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培训心得体会十篇
x月x日—x日,我有幸参加北师大校长培训学院举办的xx市xx区实验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我聆听了x教授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领导》、xx教授的《教师依法从教与学生安全的保护》、x教授的《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探讨》、x教授的《教育,我们追求什么?》、博士的《国际比较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等讲座,使我在思想认识、理论理解、业务水平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听了诸位专家的报告,感觉豁然开朗,我被他们的睿智、幽默所感染。我敬佩他们乐观、进取的态度;敬佩他们平和的心态;敬佩他们独特的教育观念与方法。真是“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和专家们相比,不由地感到心中惭愧。这次学习,时间虽短,但组织十分紧凑,收获的确不少,让我深深地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终生难忘的学习之旅。在此有诸多感悟与大家分享。
感悟到做老师要有大爱之心。有人说,教师像燃烧的蜡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然而从全国优秀班主任x老师的身上,我却看到了不同的结果:她照亮了一批批学生成长的道路,也点亮了自己的人生之路。x老师用自己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为我们诠释了师爱的最高境界----公爱。让我们明确了一个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不是保姆,是亲人;不是孩子王,是大朋友;不是一般的老师,是人生路上的导师。
感悟到做老师要有恒心。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做教育要有恒心。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让每一个生命之花都绽放出绚丽的色彩,是每一位做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应坚持在我们的手中不让一个学生落后的信念。小学教师的工作是平凡而又琐碎的,但是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极致就是伟大。我们有可能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度过我们的教书生活,但我们的每一天的工作却关系到千家万户,一个学生可能是教师的百分之几,但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你可能只教一个孩子一年,但是却关系到这个孩子的一生。
在学习期间,一共上过十位老师的课,感触最大的就是,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在这几位老师中,我找到了共同点,一是幽默感,二是渊博的知识。说实话,没上课前,我就在想,听报告而已,有什么好听的呢?肯定又是照本宣科的东西。我记得在最后一天听x老师的课,因为5天紧张的学习我真的很想睡一觉,但是没想到,一听x老师的课就开始来精神了,很认真地听他解读人生,也很认真地做笔记。感觉他的过人之处就是他用抑扬顿挫的声音,用生动的事例,把他对人生的看法向我们娓娓道来。而且他在讲课的过程中不乏幽默感,让我们在哈哈大笑中还体会到一些生活的真理。但是想想自己的课,课堂气氛,我觉得自己最缺乏的就是幽默感,我要在这方面好好地努力!
在结业式上,教师们还说了自己这几天学习的体会。我不仅从专家的讲座中吸取营养,还从同行中找到不足。感谢北师大、感谢实验给我提供这样的好机会,我一定不负众望,努力学习、潜心研究、科学实践,力争做名师,追求细化的目标,不断反思,不辍研究,用发展的观点来要求自己,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真正的实现有效教学,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和学生的沟通技巧,实现自己从“他主型”到“自主型”,从“教书匠”到“教育家型教师”的转变。教育是一条让人懂爱向善向前的路,教育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从而保证它的科学和有效,努力吧实验人,让教育在大家的手中魅力长存。
20xx年9月25日至30日,在校领导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们一行50名教师赴北师大参加“启师.沃土计划”——“三区三州”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建设田家炳中学骨干教师教育能力提升研修项目(第一期)为期六天的培训。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聆听了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他们用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风格、风趣幽默的语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独到的教育观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感染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让我在解读自己的同时,引起了我心灵最深处的共鸣,进一步反思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我们还到北京市门头沟区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参观学习,感受到了京西带来的震撼,体验到了一所郊区学校的崛起历程,体会了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幸福而努力的精彩。或多或少明白了做有生命温度的教育的意义之所在!
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并聆听他们的教诲,实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给了我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信仰,做一名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的教师。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初识北师大
九月的北师大,依然淡定、古朴、美丽、典雅,充满着历史的厚重和学术探究的气息!校园里匆匆忙忙行走的学子洋谥着青春的活力,德高谦逊睿智的学者浸透出师者的儒雅和涵养,这一幅画卷勾勒出北师大所承载的责任……教育的未来和方向!
