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策划方案范文(精选12篇)
文明校园创建档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真实记录,是精神文明建设中最具吸引力和渗透力的有效载体。随着文明校园创建的不断深化,对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档案整理的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探究文明校园创建档案收集与整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进一步提升文明校园创建档案工作水平,进而为文明校园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档案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档案内容基础涵盖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是高校文明校园创建的有力抓手,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档案的“数据库”。这些内容体现了高校抓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立德树人的初心;抓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立制管人的决心;抓师德师风建设,坚持以魂塑人的匠心;抓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人的爱心;抓思想阵地建设,坚持管理育人的恒心。这些内容成为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水平和空间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档案的具体内容
一套完备的文明校园创建的档案可以系统、全面地体现出一个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层次和水平。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文化和生产服务等方面紧密结合,档案涉及面非常广,内容非常复杂。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道德建设
分为统筹规划与组织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和志愿服务,文明集体创建,传统文化与文明礼仪教育,法治观念与诚信教育等内容。以宁夏医科大学为例,具体内容包含宁夏医科大学师生理论学习安排,各学院开展的特色品牌活动,学校实践育人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公益活动,开展“学雷锋”教育实践月活动,“文明单位”“文明宿舍”“文明班级”评选等相关材料。
(二)领导班子建设
分为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党员作用发挥等内容。例如宁夏医科大学历年大事记,学校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材料,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情况,年度民主生活会材料,党员发展对象材料预审表暨审查结果登记表等。
(三)师德师风建设
分为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师德教育、加强师德考核、强化师德监督、加大师德激励惩处和师德师风表现等方面。宁夏医科大学出台了《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的暂行办法》《高层次人才考核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良好局面。
(四)校园文化建设
分为工作保障、文化设施、文体活动、文化品牌,积极开展品牌特色文化活动等。宁夏医科大学每年清明节前夕开展的“向逝者及遗体捐献者致敬活动”已连续举办12年,已成为学校人文医学教育的品牌活动,在师生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非常大。“书香宁医我爱阅读”读书分享活动,“大手拉小手共织大学梦”帮扶活动等品牌特色活动均以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方式浸润宁医学子的心灵。
(五)校园环境建设
分为环境规划、校园平安、环境卫生等方面。学校把师生对学习、工作、生活的美好需要作为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注点。学校以创建“平安校园”为主线,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构建校园安全稳定常态化工作体系,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
(六)思想阵地建设
分为重视活动阵地建设、活动场所管理、宣传阵地管理、网络阵地管理、发挥阵地育人功能等方面。通过完善报告会申报和审批制度,对研讨会、讲座、论坛等活动进行严格管理。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电子屏、宣传栏、新媒体等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师生干事创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及思想保障。
三、文明校园创建档案整理存在的问题
(一)收集整理档案的时效意识不够强
档案员对及时总结工作、传播文明理念,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档案的意识不够强。收集时效与档案质量和完整度的关系不紧密,档案收集工作作风和责任感不强。例如临床医学院举办“宪法宣传周”活动,通过邀请区外法律专家进校宣讲,提升师生法治素养。但工作人员认为这本是一项工作,而忽略了自身也是档案员的职责,导致活动结束后未留存任何档案资料,造成该学院法治观念建设的档案资料缺失。
(二)档案收集的范围不够全面
对档案收集责任部门划分不够明确。由于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在收集文明校园创建资料时,有些工作人员认为提供资料是帮助组织单位完成工作,因此工作积极性、配合度不高。往往通过关键词进行主观划分,认为包含有“精神”或“文明”字样的内容才属于精神文明建设档案收集的内容范围。且档案收集环节的档案的完整性不高,容易将相对重要的、结果性的材料进行收集,而忽视了过程性和筹划性的材料,没有做到对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组织、实施、效果、总结等全过程各环节档案材料的收集。
(三)档案收集不够及时
从档案的来源看,活动的承办单位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开展工作或组织活动的具体流程上,而对在开展工作或组织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重视不够、收集不够及时。例如学校组织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但因缺乏对档案收集整理的意识,只注重活动的形式和效果,未对活动的相关资料予以及时收集整理,错失了一些珍贵资料。
四、提高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档案整理水平的对策
(一)建立规范的档案收集管理规章制度
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文明校园创建总体规划,既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对档案的重视,也能够使文明校园创建档案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各单位应充分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档案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工作日程,真正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
(二)增强文明校园创建资料收集意识
各单位档案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文明创建资料的收集归档意识,要认识到在文明创建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各种类别的资料,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及时有效地收集,才能形成档案,发挥档案资料的价值,否则时间一长,各种档案资料容易散落在各个角落,出现遗失和损毁。(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文明校园创建的新形势,对档案工作者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建设一支责任心强、具有奉献精神的档案工作队伍,档案人员只有不断提高素质,不断探索新路,才能够使档案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四)做好归档范围培训工作
首先要对文明校园创建的归档范围进行准确界定,再组织档案管理人员系统学习文明校园创建的档案管理知识,要求能够熟悉归档范围。《宁夏医科大学校级文明单位建设与管理办法》中对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对档案员的培训中加以规范,提高了归纳各类档案资料的效率,增强了文明校园创建档案资料的.整理水平。
(五)增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育人功能
