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及撰写规范(最新11篇)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

论文格式要求 1

一、封面

封面应有:

二级学科(专业)名称:如信息技术学

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

论文作者所在年级:如xx届

论文题目:

论文作者及导师姓名:

论文完成时间:

二、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所有装订完成的论文,必须在封面之后的第一页装订有“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并确认完成签名(必须手签)和填写日期。

三、标题:

要求确切、具体。即题文一致、题文相符,不要过于笼统、空泛。题目应不仅提示论文的范畴,也提示课题的论点。

一般正标题最好不要超过20个字。如过长,可用副标题补充。

四、摘要:

中文及英文论文摘要各一份,简述论文主体内容和结论以及论文的学术创新点,即到底提出和解决了什么问题。

硕士论文摘要的字数在1000-1500之间;博士论文摘要的字数在 1500―xx字之间。

五、关键词:

为便于论文检索,需要根据论文列出一定数量的关键词,一般不要超过5个词。每个关键词之间要空二个字格。

六、目录:

包含论文各组成部分的标题及页码。

七、正文:

一般包括序论、本论和结论三大部分。硕士论文的总字数不得低于3万。

序论(绪论):

简要说明本研究工作的目的和范围;相关研究领域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前人所做的工作;论文的主题和理论基础;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路线和方法;预期结果以及对现实的意义等。

本论:

是学位论文的核心,包括研究中的理论分析、图片资料、调查对象、形成论点、导出结论,以及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的比较和结论。

要求论文文字流畅、层次分明、合乎逻辑、引用有据。

结论(结语):

对论文中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法和使用资料的概括性与总结性的论述。

各章节条目的标题排列顺序和所用符号的范例如下:

第一章(空1格)xxxxxxxxxxx(居中)

第一节(空1格)xxxxxxxxxx(居左顶头)

1.xxxxxxxxxx(居左、空2字格)

2)xxxxxxxxxx(居左、空2字格)

(3)xxxxxxxxxx(居左、空2字格)

八、注释:

注释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按其功能一般有两种:补充内容的注释、注明资料出处的注释。其格式为:

1.图书:著者,书名,出版者,出版时间和版次,页次。(多卷次或多册次的要在页次前标明)

范例:任鹰,《文科论文写作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第一版,第220页。

2.期刊:作者,篇名,期刊名称,出版时间和期号,页码。

范例:饶会林,《试论城市规模效益》,载于《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xx页。

3.报纸:作者,篇名,报纸名称、日期和版次;

范例: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部门:《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载于《人民日报》1986年12月31日第3版。

按其形式有夹注、脚注和尾注。

本校硕士和博士论文一律使用脚注。

脚注的形式是:将注释内容标注在被注释内容本页的下端。

使用注释时要在被注释文字的右上方加上序码或记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再在注释内容的前面加上相同的序码或记号。如果是合编或编著,还应该在著者或作者名后加“编著”、“主编”、“合编”等说明。

九、参考文献

与注释的要求基本相同,但不用再标明页码。它的排列方法一般有两种:

按其出版年代排列(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

按作者姓氏笔画排列;

本校硕士、博士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按照按其出版年代排列。

十、谢辞:

对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直接帮助的人士进行答谢。

十一、附录:不便于放在正文中的资料性内容。

十二、文字格式与打印装订要求:

论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标题字号用三号宋体加黑字。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打印均用a4纸,左侧装订成册。

论文格式标准 2

论文全部要采用word 来书写,文件名统一为“report95 。doc”,其中 代表自己的学号。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下述几部分:

论文首页格式:

其中学位论文题目用黑体二号字,其余用宋体四号字,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恰当,一般不超过25个字。

中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宋体5号字b5排版):

4 论文第二页为500字左右的中文内容摘要,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

学位论文摘要是学位论文的缩影,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论文摘要应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少用公式字母,语言力求精炼、准确。

4 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英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宋体5号字b5排版):

论文第三页为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相同。

学校名称:东北师范大学

院(系)名称:计算机系

本科生学号:

学 位 论 文 题 目

学 科、专 业:计算机科学技术

本科生姓名: _____

指导教师姓名:_________

指导教师职称:___________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学位评定委员会

年 月

摘 要(粗宋体居中四号字)

(空一行)

摘要内容(宋体5号左对齐)

(空一行)

关键词:词1、词2

目录:

论文各章节的详细目录。格式如下:

计算机概论……… ………………………………。.……1

1.1 计算机产生……。.…………………………………………。.1

1.2 计算机的发展……………………………………………。.2

1.3 计算机中的进制 …………………………………………3

一 二进制表示法…………………………………………。.…。3

第二章 计算机文化基础………………………………………。6

其中:“章”部分使用宋粗体四号字;“节”部分采用宋体5号字。

引言(或序言)(宋体5号字b5排版):

内容为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某方面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

4 要求采用宋体5号字b5排版。每页36行,每行32个字。页码打印在页面下方中间位置,论文装订后尺寸为标准b5复印纸的尺寸。页眉部分奇数页使用“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学士学位论文”,偶数页使用论文题目的名称。

4 论文中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或分章)编号。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论文中的公式编号,用括弧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4 学位论文一律在左侧装订,要求装订、剪切整齐,便于使用。

4 论文字数控制在1万字至3万字之间。

宋体3号字居中显示

(空一行)

宋体4号字居中显示

(空一行)

粗宋体5号字左起

正文部分宋体5号字,语言要简练,不能有错字、别字。也不能有错误的观点。

参考文献:

按学位论文中所引用文献的顺序、列于文末。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附录:

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标准论文格式 3

一: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二: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装订顺序: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纸张型号:A4纸。A4 210×297毫米

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其他调查报告、学习心得):一律要求打印。

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或听老师的安排)

3、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4、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 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 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1.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①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 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上海复旦大学XX学院2007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5、 纸型及页边距:A4纸(297mm×210mm)。

6、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7、装订要求:先将目录、内容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等装订好,然后套装在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封面之内(用胶水粘贴,订书钉不能露在封面外)。

  三、

1、纸张与页面设置

(1)A4,纵向;

(2)页边距:上1.0cm,下2cm,左侧2.5cm,右侧2cm

2、页眉

(1)设置:1.4cm

(2)字体: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

(3)分割线:3磅双线;

(4)内容:××学院本科期末论文,居中。

3、页脚

内容:页码,居中。

4、论文基本内容与要求

(1)论文题目:单独成行,居中,日语:小2号黑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18号;

(2)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居中,日语:小4号宋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12号;

(3)内容提要: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长度要求150字以上;英语:Times New Roman 12号,长度要求在100字左右;

(4)关键词: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3-5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割,内容为小4号黑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12号;

(5)正文

正文部分的要求如下:①正文部分与“关键词”行间空两行;②日语正文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英语正文文字采用Times New Roman 12号,标题日语采用四号黑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 14号,每段首起空两格,1.25倍行距;③段落间层次要分明,

题号使用要规范。理工类专业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序号与层次要求;④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无违反政治上的原则问题与言论,要采用计算机打印文稿;⑤图表要求:所有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用徒手图,

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工作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图,图表中的文字日语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 10.5号;图表编号要连续,如图1、图2等,表1、表2等;图的编号放在图的下方,表的编号放在表的上方,

表的左右两边不能有边;⑥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1500(按老师要求);⑦学年论文引用的观点、数据等要注明出处,一律采用尾注。

(6)注释

注释部分的要求如下:①与正文部分空出两行;②按照文中的索引编号分别或合并注释;③“注释”采用五号黑体,注释内容日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 9号。

四、英语注释具体要求如下:

①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 [1];②如果重复出现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时,只注明作者的姓和引文所在页码(姓和页码之间加逗号);格式要求如下:

[1](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书名(用斜体,后加英文句号),出版地(后加冒号),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号),出版日期(后加逗号),页码(后加英文句号)。

[2](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文章题目(文章题目用“”引起来)(空一格)紧接杂志名(用斜体,后加逗号),卷号(期号),出版年,起止页码,英文句号。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部分的要求如下:①与注释部分间空两行;②应列明期末论文参考的主要文献资料,“参考文献” 采用五号黑体,参考文献内容日语、汉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10.5号。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目、出版事项顺序排列,其格式为:

期刊类:著者。题名[J]。杂志名,年份,(期号)。

书籍类:著者。书名[M]。城市名:出版社,年份,页数。

网络类:著者。题名[EB/OL]。www.***。com.年-月-日。

③英文作者超过3人写“et al”(斜体)。

英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如下:

[1](空两格)作者名(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后加英文句号),书名(用斜体,后加英文句号),出版地(后加冒号),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号),出版日期(后加英文句号)。

[2](空两格)作者名(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后加英文句号),文章题目(文章题目用“”引起来)(空一格)紧接杂志名(用斜体,后加逗号),卷号(期号),出版年,英文句号。

科学技术报告

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

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

学术论文

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

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和讨论;

是在学术刊物上发表;

有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它应提供新的科学技术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绝对不允许重复、模仿、抄袭别人的工作。