何为师,何为范,每一位老师的心中都会有一个定义,知识应该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我们才能自信地站在三尺讲台,诲人不倦;只有端正自己的言行,感染身边的人,我们才能无愧地面对学生。
二、静下来审视自己,挖掘阅读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老师开了一节公开课,公开课特别成功,有人好奇,就问这位老师的课备了多长时间?老师说:为了这节课,我足足备了一辈子,但对于这节课的现场准备我只用了15分钟。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时常温习的小故事,很多时候,老师做久了,我们都变得“油”起来了,缺乏了激情和动力,心态也就变得浮躁起来了——教材太“熟”了,曾经备课的初心在周而复始的重复中早已被我们丢在了身后,提本进班上课成了常态,不再读书,不再思考,但若要真正地开设一节像样的公开课,却不知道该怎样上课了。这次培训在与专家近距离的接触中,感受到他们灵魂的高尚,使我重新看待自己的工作,审视自己的个人价值,我发现我们真的需要一股静气: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一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静下心来收益的是学生,而最终收益的是教师自己。
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要有丰厚的积淀。这个积淀源自于你读过的书、你写过的文章、你走过的路以及你见过的人等等。廖伟博士的《批判性阅读》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给我们的思维注入了更多的“源头活水”。也许之所以成为,最重要的就是他们阅历丰富,尤其是对各类书籍如饥似渴地阅读和勤于笔端的写作,使的眼界更加开阔,更善于思考和反省自身,从而督促自己更好地成长。
结合我们的实际,我觉得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在今后的活动里,首先能静下心来对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中高考考试说明进行精读甚至研读,从读书的氛围中静下心来,明确自己所上的每一堂课在课标和考试说明中的地位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中去。其次,还要读培训时老师们给我们所列的读书清单:《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的美丽风景》等,从书中与陶行知、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进行对话,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
三、加强学习,能做研究型教师
北师大李琼教授的专题讲座《成长路径》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她从理论结合案例告诉我们如何从经验型教师走向研究型教师。我以前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课堂教学,却忽略了研究的意义,而研究的意义就是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用李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不断遇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能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转化为课题,这就是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先决条件。对于教师而言,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要成为研究型教师,教师首先要有角色转变的意识,即:有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的需要。有了这种需要,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把丰富的感性认识,有意识的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教学论文开始,逐步提升个人的研究素质。
其次,中国矿业大学向丽娜教授《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讲座用全员共同参与学习的方式很好的诠释了“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这一理念,学习型组织的学习讲究的是感悟,是主动的去撷取,去开拓未知的地方。研究型教师更要能时时处处学习,向理论学习,向经验学习,向问题学习,向人学习,向现象学习……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合作探讨。就目前而言,微课题的选题和论文的写作方面是我们一线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所以在今后的教研组活动中在今后的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提出更多的与教育教学实践相关的选题和想法并进行深入探讨,将团队的力量和资源进行整合,不至于在今后的微课题和论文评比变成摊派式任务,使大家都能主动去完成。现在的我很难谈得上多少研究,课题和论文的研究要从自己日常最平凡的教学工作入手开展,督促自己在教学中多思考,多用心。教授们的讲座,让我触摸到了教育科研理论的脉搏,我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也充满了信心。我将努力学以致用,带着问题研究,带着课题研究,将科研真正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
四、放慢节奏,改变心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成长
通过聆听北师大附属实验学校张建国副校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与北师大二附中金宝铮老师的《优质课例分享》的讲座并观摩课堂教学,我觉得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必须调整与学生相处的方式,遇到问题首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师的感知去寻找某种心理平衡长期以来,针对我校目前的现状,特别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的情况,学生学习基础差、主动性不好,部分学生纪律涣散,我觉得我们除了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收获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外,我觉得我们必须得放慢脚步。我理解的放慢脚步可以是减少复习、导入、授新、练习、总结这五个基本环节的某些环节,也可以将讲授的内容降低难度、分解成更多突破口,还可以分层次布置作业或者批改作业的方式更加多元等等。这样更细化的教学会占用更多的时间这也是难以操作的缘由。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指出,真正地学习是三位一体的对话过程,即与教材(知识)的对话,与他人(教师或同学)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课堂上,放慢教学节奏,给学生留下自我对话、自我反思、自我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促使学习真正地发生,新认知结构的形成。如果说教育是慢的艺术,那么数学教学更是欲速则不达的,需要给学生留下思维觉醒的时间与生长的空间,以学定教,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宽容别人,善待自己,超脱自己,少与学生斗气,把自己从疲惫与劳累中解放出来,做一名幸福的老师。