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了凡四训》心得体会【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该书是一部动人心魄,污染人心的书,处处蕴含着命自我破,福自我求的道理,储藏着求善求真的智慧;处处告诫后人要有喧扰心、善良心、同等心、真诚恳;处处能够感想到佛法的真理,一切都是起于心。了凡四训有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等四篇,有哲理,有故事,活泼出色,艰深易懂。书中立命篇,就是说要发明运气,而不是让命运来约束自己;第二篇就是讲改过的办法,有三种,一种是从事实上改,一种是从道理上改,一种是从心念;第三篇所说的都是积善的方式,发慈悲心,广积阴德。有了慈善心,你能力有博爱的襟怀,去接收大家,去感召大家;第四篇专讲谦虚的利益,谦逊的效验。
此书所深藏的人生情理十分深邃,须居心领会,才干有得于心,若水不敢说自己有多深的觉醒,只敢说自己还有一颗仁慈的心。平时生涯中也碰到过一些决定,假如你能不违反本人的良心那你的心是安的,如果的行动跟真心有涓滴的不契,那么睡觉也不会睡平稳的。所以一切都是自己的本心,所有都要看开些,真正的看开———不计较一时的得失、甚至声誉与好处
回想自己走过的三十多年,真是感到糊里糊涂,糊里糊涂,在人不知鬼不觉中做了很多错事。所幸父母给了我一颗善良的心,不致在这滚滚红尘中全体迷失了天性。当前为人处事必定不要违背善良的本心。
了凡四训至此已通读一遍,文虽读完,却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才刚开始。人们常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又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知,数千年以来,人人皆知有命运的存在,也都感慨命运的不可捉摸,反复无常,对命运的无可奈何。了凡四训里面则把此谜底揭开了: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人因为有心,多生妄念,所以才有数,才有天命,才会为阴阳所缚,不得转动分毫。如果人无心,也便无数可讲,又怎能为阴阳所缚?
看相算命,数千年来不绝,之所以能算准,是因为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有心的,所以有数,所以用数学可以推算出来。但得无心,即是无数,数学又如何能算定?数是如何来的呢?一切福田,不离方寸。福报也好,恶报也好,其实都是由心而起。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意识决定。人的七尺之躯,其实大抵是差不多的,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多行善事,有的人多行恶事?有的人得善报,有的人得恶报?是身躯的关系吗?不是的。关键在于心。身躯是受心的支配,要它东就东,要它西就西,很听话的。有时做好事,有时也做坏事,全在于一念之间。肉身只不过是一个附庸而已,没有丝毫自主权。由此可知,这三尺臭皮囊,实在没有必要太珍惜的。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我们每天都在追逐名利,可是都没有仔细想想,我们应该拥有这些东西吗?我们有福吗?我们积功累行了吗?我们有容人之量吗?我们是不是喜欢捉弄别人,来抬高自己呢?是不是常妄言妄语呢?很惭愧,我们没有修福德,没有积功累行,没有容人之量,更是经常打压讽刺别人来抬高自己,妄言妄语数也数不清。既然如此,我们还整天奢求什么功名利禄呢?从前我总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自己怀才不遇,文章读到此,扪心自问,不由得羞愧万分。至于读到无子的种种因由,自己更是无地自容了。了凡先生所言种种,自己哪一样没有呢?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了凡无子,而我竟得之。我有何德何能受此福德呢?前半生自己虽走得不太顺利,可是相比之下,还是得到了很多,而自己竟不知感恩,不知反省,反怨气丛生,真是罪业深重了。
易经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开篇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教人行善,这是易经的第一要旨,否则,凶何可避,吉何可趋。可惜很多研易之人,并没有重视这点。千方百计骗取他人钱财,易德败坏者时有听闻,真是愧对易经,愧对老祖宗。此种人,不惟难逃数之所拘,而且会自减福报。
读这篇文章,对我震撼很大。从前,因家庭教育的原因,也知道要行正,行善,也不敢做过分之事,但都没有如此深刻地反省过自己。从今之后,立志必须改过,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日日如上述准则去做,相信我们的德行会增进不少。世间聪明的人太多了,到处可见,有改过念头的人,也很不少。可是有成就的却非常少,为什么?因为苟且偷安。自己起这些改过的念头也很久了,但一直没有大动作,当然也没有大福报,就是因了“苟且”二字啊。
读完此文,自己便长存了知耻心与畏惧心,勇猛精进心,剩下的就是如何付诸于行了。相信在同盟诸位老师的教诲下,必定能使自己的德行日益精进,同时也更明白了同盟设立易德学习的良苦用心。在此,感谢同盟,感谢众师。
此篇了凡先生通过多则公案来告诉我们积善能过改变命运的道理。同时也指出了明判善恶的标准,"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欧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了凡先生很强调就是积善要出于至诚之心出于利他人之心,否则就是假善,而内心期待回报也是伪善。我们凡人做"好事积善"不明善恶的标准,常常"好心办坏事",比如一个人脾气不好,你对他总是包容有佳,看似你的包容是善的,实际上你不对此人加以引导改正反而纵容他的不好的品行,这不是真正的善。也经常能看到什么高管名人捐钱"行善",转身拿此事做文章书标榜自己,或捐钱修庙,看似行善积德,其实心中是想贿赂神灵,祈求升官发财。这些钱也花了,"慈善"也做了,最后还是没有好的福报,就是伪善假善的结果。
书中提出的很多观点都颠覆性的摧毁了我之前看待很多善恶的认知。另外了凡先生提出了行善的十点刚要,都很受用,具体的还得书友翻书阅读才能真正体会运用。总之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其中一两点,相信我们的社会也会逐渐变成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
《易经》里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累善德的家庭一定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
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是积阳德,做了好事别人都不知道是积阴德。《了凡四训》告诉我们,如果你今天看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你没有去帮助他,那么有一天,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指望谁来帮助你呢?