高校档案包含了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等各方面的丰富资料。这些资料融合了高校工作人员对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总结和认识。融汇了高校特有的精神文化以及价值理念,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尽可能地通过多方面建设平台把高校档案的精神文化传输给所有师生。让他们对学校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了解得更深入、更透彻。从而对学校产生更加浓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进而将这些感触转变成动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智慧支持及文化支持。
(六)加强文明校园创建档案的挖掘与凝练
近年来,随着高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档案管理人员可开发出档案中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事迹,优秀教师和教书育人楷模的模范事迹,使师生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明确了前进的动力。从而激发师生参与创建文明校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做好精神文明建设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是档案工作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由之路,在新时代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必须切实从各方面加大力度,予以重视。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每项档案资源的信息转化,加快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总之,只有不断地对高校文明校园创建档案进行科学有效地收集和整理,做好高校档案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才能为文明校园创建奠定夯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做好高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将高校档案中先进的科学技术、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格精神进行发扬,必将会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丰富的养料,满足文明校园创建对高校档案的需求。
一、转变学校档案管理理念,提升对建设校园文化的认知
小学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强化档案管理,凭借档案资源丰富校园文化体系,构建全方位的服务结构,确保顺利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一是要更新理念,树立用档观念,促使学校师生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工作,了解其管理内容,把档案资源充分利用到建设校园文化的各个过程当中。小学要正确树立档案管理理念,尤其是领导层,要正确认识档案管理,挖掘学校档案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作用,构建相应文化体系。同时,加强档案交流,增加对档案管理的投入,形成有序的档案管理,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二是学校要提升自身认识,加强工作主动性,认识并发挥学校档案的文化作用。目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受到档案管理较大的影响,但不完善的档案管理内容直接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不到位,制约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所以小学的档案管理者要大力挖掘建设校园文化和档案管理内容之间的关系,全面拓展档案服务功能,主动、积极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建设和谐的小学校园服务体系,依托档案宣传校园精神及特色教育,传播校园文化活动。
二、优化学校档案编研,促使学校档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档案是建设校园文化的基石,几乎每一所小学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一系列信息在学校档案中应当有记录,所以应重视在建设校园环境时利用这些档案信息,把学校特征、文化底蕴等通过各种建筑、雕塑或人文景观反映出来,赋予师生丰富的校园环境文化内涵。看似静态的景观、建筑往往能动态体现小学的理念、历史、文化,端正师生审美意识,培养其热爱校园的精神,促使其正确树立道德观、价值观,营造校园良好氛围。同时,学校档案是小学建设制度文化的依据,制度建设务必坚持以人为本,适宜的制度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是建设并发展校园文化的方向。
另外,学校档案是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各所小学的档案都记载着师生在各个阶段的办学过程、创业过程,记录着很多感人的、被遗忘的人、事。换言之,学校档案记录着小学自身发展历程,凝结优良校园风气,历史沉淀厚重,教育成就厚重,因而小学要结合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探索学校档案的科学精华、人文精华。小学可依托学校档案落实校园精神及特色宣传教育工作,帮助师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成就,化师生的责任感、荣誉感及使命感,从而提升师生的精神品位及文化素养。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档案对建设校园文化的影响
对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现代办公设备及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小学发展档案工作的必然趋势,有助于缩短开发档案信息产品的周期,最大限度增强档案对建设校园文化的影响,发挥档案作用。一方面,小学要建立健全档案目录、全文等数据库,实行计算机管理,自动生成档案检索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在保护档案原件的同时方便发挥档案的作用。由于小学的技术力量、人员力量十分有限,所以可选择外包数据库建设的.形式,借助外部技术力量促进小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成学校档案数据库以后,查询档案信息的时间大大缩短,学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周期也相应缩短。
另一方面,小学应加强校园网建设,及时在校园网上开发档案信息的成果。在尚未普及计算机网络之前,人们依赖印刷品信息,成本很大,且时间滞后;在普及校园网以后,小学档案室就能通过校园网实时信息,不仅成本低廉,且师生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阅读档案、下载档案信息。随着校园网越来越普及,小学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应用现代化的办公技术,通过管理软件实现学校档案、文书的一体化管理。且学校要重视创新档案载体,因为过去的学校档案载体以纸张为主,但时代在改变,学校档案信息载体发生本质变化,传统文字档案已经发展为声音、影像等格式,这些素材的感染力很强,本身的真实性、原始性就很强,要求学校要将新型的、充满活力的信息载体注入学校档案管理,通过集合各种形式就能使学校档案形成形象、直观、立体的表现形式,增加档案对建设校园文化的感染力。当然,实物档案、纸质档案也要妥善保存,落实相应的存档工作,助力学校档案作用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发挥。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校园环境设计
检索:.cn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832(20__)04-0066-03
一、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项目简介
哈尔滨师范大学是一所师范类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代表着黑龙江省高等师范教育的最高水准。哈尔滨师范大学创办于1951年,截止至目前共分江南、江北(主校区)两大校区,均坐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区内。哈尔滨师范大学20__年将江北校区行知楼门前占地面积共4.7万平方米区域进行重新规划。
(一)气候影响
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最北的省会城市,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季风气候的典型特征。哈尔滨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漫长长达5个月之久,夏季温度凉爽宜人,春、秋季节时长较短,属过渡季节。
(二)规划范围区域分析
校园文化景观规划范围位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江北校区行知楼北侧,总占地面积约为4.7万平方米。景观规划区域北侧为齐民路,西侧紧邻哈师大驾校,南侧为春秋北路,东侧为春秋东路。所处位置为行政办公主楼、教学楼、驾校、幼儿园、校医院所围合,属综合区。便捷的交通与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地块具备了重要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三)目前景观现状
校园文化景观规划区域为哈尔滨师范大学主要景观规划区域,自江北校区建校以来共经历四次规划,由于地下水位等问题一直未规划完整。地段目前在齐民路一侧现有景观绿化带,绿化带景观植物及色彩搭配较为合理,并具备良好的视觉效果。周易路两侧景观绿化带灌木为红端木树篱、红端木树球及小叶丁香树球,现栽有乔木为水曲柳,部分死亡。地段临近行知楼一侧栽有乔木林地,树种基本为青扦云杉、樟子松、银中杨。
