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感恩老师的信【优秀7篇】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阅读都不陌生吧,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大学生感恩老师的信【优秀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强项令阅读答案 篇1

一、作用类题型

新课标卷连续三年都对小说阅读“作用”进行了考查,其典型问题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看最近三年的高考真题:

针对作用类题型,需要分条作答,一般可以从结构项(着眼于或开头或中间或结尾的什么作用、效果)、内容项(写了什么人或事)、情感项(表达了表层或深层的什么情感)以及效果项(运用了什么修辞或手法,有什么作用)四个方面来组织答案。但这四个方面有时并不是需要都写,而是突出强调某一两个方面即可。答题时注意术语与文本要有机结合。

比如2012年第11题第2问的答案:

①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

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

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分析:此题答案仅涉及了“内容项”和“结构项”,①着眼于“内容”,既然是“衣着言行”,必然跟“形象”有一定关系;②③着眼于“结构”,写于开头,所以作铺垫、引兴趣这些都跟结构有密切关系。整体上除③之外都与文本进行了联系。

从这个题的答案分析来看,“内容项”和“情感项”属于跟文本联系比较密切的,需要“见文作答”,提前预备内容基本不可能;而“结构项”和“效果项”虽然作答时也需要联系文本,但完全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我们可以提前做好下面这些知识储备:

开头的一般作用:开门见山,点明主题,总领下文,引出话题,为下文写某一内容做铺垫或构成对比,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思考,等等。

中间的一般作用:过渡照应,承上启下,补充情节,揭示人物之间的某种关系,和某一情节形成对比,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作铺垫,给读者留下想象或思考的空间,等等。

结尾的一般作用:呼应上文,总括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升华感情,揭开悬念,产生波澜,等等。

环境的一般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或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

叙事人称的一般作用: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营造一种真实、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引用材料的一般作用: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增强内容的真实性和知识性,充实文章的内容,强化作者的观点,等等。

以上这些内容,在答题时不必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文本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使用。

二、人物类型题

新课标卷连续三年都对小说阅读“人物”进行了考查,其典型问题是“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是什么性格”,请看最近三年的高考真题:

针对人物类型题,同样需要分条作答,一般是先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等描写 内容,然后具体指出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或思想品质,比如可以用“通过……表现了……”这种形式来写,或者先写性格特点,然后再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每条都这样写,一般至少要写三条。

比如2012年第11题第3问的答案:

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

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

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

比如2011年第11题第3问的答案:

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

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自己的爱情;

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心态。

答案分析:同是答案,相比较而言,2011年的答案更规范,更具操作性和模仿性。它的答题选择了“先写性格特点,然后再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这种模式。而2012年的答案只有“性格特点”,没有与文本进行联系,不值得效仿与借鉴。

作答这种题型需要到文本中去寻找,不避细节,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切入:

(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2)关注小说中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

(3)把小说中人物放在典型环境和典型背景下去理解与分析。

(4)注意作者和小说中其他人物对这一形象的介绍和评价。

三、探究类型题

大学生感恩老师的信 篇2

尊敬的老师:

你们好!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而我也将开启我作为一名建设者的职业生涯,在此我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我将把我在大学三年里的一些经历做一下总结:首先,刚刚来到大学的时候,我作为一名贫困生,深知自身家庭条件不如身边的同学们,但我从未因此而气馁过,而且在我们大学初始的军训生活刚刚结束的时候,经过班级同学们的层层选拔,我成为了班级的团支部*,但我知道我应该用我的实际行动来争取周围身边同学对我的认可,更不要辜负我的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期望,果然我作为一名班级**在接下来大学里的第一个学期里带领同学们办好团活以及政课等活动的同时,我还致力于我的各门学科的学习,业余时间我还经常会同我的同学进行一些体育运动(例如:篮球、足球等),期末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也是排在班级前茅,并且获得了学校的二等奖学金。

