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稍纵即逝,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细心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新闻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最新14篇,仅供参考。
1、利用市场营销理论推销新闻产品
新闻传播自古有之,从坊间邻里口耳相传到现代化多媒体新闻推送都属于新闻传播的范畴。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带给新闻传播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网页新闻,窗口推送新闻等新兴的新闻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以“纸媒”为主的新闻行业受到很大的冲击,如何在日益残酷的新闻传播行业站稳脚跟,不被时代淘汰,是每一个新闻传播人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市场营销理论就是市场运作规律的综合。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市场营销理论也会不断的扩充,但其基本规律是不变的。因此,推销新闻这种特殊的商品同样要使用市场营销理论。对新闻的包装,推送,接受等各个环节都要推陈出新,不可一程不变。只有充分的发挥市场营销的作用,才能在竞争日益严峻的新闻传播行业占有一席之地。新闻商品的特殊性在于没有固定的形式,它可以是看的见、摸得着的实物,也可以是一个信息。市场营销理论在推销新闻时的难点就是如何针对新闻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情况推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新闻传播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早期我们熟悉的很多媒体已经不复存在。而如湖南电视台,《广州日报》等新闻媒体却在极短的时间能声名鹊起,究其根本就是市场营销做得好。大量的信息推送,换来了巨大的知名度和商家广告,巨额广告费用又使得这些媒体可以推出更好的新闻内容为百姓服务,这同样提高了他们的知名度。因此,合理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带给新闻传播的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2、利用市场营销具体方法实现新闻传播
在第一节中,我们重点讲了作为商品,如何利用市场营销策略推销新闻商品。本节中我们主要介绍将市场营销的具体策略应用到新闻传播当中。众所周知,新闻传播的目的就是将新闻传达给受众,并使受众接受新闻。这与市场营销策略将商品推销给客户有相似之处。所以,市场营销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可以被运用到新闻传播之中,并达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公认的市场营销方法主要有市场调查,市场分析预测,市场策划等。
2.1新闻受众调查
正如商品销售之前要做市场调查一样,新闻在制作、发布之前同样要进行市场调查。其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受众需要,进而将新闻制作的重点放在受众关注的方向。这样新闻媒体人制作新闻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利用资源,并使新闻达到最大化的效果。新闻受众调查在国外许多大型媒体早已被成熟运用,但在国内并不常见。新闻媒体可以针对不同受众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年龄性别等特点制作不同的新闻,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
2.2新闻分析预测
市场调查完毕后,要对得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分析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判断应该生产什么样的商品。新闻传播同样如此。在新闻受众调查完成后,对各年龄段、社会阶层不同受众的新闻需求有了基本的了解。特别是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人们的新闻趋向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除了受众之外,新闻传播途径,新闻传播过程、新闻传播者等因素都在新闻分析预测范围之列。
2.3新闻策划
在得出新闻受众的新闻需求之后,就要进行合理的新闻策划。新闻策划是新闻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化解。新闻受众调查和新闻市场分析预测都是为新闻策划收集资料的过程。新闻策划和市场策划相同,同样具有创新性、周密行、可行性等特性。新闻策划的具体过程就是将已知新闻事件包装的过程。如何将新闻事件有效策划,使其能过被受众所接受,达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是新闻策划过程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主流的媒体都会采用设置品牌标志,宣传语,促销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新闻知名度。但是这些传统的方式大部分媒体都能掌握,无法体现优势。所以在新闻策划过程中,创新性至关重要。哪个媒体能够在日益激烈的新闻行业竞争中,创新的提出自己的新闻策划方案,就会立即走在市场的前列。当下,亲身经历报道,新闻游记,故事连载等一系列新颖的新闻传播方式最吸引人的眼球。
3、结语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新闻传播行业面临更加严重竞争的十年。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新闻传播的规律,才能把握时机,搭上我国新闻行业的“高速列车”。而市场营销理论必将在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想要在新闻传播行业分一杯羹的新闻传播人都不应当忽视市场营销理论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一、新时期人文主义与新闻传播的相互影响
(一)人文主义是新闻传播的文化心理基础
在新时期之前,人们处于“文革“的思想枷锁中,而新时期人文主义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象,使人们突破了陈旧的思想,解放了自己,冲破了过去的种种不合理的规则制度。人文主义思想对群众的思想转变作用是这样的:首先,在人文主义思想形成初期,某一特定阶层的人们与之相遇并能够理解、支持;然后,这一阶层的人们互相交流使得这种思想在这一阶层中广泛传播。随后,在得到了绝大部分人的认同之后,他们开始发起思想运动,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到人文主义思想,从而引起全国人民观念上的改变,至此,人们的心里接受了这种想法,思想运动取得成功。人文主义思想重在强调“人”的重要性,解放自我。基于这种转变,人们,特别是新闻工作者们开始重新审视关于新闻的一切,新闻的传播形式首当其冲。人文主义就这样给新闻的传播打下了群众的心理基础,新闻传播也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二)人文主义为新闻传播指明了发展方向
