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参考文献(优秀5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德育论文参考文献(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篇1

【关键词】高职;班委;考核;综述

向洪指出:“考核是主管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及有关情况进行记录,并依据特定标准评定其成绩。目的为发掘人才、制订培训规划,为员工奖惩提供依据。[1]”目前很少有学者讨论高职学生班委(简称高职班委)考核的具体内容,缺少以上信息,辅导员等无法评定人职是否匹配,无法为班委奖惩提供依据。故本文将对高职班委进行定义,并对高职学生特点、班委考核内容进行文献综述,以发现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及未来研究方向。

为保证精确性、及时性,笔者多选择发表在2010-2016年的核心期刊、且选择运用实证研究范式的成果。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在主题词、篇名、关键词中输入高职学生、班委、考核、特点等,引用相关文献47次。其中,期刊34次、书籍11次、学位论文2次;引用核心期刊11次,占期刊引用总数32.4%。下文将描述相关定义。

张松山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包括专科教育,高职院校包括专科学校[2]”本文所指高职学生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或者专科生。目前尚无高职班委的精确定义,笔者定义为在高职院校班级中承担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学生。同时,根据向洪的定义,笔者认为高职班委考核指:辅导员等相关人员对其工作表现及有关情况进行记录,并依据一定的标准评定其成绩。目的为提高其服务能力,并为其调整岗位、评奖评优提供依据。

高职班委属于学生群体,笔者认为应研究高职学生特点,方能制订科学的考核内容。

1 高职学生特点及其对考核内容的启发

目前学者多从学生生源、价值观、学习成绩、压力等进行论述。

1.1 学生生源复杂多样

目前高职院校以多种方式录取学生,学生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且呈现两极分化现象。吕希,汤海萍以浙江金融学院为例,指出:“该校18%属于自主招生、53%属于普通高考、29%属于单独招生。”[3]赵学峰支持高职生源复杂:“高职学生有中专生、技校生、普招生,有农村考生、城市考生;学生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动力有差异。”[4]可见,教师可从学习能力等方面对其进行考核。此外,高职学生价值观多样。

1.2 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多样化倾向

多数高职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但部分学生理想信念动摇,追求拜金主义与享分饕濉G昌仿、唐灏民、黎杨、王娟经调查发现,高职学生的思想主流积极进步。绝大多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5]但马贵民, 米志鹃, 尹莹也指出:高消费的诱惑、各种社会不公,使部分高职生走向功利。[6]刘卫东也指出由于物质诱惑,部分学生追求个人享受却忽视责任。[7]可见,政治素质仍然是学生班委考核内容之一。

1.3 学生文化基础薄弱

多数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与正确的学习方法。钱昌仿等通过问卷发现,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任课教师难以正常上课,部分学生混文凭、混日子。[8]施云涛经问卷调查,也发现部分学生想退学或混文凭。[9]以上结论均经过调查,较为可靠。总之,教师应对此进行考核,以改善学风。

1.4 学生承受较多的压力

韦恩・韦登认为:“压力指任何威胁到或被知觉威胁到人们健康,损耗其应对能力的情境,包括挫折、心理冲突、负担等。[10]”各种压力将损害学生身心。经问卷调查,施云涛指出:“压力使高职生迷茫、自卑、迷惑。”[11]苗军芙,杨永欣经问卷调查证实以上观点,发现高职学生自卑、迷茫、情绪变化激烈。[12]总之,高职班委应心理健康。下文将综述高职班委考核内容。

2 高职班委考核具体内容综述

高职班委与党政领导干部有区别,其不领取薪酬、职责是服务师生并完成指定任务,结合高职学生特点,目前文献借鉴“德、能、勤、绩、廉”党政干部考核内容,从政治素质、道德品德、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等进行考核。

2.1 对政治素质考核内容

秦玉琴指出:“政治素质是个人具有的政治觉悟、政治修养、政治能力、政治道德等的总和,其优劣体现在对政策理论的理解力,对政治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参加政治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等。”[13]政治素质是班委考核的首要内容。目前文献考核政治理论知识、政治信仰、政治品质、政治信念等内容。

