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袁隆平一封信(精选11篇)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袁爷爷,那天中午在食堂,我在手机上看到您去世的消息,那一刻,我的呼吸停住了。我久久无法缓过来,直到手机震动了一下,还好,辟谣了。
在松了一口气之后,我还愤愤不平地和同伴说造谣的人今天中午难道还有脸吃得下去饭吗?可谁知道呀,我刚松下来的这一口气,在下午13:07分的时候,最终,还是泄掉了。
袁爷爷,我曾见过您的。在课本上,您高尚的追求曾照亮过少年迷茫的心;在餐桌上,每一粒大米饭都闪烁着您辛勤的结晶;在这熙熙攘攘的人间里,我们,是被您喂饱的呀。
袁爷爷,莽山苍苍,江水茫茫,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您实在是太伟大了呀,所以我们才会忘记,忘记原来您也是一个会生病、会终有一天离我们而去的平凡的人。
袁爷爷,您不是说您是“90”后吗?袁爷爷,我们还没等到您成为“00”后的那天呢,您怎么......我知道了,或许,您没有离开我们。您只是进了一个梦,那梦里杂交稻覆盖全球,那梦里您在穗下乘凉;您只是回到了星空中,人世间一盏灯熄了,天际中一颗星明了。您并非陨落,而是回归了星河。
袁爷爷,您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属于您的时代永远不会落幕。此后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飘自人间的怀念,此后人间的每一次风吹稻浪,都是您的灵魂回响。等到以后,我们也像您一样成为爷爷奶奶啦,我们会把您的故事,讲给我们的后代听。我想,那些小毛孩们,也会像我们如今这样,对您充满敬意。
袁爷爷,是不是在人间过了这九十一载,您感觉有些平淡了呀;袁爷爷,是不是您觉得研究那个地方的水稻之后可以为实现“禾下乘凉”梦提供思路呀;袁爷爷,是不是那边的人要饿肚子啦,所以要请您去研究杂交水稻呀。
袁爷爷,夏天到啦,您是不是去那边乘凉了呀;袁爷爷,在那边的田野里,您也会拉小提琴吗?袁爷爷,我还有好多好多问题要问您呢,您放心,我们这边一切都挺好的。
我们都吃的饱饭呢,我们也会乖乖把饭吃干净的。就是袁花花有点无聊,因为没有人带它听汇报啦,花花它,也会想您吧。没事儿,爷爷,您在那边就安安心心做研究,开开心心拉小提琴,但是您不许熬夜,也要记得钟南山爷爷说的话,不要再抽那么多烟啦!钟南山爷爷可是很厉害的医生呢。
袁爷爷,我们知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您生于土地,奉献土地,归于土地。您的精神永为传唱,您的风姿会刻印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
斯人已逝,我们悲痛,我们惆怅,但袁爷爷,您放心,我们当代青年人,便是您留在这个人间的种子。新时代的重心正逐渐向我们倾斜,我们会努力学习,我们会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我们会努力实现那个“禾下乘凉梦”。
对啦,袁爷爷,我今天有乖乖地把饭全部吃完哟。您在那边也要按时吃饭呀!
尊敬的袁隆平院士:
您好!小时候拿起画笔,最喜欢画的是蓝天白云下一眼看不到边的田野;小时候关于秋天的,总是描写成“沉甸甸的稻穗缀弯了头,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小时候最喜欢唱的歌谣,“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依然清晰记得书本上对您的介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多年以来,您坚守初心和使命,让全国人民“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您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班不打卡,下田最快乐”,基本每天都去田地里,风雨无阻。您常说,“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到北京参加完“共和国勋章”授勋仪式回到家乡后,第一时间就跑到试验田查看水稻生长情况;“90后”的您,在摔倒之前依然坚持到三亚南繁基地工作。实干出真知,苦干结硕果,水稻的单产和总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您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践为我们青年人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技爱国奉献”课。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老您常说的一句话,您也用毕生在认真的注释。您先后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改革先锋”“共和国勋章”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20余项国内外大奖,您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在学习教育中,更需要深入学习掌握博大精深的建工作理论、法律法规和现代科学知识,夯实纪检监察工作的基础,真正用丰厚的知识底蕴,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家中长辈经历过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成为一生的习惯;您见证过国家和人民遭受的磨难,一路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解决了温饱问题,扎根大地,矢志不渝。吾辈当自强,听着您故事的孩童长大了,作为新时代的员干部,定将“榜样”厚植于心,外植于具体工作,始终不忘初心,胸怀赤子之心,脚踏实地,一心为民,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继承和追逐“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而挥洒满腔热血,奉献无悔人生。
先生之风,山高稻长。何其有幸,与您在同一世界同一时间的分分秒秒。从此以后,碗中有米,脑中有你,心中有国,不辱使命,不负人民。您去往了星辰,化作那颗编号8117的“袁隆平星”,将指引着我们继续前行……
日期:
敬爱的袁爷爷:
您好!