新闻随着人文主义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转变,大步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这个转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被提出并确定之后,新闻业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个转折点。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导致的传媒业逐渐走向大众,被大众更加了解,新闻业也随之发生改变。从前的新闻业是由政治来指引,围绕着政治展开,而在新时期,在市场经济被高度重视的时候,新闻业的重心是否将从政治转移到经济上,是新闻业面对的首要难题之一。然后和政治一样,经济只是人们生活的一个方面,它是重点,却不是全部,若以经济为新闻发展的中心,则会像过去一样比较片面、笼统。在这个关键时刻,人文主义成了新闻业发展茫茫迷雾中的指明灯。跟随人文主义进行改革后的新闻业,以人为中心,从经济发展,政治改革,工作与生活等多方面来进行对人文的关注。新闻传播开始对普通的个体进行关注,不再只是关于某一个人。
(三)人文主义促进了新闻传播观念的转换
对比20世纪和如今的新闻内容,最显著的感受就是如今的新闻更加强调人的主体性,将新闻和读者放在了平等的地位。在这一改变过程中,“受众”的观念被提出,认为新闻的形式与内容应该根据群众的需要来决定,这是新闻业的改变中强有力的一笔。但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20世纪80年代,受众的需求仅仅停留在表面,主要体现为改变报纸的版块排列,增加互动内容等方面;到了90年代,才将传播者的姿态降低,和受众处于同等地位。观其发展历程,对“人文主义”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得越来越彻底,除了将传播者和受众放在同等地位,还能够把每个人当成独立的个体,正视每个人的权利,人文主义已经不断渗入新闻业。从根本上来说,新闻传播观念的转变就是从漠不关心,到无限关注“人”,将受众的需要放到最高的地位上,无处不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新闻已经能够走进群众生活,贴近群众,更能被群众所接受,都是人文主义促进了这种转变。
二、传媒新技术对新时期人文主义与新闻传播的交互影响
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发展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技术、移动技术、网络技术的新的媒体形态。随着科学技术的推进,互联网以及手机的普及,新媒体逐渐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的传播因其传播方式的高度自主性、广泛参与性、去中心化的互动性等特点,使广大民众参与到信息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虚拟生活方式,对新时期的人文主义与新闻传播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提出,2012年以来,中国新媒体用户持续增长、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而新媒体应用也不断推陈出新、产业日趋活跃,特别是微博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活跃度极高的新媒体应用平台和信息传播空间并频频引发热点。微博、微信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只要用户下载微博、微信软件并进行注册即可登录使用,再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微博、微信的使用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而手机即时通信的移动化、碎片化和随时在线的特点,符合当代人们的使用习惯;微博、微信等媒体地出现在改变着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等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新闻传播的方式。微博的出现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微博的特性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和智力发展的需要,深受人们的追捧和喜爱。微博手机客户端和电脑客户端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更新迅速,交互性传播快捷、信息海量,成本低廉,而微信则融合了腾讯QQ好友和手机通讯录,使关注和分享性更强,再加上微信资费便宜,只花费很少的流量费用,并且支持语音、图片、文字等各种信息的发送,让受众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微”软件除具有网络媒介信息传播量大、速度快、超地域性等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传播即时互动性强、高度自由性、信息内容与发布方式多样性、语言表达方式简捷性等特点。这使得新闻传播更具个人化,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并接受。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技术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模式,新闻传播又传播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三、结语
本文探究了大量新时期的人文主义和新闻传播的关系,其核心就在于对“人”的关注,人文主义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过程曲折艰辛,但人的主体性始终处于上升的趋势,社会的主体是人,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新中国的人们都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独立性,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主体性,懂得为自己的权利去抗争,当代中国的主要思想潮流即是社会主体的意识觉醒。新闻传播的变革,正是去传播这种意识,促进思想觉醒,改变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使人的进步带动社会进步,人与社会能够更加和谐。
新闻传播的内容、形式上逐步的多元化,趣味性、深度化、实用性、独特性的特点逐步的展现,甚至在新闻传播的文字上逐步的加入美文、娱乐化等元素的运用。新闻传播不再是以往刻板内容的展现,内容和形式都逐步的提升了受众认可度,满足了受众群体的不同需求,视觉效果和内容可读性更强,吸引力更高,从而导致新闻传播的转发率更高。新闻传播中需要借助不同元素的加入让新闻传播更加的生动形象,产生更多的认可和共鸣,从而促使新闻传播扩展其广度,提升新闻内容的知名度,建立新闻媒体的自身传播品牌。对于不同的新闻传播内容要进行不断深度、独特性的优化,从新闻传播内容的品质上需要加深功夫,从而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赢得一席之地,避免同质化内容或者片面化缺乏生动、呆板内容让受众产生疲劳感,甚至很多信息没有办法吸引眼球就淹没在大量信息中。
[1]李硕。试析新媒体发展对电视新闻的影响[J]。学术论坛,2013(18)。
[2]葛明驹,何志武。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规制的目标与路径[J]。中州学刊,2014(4)。