虽然我们在大学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只有两年,但在这短短的两年时间(也就是4个学期)里我获得过三次奖学金、一次校内助学金、两次优秀团**荣誉称号,并且我在大一时成为**预备*员(现已转正),在赢得老师及同学们的认可的同时,自己内心也感到非常的欣慰。由于我们学校的管理模式是“2+1”的培养方式,所以,我们在大三的时候将会在施工现场进行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系统学习,而我也是这种培养模式当中的受益者。实习期间,我们严格遵守企业指导教师为我们制定的“三勤”原则,所谓三勤就是说要做到腿勤、嘴勤和手勤。经过自己在施工现场的不懈努力,使得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并且做到了学以致用。经过一年时间在施工现场的学习,我们已在思想上、心里上、体能方面等都已做好了毕业即顶岗的充分准备。其次,我们要说的是机会是要提供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与此同时,那些有准备的人也要抓住那些机会。我们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学长,我们将在此为正在母校求学的学弟学妹们提一些来自自己内心的忠告,那就是在认真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锻炼一下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特长,因为现在的企业更喜欢复合型的人才。

举例说明,我们自己就是这当中的受益者,在学校的时候由于自己比较喜欢篮球,所以我到了实习单位后,在工作之余公司举行的一次职工篮球联赛上,我以优异的表现率领广州队战胜了整个公司的队伍,并且赢得了公司**以及员工的一致好评。并且,***来临的时候,我也抓住了它。并且与我一同抓住此次机会的同学还有梁超、李全智、孙**和乔志远等同学。而这次机会就是在我们还未毕业便被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录用了,通过学校的推荐以及我们自身的努力,经过我们在**公司总部的一番面试,我们赢得了录用公司考官们的同意,而我们也将在取得毕业证后前往阿联酋—迪拜工作。我们在感谢自己的努力的同时,也非常感谢母校老师为我们提供的平台。举例来说:我们一同即将前往迪拜工作的同学—梁超,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并且他原本打算进行“专升本”的,但是机会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也一样抓住了,有了这次出国工作的机会,他暂时放弃了攻读本科的机会,反而选择了先就业后深造的机会。还有其他三位同学,他们同样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赢得的各方的认可,我在此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

总之,我要忠告各位学弟、学妹们在大学求学期间,要珍惜大学里的生活,不要虚度年华,要学好各门学科,业余时间培养一下自己的特长,实习的时候要尊敬公司的**、管理人员以及工人师傅们,要做到腿勤、嘴勤和手勤等,要遵守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只要你做到了以上几点,相信好的机遇会降临到你的头上的,同时你也将成为学校的一名优秀的毕业生。

最后祝愿全院的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祝愿全院的学弟、学妹们学业有成,事业有成!

此致

敬礼!

××××××班全体学生

××××-××-××

强项令阅读答案 篇3

一、激发兴趣,点燃阅读激情

阅读的动力来自阅读兴趣和阅读激情。能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他们的阅读激情是个性化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个性化阅读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我在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时,先把徐小凤演唱的歌曲《虞美人》播放给学生听,然后和学生一起唱,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被点燃了,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被调动起来,学生个性化阅读就可以更顺利地进行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采用各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抓好诵读教学,深化文本理解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它能把无声无视觉形象的文字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把符号载体还原成一种真情实感。好的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例如《荷塘月色》一课,如果我们只靠老师讲解,会觉得其中许多话语令人费解。怎么办?读,让每一个学生都响亮地,有感情地去读,只有通过诵读,学生才会感受到这篇文章的语言美,体会到文中“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学生的感受和体会都应该是他们通过诵读所得到的,是他们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作出的个性化的理解,而不是通过老师的讲解而获得的现成答案。

