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最新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专家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专家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和学习体会,所以供大家参考,请大家多多批评和指正。我今天也特别珍惜这样的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来共同分享,分享我的一些理解和这个学习的体会。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变化
这次我理解的主要的变化是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这次的课程标准的修订,重要的一个就是凸显出价值的引领,以文化人。也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在立德树人,在学生发展的过程当中到底发挥什么样的价值和作用,特别是在我们所说的从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这个角度,到底怎么来给学生奠定一个基础。
第二就是素养,我们这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以核心素养为纲,以学习任务作为导向。以素养为纲的这样的一个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到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这样的一些设计我们到底怎么能够实现。
第三,在这里很重要的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我们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立足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实践。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不仅仅是学生的学校生活,还立足于学生的社会生活,也就是我们义务教育强调义务教育课程的基础性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紧密联系,强调语文学习是语文实践活动来完成的。
第四,这次课程标准强调情景,特别是强调我们语言文字学习的真实的学习的情境。那么从我们的内容的设计来看,强调主题的重整。
1、价值引领,以文化人
从第一个方面——“价值引领以文化人”来看,从课程标准可以看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内容,无论是在我们的课程目标,还是在我们的课程内容都得到了一种彰显。可能老师们也一直在关注,实际上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强调语文课程它的育人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我们后面再和大家具体来分享。
2、素养为纲,任务导向
第二个就是“素养为纲任务导向”。我想在这个课程标准里,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两个体现,就是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和结构化的课程内容。那么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到底和我们原来的课程目标有什么大的差别或者是差异?我们可以看到课程标准里头,在结构化的课程内容这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这样的一些探索,我们到底怎么来理解和认识,以及我们在未来如何落实?我想这是这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3、立足生活,实践主线
第三个就是在我们课程标准当中可以看到,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我们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强调了实践主线。实践的主线,在这方面大家可以看到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做了一定的整合,强调的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也就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一种表现。
4、主题统整,强调情境
主题的统整和强调情境这方面,我们强调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我刚才和大家分享了我们20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由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和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真正落实,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次我们课标修订的过程当中,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探索和努力。
5、重点难点
我想从这次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来看,有三个重点和难点的工作。这也可能是我们理解课程标准的非常重要的,可能是个难点,也是个重点。
第一个就是素养型的目标。就是我们到底怎么来理解这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
第二个,在这个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我们怎么来理解我们现在从按照素养的这样一种理念来呈现我们的总目标。
第三个,可能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课程内容。这次的课程内容做了大量的探索,从课程内容来看,我们凸显出的这种结构化的课程内容,我们如何来理解,如何认识,我们如何来落实,这可能是我们这次从课标来看的一个难点和一个重点。当然在这里新增加的可能很多老师看到了,就是我们课标里头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学业质量,每个学段的学业质量。这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是我们未来对每个学段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表现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这样的一个学业质量,我们到底怎么来理解和如何来落实。
这是我理解的这次课程标准在修订的过程当中主要的一些变化。
二、语文课程性质、课程理念
1、课程性质
从课程性质来看,这次的课程标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我想建议老师们关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011版的课标,我们的课程性质是这样说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17版的高中课标写的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2022版表述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我们怎么来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非常明确规定我们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的时候,我们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的理解是语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承担起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和价值与功能,特别是要促进中华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维护国家主权,国家统一巩固与促进民族团结这方面。
