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家访心得体会通用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根据上级工作安排,白坪乡中心小学于20xx年春季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家访活动。本次活动全校25位教师全员参加,本着全覆盖的原则,教师通过亲自到学生家的形式进行走访,收获很大,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达到预期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重视,分工明确
为顺利开展家访活动,我校制订了详细的活动方案 ,制定了《家访制度》,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家访活动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为组员,及时掌握并收集老师家访活动的信息。按照班级在村中分区、分片的特点,组织教师分片进行家访活动。要求每位教师要全覆盖走访学生家庭。家访前各班班主任,对本班学生都作了具体分析,事先确定了家访对象和内容,及时做好记录。教师的家访开展情况,将与教师的年度考核挂钩。让每一位教师充分认识到家访意义和重要性。本期我校教师共走访了260多户学生家庭。
二、以访促教,换位思考
每位教师在家访时,要做到不指责家长和学生,不要搞成“告状会”;要与家长一起分析学生的优缺点以及成败的原因,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明确学生今后发展的方向。家访时,教师要注意和家长、 学生之间和谐、礼貌的交流和沟通。教师们用自己的耐心、真心,换取家长对教师、学校的信心。
三、有的放矢,关爱无限
重点家访“学困生”、“贫困生”“问题生”。每个学期学校对各班的情况都进行摸底排查,确定每位教师必须家访的对象。教师们放弃双休时间,对他们挨家挨户地进行家访。每到一家,老师们都详细地向家长询问了家庭情况、身体状况、了解生活状况,学习情况等具体情况,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本次活动中,刘盼盼老师为四年级贫困生学生刘梦婷买了一双鞋,其他中层领导和老师也给本班的贫困生送去了关爱和温暖。同时,学校还派代表慰问了全体离退休老教师,给他们送去祝福,给他们送去慰问品。此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良好的信誉。
四、深入分析,认真总结
家访活动给我们教师上了很好的一课。在家访时的交谈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松懈。学校要求教师做好家访记录,认真撰写家访日记。教师每家访一次,都要填好《家访手记》,写心得,写体会。对家访中出现的问题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并在日常工作中逐步解决。
总之,那一家家热情的接待,那一句句真诚的谈话,那一次次友好的接触,促进了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家访活动在老师和家长, 学校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之桥、沟通之桥、信任之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展好家访活动,用爱心彰显崇高师德,传递人间真情。
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我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明白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提高。
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我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期望经过学校教育来改变孩子。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
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录像,整宿上网,什么家务都不干。这些学生既不关心家事,更对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本事的培养十分不利,直接导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践本事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3、家长对学校和教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从家访中,我们深感家长对学校和教师普遍抱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有的孩子在家比吃比穿,有的孩子任性撒娇,有的家长对孩子宠的厉害,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家长总是说你不听话,就把教师请来,觉得教师就是万能的,能解决孩子的一切问题。如果在教师身上发现了什么不良之处,家长就觉得异常吃惊,觉得不可思异。家长对我们报以这么高的期望,我们真是深感职责重大。怎样为孩子们树立榜样,也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家访,我们得到了许多收获,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有重点地开展家访工作,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当接到家访这个任务时,让我感到压力很大,同时也让我感到有些害怕,在我心中有种冲动不想去做;但我知道我不能这么做,因为我知道这是这个责任,我必须去完成。确实这家访对我们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一可以了解孩子的个别情况,兴趣爱好等。二可以了解一些家长对幼儿的要求,并且我们老师又能与孩子建立更亲切的关系…
在家访时我们确实要面对很多问题,有的家长很希望我们去家访,但有些家长不喜欢我们去等很多问题,还有在访中有家访会问到一些问题让我们预想不到的一些问题。而这次家访一开始我真的很害怕,也很紧张,但最后慢慢的调整了过来,也是这也是家长们热情与大方的关系吧!让我感到很亲切,在沟通中也慢慢的放开去谈了。确实很多事情,只有去做了才知道,自己也可以去完成。有时候没我们想象中那么难,也没我们想象中那么害怕。
这家访真的对我们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就拿去访秦兆阳小朋友来说,阳阳小朋友是新来的小朋友,也许是一开始不适应吧!每天早上就来哭一会,可当我们去他家家访时,一开始很害羞,后来他开心的跟我们玩…经过跟家长沟通也了解到了他在家的情况等!第二天来幼儿园时他就很开心的,也不哭了…还常和我们老师说话。而去过家访的小朋友,他们都很开心,来到幼儿园了还常叫我们去他家…我们与孩子们的关系也更加亲切了。
九月二十三日那晚家访,让我感触好深。刚到他们家们口,家长就很热情的欢迎我们;还说:“我们老师关心他们孩子,开学不到一个月就家访了,真是辛苦你们呀!”还说我们老师很有责任心,当听到家长这么说,心里感到很安慰,再苦也值得了。而一开始我们就聊一些幼儿的情况呀!聊着聊着,那小朋友的妈妈就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好朋友聊了,还说出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不愉快的事,当时好想去安慰,却不懂怎么说好,就静静的听着他们诉说,相信说出来了会好些。最后我们还是有说有笑的聊,在回来时候她还说有时间再去她家坐坐 www.niubb.net ,一起说说话等。这位家长让我到到了一种格外的亲切与友好。同时这次家访也让我深有感,原来我们跟家长也可以那么的亲切与友好。
家访也接近尾声了,而在这次家访中我学到了不少;同时与孩子们的关系也更加亲切了。.。.。这次家访给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值得我反思事情,这对我今后的幼儿园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在学期即将结束的那个星期,我们班发生了一件令我非常难过的事情,叶文伟小朋友的大拇指被门夹到了,而且骨折了,当时我真的不知所措,这可是我从教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事故了,对于叶文伟和他的家长我感到非常的内疚。家访第一天我和陈老师去买了水果打算去文伟家看望他,我们坐着三轮车刚到他们家路口,就看到文伟和他爸爸在那等我们了,到了他家他爸爸妈妈和热情的招待了我们。我们首先对于在幼儿园发生的这件事表示了歉意,也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在整个家访谈话过程中他们表现出了对于这件事的理解,说这是个意外,没有关系,文伟自己平时也很调皮,还说文伟经常说老师很好。听了他妈妈的话我一方面觉得很高兴,家长这么理解我们的工作,另一方面更觉得内疚了。这次家访还有多印象深刻的事,如:郑乐珊高兴的拿小时候的照片给我们看,给们讲小时候的事;叶雯婕兴奋的给我们表演培训班学过的舞蹈;还有很多家长会着孩子在路口接我们等等,这些都很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夜感受到了温暖。