2.1.1 考核政治理论知识

目前学者赞成通过测试高职班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知识水平来考核其政治素质。唐晓英指出:“高职学生很少主动去学习政治理论知识、部分学生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14]张罡也认为:“学校应通过时事政治的知识、团知识等考核学生政治素质与修养。[15]”笔者支持对以上知识进行量化评分。总之,学校可通过政治理论知识测试成绩来考核班委的政治素质。

2.1.2 考核政治信念

唐晓英指出:政治信念是指参与政治活动的个人和团体所具有的对政治生活的一种固定看法和坚定的主张。[16]目前学者通过学生对执政党的热爱、信任来测试其政治信念。刘德福、刘莉娅、况贤、蔡刚、马亚平提出高职学生政治素质包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正确的政治立场;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团活动;自觉撰写论文和心得等。[17]”唐晓英也支持通过学习来坚定信念,如“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的数量、掌握相关知识的程度能反映高职生的政治信仰。”[18]可见,学校可通过高职班委阅读的书籍种类、数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程度来考核其政治信念。

2.1.3 考核政治品质

盛友兴指出:“政治品质是人的思想品质中的最高形式,包括政治观念、政治觉悟、政治感情。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就是坚持其世界观与政治立场。”[19]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集中表现为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文献提出通过班委的服务态度、工作作风、品格、思想觉悟等进行考核。唐晓英认为:“学校通过优秀党员事迹、反腐倡廉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清正廉洁的决心。”[20]笔者支持对高职班委进行廉洁、爱民、为民态度考核。廖盖隆、孙连成、陈有进指出:“无产阶级政治觉悟包括其自觉处理个人利益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21]可见,学校可以通过学生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考察其政治觉悟,进而考核其政治品质。总之,学校应通过学生班委为师生服务的态度、行为、自身工作作风等进行考核。

2.2 对品德、道德的考核

周德昌指出,品德又称道德品质,即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所表现的经常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品德与道德的联系是,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品德内容来自社会道德。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品德反映局部社会道德的要求。[22]以上说明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个人品德好坏直接反映个人道德水平。目前我国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金炳华指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基本规范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主要领域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23]目前文献多从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等职业道德角度考察高职学生品德、道德,却忽视了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内容。

2.2.1 考核职业道德

宋希仁,陈劳志,赵仁光指出:“职业道德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根本原则和出发点。[24]”职业道德适用于正式雇员,而高职学生却非如此,故目前文献根据高职学生实际,提出考核学生遵守学习、学术、实习纪律情况;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诚信意识;敬业精神等内容。如应金萍提出从高职学生遵守学习纪律、学术、实习纪律情况;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态度与敬业精神进行考核。[25]笔者支持以上考核内容,但是原作者未说明以上考核内容的效度与信度。总之,学校可以从其遵守学习、学术、实习纪律情况;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诚信意识;敬业精神等考核高职班委职业道德。

2.2.2 考核社会公德

邓红彬、曹刚指出:“社会公德是指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高职学生应具有较一般公民更高的公德水平,有良好的道德修养。[26]笔者支持对此进行考核。目前的学者多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关系来制订公德考核内容。邓红彬、曹刚提出社会公德三层面:一是,人际交往,如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等;二是,人与社会之间,如爱护公物、勤俭节约、遵纪守法等;三是,人与自然之间,如保护环境等。[27]以上结论经过了问卷调查,较为可靠。同样,向文良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公德教育的方向,将公德内容分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类别并形成公德考核体系。”[28]笔者支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计相应考核内容。总之,学校可按照社公德三层面来制订公德考核内容。

2.2.3 考核家庭美德

目前学者多从孝顺、勤俭、和睦、感恩等方面描述家庭美德内容。李海霞、罗宗火指出:“家庭美德是调整家庭内部成员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交往关系的行为规范, 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等。”[29]穆学君支持以上观点,针对高职学生,提出:“家庭美德教育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俭持家、感恩报恩、珍惜父母劳动成果等。”[30]此外,马镛描述了古代家庭道德教育内容,如“保证学业、品德兼顾、明德修身、遵守法度、慎重择友、主动就业。”[31]笔者支持将主动就业列入考核。总之,该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如何处理与家人关系、与社会关系等。