三、创设良好环境,鼓励学生质疑

让学生质疑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提出的更高要求。因为没有对文本的深入了解与发现是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的。但由于青少年自尊心强,怕别人取笑;或习惯于“老师问学生答”的做法,他们往往不敢质疑。这时就需要老师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师生之间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心灵、展示个性,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得到发挥和显示,各种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鼓励学生以探索性、批判性的眼光来质疑。例如在教学《五猖会》这一课中,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父亲叫背书”,固然是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事件,但假如没有“严教”,鲁迅能成为今天的鲁迅吗?这个问题的提出立即激活了学生质疑求异的思维火花,他们畅所欲言,积极寻求自己的答案,而这些答案既不是老师归纳的,也不是任何教学参考书上现有的,而是学生自己做出的个性化理解。

四、鼓励多元解读,张扬学生个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多元解读,给学生充分展现个性的机会。比如,在分析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主题时,我没有按传统教法直接把主题给大家,而是让同学们自己讨论,有的认为,小说尖锐的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出乎意料的结尾加深了这种讽刺;有的认为,作者无意对人物作明确的价值判断,想表明人自身对于面临的某种戏剧性变化的无能为力,因为文章的结尾只是说:“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也有的认为,小说的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有的认为,作者对她和她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肯定。这些都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宝贵成果,因此,都值得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

强项令阅读答案 篇4

【关键词】初三英语;复习课;有效方法

一、注意课与课之间方式上的翻新

1.做得对不等于做得好。不顾学生的需要与感受,孤立地准备一节又一节的“好”课,只考虑自己如何抓紧时间完成一个又一个复习、训练任务,天天老面孔、老服装、老腔调、老花样,当然令有些学生不愿上课而宁愿抓紧时间与同学再打闹一下、再说上一句闲话。我想到,每日艳阳高照也未必总令人开心,再美的歌曲也不能老听,再香的菜肴总会吃厌,再好的地方也不能老呆在其中不出去逛逛。

2.人人需要得到及时调节。同样的道理,再好的课堂模式也要准备有多种变换方式以供交替使用。比如导入环节,假如前一次课是以严肃性、科学性较强的疑问激趣法导入的,这一次课就可考虑换用融知识与活动为一体的游戏、比赛法导入;昨天用的是有声语言引人入胜地导入,今天就可尝试以无声的板书呈现错句、错题吸引学生眼球;大部分时候用生动直观、容量较大的课件导入,偶尔也别忘了用用传统的朗读、背诵、默写检查法开始……注意到形式,尽管有时只是来得及讲究一下方式上的翻新,我感觉复习效果也会大有改观。

二、创新复习课教学艺术

1.“我来做老师”。请学生尝试做小老师,复习基本短语、基本句型,讲评试卷等。课上在基础较好的那部分同学中随机抽学生到前面做“老师”。目的是复习基本短语、基本题型。学生准备得认真,有的也称的上作风严谨,应该说效果不错。

2.“两两单挑”。目的是复习错题,避免再犯同样的错。人都有竞争的意识,让学生互出错题,同桌“PK”,紧张、刺激。

3.“故事接龙”。目的是开拓学生视野,综合提升能力。将复习的重点短语和句型以听写方式让学生写在黑板上,然后按座位顺序一人一句口头编故事并尽量用上所复习的知识点。看谁反应快,句子准确而且有趣。实践证明,学生非常感兴趣,不善于开口的学生也不得不讲英语了,复习过程扣人心弦,效果明显。

三、让教学内容富含思考性

1.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总结英语语言现象,探寻、利用英语语言规律。要想使复习课真正不令人厌倦,就首先要让学生思考、理解复习活动的重大意义。我指导学生,复习不是枯燥的重复,而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将平时零散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将淡忘的知识熟练化,补齐所缺的知识使自己全面化;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归纳、总结、提炼英语语言现象,发现其中隐含的规则、规律,然后顺应规律、利用规律,创造言语,表达感情,描述生活,描述世界;中考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处处有考场,要通过研究考试题型,总结应对策略,加强专题训练,勇敢接受人生第一搏的考验,学会准确化、系统化掌握知识,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如复习现在完成时态时,可先举出以下句子:

I have cleaned my shoes. We have found the boy. They have done my homework.She has seen the film.The boy has dropped the book on the floor.