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积极的去做善事,不要担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这么做,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为人处世,要秉持一颗善心,积德行善自然会有好报,但是同时也要兼顾行善带来的后果,切莫好心办坏事。
春秋时期,有很多的“先知”,他们通过观察一些人的行为习惯就能判断出他接下来的祸福吉凶,《左传》里记录了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人做的好事多,就有福泽,坏事多就有灾难。
相对于做好事来讲,不做坏事更容易一些,所以更正自己已有的错误,是获取福报的第一步。
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了凡认为,欲要改过,一定要有三颗心,一是羞耻之心,二是敬畏之心,三是发勇之心。
王阳明曾言自己的学说是“致良知”之学,这个致良知就是羞耻之心。匪盗被王阳明关押起来,让他们脱掉衣服的时候,他们依然会不好意思,这就是羞耻心。
所谓敬畏之心,就是说人生在世,一定要有敬畏的东西,举头三尺有神明,有所敬畏,人做事情就不会太出格。
第三个是发勇之心,就是说,人意识到错误之后一定要在行动上体现出来,要勇于改正错误。
比如,意识到每天熬夜是一种坏习惯,知道不对,但是就是不改,这样是万万不可取的。天下没有完人,每个人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错误,我们要做的就是时刻反省,努力更正。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我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全书共四篇,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方、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
偶然的机会让我进入鲁花,让我有机会明白和学习《了凡四训》。刚开始的时间,我有一种抵触情绪,以为那么浅显的道理早已熟知,等到学到一半的时候,我才真正的用心去理会。既然有那么多人去学习,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在兰州的那天,我盯着我碗里的拉面,我意识到原先缘分无处不在,我吃过的每碗拉面、读过的每一本书、相遇过的每一个人,都是缘分。
在开篇,主要讲的是立命的学问。周总理在抗战时期回到家乡祭祖的连根养根情怀真切的诠释了立命有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根,不论富贵贫困,亦不论漂泊他乡还是安守乡土。人的命运由先天注定,但我们能够透过自己的行为完善自己的命运。如果我们积德行善,我们的命运将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作恶多端,即使命中富贵,而现实也会穷困潦倒。有一句励志的话说得很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想想这一段时间的工作犯过很多的错误,有时就没有思考再一次遇见这样的状况就应怎样解决,导致了二次吃亏。总是以为自己敢于承担职责就能够了,当从学校跨入到社会职场,明白解决问题才是根本。知过改过,善莫大焉。认识到做错是不就应的,是羞耻的。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管我们藏得多么掩饰,没有别人看到的沾沾自喜,但我们不就应忘记我们的良心在颤动。在怀着羞耻心的同时务必有着务必改过的决心,每一次大的错误都是在自己平时不注意细节的累积下酿成大错的,而每一次在犯了一点小错误时总是倔着脾气找理由!期望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做到。
智然老师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阳善和阴德之间做了鲜明的陈述,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乐于行善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便是大善。在与人交流时说脏话,与人一齐吃饭时不讲礼仪都是不善的。长存着帮人的心,用德行渡人渡己!
《了凡四训》的文眼在最后的篇章—谦德之效。满招损,谦受益。真正的从内心做到谦虚很不容易,谦虚不只是善于说我错了和对不起,但常说我错了和对不起是谦虚的基础。谦虚的途径有很多种,知过改过、知恩报恩、敦伦养份和扬正气化怨气等都是谦虚的表现。从它们的表意来审视自己,在生活中以此为标尺。化怨气是自身现阶段最欠缺的地方,在与商超各部门打交道的时候,心里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怨气,感觉有些人总会在为难自己。期望在以后我能真心用感谢的心对待他们,感谢他们让我快速的成长,感谢。我也感恩那些从内心里为我着想、帮忙我的人。
《了凡四训》告诫我们,首先就应有我帮你、我错了的念头,有真善美的念头。体魄是短暂的,思想是永恒的。就像稻盛和夫经验思想的成功案例一样。从思想根源上有善的念头、谦的念头,从而支配我们的行动。行动上的有所改善是我们的目的和结果。生活怎样对待你我就看我们以什么态度期许我们了。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勉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