从饿死人的大饥荒到如今的国泰民安,繁荣昌盛,这盛世终如您所愿。
一个强大富足的国家要有独立自主的,然而那时的却连大米都要从国外进口,还闹着大饥荒,充斥着战火。您生于1930年,那样苦难多灾的年代,不知您是否是面对着漫天硝烟,亦或是脚下森森白骨,忍受着饥寒,立下了“让每一个人都吃上饱饭”的宏伟理想。您从重庆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乡村,在那里,您开始了研究。当您意识到天然雄性不孕株水稻在研究中的重要性,您领着妻子,三个学生组成了五人小队,拿着放大镜,在田野里一株一株地寻找。面对茫茫稻田,五个人不懈的地毯式搜寻,终于找到了十几株。我想您当时也是兴奋的像个孩子一般吧?您将这些水稻研究,栽培,当发现这种水稻的颗粒饱满率高达80%-90%,您立刻上书给国家,却不料这时,的脚步逼进了。您遭到了自己学生的迫害,上面发下来的通知书几乎起不到一点作用,场面已经失控了,您带着妻子和仅剩的两个学生好不容易抢救出几株珍贵的水稻迁到别处去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您发现了一株野生雄性不孕株,推动了您新一轮的研究,您又开始没日没夜,废寝忘食地研究,这其间的研究过程必然是曲折不易的,但终于有一天,您成功了,当您意识到您的梦想要实现了,那是一种怎样激动的,难以抑制的兴奋,人能养活人。
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的温饱问题,更推动了世界上许多人多地少的地方的发展,您更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
您瞧哪!小到大米的价格平衡,人人都能吃上饱饭,大到国泰民安,山河锦绣,这盛世终如您所愿。
愿您安息!
崇拜您的人:
年5月28日
尊敬的袁隆平爷爷:
年5月22日,当从上得知您逝世的消息,心情无比沉痛,但我知道,您只是进入了一个梦乡,在那里,世界各地都种满了杂交水稻,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您悠然地坐在稻穗底下乘凉。您的一生,始终将个人前途和国家利益紧密相连,把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结成了一粒粒饱满的稻穗,种满神州大地乃至世界各国。
您,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扎根沃土为苍生。您亲身经历了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导致的严重粮食饥荒,踌躇满志的您决心改变人民群众吃不上饭的面貌,努力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抓紧培育出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实现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您扎根在田间地头61年,一生80%的时间都在搞研究,就为了使杂交水稻实现高产。在一些人眼中,总觉得您很有钱,实际上您是一个淡泊名利之人,即使名满天下,您心无杂念只专注于水稻研究,每月工资不过6000元,一年到头不过二十万。您曾说:“人,除了吃饱肚子,还需要一股子,只有丰富了,心情才能愉快,身体才能健康,事业才能做得长远。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您拒绝了国际上很多机构的高薪工作,还把在国际上获得的所有大奖的奖金都捐赠给了以您的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用来表彰和扶掖对农业科研有贡献的人。
您,不畏艰难,潜心研究,一心只为稻花香。搞农业科学研究不同于其他研究可以加班加点完成,农业研究需遵循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有时候几个月才能见到成效,且杂交水稻是世界性的难题。但你毅然选择杂交水稻这条路,这条路注定是不平凡的,是艰辛的,是无止境的,但您不畏艰难,呕心沥血,60余年来,您常脚踩淤泥、头顶烈日,勾腰驼背整天把自己埋在稻田里,默默坚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苦耕耘,苦苦追求,凭着自己刻苦专研的,以及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不断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断跨越一座又一座的高峰。您曾说,您的一生中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如今水稻高产的梦想已经实现,您的杂交水稻也在印尼、巴西等地大面积种植,然而您还是一个永不满足的人,坚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突破,即使90多岁高龄依旧扎根在田间地头里。
您,热爱祖国,造福人民,激励无数后人。您对于来说是一个特殊的符号,用自己那小小的身躯扛起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粮食安全”的重任,耗尽一生的精力只为一粒小小的稻穗,最终把自己的论文写满整个神州大地。90岁生日时您曾说:“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我要为祖国的繁荣做出更多贡献”,您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直到今年年初,您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今天,我们能够衣食无忧地享受当下美好的生活,更应该感激和铭记那些像您一样的科学家,看到你们身上一心为民、淡泊名利,严于律己、不畏艰难,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等高尚情操,不断学习你们身上的优异品质。您放心,今天的我们无论处于任何岗位、任何时刻,都会把自己的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紧紧相连,以您为榜样,把实现人民的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不断勇攀高峰的动力和目标。