除了这样的一个变化之外,就是从课程性质来看,我们强调综合性和实践性,还有一个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综合性,实践性来看,我相信在20年的探索过程中,很多老师在这方面有深入的理解。特别是这次我们强调核心素养,更加凸显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那么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方面就不再多啰嗦了,因为这20年的时间这样的一个表述基本是没有变化的。
这是我想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在课程性质方面的变化。变化我相信,在我们语文课程,特别是承担起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是语文课程的奠基作用,更加凸显出来。
2、课程理念
我从五个方面: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和大家分享课程理念部分。实际上,课程理念是统领我们整个后面课程目标设计,我们如何来理解课程理念就非常重要。
(1)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从课程目标来看,我们强调的是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我们要认识到语文课程要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语文在立德树人方面有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那么在这方面,我们从学生的核心素养来看,也就是从学生素养的发展角度,我们要凸显出语文课程的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因此,在这方面,就是要构建素养型的课程目标。素养型的课程目标,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现出来的这种基础性,它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突出它的基础性。因此,我想课程理念,特别是从课程目标的角度来看,非常重要的就是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型目标的建构,还有我们所说的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础。
(2)结构:注重阶段性、发展性
从课程结构来看,非常重要的是义务教育的阶段性和发展性。因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不同,高中的就三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是九年。所以在九年的课程结构这方面,实际上给整个课程设计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相对于高中学段,义务教育阶段实际上是四个学段。如何体现出学段的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是一个非常难的工作。因此,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中,构建学习任务群的这样一种方式,来体现出整个课程结构强调整体的规划。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科,各个学段的特征,凸显出不同学段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但是,同时我们也知道1-9年级学生的发展,还要体现出它的连贯性,发展性,适应性。所以,从课程结构来看,强调的是阶段性和发展性。一方面强调阶段性的特点,同时又强调每个学段之间一种发展的连贯。特别是我们可以从内容上看到,幼小的衔接,以及九年级和高中的衔接工作。
(3)内容:突出时代性、典范性
从课程内容来看,就是突出时代性和典范性。时代性非常容易理解,实际上,每隔十年,我们的语言和文学研究,包括教育和心理的研究都出现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中,前期对全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专家们还对最近20年文学、语言文字、教育、心理等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总结和提炼。特别是课程标准的专家组里有文学方面的专家,也有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参与了一些工作。我想充分吸收语言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就体现出了当代的时代性的语言生活的最新发展。在过程当中,课程内容还要凸显出典范性。强调重视价值取向,那么我要选择的是文质精美的一些作品,凸显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实施:增强情境性、实践性
从课程实施来看,主要突出的是情境性和实践性。情境性就是我们希望在未来的课程实施过程当中能够创设从学生的语文生活实际出发,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特别是希望能够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从教与学的方式来看,我们原来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方面,我们不断深化。我们如何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富有创造性的发展?勇于去实践,勇于去探索,养成一个这方面良好习惯至关重要。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不同差异,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这也是20年一贯的要求,特别是这次课标中强调了一句,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课程理念如何落实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大家都知道,我们在课程内容这部分,有一个学习任务群。课程实施这方面,我们怎么能够真正的落实,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5)评价:倡导过程性、整体性
从课程评价来看,主要是倡导的是过程性和整体性。所谓的过程性,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在过程当中,我们不要搞得太繁琐,我们要抓住关键,要突出重点。我们强调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特别是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一些优势来促进我们的评价,也在这方面做一定的提示。
我想这就是整个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这样的一些理念,希望能够落实在后面的课程目标,课程的整个内容,实施评价等各个方面。
三、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1、核心素养
这次从修订来看,高2017版的高中的课程标准颁布了之后,可能很多老师对高中的课程标准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很熟悉了。那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了之后,很多老师可能也关注了在核心素养这方面的表述上的变化,那我们到底怎么来理解、怎么来认识?
我谈一些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我想在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当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这四个核心素养在修订的过程当中,主要有这么三个问题:核心素养的关键的表现特征是什么?核心素养的指向是什么?核心素养的价值,特别是四个核心素养在课程育人这方面的独特的价值。
从文化自信来看,可能老师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强调学生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从语言运用来看,我们要强调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从思维能力方面来看,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崇尚求真创新的精神和意识。从审美创造来看,要涵养学生的高雅情趣。
这方面和高中的课程标准的表述是不太一样,这个表述主要又发生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根据是什么?