I have studied English.

让学生根据例句自己来总结归纳出现在完成时态的构成,而且提示学生每个句子的言下之意,如:我已擦了鞋子,(现在我的鞋子很干净)。我们已找到了那个孩子,(现在不用为他担心)。他们已做了作业,(知道作业的难易了),他看过这场电影,(知道电影是否好看)。男孩的书掉到了地上了(现在书在地上),我已学英语(懂―点英语)。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得出现在完成时该怎么用,自己分析出现在完成时是动作发生在过去,但要强调的是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产生的结果。且通过加横线的单词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复结规则与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的构成规律。因为是自己总结出来的,所以容易记牢,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求同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2.结合备战听力、口语,鼓励学生时时、处处思考“How to say that in English?”营造说英语的语言环境,培养英语思维。

结合课文复习内容,适当选择教唱英语歌曲。我告诉学生,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交际语言来学、用早已成为一种定势,而交际的前奏就是思维。语言是真正直接与思维联系的:把人思维后的结果及过程记录下来,这样才使交流成为可能。如此看来,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实在密切,要真正学好英语,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能力,要具有较强的英语思维能力,就要力争使英语使用生活化。试想,为什么我们学汉语比学外语要容易得多?那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良好的母语语言环境,所以我们要尽可能让自己“浸泡”在英语当中,尽可能地创造用英语说的环境。

四、运用阅读训练,使学生在思考中享受文本

如今的中考试题要求各类阅读文章占据绝对大的篇幅和比分,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经常、甚至每天进行阅读训练。但反思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教训,我觉得训练阅读不能功利化地为了中考而阅读,试图靠搞题海战术,不加过渡地直接做题,过早核对、讲解答案,一味地追求阅读完成量,成天急功近利地想望中考出业绩而要求学生上分数,以致阅读训练完全失去生活情趣,令学生厌倦,导致应付差事性地胡乱选择ABCD,事倍功半,欲速不达。多练是对的,关键是怎么练:分成哪几个阶段?发动阶段怎么练、成熟阶段怎么练?什么时候精练一两篇、慢慢来,什么时候实行数篇连练、速练?

通过“引智培训”外籍老师的课堂,我发现在阅读发动阶段我们应向外教老师学习:以故事导入法引入文本,“认识”主人公,思考话题;并不急于下结论说明选哪个答案错,选哪个选项就正确,而是让学生在试读中先自己感受别人的生活、了解别人的想法;逐段归纳段落大意,根据学生遇到的障碍决定教师的讲解需要,根据讲解需要随时绘图示意故事情节与进程,讲解难解词语的意义,辨析选项词与干扰词的异同;不断提问、交流,启发学生思考、发现,梳理作者思路、揣摩作者观点,提炼文章中心思想,联想自己和身边的人;最后才核对每题答案。我感到这样上阅读课,似乎令人忘记了是在进行阅读训练,阅读文章显得很有趣,教师和学生简直就是在享受阅读过程。

以上是本人对激活英语复习课的一些思考和尝试。上好复习课,使学生不仅取得中考成功,而且获得聪明的头脑、幸福的人生,是我们为人师者的共同心愿。本人愿为此继续努力,做出新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肖长林。《教育理论》,北京教育出版社奥林匹克出版社

强项令阅读答案 篇5

一、整体规划,逐步提升

笔者曾教过一名学生,各科成绩都不错,我主观地认为她一定能在高考中获胜。然而,高考就是这么残酷。86分的语文成绩让该生与本科线仅4分之遥。成绩出来后,我很自责。高考前两个月,该生曾跟我探讨语文学习的困惑,她感觉自己语文成绩几乎没什么进步。我对她说:“那是你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的原因。”“这一学期我已经很重视了。”她有点委屈。是呀,这学期她的确比以前重视语文了。然而,高三下学期才重视,来得及吗?可既然知道她语文学习比较薄弱,作为语文教师,我又采取了什么补救措施?