日期: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是一名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小学生,今年11岁,虽然您不认识我,但是您是我心中的一名英雄。您“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令我印象深刻,您不仅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还为世界粮食安全生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您写下了这封信。
每次在吃饭时,我总会想:这些米粒是从何来?我曾听爸爸讲述过60年代种植稻谷,亩产都不高,每年的清明节开始从买稻种、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个过程。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头来还是吃不饱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学实验带领下,有了“杂交水稻”的成功。才解决了我国粮食欠缺问题,现如今我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下,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不知道农民伯伯种庄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除了从书本上了解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识,就只能通过在农村长大的父母口中听到关于农耕时节的一些事情。
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学校开展种植水稻实践课堂,希望能够邀请您来指导我们种植水稻,在得知您研发新的水稻品种后,便希望能将您研发的新水稻种子在我们学校的种植园里种植,让我们学习一颗小小的稻谷是怎样被育成小秧苗,从绿油油的秧苗里抽穗,慢慢变黄等着收割,让我们参与打谷子、晒谷子、磨成米,煮成米饭,从而让我们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在我的心中也生长了一个梦想,长大后做一个像您一样的人,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那份力量。最后,我的想法要是真实现了,学校开展并且在学校的植物园里种植水稻,我想问您我们能不能种上您研发的新稻谷呀?能和您一起学习种植新稻谷的奥秘吗?
一位崇拜您的小学生:
20xx年2月22日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今年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所有人都向他致敬,灵车经过之处,人们夹道相送,他就是我们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在人们饥肠辘辘的时候,是您把颗颗饱满的大米无私地奉献出来。在偏远的山村,四亿多个家庭因为吃不上饱饭为生计发愁时,是您把一粒粒“生的希望”送给了他们。当您看到非洲贫困的人们时,义无反顾地留在非洲,忍受着炙热,把经历千辛万苦研制的杂交水稻留给非洲人民,立志让全世界人民都能吃上饱饭。
曾经我看过这样一段视频:您顶着炎炎的烈日,戴着一顶破旧不堪的草帽,蹲在田间的试验田上研究杂交水稻的长势,豆大的汗珠掉下来,汗水浸湿了您的衬衫,您随便一揩,继续和周边的人研究着水稻。您的手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不知不觉中已经起了一层层老茧,处于耄耋之年的您依旧站在田间的垄上,望着面前的一片片杂交水稻发出无尽感慨。您似乎忘掉了身体的一切疼痛,忘掉了劳累,也忘掉了时间。那一刻,我的心被一缕阳光融化了,泪水不自觉地掉了下来。
我知道,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公民,谈不上什么鸿鹄大志,但我知道: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人是靠食物来维持生命的。正是您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不放弃,我们虽然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但14亿人口却再也没有吃不饱饭的时候,是您把我们从吃不饱饭的深渊带到了衣食无忧的世外桃源。
虽然您已逝去,但您生前说过的一句话却让世人铭记:“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让全国人民都能吃上饱饭。”
祝您在天堂没有烦恼,万事如意,一路平安!
您的崇拜者:
年12月11日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我真不敢相信,20__年5月22日13:07,您就这样匆匆离开了我们,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袁隆平爷爷,我是一名学生,得知您离开的消息,我难过极了。您的离开不仅是中国的损失,更是世界的损失。因为您,我们现在才能吃上饱饭;因为您,我们这个世界近年来才不会发生饥荒,您是中国的英雄,更是世界的英雄,我向您致敬!