?通过家访,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平时不了解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情感沟通,达成了共识,更大范围地取得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尊重与认同,也使得我们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责任,激发了工作热情;更使我们得到了教育和锻炼。家访不仅仅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感动和宝贵的经验,家访也带给了孩子们满心的快乐:“老师到我家来了!”家访后的几天,孩子们交流的话题都是同一个内容。孩子们的一言一行,都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溢于言表的快乐。家访更带给家长全新的感动:“老师,谢谢你如此细致。
上个星期“千名教师访万户,师生情谊传万家”活动的深入开展如一缕春风吹进千家万户。家访是沟通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牵挂和关心,寄予的厚望。特别是平时我们关注不够的学生,更是让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欣慰的感觉:原来自己也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教师的心中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还是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家访带给我们的收益有很多很多。现将我的家访工作总结如下:
一、通过家访能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与家长达成共识。
学生及家长始终如一的信任老师,在信任的基础上,有些什么消息,老师都可以从家长或学生的口中准确地知道。这样,一方面老师可以时刻提醒家长平时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能使老师针对家中的要发生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铺垫和事后的处理工作,避免了孩子过大的感情波动。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我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比如我班五年级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级一直不理想,很差,性格较粗野,不服老师,愿意和学生动拳头。我多次和家长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但无效,还产生了抗拒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方法,利用时间去寻找这个后进生的闪光点。家访时,我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很吃惊,他说从来没听过孩子的好话。学生也非常感激,脸上有了笑容。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近期期末考试。
二、家访能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地避免孩子问题的产生。
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我班有个学生,最近却出现了成绩滑坡,我多次做工作,也不见效。于是,我就到他家去了解情况: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家庭非常拮据。因为母亲读书比较少,不太懂得教育方法,考试成绩一旦没有考好就对他非打即骂,他的压力好大,对学习没有太多的信心,这个学期成绩一直不够理想,长此恶性循环,成绩明显退步。我耐心做家长的工作,并且委婉地指出她对儿女的教育方法不对。一两次没有考好不要一味的责怪,要对他多加鼓励,帮助他建立学习的信心。长达一个小时的交谈,终于说通了家长。家访让我走进学生心里,沟通了师生感情,家访为班主任工作扬起了风帆。
三、家访还能协调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
老师去家访,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更利于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学生在学校如何表现,在家又如何,老师可以根据这些情况对症下药。在家长、学生、教师三方面对面的时候,这种直接的交流更容易使师生间产生信任感,沟通就进入了良性的快车道。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经长时间的接触后发现,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家里什么事都舍不得让孩子做,甚至学生自己的事都由家长一手包办,只要孩子开口没有不答应的。这样的学生在学习、劳动等方面都表现得比较懒惰。通过对学生的家访,使家长的某些观点悄悄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从而使家庭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化为另一种教育行为,它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此外,家访时,我也注意家长的精神状态、身体情况、家庭气氛等条件,随机应变地调动访谈方式和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决大多数首先取决于对老师的喜欢。一旦喜欢老师,则学习的课程对他们就有无限的吸引力,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逐渐自信起来。
四、在这次家访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
1、留守儿童的问题仍然是学习工作重要的一环:有的家中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管教,长辈的宠爱使得学生心理放纵;
2、单亲有的孩子家庭的问题:来自单亲家庭,特殊的家庭环境让学生的心理有阴影,这些都对教育工作增添了难度。
3、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三拣四,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
总之,家访也给我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几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我们的家长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因此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自然对老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作为一名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平时真的要多钻研,多学习,不要辜负家长、孩子的希望。尤其是五年级的学生,正是思想与行为习惯波动最大的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取得好成绩更为重要。虽然在走访的过程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至今仍觉得是有意义的事情,甚至看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高兴样子,很有幸福的感觉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把家访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