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心得体会优秀8篇

2022年党的创新理论 篇1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 “一二五”期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体,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3、坚持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是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5.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关键则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6、提出领导干部要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决策平是各级党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的集中体现。 7.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永远是领导人民开创事业新局面的核心力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我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9、必须划清的“五个重大界限”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中国特色军事制度同西力军事制度的界限。

10、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党的建设,必须把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作为根本目的。军事斗争准备是我军履行使命的基本实践,是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

11、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关键是要科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必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12.文化软实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I3.党的xx大报告详细阐述“党员主地位”的基本含义包括党员是党的主人、党员是党内权力的源泉、党员是党内行动的主体。

14、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

15、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l6.当前要抓好培养的“四类人才”指的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新装备操作和维护人才。

17、把我军的优良传统概括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人民军队必须深入开展军队历史使命、马克思主、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四项重大教育。

18、党的xx大提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

19、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首要的是应对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首要的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

20、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是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是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军队履行职能使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生命线。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必须从思想上、政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史使命。我军政治工作本作风和方法是实事求是和联系群众。

22、当今和今后一较长时期,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适应。

23、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反映我军官兵与党、人民、国家、军队的关系以及我军官兵相互间关系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26、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就业是民生之本。

27、“七一 ”重要讲话深刻指出,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另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8、“七一”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

29.90年的奋斗历程,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0、“七一”重要讲话高度概括了“三件大事”的重大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深刻指出“两个不可逆转”,即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

31、“七一”重要讲话一个鲜明的亮点,是概括了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9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三大成就”,即: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33、“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四个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34、“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四个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35、“七一”重要讲话指出,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

36、“七一 ”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四个选择”,是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得出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结论。

37、胡主三席“七一 ”重要讲话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做出“两个不愧为”的历史结论,即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38、“七一”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五个坚定不移”大政方针。

39、党的xx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40、党的xx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是和谐文化。

党的创新理论成果 篇2

为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中央决定,20xx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以下简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以下简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 “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要充分认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意义,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尽好责、抓到位、见实效。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要突出正常教育,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依托“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主动性,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确定学习方式,为基层留出空间。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全党工作大局开展学习教育,坚持两手抓,防止“两张皮”。要进一步严密党的组织体系、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严明党建工作责任制,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事创业、开拓进取,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总体要求:1.“两学一做”教育学习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要突出正常教育,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用心用力,抓细抓实,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2.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3.“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增强针对性,“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着力解决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精神不振的问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等等。

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1.学党章党规;2.学系列讲话;3.做合格党员。

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要措施 :1.围绕专题学习讨论。2.创新方式讲党课。

3、召开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4.开展民主评议党员。5.立足岗位作贡献。6.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作表率。

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领导:“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中央政治局会领导下进行,由中央组织部牵头组织实施,中央纪委机关、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配合做好相关工作。1.层层落实责任。2.强化组织保障。3.注重分类指导。4.发挥媒体作用。

党的创新理论成果 篇3

20xx年,市局机关党建工作以强化政治理论武装为根本,全面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局党委确定的纵深推进“一体化警务”建设的目标,牢牢把握“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核心任务,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以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首要,为全面提高机关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圆满完成各项公安工作任务,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动力和组织保障。

一、全年市局机关党建工作情况

(一)以突出政治理论武装为统领,全面提升党员综合素质能力。一是把强化理论武装放在提能的工作首位。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质。机关各级党组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民警、职工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指导实践作为纵深推进“一体化警务”建设的动力。通过上党课、专题辅导、集中培训、开展“学习周”活动、撰写学习体会、学习交流等方式,不断强化理论武装,促进党员、民警、职工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二是掀起学《党章》、学《条例》的热潮。机关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学习《党章》、学习《条例》活动,贯彻落实《党章》赋予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加大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力度。组织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主题党日活动,把学习《党章》、《条例》作为机关党组织、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党性锻炼和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在职党员参加市直机关工委学习《党章》、《条例》知识竞赛网上答题,参答率达到89.76%,平均成绩为93.83分,取得前六名的好成绩,并进入复赛。三是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把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第一要务,全面落实党员思想状况分析制度。各级党组织把每季度党员思想状况分析研判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为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保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和“道德讲堂”活动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有效平台,共举行“道德讲堂”宣讲报告12场,有160余名党员撰写的“三警”大讨论心得体会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体会,在市局“三警”大讨论等专栏中进行交流。

