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34篇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4篇)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1

家庭教育首先要从自我教育开始

父母喜爱看书,忘情工作,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是给她们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能光说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作好。此刻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很多,信息量也很大。大人不学习是不行的。当你看书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在旁边看书,有时孩子去运动也会提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这样即锻炼身体又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一举两得。有时候,他很不愿意,但不能心软,得让他记住,假如第一次做不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干事情一定要认真,应该尽自己更多的努力。

二不能过分宠爱,事事包揽,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此刻家长都知道对孩子不能过分宠爱,不能为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很简单让孩子在行为上难以约束自己,最中导致自控能力差,没有上进心,缺乏战胜艰难的勇气。

三激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激励儿子说:你太棒了,真聪慧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妈妈好佩服你啊,他一听就很快乐,而且还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当他遇到艰难时,我不断地给他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他,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教育孩子正确地面对挫折

在人的一生中,遇到挫折在所难免,苦难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铸造人的坚毅意志,成就充实的人生,苦难是人生的一位良师,他能教给孩子学会用感激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2

小时候的我们,渴望长高再长高,长到可以跟周围的大人站在一样的高度,总觉得这样可以不被忽视,那时候我们还小,却那样害怕被忽略,虽然什么都不懂,但知道那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当我站在孩子们面前时,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十多年前,我也在无忧无虑的奔跑,在欢笑,在撒娇,在享受世间一切的美好。很难形容现在站的这样高看着这群孩子纯真的笑脸是怎样的感受,那么天真无邪,那样美好。我的小世界好像幸福的开满了鲜花,还有什么花朵能美得胜过孩子真诚的笑容。

但我知道,孩子们一定更乐意跟我一起奔跑,跟我一起开心。喜欢跟孩子奔跑,站在一样的高度倾听他们的一切,参与他们的成长和快乐。风掠过耳际暖暖的,它也在跟我们一起欢舞,那个温馨的下午,我成了孩子中的一员,我是他们的大孩子,没有距离感,跟他们靠的很近很近。在我看来,师友互动可以在任何时候,只要孩子需要你,那就是最好的时机。为了教育而教育,为了要求而要求,为了任务而任务,似乎只能建立与孩子间的桥梁,孩子害怕走近。

欣赏我们班的陈老师,总是带着温暖的笑容,乐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低下头,弯下腰跟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对于那些浮夸、表面公式化的课堂画面,我想这样的画面更能发人深省,那是老师和孩子,也是伙伴和伙伴。几天的观察和小细节,让我对这个老师很有好感,至少对于尊重孩子她做的很好。乐于和孩子站在一样的高度!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3

今天是中秋节假后上课的第一天,距开学已过去三周了,孩子自升入四年级后,在学习积极性方面比起三年级的她真是判若两人。孩子的班主任王老师打电话给我,让我写一篇《育子心得》,以便了解孩子的学习习惯得以好转的外在原因。听到这里,我的心里真是感到无比惭愧。因为在教育孩子上,我自认为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从一年级起,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习惯上,我一贯只是言语告之,而不去严格督促,长此以往就导致了孩子做事拖拉的坏习惯。孩子从)一年级一直到三年级上学期,她书包里所有的书本基本上没有完好无损的,全被女儿亲手戕虐到一级到三级伤残不等。各科老师隔三差五的反馈给我说孩子的某个书本又莫名其妙的不翼而飞了。很显然,事情已经到了一种很严重的'地步了,必须马上采取措施补救。现在想起来,我当时的想法真是很伟大:这不是孩子的错,孩子急需帮助!从那以后,女儿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我除了告诉女儿如何做,还要示范给她看,看着她去改正,耐心的去教她。做好了就给予奖励,不论是精神上的口头表扬,还是物质上的实际奖赏,说到就及时做到,只要许诺就一定落实,从不食言。孩子逐渐有了好转。孩子的坏习惯一旦养成,改起来是很困难的,是需要时间的,也许三年级的下学期就是女儿转变的一个过渡期吧。孩子现在的表现虽然积极向上,但仍需要乘胜追击。孩子的好习惯需要家校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

总之,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家长和老师有着极其重大且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家校联合,耐心正确的教导孩子,就一定会教育出高素质的学生。

以上所谈,实在谈不上育子成功方面的心得,因为我和孩子她妈妈对于孩子近期的转变一直都很迷惑,也许这种疑虑正是源于孩子现在的老师的缘故吧。所以衷心地道一声:谢谢老师!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4

第一,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课前老师下发导学案,学生事先做好导学案,他们也愿意展示自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长积极给组员分配任务,因为小组评比的优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贫僧的准备。这样就充分调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班每个人为了在课堂上展示自己,都会自主看教材,查阅资料,请教同学。

第二,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要求。在教学中,我们的常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精神,压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能力的提高,更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面对这一现状,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运用了学案导学、情境教学实践,总结运用了学案导学、情境教学模式,在讲知识的时候,先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搜集材料,初步感知基础知识;再去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老师进行合作探究,然后进行交流展示、成果共享,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共同努力下,学生往往表达出自己的合乎道理的观点、看法和答案,这就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再进一步加以引导,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运用语文,感悟生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参与能力,加深了对于教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导学案,为他们创造了自由施展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放飞智慧,放飞梦想,以促使他们的成长,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的和谐发展。

第三,合作学习,密切了师生,增强了友谊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复兴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是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干,对不同意见的学生采取尊重、宽容、鼓励的态度,决不强制、苛求、压制学生,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从而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以上是我在追求课堂的优质、高效实践中的一些思考,虽然还很肤浅,但毕竟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毕竟我已经在路上摸索着前进。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5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怎样有效的方式和家长合作教育孩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可以从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

要做到这点,就要善于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家庭的教育对学生也尤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那怎样让学生在家里也有个好的环境教育呢?这就要我们班主任多与家长沟通,多与家长交流,向家长介绍好的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进步。要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也让家长告诉老师他们孩子在家的情况。在学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时,家校可共同鼓励他,表扬他,赞赏他;要是学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劝导他。这样就强化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对错的辨别能力。

有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所以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样,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只依靠老师,更多的还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来共同完成。学校家庭教育怎样才有更有效,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管总结完善,让自己的教育更为有效,让自己获得提高。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6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也是儿童在人生的长坡上继续前行的一个里程碑。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地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衔接理念,树立科学导向,助力幼儿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20xx年10月15日下午我园邀请了八大峡小学大队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徐海燕老师为大班家长及老师们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讲座。

徐老师以生动的案例切入,结合对幼小衔接相关政策的解读,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幼小衔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重知识而轻能力的培养。

徐老师以《家校协同,自然衔接》为题,从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幼小衔接常见的误区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如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三方面入手,重点向家长们阐述了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及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在互动答疑环节,徐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从教经验,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解答了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并向家长提供了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

活动中,家长们认真参与,用心聆听,老师们认真学习,做好记录。活动结束后,家长们通过微信群分享自己的感受,纷纷表示在日后的教育过程中,将与幼儿园携手共育,更加科学、有效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通过本次幼小衔接讲座,家长们真正了解了“幼小衔接”的含义,也懂得如何科学地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同时,也让家长们了解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要科学过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知识、技能的准备更为重要。相信通过幼儿园、家庭的共同努力,孩子们一定能愉快、顺利的度过幼小衔接的美好时光。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7

今天三位老师针对幼小衔接的习惯培养做出了针对性的分析,也提出了很重要的培养方法。相信很多家长面对孩子马上升小学的事情感到焦虑,焦虑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焦虑孩子学习能否跟上等等。其实我们家长要放平心态,从现在做起,重点培养孩子的习惯的养成,然而幼小衔接哪些习惯尤为重要呢。

第一、时间观念。家长要以身作则,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吃饭时间,良好作息的时间,在生活的点滴中和孩子共同按时间做事,到孩子慢慢的形成自己按时间做事。

第二、整理习惯。这个习惯家长一定要放开手,不要包办代替,给予孩子足够空间和自己的领地,让孩子自己做主,比如整理自己的书包,整理自己的衣柜,自己提前准备自己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让孩子在肯定中养成很强的自理能力。

第三、专注力的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在哪取决于孩子的兴趣,在孩子认真做某件事的时候,不要给予意见,不要打扰。还可以在小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在游戏中学习,在兴趣中成长。

孩子的习惯培养和家庭的生长环境息息相关,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示范带领孩子在好的家庭氛围中养成好的习惯,这在孩子以后的学习道路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8

1双减的背后是加法

今年9月份,国家开始着手把双减政策进行落地,开始真正的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落实“双减”工作中,作为一年级学生的家长,能看到潞河中学附属学校真正的通过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与课堂教学质量,开始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学校通过具体有效的行动落地,减少了孩子的课后作业,课外负担小了,自主时间就多了。同时孩子们也可以在学校每周二、周四开展的课后服务当中,根据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去选择更多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项目:数学思维、泥彩、手工、绘画……

通过学校的调整,看到孩子的变化,我切身的感受是:其实双减的背后是在做加法。

减的是学生的负担,加的是老师的教学质量。

减的是学生的压力,加的是家长的自我学习与成长改变。

减的是学生被应试教育所束缚的思维局限,加的是孩子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开心快乐的学习进步!

