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幸福的生活离不开美好的环境,试想一个人生活在蚊虫肆虐、垃圾成堆的地方,怎么会感到幸福呢?
对此,我有着深刻地感受。以前我们家刚搬到现在的小区时,周围没有什么生活设施,也没有什么绿化。到处破烂不堪,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遇到下雨天,一不小心就会踩到水坑里。小区旁的一条小河整天泛着黑色的泡沫,河面上漂浮着生活垃圾,河里的鱼儿早就死光了,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黑水河。到了夏天,老远一股怪味扑鼻而来,行人都要捏着鼻子或带着口罩匆匆而过。现在,随着国家大力提倡环境整治,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政府大力开展环境整作文治活动。我们小区周围的环境就像孙悟空用了法术一般,摇身一变,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原来坑坑洼洼的小街小巷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柏油路,再也不怕刮风下雨了。臭水河实行了河长制,没有人再推诿扯皮了。经过一年多精心地整治,河水变清了,河里的鱼儿又回来了。岸边还种植了很多树木和花草,人们茶余饭后在河边散步、乘凉,甚至还有人在河边钓鱼呢。小区周围还盖起了超市、广场、商场,吃喝玩乐一应俱全,生活方便极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我们一定要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学好科学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
在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省委书记王蒙徽强调,要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下简称“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笔者认为,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价值旨归和实践路向,切实增强推动“共同缔造”活动在全省城乡社区全面铺开取得实效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从价值逻辑看,“共同缔造”活动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和“湖北篇章”,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力之策;从实践逻辑看,“共同缔造”活动是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和“湖北方案”,也是全省党员干部落实党史的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化“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创新之举。
价值旨归:人民至上,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既是实践课,也是理论课。从价值逻辑看,“共同缔造”活动的价值旨归在于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其一,“共同缔造”活动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建设好城乡社区,就是缔造好人民群众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所依托的家园。
其二,“共同缔造”活动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只有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才能解民忧、暖民心,特别是守牢护好绿色生态的家底,做好规划引领,改善人居环境,缔造生态宜居家园是人民群众心之所盼。
其三,“共同缔造”活动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党组织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发挥党建引领和统揽作用,实行“党建+乡建、村建(社建)、家建”一体推进,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在办好一件件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共同体,建成便民快捷的医疗圈、健身圈、养老圈、生活圈,缔造美好幸福家园,正是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应有之义。
其四,“共同缔造”活动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目标。“共同缔造”活动顺应基层治理体系变革,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缔造和谐人文家园,促进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
其五,“共同缔造”活动以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路径。“共同缔造”活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必将成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
实践路向:践行“五共”理念,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从实践逻辑看,“共同缔造”活动的实践路向在于坚持群众主体,践行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五共”理念,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践行“五共”理念,核心在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始终坚持群众主体,让“五共”理念内化于心。在“共同缔造”活动中,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注重宣传发动群众,讲清讲透活动意义和精神实质,让群众主动理解、掌握活动的核心要义,形成思想自觉。始终维护群众利益,让“五共”理念外化于行。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共同缔造”活动落实落地、落细落小,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始终站稳群众立场,让“五共”理念固化于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差异化、分众化,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注重总结经验,形成有效工作机制和科学的规章制度。