(二)以“整风精神”为先导,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是精心组织,营造氛围。机关各级党组织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和《嘉兴市公安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制定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计划,把“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纳入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进一步夯实“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根基,纵深推进了“一体化警务”机制建设。编报工作专报23期,工作动态800余条,被市委活动办录用84条,省厅专栏录用154条,公安部专栏录用9条。同时,还充分运用报刊、网站、电视等媒介,及时反映活动情况,努力营造了浓郁的活动氛围。在各级媒体上报道198余篇(次)。二是学习引领,形式多样。把学习论群众路线的系列讲话精神作为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思想保障,开展分层领读领学,学习交流,邀请专家学者作党的群众路线专题报告。期间,市局机关领导干部集中学习340余次、上党课75场次,各党支部集中学习讨论130多次;举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培训班3期,组织开展“瞻仰南湖红船�重温入党誓词”主题活动,市局机关500余名党员民警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宣誓墙前进行了宣誓,并参观了南湖革命纪念馆,瞻仰了红船,聆听了建党历史和党的光辉历程介绍,过了一次党日、听了一堂党课。组织中层以上党员领导干部集中观看《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专题片,市局39名县处级领导干部重温了电影《焦裕禄》。174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党员民警参加了本市和市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础知识测试。市局机关23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参加了市局开展的“提升素质能力纵深推进一体化警务”大轮训。主动融入,全程服务“五水共治”,市局机关有684人,为“五水共治”捐款249250元。三是整改并举,破解难题。各级党组织把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最高标准,以破解“五大难题”作为活动开局亮相的突破口,不断强化民意主导警务的理念,发挥公安职能作用,主动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全面推行“一窗式”“一站式”和自动取号排队等便民利民举措,拓展网上办事“一网办”、“一网通”,特别是出入境管理局党支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率先在全国推行出入境管理“三表合一”新模式,简化了证件申领手续,提高了服务窗口工作效率,方便了人民群众办证出行,受到省厅和公安部的好评和推广。四是加强督导,改进作风。坚持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以补精神之钙,除四风之害,祛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制为重点,推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市局直属机关党委坚持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督促指导,把强化落实整改措施、建章立制环节贯穿党建工作的全过程。以“钉钉子”的精神,紧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不放松,不断打造“三宽四有”型的党员队伍,全面加强党员、民警、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素质建设。健全和完善党内关爱机制,以开展“政工干部进警心”活动为契机,落实“书记谈心”、“党组织走访”等良性沟通机制。加强心理疏导,落实人文关怀措施,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全面落实“党员先锋指数分类管理”,用党员先锋指数的评估,规范党员的言行举止。今年8月,市局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民警在市局党委的示范引领下,按要求分层开展广泛的谈心谈话,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并开展“党性体检、民主评议”。期间,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42场次,参加党员789名,271名党员被评议为先锋党员。

(三)以整合党建工作任务为前提,落实党组织责任制。一是健全机制抓落实。按照“围绕中心不动摇、抓住根本不放松、夯实基础不懈怠、务实创新不停步”的要求和“建一流阵地、带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的目标,不断推进机关党组织工作责任制的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新建党支部2个,对18个党组织出缺委员进行了及时补选,补选党组织委员27人次,指导3个党组织进行了“公推直选”换届选举工作。二是强化责任抓规范。为全面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党(总)支部、党委的工作。在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上下功夫,严格执行组织生活会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率达95%以上。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5期,为规范基层党组织的台帐建设进行了专题辅导。市局直属机关党委认真落实党组织书记报告工作制度,听取部分党组织书记的工作报告。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组织12名新党员进行入党宣誓,对21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培训,发展预备党员12名,审批预备党员按期转正15名。三是明确任务抓促进。直属机关党委进一步落实听取基层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局直属机关党委党建工作联系党组织制度的通知》,健全完善直属机关党委成员联系基层党组织制度,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落实工作责任机制,把机关各级党组织书记是落实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是落实党建工作的组织人,广大党员是落实党建工作的监督人的责任制作为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一项重要措施。交警支队党委把党组织书记履行“一岗双责”作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基础工作,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机制。进一步强化“三会一课”责任制意识,深入推进《“一把手讲党课”课件提纲展评》的普及和落实,并将《“一把手讲党课”课件提纲展评》、《“和群众一起做决策”十佳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机关党建研究论文、学习《党章》、《条例》知识竞赛、廉政格言警句的征集、“我为嘉兴改革发展献一计”金点子征集活动、“道德讲堂”等系列活动列入“星级基层党组织”评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党员先锋指数分类管理”年度考核内容。注重贯彻落实党员“一员双岗”制度,扎实开展党员进社区、“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微心愿认领”、“红立方”党员志愿服务驿站值班等活动。严格落实党组织、党员先锋承诺制度,实现党组织、党员的先锋承诺率达到100%。