在网络环境中,人人都可以转换为自媒体身份进行即时的信息传播,对于媒体人来说这些自媒体的信息成为了一定信息资料的来源,有利于新闻媒体人进行热点问题的即时发现、采集和发布。但是需要新闻媒体人做好信息的把关,做好新闻内容的审核,确定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舆论导向的正确性,避免对社会造成恶性的影响性。这需要媒体人自身在新闻传播中充当把关人角色,做好信息的审核、筛选,选取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受到受众关注的话题。
各媒体所提供的新闻传播内容肩负着对整个社会舆论氛围的营造,因此要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不可任意妄为的做过激煽动性的新闻传播。同时也需要加强网络环境中受众的自律性,严厉打击反动、虚假等信息,对于新闻传播人自身的不规范性进行打击,做到群体人员规范参与网络新闻传播的自律性。这种新闻传播的管控需要媒体和政府部门进行联合监督管理,同时也要提升民众相关新闻传播的规范意识,提升到法律层面可以有效的对民众进行一定约束。同时对于不良新闻的源头传播单位要有较好的追踪,从源头上进行大力惩罚,避免不良新闻传播源头的发起。在网络的大环境下,民众无意识的传播难以对所有民众进行惩罚和管制,因此主要还是以大型媒体管制和新闻源头发布单位进行管理,同时进行恶意大规模煽动和传播的单位进行相关管制。像近年来发生的秦火火等新闻炒作个人,对于其恶性的炒作行为需要进行管制,避免其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一、新闻制作方法数字化
(一)新闻采录数字化
在新闻采访和录制阶段,数字化的采录设备正逐步替代传统的新闻采录设备。以新闻数字摄像机为例,它对于高清图像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基于数字技术带来的高精确度、高灵敏度以及高稳定性,加之其智能化的设定白平衡、对焦及连续跟拍,免除了复杂繁琐的人工调节,高度的稳定性加上智能化使得数字技术摄像机能够第一时间快速的采录新闻现场,增强了新闻采录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二)新闻编辑数字化
在新闻编辑阶段,传统的线性编辑需要新闻编辑者从头至尾依次安排新闻制作片,前后顺序不可轻易调整,新闻编辑工作流程较稳固,不利于新闻制作效率的提升。基于数字技术的非线性新闻编辑系统采用计算机对新闻片段合成处理,新闻编辑者无需从头至尾依次制作片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做新闻头尾,后做新闻中段内容,编辑顺序可适时调整,改变了新闻编辑的制作流程。数字技术带来的新闻编刘卓群,吉林电视台初级助理记者,研究方向:广播。辑灵活性提高了新闻编辑的工作效率。
(三)新闻传输数字化
广播电视新闻的传输能力基于现代社会的信息传输技术。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传输过程是:先在新闻现场由工作人员完成新闻制作,然后通过交通工具传递至电视台,最后经过电视台的再次加工才能在电视上播出,新闻播报的即时性难以保证。现代数字通讯技术的发展使新闻实现跨越空间的快速、稳定传播,基于数字技术的卫星通讯、高速光纤以及数字网络等,通过整合数字传输技术,如SNG有力的支撑,新闻工作者可以将新闻现场画面直接传送至电视台实时播出。
二、新闻制作内容深度化
在数字技术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在竞争激烈的新闻市场要想取得优势地位,单独靠时效性,例如“抢新闻”的工作方式已不能取胜,只有做到深度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网络技术的进步同样使得“独家新闻”难以维系,如今许多新闻的信息源都是众多的互联网用户,众多新闻热点也都首先现身于网络,在传统媒体日益失去其新闻传播的优势的同时,IPTV、手机电视、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对部分传统电视受众实现了分流,这部分受众被打� 收视观众对于新闻播报的事件不仅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更需要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他们希望从多角度接触新闻事件的本质,对单位时空内节目的信息强度、密度及深度的渴求大大加大,这种种需求将电视新闻报道指向深度化,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影响下的广播电视新闻,其内容只有做到深度化,才能被新一代新闻收视者所接受。新闻制作内容深度化表现为新闻制作中对播报信息的解释能力不断增强,新闻报道不仅是关注事件本身,二是更加深刻地分析、发掘事件背后的因素,拥有深刻全面的新闻解析力,才能使新闻播报更具有内在价值,有价值的新闻才能逐步形成更具舆论影响力的广播电视媒体。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化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自媒体新闻传播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自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为自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自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了新闻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对这种影响进行彻底的了解分析,制定相应的策略来弱化消极影响,完成二者的完美结合,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实现我国新闻业的发展。
关键词:自媒体;传统新闻传播;影响;结合策略
1、自媒体新闻传播
通俗地讲,自媒体就是指个人媒体,就是说个人只要连接到互联网就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随时随地的进行信息的发布。生活中常见的自媒体包括微博、微信、QQ、知乎等。自媒体新闻传播方式的产生首先增强了新闻的即时性和原创新,因为很多信息都是源于作者的亲眼所见或者亲身经历。其次,由于每个人都能在受众和传播者的身份间转换,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新闻的影响力和受众之间的互动。再次,自媒体的新闻即时传播的性能,使得新闻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也促进了新闻业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闻信息的质量。最后,由于监管体系等的不健全,在自媒体新闻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权益纠纷,给新闻传播过程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影响。现代新闻业的发展需要自媒体新闻传播和传统新闻传播的结合。
2、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
传统的新闻传播可以依赖自媒体的发展吸纳很多非专业新闻人员提供的新闻信息,借助网络传播平台增加与受众的互动,新闻信息等通过自媒体的平台更好的接受舆论的监督等。自媒体发展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对传播者和受众的影响,对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影响,对传播新闻的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2、1对传播者和受众的影响