践行“五共”理念,重心在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结合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决策共谋重在察民情。围绕城乡社区“建成什么样”“怎么建”“谁来建”“谁来管”“谁来评”,充分尊重城乡社区居民意愿,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发展共建重在聚民心。在产业发展、社区建设、基层治理、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注重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变“你和我”为“我们”、变“靠政府”为“靠大家”。建设共管重在集民智。推行“代表群众选、项目代表定、建设群众帮、建后大家管”一体化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法,强化建设全过程监督管理,增强群众共管的自主性、自觉性。效果共评重在强民主。将群众“答应不答应、认可不认可、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准,健全建设意愿共同征集、建设内容共同商议、建设方案共同研究、建设过程共同参与、建设效果共同评议的全过程民主评价机制。成果共享重在惠民生。让人民群众通过入股、就业、创业、管理、参与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在共同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践行“五共”理念,要务在于促进加快城乡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于湖北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奋斗目标,“共同缔造”活动要着力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促进加快城乡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着力在提升社区建设水平上下功夫,促进强县工程建设。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不断提升城乡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提升县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县城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彰显县城及乡村自然、产业和文化特色,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重点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二是着力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上下功夫,促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不断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促进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引导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实现“农民保收、城市保供”。三是着力在提升公共服务功能上下功夫,促进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三级服务体系。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功能,促进健全服务“三农”的政务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更多资源、资金、人才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提升农村地区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四是着力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上下功夫,促进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促进建设完整乡村社区,增强基层服务群众的条件、能力和水平;从人居环境改善、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做起,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五是着力在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不断提升城乡社区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统一,推动全省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促进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坚强保障,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投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生动实践。
密林深处的一个黄土包旁,一栋占地200多平方米、4间2层的房屋拔地而起,正在加紧施工。8月1日,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闵洪艳告诉记者,这是投资120万元建设的垃圾分类超市,预计8月底建成启用。
“垃圾是放错的资源,可回收还能再利用。”闵洪艳说,要把垃圾像商品一样展示在柜台上,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更好解决群众现实问题,深入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堰河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让千余名村民从中受益。
绿色根植于心 务实重行拔头筹
“别人不敢干的我先干,别人能干的我抢先干。”在堰河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彰显的是堰河人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理念。
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穷得叮当响,吃粮靠供应、用钱靠砍山、住房干打垒,可谓“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
1992年,29岁的闵洪艳成为堰河村的“领头雁”,当时他就提出“人在,山在,绿色在”的理念,作出“管好山、护好水、修好路、育好人、建好村”的承诺。
“地当床,天当被,累了就在山上睡。”春夏秋冬,寒暑易节,全村干群战天斗地,苦干实干,让一片片荒山披上绿装,先后发展茶园1200亩、经济林4000多亩,不仅摆脱贫困,还实现了小康。
进入新时代,堰河人紧跟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理念,提出“走绿色路、吃生态饭、挣环境钱、发旅游财”的强村富民思路,通过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山水变风景、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特色产品变旅游商品”的目标,让村民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现代生活。
如今,堰河村的固定资产和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亿元大关,村民人均纯收入超3.5万元。昔日“一家一栋小洋楼、一家一辆小轿车、一家有一个致富项目、人均存款达到10万元”的梦想变成现实。
在全省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堰河人提出到2035年实现“四不五有”新目标:吃饭不出钱、就医不出钱、读书不出钱、养老不出钱,村里有金融、家里有资本、户里有研(究生)博(士)生、发展有产业、出行有房车。
“我们就是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让乡亲们在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中得到更多实惠,幸福感更强。”闵洪艳说。
赋能山水资本 融合发展添动力
绿色是堰河最亮丽的底色,也是发展的主基调。
“堰河因茶而兴,要做大做强茶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赋能。”闵洪艳说,村里跟省、市农科院合作搞产学研项目,1200亩茶园一半以上推行有机化生产,推行“从种植到茶杯全程净化”消费模式,让卖出的每一片茶叶都可追溯原产地信息,两三年后所有茶园实现有机化生产,产值可突破4000万元。