(四)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根基,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一是以目标引领抓创建。机关各级党组织把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项重要载体,从转变作风着手,聚焦“四风”不放松,转变服务观念、明确服务目标、盯住服务核心,把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作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系统工程,以达到“六有”的目标贯穿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全过程。认真贯彻落实“一联三会五事制”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建设,充分发挥机关各级党组织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中的核心作用,实现“一支部一结对”与“一支部一策”同推进的服务群众模式。通过面对面、心贴心、走亲戚、献一策、办实事,进一步拓展党组织、广大党员、民警、职工直接联系群众的途径,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强化结对共建规范建设,按照“六个一”的要求,与结对村(社区)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市局直属机关党委深入结对村开展了整治“三河”专项走访调研,会同结对的秀洲区王店镇八联班子人员对村域内大小6条河道,总长15.88公里,进行现场集体会诊研判,完成结对村整治“三河”专项调研报告3篇。市局机关703名在职党员认领服务项目18个,开展志愿服务 1013 人次,为群众办实事 309 件,认领“微心愿”104个。巩固“机关新农村共建工程”、“双千双百”走访服务活动取得的成果,认真做好结对帮扶村秀洲区新塍镇小金港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会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嘉城集团共捐助帮扶资金151280元,慰问困难党员群众12户,送上慰问物品约3200元。二是以举措主导抓廉政。机关党建工作坚持把严明政治纪律放在首位,深入贯彻落实《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开展“纪律作风建设年”活动,加强窗口单位政风行风建设,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加强对中央“八项规定”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规定的贯彻执行。市局直属机关党委按照工委《关于举办嘉兴市直属机关第二届文化节活动的通知》要求,共有28个党支部,572名在职党员参加了廉政格言警句征集活动,共征集到廉政格言警句579条。三是以党建创新助推群建。机关党建工作坚持以党建带动群建为抓手,市局团委按照“政治建团、规范管团、创建带团、活动凝团、阵地兴团”的总要求,以强化团组织的教育职能。坚定青年民警职业信仰为目标,把“***,无悔的选择”主题实践活动融入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始终,组织开展了全市公安机关“***,无悔的选择”民警风采的大赛,举办“青警学习讲堂”8期,举办团干部培训班2期。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功模故事分享活动,组织开展了市局机关青年篮球赛,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纵深推进“一体化警务”建设中的桥梁作用。市局妇委会开展了以“奉献爱心、关注成长”为主要内容的“南湖妈妈”爱心结对等活动,与嘉兴蓝天学校联合举办“感恩关爱,放飞梦想”庆“六一”活动。市局工会积极组织广大民警、职工开展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学习周”活动,把引导广大民警、职工积极开展益身心健康的各项群众性体育活动作为工会工作的主线。积极开展组团服务,参与文明创建、“五型机关”创建和“星期六义务联盟”志愿等服务活动,在创建中提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

(五)以提升服务为核心,纵深推进“一体化警务”建设。市局机关党建工作以市局党委提出的“深化一条主线、完成三大基本任务、实现五个防止”的总体要求为立足点,突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实效,细化重点工作,落实工作措施,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服务纵深推进“一体化警务”建设、深化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社会管理、队伍建设和“三城一市”、“两富”、“两美”现代化建设中的堡垒作用。创新“五型机关”创建载体,落实“五型机关”创建目标责任制,提高全员参创能力。切实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把服务中心工作任务的完成作为党建工作的根本,合成推进服务“一体化警务”机制建设,为创新嘉兴公安工作特色,圆满完成年度的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二、20xx年机关党建工作思路