2双减带给家长的挑战

双减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毋庸置疑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孩子们不再从早上7点睁开眼睛,一直到晚上9点还在应付学校的各种作业,孩子们也开始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确保了他们能在长身体的黄金时段,去健康的发育成长。放学后以及周六日的时间,孩子们也可以轻松快乐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用在父母的安排下,风风火火的去赶各种补习班的场子。

在如何育人,育好人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做出了教育政策的调整,重塑了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教培市场环境,学校也根据教育部的政策做出了有效调整,保证教学水平的前提下解放了孩子。但孩子的成长不仅取决于外部教育环境和老师们高质量、科学有效的传道授业解惑,作为家长的我们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教育相关部门一直强调家校共育。

因此这些调整改变,给作为家长的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们去做些什么,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助力孩子成长、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面对这个问题,估计能深入去思考的家长不是很多,有时候想想真的挺可怕的。教师的职业需要持证上岗、会计的职业需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上班需要有专业的技能和经验才会被录取,创业需要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的规律,懂得如何经营,如何管理才能很好的创造价值并盈利。

而父母这个职业,也从来没有去考过什么证书,就直接上岗,我们也很少认真的去学习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甚至很多家长总是把手指向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孩子更多的是操控,打着我是你爸妈,我为你好的旗号,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意愿来。

我们用这种操控的文化去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他们能好到哪儿去呢?顶多是另一个自己!

所以双减的背后带来的不仅是对学校的调整改善,更多的是对家长的挑战!

3手指向内,从我做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双减政策落地的大背景下,作为父母的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把指向孩子的无形的手伸回来,然后指向自己,开始从“我”做起,自己做些正确的事情,做出有效改变和调整,来去有效的陪伴、管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下面就分享几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日常做的一些事情:

①经营好家庭,营造安全信任、幸福、责任、担当的家庭环境。

在家里做好老公和父亲的身份角色,老公的身份角色对应的目标和行为边界是经营好家庭,让家人幸福快乐,自己也享受其中;父亲的身份角色对应的目标和行为边界是陪伴鼓励孩子,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做人做事的底线原则。

家庭开心幸福,关系和睦,孩子自然也会开心幸福,最重要的是给了孩子一个安全的,值得信任的环境,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同时也会看到父母经营家庭过程中的责任与担当!

②相处过程中的平等、尊重与理解。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蹲下来或者坐下来和孩子耐心的聊天,孩子的成长是我们所有事情当中最优先重要的事。

如果手头有特别重要紧急的事,可以和孩子商量:“爸爸现在有特别着急的事要处理,忙完了一定找你。”等自己忙完了,一定要去找孩子兑现自己刚才的承诺。

如果自己手头没有特别重要紧急的事情,就停下来,耐心听孩子说他的事,在听的过程中多一份觉察,觉察他说的内容背后的诉求和期望。很多时候孩子跟我们说:学校的随堂测验自己都做对了。这个背后的诉求是希望得到我们的肯定和鼓励。当给到他肯定和鼓励时,能感受到他的开心和满足,让他得到了平等对待,被尊重与被理解,自信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总是咆哮指责、批评孩子,但又没办法脱离对我们的依赖,就会感到不被平等对待,不被理解与尊重,长此以往,慢慢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就会越来越叛逆,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和对待他人!

③把选择权还给孩子,把时间还给孩子!

经常看到好多家长为孩子操碎了心,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包办了,就意识到这样的做法只会培养出来一个妈宝,很多时候孩子是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的,人都是要通过做成事情获得价值成就感,因此在家里,孩子的很多事情我们都倾向于让他自己做选择:

比如:

孩子每天读英语小ai,他自己选择安排;给他设立挣零花钱的公共家务劳动,在培养正确金钱观意识的情况下,让他自己选择做哪些事情挣得零花钱,零花钱用在哪,让他自主选择。

周一到周五按学校课程表计划来,周六日的时间让他自主选择安排;有时候孩子的自律能力还达不到成人的标准,我们能做的就是耐心的鼓励和辅助提醒,以及适度的唠叨!

最后最最重要的一条是,凡事要培养孩子哪些习惯和原则,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适度的唠叨可以让他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这个意识,以身作则,才能让他信服,并且在无形中模仿,逐渐把这些变成为自己的日常习惯和标准!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9

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

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

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家庭是经常督促孩子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确方向,努力学习。精进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应句瑗;父母命,行勿懒。”在学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课,要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一切作业,团结同学,要做到取长补短;在学校要争取多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严格遵守校规,教育孩子力争做到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这就是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纲领。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的培养好孩子。

现在的小孩因为生活在网络环境中,成长环境相对复杂,孩子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也会延续到学校中。学校老师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各项习惯和心理状态、性格特点等,就须得密切联系家长,只有老师和家长充分的沟通,共同探讨孩子教育问题,达成共识,才能全方位的帮助孩子成长。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

习惯是人的思维定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正如智者所言: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种习惯;有骨干教师的一句话就讲到,与其让孩子改掉坏习惯不如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的是不懈的坚持。我们都知道要养成一个习惯,最少得21天,在这期间,不仅仅需要学校老师的督促,也需要家长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只有学校和家庭合力,去督促孩子将好的习惯坚持下去,我们的孩子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从孩子的书写习惯、做作业的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着手,从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中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沟通消除偏差,正确看待孩子。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数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什么都好,受不得半点委屈。对于老师的批评有时不能正确看待。其实,老师批评孩子,是老师关注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变得更好的一个体现,并不是老师对孩子有什么偏见。如果我们家长、老师保持一致意见,会更有利于孩子改正缺点;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时,要淡化成绩观,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

搞好家校共育就犹如建设好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学生是种子,家庭是土壤,教师是园丁,社会是环境;种子饱满,土壤肥沃,园丁辛勤,环境适宜,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11

现在“依法带娃”开始了,随着一系列法例的实施,以及家庭教育课程的开发,给万千父母指引了正确带娃的方向。家长们现在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能再用老办法。身为新一代的家长,孩子身处的世界跟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已经不同了!现在的世界日新月异,知识爆炸,孩子接受知识的渠道比我们之前的要多,孩子见识的到世界比我们更加大,所以我们真的需要一个教育孩子的新方向。

20__年家庭教育公开课,唤醒了家长的主体责任意识,更明白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本期课程专家深入了解了相关法律规律,通过专家向我们解读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让我们见识到育人实践的深度,专家所选择的案例通俗易懂,让我们家长受益匪浅!有正确的方向就会有正确的方法,这次的家庭教育公开课让我加深了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了解与认识,也让我重新树立了新的育儿观。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12

三年级暑假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对于我们这些八零后家长来说,有些羡慕,有些困惑,也有些不知所措。羡慕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祖国妈妈”站出来为孩子撑腰、呐喊“减压”,比起我们小时候,真的更像祖国的花朵。困惑的是,上有政策,下面的对策到底是什么,学校怎么变,辅导班怎么变,孩子的学习生活到底会有什么改变。与此同时,最大的感受还是不知所措,作为家长,通过各种渠道解读政策,从文字层面到内涵外延,领会国家从长远发展考虑,转变人才教育的核心目的和战略意义,作为小家庭,如何正确认知大基调,并配合学校、社会把祖国的花朵培养成祖国真正需要的人才,我们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修正,几个月的时间,作为家长的我有了一些收获,下面浅谈几点感受。

