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的习俗与礼仪-解析(精选3篇)
蒙古共和国简称蒙古,位于亚洲中部,是一个高原内陆国家。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人口191,47万。官方语言为蒙古语。首都乌兰巴托(UlanBator)。货币是图格里克Turgid。1921年7月11日宣告独立。1949年10月16日与我国建交。……
蒙古是一个畜牧业为主的国家。1985年后放宽对私有牲畜头数的限制。1988年拥有各种牲畜2259万头,主要牲畜有羊、牛、马、骆驼等。工业有畜产品加工和煤、铜、钼、莹石、钨、金等采矿业。熬包神是蒙古部落的保护神。
行人路过敖包时要下马献上钱财,供上酒肉,或剪下马鬃、马尾系其上面。传统上蒙古人把锅灶、火盆和篝火堆等当作火神加以崇拜,逢年过节、迁居或婚礼时,都要举行祭祀活动。蒙古牧民的住房是蒙方包,蒙古包是蒙古人长期游牧生活的产物,在草原的特定环境中有着许多其他住所不能代替的优点。马奶酒又弥酸马奶,是蒙古人最爱喝最尊崇的一种饮料,每逢夏天,蒙方牧民都喜欢自制马奶酒。蒙古人大部有抽烟的习惯,对烟具也很讲究。羊肉是蒙古人的主要副食品之一。奶茶是蒙古人日常生活和款待客人的必需品。
蒙古人喜欢借颜色来寄托自己的愿望和感情,将不同的颜色赋予了不同的意义,红色象征亲热、幸福和胜利。许多蒙古人窗欢穿红色的蒙方袍,姑娘们爱用红色缎带系头发。黑色被视为是不幸和灾祸,故蒙古人不穿黑衣服。蒙古人热情好咨,有一套独特的.待客礼仪,具体表现在迎客、问候、待答。送客等方面。客人告辞时,主人往往举家相送,并一再说“再见”、“欢迎再见”、“祝您一路平安”之类的送行话。
在游牧或日常生活中,蒙古人相遇时,首先,总要极有礼貌地相互问候家畜安好,其次再互问家人平安,最后才相互寒喧。这是因为以牧业为主的蒙古人,把家蓄置于生活中特殊重要的地位。蒙古人具有好客的美好传统,即使对陌不相识的来客,也往往以礼相待。所以,人们说:“在蒙古,即使没带干粮,也可旅行数月”。蒙古各地每年7月总要举行那达慕盛会。
蒙古人最忌讳的是将自家牲畜的乳汁卖掉,认为这是一种标志贫穷的耻辱。客人来访时,忌讳将鞭子或棍杖随身带进主人的毡帐,否则便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侮辱。客人切忌将帽子朝着门口放,当主人用盛在银碗里的酸马奶来招待客人时、客人必须一饮而尽,忌讳一口一口地细细品尝。如果遇到贵宾临门,他们则以全羊款待。他们有这样的风俗,在以全羊招待贵宾时,应由主人先切肉或先吃,否则贵宾是不吃的。他们的食量一般都很大,往往所吃的大块炖牛羊肉,重约1公斤左右,他们不喝汤,不用筷子,以左手拿肉,右手用刀切着吃。餐桌上须放盐。他们忌吃鱼虾、海味、肥猪肉,也不爱吃糖醋、过辣的或带汤汁、油炸之类的菜肴以及蔬菜等。
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这一习俗自古流传至今。到了蒙古,主人一般会热情的给你奉上奶茶。我们平时要喝,不喝是不礼貌的。而且主人请吃奶制品,你不能拒绝,否则会伤了主人的心。
献上哈达
是哈达蒙古人日常行礼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在欢迎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一种礼貌。在献上哈达时,蒙古族服饰主人双手捧着哈达,唱着吉祥的问候或恭维话,渲染着洪都博客的敬仰气氛。同时哈达的折叠口面对着接哈达的客人。客人要站起来面对敬献哈达的人,专心听敬酒和接敬酒。接哈达时,客人要微微前倾,献哈达者将哈达挂在客人的脖子上。来宾要双手合十放在胸前,以示对献哈达者的感谢。
唱歌
蒙古人的劝说往往是通过真诚的赞美来表达的`。唱歌和劝说是同时进行的。往往是一个主唱之后,大家举杯一起唱,然后大家一起欢呼。如此多次,酒酣畅淋漓。有仪式,有即兴的趣味,有一个人或几个人,还有合唱,对他们的赞美往往是激荡的,通宵达旦的。
崇拜上帝
蒙古族仪式中有敬神的习俗。根据蒙古民族精神的描述,厨师将羊切成九等份的肉,“之一份为天,第二份为地,第三份为佛,第四份为鬼,第五份为人,第六份为山,第七份为坟,第八份为水神,第九份为帝”。
洪都博客
祭天把肉扔在蒙古包上面;牺牲地被扔进火里;佛祖放在神龛前;鬼红豆祭祀博客放在包裹外面;山挂在神圣的树枝上,坟墓是献给民族的祖先。放在袋子外面,扔给河里的水神,最后祭祀成吉思汗,放在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萨满教,它崇拜许多神。
烤
给客人斟酒是蒙古人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酒是食物的精华,是谷物的结晶,献上最贵的食物是为了表达草原牧民对客人的敬仰和喜爱。通常,主人将美酒倒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捧在长长的哈达上,唱着优美的蒙古族传统祝酒歌。如果客人谦虚不喝酒,会被认为看不起主人,不肯坦诚相待。
宾客应立即接住酒,将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方向点击,以示对天、地、火神的尊敬。不喝就不要勉强自己。你可以触摸你的嘴唇,以表示你收到了主人的善意。
他馈赠礼节,如在福建福鼎,当年有父母或长辈过世的人家,过中秋节时不能蒸中秋粿,要由出嫁的女儿或亲戚给家中送来中秋粿和月饼陶瓷茶叶罐 中秋礼品,称为“送孝”。在江苏高邮,此日求婚者多带着雄鸡、鹅、藕、月饼去女家“追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