依托茶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从20__年第一家农家乐开张到如今120余家遍地开花,游客络绎不绝,每年举办的年俗文化节更是成为谷城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20__年,堰河乡村旅游区成功获评国家4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0多万元,点燃了全村干群冲刺国家5A级景区的热情。
“一口锅能抵一面坡,一张床能抵十亩粮。”闵洪艳打趣地说,是乡村旅游让村民的家当增值了。
目前,投资1亿多元的民俗园三期项目进入招投标程序,新建容纳500人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展销中心、文化娱乐场馆、大戏楼、冷藏库等,全面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投资160万元在堰河水域兴建2个鱼鳞坝、1处亲水平台,增加游乐设施;投资500万元建设天艺茶庄廊桥、农旅茶文化观光园等,实现采茶、炒茶、品茶、购茶自由;投资600万元挖掘传承红色文化、民间文化,让游客不虚此行、身心怡然。
以黄土墙、花窗、古门、青砖灰瓦、小回廊为特点的鄂西北民居,比比皆是;以小果园、小菜园、小竹园、小花园为特色的庭院,处处皆景;以勤俭持家、勤洗手、勤剪指甲为内容的文明礼仪,人人皆知……
“这些都是村里统一规划设计和整修的,我们家房前屋后焕然一新。”一组村民艾元平说,30多公里的刷黑路已经通到每一户门口。
在堰河,农民成了网民,农田成了电商卖场,手机成了农具,直播成了农活,新发展业态迸发出新活力。
村户人一体化 同心共享福无边
为充分体现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堰河村通过创新共管、共评机制,最终实现一切成果共享目标。村里成立堰河生态旅游经济合作社,把每家每户组织起来,抱团发展,所有菜品、旅游商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品牌,做到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为游客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赢得好口碑。“堰河香”已成为灵秀湖北特色旅游商品品牌。
组建生态保护夜巡志愿服务队,不光党员干部带头参与,村民自发加入,人数由最初的6人扩充到现在的100余人。他们不仅巡山保水,规劝制止不文明行为,而且担负着村里的治安巡逻任务。“夜里听到狗子狂叫,都会有人起床,跑出来看一看,这已经成为村民的行动自觉。”堰河村干部任雪平说。
村无闲户、户无闲人、人无闲事。全村人都以股东的身份加入了合作社组织,即便没有收入来源的困难人群,村里也无偿配股,让所有人年年有分红。每股的收益率在55%以上,解决了贫富不均问题。
二组村民冯毕建曾在十堰一带挑货卖,养家糊口。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共同发展的氛围很浓,决定扎下根创事业。
如今,他经营的有商店、农家乐、民宿,还有一个冻库,年收入几百万元。“没有村集体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冯毕建感激地说,村户人一体化发展模式让人人尝到“有福大家享”的甜头。
通组到户柏油路无缝对接、看病不出村无缝对接、家门口就业无缝对接……
“只要群众有需求,村里都会责无旁贷去满足。”闵洪艳说,所有党员干部包括合作社员工“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要求”,村民一个电话,就上门服务。
在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堰河干群同心同德,铆足劲干,“1+7”大堰河旅游发展格局已然形成,辐射带动五山“茶旅小镇”不断向前发展。
为解决堰河沿线近2万人用水难题,村里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新建一座水库,8月份施工单位进场,“共同缔造”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强。
今年,落户五山镇、投资近5亿元的全省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加速推进,落户南河流域、投资1亿多元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启动建设。
“像堰河这样生态好、产业强、日子富的村庄还有很多,比如石花镇凉水井村、平川村,紫金镇花园村、官坊村,还有城关镇老君山村等,都在结合各自优势和特点,发力前行。”谷城县委书记黄克立深信,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只要农村善于做好“共同缔造”这篇大文章,就一定能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愿景。
为深入宣传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市执法局、市机关服务中心在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举办了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主题的活动,市公园广场服务中心、榆阳区环卫局、高新区环卫所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加活动。
本次通过宣读了垃圾分类倡议书、现场知识问答、趣味游戏和参观科技馆垃圾分类科普基地等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增强了人们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知晓度、认同度和参与度。
通过世界环境日垃圾分类的宣传,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增强环保意识,带头垃圾分类,共同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坚信,在全市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下和广大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定会越干越出色,我们的生活环境定会越变越美好。
当前,荆楚大地奏响“共同缔造”强音, 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正在湖北全省扎实有效的推进。共建美好环境,同创幸福生活,这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广大网民纷纷拍手叫好。
如何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我们务必以“三个强化”为有力抓手,重在抓落实,贵在见实效。
强化“五共”理念。践行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五共’理念,核心在“共同”,关键在“缔造”。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强大合力、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尤为重要。各地亦可采取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模范等“五老”人员深入基层宣讲,开展进单位、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等方法,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学习宣传。准确把握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理论依据、深刻内涵、核心要义和路径方法,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要使广大干部群众清楚明白,心中有数。从而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强化党建引领。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突出党建引领,是推进“共同缔造”的根本保障。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践行“共同缔造”过程当中,要切实发挥“领头羊”、“顶梁柱”、“主心骨”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务必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示范表率引领作用,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举措抓在手上,做好做足“共同缔造”这篇“大文章”;各地要积极探索并不断创新 “党建+实践”模式,打造党建特色亮点,激发党建活力,凝聚党心民心。