正如上面所说,自媒体环境下人们既是新闻传播者也是信息接收者。这也是传统新闻传播方式和自媒体新闻传播方式之间的最大区别。传统的新闻在开始传播之前要进行多层的审核才能通过电视或者广播传播出去,但是新媒体下的新闻传播方式打破了这种规律,削弱了传统媒体对新闻的垄断权。在增加了新闻传播的交互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新闻传播的广度和影响力度。
2、2对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影响
自媒体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形式的约束,提高了新闻传播的实时性。使得那些不能立即被采访的新闻,在借助民众的力量而得到及时的记录。传统的新闻传播形势下,受众所接触到的新闻都是经过挑选和加工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新闻的内容也更符合受众的喜好,能引起更多的关注。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在新颖度、时效性和影响力度等方面都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产生了影响。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是一种单向的信息输出,大众只能被动接收被筛选和编辑过的新闻。但是在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递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形成一种高度循环的传播模式,受众不仅仅只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还是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另外,传统的信息传递完成之后,受众的反馈信息无法进行互动和传播。自媒体时代所有的信息的受众都能对新闻进行评价或者反馈而形成新的新闻进行传播,加深了信息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受众互动的平台,拉近了新闻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2、3对传播新闻的价值观判断标准的影响
传统的评价新闻的价值因素包括新闻的新鲜性、即时性、重要性、真实度、趣味度以及显著性这几个方面。但是在自媒体环境下,人们可能更加注重的是新闻的新鲜性和趣味性而对其他因素稍有忽略。在传统新闻传播环境中,受众接触到的新闻可能是带有编辑者个人观点和价值观的,但是阅读者个人的观点则无处表达,这就可能导致受众个人的想法和不同见解被抑制。相反,在自媒体时代受众可以自由地进行互动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价值观等。这也使新闻的传播变得更加的多样化和丰富化,新闻传播中增加了更多大众的声音,更加贴近大众的生活。
2、4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传统的新闻传播形式缺少很好地处理舆论的办法。例如,对于一些负面的或者重大的新闻等,如果没有被媒体报道出来,受众是无法得到信息来源的。即使能接收到信息也只是单向被动的接受信息,而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关一些重大的新闻,当本地媒体沉默时,受众就丧失了舆论监督的作用,间接损害了公民的知情权。自媒体环境下,新闻的传播涉及到每个公民,有利于民众实行舆论监督。很多违法或者损害人们利益的新闻,可以通过民众发布出来,引发舆论关注,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使得我国的新闻业得到更快的发展。
3、传统新闻传播在自媒体新闻传播盛行下的发展策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自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传统新闻传播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结合自身的优势也要看到对方的优势,二者相结合,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3、1利用更多先进的传播技能和方法
自媒体的发展源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当今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媒体的发展依赖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信息的传播提供更广更快的渠道。日常生活中的社交软件的应用人数不断激增,例如常见的QQ、微信、微博等使用者逐渐增加。除了个人用户外,公众号的数量也与日俱增,通过公众号进行新闻传播 另外,许多的报纸广播等都创立了自己网站,更加有利于新闻的传播。由于信息的平民化和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受众之间的互动的增加,在这些平台上进行传播的新闻更易被人青睐和接受,对大众的影响力逐渐增大。所以,我们应该变革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把更多的先进的传播方法应用到新闻的传播过程中,对新闻进行多元化的传播。
3、2培养和招募新型的新闻传播人才
各种媒体形式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新闻人才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无论是自媒体新闻传播形式,还是传统的新闻传播形式,合格的新闻传播者都是必不可缺的。怎么才算是一名合格的新闻传播者呢?首先,需要具有不断了解、学习和运用先进传播技术的能力。其次,要清楚地了解受众的喜好偏向,并且具有能用大众易于接受的传播方式将新闻传达给大众。另外,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传播者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对新闻的敏感度,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最后,还需要具有国际新闻的洞察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们所关注的重心不再仅限于国内新闻,国际间的新闻交换
4、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自媒体的发展对于传统媒体的发展的影响也是两面性的。虽然给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是同时也刺激了传统新闻的发展和创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也是必然的。只有将自媒体传播方式和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相结合,通过引进更多先进的传播技能和方法,培养和招募新型的新闻传播人才并且建立更加完善的新闻监督体系才能不断满足大众的需求,才能促进我国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
人是意识能动的主体,是实践的存在。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各种条件,从而实现自己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的媒体也应该体现人的真正存在,媒体自由作为一种理念,是指媒体的行为不受外在力量的强迫压制,出于本心而采取的行动。自由精神是媒体伦理精神的重要内容:“自由出版物的实质,是自由所具有的应用的、理性的、道德的本质。”梁启超也曾说:“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此三大自由者,实惟一切文明之母,而近世种种现象皆其子孙也。”