20xx年市局机关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xx届四中全会和的系列讲话精神,以贯彻落实从严治党的总要求为导向,牢牢把握“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核心任务,切实加强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升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的能力和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为重点,强化宗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紧紧围绕嘉兴公安工作“四项建设”,为服务“一体化警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贯穿一条主线,强化理论武装

1、加强政治理论武装。加强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和的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认真制定市局机关党建学习计划,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的系列讲话精神。

2、优化学习方式方法。结合市局机关党员、民警、职工的思想实际,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助推关爱机制建设。

4、弘扬优良传统,大力践行核心价值观。

(二)增进服务意识,强化品牌建设

1、创新队伍管理举措,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活力。

2、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打造落实“一员双岗”制度品牌。

3、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完善服务功能,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4、走进基层,精细化服务。

(三)紧盯基础规范,狠抓创新发展

1、贯彻落实《条例》,规范基层党组织的基础建设,指导政治部等21个党支部“公推直选”换届选举工作。

2、强化班子建设,推进规范化、“星级”评定、党员先锋指数管理达标活动。

3、推进组织制度建设,提升机关党建走在前列的能力。

4、注重工作实效,大力促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发展。

(四)整合廉政资源,强化反腐倡廉

1、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2、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3、深化机关廉政文化建设。

4、履职加强党内监督。

2022年党的创新理论 篇4

一、创新能力与国家、区域竞争力

(一)创新能力与国家竞争力

创新即原始性的科学发现和原始性的技术发明,是指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前人所没有的发现或发明。创新是国际竞争力的源头 。

1、国家竞争力的内涵

国家竞争力是指国家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即国家获得生产力高水平及持续提高生产力的能力。

2、综合国力与国家竞争力

(1)综合国力的定义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综合国力的内涵非常丰富,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防、外交、资源、民族意志、凝聚力等要素有机关联、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2)综合国力的分类

综合国力有潜在综合国力与现实综合国力之分。

现实综合国力是指构成综合国力各要素已经具备的实力和各要素之间有机组合所显示出的整体实力。

潜在综合国力是指随着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由于某些要素实力增长,非物质要素水平与状况改善以及系统结构的变化致使整个要素系统组合功能增强的潜在能力。

(3)综合国力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

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和条件往往突出地表现在国家竞争力上。

国家竞争力不仅包括综合实力,还包括实现综合实力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和运行整体的竞争力,以及长期持续发展的内在的成长能力。

从根本上说,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区别在于,经济价值究竟发生在社会的哪个地方。

3、技术创新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

(1)技术创新提高国家竞争力

(2)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技术创新

(二)创新能力与区域竞争力

1、什么是区域竞争力

区域竞争力就是能支撑一个区域持久生存和发展的力量,即一个区域在竞争和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区域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的能力,为其自身发展所具备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

区域竞争力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竞争力、和主导竞争力

基础竞争力是由、劳动力、设施、科技等基础性要素产生的竞争力。

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亦即区域的,是指区域内的在一定的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及其发展潜力强弱的程度。

区域主导竞争力是指辐射与聚集能力的大小。

2、如何理解区域竞争力

区域竞争力内涵应注意突出以下要点:

 ①竞争主体是具有相对独立的一国内的经济区域;  ②区域竞争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开放式、国际化竞争,特定区域的竞

争对手并不限于国内,还包括所有基于特定资源、要素或有利条件形成竞争关系的国外区域。

 ③区域竞争力的强弱直接表现为区域内产业(或)相对于其他

区域内产业(或企业)创造财富、争夺国内外市场能力的强弱,其根本目标在于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增长,而这种能力的形成与强化则主要得益于该区域对全球资源的吸引、整合和有效配置。

3、创新能力与区域竞争力的关系

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

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

区域创新能力是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创新能力与企业竞争力

(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技术创新能力拥有以下几个特征,使得它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1、价值创造性

2、可扩展性

3、难以模仿性

(二)企业获得创新优势的可能途径

1、新产品或新服务

2、新工艺

3、复杂型创新

4、对知识产权进行法律保护

5、增加\开拓竞争性因素

6、时限因素

7、稳健的设计

8、规则重塑

9、将各个部分重新组合

10、其他

(三)技术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每一项技术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具体可分为:①科研、②试验、③推广、④普及应用、⑤老化,这五个阶段。