其实有时候会觉得我会挺“心疼”这些孩子们的,学习上怎么努力都难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如果作为一名教师还和他们斗气,还板着脸走进教室,甚至还挖苦讽刺他们,那更会摧毁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北师大培训的时候走进教室的每位老师脸上都洋溢着的笑脸给我这个即将不惑的学生当头一棒,脑海里闪现的是我们所教的那些孩子的神情,心里五味陈杂,若这些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该如何面对,假如我就是这些孩子又该怎么办啊!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讲台上这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有多么温暖,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一次次换位的思考有多么重要。在今后的时光里我希望自己能够心中有爱,与学生一起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就像裴淼教授所说:与之同渔,共享打鱼的乐趣;用心平气和的情绪与孩子们交流,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与孩子们沟通。
六天,短暂的学习,丰硕的收获,虽不能立竿见影,但也有许多顿悟。这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充满了教育智慧,给我带来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及许多教学上实用的东西,使我开阔了眼界。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机会,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会努力的将学习所得用以教学实践,当然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教育无止境,且思且进步吧!
在路上,我们追逐教育梦想的田中人!
20xx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我荣幸参加了“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华池县小学骨干教师育人能力提升专项培训。非常感谢有关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使我有如此珍贵的机会从各方面提升自己。
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聆听了北京教育专家、教授及校长的精彩讲座。他们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幽默的语言、独到的教育观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感染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让我们在解读自己的同时,深刻感悟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一步反思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教育观念。同时,我们还相继考察参观了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北京小学大兴分校、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小学三所知名学校的硬软件建设,观摩了五节展示课,并且参加了学员研讨会。对我来说,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并聆听他们的教诲,实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给了我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信仰,做一名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的教师。在与专家近距离的接触中,感受到他们灵魂的高尚,掌握了许多做人成事的道理,实实在在感到自己的浅薄,使我重新看待自己的工作,审视自己的个人价值。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基于核心素养,建构课程体系。
吴正宪教授的《数学课程建设》和毋妍老师的《我们走过的……》两个专题讲座,让我心生感慨,吴老师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是儿童观,我们要把儿童看作是活生生的人,不能把儿童看作是容纳知识的容器。儿童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差异的。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与自信,我们要用心灵去感悟心灵,用人格去影响人格,用智慧去启迪智慧,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儿,增添活力,奠定基础。毋妍老师结合教学,结合节日,结合校外,让孩子在活动中成长。培养有良好习惯的阳光儿童。教育是激情与智慧并重的事业,她们时刻永葆激情,每天以无比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咀嚼幸福,体会快乐。刘永胜等教授就怎样提升育人能力作了报告。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为自己日后的工作做了一个简单的规划:第一,调整与学生相处的方式,遇到问题,首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从教师的感情角度去求得心理平衡。第二,拥有积极良好的心态,宽容别人,善待自己,超脱自己,做一名幸福的老师。三,正确理解教育本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营造成长性学校生态,在同一教室设计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乐观对待教育事业,潜心育人
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认为学校的力量,首先来自教师。只有教师在学校的办学目标实现过程中处于第一位,才会协助校长落实他心中教育理想。他认为关注学生应该先从关注教师开始。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塑造学生美好的人生。这个目标,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任何关爱,只能通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谁都没有办法改变。一位教师,在校园、在课堂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他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让学生‘近墨者黑’。”李希贵认为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至今深深震撼着我。
三.重视教学艺术
本次培训中观摩学校课堂教学、与各学员的相互交流,使我感觉到自己有许多不足: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多;紧迫感、危机感少;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课堂上展示自己才华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少。通过培训,使我更清醒地认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你走向的必要因素。教师必须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尤其是在教学方面,要有多种多样的课堂方式。只有形式多样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课,从而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一堂课下来,教师一定要明白给学生教了什么,学生发展了没有,改变了没有,学生走出教室与走进教室有无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能学会什么,是否发展了。同时,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更多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使课堂变成思维的舞蹈者。