强化务求实效。在推进“共同缔造”活动中,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得没得到实惠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因此,各地必须紧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 这个宗旨来扎实开展活动并贯穿始终,以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实干实绩实效实惠,用心用情用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
共建美好家园,同创幸福生活。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吹响全民幸福集结号,奏响“共同缔造”交响曲,必将绘就出一幅幸福生活新画卷。
皓月当空照,农家小院欢。9月7日晚上,在英山县方家咀乡白羊山村一处农家小院里,洋溢着一阵阵欢声笑语,今晚他们将在这里共同描绘家乡美好的发展蓝图,畅想未来幸福的生活,这是方家咀乡白羊山村示范创建工作专班与该村共同组织召开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垸组座谈会的场景。
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德峰,民政局党组成员、局长林梅香,方咀乡常委书记胡勇等领导以及村民代表共50余人参加垸组座谈会。垸组会上,党员干部与村民群众面对面,大家谈、大家议,对于环境整治、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县民政局局长林梅香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交流了赴麻城学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心得体会,林梅香就白羊山村“共同缔造”的开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做好规划先行,精准部署,统筹推进,强化共同缔造理念;二是党建引领,发挥村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口,尽快让群众得实惠、见实效;三是发动群众,要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陈德峰强调:白羊山村要坚持以共同缔造理念积极探索挖掘村内特色产业发展和助力民生实事推进等工作,持续推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两委”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组织党员代表、乡贤能人、茶农代表等多次会商研讨,共同谋划村集体产业发展方向,要积极谋划、认真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认真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塑造共同精神,共建白羊山村美好家园。
海洋约占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还有其他丰富的资源。我们生活在一个岛上,大海为岛上的渔民增加了很多经济收入,也为岛民带来了很多便利和乐趣。与此同时,它也吸引了许多来自其他地方的游客来参观和探索这个岛屿。尤其是“南澳一号”的发现和考古,更是引起了国内外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作为岛民,我们无比自豪。
但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污染毫无顾忌,随意向海洋中倾倒污染物和有害物质,使得一些海洋生物濒临灭绝,大量开采海底下的资源,导致海洋中许多珍贵鱼类物种大量死亡,甚至有的已经灭绝。
我记得当我只有四五岁的时候,我经常在炎热的夏天和我父亲一起去海里游泳。但是前年,不知道自己没有公德感的人,居然在沙滩上倒了一些日常垃圾。海浪冲走后,垃圾自然流入大海。我看见恶心的垃圾漂浮在海面上。我和爸爸不想游泳,就摇摇头,叹口气回家了。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捕捞了大量的鱼,鱼越来越少,鱼的供应不足,价格越来越贵,人们抱怨鱼很难吃。直到国家颁布禁海令,每年定期禁海,定期组织有关单位人员到海里放养鱼苗,鱼的数量才逐渐增加。一些濒危物种得到了很好的繁殖,人们松了一口气。
水是生命之源。海洋覆盖了地球的大部分,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好处。每个人都应该携手保护海洋。保护海洋就是保护地球,也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让海洋环境变得更加壮丽,让海洋更好的造福我们的后代!
最近,“柏林寺之声”微信群群主、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柏林寺村村民郭莉发现群里越来越热闹了,大家发言越来越积极,讨论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小到房前屋后垃圾处理、田间地头鸡毛蒜皮,大到村庄发展规划、共同缔造创新理念。
今年年初,住房城乡建设部创新工作方式,在定点扶贫工作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新理念,并在4个定点扶贫县各选择一个村作为试点,旨在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当担任示范村建设帮扶任务的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驻村团队数十人浩浩荡荡地开进红安县柏林寺村时,才发现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
村民们对这些远道而来的“秀才”们并不信任,不是绕道而走,就是袖手旁观。许多人不知道什么叫“共同缔造”,对此也不感兴趣。
走家串户,嘘寒问暖,察民情,解民意。驻村帮扶技术团队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始想方设法和村民“套近乎”。
为了能和村民有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驻村帮扶技术团队倡导开通了名为“柏林寺之声”的微信群和“柏林寺之声”公众号,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村民。目前,已经有256人入群,村民在微信群中发表个人对共同缔造工作的理解认识、意见和建议,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
驻村帮扶技术团队“遇冷”并非个案,在湖北省麻城市石桥垸村和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黑城村、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土关村,分别担负共同缔造示范村建设帮扶任务的中建设计集团、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北京建筑大学等驻村帮扶技术团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由于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许多村民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这部分村民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接受新观念往往比较慢,甚至是排斥。要让他们接受共同缔造的新思想并不容易。”中建设计集团驻村规划师刘辉深有体会。