二、哈尔滨师范大学校训及校友文化
(一)校训
哈尔滨师范大学校训“敦品励学,弘毅致远”。校园文化精神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指南,以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理念和精神境界作为自己教书育人的不懈追求,形成了体现陶行知先生思想真谛、而且具有哈尔滨师范大学办学特色的“行知精神”,并通过代代传承,使“行知精神”在这座北疆师范学府生生不息、茁壮成长,成为一种育人传统、一种文化传承、一种思想象征,并形成了哈师大人的精神支柱。
(二)校友文化内涵的释义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子一直秉承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精神,不仅是问道、修身明德的过程,更肩负着劝学、传道、化俗的特殊使命,所以哈师大校训“弘毅致远,敦品励学”为师范学子遵守自身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的精神动力。在校的优秀教师以及一届届的优秀毕业生都是在这样的校训洗礼成就自我,所以树立哈师大所培养出的优秀毕业生以及哈师大的名师形象即是整个校园文化景观规划所要表达的内容与体现(即为主题定位),哈师大的校训则是贯穿校园文化景观规划的精神轴线(即为设计理念),故名为“校友林”。
(三)设计主题定位
设计主题主要想体现求知与明德的大学之道,也要体现师范类大学的责任与使命的同时传承“行知精神”,因此综合了校训内涵、校友文化、行知精神、思源理念等几个主要的设计元素内容从而确定校园文化景观主题为“问道劝学,行知思源”。
三、“校友林”文化景观方案设计说明
通过“园”“圆”“源”三个同音不同字不同意的元素进行方案设讯分别代表着“自然”“形态”“人文”。“园”――“自然”:通过地形、园路、建筑群、树木花草、公共艺术及景观小品等作为载体,衬托出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的自然环境,并结合原有绿化达到园林式景观效果。“圆”――“形态”:圆形象征着圆满、完美、和谐、团聚,亦有顿悟之意。圆的形状也为本次设计方案的主要景观设计元素,打造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的同时也赋予深刻的寓意。“源”――“人文”:不仅是校训“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的体现,更是表达了庚信在《微调曲》中的“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这一说法。
四、“校友林”文化景观方案解析
(一)设计解析
“两轴、五区”景观功能区域划分。整改方案中设计有两条轴线(主、次轴线)与五大功能分区,分别为入口景观区、名师学子区、艺术文化区、下沉广场区、等候休闲区。圆形的设计元素组合融入“问道,劝学”的教育内涵,五大区域处处体现严谨的“教风”与“学风”,自由曲线式的园路连接着各大景观节点,更是景观观赏路线,多处微地形的体现使得空间层次更丰富,且校园环境自然和谐,寓意深远。
规划区域由行政办公主楼(行知楼)、教学楼、驾校、幼儿园、校医院所围合,设计中,充分考虑周边建筑性质对本次文化景观方案的影响,做到交通便利,最大化满足各周边区域的功能需求。(图1)
交通动线方面不仅充分满足机动车、人行交通及景观交通的便捷,也考虑车行、人行以及景观节点交通环境之间的影响。三级景观道路的划分能够有效连接景观主要功能区域的同时便捷周围不同使用者的同行需求。设计理念遵循“行、停、观、游”,即“交通便捷、休憩休闲、文化游览、艺术观赏”四大功能体现,彼此保持独立交通环境的同时又能够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景观效果。(图2)
视觉效果中齐民路形成了较强的视觉进深,形成了开敞的视觉和视距设计效果;春秋北路、驾校一侧及教学楼一侧通过灌木、乔木组合形成了封闭私密的空间界线,起到了隔断、吸音、降噪的作用。
(二)主要的景观节点
入口景观区域是景观环境空间序列的起始,具有提示、引导的作用,设计过程中半围合的景观设施结合校训字体具有庄重、包容之感,坡面的设计手法符合最舒适的视觉观赏需求的同时能够有效的起到引导作用。
下沉广场是校园文化景观的重要区域,下沉式的设计手段,具有包容、团聚及安全的心理感受,满足学生聚集、文娱活动、休闲阅读等功能需求,也提供给师生丰富的垂直交通变化和空间层次的变化,结合四周古树及两侧半弧形花池形成景观广场区域一抹亮丽的色彩。(图3)
名师学子园是方案中的主题区域,也是设计主题的内涵所在,同心圆式设计布局,表达名师学子最核心的校友“源”文化林。中心圆形广场为名师园,由四个半弧形景观浮雕墙组成,记载着哈师大的名师学者;外侧的圆为校友林,栽种核桃、山桃稠李等阔叶乔木,寓意桃李满园。(图4)
学子坪由开阔空旷的`草坪区域组成,结合周围的公共艺术、乔木、灌木的围合从而形成独立优美的开阔区域,为学子们提供读书、聚谈、拍照的空间场所,也是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休息、呼吸”的点睛之笔。
(三)植物设计配比
景观植物设计中以绿色设计为指导思想,充分保留原有青扦云杉、樟子松、银中杨等林地树种及齐民路南侧景观绿化带。针对设计要求及交通动线进行局部的改造和移植,结合原有植物环境进行设计,在保证整体设计效果的条件下疏密有度,形成视域空间与景观环境的有机结合,倡导绿色设计理念。
丰富的微地形变化和地被植物,结合不同花期的灌木、乔木,打造“春赏花、夏观叶、秋育实、冬有形”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将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文化景观(校友林)打造成四季皆宜的校园景观环境。
(四)景石的设计
校园景观石不仅美化环境,打造自然氛围,营造儒雅情趣,更是文化积淀,思源情怀的承载和有效的表达手段。景观石设计以景观功能景石及校友赠送景观石形式体现,传达师生共同完善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理念。
(五)公共设施
休闲座椅是景观环境中,尤其是校园文化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下沉广场区域利用台阶设置休息座椅,节省空间的同时围合气场,形成凝聚力的空间氛围;其次通过树池的变化和功能结合,形成心理上的虚拟空间,具有安静、私密、休息休闲的空间属性。
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党的教育方针,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市教育局已决定将20xx年设为校园文化建设年,并发布了相关文件。为了切实落实上级部门的指导精神,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加强学校的文化氛围,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特别制定了这个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抓住市教育局20xx年校园文化建设年的机遇,以教学育人、环境育人为基础,以上级部门的要求为导向。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文化基础设施,创新校园文化内容,扩大校园文化活动范围,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争取在未来三年内将本校发展成为一所独具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教育基地。
二、校园文化建设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本年度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安排
1、宣传启动阶段(3-4月)
①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20xx年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理解和认识其精神实质,形成全员认真执行该方案的思想氛围。
②基于广泛的意见征集,认真研究并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方案。
③进一步宣传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将20xx年设为校园文化建设年的意义,公布本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并将相关任务分配给每位教师和各个班级,形成人人参与、协同管理的良好局面。
2、全面实施阶段(5-10月)
①在5-7月期间,围绕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净化”主题展开活动。②在8-10月期间,按照“全方位、多角度、精细化”的要求,广泛深入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其他方面。
3、巩固提升阶段(11-12月)
集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自我评估,为上级部门的检查做好准备。
四、主要工作目标
1、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学校的文明水平。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通过建设校园文化,使学生身处于一个文化气息浓郁、文明程度高的环境中,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激励。
2、完善校园软件建设,提高校园文化的品味。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和文化品味是它的灵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将学校的愿景、指导思想、教育理念、历史传统、精神面貌、特色、目标、校训、校歌、校徽、校旗等内容进行推广展示,使全校师生深入了解和共享这些价值观。
3、创建清洁美丽的校园环境,提升学校的外部形象。以教育为引导,以制度为保障,师生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将学校装扮得色彩协调、布局合理、窗明几净、鸟语花香,创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4、建立丰富的第二课堂,赋予学校青春活力。除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时机和需要,灵活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个性化地成长,让学校充满活力。