论文题名

是以最恰当、最简明但能够反映学术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符合语法的词语组合。

题名中所用的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所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题名中不能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

建议不使用副题名。

论文摘要(以下简称"摘要")

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可以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为其他文献独立引用。

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

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

写作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摘要要素

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以及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

结果、实验或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性能等。

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和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

其他、不属于研究、研制、调查的主要目的,但就其见识和情报价值而言也是重要的信息

摘要类型

报道型摘要 表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摘要。

指示型摘要 表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的简明摘要。

报道/指示型摘要 是以报道型文摘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的形式表示其余的部分的文摘形式。

摘要特点

报道型摘要 方法、结果、结论等3部分必须写得详细,目的和其他等2部分写得简单。

指示型摘要 目的部分必须写得详细,而方法、结果、结论、其他等4部分可以写得简单。

报道/指示型摘要 上述5个部分都必须写得详细。字数一般以400字左右为宜。

摘要写作要求

中文摘要

英文墒要

对于使用汉语言作为学术论文的文字载体的作者,使用报道/指示型文摘是使其从事的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获得国际承认的最基础前提!

论文引言

用于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已有工作、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研究意义等。

应言简意赅,不能与摘要雷同,不可成为摘要的。注释。

普通教科书中已有的知识,不必在引言中出现。

论文正文

是学术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

表达对象是,调查对象、实验方法、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结果、观测结果、计算方法、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

论文格式要求及字体大小 4

一、题目作者:

论文题目(宋体二号、不超过20个字)

作者姓名宋体四号

(单位全名部门全名,市(或直辖市)邮政编码)宋体小四

二、摘要关键词:

摘要:内容宋体小四号

关键词宋体四号:内容宋体小四号

三、引言部分:

宋体小四号

四、正文部分:

正文文字宋体小四号,单倍行距

五、标题部分:

1一级标题宋体三号标题1

1.1二级标题宋体四号标题2

1.1.1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标题3

六、图片格式:

正文文字中,先见文后见图,全文统一按顺编号,图片格式为J P G格式,分辨率为400DPI以上。

七、注释文献:

[注释]宋体五号

①注释1宋体小五号

②注释2宋体小五号

[参考文献]宋体五号

[1]参考文献1宋体小五号

[2]参考文献2宋体小五号

论文格式要求 5

1 论文名称、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名、单位所在城市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文稿必须包括中英文题名、中英文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单位名、中英文单位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必须包括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3~5个)。英文内容单独放在正文之前。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避免使用的研究等非特定词,不使用副题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开头不用定冠词。

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即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过程、结果和结论(中文一般不少于200字),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不要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避免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采用被动语态表述。

中文关键词选词要规范,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不能采用英文缩写。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也不能采用英文缩写。

2 正文

正文篇幅一般在8000字以内,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一律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并要有相应的英文名。文中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图中文字、符号、坐标中的标值和标值线必须写清,所有出现的数值都应标有明确的量与单位。文中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

文中有关量与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用单个斜体外文字母表示(国家标准中专门规定的有关特征值除外;如要表示量的状态、序位、条件等,可对该单个字母加上下角标、阿拉伯数字以及^等),避免用中文表示。

正文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1.1,1.2,1.3,排序;三级标题形如1.1.1,1.1.2,1.1.3,排序;引言不排序。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法学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更多详情请点击法学论文。

论文格式 6

1、论文名称:二号字体,宋体加粗

2、论文摘要:300字以内;“摘要”两字采用四号字体、宋体加粗,摘要正文采用小四字体、宋体不加粗

“关键词”(一般为3~6个)三个字用四号字体、宋体加粗,与摘要正文左对齐,后加“:”。后面的关键词用小四字体、宋体不加粗,各关键词之间空2个空格字符,且不加标点符号。

3、论文正文部分

论文正文可按引言、正文主体部分、结论与讨论几部分撰写。

4、字体与间距

作品正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1.5倍。

5、序号的层次格式

一、xxxxxxx(小三号宋体,加粗,空一格)

x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不加粗)。

(一)xxxx(四号宋体,加粗,空一格)

x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不加粗)。

1、xxxx(四号宋体,加粗,空一格)

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小四号宋体,不加粗)。

(1)xxxx(小四号宋体,加粗,空一格)