怀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双重使命,驻村帮扶技术团队成为共同缔造理念的“宣传队”和“播种机”。
在石桥垸村,中建设计集团帮扶技术团队通过组织村民观看共同缔造纪录片、现场讲解、印发图文并茂的宣传册等多样化宣传方式,先后召开50多次村民集体会议,深入浅出地介绍共同缔造的内涵。
在黑城村,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驻村帮扶技术团队以百姓关注的难点为切入点,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先后召开了5次村民培训会和70余次座谈会、专题讨论会及村民代表大会。
在土关村,北京建筑大学驻村帮扶技术团队组织了村庄手工艺赛宝大会、村庄歌舞联谊会,放映自制村庄纪录短片,加强村民与工作组的互动。同时,还组织50多名村民到北京学习手工刺绣等技艺,开阔了村民的眼界。
在柏林寺村,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驻村帮扶技术团队通过组织“百家宴”、小学生“我心中美丽的柏林寺村”演讲比赛、“大手拉小手”环境卫生打分、留守儿童“四点半”课堂等活动,将共同缔造思想“软性植入”到村民活动中。
春风化雨,苦口婆心。4个示范村的村民对共同缔造理念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黑城村村长徐金盛说,“共同缔造就是让我们大家一起干,我的村庄我做主。”
记者了解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秉持“以村民为主体、问题为导向”的基本原则,激发村民主体意识,组织协调各方力量,让村民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巡视员卢英方介绍说,用共同缔造方法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核心是“共谋”,难点在思想转变。不仅要解决村民“等靠要”等惰性思想,还要解决过去政府大包大揽、帮扶技术团队唱主角等习惯性问题。
为此,住房城乡建设部先后4次召开共同缔造工作推进会,“反复讲、讲反复”,逐步树立共同缔造理念,不断统一专家、各级政府领导、帮扶技术团队和村民的思想,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举措,先后邀请中山大学教授李郇、厦门海沧院前社蔬菜合作社理事长陈俊雄、湖北苍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汉平等专家能人授课,明确共同缔造的方法。还通过例会交流、月度推进和现场研讨,及时共享经验,研讨问题,修正示范工作思路。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驻村帮扶技术团队还组织村民走出村庄,参观学习全国优秀的村庄建设案例,让他们看清方向、明确目标、增强信心、激发热情。
观念一变干劲添,撸起袖子加油干。随着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地方政府从大包大揽转变为村庄建设的激励者、帮扶者、引领者;规划师从“主角”变为“参谋”,成为村庄建设中的沟通者、引导者。最为重要的是,村民们转变了“等靠要”思想,内生动力被有效激活,从“要我干”“我不干”变为“我要干”“抢着干”,形成了“村民、政府、规划师共同缔造”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8月1日,县委书记陈建平在宝丰镇龙井村主持召开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样板点建设座谈会,与镇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围绕如何将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落细共商、共谋、共计。县领导王宇星、杨明章、冯波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话题深入。省委宣传部驻村干部、宝丰镇党委书记、龙井村党支部书记分别分享了参加全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和收获,并结合镇、村实际就如何推动活动走深走实谈了各自想法和思路。陈建平不时插话,结合镇村干部发言,对“共同缔造”活动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作了政策宣讲、解读。在对活动意义、内容有初步了解后,与会的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纷纷发言,大家表示,要从人居环境改善、污水垃圾处理等身边和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做起,主动参与到“共同缔造”活动来,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
陈建平指出,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更好解决群众现实问题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共同缔造作为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理论依据充分、精神内涵深远、方法路径清晰,其核心要义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泛组织、发动群众,让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群众参与着办,激发内生动力,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
陈建平表示,坚持党建引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要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用好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把群众宣传好、组织好、发动好,变我要干为一起干,变我和你为我们,让群众既当参与者,又当共享者。要加强宣传引导,深入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以户户走到为载体,对广大党员和群众将清楚共同缔造活动“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问题。要准确把握共同缔造的操作路径,摒弃惯性思维、经验主义和固有套路,把“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工作方法贯穿活动始终,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要办好一批试点,坚持小切口、低投入、高效益,通过“解剖麻雀”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和创新模式,让群众尽快看到“五共”实效。
维护地球村,为实现节能环保付出实际行动当今的世界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环境污染使地球村未来堪忧,由于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主要有: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四氯化碳、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破坏臭氧层。气候逐渐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全球变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
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一些物种逐渐消失。现今,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
(四)酸雨蔓延