5、遵循中心学校的整体目标,争取在未来三年内将学校建设成为规划科学、设施完善、制度健全、理念超前、文化底蕴深厚且具有持久效应的和谐校园。
五、具体工作措施
1、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巩固环境卫生区域责任制,规范地对校园草坪、花坛、树木进行修剪养护,根据学校的财务状况和校园实际情况,遵循实用、经济、美观、健康、和谐的原则,对校园环境进行升级设计,例如在今年内为校园安装数量适宜的既能装饰校园又能提供照明的景观灯。
2、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法治校试点校”,我们一直重视制度建设,今年将以“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年”为契机,结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其与时代同步,更加适合当前的需求,更具操作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一步推动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工作进程。
3、发扬校园精神。首先设立校树和校花;2.将本校的校训(诚信、严谨、勤奋、创新)、办学思想(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基础,为民族的未来承担责任)、教风(敬业、奉献、诱导、关爱)、学风(勤学、思考、活泼、真实)、校风(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领导育人)以及校树、校花的含义多次向师生讲解,使全校人员都能理解其内涵,并将其内化为个人理念和追求。
4、加大对管理工作的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对现有各类功能室的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重新规划室内的物品摆设,做好卫生清理,消除卫生死角。对教室、办公室、荣誉室等公共空间的物品进行重新整理,使其排列整齐,创造一种“宁静、快乐、温馨”的学习和工作氛围。专门划出一间教室用于建立档案室,尽可能收集和整理本校的相关资料,适当时机举办校史展览,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举办一次大型校庆活动,增强师生对母校文化和学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5、推进廉政文化进入校园。首先对教职工进行廉政教育,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来促进广大教师廉洁从教;2.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讲述实际案例,用生动的事实来激励教师廉洁从教;3.在校园内张贴廉政标语,设置廉政建设橱窗,用这样的特殊氛围来提醒教师廉洁从教。
6、增强校园文化氛围。继续开展校园广播,播放有益身心健康的内容,弘扬正能量,鼓励学生。对原有的文化长廊、文化墙、教室、实验室、走廊墙壁、校园内外悬挂的名人画像、漫画、名言警句、标语牌、横幅进行全面检查,根据最近学校的工作情况,进行必要的更新和补充;每个教学班的黑板报、壁报、读书角、校园橱窗每两周更换一次,如有重要节假日则随时更换;校内艺术展览每学期举行一次;校刊每月出版一次,在教学班提倡创建班刊,学校定期组织评审。
7、开发校本课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发动师生广泛收集有关家乡历史、地理、政治、生物等方面的信息,由教师进行筛选和研究,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校本教材,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掘教师的潜力,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
8、丰富校园文化活动。20xx年,我们将重新组建学生会,由校委会领导,学生会、教务处、体育艺术组、教学班配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
①校级活动。举办一次艺术节和庆祝新年的“交通安全进校园”文艺演出;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坚持每天早上升起国旗、每周一在国旗下发表演讲和课间跑步;成立或完善合唱团、舞蹈队、器乐队、文学社团等各种兴趣小组,活跃第二课堂:不定期组织篮球赛、拔河赛、会操表演、歌唱比赛、越野赛等体育赛事;开展“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活动。
②班级活动。确保每周有一次班会,并做到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资料完整;适时开展书法、写作、手工艺品制作、演讲比赛等活动,活跃班级气氛。
③个性活动。秉承“因材施教、挖掘潜能、培养特长”的宗旨,按照“五定”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一些体育、科技、学科兴趣小组活动。
9、加强校园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设施。装修教学楼,硬化道路约150平方米。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分工。为了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实效,学校成立了由学校领导、校委会成员、师生代表组成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机构,负责全面领导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并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分解到各个部门,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监督到位,检查及时,整改彻底。
2、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既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也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传播者和弘扬者。目前,我校广大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已经到位,积极性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是我们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
一、指导思想
弘扬时代主旋律,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倡导高雅、健康的文化艺术生活,培养和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修养。同时,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这个窗口,展现我校师生团结协作、健康阳光、自信自强的精神面貌,推动校园文化艺术健康发展。
二、活动主题
文化艺术让人生更精彩
三、活动宗旨
以文化、艺术引领学校品牌建设,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四、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1日—20xx年12月30日
五、活动安排
见附件
六、活动要求
1.学校各部门条线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各项活动按时落实。本次活动实施总负责人为夏军良,实施责任部门为德育处,具体负责协调方案的实施、活动的总结、资料的存档等,总务处负责后勤保障,校办负责宣传报道及摄影摄像,其它部门、年级组、教研组协助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2.责任部门及负责人要在学校总体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方案,精心策划,准备充分,严密组织,有序推进。
3.要充分挖掘学校的现有环境资源,积极营造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氛围(包括活动海报、会标、班级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宣传横幅等)。
4.班主任和学生干部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契机,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管理水平。尤其要加强环境卫生及校园秩序的管理和整治,以清新和谐、文明向上的校园风貌迎接文化艺术节的举行。
5.各班主任和班级要正确处理学习与开展活动的关系,既要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又要充分动员,积极支持和推荐学生报名参加各项活动(包括辅导和排练)。
6.全体教职工要关心支持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并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参加影视文化作品观赏及研讨沙龙活动,部分老师还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教育建筑的设计也越来越被重视。学校建筑尤其是中小学校园的建筑设计对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中小学建筑的设计,应该是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对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独特的校园空间是他们成长的舞台和背景,校园环境也将成为其未来记忆中的一个重要片段,具有独特的情感寄托作用。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拟新建学校规模为全宿制普通高中60班,总规划用地面积113115平方米(合计约169.67亩),地块南偏东32度,呈不规则多边形,原始地形东高西低,存在1至3米的高差起伏。
