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先进事迹(汇总3篇)

中国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先进事迹(通用3篇)

中国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先进事迹 篇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最耀眼的明星无疑是—— 钟南山!

小鲜肉让位,流量IP一边去!

是的,连我读书不多的老母亲都说:终南山是一座名山,钟南山是一个名人!

17年前,钟南山教授领军抗击非典;17年后的这个冬季,84岁的他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他建议公众 “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这位当年敢讲真话、敢涉险滩、敢啃硬骨的老人,再次成为绝对的超级明星、全民偶像。他的言谈举止令全网疯狂刷屏,令无数人为之振奋与动容,很多经常看偶像剧的女性朋友都说:没想到被一个老爷爷圈粉,毫无抵抗。

84岁,在这个绝对需要安享天年的年龄,支撑他出山,承担如此大的身体与精神负荷的,绝对是医者仁心和国士风范。84岁高龄的钟南山,是一位长者,一位医者,一位仁者,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一位老师这样概括:知识渊博,专业过硬;悬壶济世,心怀悲悯;勇于担责,敢说真话;义无反顾,不怕牺牲;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我们一直在寻找读书之用,教育之本,或许这就是吧。

中国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先进事迹 篇2

亲爱的抗击疫情的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我是来自青阳县实验小学一名四年级的少先队员,在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想对你们说一句:“新年快乐!”

在20__的春节期间,武汉突发新型冠状病毒,导致新型肺炎疫情的爆发!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你们舍小家为大家,放弃阖家团圆的日子,毅然决然奔赴武汉去救治肺炎患者。虽然还没有研制抑制疫情蔓延的药物,但在你们精心的治疗下有许许多多的患者治愈出院。

战斗在一线的叔叔阿姨,你们穿着沉重的防护服,一工作就是八个小时。在这八个小时里不吃不喝,汗水浸透了你们的衣服,口罩在你们脸上留下了一道道勒痕,但你们不觉得苦,不觉得累,心中只想着能够治疗好患者。你们逆流而行,是最美的白衣天使,你们辛苦了!和钟南山爷爷在实验室研制疫苗的叔叔阿姨们,你们不分昼夜的工作,只为早日控制疫情,你们辛苦了!

如何防控这次新型肺炎疫情,我们能做的就是记住钟南山爷爷的话:“不串门,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出门带口罩,勤洗手,讲究个人卫生。"

所有抗击疫情的叔叔阿姨们,谢谢你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长大以后我也想成为一名医生,像你们一样治病救人。我希望你们在“前线”要保重自己的身体,相信全国人民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疫情一定会很快得到控制!

中国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先进事迹 篇3

《掬水月在手》是叶嘉莹先生唯一授权的一部传记电影,导演陈传兴此前曾策划拍摄了在两岸颇具影响力的文学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记录中国台湾最重要的文学家、作家的一生,随着《掬水月在手——叶嘉莹传》的成功上映,标志着陈传兴“诗歌三部曲”创作终章。

导演陈传兴介绍,为拍摄全景式反映叶嘉莹先生“历经磨难又活得光亮的一生”,电影拍摄团队用时3年,分别在两岸、香港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叶嘉莹先生出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地方取景,采访了叶嘉莹先生的亲友、学生40余位,力图还原叶嘉莹先生以弘扬中华诗词为己任,历经烽火硝烟、家道变迁,活出如诗一般铿锵人生的精神世界。

“她内心中因为有古典诗词作为支撑,所以历经磨难依然能够活得足够光亮,到了晚年,她还能够想到用曾经支撑自己走过苦难的古典诗词反哺我们的民族和文化,成为整个华人世界的一道光彩。”陈传兴说,这是叶嘉莹先生最让他感动的人生力量和去拍摄这部传记电影的驱动力。他希望透过《掬水月在手——叶嘉莹传》传递一个核心的观念:中国需要有诗。在任何时代,不管是和平、战争、苦难的时代,诗人的存在为什么都是不可或缺?

“叶老师一直在我的拍摄名单里”

20__年,陈传兴成立行人文化实验室,策划一部在两岸、香港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文学主题系列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记录在中国台湾、香港生活的最重要的几位文学家、作家的一生,他本人还参与了诗人郑愁予和周梦蝶两集的拍摄。

“叶老师作为‘诗词的女儿’,她的生命光辉和精神世界一直感召和引领我。”虽然不是学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出身,但是陈传兴对中国古典诗词有一种天然的心灵亲近。

上世纪80年代初,陈传兴在中国台湾一家书店偶然看到叶嘉莹先生早期诗词研究的一部代表作——《迦陵谈词》,从此就书不离身,爱不释手。“到法国留学时,我把这本书带在身边,这次为《掬水月在手》的电影宣发来到大陆,14天隔离期中,我还不时翻看这本书。我觉得每每翻看中国古典诗词,都会带给我一种美感,给予我滋养。”

尽管此前为拍片,陈传兴多次往来大陆,但此次大陆之行,让他对大陆、对古都北京收获别样的感受。

“我原来不知道北京的钟楼和鼓楼离得这么近,这次和朋友一起坐在什刹海一个茶馆的露天平台上,秋色浓郁的芦苇在眼前飘荡开,好似时光穿梭,我跟着当年的叶先生,穿过什刹海的胡同,到她的老师顾随先生家里吃饭。冥冥中好似天公的安排,让我跨越两岸的时光机,来讲述两岸的一段过往,叶老师就是联结两岸的一座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