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
(五)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由沃土变成荒漠。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九)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人类死亡率上升,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面对这些环境问题,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做到节能环保。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自己、从家庭、从学校扩大环保意识的范围。至今,各种环保节能的政策及措施都已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文明生活发展趋势,然而我们对其真正深入了解认识了吗?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否真正的做到了呢?节能环保需要我们真正的从实际生活中去改善,去实践,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开始做起:
一、从家庭用电开始,节约每一度电,杜绝家家电污染。
二、全家动员,全面加强环保节能的思想认识。
三、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努力减少水污染。
四、节约每一张纸,使用再生纸和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
五、节约每一升油,减少空气污染源。
六、每个家庭都应节约每一粒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七、少用一次性制品,保护地球环境和生态平衡。
八、自备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
每一个人,每个家庭,对社会发展及人类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支柱。因此,我们更应该提高家庭的综合素质,切实了解节能环保的现实意义和重大作用,将每个家庭成员组织起来,牢牢抱成一团,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着手去认识,去改进,将节能环保的主题落到实处。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家庭节能环保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很容易进行,做好家庭的节能环保工作,不仅节约了资源,也为家庭节约了一定开支,一举两得。
近日,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共同缔造”试点工作提出总体要求,推动该项活动更加广泛开展、不断取得新的实效。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共同缔造的目标是为了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首先就需要问需于民,读懂弄透百姓的心声。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纷纷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等方式直接与一线老百姓面对面沟通、心连心对话,拉进与群众的距离,了解群众最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找准群众真实需求,力求群众切身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尽土,共建美好环境,同创幸福生活,人人有责。“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共同缔造重点在于“共同”二字,保持社会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单靠政府发力远远不够,更是需要引导群众参与、形成共识,凝聚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激发内在动力。如何发动群众从“置身事外”到“参与其中”,保持“党群同心”“干群一体”的良好态势,对于实现“共同缔造”至关重要。
党员干部对于“共同缔造”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对于老百姓而言,确是一个新概念,何为“共同缔造”,以及共同缔造何物,群众需要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怎么做。这就需要党员干部通过亲和的方式进行全覆盖式宣传、步步引导群众理解“共同缔造”的内涵及核心要义,使其入脑入心,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譬如,构建“党建+”宣传引导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壁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党群服务“连心桥”,释放党建“磁场效应”,结合党员“双报到”工作,在社区活动室、在镇级服务中心等阵地,于茶余饭后在“侃大山”中无形间将“共同缔造”观念根植于群众心中,同时也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更便于各项事业的多方发力、协同推进。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够走多远。党委政府主动发力、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群众积极响应、主动支持配合,形成“双向奔赴”的良好局面。譬如,社区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管理等方面,在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下,相关部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人居环境将会变得更加美好,群众享受美好环境的同时,主动自觉保护环境、维护设施,从而实现美丽环境人人享受、幸福生活天长地久的美好心愿。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明确要求。“共同缔造”是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拓展深化,“幸福生活”是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美好环境”是缔造幸福的生活的路径和内容。如何围绕美好环境让幸福生活底色更足?我们要深刻领会共同缔造的理论依据和丰富内涵,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核心在党建引领。
开展“共同缔造”活动首先要实施强垒工程,把基层党组织这张网织密织牢,以党的建设为经线,以自治组织为纬线,以党员干部为针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释放党建“磁场效应”。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不折不扣狠抓落实,广泛下沉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以民生服务链延伸幸福生活链。
关键在发动群众。
“共同缔造”群众是主体。我们要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入村组、进农门、听民声,广纳民意、汇聚民智,引导群众出谋划策,变“你和我”为“我们”,变“要我做”为“一起做”,营造浓厚的“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氛围。在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庭院美化及其可持续发展上要激发村民骨干、乡贤代表、致富能人的内生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点带面整体提升,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