返回导航>>>

生成性课堂特点 7

1、构建弹性情境

高中数学教师要想构建生成性课堂,就必须从课前备课着手,在课程准备过程中建立起弹性教学情境,为后续教学工作创造条件。所谓的弹性教学情境就是由教师充当领路人的角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使学生切实融入课堂中,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大大提升课堂效率与质量,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指数函数f(x)=ax(a>0,a≠1)的教学中,引入故事:"传说西塔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在棋盘上奖励他麦子,结果国王在棋盘上输掉了他的王国的故事……"从这个故事,极大地引发了学生对内容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在45分钟的课堂里利用10~15分钟对教学新知识点进行介绍,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大致印象,后进入提问环节,师生可互问。教师应利用备课时准备好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使其对新知识点加深印象;学生则可以就新内容畅所欲言,及时解决心中的困惑,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除此之外,高中数学教师还能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新内容的掌握情况,对普遍出错的题目进行反复讲解,并找出同类型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对于仍存在疑问的学生,应耐心引导,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为生成性课堂的构建创造条件。

论文参考 8

浅议企业安全管理【1】

摘要: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

浅议企业安全管理。

关键词:企业;安全;管理

近几年,我国每年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达10余万人,经济损失占GDP的2%左右,损失巨大,令人痛心。

事实证明,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现在需要应用科学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1 推行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科学的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的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以往安全管理工作大多采用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与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相比存在明显不足。

传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运行阶段,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修正系统,这种模式称为“事后处理”模式。

由于存在许多弊端,致使事故不断发生。

而科学化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安全管理虽然是极其艰巨的一项工作,但是,只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不断研究探讨和把握安全管理的规律,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科学乃安全之母,愚昧无知往往是安全之祸,事故之源。

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们缺乏必要的教育培训和科学知识造成的。

面对先进的技术装备,如果没有相应的科学知识,别说很好地驾驭它、使用它,完好的装备也可能遭到破坏。

每一名职工如果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就会减少盲目性,再复杂的装置也能掌握。

有的同志在多年的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安全状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运用了科学的知识和方法。

因此,科学管理对做好安全工作来讲是极其必要的。

2 安全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2.1 全面贯彻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背后有许多血的教训,它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它是尊重科学的。

遵守它,会得到安全的回报;违背它,会遭到事故的惩罚。

全面贯彻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企业铁的纪律,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最重要的保证。

2.2 实现“本质安全”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

通俗地讲,“本质安全”就是指设备或装置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其运行时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设计阶段通过设计手段消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使用过程中即使操作者发生操作或使用错误,由于设备或装置本身存在的安全性能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由此可见,“本质安全”是科学的体现,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是安全管理工作追求的最高目标。

2.3 将安全系统工程融入安全管理。

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任务是预测、评价和控制危险。

预测的方法很多,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

2.4 注重实际,注重实效,强化教育培训。

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

现代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就是正确认识安全管理。

首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置。

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常规性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安全讨论、安全活动、厂报、黑板报的作用,全面强化安全工作,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2.5 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

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

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以人为本。

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适当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

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

目前,多数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即违章罚款,虽然有激励效果,但效果不佳。

因此,企业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

一方面可以根据各级安全责任制,对完成情况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数额必须大或较大;另一方面,可以评选安全标兵,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要有代表,满足个人的荣誉感,体现“全方位”管理。

2.6 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安全管理模式。

现代安全管理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强调系统的安全管理。

这就要从某一组织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2.7 实施安全目标管理。

随着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得以迅速推广。

目标管理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称之为安全目标管理。

制定安全管理目标要有广大员工参与,领导与群众共同商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

安全目标要具体,但是,目标不宜太多,以免力量过于分散。

应将重点工作首先列入目标,并将各项目标按其重要性分成等级或序列。

各项目标应能数量化,以便考核和衡量。

安全目标管理可以发挥每个人的力量,提高整个组织的安全工作管理绩效;可以增强管理组织的应变能力;可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可以促进组织内成员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2.8 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录入,信息的存贮,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输出5个方面。

它把现代化信息工具――电子计算机、数据通信设备及技术引进管理部门,通过通信网络把不同地域的信息处理中心联结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加速信息的周转,为管理者的决策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在实际生产中,每天获取的信息量非常大,这些信息都是需要及时处理和综合分析、判断,靠人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的,这就需要应用计算机建立管理系统。

因此,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工作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简单地说,该系统就是通过建立以安全部门为信息处理中心,各危险岗位和各专业部门为终端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从而由安全信息反馈来推进对隐患的不断检查、整改和监控,形成闭环管理。

此系统解决了目前企业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安全信息缺乏,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反馈不及时,危险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处理等。

因此,对企业向本质安全管理方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管理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提高职工的安全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作文教学浅议【2】

【摘要】作文教学是当今们语文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学生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匮缺,导致了学生知识贫乏、生活积累贫乏、思想感情贫乏,因而写不出有血有肉、声情并茂的文章来。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要从写作的基础做起,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观察、学会积累,依据写作意图布局谋篇,真正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写作的快乐。

【关键词】阅读;观察;积累;误区

谈到作文教学,有的教师归纳了当今中学生作文的“三乏说”,即学生知识贫乏、生活积累贫乏、思想情感贫乏。

对此“三乏”,我不敢苟同。

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思想,学生当然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我们教师,应该更多地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学生“三乏”,责任在谁?