我想我们可以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理解。如果很多老师关注这个问题,可以知道七八年前核心素养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专家提出来核心素养有这样六个特点。
一个特点是最关键最必要的,然后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然后是通过教育能够形成发展的,第四个就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第五个就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兼具的,第六个就是它的作用的发挥具有整合性。
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所以我们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理解义务教育核心素养和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变化。我想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理解,大家看是否合适,就是体现出了核心素养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这个特点。
我们刚才讲到,高中学段三年,义务教育阶段九年,我们现在基本上是按照四个学段来设计,我们在高中实际上核心素养我们更多注重的是在表述的过程当中内容的指向,更多的只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的在表述方面,更重视的是核心素养是经过学习了之后,学生的一个应然的一种状态,也就是学生学习完了之后他的学习结果,他的表现的一个状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所以从表述上发生了这样的一些变化。
因此,我想在这里大家看到从文化自信这个核心素养来看,我想有四点和老师们分享。
从文化自信来看,我们希望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的价值的过程当中,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感受独特语言文字和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文化的丰厚博大这个过程当中,能够热爱国家的语言文字。
第二个我们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强调的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这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对于当代文化,特别强调学生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文化活动。
对于外国文化特别是我们说的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我们希望学生了解和借鉴,或者是让学生感受多样的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
因此,在核心素养凸显文化自信方面,我理解的从这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第二,从语言运用的这个角度,我理解的是强调的是语感,是学生的语言的经验。我们希望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感,在积累梳理和整合过程当中,学生不断获得一个良好的语感。再一个,就是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语言的经验。我们特别强调的就是要在义务教育阶段正确规范的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的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丰厚的情感。这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理解核心素养)。
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大家会看到,我们强调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一种应然的表现。
从思维能力的这个角度来看,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个就是思维能力——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然后是思维品质,五个思维品质。这里非常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培养学生崇尚真知的精神,就是要有一种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敢于探索创新积极思考的态度。这是从思维能力的这个角度来理解核心素养。
从审美创造的核心素养来看,我是这样来理解的。
第一个是我们要让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其作品,在体验语言文字及其作品的过程当中能够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这是基础。
第二个,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要具有感受美,发现美,然后表现美,创造美的这样的一种能力。还有一个就是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具有涵养高雅的审美情趣。这是从审美创造的角度来理解核心素养。
在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四个核心素养,四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在这里大家可以从语言描述的角度,特别课标里头也有这么一段话,在这方面大家一定要把握住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者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语言和审美之间的关系、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我们知道是在语文课程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审美,文化都是以语言运用为基础的,也就是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是以语言运用作为基础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理解这样四个之间的关系?首先理解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因为我们在落实的时候,特别在高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在写这个目标的时候,经常讲到说,这个是语言的目标,这是审美的目标,这是思维的目标,实际上我们知道我们在表述目标的过程当中是有所侧重,但是是否把它割裂开来,我想这可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特别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我建议大家不要割裂,我们要有所侧重。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四个核心素养之间的这个关系。