二、总体规划
本项目拟建行政区,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四大功能区块,按照规划条件书要求,校园主入口设于学前路上,学前路与校园基地以一溪相隔,因此拟建设桥梁相互连接。本项目地形呈东高西低的地势走向,因此拟将校园室外运动场地与之配套的1500席体育馆共同布置于基地东侧,结合地形高差设计,以达到减少土方量挖掘,控制造价的目的。并以此为大前提,为使建筑与基地地势走向相协调,本案的建筑群体布局经多轮推敲,确定最终走势为顺应剩余地形南北狭长走势,依次为行政区,教学区与生活区。由此校园整体布局规模已初现轮廓。
为满足家长接送学生的停车用地需求,拟在主入口处设置约3000㎡的接送区域,并分为南北两个区域,与主入口的校外缓冲广场互相融合为一体。
三、交通流线
本方案校区主入口位于学前路上,配备有约3000㎡的家长接送停车区域,主入口前广场处分开设置了人行与车行交通流线,以实现人车分流。人行流线通过校礼仪广场,穿过建筑之间的连廊,能够到达校园内部各处。车行流线以最大范围环绕整个校区建筑群布置,使校区环境尽可能不被车行流线干扰,校区内机动车停车需求设置在行政楼底下的地下车库与东南侧的地面停车解决。环山北路上的校区次入口为主要后勤入口,环山东路上的次入口为运动场地的独立管理而设计预留。
四、平面布局
教学楼体现全天侯的设计理念,在充分满足日照通风和动静隔离的前提下,将教学区作为一个主体来考虑。各教学楼之间以连廊连接,使师生在校园的学习、工作更加方便,不受天气的影响,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楼拟设计为4层,一共设有60间普通教室及相应的年级办公室,谈话间,卫生间。设计上着重考虑活动平台的设置,在教学走廊的每一层尽头设计了一处放大的景观活动平台,以获得良好的课间活动空间。教学楼均南向单廊式布局,充分满足日照通风和动静隔离,并与实验楼和行政办公楼通过连廊相互紧密联系。实验楼除布置专用教室外,还在主入口正对处设计了1至2层的德育展览大厅与校文化宣传走廊,为开放性空间。
五层行政办公楼与两层图书阅览楼搭接穿插设计,满足各功能用房布置。
食堂拟设计为三层,一至二层主要为学生餐厅,三层主要为教师餐厅,及若干包厢,可容纳3000余师生同时就餐。
体育馆设计为两层,规模为1500观众席位的运动场馆,设计有乒乓球区、篮球区以及相应的附属用房和若干功能性教室。
五、立面造型
本案拟建建筑主要为坡屋顶建筑。立面造型上力求古朴、大方,强调河姆渡文化元素的体现,并着重突显余姚“东南最名邑”,“文献名邦”的文化底蕴。
以河姆渡文化出土的“干栏式”建筑“短檐、高床”及榫卯结构构架为母题,在建筑形式设计上着重处理了筑于高床之上的体育馆、食堂与行政楼三个建筑的造型,经过简化之后的榫卯结构建筑语言重复出现在建筑形体构思中,以加强建筑文脉的延续与文化的积淀,使其形成一个醒目、标志性的'文教建筑外观,创作出独具个性的建筑形式。
本案在空间组合上强调了校园空间的交流属性,借鉴传统院落式空间布局手法,采用连廊将各功能区联系在一起,使空间呈现出层次丰富、收放有致的空间形态。建筑之间的庭院、平台、连廊等为师生提供了多种类、多层次的交流空间。在色彩上,以黑白灰三种主色强调突显文教建筑的儒雅气质,古色古香又与时俱进,并能够与周边山体景色互相融为一体。
六、景观布局
在本案中,景观是提升校园环境,改善人文气息,彰显时代校园特色的有效利器之一。同时又是展示河姆渡文化特色,体现余姚“东南最名邑”,“文献名邦”的点睛之笔。
1、空间功能布局
在布局中,主要强调了从主入口到体育馆以及教学区至宿舍区的两条景观轴线。在主入口至体育馆的景观轴线上设计以校前礼仪广场为主要景点,整体布局严谨。规整。对称。采用具有一定厚度感的植物配置为主,并以较长的场地纵深来提升校园主广场的整体气势。在主入口处用水池结合花坛的空间格局,避免了场地纵向的一览无余,中部部分场地抬升,并设立了主要的雕塑小品,以提升河姆渡文化主题的表现力。而在广场的设计初期,就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柳暗花明的障景手法,以中心实验楼为背景作为景观分隔和视线阻挡。主轴线分为前后两个广场,结合实验楼地面台阶的起伏抬升,增加了广场的空间层次,虚实的过渡。而对于教学区至宿舍区的轴线部分,主要采用草地和乔木相间为主要形式,整体上惯穿教学楼教学庭院,通过景观湖自然过渡至宿舍区内部庭院。以中心位置的景观湖作为主景使教学活动与宿舍生活动静自然过渡,即丰富了景观形式又添加了乐趣,是整个校园的主要景观载体。
2、主题文化的融入
本案的景观设计在表现内容上通过植被选取,地形地貌,小品设施以及道路铺装来提取河姆渡文化的代表性元素。
(1)在植被的选取上以本地树种为大基调,结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松,梅,桃,李,竹,桂等常用树种,作主要配置。在引入农业主题的概念上深入挖掘河姆渡稻作文化对现代农业的影响力,以经济作物为景点点缀,如茶,油菜,向日葵等,即加深了农业映像又可作为教学实践的生动案例。
(2)在地形地貌表现上,如宿舍区高低起伏的微地形草地,如食堂门前广阔平坦的休闲草坪,以及主体水景自然曲折的水系驳岸,无不体现出山水文化和现代校园空间的良好结合。使周边自然山景与校园景色相互辉映,融为一体。
(3)小品设计,小品设施作为全景的提升,点缀之笔,在借鉴河姆渡文化中石,木,陶等独特文化符号的同时,结合现代的审美情趣和设计手法,设计独特的广场中心雕塑。沿路的小品,以及随处可见的大小石块,即增加了朴质的映像又增添了课余生活趣味。
(4)道路铺装形式上则是以规整,平齐的广场和主干道地面以及河姆渡印象中原始。古朴。自然。野趣的人行小道。构成独具特色的大小路网。
河姆渡是本案景观设计的主要依据,从整体规划到细节表现都以这些主题元素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达到校园历史文化的积淀以及校园文化特色名片的作用。
文化育人是育人的最高层次,高职院校不能只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还要着力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和水平,高职校园文化依靠高职档案文化来填充或支撑才能源远流长。高职院校档案具有的原生态信息和原生态文化助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的形成。以改革发展为关键,以文化融合为重心,以档案数字化为基础,构造高职档案文化建设新体系,挖掘高职档案中的文化精髓,发挥高职档案的文化育人价值,加强高职档案文化建设,形成高职档案文化建设新成果,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内涵,扩大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一、高职档案文化建设的价值诉求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了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特色发展对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立足于档案工作实际的档案文化建设为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档案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是学院发展的原始依据,具有证据查考与情报参考价值。通过档案制度、档案精神、档案实体等将高职档案文化显性化,反映了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理念,能让广大教职工亲自参与其中,更加深刻地认识档案文化建设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弘扬高职精神,创立档案文化品牌,提升高职档案文化的软实力。创新档案文化开发利用的体制机制,对高职档案记录的信息进行智力创造从而形成高职校园文化创意成果,实现高职档案的文化价值。
二、打造高职档案文化建设平台
1.建立职业特色电子档案管理数据库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具有行业特色,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以高职院校校园网为平台,建立本校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的特色数据库档案,收集整理档案信息资源,加大学院档案馆开放数据及服务的托管力度,档案资料可以多人共享,查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近年来,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下,馆藏优质档案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富。档案馆管理者更新理念,适应区域经济与学院发展需要,把档案馆从档案实体存贮基地转变为高职校园文化展示场所,使档案从文化存贮走向文化展示。
2.提供档案材料查阅利用网络平台
把档案软件管理系统接入校园网,提供可查阅利用的网络平台。利用网页制作技术,在校园网上开辟档案信息站点,档案页面中精心设计宣传学院文化的各类栏目,通过档案管通过提供的文字、照片、影像等各方面的原始资料,把学院历年编印的.档案特色精品展示出来。提高检索统计的速度,为高职师生的查找利用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途径。
3.增强档案文化传播深度和广度
以高职档案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归属感为重点,开展高职档案文化活动,通过举办档案文化展览,依托多层次档案讲座、论坛、培训等方式,宣讲档案文化知识,扎扎实实地推进高职档案文化建设。学院档案馆在全面做好高职文化资源存贮工作的基础上,有效利用高职校园文化资源,将高职校园文化与特色地域文化和档案文化有机融合。
三、开发高职档案文化产品内涵
高职档案文化涵括高职档案精神文化和高职档案物质文化以及高职档案制度文化。建设优秀的高职档案文化要以丰富深刻的文化内容为支撑,首先以《档案法》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为依据,建设高职档案管理制度文化,保障高职档案文化建设稳步发展,积极吸取国内优秀高校档案文化的建设经验,完善高职档案管理法规,制订科学合理的目标责任书,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促文化。