一、双减:减出松弛快乐的童年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快速做出了反应,上学时间错后了,孩子每天都可以“睡饱了”;放学时间弹性了,解决了很多家长的后顾之忧;孩子回家没有作业了,剑拔弩张的辅导学习环节减少了,感觉家长和孩子都进入了比较松弛的状态。

说心里话,我的孩子属于比较贪玩的小朋友,他活泼开朗,能言善辩,我对于他的教育一度比较纠结,既希望他拥有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又希望他在学习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纠结让我的心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失衡,时而警醒自己不要成为鸡娃的家长,时而又忍不住向大众靠拢报各种辅导班,偶尔孩子会跟我说“妈妈,你看我多忙啊”,我又会陷入深深的自责。

我们见过太多中规中矩的孩子,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家长眼里的乖宝宝、朋友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这些孩子的成绩真让人羡慕。毫不自谦的说,我曾经也是“别人家的孩子”,保送重点中学、考211大学、读专业领域数一数二的研究生……但现在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发自内心的不愿意让我的孩子重蹈自己的“成功之路”,不想让他像我一样长大。我的小学从一二年级开始,作业写到九十点钟,早早的就在中指磨出了茧子,没有时间上唱歌跳舞画画这些兴趣班,虽然我非常喜欢并且擅长。我觉得自己的童年是在妈妈严厉的管教下,“刻板”的化茧成蝶,虽然结果很好,但过程真的很乏味、很痛苦。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拥有快乐、丰富多彩的童年,我希望独生子女的我和独生子女的他成为最好的、无话不谈、最交心的朋友,我希望和他一起走名山大川、看海阔天空,猎宇宙之奇妙,品舌尖之美味。

双减政策的出台终于给了我不再纠结的信心,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必要的学科学习的同时,让孩子增加“长见识”的机会,无论通过读万卷书,还是走万里路,我们的孩子太需要一个充满想象、可以发散思维的大脑,甚至可以无厘头,可以天马行空,毕竟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对于未来的人生都是最大的财富。

二、双减:需要配套的评价体系确保“减出实效”

落实双减政策不是一刀切的减少孩子学习时间,减少课外班数量,减少家长课业辅导负担这几个表象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对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次深刻变革,是重塑育人理念的一个绝佳机会。所以,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是确保双减政策减出实效的根本保障。

孩子的教育长远来看是掌握安身立命之本领,智商、情商、逆商、财商等等,越全面,生命大概率会越精彩。所以该让孩子学些什么,在哪个阶段来学,其实是很值得深入思考的。但有时恰恰是带有垄断性质的评价体系扭曲了教育初衷,限制了孩子们多学科学习、多学科探索的机会。譬如我家小朋友对计算机编程、机器人这些脑洞大开的学科很有兴趣,我们也在校外报了辅导班,但一度我会因为他语数外这些学科的成绩不理想而质疑课外课学习的必要性,曾经犹豫要不要停了这些兴趣班,让孩子专注学习校内学科。双减政策再度给了我信心,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于教育改革的决心,一系列政策正在逐步引导教育回归本源,弱化考试成绩、弱化排名、弱化贴标签,鼓励孩子们更多元化的学习,学校多种兴趣班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选择,课余时间孩子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方面学有所长。

曾经的考试、排名、升学让家长无比焦虑,恨不得自己上辅导班、自己刷题,替孩子考试,去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作为家长,我特别希望真正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评价应用尽快出台,敦促我们的家、校共同培养出拥有健全人格、懂得感恩、真爱生命、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进取心的国之栋梁。

三、双减:不减学的“本能”,要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双减政策出台,很多家长和小朋友都欢天喜地,学习时间少了,作业少了,考试少了,学习显得“不应该”那么重要了。我家小朋友就是这欢天喜地的一员,他平时自律性比较差,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双减”之后不能很好的分配自己的时间,觉得没有作业就可以肆意而为。他非常喜欢电子游戏,或者在网上刷一些感兴趣的小视频,我知道在当今这个娱乐快消、信息快消的年代,电子游戏、热搜新闻都会成为同学圈子的谈资,也是他们获得知识不可或缺的渠道,小朋友们聚在一起也会聊到这些。但我对孩子这方面的要求还是很有底线的,从保护视力、精神***等多个维度教育孩子,要求他最小限度的通过这些电子产品达到娱乐效果。

“双减”减出来的时间,我希望孩子能更多的用来运动、阅读、走出去增长阅历。我们定了家庭日,户外采风,孩子学习摄影,留下童年一个个精彩的瞬间;我们定了体能提升计划,跑步、游泳、跳绳、打球,希望孩子能有个健康的体魄;我们定了亲子阅读时间,每天睡前、每个周末,我都会陪着孩子沉醉在我们各自喜欢的书籍里,孩子学的“本能”不该削弱,而是要延展外延、纵深内涵。

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不会自生自灭,它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且能量总量保持不变。在我看来,双减政策前后对于孩子“学本领”也应该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不是不学了,也不是少学了,而是要更全面的学,更多元化的学,让每个小朋友都顺应自己的花期,绽放出最娇艳的自己。

以上是我对双减政策实施后的几点感受,不到之处还请斧正。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13

在我们的生活中自从有了儿子,他就是我们心中所有的希望。我们希望他能和其它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德、智、体各方面能出类拔萃的人。

然而作为母亲的我,除了对他抱有更大的希望外,更多的还是对他的偏爱。例如:他喜欢的玩具,吃的东西,穿的衣物等等,只要他一开口我就会尽量满足他,生怕让他不开心。在我的心中总以为孩子还小,迁就迁就他也就认为无所谓了。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懂得的事情越来越多,渐渐的我从他身上逐渐萌发出来的一些自私,任性的行为,使我发现自已对他的教育方法不对,为此我也一直感到很苦闷不知道怎样来教育孩子。

通过前一段时间家长学校的学习,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现在对儿子的教育方法和平时的保健都有所改变。例如:他平时晚上睡觉前总是要吃东西以前也不在意,现在我就对他耐心的讲道理,说吃好东西睡觉会对牙齿不好,牙齿会痛等等。慢慢得他也习惯了睡觉前也不吵着要吃东西了,为此我也感到很欣慰。

不管怎样理解,我总觉得毕竟孩子还小,他分辩是非能力和良好行为的养成,要来自平时生活中所看到的,所接触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对孩子要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现在我已经深深的体会到作为家长,在关心孩子的吃穿和健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各方面对他能正确的引导,耐心的教育,让孩子将来成为有用之才。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14

今天听了钱教授和蒋院长的讲话,感触十分深刻,首先身为家长的我们意识到了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孩子的事情,与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有密切的关联,对孩子养成习惯父母不能够急于求成,需要帮助孩子改善保留好的习惯,并经常对其进行夸赞与鼓励,坏的习惯也要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其更改纠正,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不能认定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种刻板思想,引导其独立自主才是长远目标,对其进行教导时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应该坚持的,也要让孩子学会独自面对挫折,而不是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在幼小衔接这个关键时期,要让孩子养成倾听、专注的习惯,明白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才会有收获,努力才会有成长,在这些心理活动的基础上,也要重视实际的问题,类似于写字的姿势和方法也要及时传教,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从拼音到注音,陪伴孩子一同阅读,渐渐提升专注力,争取事半功倍的效率,身为家长的我们也不要有太大压力,更不要给孩子压力,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相信孩子能够做的更好。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15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期望,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到一名优秀的中学生,陪在孩子身边时间最多的是父母,家庭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认真观看了《家长要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在孙秀梅老师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后,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孩子的思想是第一位,孩子的心理是第一位。当刘慧老师问:“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我呆立当场,我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日常生活中,每次下班回家我都会问孩子,你写完作业了吗?每次孩子看到我都好像我的脸上写满了作业。我总是以自己的水准要求孩子,希望他成长为父母希望的样子。刘老师让我从梦中觉醒,我以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真正的渴望,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去表达,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内心真正的成长,让孩子成长为自己心中的样子。作为父母,我更应该完善自我,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特长,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引导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过度关爱造成过度依赖,过度操心造成过度懒惰。大多数的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早晨家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孩子依然慢条斯理起床,磨磨蹭蹭洗漱;到了放学家长急着催孩子赶紧写作业,孩子依旧我行我素,能拖一会是一会。孩子无法独立,就无法真正的走向社会,也无法脱离那种“小我”走向“大我”,更不能走出“舒适区”冲向更加有趣的“价值区”,体验独立自主带来的乐趣。作为家长,我应该在孩子表达基础上给予一些指导,并对孩子进行鼓励,为孩子的独立思考进行表扬,帮助孩子远离依赖。父母的鼓励可以帮助孩子缓解自卑,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作为家长,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未来创造良好的环境,相信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未来。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16