2.3 对工作实绩考核

万福义指出:“实绩指干部在本职工作中取得的实际成绩,如本人职责范围内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情况; 处理业务情况及取得的成果。”[32]笔者支持考核高职班委完成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吴世先、张云也支持考核工作质量,提出从工作质量、数量、专业特长等考核高职班委。[33]业绩与实绩有区别,前者指较大的成绩,而班委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学生,故其适用实绩。目前很少有文献提出对其实绩考核内容,而多数借鉴了业绩的考核内容与方法,用目标责任制来考核班委,具体考核内容如下:

2.3.1 班长的工作责任与考核内容

文献认为高职学生班长应协助教师管理班级、处理突发事件、及时反映学生的问题与困难,使班级和谐奋进。韩战强、马慧萍以河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指出:“班长应汇总其它班委工作,按时向班级通报学生日常评分等信息。”。[34]笔者支持对班长进行上述考核,此外,班长应能向老师推荐评奖、评优对象,促进班级共同进步。如马令法、何淑玲指出:“班长应协同班主任关心、帮助班上同学,适当组织班级活动。”[35]可见,总之,学校可从组织活动的数量、学生对其的信任感程度、学生对班长工作的满意度等考核。

2.3.2 团支书工作责任与考核内容

文献认为团支书应能有效开展团学课程、团员活动、公正地推荐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发展预备党员等。韩战强等以河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指出:“团支书要负责本班的政治学习和团课学习、积极开展团活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等。”[36]笔者支持其应有效开展团课、组织团员活动。王鑫认为“团支书应完成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引导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发展党员等”[37]笔者支持从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数量、质量进行考核。总之,学校可从发展党员数量、学生对团课、团员活动满意度等进行考核。

2.3.3 学习委的工作职责与考核内容

文献提出学习委应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其学习能力。韩战强等认为高职学习委应能传达学习信息,配合老师开展教学活动,反馈教学问题,并开展学习活动。[37]笔者支持从其学习成绩、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进行考核。邓燕认为:“高职学习委应管理所有学习活动,如课堂考勤、反映学生学习困惑等”[39]笔者支持通过班级学风考核学习委工作。总之,学校可通过班级学风、学习委学习成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满意度等进行考核。

2.4 对工作能力考核

孙钱章指出:工作能力是人完成某种工作的本领,如运筹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等。[40]可见,凡是有利于完成工作的能力,均属于工作能力。目前文献从高职班委思维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等进行考核。

2.4.1 考核班委思维能力

黎美娴认为思维能力是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找出相关问题,并设法解决的能力,包括分析、逻辑、创新能力。[41]笔者支持班委应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秦瑛也支持高职班委应独立思考、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管理能力。[42]可见,学校应考核班委主动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班委行为能力

黎美娴认为:“行为能力是班委以实际行动开展工作、做好工作的能力。[43]”秦瑛也指出:“行为能力是班委执行工作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44]”以上观点都认为应考核班委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陈昊宇指出:“高职院校应通过实践、竞赛、志愿活动中服务态度与能力考核班委行为能力。[45]”总之,行为能力表现于班委必须能完成指定任务。

2.4.2 考核班委沟通能力

车文博指出沟通指信息交流,包括口头与书面沟通、其有助于获得信息资料、改善人际关系、满足心理需要等。[46]黎美娴支持考核沟通能力。即学生能用语言营造良好伙伴关系;能完成各类书面材料。[47]总之,学校应考核其口头与书面沟通能力。

总之,文献借鉴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下文将描述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3 文献综述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目前很少有文献全面论述高职班委考核内容,其中书籍与学位论文成果较少。对文献类型频数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X2(47,2)=34.766.Р=.00

高职班委为高职院校班级中进行服务与管理的学生。其可能生源来源多样,文化基础差、且承受了较大压力。 文献认为学校可从政治素质、品德道德、工作业绩、工作能力等进行考核。

未来研究可能采用实证主义范式,并尝试建立相关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向洪。人才学辞典[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69-70.