高职档案物质文化依托于档案实体建设,高职档案是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及其他各项工作中形成的具有史料价值的真实记载,是高职院校自身特色发展的缩影和真实写照。加强编研,挖掘馆藏,提炼知识,努力把档案精炼提升为形式多样的、鲜活的文化产品,整理特色文化产品,解读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实现高职档案的内容与形式、内在与外在的协调,让广大教职员工受到熏陶、感化、教育。高职院校应营造浓郁的校园档案文化氛围,提高全体人员对高职档案工作的认同感。
档案既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又是文化本身的物质积淀。构建高职档案文化是优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档案管理者应注重统筹规划,分工明确,有计划、有步骤,内容完整、条款清晰,实现从实体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向档案文化主阵地的又一次自我完善,实现高职档案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彰显高职档案的文化魅力。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文化场域,是促进高职院校内涵提升,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全面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抓手。在校企合作环境下,档案文化建设要进行重新的自我审视与内生性的发展探索。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档案文化为高职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要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挥高职档案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社会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及县教体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校园文化朝着政治化、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
二、目标任务
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使我校形成“竞争、合作、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争取校园设施出精品、文化活动出成果、制度建设有特色,使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由环境文化、班级文化、办公文化、专用房及场所文化、文化标牌等组成。本着“追求高品味,着眼实用性,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原则,搞好校园绿化、美化,适当设置具备育人功能的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育人场所.
1、美化校园环境
我们追求以绿为主色调,花开四季的效果。努力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表明我们追求的是大面小学可持续发展,花草树木的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间,暗含着:孩子就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我们将充分尊重这种差异,让孩子尽可能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2、创设学校形象标识
广泛征集意见,进一步完善、统一学校各种形象标识,规范使用校徽、胸卡、校牌,制作、美化各类指示牌,创建标志性雕塑,创办校报,以充分展示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文特色。
3、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让每一面墙说话”是我们对校园文化墙的构思源点。我们本着“高品位、儿童化”的原则,对学校的墙壁进行文化着装。在内容上,我们将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师生的作品结合,把代表中国灿烂古代文化的唐诗、宋词、名言等和代表现带文化发展的科技知识、天文、地理知识等相结合.形式上力求在学生必经的地方,进行全面铺展,点面结合.让每一面墙所说的话,和它的外在形式和谐统一
4、班级文化
教室的布置要兼顾共性与个性,各班师生可根据各自的特点创设不同的风格与追求,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牌展示班风、学风、教风等隐性文化,通过黑板报、园地、墙报进行文化交流,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
5、办公文化
办公文化是指教职工办公室布局设置体现的环境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学校规划建设写字间式和圆桌式两种办公环境,利于教师个体和集体备课。为每名教师制作自己设计的语录牌。
四、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同时又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上。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师生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育人氛围。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我们以“四聚焦”“四不准”“四必须"“六个一”为准绳,对大面小学教师进行“分层管理".让不同阶段的老师在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发展的突破口,学校为他们搭建平台,创设教育环境,让新教师快速入格,让青年教师迅速形成教育风格,让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上推陈出新,大胆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有所发展,从而形成大面小学实事求是、团结协作、高效严谨、开拓进取的教风,推动大面小学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和谐发展,稳步攀升.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我们拟定从学校的清洁卫生工作、学生的文明礼仪为突破口,率先创造出洛西小学“整洁的校园环境”、“优雅的学生礼仪",并以次为起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进行优质训练,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和谐的人.
五、具体措施方案。
大院:
看墙前:雕塑(一块)主题腾飞
喷绘(一块)主题办学理念
看墙前面:喷绘主题党的教育方针
看墙后面:喷绘主题“梨园盛开”赋方官城赞美诗
东西两侧墙壁:绘画主题洛阳家乡特产及人文风情
东西两侧南墙:喷绘主题依法治教
东西两侧北墙:喷绘主题安全提示
教室:
教室外墙:喷绘条幅16块(高2米,宽0.5米)
图书室:
写真8块主题名人名言
办公室:
写真板30块各种规章制度
其他:
写真1块主题洛西学校教师风采
写真6块主题学校安全教育、德育教育
校园绿化:后院花池栽花50棵
随着我国对第三世界国家援建力度的不断加大,投资方、建设方和使用方的变化使我们设计思路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方案的侧重点向着更注重功能性、实用性的本源回归。我们此次设计的项目是由中铁建投资,拟建在安哥拉共和国西部的一所500人规模的学校。对于我们不是很熟悉的非洲大地,设计之初我们还是把注意力放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学校本身的功能组织上。
对于位于非洲西南部的这片土地,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由于地势较高,加之沿海寒流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最高气温不超过摄氏28度,年平均气温摄氏22度,有“春天国度”的美称。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的概念慢慢成形,半室外的“灰空间”应该是这个方案中的一个特色。
路易斯康就学校的原型曾有过很形象的描述,对于围合、静谧的学校本源我们想在这个制约甚少的空旷的大地上“过把瘾”。本方案是为安哥拉铁路培训而设。内设教室、阶教及模拟实验室,以及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总建设面积8600余平方米。校区规划将自然景观与功能布局相结合,在理性的结构框架之下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营造出建筑与自然高度融合的校园环境,呈现出一体化、开放化、生态化的特色。
一体化、开放化校园布局
校园以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线作为师生活动轴线,结合自然园林环境步行系统串联起各个系统,庭院及功能体块机动车流线都布置在外侧,避免了对人活动的干扰。所有的公共活动和空间都向中央轴线开放。校园内部也呈现一体化、开放化的空间格局。
整个校园分为教学、运动、生活三大功能分区,建筑主体以折线形态分布在基地西部和北部,并通过中庭和连廊整合为一体。教学区的南侧为教学区,中间一幢为食堂餐饮区,最后北侧的一幢为生活区。几幢建筑高低错落布置完整地展现出学校的形象,避免了流线的交叉和功能的干扰,并且使整个建筑和运动场地联系紧密,运动区设置于教学区的东侧,设有400M跑道及室外运动场地。三个功能区动静分离,疏密有致,通过校园中的'连廊,轴线的控制实现从形式到精神上的有机联系,塑造出浑然一体的建筑形象。