2、课程目标
从课程的总目标来看,2001版和2011版的总目标都是十条。
这十条是从人生观,价值观,文化,学生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的方法,习惯、思维,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来表述的。2022版的总目标一共有九条,第一条实际上是立德树人,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后面的八条都是按照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来四个方面来进行这个表述的,大家知道在目标的表述的过程当中,它是有所侧重,第二条和第三条侧重在文化自信,第四条、第五条是侧重在语言运用,然后第六条、第七条是侧重的思维能力,最后第八条和第九条是侧重在审美创造上。
在学段要求这方面,素养型的这个课程目标,大家会看到和这个学段的2001版和2011版的学段目标有所不同。
我们前面是按照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来呈现我们的学段目标,2022版的学段的目标,我们是看到是以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来呈现。这样的一个呈现,我想和大家来分享一点理解,就是从语文实践活动这个维度来呈现学段的要求,这是从五个方面整合到四个方面,更加综合。另外一个对我们一线老师和教研员来讲,可能学段的要求这部分是老师们最熟悉的,也是老师们最关心的,实际上我们知道,对于一线的老师和教研员,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学段目标这部分。
在从学的目标来看,我们体现出了这个延续性,也便于一线老师理解和把握。因为我想了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从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到课程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到学业质量,到后面的实施,有很多新的这样的一些理念。对于学段的这个要求,学段的目标来看的话,我们做了适度的这个整合。
在这里尤其和老师们分享的一个就是,不仅仅从六四学制的这个角度提出了这个四个学段,在这里还兼顾到了现在有些地区按照五四学制来实施的。所以从五四学制到底怎么来理解和这个实施这个落实这个学段的这个要求,也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是3-5年级,第三学段是6-7年级,第四学段是8-9年级。具体的内容,我在这里就不再重复,因为老师们可能早已经看到这个这方面的内容。
四、课程内容
下面我们和大家分享一下课程内容这部分的我的理解。
1、义务教育课程内容的发展
那么义务教育课程内容的发展大家可能看到了,实际上从建国之后,我们语文教学大纲的课程内容有基础知识,有基本技能,有思想教育。那么有一段时间,我们把这些作为这个教学的内容在大纲里头呈现,那么在01版研制的过程当中,大家看到01版的这个标准,从这个内容上来看,是没有这个课程内容的,只有阶段目标。所以我们看到01版的课标特别薄。当时呢,我还记得20年前的时候,很多其他学科的专家就一直在翻阅语文课程标准的时候,就一直在问。包括一些领导也在问,为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内容,只有阶段目标。实际上各位老师也都知道课程内容的这个是非常艰难的这么一个过程,就是如何呈现这个课程内容,如何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非常艰难。在11版修订的过程当中,试图想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和突破。因此,大家知道2011版的课标,有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从表述上。但是,大家知道,这部分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学段的目标,我理解在11版的时候,力图想去尝试建构这个学段的这个内容,但是,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是做了一些探索,但是相对来说,和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来看,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那么,这次呢,大家会看到非常大的一个变化,就是2022版的课标就单设了课程内容这部分。这个课程内容这部分,我想到底怎么来理解?从整个的这20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和修订的过程当中可以看到这个发展的过程。
2022版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我想,这是一个探索,一个突破。那么,我想,做这样的一个探索和突破,非常重要。就是我们希望通过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呈现,来带动教的突破和学的突破,那么也就是我们教,我们倡导的探究与研讨的学习方式,学科与生活的这样的一种结合,我们真正在教的方面怎么能够突破,如果我们在我们的内容这方面我们没有大的这个改进的话,可能很难很难。
2、课程内容探索
我们刚才和大家分享20年的课程改革,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效。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那么制约了我们的学生的学习,也制约了我们这个教师的这个教。特别是课程内容按照原来的这样的一种方式去呈现的时候,那么,我们没有办法这个来落实我们我们所倡导的这种综合性的、项目式的学习,凸显出实践这样的一种这个学习方式。所以我想,在这里从课程内容的探索突破来看,更重要的是,希望从内容,课程内容的这个变化来带动教与学的变革。
3、课程内容探索与突破