显然,我们的教学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大部分教师不顾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无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教学按部就班,第一学年教授必修一至四四本教材,第二学年教授必修五及选修的史记、唐诗宋词、唐宋家散文和现代散文,到高三就分考点进行一轮二轮甚至三轮复习,大搞题海战术。如此,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可对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效果却并不明显。更可悲的是,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更使高中语文教学陷入了“可有可无”、语文考试“全凭感觉”的困境。

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亟待改变。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学生三年的语文学习看作是一盘棋,整体规划,逐步提升。第一学年紧扣文本帮助学生构建字音、成语、名句、文言文等基础知识体系,敦促学生养成主动积累、归纳整理知识的习惯,逐渐掌握文言文阅读及答题的方法,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拓宽阅读面,初步提升阅读能力。第二学年在补充上述知识点、巩固方法的基础上,加强诗歌鉴赏的能力训练,继续加大阅读量,提升阅读能力。第三学年的训练重点就锁定在提升阅读题的解答技巧和能力,做热身备考训练。当然,在这三年中应始终贯穿作文训练:第一学年重点训练写人记事、写景的记叙文,期间教会学生审题、选材的方法技巧及考试作文的一些应试技巧;第二学年重点训练议论文写作;第三学年灵活运用不同的文体对各种话题、材料进行习作训练。

二、加大阅读,跨越提升

纵观笔者所教的高考语文考得较好的学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爱阅读,爱思考,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和思想深度。再反观上文提到的学生及其他语文不够理想的学生,最大的差别在于阅读积累的差异。可见,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于多阅读多积累。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不断提高,思想得以丰富、深刻,写作技能也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强项令阅读答案 篇6

中考对古诗词阅读的考在理解感悟,着重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情感的把握等,试题材料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题型一般包括主观问答和客观选择两种。解答这类试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握诗意,现意境。

诗意理解,首先要正确理解诗词中的词句意思,这是欣赏诗歌的基础。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的艺术境界,包括景(境)和情(意)两个方面。体现意境,需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2.赏析语言,品炼字。

古诗词语言含蓄,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这种题型要求品析诗词中炼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需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3.品析写法,辨技巧。

表达技巧既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也包括渲染、衬托、用典、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各种表现技法。解答这类试题应该先指明其写作特点,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4.探求主旨,品情感。

诗言志。读一首诗,需把握诗歌的主旨思想。要在了解诗意、把握意境的基础上联系诗人的身世及写作背景,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表达的主旨。有些诗歌直抒胸臆,主旨鲜明;有些则是融情于景,含蓄流露,需要认真体会。

题型扫描:

一、考查诗意和意境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答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题】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解题指津】

首先要正确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描述时应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诗人渗透在景物中的情感。

【参考答案】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涌动,感慨万千。

二、考查语言和炼字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答题。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问题】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解题指津】

可以从词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等方面来品析这首词用语的精妙。这首词描写的是春日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结合语句体会“迸”字的表现力和“偎”字在修辞等方面的妙处即可。

【参考答案】

“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偎”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花的娇美。

三、考查写法和技巧

例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问题】

诗中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

【解题指津】

首先从修辞手法或表现技法等角度入手去辨析,然后结合整首诗的诗意具体分析其内容及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风飘絮”比喻国势如同风中柳絮一般十分危急,以“雨打萍”来自喻自己家破人亡的凄凉状态,写出了国破家亡的凄凉境遇。

四、考查主旨和情感

例4.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问题】

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指津】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了解所写内容,透过意境体会作者创设的氛围,同时找出直抒胸臆的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怀。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将多种景物构成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而结尾处的直抒胸臆更是将游子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