[2]魏英敏。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职业伦理学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3:28-31.

[3]吕希,汤海萍。浅析95后高职学生特点――以浙江某高校为例[J].科技视界, 2015(35):214.

[4]赵学峰。基于高职学生特点的管理思路探讨[J].科教文汇,2010(4):165.

[5]钱昌仿,唐灏民,黎杨,等。掌握高职学生特点,切实做好学生德育工作[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1):51.

[6]马贵民,米志鹃,尹莹。高职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探究[J].中国西部科技, 2008,7(17):52.

[7]刘卫东。基于高职学生特点的班主任工作策略探析[J].成功(教育),2012(11): 195.

[8]钱昌仿,唐灏民,黎杨,等。掌握高职学生特点,切实做好学生德育工作[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1):52.

[9]施云涛。高职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1): 47.

[10]韦恩・韦登。人生的心理智慧[M].金盛华,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46-250.

[11]施云涛。高职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1): 47.

[12]苗军芙,杨永欣。高职学生的人格特征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5): 18.

[13]秦玉琴。新世纪领导干部百科全书第6卷[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 4544.

[14]唐晓英。高职学生政治素质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2):76.

[15]张罡。高校二级院系学生组织干部考评机制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35(15):18.

[16]唐晓英。高职学生政治素质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2):78.

[17]刘德福,刘莉娅,况贤,等。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68.

[18]唐晓英。高职学生政治素质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2):78.

[19]盛友兴。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的贯彻[J].中国成人教育,2009(12):121.

[20]唐晓英。高职学生政治素质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2):78.

[21]廖盖隆,孙连成,陈有进。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上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959.

[22]周德昌。简明教育辞典[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475-476.

[23]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655-656.

[24]宋希仁,陈劳志,赵仁光。伦理学大辞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901-902.

[25]应金萍。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机制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9(3):53.

[26]邓红彬,曹刚。当前高职学生公德行为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5):112.

[27]邓红彬,曹刚。当前高职学生公德行为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5):112.

[28]向文良。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30):71.

[29]李海霞,罗宗火。浅谈新时期家庭美德教育[J].今日南国,2008(9):162.

[30]穆学君。高职院校学生四德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8):82.

[31]马镛。我国古代对青少年的家庭道德教育[J].道德与文明,1992(6):23-24.

[32]万福义。中国共产党建设大辞典[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392.

[33]吴世先,张云。试论广西高职高专学生班委队伍素|的培养[J].社会科学家, 2015(增刊):323.

[34]韩战强,马慧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新模式初探[J].河南农业,2012(4):46.

[35]马令法,何淑玲。班长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2(4):159.

[36]韩战强,马慧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新模式初探[J].河南农业,2012(4):46.

[37]王鑫。发挥团支书在大学生活中的纽带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5(16):237-238.

[38]韩战强,马慧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新模式初探[J].河南农业,2012(4):46.

[39]邓燕。高职院校班委成员整体效能的个性心理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10.

[40]孙钱章。实用领导科学大辞典[M].1.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685.

[41]黎美娴。高职院校学生干部能力培养的优化探析[J].职教通讯,2014(20):59.

[42]秦瑛。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的培养目标与对策[J].职业技术,2014(21):158.

[43]黎美娴。高职院校学生干部能力培养的优化探析[J].职教通讯,2014(20):59.

[44]秦瑛。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的培养目标与对策[J].职业技术,2014(21):158.

[45]陈昊宇。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14-15.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篇2

德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认同教育者所倡导的对社会、对事物、对人生的观念,并内化于自己的观念体系中,成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过程必须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体验、感情的积累和行为的实践才能完成。因此,德育教师在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时,只有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才能实现德育的效果。现在有的教师不管学生懂不懂,夸夸其谈,甚至有些问题教师自己都没有弄清楚就引进课堂中,致使教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而要克服教学中的盲目现象,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多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增强课堂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当前社会变化对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市场经济中利益突显所引发的金钱观、享乐观等,以及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人际交往的虚拟化等。面对这些问题,德育教师必须在德育活动中及时关注并引发思考和研究,增强学生对多种意识形态、多种价值取向的辨别批判能力,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进取品质和优良品德。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德育课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师从头讲到尾,满堂灌输,教学效果较差。德育课的理论性比较强,所讲的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由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服从和服务于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以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最优化。所以,教师在教案的设计、知识的传授、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能力的训练以及情境的创设等方面都要灵活多变,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设疑的问题难度适中,由浅入深,问题有新颖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