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的学校教育远远不能满足众多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必须与家庭、社会携起手来,构架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育人网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社会是育人的大环境。

江小妞的爸爸妈妈希望她性格活泼,热情大方的和同学们相处。在校她很爱运动,操场是她最爱的地方。可以说校园的每个角落她都去玩个遍。虽然是小女生,但并不妨碍她淘气调皮,比如在排队集合的时候,大家一起往前走时,她会一蹦一跳往前走。上课坐累了,她就躺在椅子上,椅子不舒服就躺在地板上。班里多数孩子不喜欢它,常常有人找我告状,说她影响班集体的荣誉。

然而,江小妞也有另外一面。有一次,她玩东西砸到了隔壁班的一名同学的头。当她看到闻讯赶来的妈妈一边忙着张罗带同学去医院检查、一边掉着眼泪跟同学家长道歉赔不是。小妞的眼泪也止不住的掉了下来,一会儿去拉下妈妈的手,一会儿去帮同学擦下脸,既悔恨交加又手足无措。还有一次,班上组织展示活动,小妞一会儿帮助女同学梳头,一会儿帮助体育对长维持队伍秩序。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江小妞的家庭条件比较好,但父母工作很忙,小妞的日常生活主要由姥姥照顾。爸爸妈妈出于“补偿”考虑,一有时间就带她外出旅游、参观展览或是参加活动,以“大家开心就好”。所以,小妞思维活跃、性格外向,善良有爱心,但不注重生活细节、不太会与他人相处。

掌握了这些信息,为家校共育提供了针对性。一是帮助父母调整家庭教育方式。收集一些育儿注意、小学生成长特点规律等知识,利用家校联系平台、校讯通等渠道,分享给家长,帮助家长纠正日常教育中的`一些误区,并每周与家长进行一次电话联系,共同商讨引导教育的方法。二是帮助学生调整对江小妞的视角。利用家长会、节日活动等时机,及时向全班同学和家长展示小妞的“另一面”,让大家认识一个“全面”的江小妞。三是加强日常培养锻炼。采取代表全班参加体育比赛,当老师小助手、维护活动秩序等办法,启发小妞的自我教育,增强她的自信心。一个学期下来,江小妞再也不是那个不受欢迎的小野马。

这个例子说明,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这些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逐渐形成了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性格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

总之,教育问题学生必须家校联系,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当然,我在问题学生教育方面经验还不够丰富,工作中难免会有一些缺点和不足。但我坚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与时俱进,不断努力,不断尝试,勇于实践,继续做好家校工作,与家长们共同为二十一世纪祖国的腾飞。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17

教育孩子需要家校合力,在协调两者的关系时,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要做好这个工作,很是不容易。很多教师一提起家长,就摇头叹息,通常以一句带有情绪色彩的话道出自己的无奈:“现在的家长,无法沟通……”;另一方面,家长同样充满无奈:“现在的老师,不说也罢……”,似乎家长也有一肚子不得不诉的委屈。在家校沟通中,我们通常遇到如下问题:

其一,对家校沟通的错误认识。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与家长沟通就是告诉家长孩子出现的问题,或者是在孩子犯错误时向家长告状,这种方式虽然能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但是很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这当然无法把家长的力量纳入到教育合力中来。而一些家长也不能正确地理解家校沟通,认为沟通无非就是问问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情况,往往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同伴相处。甚至认为沟通应该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无关。学校教育是教育的全部,家长不必参和,更不必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来。

其二,家校沟通形式大于实质。由于家长的兴趣、需求、动机和利益各不相同,家长在与学校进行沟通的形式、层次也各不相同。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主要集中在表层化的参与层次,通常是学校主宰着这类活动。这一层次的参与形式主要有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品展、家长联系薄、家长报告等。

其三,单向灌输取代双向沟通。家校沟通方面,很多学校仍然以单向灌输为主,缺少双向沟通。家长会、电话联系和约见家长是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的最普遍方式,而在这些沟通方式中,学校对家长只是一味的灌输,很少听取家长的意见或建议,使得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仍然停留于比较表面化的.层面。

其四,随意性大于针对性。大多数学校只是在学期初或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召开一两次家长会,多数是在同一时间,面向全体家长进行。其余时间均是为了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与个别家长进行沟通,随意性较强。种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家长不能从活动中学习到较系统、较稳固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难以形成时间上和效果上的强化。这即使给予家长家庭教育知识,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简单的技能和零碎的知识,无法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体系。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家长个体需求

其五,学习问题多于成长问题。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教师和家长的主要关注点在学生的学习问题上,而对学生的成长问题关注少了。虽然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比单一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沟通中,对学习问题的关注度远比其他方面的关注度要高的多,排在家长与学校沟通合作内容末位的往往是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

其六,家校沟通的时间和空间过于局限。对于家长而言,虽然乐于与学校沟通,但由于忙于工作,忙起来甚至不能自己亲自接送孩子,很难与老师见面,更抽不出时间与老师保持联系。尽管学校想出了很多好的沟通途径,如亲子活动、家教讲座、家长会等形式,但总有一部分家长很难到学校参加。

面对林林总总的家校沟通问题,家长和教师必须寻找措施来解决。首先,学校与教师密切配合沟通,达成教育标准的共识,建立起一致的,正确的是非判断观念;其次,创建宽松和谐的家校关系,提高教育工作质量。教师应该尊重、信任家长,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热情帮助家长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学校与家长都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现家庭和学校的有效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一致,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18

7月15日,我观看了家庭教育公开课——《家庭建设与父母携手育儿》,受益匪浅。

公开课中,刘慧教授和李宁老师讲到,父母要学会读懂孩子的表达,要重视孩子内心的感受,要允许孩子有情绪、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父母要对孩子进行积极的语言引导,培养孩子正向积极乐观的思维、表达和态度。

一直以来家长过多的重视孩子的学习,没有重视孩子的心里感受,总是觉得父母做的一切是为他好,孩子就应该听父母的,可平日里和孩子也会意见不一致,有时你说你的他根本听不进去,作为家长还很生气,认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不能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通过学习,我明白了,首先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与孩子平等交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触和情绪表达出来,正如两位老师说的给孩子最有价值的关心,而不是自以为是的对他好,要重视孩子的内心感受;当孩子有情绪时不能一味的打压、批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孩子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其次身教重于言传,父母首先做好自我的情绪控制,才能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父母平日里不应该总说孩子这做的不够好,那做的不对,应该以积极的语言与孩子沟通,善于发现细小的闪光点,父母的肯定有利于孩子形成正向积极的乐观态度。

非常感谢学校、老师们给家长们提供的学习平台,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科学的育儿方法和家庭教育理念,作为家长更要加强学习,与孩子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19

一直认为——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从来都不是她一个人;她自己的努力、家庭的影响、学校老师的引导,当这三股力量能够凝聚成一股力量时,对于孩子的帮助是最大也是最有效的。

也是因为老师和其他家长的信任,我成为了我们班级的家委主任。当然目标也是配合老师,做好家长和班级、学校的沟通桥梁。一直以为,只有当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校不断认可时,孩子才会对自己学习的学校、班级有归属感,才会发自内心的.去学习,去发展自己,并会为自己的学校的荣誉努力贡献自己。