校园面向城市空间呈现舒展,开放的姿态体育场地布置在东侧,且面向南侧街道开敞,为城市贡献出宽敞的开放空间,校园入口,礼仪广场和西侧的生态花园依次展开,形成开放的校园形象。
空间层次塑造
校园空间规划以“礼仪广场——校园轴线——教学办公区——生活区”作为校园功能和空间序列的依据。
入口礼仪广场作为进入校园的第一标志区域采用了开阔、严整的空间形态,为人流集散提供了载体,同时也彰显了培训中的严谨、创新、开放的学校形象。
广场花园里设置水景,新颖独特的阶梯教室犹如漂浮在水上,呈现“E”字形布局的主体建筑位于主轴线的东侧,随着深入校园逐渐展开各个立面,并配设特色各异的庭院,以形成主轴线上丰富跳跃的节点。
跳动的色彩作为立面处理的一种尝试,映射当地人民的热情奔放,选取了黄色和绿色这些跳跃的颜色在空间层次的营造上锦上添花。
场所记忆营造
校园空间不仅仅是学习、生活的场所,更是关于童年、青春的记忆所在,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归宿。校园内几个重要的节点各具特色,并针对各种活动设计出不同意境的空间形态。
校园中多处设置了三面围合的庭院广场,稳定、亲切而又不失动感。景观设计以亲切和舒适为出发点,将硬地、绿地结合布置为学生读书,休憩与多样的课外活动提供了人性化的环境。徜徉其中体会到的是校园的温馨和活力。绿化庭院屋顶花园,交流广场营造出友好舒适的景观环境,也为师生交流提供了场所。
生态节约型校园
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半室外的回廊和休息平台成为重点考虑的内容。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并形成对流,贯彻生态理念,对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安哥拉当地城市的文化品味,培养生态观念起到积极作用。学校建筑积极应用生态技术,对社会起到示范引导作用。
本方案既体现时代精神又着力表现校园文化和书院氛围传统,跳跃的色彩和当地文化有机结合。建筑形象的处理上现代感十足的白色墙面和色彩鲜明的色块穿插,诠释文化韵味深远而又简洁,现代的特色校园新形象规则而韵律优美的立面,完整连续的形体,营造强烈时代感的校园环境。
一、活动主题
本次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是“传承开拓内练提升”,旨在秉承校园文化精神,展示校园文化魅力,拓展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二、活动时间
具体活动时间待定。
三、活动内容
本届校园文化节系列活动包括健身篇和艺术篇两个部分。活动形式涵盖学科比赛活动、体育竞技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
(一)学科竞赛活动
项目:
1、一至六年级语文、数学竞赛(具体时间待定)
2、一至六年级英语、美术竞赛(具体时间待定)
(二)健身篇——体育竞技活动
项目:
1、田径运动会(具体时间待定)
2、迎“五一”师生乒乓球比赛(具体时间待定)
3、三至六年级学生广播操比赛(具体时间待定)
(三)艺术篇——文化艺术活动
项目:
1、大、小字比赛(具体时间待定)
2、“春之歌”朗诵比赛(具体时间待定)
3、迎“国庆师生歌咏比赛”(具体时间待定)
4、相声、小品、课本剧比赛(具体时间待定)
5、迎“六一”绘画比赛(具体时间待定)
6、3至6年级小学生作文竞赛(具体时间待定)
7、一至六年级语文、数学、外语、美术优秀作业展(具体时间待定)
8、20xx“迎元旦”全校黑板报设计评比大赛(具体时间待定)
9、一至六年级各班组织“迎元旦”文艺演出(具体时间待定)
10、经典诵读(具体时间待定)
四、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部门、班级要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性,落实专人负责,精心制定实施方案,提高活动的`质量。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强活动的宣传工作,多角度、多渠道为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扩大活动影响面。
3、注重协作,形成合力。各承办部门要加强联系协作,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整体合力,扩大活动效果;加强与老师、学生、家长的沟通,动员全社会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组织工作
本次活动成立了组委会,具体成员如下:
组长:(姓名)
成员:(姓名)
各项活动的负责人如下:
学科竞赛活动负责:(姓名)
音乐活动负责:(姓名)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文件精神,创建特色学校,提高文化品位,丰富办学内涵,提升人文素质,滋养学生心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整合校园文化精华,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实校园生活内涵,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
1.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其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愉悦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
2.我校是邯郸市一所腾飞发展中的窗口学校,有30余年的办学历史,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曾被评为“全国爱国教育读书先进单位”、“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市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等四十多项先进集体,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和较好的群众基础;已基本形成严谨的教风、勤奋的学风、朴实的校风,铸造了“追求卓越,争创一流,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校园文化精神。这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根基和现实基础。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学校民主型的制度文化、智能型的知识文化、素质型的心理文化、情感型的审美文化、开拓型的观念文化。
具体说来就是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创设良好的自然环境,形成学校的特有的物质文化;通过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实施
(一)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是指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校园的环境文化必须处处洋溢浓厚的育人氛围。优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旷神怡,大脑更聪慧,思维更敏锐,行为更文明,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人们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审美观点来设计校园,这种“人化”了的校园物质文化反映了人们的种种思想观念;同时,校园环境将对作为这种环境审美者的师生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的意义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1.加强校徽、校训的意义的宣传,充分发挥校徽、校训的凝聚作用;校园内的座右铭、格言等名言警句要言简意赅,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2.悬挂室内外标语、建立文化墙;增设校园内各种提示牌(安全、节水、卫生、爱护花草等),处处提示、警醒学生。
3.确保阅览室、图书室、教育教学成果展室的定期开放。
4.增设校园文明事迹栏、作品成果展示栏、教学与研究宣传栏、团队宣传栏、身心健康宣传栏、信息广告栏;及时更新已有的'阅报栏、光荣榜、思想政治宣传栏、校务公开宣传栏等。
5.校园内电线、电话线等各种管线统一规划,合理铺设,确保安全美观。
6.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不见垃圾、无卫生死角;教室窗明几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完善校园绿化地带,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建筑物协调和谐;校园环境宁静优美,树木花草相映成趣,道路平坦整洁。使师生员工沉浸在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之中,呼吸清新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
(二)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包纳其内涵与实质的精神领域。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
1.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读书会、书友会;记者站、广播站、文学社;篮球队、田径队、乒乓球队、象棋、围棋队;合唱团、舞蹈队;“知心小屋”等。
2.以教师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新老互带”联谊会,青年读书会,教研沙龙,教师论坛(教学观摩课、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教学反思会,教学开放周、课件评比,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健身协会(太极拳、瑜伽、乒乓球等);工会活动室,教工之家等。