此外,德育课教学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引进多媒体教学。德育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如组织辩论赛、分组讨论等等,让学生感到德育课不是假大空,的确对自己有帮助。三、重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德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模式是满堂灌输,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淡化甚至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积极、主动地思考。所以,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独立思维能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改进德育课考评方法

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还存在着陈旧的“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考评方法,这种方法使本来就对枯燥的德育课没有兴趣的学生更加产生厌烦情绪。因此,要想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改进德育课的考评方法。

1.创设合理的考试形式

改革考试观,摒弃教师课堂讲什么,学生笔记记什么,期末考试考什么的做法,应以能力考核为目的。考核形式要多样化,在传统的闭卷考试和笔试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开卷考试和口试,并配合写一些小论文,立足于通过学习知识,获得一种再学习的能力,即重在理解运用而非记忆,重在课堂参与而非结果。

2.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惟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在个性和潜能上的差异,容易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而构建科学的考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强弱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尽量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其特长。比如可以使理论考核占30%,如小测验、小论文等,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参与活动占20%,主要考核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努力使各层次学生在相应的评价体系中得到充分发展;卷面成绩占50%。

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

德育教育要与时俱进,增强时代特色,如就近期的一些国内大事开展“揭批”、“向地震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等活动,肯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德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比如引导学生通过查报纸、翻杂志、上网搜寻、请教老师、关注广播电视,去学习、感知、领会国内外大事,提高学生素质和立志报国的使命感;倡导他们参与“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定期到校园捡垃圾”等活动让学生明白人们的环保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多重要,从而提高了从自己做起爱护环境的积极性。

总之,德育课教学可以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树立新的德育教学观念。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德育课空洞、枯燥,而会在平等、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在知识、能力和觉悟方面都有所收获,切实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传统模式下的德育课教学是重知识轻能力、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构轻创新,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对德育课教学进行改革,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关健词]德育课教学实效性教学方法学习主体

德育课教学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学生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德育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重知识轻能力、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构轻创新,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妨害和限制了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德育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德育实效性包括德育教育效果和德育教育效率两方面,强调德育课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作用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并取得一定的效果,真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懂得如何正确做人,正确看待事物。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要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高志军。浅议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7).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篇3

论文的参考文献我们要真实准确的撰写,我们不能把别人的学术研究成果当作自己的研究,这样是不道德的,也是对科学研究的不尊重,也侵犯了文献作者的知识产权,是要负相关的法律责任的。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欣赏。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教育学。1984.

[2]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1999.

[3]侯怀银,王霞。高等教育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教育研究,2006,(4).

[4]李硕毫。高等教育学学科性质辨析。高等教育研究,2002,(1).

[5]王建华。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关系争议——兼论教育学的未来。学前教育研究,2007,(4).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1]扈中平,李方,张俊洪主编。现代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1.

[3]《小学教育学》教材[M].人民教育出版社。

[4]骆风。海内外学者有关家庭教育要素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05(6).

[5]厉育纲。关于我国家庭教育学科体系构建与发展的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2005(3).

[6]邓伟志,徐榕。家庭社会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学的迷惘和迷惘的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89,3

[2]霍斯金。教育与学科规训制度的缘起—意想不到的逆转[A].华勒斯坦等。学科。知识。权力[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43

[3]斯东。米亚拉雷等。世界教育史(1945年至今)[M].张人杰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496

[4]大河内一男等。教育学的理论问题[M].曲程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7

[5]钱一石。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中华书局,1934.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德育评分