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多积累,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够尽快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那必将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此,我谈谈自己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学会阅读

写作能力与阅读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一针见血地道出了阅读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小说迷,看小说成痴,手不离书,上课不留心,总偷偷看小说。

他的成绩很差,但作文却非常好,清新流畅、构思独特。

后来我有感于他的“成就”,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阅读,交流阅读心得。

阅读的书籍主要是《作文选》、《读者文摘》以及著名的散文集等。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无论是选材、构思、立意,还是遣词造句,均有了很大的进步。

当然,课外阅读决不是“放养式”的。

首先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目的地将课外阅读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

其次实行“三定”:即定时、定向、定位。

“定时”,即定时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借书、读书;“定向”,即确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向,及时推荐优秀篇目;“定位”,即定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方法到位。

在加强学生阅读的同时,还要利用学生对“美文”的赞赏和学生的好胜心理,鼓励并帮助学生投稿。

一旦学生的作品变成了“铅字”被登出来,无论是对投稿者还是其他同学,其激励效应是不可言状的。

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地尝到了读书的甜头和忠告之后的欣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让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是猎取生活场景、自然景观,从而获得写作材料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因此,观察对于作文是十分重要的。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说过:“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简直成习惯,仿佛要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炼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但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考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

这就是观察的过程。

观察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

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用心、用脑去思考,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

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多同学每天看到得很多,思考得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

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

三、让学生学会积累

从写作角度说,积累是指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活动中能获得的文化知识和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体会的记录。

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

最新论文格式标准 9

1、封面 采用学校统一的封面格式,封面上填写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及完成日期。

2、中文摘要 摘要是论文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和引用,论文摘要在写法上一般不分段落,常采用无人称句。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反应式、数学表达式等,不能出现非通用性的外文缩略语或代号,不得引用参考文献。写作论文摘要时应注意能反映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及其目的和意义;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问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内容、结果和结论。论文摘要一般200~400字。

3、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

4、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关键词。

5、目录 目录是论文的大纲,反映论文的梗概。目录页每行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包括中英文摘要;前言;主要内容的章、条、款序号和标题;小结;参考文献;注释;附录;可供参考的文献题录、索引等。

6、前言 前言是论文的第一章,是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了解论文研究背景和概况的主要篇章。主要目的是向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阐述论文中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与其有关的背景或对一些事项的说明。前言通常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论文所研究的目标、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论文使用的理论工具、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论文参考的文献资料、使用的符号、计算公式等需要说明的问题。前言在写法上不分章节,提倡无人称句。

7、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主体,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格和公式等五个部分构成。写作形式可因课题性质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数据资料、计算方法、实验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个人的论点以及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要求实事求是、理论正确、逻辑清楚、层次分明、文字流畅、数据真实、公式推导计算无误。文中若有与导师或他人共同研究的成果,必须明确指出;如果引用他人的结论,必须明确注明出处,并与参考文献一致。

8、参考文献 只列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论文结论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每条文献的项目必须完整,诸项缺一不可。各类文献的书写格式均应符合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应在引出处的右上方用方括号标注阿拉伯数字编排的序号,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在正文的末尾。特别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文科论文可选用页脚注。

9、附录 一般作为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主要列入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供查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重复性数据表格;由于过分冗长而不宜放置在正文中的计算机程序清单;论文使用的缩写说明;调查、实验材料等。

10、致谢 对于提供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对论文写作各种工作有利条件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真诚客观。

标准论文范文:《浅谈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领导》 10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变革,蕴含了对于学校制度、文化、 组织等各方面的新的要求与挑战。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推进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课程领导者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启动、推行、实施、成果4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与变革需要,通过自身的角色转化,演化出多种支撑变革的策略,促使学校课程积极、开放、灵活、优质地 发展 ,日益彰显出课程领导在改善制度、更新组织和重构文化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关键词]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课程领导;校本课程