原有的技术和产品由于下述原因而被逐渐淘汰:①使用新技术可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果;②出现了效率更高、经济效果更好的替代技术;③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原有产品的设计、结构、功能等,已不能适应生产、生活的要求。

2022年党的创新理论 篇5

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不仅擅长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而且尤其擅长对周围环境的任何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在当今世界上,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以不变应万变”,那是死路一条。 什么是管理创新?创新(Innovation),含义为创新(Innovate)行为、发明(invent)行为或者创造(create)某种新事物的行为,即将原有的东西加以改变或引入新的东西。

创新是“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即富有创新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的含义是有系统地抛弃昨天,有系统地寻求创新机会,在市场的薄弱之处寻找机会,在新知识的萌芽期寻找机会,在市场的需求和短缺中寻找机会。 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任何使现有资源的财富创造潜力,发生改变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创新。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创新实质上就是要建立一个创造性的“生产要素集成系统”,追求最佳“系统组合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管理创新对创新者来说是改变资源的产出效率,不是只有以前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我们发明出来了才叫创新。以前没有建立完善扎实的管理基础(如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与制定),现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基础,同样属于创新。

创新不一定是发明一个全新的创造物,创新也可能是改进和衍生。模仿往往是创新开始的第一步。创新需要审视内外部环境,处理、搜集有关变革威胁和机遇的相关信号,决定组织需要关注的关键信号(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基础)。

摩托罗拉公司铱星计划的案例说明:企业经营处处存在风险,只有通过创新(在这里是通过“风险投资”降低风险)才能避免企业的灭顶之灾。

无数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必须从上到下。决策者和执行人必须得到授权,基层员工必须有理解力、责任心和足够的能力,两者缺一都会造成灾难。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把管理活动的动机和原则建立在千方百计调动并保护人们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上。创新要抓住自己企业的最薄弱环节。

任何一个系统都至少存在一种局限(否则企业都可以赚取无限多的利润),企业发展的关键是要把重点放在各种局限上,即把重点放在链条的薄弱环节上,在绝大多数企业里,最薄弱的环节不是客观因素,而是已根植于行为方式中的某种做法。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管理是最短的一块板。创新就是最有效的加长短板的手段。 过于现实主义往往意味着不求进取。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一般都是理想主义者。

实践证明,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具有个性化、活力化特征的创新型企业,是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和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的企业。

“创新”一词在英文里有两个词相对应:innovation和creation。innovation是从经济意义上说的,所以两年前全国创新大会说“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这就是从知识创新走向技术创新,形成生产力,出新创意、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形成新产品,到市场上去争分额。这个过程当然是企业为主。这种“新”,以市场评定为依据。一套时装,把三十年代的旗袍拿过来,改头换面一下推向市场,取代了去年的裙装,成为新款式,受到顾客欢迎,为企业争得大量利润,就是“创新”。这当然需要新思路,要了解市场动向,但不一定是过去从来没有的。Creation现在常叫做“原创性”,就是在科学上得到过去从没有过的东西。上帝创造世界用的就是这个词。这当然是科学家的任务。所以我过去曾说,我们大学要更注重creation,

要原创。后来想,其实科学发展也是曲折的,螺旋式上升的,有些过去提过的一些概念、理论,曾经被证明是不恰当的或错误的,在一定历史时期以后还会发现它有合理的成分,可以拿过来用。当然不完全是原来意义上的,可能是借鉴的。例如,牛顿提出过光的微粒说,后来被波动说替代了,“量子论”出来以后,光于概念又为科学界公认。当然,它己不是牛顿意义上的“微粒”了。50年代核磁共振的“自旋问波”发明以后,曾认为可以用此现象做计算机记忆元件,很快成了无稽之谈。40多年后,量子计算的实验,却在核磁共振中实现了,当然不是用“白旋回波”,但有相似之处。所以科学上也可以“温故而出新”。于是,我就认为没有必要文严格区分innovation还是creation,能创新就行。何况大学还应该把一部分学生培养成企业家,让他们去创业。所以,创新就是创新。能以前人以他人所没有的方法、手段、器物、概念、理论之解队提山米的问题,满足社会的需求的,以及能找到前所未知或没有的事物的,都是创新。?

