多多媒体运用的思路在脑中一扫而过。接下来便是重点内容了,从初读到熟读再到精读,真正到读课文时,不少学生似乎一下子愣住了,跟课文就是接不上轨,自以为较完美的导入,一下子就不见影子了,后面的教学就未能达到设想的效果。
为此我课后问了好多同学,让我大感意外。特别是个别的同学在第一节课学习之后,似乎对哪里是“鸟的天堂”存在着很大的困惑,有的似乎知道但又不甚清楚。对此我想了很久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呢?按常理来说,我所设计的导入应该是可行的,让学生直观的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一个地方,然后在从文本中来体会“鸟的天堂”,从直观感知到引入文本,步骤清晰可见,问题因该不会出现在这里。思索再三也找不出缘由,我便又去问那些同学几个问题。
1、你觉得从影片中你了解了什么?
2、你对鸟的天堂有什么了解?
答案是五花八门的。更出乎我预料之外的是,很多同学对影片所描写的就是“鸟的天堂”并不知晓。也就是说我在放影片时,描述大榕树时的一段话并没有被学生所接受,导致了后来再读课文时,学生概念的模糊。
回想自己的导入,的确存在着一些弊端,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分析的不足,对多媒体过于信任和依赖,让一篇优美的散文无法发挥它的魅力。
现在我明白了,多媒体无法取代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的知识量决定着他们对天堂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我的导入虽然不唐突,但生硬的牵引学生让学生直接接受那棵大梧桐树就是鸟的天堂,其实已经失败了。结果必将导致许多学生无法理解和明白“鸟的天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至于学生在读文章时的兴趣不浓厚,也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打开,更好的融入到学习中来。
对学生认识水平的了解过于简单,理想化是我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调查之后,我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测验,又制定了一个新的导入。那就是直接从文本入手,首先让学生一起对“天堂”来进行一下认识。当然根据调查学生对“天堂”的认识是不同的但这不会影响接下来的教学。反而会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人的天堂大家都知道,而鸟的天堂会是怎样的呢?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对文本产生了兴趣之后,再来阅读文章,了解内容,学习方法那就轻松容易多了。综上两个导入,让我明白了一点。万事开头难,的确要想开好头,找到好的导入确实不易,但是我想:如果能把握好感知道目标,并把它辅射到每一个学生,让学生都能找到。那么学生就一定能活跃起来。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清楚得先考虑学生的认知、感知水平,并且明确一切应从文本入手。多媒体等教具的应用是为了文本服务,它们不能取代了学生对文本的认知、理解。以文载道,才能真正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也就不再是遗憾的教学了。
开学至现在我们一直学习“洋思教学模式”。不管学习哪里的经验,我们都必须清楚一个不可否定的事实,那就是任何经验都不是搬来就用。洋思经验是洋思人根据本校师生的实际情况摸索出来的一套适合本校师生的教与学的方法,即便是所有的洋思人在教学中也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洋思的教育理念。而今,我们学习洋思,首先是学习其理念,其次是方法,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果一尘不变地照搬的话,就会有许多行不通的地方,毕竟我们面对的群体不一样,初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而我们小学生相对来说这种能力就显得非常弱了,但是结合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合一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
以下是我学习“洋思”的一些粗浅的感悟,和大家分享。
1、自学指导的出示。洋思教学模式提出以学促教,当堂训练的理念。首先对教师的促进,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殊不知这就对教师提出更严格、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想课上这种所谓的轻松,课前就得深入研究备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自学指导,而学生自学经验不足,因此,自学指导的指向性就要明确,不光是要完成那个任务、解决那个任务,更重要的还有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思路,以及最终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要求都要给学生明确。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单纯是为了找答案还是学习方法的渗透。,此时教师的活动改变了中心,不再是滔滔不绝的讲,而是更注重发现学生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在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时有针对性的、尤其是一些共性问题的讲解、巩固、练习。
2、教学目标的出示。教学目标的.出示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它的出示并不需要有特定的形式,应从孩子角度出发把它转化成孩子们学习要达到的一种目标。例如,一篇课文一般情况下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我们多数的时候以读通读顺课文并了解课文的大意为主要内容,而第二课时则是从写作手法、写作方式、特点入手深入分析文章。这实在每课切入主题后,教师就可以通过语言明确描述这节课我和孩子们共同努力完成的任务即可,无需明确出示。
3、学生会的不用讲。这对这一点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不可取,尤其是针对小学生。学生通过自觉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后更注重语言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而表达的流利、流畅更深乘此的体现出了语言的组织、逻辑思维的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来发现语言表达上的不足之处,以便有力指导。
4、兵教兵的运用。孩子的力量往往不小觑,可是针对语文教学,我认为课下用“兵查兵、兵帮兵”效果会更好。
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明显的感觉到学“洋思”不轻松,它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备课方面下足功夫,以便课上可以有的放矢。
以上是这段时间来我对学习“杨思”的一些粗浅的感受。希望能在与同事们更多的交流中继续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