课程领导是在学校情境下课程领导者影响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历程,被视为学校课程发展与学校变革的“同心轴”。[1] 这一历程可以促进教师参与课程发展,提高教师参与变革的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校课程发展和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的目的。在学校变革的过程中,课程领导被天然地赋予了“校本”的属性,其指向学校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以保障变革的连贯性。同时课程领导者具有明显的团队化特征,在其背后需要一个具有协同精神的共同体的支撑。有研究表明:领导需要多样化的角色,课程领导在不同阶段得扮演不同的角色。[2] 在学校变革的不同阶段,课程领导依据变革的需要以及特点,不断尝试新的角色,通过有效的领导策略,实现其不断引领、促动变革的内在价值。本文拟通过分析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启动、推行、实施、成果4个阶段的特点与变革需要,梳理课程领导发展演化的脉络,呈现出课程领导鲜活的现实表征。

一、启动阶段:改革家与发起者

变革的启动过程是为了变革的推广与实施所采取的动员方式和 计划过程。变革启动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领导困境,是在进行革新之前就寻求大多数人的同意还是一开始就自行决定。[3] 如果领导炮制的愿景仅仅是纸上的东西,当大多数人都不理解,而领导未能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或坚持,仅采取肤浅的谈论而不是有根据的咨询和行动时,这一愿景并不会得到发展。

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这样的问题:创新性的观念(外来的思想)要与学校现有的文化、习惯产生碰撞,进而产生抵制与消解,学校教师不愿意理会或者不想理会关于变革的事宜,部分教师犹豫不决或存在困惑,只有很少的人能够接受并愿意追随。面对此种情况,校长应凭借自身的学术智慧与专业特长,不断地在教师群体中发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用改革家的勇气与决心,承担起变革发起者的角色与责任。

(一)“唤醒”——引起变革共鸣

教师课程改革意识的唤醒一方面有赖于课程改革方案与构想的清晰程度及合理性,另一方面要靠校长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整体性、全方位的培训。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之初,校长意识到仅仅一次的培训并不能够唤醒全体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意识与热情。为此,学校利用假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理论培训与学习,并为教师布置了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项作业。时至今日,有些教师回忆说,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与理解确实是从那一个假期开始的。事实上,集中的理论培训与学习使广大教师经历了一次头脑的风暴与思想的涤荡,唤醒了教师最初的课程改革意识。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任何一次课程变革都不是等待全体教师高涨热情的到来,而是在持续推进与“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解与认同度,此时真正的“唤醒”才刚刚开始。

(二)“卷入”——激起研究热情

建立核心的研究团队有效地保障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启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集中培训与学习后,学校将部分学科的骨干教师以及学校的课程主任、教学主任组建成研究团队,将重要的职责赋予这些支撑整个课程开发的“关键人物”。他们在学科教学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学术权威,能够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职责和权力的下放有助于他们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从而激发起他们参与研究和变革的极大热情。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启动阶段,这些被“卷入”的关键人物成为了校长这个课程改革发起者的最初的同盟。

二、推行阶段:推动者与扶持者

校本课程开发的推行阶段就是要有计划地把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方案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将实施方案与教师更广泛地 联系起来,吸纳更多的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后续的深入实施做好组织、思想和资金的保障。学校的课程领导团队在这一阶段也逐渐扩大,从最初的校长或者学校的领导班子扩大为已经融入了“关键人物”的课程领导团队。课程领导内涵的丰富,决定了校长角色由最初的改革家与发动者转变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推动者与扶持者。

(一)权力下放,自主驱动

为了保障校本课程开发的专业化水平,学校组建了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团队,赋权增能,实现了学科的自主发展。学科团队的建立标志着广大学科教师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展开了课程研究与开发。同时,学科主任实施对本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直接对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确定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与方案。学科研究团队的成立无形中更广泛地吸纳了一线教师来参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了以学科课程委员会为核心的新一层级的课程领导,为广大教师直接参与变革提供了足够的基层组织保障。

(二)研培并举,多元沟通

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信息要经过自上而下、由局部到全体的传递与共享。信息沟通的方式是多元的,包括文本上的,如学校文件的下发,同时也包括会议、沙龙、培训等多种形式。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推行阶段,学校一方面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实施方案,另一方面主要是依托学校的教研活动,将研讨与培训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校本课程开发与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使广大教师意识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际的教育教学具有极强的关联,打开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推进教师的持续学

(三)资金扶持,适当激励

适当的激励能够唤起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与信心。学校设立了教师科研基金,鼓励教师深入研究并提供资金保障,为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创设良好的 环境。获得专项基金支持的教师能够进一步引领、带动具有相同研究兴趣的教师共同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此同时又孕育了新型的研究团队,使更多的教师以多元的身份和形式参与课程变革,不断实现其作为课程领导者的角色与价值。