现在一谈到创新,就要说到诺贝尔奖之类,似乎只有获得诺贝尔奖才算创新。这种观念会误导社会。如果我们仅仅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尖子人才,杰出的科学家,就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地在全社会提倡创新。我们民族需要创新,就需要大批的创新人才,去迎接国家经济、政治、法制、社会、环境、管理、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健康、人民生活等方面提出来的无数的、层出不穷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多数都不能完全依靠学习、借鉴、抄袭现成的方案,而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以创新的态度和创新的能力应对。我们每个人的职位有高有低,所遇到的问题有大有小,但都要以创新的态度和方法去处理,才能取得实际的成绩,使社会进步。创新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少数人的行为,创新是全民族的任务,应当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所以培养创新人才是对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共有的要求和任务,而不仅只是某些高层次学校的事。这样,培养高素质的、有创造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任务才能完成。

如何理解创新必须坚持两大根本要求?

总结我们20多年持续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联系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看到,要创新,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思想上 联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我们都知道,理论创新的源泉在实践。实践是永无止境的。一个有作为的政党,不仅要投身于变革自然和社会的伟大实践,而且要善于倾听实践的呼声,把握实践的走向,使自己的思想、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能够随着实践的进程不断地推进和发展。毛泽东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提出要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也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成果。由此可见,创新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常常会发生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冲突,就有一个如何在实践中重新认识自己原有的经验和理论的问题。这样,在坚持实事求是的过程中,就提出了“解放思想”的任务。毛泽东当年在延安整风运动时就提出过“要在党内发动一个启蒙运动,使我们同志的精神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蒙蔽中解放出来”。邓小平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过程中,更是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联系起来,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可见,创新的过程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

理论上 坚持与时俱进科学精神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来不是被动地适应时代的变化,而是以一种历史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能动地适应时代的变化。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深刻总结,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反映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和新觉醒。

这就阐明了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在推进理论创新时,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时,在理论上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也就是说,推进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开拓前进

2022年党的创新理论 篇6

通过参加此次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本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党员的党性修养、入党动机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尽管一段时间的学习尚不能让我从最深刻、更高的层次上去领会和感受其间的要旨,但已足以让我在端正入党动机上受到了一次洗礼,对党的理解上得到了一次升华。以下是我参加此次学习培训的几点收获和体会,总结概括来说有以下四点: 一是对党的历史和党的基本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通过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系统学习,我系统地了解了我们党的历史、性质、奋斗目标、建党宗旨、组织制度和组织原则等基本知识,使我明确了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通过此次学习也让我更进一步地理解了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等的真正含义,使我对党的认识水平有了更深一层的提高,从而使我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坚信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终将实现。

二是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总结我们党八十多年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向全世界表明我们党是一个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充满自信,头脑清醒,镇定自若的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三个代表”不是三个方面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人民

根本利益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生产力和实现人民利益的灵魂;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共产党人全部工作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不但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要在实际学习工作中践行“三个代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坚持与时俱进。首先,必须站在时代前列,立足时代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问题。其次,创造发展马列主义,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掌握规律,既要坚持马列主义又要开创新未来,新实践,新发展。还要尊重规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吸引一些新经验,新成果,为国家增添新生量。作为新青年的我更应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三是对端正入党动机的重要性有了更具体更深入的了解。

作为一个积极要求入党的青年,我不但要了解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宗旨、目标、新时期的总任务,党员的义务、权利、纪律,还要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入党动机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反映。入党动机的纯正代表共产党的党性,是共产党员内在品格的集中体现。重要的是,我们要追求思想上的入党而不只是形式上的入党,要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不断正确自身的入党动机,实践—认识—实践,在实践中形成信念,积极为党工作,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通过这次学习,深深感到入党不仅光荣,更意味着承担党员的责任和使命。共产党的光荣是与奉献和为公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个人入党时想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党员的质量。任何将入党这种神圣的选择同自己的私利相联系的想法,都会使党员质量大打折扣。因此,从申请入党开始就要端正入党动机将“立党为公”深深扎根于自己的头脑中。此次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让我明确了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其次要学好理论知识,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做到博与专的统一,学与用的统一,以适应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需要。最后,要不断经受实践的磨练,增强党性修养,把实践活动融入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来。