培训感悟:要做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此次培训,进行自我反思,寻找自己与之间的距离。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位好老师?怎样才能成为学生的好引导者?平时我们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很多问题都没有认真去探究和思考。此次培训真正使我认识到了准确定位教师角色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准确定位自己,转变教师角色。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育首先就是爱。爱他的学生,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培养对学生的爱就是要帮助他,帮助学生克服成长的障碍,帮助他就要成全他,成全他拥有美好的生活,获得走向幸福的能力。我们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过多的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不研究学生的特点,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似乎也变得麻木,没有动力,只有课堂上的生动语言和有深度的提问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我们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质,才能讲出生动的一课。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x月,我有幸到北师大参加培训学习。一周的学习虽然很短暂,但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充实的,因为每天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人之长为我所用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会很漫长,也许会走的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坚持着走下去。前面的路会很长,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以下是结合自己的理解总结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要学会课堂理答
课堂问答是我们课堂上非常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或评价,即课堂理答。就我个人而言,很多时候是简单而又片面的。理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理解,也影响到学生一堂课甚至一门功课的学习兴趣与态度。有效的课堂理答,是对学生的有效评价,精彩的理答会使课堂变得更精彩,使学生变得更自信。我自认为自己理答能力不强,我要对自己的课堂理答进行一些思考,品读名师的课堂实录,盘点他们的课堂的精彩理答,汲取各种不同的营养,使教学产生理想的效果。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一定要在教学中不断增强理答的意识,乐于研究,日渐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x老师在报告中提出“深入理解教材”与“创造性使用教材”,并用案例向我们阐述了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听专家的报告是一种享受,他们循循善诱,列举大量的案例,贴近我们的日常教学,为我们的教学指明方向。一节课要上得有深度,有广度,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的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必须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基于教材,研究教材,又不能拘泥与教材,受教材的过渡束缚。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创新教材,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从有效走向高效。
三、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的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点旧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这种学习培训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价值的。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应积极的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要推动它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
这次培训,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诠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身为教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地反思,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的。
本周二在北师大教授的引领下进行了一系列听评课活动,无论是从上课的两位老师的准备上和改进,以及专家进行的点评,都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xx老师和x老师两位老师的示范课,展示出了目前翻转课堂教学的较高水平,无论是学案的编制、课件的制作和课堂流程讲授都很值得我学习体会。对于xx老师对于功的分析方法和对学生的培训,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而x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所运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醒我平时在工作生活中要多注意和留心收集材料。通过多种教学资源来吸引学生和把握课堂节奏,积累资源成为一种教学的资本。
与上次的课相比较,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磨课,课堂展示出了一种不一样的光彩,同时也暴露目前的不足和疑问:首先,翻转要从思想上彻底改变,而不是仅仅套用模式。其次,对于微课,深度应该如何进行把握。还有当发现有大量学生在自学质疑课上自学的理解上出现偏差时,是应该及时打断纠正还是应该留到下节课来解决?教师在自学质疑课上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又应该怎样贴合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对于这些都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与我看来这些应该是进行灵活处理的,可是关于这个度,对于个人来说又应该怎么看待?