因此,课程内容在这方面这个探索呢?我想有这样的,我想有这样的一个变化就是学习任务群,用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呈现课程内容。那么,一方面,当然,我们很多老师从2017年就关注了高中的课标的18个实习任务群,义务教育到底应该构建多少个学习任务群?当然很多老师也充满了期待。说高中的课程标准有18个学习任务群,很多老师也做了很好的探索,特别是高中的老师。我们义教的老师呢,也了解了学习任务群,在这方面的实际上也有很好的一些认识和理解,我想在这里,首先这个和大家分享这么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学习任务群的这样的一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呈现,实际上在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教学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在20年这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一线的很多的老师,教师和教研员,在课程内容这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所以我想的我想这是第一个观点,不是从17版高中特标凭空产生的,而是实际上我们这几十年的时间,通过一线的老师和教研员的这样的一个辛勤的探索,宝贵经验在这方面的一种体现,特别是在课程内容,在这个组织,这个重组,这方面,我们很多一线的老师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
第二个观点呢,就是学习任务群这样的一种课程内容的这样的一种组织方式,在语文学习,这个学习来看,可能有不同的这种理解,但是我想呢,在这里非常重要的,我们希望,就是大家都知道我们原来课程内容,我们更多的是从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这样的一种线性的这种排列,那么包括这种选文的这种排列。知识点的排列,能力训练点的这种排列,我想的,在这个这次课程内容的这个建构的过程当中,从静态的知识如何转化为学生的动态的实践。也就说,静态的语言知识如何转化为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那么这是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实际上在课程实施的过程当中是都有所体会,有所感受的,就是我们死记硬背了很多的概念性的,这个知识,并没有给我们带来能力的这种变化。那么,我们往往是在学生的语言的积累,语言的梳理,语言的探究的过程当中,能够把我们的语文能力与这个核心素养提升起来的。
所以我想的在这里,非常重要的第二个观点就是,我想因此呢,这样的话呢,强调我们刚才强调的,就是用课程内容的这个变化来带动教与学的这个变革。因此,在学习任务群,我想呢,在这里有非常重要的三个关键要素。
一个就是语文情境,因为在这方面,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强调,我相信我们老师们都已经熟悉了。第二个呢就是统整的学习主题。第三个呢就典型的实践活动。
那么通过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语文实践活动,那么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的从一个静态的知识变成了一个动态的,我们说的语文实践过程,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这个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理解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群,那么我想的话呢,我们应该说可能就便于我们的这个落实。这是我想主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个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我刚才说的是我们一线的老师和教研员,多年的这个探索的结果宝贵经验的这样的一个体现。第二个呢,就是追求的是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这种融通,那么从静态的课程知识变成动态的语文实践过程。那么这样的话呢,使得这个课程内容发生了这个变革之后来带动教与学的这个变革。
4、课程内容体现的特点
因此,在课程内容这方面体现出来的就是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这个交融。这是从任务群的这个建构来看,那么我理解体现出这样的三个特点。
5、课程内容组织原则
在课程内容组织这方面,从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原则来看。那么我想有三个观点就是:第一个就是坚持以文化人。第二个就是加强语文基础。第三个就是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那么从这个以文化人,凸显这个价值引领这方面这个大家看到这个非常明显,那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加强语文基础。我想呢,在这方面从语文学习任务群来看是非常明显的。
(1)主体和载体形式:强化“以文化人”价值取向
那么从语文化人的这个价值取向来看,从这个课程内容,主体和载体形式呢?有这样的几个方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主题和载体形式,有革命文化这个主题载体形式,还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外国的优秀的文化,实际上就是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还有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生的日常生活。那么这样的话呢,使得我们把这个主题和载体形式,能够用这样的一种主题和载体形式来呈现,我们就是我们的这个课程内容。
(2)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衔接
因此呢,这样的话呢,我们从这个课程内容来看,大家会看到六个学期任务群和高中的必修的这个学习任务群是有一定的这种衔接和延展的。在这方面呢,我们也希望体现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这种基础性和阶段性的这种特征和特点,特别是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还有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方面,凸显出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这是从六个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来看。
(3)构建语文课程内容体系
那么六个学习任务群之间的这个关系是什么?