【参考答案】

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读读想想:

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题】

想象诗中画横线的句子所描写的景象,并把这一画面描述出来。

【解析】

考生如果不纵观全诗,把这两句游离于整首诗之外,仅逐字逐句翻译一下,那么就有可能描述偏颇。比如有考生这样回答:潮水平平,两岸宽阔,风顺帆悬。因为没有对全诗意境的整体把握,所以没有描画出初春时节江水涨涌这一景物特征。

【参考答案】

潮水漫无边际上涨,江面也变得宽阔了,风势正顺,船帆高悬。

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问题】

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其中表现了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境界。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解析及参考答案】

这是一道客观选择题,四个选项涉及诗歌的各个方面,考查内容比较全面。我们采用筛选淘汰法,可以通过辨析、甄别,在四个选项中顺利地选出错误项。这道题的错点是C项,考查的是对诗歌创作手法的掌握,如果考生仅限于对手法的辨析,却不了解手法的作用,就可能错过准确选择的机会。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是为了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渴望实现杀敌报国的愿望。

3.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问题】

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解析】

这是一道比较阅读题,需要联系词人的身世并借助于作者融情于景的描写,进而体会词人的情感。前一首词创作于南渡前,生活闲适安逸;而后一首词创作于南渡后,后期作品多抒发身世之感,感情凄苦低沉。

强项令阅读答案 篇7

第一曲――记时阅读

中学生阅读速度慢,不一定都是由于阅读能力低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因此,进行计时速读测试可以增强紧迫感,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的目的。

(1)训练前,学生先不要看书。

(2)待老师发出“开始阅读”的命令之后,才开始阅读;同时,老师在黑板上随时记下阅读的时间。

(3)当某位同学读完文章后,记下自己所用的时间。

(4)读完文章后,马上把文章收起来,学生凭记忆笔答测试题。

(5)答完题后,老师逐题公布正确答案和判分标准,学生互相评判。每个人所得的分数就是自己的理解率。用“%”来表示。

(6)每个人计算出自己的速度(所读文章字数除以所用的时间)和阅读效率(阅读速度乘以理解率)。

(7)每人将本次训练的数据准确地记在阅读训练本上,老师将全班训练的数据登记在记分册上,以备将来总结分析之用。

第二曲――量化阅读

为满足快速高效阅读量化训练的要求,把中学生应有的阅读能力分解为若干能力点,使每个能力点的训练都得到量化处理。这种采取先分项,后综合的训练方法,实现了快速高效的量化训练。

由于实现的量化,每次训练都可以在计时的全过程中,通过“读”(计时阅读)、“答”(笔答测试)、“判”(根据统一标准评判分数)、“算”(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和阅读效率)四个步骤,严密而精确地掌握每个参训者的有关数据。参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采取措施,从而达到迅速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的目的。

第三曲――系统化阅读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小学生阅读能力有如下几个方面:

(1)提要和概括能力。即归纳段意的能力,提炼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2)划分层次,辨析思路的能力。即分段分层,理解段落篇章结构的能力;(3)准确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能力;(4)评价和鉴赏能力。即分析鉴赏作品选材、剪裁艺术特色的能力,领会鉴赏作品结构艺术的能力;辨析、体会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体会鉴赏作品语言特色的能力;理解文章形象特征,体味优美意境,理解作品中的景、事、物的表现作用,以把握作品主题的作用;(5)快速阅读能力。初中要达到每分钟500字,高中要求达到每分钟600字。

根据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构成,快速高效阅读法为此设计了9项单项训练:

①快速阅读训练;②快速归纳段意训练;③快速提炼中心训练;④快速辨析段落思路训练;⑤快速辨析篇章思路训练;⑥快速理解文中句子训练;⑦快速理解文中词语训练;⑧快速鉴赏文学作品训练;⑨快速评价文学作品训练。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