北师大教授还提出教师要注重更高层次知识点的衔接和引导,教师应该站在更高层次去引导学生,要求教师复习一下大学物理,更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概念。
一,通过培训,今后需要做出的改变第一点是积累资源,以备不时之需;
二,做一个有准备的课堂组织者,处理课堂上学生各种未知的错误;
三,对课程进行锤炼打磨,缩小范围和长度,先从一节课抓起,完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四,要学会反思,常去反思,提高自身。
为了全面促进全州教育的公平、均衡、提质和跨越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美丽园丁教育基金会”对教育事业不遗余力的大力支持下,临夏州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协同创新计划第一期临夏州农村校长研修班于4月7日至4月1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举办。全州共有100名农村小学校长参加,我和本县其他11名农村小学校长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4月8日早上,在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校长培训学院召开了第一期临夏州农村校长研修班开学典礼。开学典礼由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主持,来自“美丽园丁教育基金会”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国内合作办公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学典礼,临夏州教育局纪检组长张军在讲话中说明此次培训的重要性,并对参训学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期望。
这期培训课题内容围绕教育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与教学、学校管理三个方面开展,北师大小学校长培训学院诚心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和知名校长作专题讲座。我们也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良好机会,潜心钻研,静心思考,学以致用。下面就本次学习谈两点体会:
一、听取专题报告,提高理论认识。
一共听取了15位教授的专题报告,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学校管理方面理论,这里只谈一谈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院长陈锁明博士《新课堂建设》专题报告的感受。
课堂建设要从教走向学,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要从传递型走向服务型。教师要从演员走向导演,要从前台走向中间,学生要从成绩走向成长,要从师育走向自育。因此换个角度看问题,很多问题就不一样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陈院长ppt中播放的一段视频,一个小女孩被家长逼着背“5的乘法口诀”,当背到“三五十五”这一句时,反复多次也过不了关,结果哭泣不止,闹出了很多笑话。其实,视频中反映的问题不仅仅是家长和教师“拔苗助长”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更警醒我们:高效课堂必须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绝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特别是无意义的死记硬背),而必须调动学习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探索、自主感悟才能掌握。视频中的小
女孩影射了许多当前还在传统权威式的课堂中受“压迫”的孩子的现状。如果教师能对学生多一点启发,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引导,让孩子通过动手操作、找规律、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来理解乘法口诀的实际意义以及口诀间的内在联系,那么我相信,记住乘法口诀将不再是一件痛苦的差事、而是一项充满乐趣的研究活动了。
通过教育方式的对比,得出以下结论:发达国家教育面向未来,中国教育沉浸记忆,学生对外面的信息不了解,这就要求教育方式的建设,课堂教学要培养以下的能力:问题的能力,选择的能力,价值的能力,服务的能力,规则的能力,发展的能力,展示的能力,资源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会≠会学,教师教会≠会教,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要克服重教不重研,重讲不重学的现象。
二、学习考察,开拓视野
根据安排,4月10日、11日,班主任老师带领我们分别参观考察了海淀区万泉小学、大兴区第二小学,参观了两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各种功能教室,听取了景小霞、兰祖军两位校长的报告,感受颇深。
大兴区第二小学的办学理念是:“让我们拉起手来”,它具有“平等、包容、合作、尊重、同情、感恩、责任、诚信…”的内涵。并且从而制定了学校相应的校园文化,制度文化,班级文化,各团队组的文化,并且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仅仅围绕且践行着这种文化。
万泉小学则将“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现代世界人”作为自己的育人目标,制定了“健康体魄,阳光心态,平学善思,创新发展”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形成了“和谐、竞争、创新”的管理理念,从而打造一个个具有个性的、富于时代特色的、创新发展的团队,使学校发展具有团队意识,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发展性,取得了一个个成果扬名国内,接轨世界,办出了特色,由特色使某些领域发展为精品。
总之,通过10天的培训学习,感受颇深:发达地区的办学条件是我们无法学习的,但他们的教学、管理理念我们可以借鉴,他们执着的更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在有限的时间内,北京教育专家和教授以生动的例子、丰富的知识、幽默的语言、独特的教育理念和精湛的理论阐述,深深吸引了我们,感染了我们,引导了我们。让我们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一步反思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教育理念。对我来说,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与著名的老师和专家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教导,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给了我一个共同的信念: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信仰,成为一名勤于阅读和思考的老师。在与著名教师和专家的密切接触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灵魂的高尚,掌握了许多成功的真理,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肤浅,让我重新看待自己的工作,审视自己的个人价值。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经历和经历:
一、乐观对待教育;静心教书,潜心教育人
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为我未来的工作制定了一个简单的计划:首先,调整与学生相处的方式,遇到问题,首先从学生的需要考虑问题,而不是从教师的情感角度获得心理平衡。第二,有积极良好的态度,宽容他人,善待自己,超越自己,少与学生斗争,解放自己的疲劳,成为一名快乐的老师。