切口在办好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群众身边点滴小事,是房前屋后、街头巷尾、衣食住行......。群众小事,就是干部大事!我们要按照“扫干净、码整齐、拆通透、治脏污、往里走”的要求,全面开展清洁行动和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庄整洁干净,环境舒心。要把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要深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内涵,用文化润心,让革命红色、灵润古色、生态绿色交相辉映,增进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
支撑在产业发展。
产业兴则社区兴,产业强则社区强。“共同缔造”的核心支撑是产业兴旺。从县级层面讲,是做强特色产业,要重点打造北部山区“果盘子”、中部平原“米袋子”、沿江地区“菜篮子”三大板块,推出优质稻、蓝莓、小龙虾、蔬菜四个优品。从社区层面讲,是壮大集体经济,力争村级集体经济过10万元的村达到80%以上。从个体层面讲,就是增加居民收入。
保障在健全机制。
锚定“五共”路径,抓好建章立制,规范引导“共同缔造”工作。要在实践中优化,重点是抓好36个样板社区的打造,为其他社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总结中固化,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大胆探索、盘点总结,把好的案例、好的做法固化下来,形成机制化制度化成果。在创新中深化,借鉴先进地区,一定要学精髓、学理念、学思维,结合村情民情,创造性抓落实。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是时代之需,群众之盼,是一项民心工程、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我们必须整合各方资源,狠抓工作落实。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沉下去、走出去、钻进去,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分类推进,资源下倾,科学考核。广大党员干部要用一以贯之的韧劲和一抓到底的拼劲,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在黄梅广袤的乡村大地塑树“美”的风貌、涵养“丽”的内质、浸润“乡”的气息、做强“村”的能级,
凸显放大共同缔造的示范作用和实际成效,让幸福生活成色更足,让民生福祉更丰厚,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强烈,让百万黄梅人民更好地享受高质量发展成果!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一周的之江之旅转眼即逝,本次乡村振兴浙江大学培训班,实地学,现场教,感受颇深,收获颇丰。感谢市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精心安排本次培训课程,感谢浙江大学教授们倾囊相授。我们既感悟了嘉兴“红船精神”的历久弥新,又领略了桐庐美丽乡村的风景如画,还学习了安吉“金山银山”的精髓要义。学有所获是必然,学有所用是责任。石首因山而建,因水而兴。90.3公里长江双岸线穿境而过,拥有麋鹿、江豚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大小44个湖泊星罗棋布,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赋予了我们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历史责任。根据本次学习和自身思考,我将在乡镇后续工作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聚焦规划引领,努力让乡村“新起来”。安吉的“两山理论”是在绿色与发展博弈中演变的,桐庐的美丽乡村是在历史与现实交替中建设的,浙江的共同富裕是在自身定位与规划引领中先行先试的。为什么浙江发展这么好?究其根源就是规划先行,敢想敢干。让每一个村庄都各具特色,让每一个产业延链做强,让每一寸土地物尽其用。浙江有山有水,石首同样有山有水,作为典型的长江中下游水乡风貌城市,就要求我们在乡村工作中提前思考、创新突围,结合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特色因地制宜做好规划,要从外在的自然美,深入到内在的品质美,一村一张图,一域一特色,真正做到规划“面子”好看、“里子”过硬。
二是聚焦特色产业,努力让农业“强起来”。安吉一片白茶,“泡”出千亿产业,石首一池春水,能否“激”出百亿产业?农业产业要强,光靠农民、光靠土地远远不够,我们应该走出一条以我为主创特色、科技赋能塑品牌、百舸争流出人才的新路来。回去之后,高基庙镇将立足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优势和湘鄂边区位优势,进一步招大引强、做优赋能,开创以小龙虾、淡水鱼、牛蛙为主的水产品预制菜系列产品,着力打造“湘鄂边预制菜之乡”。同时,我们将加强产业设施配套和冷链物流仓储建设,扩大阳光玫瑰种植面积,提升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水平,着力打造起源华中、辐射全国的马家垸葡萄小镇,实现农业产值立次方增长。
三是聚焦环境营造,努力让农村“美起来”。安吉余村、桐庐荻浦的乡村振兴都保留了原生态,并加以文化铸魂。建设过程中也产生过思维反复,但他们坚持村民集体参与,掌握了主动权。石首自农村人居环境行动开展以来,许多村组变化很大,但发展瓶颈问题更加突显。浙江大学一周的学习,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农村环境营造既要注重生活环境营造,又要注重文化环境营造,还要注重产业环境营造,三个环境共同营造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要一味追求千篇一律,也不要一味追求千姿百态,要将农村环境与文化底蕴、农业产业有机结合,做到密不可分、相互叠加、共同发力。
四是聚焦共同缔造,努力让农民“乐起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浙江人民为什么选择留在浙江?全国人民为什么选择来到浙江?原因很简单——住得舒心,过得安逸。当前,石首正在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这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两者的核心精神高度契合、一脉相承。回去之后,我们将突出党建引领,探索分类建强村级党组织,设身处地为群众想,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带动群众变“你和我”为“我们”。我们将加强理念转变,改变以往“镇村干部说了算”的老观念,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实现“大家说了一起干”,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我们将加强试点示范,选取2-3个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个合作社”等工作,发动群众共同缔造先行先试,助力乡村振兴。
田垄能织棉,沃野可生金。再次感谢市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安排本次培训,我将认真领会本次培训内容,在乡镇工作中多加思考、善于创新、勇于实践,力争让石首更多美丽富饶活力的乡村在共同缔造中绚烂绽放,为全市“三城三化三翻番”、建设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市贡献乡村振兴力量!
无边无际的大海给人希望、美丽和温暖的母爱。
大海如诗,跳跃潇洒;像一幅画,寓意丰富;它也像一首交响曲,浩瀚而澎湃.它有时很平静,像一面镜子;有时狂暴,汹涌的潮水,会掀翻帆船。在我心目中,大海是蓝色的世界,是生命的摇篮。有那么多自由的小生命。大海是如此神秘迷人!