从这个课标来看的话呢,我理解就是这么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属于基础的层次,语言文字积累和梳理,然后呢,实用性的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的阅读与交流。是一个发展的,然后,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是一个拓展型的,整合型的,这样的一个层次,我想这方面的可能很容易理解。
(4)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设计要素
最主要的呢?我想主要的是我们怎么来理解,就是学习任务群,从我设计的这个理念,就是我们从学习任务群来看,要围绕着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的学习任务组成的,它具有这种情境性,实践性和这个综合性。我想,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我相信我们可能老师们都已经体会到。那么从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呈现方式和设计要素来看,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呢,就是学习情境;第二个就学习内容;第三学习方法;学习评价;还有最后这个学习资源。那么每个学习任务群呢,都按照这样的一种这个呈现方式来进行设计。
(5)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结构与呈现
每个学习任务群的结构是按照三大部分,一个就是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是什么?然后呢,呈现出四个学段的学习内容;最后,是这个学习任务群的这个教学提示。那我想在这里,首先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在教学提示这方面,我想这可能和01版和11版的课标有点不太一样。特别是在11版的课标,我们在教学建议这部分,写的非常具体,也非常的详细。那么,我们看到2022版的课标,实际上在每个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这部分,针对这个教学任务,就学习任务群的教和学,我们在这个阶段我们倡导什么,我们建议老师如何做,如何落实,那么我们避免什么,可能在这方面都有一些更为具体的一些这个要求和提示,或者是一个建议。那这是任务群的结构和呈现方式,就和大家分享到这儿。
五、语文学业质量
关于语文学业质量这部分,是一个完全新的内容。
1、学业质量研制思路
这部分的研制是非常困难。因为学业质量的研制,实际上我们知道它和我们的学段目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和我们每个学段的学习内容,课程内容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关系。学业质量它是每个学段学生学习结束了之后的一个表现,也就是说学生在这个学段学完了之后的一个成就表现如何来进行表达。大家会看到学业质量这部分研制的思路就是我们提炼出关键的要素,描述出学生的学业的表现,然后又做了检验,就是每个水平又进行了这种检验。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得到了很多老师们的支持,特别是水平的分级这部分是非常艰难的,特别是语文综合性比较强,要想像数学和其他理科那样,很难把它进行水平的划分。
2、研制学业质量
刻画语文学业成就表现
在这方面,实际上我们是按照这样的四个学段,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样一些方面来呈现出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的语文学业成就具体的表现特征的一个整体的刻画。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四个学段,在这里,大家可能看到的是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的情境,整合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来描述学生的成就的关键表现,来体现出每个学段结束的时候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这部分说起来很容易,实际上这部分的工作做起来是非常非常艰难的一个过程,我相信我们老师在看到这部分的内容的时候,也会想到这部分的内容和前面的学段目标,和前面的课程内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我想随着我们课程改革的推进,老师们也会提出一些非常重要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水平的分级这方面,虽然做了一定的检验,但是是否合适?我也相信,随着我们的课程改革的推进,还会有一些新的成果会出来。
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关于学业质量这部分。
六、语文课程实施
1、教学建议
从课程实施这个角度,主要和大家分享两大部分的内容。一个就是教学建议。因为前面的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有了具体的学习建议,因此在课程实施这部分的教学建议都是一些原则性和导向性的一些建议。
我是从“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和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能够充分地运用一些科技技术来推动我们语文教和学的方式变革这四个方面来表述的。
2、教学建议的突破
在教学建议这方面呢,我的理解是立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追求“少而精”、“实而活”,就是要更多给老师们一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也要重视信息技术与线上资源,创新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教学方式。
具体呢,我想和大家从四个方面和大家进行简要地分享。
目标确定:第一个就是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方向。我想在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特别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明确体现出我们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那就是目标的确定要以人作为我们的立意,引导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运用过程当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体会、弘扬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我们希望老师们能够把握这四个方面是整体交融的特点。在确定目标的时候,既有所侧重又要融为一体,注意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避免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简单地罗列。我想这是在教学建议这部分非常重要的一个提示,也是一个建议。就是希望老师们要注意在识字、写字、阅读的建构与梳理过程当中整体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内容选择:第二个就是内容的选择,内容的选择更主要的是体现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从而来规划语文学习的内容。特别强调,要注意语文的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地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这方面呢,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特别是新教材的使用,老师们肯定是对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有了一种把握然后才知道教材怎么使用,再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在这里,我们要综合地考虑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然后注重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还有就是凸显出6个不同的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同一个学习任务群在三个学段的连续性和差异性。