四是看到了自己存在的差距,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通过这次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共产党的条件,认真对照党员标准检查自己的差距,明确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党员条件,哪些方面还没有达到;明确了入党有两个方面的要求,即从组织上、思想上入党,最重要的是思想上入党,把党员标准融入到实践去,以实际行动锻炼自己,要求自己;端正了过去认为只要自己工作做好就能入党,现在充分认识到,党员要从各个方面体现先进性,示范性。首先,要不断深入学习党的理论,体会其实质精神,结合当今动态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思想上,要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武装自己,实事求是,不断吸收新血液,指导自我修养。 其次,在实践中,要按照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为社会出一份力,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在基层中,从自身出发,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学习工作中,时刻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的先进作用。最后,要主动接受组织的教育、考察,严于律己,提高修养。

以上就是我对于本次党的理论学习的体会和努力方向。单凭这几天学到的知识是不足的,今后我将更加认真学习这些科学理论,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使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加强思想和世界观的改造,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团结周围的人,带动他们一起来学习。我会以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断地努力,不断地上进,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党的领导下,前进!

党的创新理论成果 篇7

在我们党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中,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最新理论成果,它既继承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基本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的重要特点;又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出了创新性发展,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宝贵品格。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性,突出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发展的历史地位。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第一要义是发展”的论断,我们领悟到,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以及维护世界和平,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应当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明确了发展的关键与目标,这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把握发展的价值目标,是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关键因素。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第三,确立了发展的核心问题。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成果归谁,这些涉及核心的问题,关系到发展的成败。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既不是简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也不是简单吸收西方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而是具有自己深刻的内涵,这就是,着重强调尊重人的主体价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实现人的主体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动摇的原则和前提。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与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统一起来,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提出了发展的基本要求。这就是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遵循什么准则,保持什么状态,是发展是否科学和有价值的直接标志。科学发展观积极吸收世界各国发展理念与模式的精华,明确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必须保持的状态,要求做到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以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文明发展、永续发展。由“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个文明建设”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性之所在。

第五,完善了发展的根本方法。这个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的方法,最根本的就是妥善处理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党的xx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思路,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党的xx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兼顾的方法的逐步完善,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切入点和重要实现途径。

总之,在新世纪新阶段,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了全党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

党的创新理论成果 篇8

我怀着激动澎湃的心情看完了《建党伟业》这部气势恢宏的电影,感受到了那段激昂的岁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展现了从1920xx年辛亥革命后到1920xx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再现了那段光荣的建党历程,讲述了中华民族第一批共产党员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故事,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震撼。

看完这部影片,令我最感动的是五四运动,看到爱国的学生涌上街头,高举旗帜,喊着口号,他们的爱国精神让我不禁落泪。这是一场伟大的运动,手无寸铁的莘莘学子,面对着国家的国土被瓜分,面对着国耻,并不是软弱退缩,而是勇敢地站出来,涌上街头,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喊出了中华民族人民的心声,他们无疑是爱国的表率,正是他们的满腔热情,他们心中燃烧的爱国之情才点燃了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抗击外敌的***。

他们是我们现代学生的榜样,他们爱国的精神,他们的勇敢,都值得我们学习。看完影片后,我试问过自己:“如果自己出生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自己也是那些学生中的一员,会勇敢地站出来捍卫祖国的尊严吗,会在外敌面前呐喊出自己的新生吗,会为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舍生忘死吗?

看完了这部影片,重温了这一段历史故事,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中华儿女的团结。它让我知道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条幸福之路洒满了鲜血,使我们更加懂得珍惜。革命先烈们甘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热情感染了我,这种精神也融进了我的血液里,并且会永远激励着我,像革命先烈一样,为了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它在我心中不再是一串串故事和一个个英雄,它所代表的是为了人民的自由和幸福可以牺牲自己的一种精神,它也是一部中华儿女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抗战史、奋斗史。

而对于我们,这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我们生在和平年代,我们是幸福的,但是我们的使命也是巨大的,我们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爱国热情,先烈们才会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失业中,而我们,要以这种精神为动力,满腔热忱,好好学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建设我们的国家。

这部电影让我收益良多,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更让我心怀爱国热情。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