袁隆平爷爷,老师今天给我们讲述了您的许多伟大的事迹。老师说,几千年前,中国一直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科学家虽然也数不胜数,但过去由于科技所限,中国人却一直是半饥饿或饥饿的状态,因为那时的水稻穗短,粒小,产量特别低,所以一旦天旱雨涝,经常发生饥荒,所以古代人的平均寿命竟然只有35岁,除了经常发生战争的原因外,更多是因为饥饿而死。
但是,是您改变了农业生产的现状,您研究的杂交水稻能到今天能够达到亩产998公斤,这是一个全新的产量,让让中国不再发生饥荒,世界不再发生饥荒,您实现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梦想!
现在,您发明的杂交水稻已经在全国普及了,甚至走向世界,所以您被称为“当代神农”、“杂交水稻之父”、“农圣”、“农神”、“稻神”等称号,是您解决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吃饭问题,您使中国人不仅能吃上饭,还能吃饱饭,您是中国的农圣,也是世界的农圣!
袁隆平爷爷,您为了研究杂交水稻,七十多年如一日,和所有的农民一样站在实验田里,和所有的科学家一样站在实验室里,像所有的探险家一样走遍中国各地。
您站在实验田里,不是为了当农民,而是为人民;您站在实验室里,不是为了当一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而是为人民;您走遍中国各地,不是想当一位探险家,而是为人民。袁隆平爷爷,您就像天神一样,把金灿灿的水稻,把白花花的大米带到了人间,您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明星!
袁隆平爷爷,这两天我看见许多视频里的老人含泪向您告别,学生捧着鲜花,对您说着:“一路走好!”还有很多年轻人不远千里来到长沙,只为看您最后一眼,只为送您最后一程……您是人们心中的大山,一座永远的大山,一座永远的丰碑,也是人们心中最好的“农民”爷爷。
袁隆平爷爷,我想天堂一定是闹饥荒了,于是神仙们就把您召回到了天堂。袁爷爷,您累了,也该休息休息了,我相信,您在天堂也会化作最亮的一颗星星,永远注视着中国,注视着人类!袁爷爷,我们会在您的.注视下成长,长大后,我们就成了您,为国家,为人类,做更大的贡献!袁爷爷,您在天堂安息吧!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之前对您的了解是通过爸爸妈妈,他们说您是共和国脊梁,于是我好奇的找来了您的自传,自传里说您是一个爱研究的人,书里还说,您是一个研究粮食的人,读到这里我就更好奇了,现在的米饭在我们面前已经是平常中的平常,甚至有时我还不爱吃白米饭,可是这么普通的东西您为什么还要研究呢?我的好奇心又上来了。当我知道中国那时是一个非常非常贫困的国家时,我就开始对您研究杂交水稻敬佩起来,当我知道中国现在还有农村里的孩子,四亿多人吃不了饱饭时,我就更敬佩您了。当然有一些书中没有答案的问题我准备用这封信来问一问您。
首先,在我查找您的资料时,有写到您在学习方面特别优秀,也擅长运动,喜欢拉小提琴,您这么有才,家境也不错,为什么要报考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呢?学习农业方面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也给自己了一些答案,比如,您因为经历过日本螺沟桥事变,云南那边的7·8级地震,看到那边的难民,穷苦人家,都吃不了一碗饱饭,就立志要研究出杂交水稻。
在读自传的时候,我本以为杂交水稻的种子很好找,到处都是,可您却找的那么艰难,后来我才知道,要找一颗好种子可不简单。在看传记之前,我以为是因为您喜欢水稻,所以给水稻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杂交水稻,后来我才知道水稻和杂交水稻是有一定的基因区别,这可能也是种子难找的重要原因吧!
当然我也非常看好和赞叹您和您夫人邓哲,一起做出的“三系”图表,这张表格有列着您一滴滴的汗水,一点点的努力!
隆平爷爷,你在粮食上给了我们巨大的付出和牺牲,人吃了饭才能像阅兵仪式上的兵哥哥一样强壮,人吃了饭才能学习,为祖国母亲争光,人吃了饭才能像袁隆平爷爷一样科学研究!
谢谢您,隆平爷爷,您是共和国脊梁,谢谢您,隆平爷爷,杂交水稻之父,中国人不能把您遗忘!
现在想一想我们午餐时倒掉的饭菜,真是自惭形秽啊!
崇拜您的人:
年5月28日
袁隆平爷爷:
您好!