实际上这方面对于我们小学的语文老师来讲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我想我们如何整体把握三个学段的学习任务群的内容和6个学习任务群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三个学段之间的内在的连续性和这种差异性呢?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意幼小衔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特别是幼小衔接,在这次课程标准里面强调在一二年级要处理好幼小衔接的问题,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降低难度,要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减缓坡度,增强学生的趣味性和这个吸引力,以上是内容的选择这方面。
活动设计:从活动的设计来看,强调的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当中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那么情境呢,是源于生活当中的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它也同时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所以在这方面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述,我们希望它本身就是源于生活中的语言文字运用,又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要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学习经验和学生的学习,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整合语文知识,用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出这种典型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凸显出情境的价值。同时在这里还强调了学习资源。特别要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然后倡导学生在开放的语文学习的空间当中来学习语文,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实践活动当中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一些场景和活动当中来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这是从活动设计这个角度谈我的理解。
互联网+:那么最后一点就是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这种变化,探索语文教育学方式的变革,现在可能我们所有的在线的老师都能够感受到,包括今天有这么多人来参与我们的这个活动也说明信息技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这个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当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
那么,我们要把握住信息技术和语文教育教学的这种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功能,那么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一些优势,比如说在丰富学习资源这方面,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方面,还有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和诊断学生的学业表现这方面,以及现在我们因为疫情,很多地方又是不能够到学校去上课,如何发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如何扬长避短?在这里还有个提示,就是要避免网络沉溺,当然,现在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了,但是,我们要从正面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时代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的一些变化,我们要充分地利用互联网变化的一些优势和长处,我想特别是在这两三年的疫情的防控的状态下,我们也深刻地体验到了我们的互联网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产生的重要作用,在这里我就不再多啰嗦了,因为我们每个人现在都还或多或少的,可能都在做线上的教学。但是我想,我们如何充分利用这样的一些优势,特别是在资源的丰富,个性化的学习,学生的学业的诊断这方面能够发挥这方面的优势,但是同时又避免太繁琐给我们老师和学生带来的更多的沉重的一些负担,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这是我想关于教学建议这部分和大家分享的。
3、评价建议
关于评价建议呢,主要是从过程性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这两部分提出来。
4、突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价值
那么在过程性评价主要提出了过程性评价的原则,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评价,作业的评价和阶段性评价这方面。那么在过程性评价呢?我们主要来理解“评什么”、“怎么评”和“如何用”。
评什么呢?大家知道我们要关注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那么怎么评呢?我们希望有多元的主体参与,多种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如何用呢?更多的是这种过程性评价,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来改进我们教师的教学。
5、突出评价和命题的导向性
在水平考试这方面,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一些要求。特别是突出评价和命题的导向性。这个导向呢,就是从命题的原则坚持素养立意,也就是说我们命题要素养立意,全面考察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第二个,要坚持一标命题,体验课程标准的理念,严格依据学业质量要求命题。保证命题框架,试题情境,任务难度符合学业质量要求。大家知道学业质量是我们命题的依据,再一个就是科学的规范。还要同时要做好命题的规划,命题的要求在这方面的一些安排,特别是在具体的命题这方面,提出来了一些要求。
6、推动考试命题内容与方式变革
比如说命题的情境,如何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的学习来设置,也可以从个人、学校、社会等角度来设置。每一种情境都有设置的建议,命题材料的选择,题目的主体部分如何呈现,还有题干的设计如何规范,在这些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一些建议。我们知道,这个课程标准是我们未来学业水平,包括考试这方面的依据,因此,这次的课程标准在考试评价这方面,特别是在命题这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我想在这方面,我就简要的和大家分享到这儿。
7、教学研究与培训建议
最后再说一下关于教学研究和培训建议。这部分,比2011版的课标增加了很多的内容。因为教学建议还有教学资源这部分在未来的教材编写和修订方面,以及教材培训这方面,肯定有很多老师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在这里我就不分享我的一些理解了。
我想在教学研究和培训这方面再和大家分享几句,从教师的发展来看,是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研水平,适应时代要求,提高信息素养。这是从教师的发展的角度提出的,这样的三条建议。
那么,从教研的角度来看,这个课标建议是聚焦关键问题,推进校本教研,加强区域教研,然后推广典型的经验。在这方面,我相信我们在线的教研员老师可能感受比较深。凡是我们在教研工作中做的比较好的一些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在推广典型的经验这方面做得非常好。还有就是发挥制度优势,推进研修融合。