二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特别是新教材和新理念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创新的想法。新时代、新知识、新课程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不仅仅是专业方面,还要扩展到各个领域,不断提高修养和素质。首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把持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要把学习贯彻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把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第三,在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足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己,努力实现更完善的目标。最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等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重视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讨论。教师应坚持终身学习和教育的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三、重视教学艺术
教师必须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在教学中,要有多种课堂方式。只有各种形式的课堂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课,从而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下课后,老师一定要明白教学生什么,学生是否发展了,是否改变了,学生是否走出教室,走进教室?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准备教材,还要注意学生能学到什么,是否发展。同时,教学要求全体学生采用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成为思维舞者。好的课堂是有生成感、有进步感的课堂,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还要看学生能提高什么,突破什么?实践证明,必须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
四、要做创新型、研究型教师
通过这次培训,进行自我反思,找到自己与著名教师的距离。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好指导者?通常我们厌倦了处理日常教学,很多问题都没有仔细探索和思考。想想看,我认为我仍然有很多缺点:
1.角色定位不准确。
2.教与研分离。
3、缺乏激情和创新。
五、学会欣赏和宽容。
一是学会欣赏。假如学生总是受到打击,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兴趣和热情。相反,你可以在错误中找到闪光点,当学生看到希望时,他们会投入更多的热情,直到成功。启示是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人,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折翅天使。正如陶行之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里有爱迪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我们应该努力找到他们的闪光点,扩大这个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信心获得成就感。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用灵感、表扬和激励来代替指责、批评和抱怨。
本周二在北师大教授的引领下进行了一系列听评课活动,无论是从上课的两位老师的准备上和改进,以及专家进行的点评,都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高浪老师和尚鹏鹏老师两位老师的示范课,展示出了目前翻转课堂教学的较高水平,无论是学案的编制、课件的制作和课堂流程讲授都很值得我学习体会。对于高浪老师对于功的分析方法和对学生的培训,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而尚鹏鹏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所运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醒我平时在工作生活中要多注意和留心收集材料。通过多种教学资源来吸引学生和把握课堂节奏,积累资源成为一种教学的资本。
与上次的课相比较,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磨课,课堂展示出了一种不一样的光彩,同时也暴露目前的不足和疑问:首先,翻转要从思想上彻底改变,而不是仅仅套用模式。其次,对于微课,深度应该如何进行把握。还有当发现有大量学生在自学质疑课上自学的理解上出现偏差时,是应该及时打断纠正还是应该留到下节课来解决?教师在自学质疑课上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又应该怎样贴合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对于这些都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与我看来这些应该是进行灵活处理的,可是关于这个度,对于个人来说又应该怎么看待?
北师大教授还提出教师要注重更高层次知识点的衔接和引导,教师应该站在更高层次去引导学生,要求教师复习一下大学物理,更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概念。
通过培训,今后需要做出的改变第一点是积累资源,以备不时之需;二,做一个有准备的课堂组织者,处理课堂上学生各种未知的错误;三,对课程进行锤炼打磨,缩小范围和长度,先从一节课抓起,完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四,要学会反思,常去反思,提高自身。
说心得体会有点俗,思索很久,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题目,且将就一下吧。
李老师所讲的内容,方方面面影响着我。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脑子里不装点“诗经唐诗宋词”的,就称不上优秀。匆忙的2个小时,李老师信手拈来的古诗文有上百首,或易或难,用在合适的语言中,让人感觉非常舒服,且没有咬文嚼字的痕迹。试问我,记得几首?了解几首?几首会用?这样逼问,我似乎只记得教与学生课本上的几个句子。汗颜至极。
谈起古诗文的特点及我们教与学生的目的“让古诗的阅读成为感受美和发现美的历程,在品鉴唤醒心中的诗情画意,超越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提升人生的境界”。大半年的时间,同学生分享过很多诗歌,目的性很差。以后一定要教会学生手法的同时,让学生体会“美”。
任何的备课,都应该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来设定。在备课之初,就应定下目标,所有的设计要考虑原始目标。目标不宜太多,一课一两个目标最好。目前主张整合,但是整合并不是把作者相关的文章都拿过来学习,而应该有一篇核心文本,学生通过对核心文本的训练与学习,相应的方法,来解决其余文章中的问题。所以,整合之初,要定好我们打算采用的核心文章。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精读文本,为的是从不同角度刺激和强化学生的前见,使其思维更加发散和深刻。我们老师要认真找好课外精读文本与核心文本的连接角度。一但衔接不好,就会让学生产生强加之词的感觉。
学到的还有很多很多,时间关系,先分享这些。
我在北师大历时十天的学习中感受深刻,学习收获很大。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听取专家讲解,细心做好学习笔记,用心记下随时获得的学习感受,及时交流、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次学习,每个专题讲解都很精彩,体现了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新的教学形势下,如何把握好课标,如何正确把握教学知识体系,用什么样地的教学策略,怎么样看待教学素材,怎样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如何看待学生,如何看待自己,真正把教学的各种因素统一协调起来,上好每一节课从而达到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这次学习中,感受最新的是怎样定位自己,专家把教师定位为研究性的学者,通过对课标的研究、教材的研究、学生的研究、课堂的研究,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化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研究教学规律,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留意社会、科技等的最新发展动态。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人类生存环境等。依靠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这样做有很多好处,既提高教师自身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能够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恰当的处理教和学的具体问题,能够限度地达到教学相长。