作为家委会主任,做好家长和学校的沟通桥梁,及时将学校的意图正面的传达到家长,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支持,在家长中做好宣传,影响我们的家长做积极的参与配合,特别是对班级老师,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家长的积极参与,同时也会对孩子对于学校和班级的认知也会跟着做正向的改变。

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不仅要带好学生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做好班级的各项不同工作,这个时候,如果班级家委能够做好老师的左膀右臂,配合好老师做好一部分工作,对于孩子,家长和老师而言,老师可以更好、更安心的做好教学工作,孩子也能在学校学习得更好。对于家长来说,即能很好的影响孩子,同时还能更好的让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加强,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的孩子。

回顾从六年级预备班开始一直到现在,很多工作,虽然是家长们一起参与完成的,但更多的还是让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成长机会,比如一起欢度元宵节,一起去敬老院探望老人家,一起将义卖的款项捐助给上海福利院的孩子等。孩子们一起参与,体验了各种不同的生活,增加了很多的社会实践体验,丰富了他们的阅历——与其说的很多,不如做点什么带他们一起去体验。

作为家委会家长,不仅仅收获了参与班级学校活动中的快乐,更收获了孩子的认可以及一起结伴努力学习乐趣。

特别感谢我们西校、我们西校学生处、我们三班的叶老师,让我们能够很好的参与到班级和学校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来。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20

爱是两个人或者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状态,彼此相依,紧密相连。总之,谈到爱时,人们想到更多是靠近和相拥。

亲子之间也不例外,爱也是从类似这些关键词发展的,孩子在母亲的子宫中用脐带相连,出生后孩子和母亲用温暖的怀抱相依相偎,再后来是在父母肩头熟睡的感觉,这些都是一幕幕美好的亲子相爱的场景。不难发现,亲子之爱的发展方向是逐步分离的,或者说是彼此的相互独立的,使孩子与父母,与家庭之间越来越能够拉开距离。

正常的爱是孩子越来越独立,这是家庭中给孩子爱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爱的终点。一个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不是正确,最终考察的结果是他的孩子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独立,能够离开父母而独立生活,独立生存,独立决定,独立经营自己的生活,能够学会独立地控制自己的人生。

爱从依恋开始,最终导向独立,这时父母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也是考量自己爱孩子是不是合理的标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应该感到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强,也就是孩子越大,父母应该越轻松才对,这才是培养孩子应该努力的方向。父母的教育艺术应该表现在鼓励孩子独立上,父母每天和孩子在一起,表达对孩子的爱,除了让孩子产生安全感,更多的应该基于孩子的独立能力来考量我们的爱是不是恰当。

独立的孩子生活是自己的,而不独立的孩子一切都是父母的。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21

为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具体行动、因地制宜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更好地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构建长效育人机制,近期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成功召开“百校万家·家校社共育工程”项目培训会。

百校万家·家校社共育工程项目办中小学负责人蔡芊老师、项目办李艺巍老师、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党总支书记杨关群、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校长时蒙、及所有学校中层及班主任老师参加会议。会议由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副校长白鹛主持。

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校长时蒙强调,我校将围绕“百校万家·家校社共育”项目,以此为抓手,采取项目式跟进学习的方式开展家校社协同课程、班主任研培行动。我校将充分利用家校共育数字平台资源,以家长培训为抓手,按周、按月实施项目活动,定期开展志愿活动,探索围绕学生核心素养,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为主线,形成“教师指导、家长参与、学生主体”的共育格局,促进家校社共育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有效性,发挥试点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创新应用水平。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22

家校携手,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萨克雷曾经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可见习惯在人的学习、生活中是多么重要。”丁玉璞是复兴路小学一名班主任老师,她认为,教育好孩子,学校、家庭缺一不可。首先,老师和家长要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培养良好习惯要有耐心,要循序渐进。”丁玉璞说,班里一名男生做作业拖沓,她建议家长让孩子每天都减少十五分钟的做作业时间。慢慢地,孩子就把坏习惯改了过来。

公明路小学的刘娜老师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每回接管一年级新生,她都会对孩子们提出要求,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她要求孩子们养成9个学习好习惯:提前预习、专心听讲、爱提问题、及时改正错题、查资料、不磨蹭、仔细审题、勤于动笔、认真书写等;9个阅读好习惯:经常去书店和图书馆、手不释卷、专心致志、做摘抄画重点、读写思相结合、爱护书籍、善于使用工具书、姿势正确、善于交流心得。每年开学第一个月,她都要花大量的精力严抓学生的习惯养成,并提醒家长及时督促。

福佑路小学的李宛忆老师讲述了自己在班里实施“阅读—百万富翁”项目的心得。通过和家长携手营造书香氛围,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家校携手,才能筑就孩子的阅读之梦。”李宛忆说。

家校需要沟通,更需要互动

成立家长学校,普及科学的家教知识,传播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已成为很多学校不约而同的做法。

蓝湾小学的曹敏霞老师说,学校定时举办家教交流会,对家长进行培训。为增强家校互动,学校还邀请有特长的家长给孩子讲课外知识;组织家长和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如春游、趣味游戏等;举办校园开放日,邀请家长听课,查看孩子的作业,与任课教师对话,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

市七中的黄飒飒老师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在班级活动中增强彼此的信任和尊重》的发言,她说:“家校沟通,传统的家长会、成绩分析会不可或缺,我还尝试在活动中加强和家长的沟通,让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多优秀。”上学期期末放假前,黄飒飒召开期末总结表彰大会,全体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会上,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表彰,还由孩子为家长颁发了“杰出贡献家长奖”。“班里的大活动,我都会邀请家长来做嘉宾。”黄飒飒说,这样不仅能增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信任和尊重,还能增进家长和孩子彼此间的了解和理解。

作为班主任,市七中的李少丹一直坚持利用周末、节假

沟通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桥梁,沟通是两个人倾听对方心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饭后的一声声震撼心灵的关门声,是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沉默和争吵。

缺少了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自然也就和父母之间有了“代沟”,无形之间产生的隔阂。有人说:“现在的老一辈永远不理解小一辈的所作所为,而小一辈永远也不理解老一辈所说的话。”时代的不同,思想的不同,年龄的不同,使我们与父母产生了分歧,我想这一点大家都深有感触吧?

我的爸爸妈妈一直很看重我的学习成绩,其实,我知道他们也是为我好,可是有时候我也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我想有一个自己的学习的时间,我想有一个自己的休息时间……可是,我的这些想法都只是藏在心里,并没有和爸爸妈妈说,说出来怕他们生气,又说我什么不想好好学习,什么翅膀长硬了,不听话……

爸爸妈妈,我已经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了,你们可以放心了,我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作为一名学生,我当然知道我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但是,我也需要休息,我也要玩耍,毕竟我还是一个小孩子……

爸爸妈妈,一次考试没考好并不代表我永远都考不好,考不好,我知道,我的心情也不好,所以你们不要再责备我了,不要在因为一次没考好就对我板着脸了,你们这样我的心情只会更加的低落,爸妈,不要再因为我一次没考好,你们就为我找补习班,我知道你们是希望我能够学的更好,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够听一听我的想法,我需要你们耐心的倾听……

爸爸妈妈,我会做一个好孩子,我会认真的做每件事情,我会好好的孝敬你们,只是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对我多一点的信任,给我多一些机会,有足够的时间让我证明给你们看,让你们看看你们的孩子是多么的精彩……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23

昨天有幸聆听了殷飞老师关于家校共育的讲座,听后如醍醐灌顶,自觉受益匪浅。

把教师工作当作事业,而不只是一个职业。“事业”和“职业”的区别就在于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你是否对自己有比较高的期许,你是否渴望到达某个高度,即使你目前还只是仰望。满足于工作中不出差错,各项考核评估基本过关,工作环境、待遇等一般但还算稳定,就是把教师这个工作仅仅当成了一个职业。