媒体自由理念的形成,是和人的本质相吻合的。媒体自由,体现了媒体工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内在于自由理念之中的价值合理性与伦理道德责任渐被人们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工具价值渐备受推崇。在当今社会转型阶段,为经济利益所驱使的媒体,忘记甚至抛弃自身的伦理道德责任,背离了真实的媒体自由,由此新闻伦理道德的命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重申媒体自由的伦理意蕴,重构真正的媒体自由。
自由的媒体是民意和官方的双向代言人,可以代表民意说话,也可以代表政府发言,媒体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使得媒体具有非常大的话语权,为此需要有效监督,否则可能变成一种腐败权力,事实证明确实如此。某些媒体机构及从业者把媒体当成他们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于是以公共话语权寻租的活动也出现了。
(一)新闻传播更迅速
当下网络媒体高速发展,让新闻传播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的迅速。过去电视媒体和平面媒体的时效性都无法比拟网络媒体,新闻的传播速度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速。一般情况下,重大新闻可以在一天甚至1小时内得到全国范围的传播。人们通过手机朋友圈、微博或者其他转发渠道,或者门户网站的新闻传播,能够让新闻内容得到快速的接收,只要受众具有网络媒体工具,信息接收可以即时到达,不需要有延迟性。这比过去人们等一天的时间或者等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获取一个节目时间、一份报纸或者一份期刊的时间更为迅速,这种迅速性也改变了人们对新闻传播的要求。人们已经没有耐心去等待新闻传播的长时间耗时,新闻传播的时效性竞争变得空前激烈。
谁能第一时间掌握最先最新的报道就可以能占领新闻传播的高低,吸引到人们的注意力,同时提升媒体的品牌地位。因此,当下的网络媒体占据了相对的优势。例如腾讯新闻会对新闻进行即时性的网络传播,让受众先于电视和报纸媒体更快的了解到新闻事件。由于速度快速,迫使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上更注重新闻传播的品质,注重新闻的深度、权威,而网络环境由于讲求时效性因此无法在新闻传播中得到有效的深度挖掘。
受众心理需求与电视新闻编排的关联探讨
摘 要:电视新闻节目想要吸引大众要求,保持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受众心理需求的重要影响。本文分析受众心理与电视编排之间的关系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根据受众心理需求进行电视编排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受众;心理需求;电视新闻;编排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行业已经不像过去一样风光无限。一方面正受到互联网络等一些新兴媒体的冲击;另一方面,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央视,地方各卫视高收视率,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如何提高收视率?如何满足大众的心里需求
1 电视新闻编排与受众心理的关系
信息是从传播者那里经过编码的过程最终到达接受者,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信息的接受者是大众。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大部分大众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受到了巨大打击,电视新闻节目的市场大幅度缩小。不仅如此,还有来自于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央视,各卫视和一些报纸、杂志等,也在某种程度上减小了电视新闻市场。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只有不断扩展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形式,增加大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关注度。才能实现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在竞争中的发展,扩大电视新闻节目的市场占有额。地方电视新闻编排只要将受众心理需求摆到首位,不断分析受众心理状态,迎合受众群体对于新闻的需求,促进电视新闻节目受欢迎程度,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
2 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心理需求
电视新闻节目作为一档不可或缺的节目,常常是老百姓喜欢收看的节目,因为电视媒体比传统报纸媒体有更强的及时性以及传播的广泛性。并且电视器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换代,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直播演播室嘉宾谈话等等能把正在发生的受众关心的事情同步传给受众,电视新闻的优势更加凸显。
但是随着电视发展的更新,大众对新闻的心理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传统报纸媒介时代,大众的新闻受众心理只是单一的“知情”。在电视新闻媒介阶段,新闻传播途径更加人性化,这时候的受众心理也开始丰富多样化。
受众心理是相互结合出现在同一新闻事件的关注中,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受众好奇于新鲜事物、求知于陌生事物、攀比于周围事物,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编排,才能吸引大众的视线,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
上述论述的大众心理指的仅仅是普通大众的心理需求,对于特殊群体的特殊心理需求不做论证,例如对于残疾人士而言,国家政策、新闻时事,对于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保障他们的生活条件的新闻对于他们更加有益。
3 受众心理在电视新闻编辑中的意义
3.1 影响电视新闻信息的。接受
电视新闻节目是将新闻信息进行加工和编辑并通过电视媒介传递给受众。新闻效果是受众对新闻媒体对新闻信息的直接心理反映。凡是切合受众心理需求,引起受众极大关注,使得受众主动从心理上接受的电视新闻节目才是成功的电视新闻节目。同时,电视新闻节目在传播新闻信息的同时,还需要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教化功能。电视新闻编排过程中首先要符合观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在新闻信息的潜移默化传递中逐渐使受众得到教化。
3.2 影响社会舆论