三、实施阶段:协调者与促进者

随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入实施,原有的课程体制与新课程存在的矛盾日益凸显。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校长、学科主任和教师所经历的角色转变。校长作为最高一级的课程领导者更多地成为了变革的协调者和促进者,而学科主任和教师更加自觉、理性地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来。让教师有能力、有动机、有条件在变革中参与研究与反思,已�   (一)转变制度,确保落实

随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入展开,学校发现原有的课程制度遇到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比如:一些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相对集中的课时,新增加的校本课程可能会占用学科课程有限的课时安排;校本课程的定期研发与学校原有教研活动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如何提高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师的研究质量等。这一系列问题都会引发学校课程制度、教研制度的变革。此时校长适时大胆引入学校课程制度的变革,提高制度对于改革的适应度,从而将变革引向深入。

首先,学校将传统的固定的课时制度改变为长、短课时相结合的弹性制度。课时制度应该为课程内容的需要服务,传统的课时制度保障了学科教学的统一性,但忽视了学科的独特性以及不同课程形态的差异性,无法满足校本课程实施的需要,而弹性课时制度通过设立长、短课时,能够满足不同课型的需要,能够为某些校本课程的整合实施提供相对集中且较长的课时,从而保障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其次,学校将教研制度转化为研修制度。传统的教研制度更多地指向常规教学的备课活动,并没有为广大教师提供针对某些问题的专门研讨时间,而且多数是以集体讨论的固定形式进行,缺乏教师的内省与反思。为此,学校将传统的备课制度与教师专业 发展 制度结合起来,规定了每月两次的教师专业发展日,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研究活动,也为教师的个人反思预留了时间与空间,真正实现了教师的内外兼修。

(二)跟进督导,提高质量

在实施阶段,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如何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在各学科范围内均衡发展。各学科原有的发展基础是不同的,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其研究的深入程度与课程开发的质量也是各有差异的。对于每一个开发校本课程的学科或者教师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来自 实践方面的指导。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督导委员会,督导委员会主要由校长、学校的课程主任以及学科主任组成,定期参与所负责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研讨,并给予教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督促各学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入展开。

在变革的实施阶段,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入推进遇到了来自制度上的阻力,同时也遇到了来自研究团队自身的压力,而问题的解决与缓解,需要来自制度上以及 组织上的有力的革新与改善措施,这些进一步彰显了课程领导对推进变革的决心与执行力。

四、成果阶段:评价者与推广者

评估一直是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课程领导在评估阶段,一方面要全面总结,整体评价,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学校课程改革的成果,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评价者与推广者。

(一)关注多元视角,全面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

全面、客观地审视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需要借助一定的评价方法,动态地把握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学校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评价始终坚持学生发展评价与教师发展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即:一方面,通过观察、测量来评价校本课程作用于学习者身上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所经历的发展和成长。同时,校长也将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各学科课程开发委员会建立了本学科课程开发档案,定期记录研究日志。学校鼓励各学科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将优秀案例汇编成集,从而提高了学校研究成果的水平与档次。

(二)搭建交流平台,积极推广校本研究成果

高质量的成果代表着学校和学科较高的课程开发水平和研究能力。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成果总结与推广的过程中,应遵循实效性强、具有可操作价值和成本低的原则。学校确定了研究 发表制度,每年定期召开学校的研究发表会,通过该项制度为推广校本研究成果搭建平台,使教师能够分享在实践中生成的经验与智慧,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精品意识,提升学校整体的科研能力与水平。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历程告诉我们,学校的变革成果与变革的过程同样重要。学校在变革的历程中,要善于总结、提炼高品质的学术研究成果,提升学校科研与课程变革的实际效率,通过成果的继承与发扬,进一步传承学校变革的精神与旨趣,从而实现变革的可持续性。而课程领导者要为课程变革的评价提供导向,为成果的分享与推广提供支持与帮助。

透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学校的课程领导内部结构上呈现出了多层级化的发展态势,即除了校长以外,学科开发主任以及随着课程开发深入推进所涌现出的学科骨干教师,形成了多元力量的课程领导群体,从整体上提高了课程领导的能力。内涵的扩展决定了课程领导在校本课程开发的4个阶段所经历的角色转化,以及因此而表现出的不同的领导策略,其核心在于不断通过权力下放与监管指导相结合,为教师广泛、持久地参与学校课程变革提供思想、资金和组织上的保障,从而推动课程制度的重建,使课程变革持续、全面引领学校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靳玉乐,董小平。论学校课程领导的范式转型[J]。 教育 理论与实践,2007(4):44-48.