您朴素的衣着、慈祥的面孔、劳动的身影一直浮现在人们眼前,您劳动后喘气的轻声、课堂上亲切的话语、田野间欢快的笑声永远回荡在人们耳边。
可现在,人们将再也见不到您,不能再听您了。您这一走,让全世界的人心如刀绞。
您这一生,都在为实现您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而努力奋斗,直至你永远闭上眼睛的最后一刻。为解决全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此,我替全世界人民向您说一声谢谢。
袁隆平爷爷,您一生荣誉无数。我真的十分佩服您。您许下登天之梦,一直努力奋斗。您为他人着想,总是心系祖国,心系人民,不顾自己。您还呼吁人民: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可我们虽然学过李绅写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却不懂得这首诗的真正含义。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您和他人的辛苦,只因为自己生活得太好,没有尝过苦头。
您总是感叹时间不够,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来劝告我们认真读书,将来报效祖国。您的意志力,就好比山上那深深扎根在石头缝里的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无论面对什么困难,你都毫不动摇,努力为自己定下的梦想而奋斗。
袁隆平爷爷,通过对您的了解,我真正知道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以后,我饭前会想到您和其他农民伯伯的辛苦,饭后,我的碗里将一粒不剩。
祝一路走好!
崇拜您的人:
年5月28日
敬爱的袁爷爷:
您好!此刻怀着沉重的心情执起笔,脑海里浮现的是您接受采访笑吟吟的可爱脸庞,是您站在稻田里拉小提琴的自由浪漫,是您俯身手捧麦穗的严肃认真……
小时候,看着课本里关于您的介绍,我想您一定是个很严肃认真的人吧。事实确是如此。为了让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您殚精竭虑,一心扑在试验田的杂交水稻上,每天不是在试验田,那就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即使是卧病在床,醒来后第一句也是询问天气状况,担心着试验田的水稻。您是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却始终坚持自己淡泊名利、踏实做人的原则,甚至孙女小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的爷爷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天真地认为爷爷只是个天天看天气预报的老头。国际上也曾经有多家机构高薪聘请您出国工作,都被您婉拒了,因为您坚信您的根在,杂交水稻的根也在。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令我心向往之;拳拳爱国之心,更让我肃然起敬。
长大后,我结束了在象牙塔里的学生时代,接触到了现实的社会,也因此更加懂得了您坚持淡泊名利、踏实做人的难能可贵。在通讯发达的络中,我欣喜地发现您还是一个不断学习,幽默风趣的大师。在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89岁高龄的您用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发音认真清晰,颠覆了人们印象中挽着裤腿、俯身在稻田里的形象。除了英语流利,说俄语、拉小提琴、游泳、跳踢踏舞……谁能想到一个鲐背之年的科研者,还是一个紧跟时代全能的“90后梗王”。认知中的科学家形象同鲜活真实的“爷爷”之间的差距,让我们后辈对您的敬意中又多了一份亲近。
中央电视台《感动》给您的颁奖词曾写道,“袁老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您的一生是让人肃然起敬的一生,纵然荣誉满身,却仍坚持俯身黄土地,您的爱国敬业、勤俭朴素、乐观风趣是我们无价的珍宝,您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更让我们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责任。袁爷爷,您是榜样,是英雄,是我们永远的楷模!
搁笔至此,竟不知所言。只想真诚地对您说;袁爷爷,感谢您,给这个时代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请您放心,吾辈定当不负所望,沿着您走的道路,带着“禾下乘凉梦”、“覆盖全球梦”一往无前!
崇拜您的人:
年5月28日
敬爱的袁爷爷:
您好!
袁隆平爷爷,您是我最敬佩的人!
每当我读粒粒皆辛苦的时候,我都会想到您这个伟大的人。因为是您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为全世界人民着想。袁隆平爷爷,是您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您在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5年被选为工程院院士,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年获得沃尔夫农业奖,年被选中,当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年获得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年取得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而且在1999年,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发现,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袁爷爷,您被人们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您真太辛苦了,别人睡觉,您在田里研究水稻。别人休息,您还在研究水稻。别人吃饭的时候,您仍然研究水稻,可惜就在不久之前,您去了天堂,在那里,您终于可以休息了。袁爷爷,是您放弃了一切去研究水稻,您所做的所有都是为了人民不饿,肚子能吃饱饭。
袁爷爷,您一生最失望的事就是没有去西藏和青海了吧。您曾说您是九零后还要干到百零后,可现在不能了。袁爷爷,我想对您说,袁爷爷,愿您在天堂每天开心,袁爷爷一路走好。
崇拜您的人:
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