能够不断突破自我,去拓展新的疆域。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如果我们停下自己的脚步,我们将无法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无法应对教育实践中错综复杂的局面。教育,早已经不是封闭的`领域——事实上从来不是;教师,也早已经不是单纯的一个职业——这是世界上最复杂、最繁难、最精细的工作之一。我们面对的工作对象不是工业流水线上标准化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人,是每一个都很不一样的人。在教育这个工作中,有无数有待于我们去探寻、拓展的疆域,自然也就有无数种发展自己的可能和空间。

因此,当你不断突破自我去寻找、拓展这些疆域的时候,你就发现了教育这项工作中最迷人的地方。

能够主动出击,为自己创造机会。常听有些老师抱怨自己所处的环境恶劣、条件一般、资源受限、领导不赏识、同事没水平,觉得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发展的机会。但是,机会在很多情况下不是等来的,而是自己创造的。没有机会,就要千方百计给自己创造机会。学会审时度势,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条件,寻求发展空间。这些“发展空间”在哪里呢?其实,就在每个老师的身边。

能够拥有大格局,心神聚焦在美好事物上。有人说,教师是一个特别耗人的工作,它长年累月消耗着心神和身体,直到有一天两鬓染霜,一辈子的职业生涯就这么过去了。的`确,如果一个教师的生活中只有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如果你不能在工作中找到创造的价值和乐趣,不能发现教育以外的美好事物,并尝试着去追求、去创造,遇上一点小挫折就觉得天要塌下来了,那么,教师这个工作确实属于特别耗人的工作。寻找到一些美好的事物,将心神聚焦,为身心提供能量,引导精神向往明亮那方。

能够耐住寂寞,潜心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一个企业、一个产品,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就不能赢得消费者,更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教育亦然应有自己的教育品牌。一旦找准了方向,就要下决心在这个领域打造自己的专属教育品牌。这条路并不容易,需要你耐得住寂寞,沉潜数年,术业有专攻,才会小有成就。“小有成就”还不够,还需要继续钻研,沿着正确的方向一直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最终闯出一片天地,在这个领域打上自己的独特标签,才能成就自己的教育品牌。

努力成为好老师,我一直在路上。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24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组成部分,是课堂学习的知识技能及时巩固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解决问题、创新实践、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课上听讲基本只能达到会用”,要使学习的知识形成技能,转化为能力,还必须通过复习、完成作业等活动才能实现。

现今,孩子的课业压力是比较大的,有些孩子写作业都要写到晚上很迟。这是个大问题。在“双减”政策下,要想解放孩子,最关键是要解决作业设计的问题。

昨晚听了陈特关于“双减”政策下的有效作业设计的分享,收获满满。接下来讲讲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要设计好作业的时间。

作业时间不是越长越好,超过了一定时间以后,学生可能作业做的时间越长,学习效果就越不好。如果导致睡眠不足,还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状态和效率。

二、要设计分层作业。

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业的效果也就不同。从培养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作业应该具有情境化,注重学习知识和技能,要围绕一定的主题来完成,注重作业的开放性。越开放的题目,就越能够激发孩子探索精神。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促使他们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设计具有童趣和亲近性的作业,能使学生有极大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四、设计生活化作业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所以应把数学作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经常布置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拓展与延伸。

五、设计探究性作业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巩固知识,导致作业机械重复。为此,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探索性作业。其他还可以设计“多题解”作业、题组练习、变式练习、操作体验类作业等。

总之,在设计作业时注重目标和内容的一致,既要设计科学,又要设计合理。在“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近期,国家出台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为坚决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各中小学实行课后延时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5+2”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推进政策全面落地,为同学们开启新学期学习生活。

在我们学校,学校以老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为原则,组织全体教师对“双减”政策进行学习和领会,在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后辅导等方面拟订出具体措施,扎实贯穿于常规教学过程当中。与此同时,我校还实行“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面对教育政策新要求,我们学校结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分别制订了各项细化制度,在课堂中、作业里有效落实“双减”政策”。

作为老师,我一定会把‘双减’政策落实到教学工作当中去,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双减’政策给他们带来的新变化。

我认为具体的做法有:学习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有新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明白减负并不是单纯的减少作业数量,关键是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高质效。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使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根据单元目标制定合理的课时教学目标,并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修改教案,有针对性地对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训练。

2、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围绕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

3、找出本篇课文中想像说话的训练点,进行说话练习。

4、课外作业,精心筛选,认真编排,如在教学中总结出经典基础性作业和练习,作为常规试题认真练习。

5、设计分层作业:针对各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做作业。

总之,练习只是手段,让学生在课后得到巩固才是最终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为教师要精细设计每一个课堂作业,做到少而精,让学生在乐中得到学习,得到巩固,增强练习的有效性。

“双减”落地,对学生、家长以及家庭来说都是一种“减负”。家长表示,在学校里完成作业,又有老师可以教、可以问,对我们家长来说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落实“双减”虽然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但减的同时是在提质,回归到学校的责任就是育人,广大教育工作者还要立足课堂这个育人主阵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25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家校合力,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我做了如下的工作:

1、在开学初,举行了学期初家长会,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

2、利用刚开学的两个周的时间成立了班级家长委员会,并进行了详细的分工。

3、时刻与家长沟通孩子在校情况。经常定期的与家长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短信等形式进行沟通交流,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比如在阶段性检测后,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家长会,跟家长汇报孩子阶段的表现情况。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26

每天班里的每个孩子都在上演着形形色色的事情,而有些事情会涉及到各科老师,甚至涉及到一些家庭。班主任则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重要纽带,在学生,老师和家长中间起交流沟通的作用。我做班主任也快三年,但总感觉自己的一些沟通语言有时有些直接,但幸好自己的真诚总能打动了对方。

近来班上的r同学和我说,他不喜欢x个老师,说那个老师的话让他觉得不开心。当时,我并没放心上,因为有时这个孩子的一些做法不合适,老师肯定免不了批评,而他的想法有时也确实有些偏激。但是后来他的妈妈找到我聊起来,当时当着孩子的面提到这件事,而且也能感觉出他在x个方面不赞成那个老师的说法。我立刻觉得孩子妈妈以前说孩子习惯不好,是爷爷奶奶惯的,但作为母亲,她也有一定的责任。就这件事来说,我感觉总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做的.不对的地方吧,因为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妈妈都说了老师不对,那我下次还违纪的时候老师再说我我就和他“讲道理”。虽然很想反驳,但当时我想了想,没多说什么,和她保证会和老师沟通。后来我和那个老师沟通了,而也又在一个合适的机会和她说了她做的不合适的地方。最后,事情很好的解决了,老师和家长都挺满意,并向我表示感谢。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27

20xx年7月13日至17日,滑县致力于新教育的同行40余人远赴六朝古都南京,参加新教育第__届年会。今年年会的主题是“家校共育”,三天的参观与学习,使我对家校共育作用有了飞跃性的认识。

通过听报告、观看特色成果展示、入校实地查看,我认识到,要想对学生的教育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让每一个生命都闪亮,不能单纯依靠学校,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就像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所讲“学校教育无论多么重要,它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家长看作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战友,利用家长各自的资源教育学生,正如美国麻省波士顿终身教授严文蕃教导我们,家长是学校没有的资源,要利用家长的长板补学校的短板。又如朱永新教授在主报告中所说家庭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是时间上的优势,孩子的日常只有6-8个小时在学校,而其余更多的时间在家里和课外。

二是情感上的优势,家庭教育可以利用亲情和父母言行的示范性作用,对子女进行教育。

三是资源上的优势,家庭教育可以超越学校的时空限制,利用所有的资源多种途径进行教育。

回想我校对学生的教育,在家校共育方面做的还不到位,没有做到家校协调统一,没有发挥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应有的作用。仅仅体现在每学期期末的一次家长会,平时利用班级微信群、校讯通给家长发一些通知、家庭作业之类的信息。平时通知家长到校,大多是学生犯了错误,给家长告学生的状,让家长批评学生,立即纠正错误的。所以我们现在非常有必要反省自身的育人方法,根据学校的实际,充分利用家庭优势,携手父母,搭建家校共育的桥梁,实现家校共育的合力,达到教育的最大优化:

1、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

2、充分利用微信群、校讯通、QQ群等加强家长和学校的交流合作,达到资源共享。

3、开展家校互访活动。通过课程展示、节目展演等环节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学校动态。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28

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教育两手抓,一个都不能落下。家庭是孩子启蒙的第一个地方,学校是一个塑造孩子的地方,一方缺席,满盘皆输。

但经过多日的采访、调查,我们了解到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在家校合作方面做得都差强人意。

首先,表现在校讯通,它的主要作用是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身体情况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刷卡让家长知道自家孩子已经安全到校和放学出校。表面上它的好处多多,但实际上它的普及率并不高,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由于开通校讯通需要每个月交十元,家长们反映家中孩子众多,如果每个都开通的话,每个月开支就不仅仅是十元那么简单了,而且他们认为家离学校的距离很近,有什么事情发生都可以很及时收到信息。而校方那边,虽然名义上需要刷卡进校离校,但许多孩子嫌麻烦,几乎没人刷卡,就无法及时反馈学生是否上学和放学了。同样,老师们这边也不是时时刻刻在校讯通上向家长反馈学生的情况,所以校讯通在农村名存实亡,形同虚设。

其次,表现在家访。前几年,农村的信息还不是很发达,那时的家访会多一些,而且是每个学生家都会去家访,但近几年,农村的信息设备、经济都有所提高,大家更多的是打电话交流,面对面交流大多只是出现再偶遇的情况下,极少有家长会主动找班主任和校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很多家长有过度依赖学校的倾向。

最重要的是家长会,大多学校决定在中段考后进行家长会,但许多家长反映他们好几年都没有去开家长会。有一部分原因是家长们的时间很难协调,他们大多需要农作且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在孩子的学习方面过度依赖学校,很少去管孩子的学习。另外有些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把小孩留给老人,也就是现在农村最大的问题——留守儿童,老人家大都很难管住小孩,所以家长会召开的意义并不大,似乎只是个形式,没有起到重大作用。

对于这些现象,我认为父母即使再忙,对待孩子的学习、成长也要上心,即便为了生计,也希望尽可能的留下一位来照顾孩子。而学校可以定期举行一些亲子活动或者开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也能看看孩子在课堂的表现,家长实在没时间,学校也可采取录像的形式,通过网络来给家长看看孩子的课堂。最后,有关校讯通,希望学校能为多子女的家庭给予一定的帮助,比如一个家庭有三个孩子,只用付一个孩子的钱就可以收到有关三个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每场精彩的表演背后,都是幕后不辞辛苦地练习;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背后,都是经过多次锤炼而成的;每一个熟练的动作背后,都是一次次失败后总结下来的经验。家校合作,也是这样,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携手合作,为孩子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要为他们的成长负责。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29

大家好听完下午的演讲和培训有何收获。我只带表我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敢说敢做敢自我。它是公众教肓活动,公众话语权,每个人都有发言的观点和理论。刘逸舟老师我们老乡。满口家乡话,普通话一般。但是他的演讲接地气,很扑实。大众能听明白,他的互动能力很强。每一句大白话能够穿透每位家长内心深处。让人快速明白如何应用。这就是好的演讲者。给人留下好多反思的问题。核心问题看清自己,洞察孩子。我的话说完了。什么时候有机会咱们班里也搞一次培训。大家一起分享。找到共鸣点。一起成长。变的更加完美。谢谢家长的点评!

非常感谢德高忘重,为师良母老师认可我的观点以及所有的妈妈。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来自哪里,干什么工作,受何等教育。有多少钱!都与性格有关系。性格决定命运。有的人后天训练变的含蓄,低调,委婉用暗示的手端告诉你,不发言。而有的人看中目标,不达目标不罢休,外界的人很难影响他的想法。而有的人富有激情,很有爱心,有爆发力,情绪化。而还有一种人没有大起大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别人有,与我有什么关系。所以不管咱们成人还是孩子都与这四种性格有关糸。性格从血液里带的.,骨子里先天性的。无法改变。怎样了解性格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不管和孩子和别人处的融洽和谐交流。性格是一个工具。我希望咱们灵活应用起来。感兴趣的话家长看

看性格大师乐嘉性格色彩学。能洞见自己身上的问题。看清自己,了解别人。和孩子成长起来,有责任,更有担当。谢谢咱们团队。

人的一生都在学做人,学习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办法毕业的。人生不管是士农工商,各种人等,只要学习就有进步。人缺乏沟通,会产生是非、争执与误会。最重要的就是沟通,相互了解、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大家都是龙兄虎弟,互相争执、不沟通怎么能和平呢?也要学习生存,为了生存,要维护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不但对自己有利,也让朋友、家人放心,所以也是孝亲的行为。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30

20__年7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做到真正保证学习效率,为学生减负。“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提升校内教学教育质量。

我是一名八零后家长,在我的童年时代,校外培训机构还未完全兴起。我家是平房大院子,放学回到家,看书写作业,有时会听到大门口邻居家的小伙伴叫喊着一起出去玩,父母也不会管着几点回来,等到天黑了,各回各家。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听家长的闲聊,吃完饭帮父母收拾饭桌,扫扫地。暑假的夜晚坐在院子里,抬头还能看见星星,拿着蒲扇挥打着蚊子,没有手机,没有iPad,没有这么发达的互联网,没有每天父母耳提面命的督促学习,父母不会问今天留了什么作业,更没有各种各样跑不完的培训班。

时代在变化和进步,时间如白驹过隙,我们已经为人父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身边人加入到了对孩子的提前教育大军队伍中,学前教育低龄化这阵风越刮越大,许多幼儿都在为“赢在起跑线”而努力。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起跑线在哪,尽管很少有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可是在现实压力及口号的鼓舞下,也为了能让孩子在才艺、学习上更具有竞争力,父母还是狠下心,让年幼的孩子放弃了本该拥有的玩乐,提前开启了学习生涯。我们逐渐寄希望于我们的下一代,永远上不完的培训班和写不完的作业是孩子周末和寒暑假生活的全部。渐渐的,一类称为“鸡娃”的孩子,存在于我们身边,每天奔波于各种培训机构,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把“赢在起跑线”体现的淋漓尽致。孩子没有喘息的机会,家长依旧焦虑,双双疲惫不堪,晴朗的天空下无人为美丽的风景驻足,只有匆匆的脚步划过。

近几年,一直听到关于国家对于减负工作大力推进的相关新闻,但是由于社会现象和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教育焦虑让家长内心焦虑和经济负担越来越重,学生的学业和心理负担越来越重。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于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我认为一名学生,学习是多方面获取的,既是来源于学校,也是来源于家庭,校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一不可,家校共育,实现共同发展和进步,给孩子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虽然新冠疫情依旧严峻,但是学校积极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减少参加校外培训的需求。从开学伊始,不仅有丰富的课后社团活动,也加强了课后辅导服务。除此之外,为实现家校共育的力量,学校逐步开展了一系列的线上主题沟通会活动,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双减以后,随着校内不断减负,校外培训机构逐步减少至退出,家庭教育更加凸显了重要性。而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离不开父母的教育。

首先,父母要承担并履行好陪伴,管理和督促的责任。

教育不仅仅是经济投入,有些家长给孩子报很多培训班、补习班就不管了,然后等着孩子成绩提高,而往往得到的结果不是美好的。父母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多一些支持和鼓励,也给孩子多一些理解,让孩子更自信的向前走,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人类的动作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

在学校举办的线上主题活动中,关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受到启发,深有感受。双减之后,孩子增多了自主时间。利用这个时间,培养孩子好习惯,孩子也能不断进步。学习上,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生活上,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按时吃饭、不挑食、爱惜粮食,每天自己准备第二天的学习用品,自己穿衣、洗漱。还有关于劳动,行为,健康等多方面的习惯。总之,养成好的习惯,成为一个自律的人,迟早会成功。

最后,我想说,教育孩子,老师离不开家长,家长也离不来老师。“双减”之下,家长要尽力配合好老师的工作,主动和老师沟通,支持学校的工作。所谓“严师出高徒”,一个严格的老师,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的工作,管教学生,每天付出的时间和心血是难以估量的,值得我们的理解和尊重。