3.以展示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活动项目:科艺节、体育节、(运动会等体育项目的比赛)、各类竞赛等文化展示活动,倡导学生参加,使广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4.以展示校园文化成果的项目:校刊是最具有文化特征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浓缩的文化精品。继续办好校刊《青蓝雅韵》,并要办出特色,办出品牌栏目。根据它易保存和传阅的特点,让其使用价值能够跨越时空,充分发挥其强大的辐射能力。
(三)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内严谨规范的秩序、师生们积极向上的情绪,深深体会到科学的校本管理文化,是校园文化中其它各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润滑剂,其潜在的功能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构建学校特色制度文化。
我们已经实行了《岗位责任制》、《全员聘任制》、《校务公开制》、《爱护公物制度》、《环境卫生“值周班”制度》及《课堂教学管理细则》、《违反课堂教学管理细则处理办法》、《教师年终量化考核实施方案》、《教师考核奖励办法》等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继续整理完善规章制度,制定运作程序,汇编成册,理顺层次、撤汰冗员、规范程序、行而有据,形成依法办事、民主管理、以德立校的运行机制。
(四)行为文化建设: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目标是整合他律,强化自律。校园行为文化,主要通过师生的活动形态表现出来,是学校日常生活中人们最经常、最直接感受和表达的校园文化形态。校园行为文化包括校园内人们的日常言行和开展的各种娱乐性、学术性活动。它构成了校园制度文化的重要管理内容。对于行为文化的设计,以体现民主管理,倡导师生自勉自律,以达到全校师生员工共建校园行为文化,共造校风,共守校规的目的。
五、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步骤
1、初步形成阶段: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全面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宣传发动、分析校情、制定规划,初步形成特色项目,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侧重于环境文化建设、师生行为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强化。)
2、逐步完善阶段: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系列。(侧重于精神文化建设,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
3、总结提高阶段: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常规。把学校建设成校园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内部管理民主高效、教学质量一流、师生行为规范、文化底蕴丰富、人民满意的学校。
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各种文明成果均以文化来传递、延续。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代表一种风气,体现一种和谐,孕育着一种教育力量。因为人一定要创造一种环境,而人又一定会被环境所创造。干净、整洁、优雅的校园孕育的是团结、民主、和谐,学生展现的是积极、自信、勇敢。通过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我校将展示的是一种积极建康、团结进取、和谐的校园风貌。
一、校园网络概述
高校校园网络作为一种在高校应用的局域网,有其特定含义和应用范畴,我们可以将校园网定义为:一种为学校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和管理活动服务的校园内局域网络环境,且它是建构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之上并与因特网连接的。
二、校园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于校园网络建设来说,其应用是目的,网络环境是基础,网络教学资源是核心,而人员培训与网络维护是保障,评价一个校园网的成功与否,可从下面四个环节(以下简称校园网络四要素)来考虑:网络环境建设、网络畅通保障机制、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应用。因此,一个学校在设计校园网时,也应从这四个环节去考虑,缺一不可。而传统的网络建设只是指网络环境建设这一个环节,忽视了其它几个环节。
目前,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视为实现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关键。然而,很多学校对校园网建设的规划不完整,仅停留在底层的硬件环境阶段,所以难免造成今天我们看见的种种问题。
三、校园网络的建设策略
根据校园网络四要素,如果只考虑校园网建设的网络拓扑和如何施工的方案,而不考虑如何建设资源、如何培训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以及如何应用校园网络,那么整个校园网络的建设方案是不完整的。因此,校园网络建设方案应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布线系统和设备选型方案、网络维护管理方案、资源建设方案、人员培训方案、校园网应用方案。
1、校园网络的规划
建设校园网络是一项大型网络工程,其设计是否合理对校园网络的未来发展和产生的效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一般应采用“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方针。其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到近期目标,还要为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充留有余地。整个校园网络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必须分步实施,设计中需要考虑各阶段的情况,适应长远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在网络规划时率先考虑的有三个原则:实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校园网络建设应当作工程项目来完成,而不是当作研究或实验课题来作。网络应用和服务在整个网络建设中应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只有应用才是网络建设的最终目的,网络基础设施是为最终应用服务的
开放性原则:校园网络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靠标准化实现,使用符合这些标准的计算机系统很容易进行网络互联。为此,必须制定全网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统一的通信协议标准。
先进性原则:建设校园网络,尽可能使用具有时代先进水平的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和各种网络应用软件。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还有几项设计原则是必须考虑的。
2、网络技术选择策略
目前,在传统以太网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网络技术,典型的有:交换式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网和ATM等。不同网络技术的采用将直接影响到校园网络的投资和性能。
3、结构化布线策略
校园网的信息通道是整个校园网的基础,因此,由各种传输介质(光纤、电缆等)、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等一系列设备组成的布线系统就成为整个信息流通的必经之路,一旦通道阻塞,整个校园网就会陷于瘫痪。布线的混乱会埋下事故的隐患。好的布线系统不仅方便日后校园网的维护、检修故障,更有利于未来校园网的扩充和升级。因此,校园网的设计与建设中,要首先考虑校园建筑物地理位置特点,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建设符合标准的布线系统。只要先打好路基,才能修起通畅的高速公路。
4、校园网的资源建设策略
校园网价值的真正体现就在于丰富的软件资源,因此资源的建设尤其重要。校园网的资源包括:
(1)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提供各类CAI课件、视频点播资料、教师备课教案、多媒体素材等;
(2)图书信息库:提供全面的图书查阅和检索服务;
(3)管理信息库:提供全校教学、科研、行政、后勤、财务等多项管理信息资源;
(4)动态综合信息库:提供校内新闻,问题讨论,师生之间的E—mail交流,常用软件下载等。
5、校园网的维护与保障策略
只有保障校园网的畅通,才能应用校园网为教学服务。校园网的建设完成以后,保障工作成为与资源建设并重的.任务。
6、有效应用校园网络的策略
校园网的应用是整个校园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建好的校园网却没人用,这无疑是校园建设的最大失败。无论何人,在网络性能、带宽和资源均有保障的前提下,要有效应用网络,还有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应用网络的兴趣和动机;
第二是应用网络的基本技能;
第三是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
因此,要让管理干部、学科教师和学生都充分使用校园网,可以从培养兴趣及激发动机、培训使用能力和提供充足的时间与机会三方面来考虑。
第一,通过合理的机制激发应用校园网络的兴趣和动机。
第二,通过多层次培训提高应用校园网络的能力。
第三,通过足够的经费投入和合适的管理机制确保应用校园网络的机会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