随着中国的社会转型,在此阶段对于党和政府实现有效监督的就是新闻媒体,电视媒介与传统媒介相比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让受众在观看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加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由于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受众在接受电视新闻信息的同时,会对新闻信息坚信不疑。因此,电视新闻编排工作人员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制作符合受众心理新闻的同时,引出具有代表性的言论,引发受众舆论的关注点,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形势,例如东南卫视的《海峡深呼吸》,到编排酒驾新闻时,对大陆与台湾不同的制度进行对比报道,并加以引导,提升大众对于制止酒驾的关注和认可。
3.3 影响电视节目编排的内容和形式
电视新闻节目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且能够使得受众从心理上接受,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心理印象,这才是好的新闻节目,达到电视新闻传播的效果。因此,电视新闻编排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时刻关注分析受众感兴趣的新闻内容和形式,并在一定主题下将二者巧妙进行结合,为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提供途径,扩展电视新闻节目的市场接受度,提高电视新闻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
4 电视新闻编排符合受众心理的途径
4.1 新闻内容真实有效
新闻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征,也就是新闻本身具有真实性、时效性以及新闻价值等特征。缺乏这三点中的任意一点的信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能算是新闻。
新闻的特征就要求电视新闻编排工作人员在对新闻信息进行编排时,在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的同时,保证新闻信息真实有效。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受众感兴趣的新闻信息整合、编辑,进行传播。例如陕西卫视的《白杨大嘴巴》,主持人以风趣幽默的主持风格播报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实时,提升大众对新闻节目的喜爱度。
新闻具有时效性,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着重大新闻信息。而且,如今的电视新闻很多以直播的形式呈现,如何在受众面前无误再现新闻信息,都为电视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2 加强社会舆论引导作用
电视新� 电视新闻节目是对新闻信息进行及时传递,对于有争议性的新闻内容,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观点,这就会产生不同的舆论观点。传播学的实验证明,一般情况下社会舆论形成都是随着有主导的意见产生,如在一个社会团体中,其他人往往对于事件保持沉默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选择直接附和主导意见,这样就会形成一种社会舆论。
作为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正视新闻节目在信息传递中的地位,重视新闻节目的舆论引导功能,并在实际编排中重点引入主流观点,积极发挥社会舆论引导者角色的功能及作用。例如央视的《焦点访谈》栏目,分析热点新闻话题,针对话题进行报道过程中,加入主流思想意识的传播。
4.3 增加电视新闻节目与受众的互动
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对电视新闻节目而言是一个严重的挑战,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更是机遇。互联网中的信息繁杂,人人都是信息的传递者,大量虚假信息充斥着受众视野。也正是因为如此,互联网新闻的权威性比不过电视新闻。但是,随着受众的年龄结构的变化,受众人群逐渐趋于低龄化,再加上微博、微信等新兴工具的产生,受众对于互联网的依赖度高于电视新闻节目。因此,电视新闻节目就必须在发挥其权威性的同时,加强电视节目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电视新闻节目利用网络工具,设置公众号,加强与网络新媒体的融合。例如央视在2014年在微信上注册了公众号,增加与大众的交流途径。电视新闻编排人员在工作时,保证新闻内容同时选择适合受众心理年龄的表现形式,增加年龄化受众对新闻节目的喜爱度,最大程度的发挥电视新闻功能,保证电视新闻的效果,从而实现电视新闻与其他媒体的竞争抗衡。
5 结论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编排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就是受众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受欢迎程度。因此,在电视新闻编排工作中首要需要关注的就是受众心理,从受众心理需求出发,编排电视节目,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加强与网络新媒体的融合,增加电视新闻节目的受欢迎度,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傅泽宇。电视新闻编排与受众心理需求[J]。记者摇篮,2012(4)。
[2]李继荣,王虹。电视新闻编排要满足受众心理需求[J]。新闻传播,2003(7)。
摘要:众所周知电视就是电子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产物,现如今电视 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有效的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式,所以科技现如今已� 在此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形式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进而给观众带来更的感受。文章对现代科技发展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实际影响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使新闻传播变得更加完善。
关键词:现代科技、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实际影响。
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行业领域的改革和完善,而对于电视更是如此。电视新闻传播由原来传统的采集、制作、传播等逐渐向便捷化、高效化的方式转变,因此可以说电视新闻传播的每一次完善都是在科技的推动下来完成的,不仅使新闻传播方式更加的完善,还使得相关人员的思想和观念在不断的更新,进而更好的投入到电视新闻工作中,为人们提供更准确、更新颖的新闻节目。
一、现代科技背景下电视新技术的进展
数字化的采编设备在现在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虽然在采摄方面还依旧使用原来的分工模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有效的采编和摄像进行了有效结合。最近几年,在很多新闻事件现场中,电视新闻采编和传播更加及时,这样一来就使得新闻报道更加与观众个体视角相符合,同时还保证了新闻报道的个性化以及色彩化[1]。而使用这种数字化以及小型化的采编设备会变得更加普遍,不仅能够实时将新闻事件与观众进行分享,还让观众可以对事件的发展进行了解,而这种实时传播也被叫做交互式技术,而该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让采访对象和观众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还能对各类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处理,进而更好的保证电视新闻水平提升。