“双减”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实现的,家校共育,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心,我们一起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为学生营造一个身心和谐的成长空间,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31

1、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快乐学习”许恺佶从小时就很爱学习,我们家长看准了孩子的这个特点,特别注重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使孩子从小至今一直把学习当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们家长从来不给孩子定学习任务,而是经常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比如用扑克牌算24点,早期的时候让孩子玩电脑教育游戏软件等等,最重要的一点是每当发现孩子的学习有了进步,掌握了一些新的知识,家长就要毫不吝啬地表扬他,增强他学习的快乐感受,引导和培养他爱学习的习惯。

2、不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适当的时候帮助孩子减轻压力孩子的心灵是比较脆弱的,压力太大可能会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甚至丧失学习的兴趣。我们家长从来不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没有要求孩子考试要考多少分以上等等,许恺佶有时候测验或考试没考好,心情特别沮丧,我们家长在这时候往往是对孩子进行保护,安慰他,鼓励他,帮助孩子减轻压力,使他迅速地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等过一段时间后再来总结上一次失败的原因。我们觉得这样做在保护了孩子同时,也教会了孩子正确面对失败的办法。

3、培养孩子自觉学习和独立学习的习惯孩子在学习时家长不要在旁边陪着孩子,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和自觉学习的习惯。每天放学,许恺佶基本上都在家长还没回家的情况下很快地写完作业,写完作业后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看电视或干些别的事情,我们家长从不干涉。通过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自觉学习和独立学习的习惯,而且使孩子养成了写作业不拖沓的好习惯。

4、尊重孩子的兴趣,注重培养孩子好的兴趣许恺佶在很小的时候,看见别的孩子都学乐器,我们家长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给他报名学电子琴,可是孩子对学琴没有多大的兴趣,一到练琴时间就哭。看着孩子伤心的样子,我们反省了自己的做法,最后决定让孩子放弃学琴。这件事也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家长的意愿,家长应当注重培养孩子好的兴趣,带领孩子去体验一些活动而不是逼迫他,引导他的一些好的兴趣如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快乐,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

5、注重表扬孩子的优点与特长,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往往并不知道自身有哪些优点与特长,我们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与特长,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优点与特长,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许恺佶也和所有的小孩一样,有些方面有优势,有些方面有劣势,我们家长经常注重表扬孩子的优点,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参加一些自身有优势的项目,一方面发挥孩子的特长,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6、注重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我们经常与孩子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沟通和交流,鼓励孩子把他的感触和情绪表达出来,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所说的一切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我们有时也让孩子参加大人的一些活动。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孩子的动态,更重要的是通过平等对话唤起了孩子心灵深处做人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32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单靠学校教育的教学改革是不够的,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必须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开放的、立体的大教育环境。

家长和学生有着亲子血缘关系,其天然的亲子之情是无可比拟的。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互相之间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则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因此,虽然常有家长述说孩子不听大人的话,只听老师的话,但家长的一句话抵教师的十句话的情况也同样存在。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也深深感觉到,我们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刚使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有了一点进步,但经过周六、周日两天或暑假、寒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了教师几天或几个月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参与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家校合作教育有利于做到优势互补,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各项有关决策、措施的制定请家长参与,既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由于家长最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兴趣、爱好,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才更具有针对性。

家校合作中家长通过家长委员会行使监督权,最大限度的保障儿童的权利。

家校合作使教师把与教育对象的成长密切关联的各方面因素联合起来,达成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在家校合作中,学校与教师理所当然起到主导作用。一方面,社会担负起对家长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教师有责任面对不同的学生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指导,并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要求家长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参与学校的管理。班主任在家校合作活动中成为一名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育问题上,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家校合作中家长主动参与是关键,有了家长的参与才可能称得上合作。作为班主任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从实际中让家长真正介入到班级的事务活动中。在班级里,选择那些文化层次高,热心于教育的家长,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协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级事务,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把学校以及班级的目标和活动通过家长委员告知所有的家长。同时收集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意见。通过家长委员与其他家长沟通,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气氛。另外,我们要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家校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关系的基础。班主任与家庭之间通过各种媒介和人际交流来传递信息。例如:

1、传送喜报。班主任把传送喜报作为交流的手段,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如有趣的发言、比赛的结果、好人好事、学习成绩等点滴进步,都以喜报的形式向家长汇报。这种形式的交流密切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建立班级通讯网络。目前电话已经普及家家户户,在班级中,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联络员负责把教师的要求传达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话向同学或老师了解情况,形成一种互动交流。

3、建立班级微信群。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根据本班的特点向家长介绍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针对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开展讨论。这中形式的交流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4、利用校讯通这个平台,实现家校的沟通和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和家庭作为并肩工作的两个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一个方向行动,要知道,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互对立的立场是极为重要的。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无论是我们教师还是家长,都是要牢记的。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33

参加新教育年会,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从金堂到诸城,从诸城到栖霞,一路走来,忙并快乐着。回顾三次年会,一年一个主题,将新教育的十大行动好的做法逐一的展示给新教育的同仁。而每一次参会都是对自己心灵的震撼。在年会上,我们不但能够聆听到不同地区对新教育的理解,了解到各地新教育的开展情况,亲眼目睹各地新教育的风起云涌,更是能够与新教育的专家老师零距离接触,聆听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的报告,切身体会大家对新教育的执着和追求。

不知不觉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已经27年了,自认为自己兢兢业业、竭尽全力,可不知从何时起,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情慢慢减退了,不是不喜欢这份工作,更不是懒惰的思想,是一个又一个让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在影响自己的那份坚守。时间久了,自己不理解的事情多了,促使自己去思考这一个又一个自己不理解的事情。习惯于学校的立场,我们不能理解家长的心情。习惯于老师的角色,我们不能理解孩子的内心。习惯于讲台上的统一,我们不能理解个体的差异。习惯于一个标准的评判,我们不能理解学生的不满。遗憾的是,我们一直在坚持我们自己的不理解,其实是坚持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时间久了,只会出现一个结果,那就是对学校和老师的不理解,普遍的社会现实是现在的老师怎么会这样,现在的学校怎么会这样?

两种不理解一定会在某个时间发生碰撞,碰撞的结果是更进一步的都不理解。栖霞年会的主体是家校共育。作为学校和教师,我们的职责是育,是培育,是教育,我们育的是学生,是家长的孩子,是社会的人,说到底,我们应该在育人的过程中,为学生、家长、社会负责,最大限度的满足他们对教育的要求,这是根本和关键。其次是家在前,校在后,学校不能超越家,更不能替代家,主体是家,是为学生家庭负责。三是体现在“共”字上,育人是全方位参与的,是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学校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切不可替他而为之,何况我们根本不可能做到替他而为之;我们还可以把“共”理解为共同,是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是共同的目的,是共同的受教育对象,共同的前提是了解、交流和沟通,即了解学生,与家长交流和沟通,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很明显,家校共育不是简单的开开家长会,发发校讯通,而是有很多的方法。这方面,新区新城小学已经走在了前列,她们作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而且效果很好。这正是下一步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体会范文 篇34

今天,我看了孙云晓和刘可钦两位老师的家庭教育公开课“寓教于生活,成就美好童年”让我受益匪浅。

家庭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影响孩子一生的是家庭关系和积极丰富多彩的生活。美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相亲相爱,儿童优先(做事考虑孩子的感受),自主自强,共同成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但也是不稳定的榜样,消极的态度会给人一种悲观和绝望,积极的态度能带来自信和乐观,这将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尽量都是乐观向上的,充满张力,活力,动力,追求和目标。

寓教于生活,不仅仅是讲讲道理,而是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良好的习惯。家庭中的劳动教育,最好持之以恒,生活技能不止于做饭,还有扫地拖地,洗衣服,洗碗,擦桌子等,热爱家务劳动的好习惯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责任心,还可以调节家庭氛围和情趣,父母不要怕麻烦,以培养孩子的劳动热情(认知认同劳动,劳动给人光荣,使人快乐)为目标,完成该完成的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

好的教育就是与孩子共同成长,一起长大,共同创作美好的生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