[2] 黄显华,朱嘉颖。课程领导与校本课程发展[M]。北京:教育 科学 出版社,2005:222-223.

[3] 富兰。教育变革新意义[M]。3版。赵中建,陈霞,李敏,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68-69.

论文格式 11

一、毕业论文(设计)资料按以下顺序排列:

(一)封面。包括论文题目、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院(系)、专业、毕业时间等内容。论文封面由学校统一印制。

(二)中、外文摘要(包括关键词)。外文论文(设计)的中文摘要放在英文摘要后面编排。

(三)正文。

(四)注释。

(五)附录(附图)。

(六)参考文献。

(七)致谢。

二、毕业论文的打印与装订

除要检验学生书写规范的专业外,毕业论文(设计)须用计算机打印,一律采用A4纸。

(一)页面设置

毕业论文(设计)要求纵向打印,页边距的要求为:

上(T):2.5 cm

下(B):2.5 cm

左(L):2 cm

右(R):2 cm

装订线(T):0.5 cm

装订线位置(T):左

其余采取系统默认设置。

(二)排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

文字一律通栏编辑。

论文采用宋体,字迹清楚整齐,除特殊需要,一般不使用繁体字。

(三)段落设置

采用多倍行距,行距设置值为1.25。

其余采取系统默认设置。

(四)页眉、页脚设置

论文题目(不包括副题目)居中,采用五号宋体字。

页脚需设置页码,页码采用五号黑体字,加粗,居中放置,格式如:1,2,3……页。

三、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封面

1、封面。

纸质封面由学校统一印制。不编排页码。

2、封一(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四字在第一行居中位置,使用小二号黑体字,加粗。内容使用小四号宋体字。起行空两格,回行顶格。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250—300字。

关键词:接中文摘要打印,“关键词”三字空两格,后加冒号与关键词隔开,各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关键词一般在3—8个之间。

3、封二(外文摘要)

外文摘要:“外文摘要”英文单词在第一行居中位置,使用小二号黑体字,加粗。内容使用小四号宋体字。起行空两格,回行顶格。外文摘要一般不超过250个实词。

关键词:接外文摘要打印,“关键词”英文单词空两格,后加冒号与关键词隔开,各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外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

(二)正文

正文一般使用小四号宋体字,重点文句加粗。

1、标题层次。

毕业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第一级标题居中放置;第二、三、四等级标题序数顶格放置,后空一格接标题内容,末尾不加标点。

标题序数采用1.、2.……1.1、1.2……1.1.1、1.1.2……1.1.1.1……的层次。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一、二、……(一)、(二)……1、2……(1)、(2)……①②……的层次,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2、量和单位。各种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非物理量的单位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

3、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应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的统一规定正确使用,忌误用和含糊混乱。

4、外文字母。外文字母采用我国规定和国际通用的有关标准写法。要分清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脚码。

5、名词、名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

6、数字。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同一文中,数字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7、公式。公式一般居中放置;有编号的公式顶格放置,编号需加圆括号标在公式右边,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

公式下有说明时,应在顶格处标明“注:”。

较长公式的转行应在加、减、乘、除等符号处。

8、表格和插图。

(1)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内内容应对齐,表内数字、文字连续重复时不可使用“同上”等字样或符号代替。表内有整段文字时,起行处空一格,回行顶格,最后不用标点符号。

(2)插图。每幅图应有自己的图序和图题。一般要求采用计算机制图。

文中图表需在表的上方、图的下方排印表号、表名、表注或图号、图名、图注。

(三)注释

注释采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页脚)或篇末注(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不可行中加注。注释编号选用带圈阿拉伯数字,注文使用小五号宋体字。

以下为引用各类文献注释格式:

专著:注释编号。作者。专著。书名[m].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期刊:注释编号。作者。期刊。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论文集:注释编号。作者。论文名称: 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度。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注释编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写作年度。

专利文献:注释编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 出版日期

光盘:注释编号。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出版年(光盘序号)

互联网:注释编号。责任者。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文献作者3名以内的全部列出;3名以上则列出前3名,后加“等”(英文加“etc"”)

(四)附录

“附录”两字在第一行居中位置,使用小二号黑体字,加粗。

附录项目名称使用四号黑体字,加粗,居左顶格放置。另起一行空两格,使用小四号宋体字标注附录序号和题名,编排样式可参照正文。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其书写格式应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采用单字母“A”标识,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采用单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四字居中放置,使用小二号黑体字,加粗。

内容使用小四号宋体字,居左,空两格放置。具体结构格式与标注方法同注释中交代引文出处的注文格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