二、在现代科技背景下电视新闻进行创新的主要表现
在科技发展的进程中,图像传播技术的诞生,使得电视这一高科技产物出现。而电视一经出现就不难发现,它从里到外就都是科技的化身,同时它的应用和进步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而从电视新闻角度上来说,其自身发展已经不再满足于原本的基础技术,在画面、色彩效果等方面上也有了更好的追求。而计算机以及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进程中,为电视新闻传播形式的改进和创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并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因此电视一直都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吸收科技成果,进而对自身进行完善和强化。现阶段电视新闻传播在互联网、计算机以及数字化的推动和作用下,正朝着更好更高的层次上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开始对新闻传播时效、采编形式、制作模式以及观众收看形式等进行改变,进而使新闻传播具备高水平、高科技含量,更好的进行创新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1.现代科技推动了新闻采集方式的改变。在传统电视新闻进行远程采集过程中,采集受图像、声音等传输技术的影响和制约,致使新闻记者不能像报社记者一样进行传输采访信息,并且电视记者通常会跨地区进行采访,通常情况下不仅没有SNG的有效配合,也没有跨地区的光缆能够对画面传输进行有效支撑,只能回到电视台里发出,而这样一来就使得新闻的时效性丧失。而近些年,计算机视频以及图像压缩技术的有效发展和应用,使得电视新闻在跨区域采集过程中变得较为便捷。现阶段,电视新闻记者不管是在哪一个地区进行采集新闻,只要该区域有互联网结构,就可以通过电脑将新闻进行处理以后发回本部就可以。也正是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图像传输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让电视新闻图像传输像电话传真一样便捷,因此使得新闻采访再也不受异地采访的限制,真正的保证了电视的时效性。例如,某电视台推出了对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的特别报道,多天且连续的对颁奖礼进行报道,而在对颁奖礼进行报道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方式有效将地域的影响进行打破,从而实现电视新闻素材的良好采集,并且保证了电视新闻自身的时效性,同时也达到了跨国报道的目的。此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电视新闻一般都会在异地报道过程中尽可能的规避一些具有加强时效性的新闻选题,而现代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原来的跨地区采访变得像在同一区域内一样简单,使得新闻选题再也不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样就保证了电视新闻报道的全面性。现阶段,科技发展为新闻远程的采访和报道提供了便捷的方式和通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新闻采访拍摄的形式进行了改变,从而有效的对新闻采集内容进行了影响。以往电视新闻记者通常采用的事后拍摄的方式来进行报道,而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使得各街道、各地点监控更加完善,对于一些突发事件能够进行有效记录,使得新闻报道逐渐向进行式报道方面上转变。
2.现代科技对以往新闻制作方式进行了完善。众所周知,电视新闻是利用声音和图像来对事件进行表达,因此,声音及图像处理的越好,所能表达出现的新闻就越丰富、越清晰。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都推动了电视新闻表现手法的创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的水平。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以及《今日说法》等节目中,开始融入了FLASH动画这一表现形式,它和监控视频一样,都能够将事件经过进行描述,进而将新闻事件更加直观的展示给观众,而这两之间还有一定的不同,动画手法是后期制作时对事件的还原。因此动画手法的有效应用对较为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传统新闻是在事发后的图像以及文字对事件进行描述,虽然使用了一定的特技或者是其他手法,但实际上收到的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而FLASH这种方式制作相对便捷,并且具有十分良好的表现力,能够有效将事情发生的经过进行展示,使观众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因此在电视新闻进行传播过程中,这一新技术有效的改变了以往新闻的传播观念。
3.现代科技改变了以往电视新闻的收视习惯。在以往的新闻传播过程中,电视新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可重复性,通常也就是播过以后就过去了,因此这 而近些年,存储技术和水平的发展,有效推动了电视新闻收视属性的改变,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一旦要忘记某档新闻节目的收看,只需要在互联网上找到相应的门户网站,就可以在其中收看到十分完整的节目,现阶段很多电视台都已经实现这种存储,这样就可以使观众观看新闻节目不再受时间、地域等多种情况的影响,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实现观看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很多网站的浏览边框上,都会将最近两天的新闻罗列出现,因此不管是想看整期内容还是其中的几条,只需要鼠标一点就可以所见即所得。也正是现代科技的完善和进步,使得现阶段收看电视新闻像阅读报纸一样便捷和灵活,不仅可以进行跳跃观看,还能进行有效的挑选,即使需要在观看中间做些别的事情,在完成其他事情以后还能继续观看,所以电视新闻节目在科技力量的支持下,实现了有效的超越。
4.现代科技将观众与事件融合到一起。现代科技中卫星技术、光缆技术、微波技术等等的有效发展,都给电视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 现阶段,电视新闻在进行直播时可以通过两种手段来进行,一种是有线传输,另外一种是无线传输,而使用这两种传输方式就能够将新闻记者和观众放置在同一的时间轴线上,让二者能够一同随着时间的变化来见证某些事件的发生、过程以及结局。因此新闻直播凭借自身同步性,对直播的魅力进行体现。例如,2015年9月3号我国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中央电视台对其进行了直播,充分利用卫星采集的方式实现与观众之间的零距离接受,不仅保证了时间的同步性,还让观众产生了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