感受最深的是,重新认识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如何应运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为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三维目标只有真正落实下来,才算真正完成课堂教学,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只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基本略掉了。一堂好课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的,也是贯穿在整个学段之中的。课程标准不等于课堂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要分解到一堂一堂课中去的,即把课程目标分解为课堂教学目标。而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依据教材的内容,更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课堂设计应紧紧围绕训练学生的能力与方法,达成情感目标。好课的三维目标应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完成,不能互相割裂。在备课时,如果从知识教学来立意备课,就是在完成知识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教学方法,达成能力与方法目标,达成情感目标。不同类型的知识,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仅仅强调学生的体验,强调“悟”,课堂上仅有教师的讲授,灌输是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反之,仅有学生大量的“活动”,而没有学生的“感悟”,那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学生的课堂参与重在思维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学习中,学生应该是主角。在设计学生活动这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之一。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它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能尽可能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二是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问题的创设需要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厚度和穿透力,这样学生才能积极高效思维。第三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说探究指向问题的解决,体验则指向学生心灵的感悟,在组织教学中要注意不能为追求学习气氛的活跃而放弃“灵魂”。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是收获很多,不仅使我更好的把握化学课程,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有了一些突破和认识。我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完善,争做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
在有限的时间里,北京教育专家、教授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幽默的语言、独到的教育观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感染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让我们在解读自己的同时,深刻感悟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一步反思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教育观念。对我来说,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与名师、专家面对面交流并聆听他们的教诲,实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给了我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信仰,做一名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的教师。在与名师专家近距离的接触中,感受到他们灵魂的高尚,掌握了许多做人成事的道理,实实在在感到自己的浅薄,使我重新看待自己的工作,审视自己的个人价值。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乐观对待教育事业;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为自己日后的工作做了一个简单的规划:第一,调整与学生相处的方式,遇到问题,首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从教师的感情角度去求得心理平衡。第二,拥有积极良好的心态,宽容别人,善待自己,超脱自己,少与学生斗气,把自己从疲惫与劳累中解放出来,做一名幸福的老师。
二、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新理念,为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同时也对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更需要有创新的思想。新时代、新知识、新课程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不只是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三、重视教学艺术
教师必须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其是在教学方面,要有多种多样的课堂方式。只有形式多样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课,从而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一堂课下来,教师一定要明白给学生教了什么,学生发展了没有,改变了没有,学生走出教室与走进教室有无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能学会什么,是否发展了。同时,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采用更多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使课堂变成思维的舞蹈者。好的课堂是有生成感,推进感的课堂,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更要看学生能提升什么,突破什么?实践证明,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创造多彩课堂势在必行。
四、要做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此次培训,进行自我反思,寻找自己与“名师”之间的距离。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位好老师?怎样才能成为学生的好引导者?平时我们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很多问题都没有认真去探究和思考。细想起来,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1、角色定位不准。
2、教与研分离。
3、缺乏激情和创新。
五、要学会欣赏与宽容。
一是要学会欣赏。如果学生老是遭受打击,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兴趣与热情。相反,你能发现错误中的闪光点,学生看到了希望,会投之更多的热情,直至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要把每一名学生都看成“折翅的天使”。正如陶行之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我们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