如今,大海变了。海水不再清澈,变得浑浊肮脏。海水冲上沙滩,留下的不再是热闹的鱼虾,而是一堆堆的垃圾,夹杂着许多死鱼虾,散发着恶臭。这是为什么?这都是我们人类的功劳。有些人一边欣赏着海边的美景,一边往海里扔恶臭的垃圾。还有住在海边的人把厕所排水管引到海底。更糟糕的是,工厂排出的废水大块大块地流入大海,使得海水呈现出一种奇怪的颜色。结果就诞生了很多缺脑低智商的宝宝。我们的下一代——眼睛明亮、声音温柔、脸通红的一代——永远看不到美丽迷人的蓝色海洋。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一盆清水比作大海,然后往“大海”里滴了一滴墨水。突然,墨水慢慢分散、变浅、消失,“海水”几乎和原来一样干净;如果墨水一直往下滴,“海水的颜色会越来越暗,最后变成一盆黑水。地球上有60亿人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染。就像墨水一样,被注入了原本清澈的海水,变成了一滩污水。
为了我们人类的健康,为了我们的后代看到美丽迷人的蓝色海洋。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海洋,热爱人类共同的蓝色家园。
“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明确要求,是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关键内容,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有效的有效方法。共创美好生活的新征程上,要聚焦党建引领、深化制度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改革创新,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解决民生是第一要务。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必须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把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作为“共同缔造”的切入点,以人居环境整治等为载体,以老旧小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改善小区绿化和道路环境为重点,着力改善小区内部环境、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完善配套设施。持续抓好“问题清单”,办好“就业、医疗、救助”等民生保障实事,在解决民生问题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把群众最在意的“大事小情”解决好,不断增强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福祉,不断加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党建引领是关键保障。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更好的践行群众路线,回应群众的需要,要打造坚强有力的“一元核心”,以党建为引领,建设一支忠诚担当干净的干部队伍,为破解民生领域的发展问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选优配强支部班子,发挥好支部书记“领头羊”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志愿者队伍,凝聚人心、团结群众。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思想引领是关键,要强化干部政治担当,提升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党员干部在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中主动担当作为。
发展经济是核心举措。当前面对的很多民生问题,实则可以归结于发展问题。要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支撑推动民生领域的持续改善。要搭乘政策东风,站在发展机遇风口,用好用活集体资金,转变发展理念,突出产业特色,加快转型升级。把发展好集体经济作为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重要抓手,牢牢把握这次契机。扎实改善社区各项基础设施,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广大群众深度参与发展产业链、分享利益链,共享“共同缔造”成果。
群众满意是最终结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支不支持作为我们解决问题的成效标杆和工作作风的试金石。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激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变“你和我”为“我们”,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形成党员干部与群众问题一起想、事业一起干的互融互通的治理格局。不断完善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社会资源向基层下沉,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责”治理共同体,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为建设美丽中国,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环境质量水平。省政协委员薛爱国表示:美丽中国少不了美丽乡村,没有美丽乡村就不会有美丽中国。因此化工安全学院环境小分队的成员于20xx年8月5日,来到重庆市南川区南城街道三汇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实地考察、村户走访等方式,主要调查了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当地的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美丽乡村建设进展。
首先,我们对当地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与几年前相比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
一、街道不再像以前一有车辆经过,垃圾、灰尘漫天飞舞,现在有环保工人定期进行清洁打扫以及除尘处理,这体现了当地居委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相关环保政策的具体落实;
二、乡村小道上也几乎看不见人们乱扔垃圾了,这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自身素质都相比之前提高了许多;
三、村里每家每户都配有一个垃圾桶,用来暂时存放自家产生的生活垃圾,并且村里还设置了一个大型的垃圾回收站,村民可以随时将自家产生的生活垃圾倒入其中,便捷又环保,垃圾站中也有清洁工人定期进行垃圾分类及后续处理;
四、公共河流里也没有村民随意饲养鸭、鹅等牲畜,并且有相关规定对于向河流里乱扔垃圾者将被罚款100-500元,因为有这项处罚措施,用资金约束的方式,有效降低了人为因素对河流水资源的污染。
随后,我们来到三汇村一组的侯队长家中并对他进行了采访,通过采访询问我们了解到三汇村位于金佛山山脚,金佛山是世界罕见的喀斯特桌山,具有较高的区域代表性,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丰富,为了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三汇村采取了退耕还林的方式,将住在大山里的村民迁出,不仅能让村民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更好的保护森林的生态环境。我们还从这次采访中得知,以前的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露天随意焚烧秸秆,而后随着村委会的重视、宣传与督促,通过广播向村民普及焚烧秸秆会带来的危害,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推广秸秆粉碎直接还田、覆盖还田等技术,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为了让农民群众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从过去的旁观者、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南川在组织群众上下足功夫,坚持以群众为主体,采取多种措施,让群众广泛参与进来,使得环境整治工作事半功倍。
如今,“脏乱差”的农村彻底变了脸,已经逐渐被“美洁净”所代替,改出了村民的新生活,树立了文明新风,也改出了好环境,村民的脸上也挂满了幸福的笑容。未来,我们的农村将更美,村民将更富,村民的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也将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