德育学分制是随着高校学分制改革而诞生的一种新型德育管理评价体系。19世纪末美国哈佛大学首创学分制,以选课为核心,实行弹性学制,学生修满规定的最低学分即可毕业。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德育学分制是借鉴了大学生综合测评的评价内容和方法,融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德育载体于一体,并以学分的形式加以规范的高校学生德育管理体系。”[1]“高校德育学分制的意义在于将德育和管理工作贯穿于高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建立了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德育管理模式,突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2]德育学分制由于兼顾了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突出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具有可量化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受到了高等学校德育工作者的欢迎。

2014年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出台了《德育学分实施细则》,在德育学分制改革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纵观目前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的实施情况,还存在制度出台过于仓促、内容设计过于简单、贯彻落实不够到位、考核评价不够规范、结果运用不够科学等诸多问题。本文拟从德育学分制的计算方法、出台过程、内容设计、评分细则、结果运用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进行整体设计,以期充分发挥德育学分制在高职院校德育管理中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德育学分的计算方法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德育学分=学分绩点×基本学分(100分),德育学分由理论学分和实践学分两部分组成。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没实行学分制,德育学分可以采用基本学分百分制。另外,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德育理论课单独计算成绩,所以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可以只包括实践学分。

关于德育在综合考评里所占的比例,不同高职院校权重不同。比如,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综合考评=德育(40%)+智育(60%);济南职业学院的综合考评=德育(50%)+智育(50%);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综合考评=德育(15%)+智育(70%)+体育(15%)。德育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在综合考评中所占的比例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过多容易使学生忽略专业学习,过少又起不到引导教育的作用。因此,德育在综合考评中所占的比例以30%~40%为宜。

二、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的出台

德育学分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德育管理体制,其制定出台不应太过草率,应该成立由党委统一领导,由学工、教务、团委、二级学院学工等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德育学分细则应由学工负责起草,事前M行充分的调研,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的意见,多方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召开党委会、学代会和教代会表决通过,并且在试行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德育学分制应坚持导向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指标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应坚持民主性原则,让广大师生充分参与到德育学分制的制定过程中来;应坚持科学性原则,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高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应坚持可操作性,德育指标的制定要尽量具体完善,具有可量化、可操作性。

三、高职院校德育学分的内容设计

德育涉及学生的生活、学习、纪律、活动、情感等方方面面,德育学分的考核范围也涉及德育工作的各个领域。2002年、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提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3]据此,德育学分的内容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四大模块:

(1)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该项主要考查学生思想、政治、道德、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道德素质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遵规守纪与文明礼仪。该项主要考查学生遵规守纪、讲文明树新风、礼仪仪表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培育学生诚实守信、文明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该项主要考查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奉献意识,提高学生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4)科技创新与文体活动。该项主要考查学生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社团活动、文体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学生专业、身体、心理、审美等综合素质。

四、高职院校德育学分的评分细则

德育学分是对学生除专业学习外其他综合素质的考评,评分细则应尽量细致完善,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德育学分可设计每学期基本分为60分,在此基础上进行增减,及格分60分,最高100分。实行学分制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情况按学年评定,没有实行学分制的高职院校可以每学期评定一次。学生实习期间的德育学分依据实习学生管理办法进行考评。右边的德育学分评分细则表,各高职院校可做参考。

五、高职院校德育学分结果的运用

德育学分是学生在校期间表现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评价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要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将评价结果充分利用起来。考评结果可用作评优、评先、评奖、组织发展、实习推荐、入伍升学、就业毕业等的重要依据,考评结果要和专业学习成绩一同放入***。实行学分制的高职院校也可以尝试将德育学分与教学学分互换。

考评不及格的学生要进行重修,重修的内容可以包括:举办思想政治报告会、讲座,阅读相关书籍撰写学习心得;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素质拓展培训等。学生重修德育学分时,学校要制定统一的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重修任务,原则上利用晚上和休息日进行,一般不得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学生德育学分重修方案由学工、团委、教务、二级学院学工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重修仍然不及格的学生缓发毕业证或不发毕业证。

参考文献:

[1]楼军江。大学生德育学分的设计与操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1(Z3)

[2]周预分。高校德育学分制探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篇5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切入点确定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063-01

当前教育部提倡素质教育,因此思想品德教学成为学生教学的重点之一,其也是培养学生积极人生观、世界观与高尚品德的主要手段。针对上述情况,不断的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具体切入点的确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1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情感落实状况