最后两条,是关于培训的,一个是培训内容,一个是培训效果,(如图所示)这就是我想对这些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那么由于时间的关系,关于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变化我就在上午用了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我想在这里再次强调,这些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和自己的这种学习体会,仅供在线的老师们参考。也请老师们提出批评和指证。我也相信,随着我们课标的颁布之后,我们老师依据课程标准,在这些理念上大胆地进行探索,在未来的教学实施,课程实施的过程当中一定会产生丰硕的成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我们每一位老师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因为我们知道,这些优秀成果的产生是伴随着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步的,在老师们进行探索的过程当中,也是老师们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一个过程。我相信我和大家一样,在未来,随着对课程标准理解的深入。我们在推进的过程当中还会有更多的一些理解和认识。未来也期待着我们老师能够有更好的一些优秀成果,经验能够得到分享,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了很多新概念,“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这些新名词体现着时代特征,说明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与时俱进。作为教师,不仅要看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主动建构和更新自己的教学,才能满足孩子源源不断的求知欲。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精神生命的哺育尤为重要,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语文学习不仅是认知的过程,也应该是情感体验、激荡、深化、升华的过程。他指出语文教师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把他们的心灵引向辉煌。如斯,学生从这里“带得走”的,一定是精神生命的升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2001版和2011版有了很大的变化,如:课程目标分学段的要求由原来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变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和“梳理与探究”。通过仔细对比阅读,我发现“阅读与鉴赏”大致等同于以前版本的“阅读”目标,“交流与表达”则整合了前版本的“写话/习作”和“口语交际”,而“梳理与探究”则可以算是以前“综合性学习”的升级版了。
以第二学段的“梳理与探究”目标为例,2022版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尝试运用语文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这几点要求都是以前版本的课标中所没有的,尤其是“跨学科学习”,让我联想到了四年级阶段性检测中的题目,在数学中出现绿色作文网“詹天佑开凿隧道的课文片段”,语文中则出现“根据售票方法计算买票费用”的题目,学科融合、跨学科学习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其实许多问题是很难只用一个学科的知识就能解决的,例如生病吃药,我们既要看得懂说明书,有时又要能根据年龄和体重计算出需要服用的剂量。又如照食谱制作美食,既要能看懂步骤,又要根据食材和调料比例进行称量。
因此,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便提出了如下要求:“可以配上插图,还可以用书法形式展示喜欢的诗”,教师在指导学生编小诗集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用擅长的方式去设计,鼓励学生用表格的形式给收集到的诗歌分类、用配图、书法或者朗诵的形式去展示自己喜欢的诗。
学习分学科,而生活不分学科,我们培养学生,就是为了让他们将来能更好的生活和创造,去适应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全体教育者掀起了学习热潮,这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做好品质教育的需求,更是随着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网络新媒体的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的需求,谋划自己如何更好的进行学科教学的指南。作为语文教师,我也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近期又聆听了陈先云的讲座——《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文化内容的基本认识》,温儒敏的讲座——《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通过学习,不仅明确了今后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更为自己的崇新课堂找到了理论基础。
一是语文教学要加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教育思想,要将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教学中,通过以文化人,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作为教育者,必须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精神内涵,通过学科教学优化育人蓝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了语文课程的育人的导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性质中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提升核心素养。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正是基于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语文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在实际的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部编教材,加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教育思想,要将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教学中。特别是要结合部编教材中选编的革命文化内容,引导学生构建家国情怀,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语文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不但要立足文本,还有走出文本,依托文本的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旁征博引,尽可能的通过革命英雄、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文质兼美的文章等,塑造学生爱国爱党的美好品质。
当然,作为语文教师,要将向上、健康的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教学中,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增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有了这样的教育情怀,我们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按照相关要求落实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