三、电视新闻在创新传播方式时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
在电视新闻传播方式不断完善过程中,现代科技对其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且直接的,不仅使传统传播观念进行了改变和更新,还有效为新闻节目的创新创造了更加广泛的空间[7]。但是还需注意的是科技也具有一定的两面性,因此怎样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避免其消极方面对新闻的影响,就需要相关人员更加深入的对现代科技进行探究,进而提升运用现代科技的水平和能力。
1.正确看待成本问题。虽然现代科技有效地推动了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但是这些现代技术的有效应用必须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的支撑,因此对于一些规模一般的电视台来说是十分困难的。有时电视台为了实现异地的采访和新闻传输,通常会使用较为昂贵的直播车来进行,同时也可以使用电视传真技术来实现传输,而通过对比可知电视传真技术的成本较低,并且也不会对画面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对新闻节目进行直播时,不仅要选择最为适合的方式,还要保证传播效果的有效化,所以在对新闻节目进行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对直播对象进行考虑,看新闻题材是否重大,观众是否对其进行高度关注等,如果单纯的为直播进行直播,就会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进而导致直播效果不足,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2.注重新闻直播的时效性。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让观众能够有效的对新闻事件进行了解。同时进行现场直播时也是对新闻记者的一种考核,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失误,如果出现错误就会被观众看到,严重的还会导致直播事故。所以进行直播也会对记者自身对事件现场的掌控力、业务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等有着严格要求,而这样就需要记者不断对记者能力进行培养,制定良好的反应机制,进而将消极因素降到最低,更好的对新闻传播方式进行创新。
3.借助各项资源将科技与新闻传播进行整合。就电视新闻传播来说,不是所有能用的科技成果都要运用到新闻传播中去,一定要有选择性的使用现代科技,同时还要充分借助社会力量来实现对科技资源进行整合。例如,虽然部分网站为了增加自身内容的丰富性,增添了网页的点击率,也正是它这种节目留存的操作,有效地的弥补了电视不具重复性的缺点。基于此,电视新闻一定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加强与各门户网站间的合作,加大对电视新闻的宣传,进而增加电视新闻观众群体结构性。例如,各相关部门在各路口、人流较为密集的区域内安装了监控设备,而这些设备都是二十四小时运行的,可以拍摄到一些事件的发展过程,因此电视新闻一定要加强与各相关部门沟通和联系,进而获得各新闻事件的第一手资料,有效增加电视新闻的内容量,提高电视新闻的收视率。同时,借用社会力量和科技手段来对电视新闻进行创新,进而实现对电视新闻传播进行完善和改善的目的。
4.保证新闻业务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有效结合
作为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对新闻业务进行良好的认知,真正的对新闻业务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解,深度挖掘现代科技与业务之间的有效结合点,进而在现代技术良好应用的基础上激发新闻创作灵感和动力,制定最佳的电视新闻传播方案,确保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因此,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应用的任何一项技术,都需要在客户和相应受众的反应中体现出现,并且现代技术所创造的价值以及效益需要从良好传播服务中进行获取。所以想要使电视传播业务更好的发展,相关人员一定要认识到现代技术的重要性,并不断的听取受众的意见,满足其实际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
四、结论
总而言之,电视新闻传播的完善以及发展需要现代科技的推动和促进,而现代科技的实际发展水平也决定了电视新闻传播能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一定要注重现代科技与新闻传播之间的有效融合,将现代科技的作用和影响全部发挥出来,进而更好的促进新闻传播的创新和发展。
新闻媒体在“人文关怀”正日渐向“受众本位”回归的这一过程中,滑向了媚俗的边缘。在媒体眼中,重要的不是人们的心理状况、行为处境及价值取向引起的社会反思,而是事件本身可能带来可以炒作的猛料,以提高点击率或收视率或关注度。炒作、恶搞、有的甚至超出了道德底线,触及了法律问题,这也增加了群众对媒体的不满意度。在过度的不着边际的炒作、恶搞中,相当一部分媒体失去了应有的社会良知及对人应有的尊重与关心。媒体声称张扬人文关怀,但又总在自觉不自觉中伤害了许多善良、无助和受害的人。媒体过于关注和满足大众需求,而对社会弱势、边缘人群缺乏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边缘群体的边缘化与弱势化。所以,对于大众媒体而言,真正的人文关怀不仅是以受众为本位,而更应当以对受众,尤其是社会的困难群体、边缘群体的人生终极关怀为最终目的,这是真正的媒体自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的应然内涵。
过去新闻传播主要停留在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和报刊基础之上,而由于网络的兴盛,人们接受信息和新闻传播的较大影响主要转向了网络媒体,这是一种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虽然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方式仍旧存在,并且有特定的受众群体,但是一部分的受众仍然受到了网络环境的影响,转向了网络或者增加了个人从网络媒体获取信息的方式。这种变革对新闻传播工作的开展和效果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各媒体已经开始了网络媒体的重要性,甚至在传统媒体中合并网络媒体的运用。
例如在电视新闻播放过程中进行网络互动平台的开放,让人们通过网络平台对新闻进行意见参与,这样也让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更加的多元化,出现了多媒体联合的方式。各传统媒体也在积极的开拓网络媒体发展领域或者网络媒体的联合运用,如建立媒体网站、媒体网络互动或者新闻发布平台,建立栏目微博、微信发布渠道等。甚至很多报纸或者电视栏目以报纸或者栏目名进行公众微信或者微博的开展。而网络媒体自身也在求新求变,创作出更多新闻传播方式与效果,力求赢得更高的受众满意度。特别是在受众体验度上更加深入的进行研究,在新闻传播的内容、方式、时间、频次上都进行一定研究,新闻传播的品质在不断的进行提升。新闻传播的文字、画面等效果更加讲求质量。
媒体自由,象征着媒体主体独立地位的获得。鉴于此,任一媒体都要“自由地、平等地、公开地和无所畏惧地服务于全体人民”,但是媒体组织及工作者,不能假借“自由”名义来侵犯被报道者的权益。时下,某些媒体组织及人士为经济利益所诱惑、征服、驱使,背弃自由的初衷,媒体自由已经不再坚持原真意义上的自由价值取向,已经出现失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