通过研究观察当前教育情况,可以发现,尽管国家大力提倡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然而由于中考与高考升学率的压力,学校对其落实依然不够。许多地方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还比较大,教师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学生也是为了升学而学习,甚至一些教师认为单纯的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即可,无需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只将眼光停留在学生的认知阶段,并未有效地升华到情感方面。造成的结果为,学生展现出来比较多的德行不一,虽然已经掌握了相关的思想道德知识,可是在实际的活动中却做出一些同理论相违背的行为,比如虐待小动物,随地乱丢垃圾等。因此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在认知目标完成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

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切入点的有效确定

青少年是人格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每一个学生优良品德是思想品德教师主要目标,而在实际教学中也需要抓住有效机会,采取合适的方式来进一步培养学生高尚道德,从而有效地完成相关教学目标,下面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的一些有效的方法:

2.1 情教结合。

众所周知,人的情绪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与可感染性,在此基础上,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饱含丰富的热情去打动与感染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需要拥有充足丰富的情感,跟随着所要教学的内容,喜悲结合,在讲述的过程中则充分的融入自己的情绪,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教学中实现情感的升华。比如在复习初一课本中关于珍爱生命这一部分时,正好遇到雅安大地震发生,刚上课我就用比较深沉与悲痛的语调向学生们通知了这个消息,与此同时结合相关课文内容,在课堂上通学生共同讨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讨论勇气和力量。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有效地拉近了我同学生的距离,在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与领悟生命的真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善于利用教材的特点,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讲述七年级《珍爱生命》这一单元时,我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大自然,通过观察一草一木,还有各种小动物,来引导学生认识与了解到生命的珍贵与可爱,从而指导学生享受青春,实现人生的价值。

2.2 以理动情。

我们通常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时,不仅要运用理论教育学生,还要情理结合,这里面的理就是讲道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比较困惑的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从而合理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节操。一些学生对于生命的真正价值以及人类对社会的贡献有着不同的见解与看法,其认为人的价值实现主要是依据社会对自己的回报。为了有效地阐释学生这一方面的误区,我做出了如下解释:一方面人的价值主要是在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来实现,只知索取而不知道奉献的人是不能够被社会认可与赞赏的,这样的人无法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另一方面风险也是要有度,在自身能够承受的基础上,与此同时奉献也不否认个人合理利益的获得。以此来有效地解释与传递人生价值的真正含义,帮助他们竖立正确的价值观。

2.3 创造情境模式。

作为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式之一,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所要教导与传达的情感,从而帮助高尚道德的培养。比如在教学中可以用语言来描绘具体的情境,或者采用音乐以及其它多媒体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情境,从而有效地激发以及引导学生高尚道德培养。比如在讲述七年级第二单元《认识自我》这一课时,一些性格内向比较自卑的学生通常只能看到自身不足的一面,却无法发现闪光点,从而愈发孤独冷僻。针对这种情况,我向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一个小男生由于天生残疾,背上有个很大的疤痕所以非常自卑,不敢与人交往。这是他的妈妈对他说,他之所以背上有疤痕,是因为他本来是天使,而那个疤痕本来是天使长翅膀的地方,这是证明他是天使的印记。小男生知道之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而我的学生们也笑了。我相信学生们能够在这样一个小故事中得到情感上的升华,帮助其正确认真的看待自己。

此外还能够采用图画来再现情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极大的促进了多媒体教学的推广与使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的利用多媒体。比如在学习塑造自我这一课时,有设计了解自尊涵义这一小节。我设计了放置一个幻灯片,讲述寓言故事来引入课程,教导学生要维护自身的仪表与心灵,不做出对自身人格有损坏的事情。从而帮助学生思考健康高尚人格的含义,了解自尊同知耻之间的关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教育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重点所在,而一些学校与地区依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其重视不够。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当前思想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具体切入点确定,从而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知识与品德双优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志平。思想品德课道德情感教育浅谈[J],学周刊・理论与实践,2009,24(3):3-4.

[2] 张德姜,王怀义,刘绍叶。 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功能[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8(1):18-21.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