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分析报告(合集十篇)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精选10篇)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篇1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在最近几年来受到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参与。分别针对人事管理的起源以及人力资源相关概念及内涵,及其起源,还有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进行深入分析。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缺乏管理规划

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资金少以及发展规模小等特点,管理人员在通常把企业的资金投资重点放在提升经济效益方面,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制度的设定并没有做出十分有效的规划,并且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规划也是缺少认识的。再者,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管理人才还有比较科学的管理手段。从整体上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对于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人才流动频繁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小企业人才流动比较频繁,这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主要原因不仅仅在于人才个人价值观不断变化,更为核心的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很难为员工发展提供更高的福利以及更高的薪酬,还有更好的职业发展规划,最终导致企业人才流失情况非常严重。

3.人力资源管理资金投入少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大部分的企业管理人员都不太重视对人力资源管理加大投入,而把关注重心放在了发展业务方面,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这类项目的投入非常少,尤其是在人才招聘以及员工培训等方面都和大型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的。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很难吸引到更多具有高技术以及高水平的精英人才,对于企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制约障碍。

(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企业管理人员未意识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我国大型国有企业而言,大部分的企业领导人员还存在比较严重的.官本思想,并且对于当前市场发展以及竞争方面也存在较不合理、科学的认识,最终导致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开发以及管理都受到了制约。而且,大部分的国有企业都是只注重精英人才招聘还有企业经营业绩的实现,针对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以及培训工作是非常少的。

2.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

制定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对于激发员工提升工作效率,促进员工以及企业实现共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国有企业都还没有创建比较完善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大部分的员工也认为只需要每个月领取定额薪酬就可以,根本没有考虑到激励机制方面的内容,这些都直接导致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比较严重的倦怠心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到企业发展。

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一)人力资源管理投入不断加大。

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爆炸时代,从员工角度进行分析,员工参加工作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够寻找到一个学习的机会,因此,更加重视自身工作完成质量,并且也十分注重能否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到新技术以及新知识。所以,针对这些方面,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会对人力资源管理给予跟多投入。

(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现象越来越普遍。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并且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和工作事项全部委托给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搭理,不仅仅能够有效节约管理成本,并且也能够为提升企业各项工作效率创造调价。

(三)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流动性加快。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方面的流动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一个员工终身在一个企业工作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因此,在未来的发展阶段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有着较大的流动性。

(四)人力资源管理更具专业性。

其他资源管理进行对比,相对来说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培养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以及财力,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言,大部分的企业都需要储备很长的时间,这是一个需要经过漫长的准备以及开发,还有谋划的过程。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所以,会针对人力资源以及战略规划做出有效结合,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更加专业。

三、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在当前我国企业当中的发展地位还有待更快速地提升,在战略性方面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发挥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效作用,让人力资源管理发挥出更多更大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作用,并且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性建议。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篇2

建立HR体系是个大工程,因企业性质、行业特性、发展阶段、人员规模等不同而不同,建议该问题明确如下:

企业处于初创期、适合大部分行业所遇问题(特殊行业或组织除外)、人员规模为300人及以下(参考大、中、小、微企业)。

主要谈谈小企业HR负责人如何逐步开展人力资源基础工作,分三部分:

一、明确3个HR问题:定位、角色、逻辑

1、定位

(1)作为小企业HR,做到谦虚、平和、真诚去跟员工沟通交流,了解公司方方面面细节,包括员工的工作、生活及学习。

(2)不做表面文章,不做形式工作,不搞高大上的规则,用心对待身边人或事,做好衣食住行,少管理多服务,体现服务、客户化意识;内部不稳定、不和谐,谈不上人力资源系统建立。

(4)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二项欲望及五项需求,从法-理-情的顺序去建立规则,而反过来从情-理-法的顺序去执行。

2、角色:人力资源发展阶段及扮演角色,不展开谈,网络搜索学习,并结合企业思考。如战略合作者、员工服务者、变革的推动者、人力资源专家等等,建议较有必要学习,虽然达不到深层次要求,但每项角色均有其意义,站在企业角度及目前阶段,明确HR的目标、职责、内容等。

3、逻辑:

(1)HR架构逻辑:个人认为,底层3个为业务价值链、任职资格标准、HR信息化,操作层5个为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员工关系(人力资源规划不放在操作层,所有HR工作都需要规划)。

(2)小企业HR可能多半的工作:跑社保、发工资、找简历。大多时候集中在员工关系、招聘、薪酬3块。

(3)想要建立体系,先把基础几项核心工作服务好。互联网+时代,更多要不忘初心、夯实基础。

二、初期重点做的基础工作,此部分预计2-3个月梳理,保证企业人力资源基础工作的'正常开展。

1、深入老板文化的精髓,决策方式、领导风格、沟通形式、文化氛围等等。这个靠悟性了,HR的人际敏感、独立思考、学习能力充分体现。

2、企业运营状况,现阶段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重点,反复找老板和员工谈(谈吐为止),平时多听,多看,多走,多想。

3、抓住痛点,解决最痛3点,一般主要矛盾不超过7个,能同时解决7个以上就很牛逼,解决前3个即可,相应后面4个可能越来越简单。

附:罗列下可能的重点需求:

(1)基础规章制度建立:如人事审批权限、定岗定编(岗位序列及薪酬优先做)、考勤、入职(劳动合同、人事档案等)、在职(试用/转正、入职培训等)、印章证照/证明等。

(2)员工招聘:更快、更准确的找到合适的人才。不展开说。

(3)薪酬福利:薪资计算及发放、社保公积金管理。不展开说。

三、模块化关联操作,此部分预计至少6个月出制度框架及工具,不断PDCAR。

前提要非常熟悉企业经营状况、治理结构、资源、文化、产品。设置中长期HR目标,着手开展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任职资格体系、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等。主要重点工作有:

1、任职资格体系:对人员数量、结构、素质能力方面深入分析,完善组织架构;将企业内的所有职位按职类、职种、职层、职等分别理清。初期可设置简单些。

2、招聘方面:完善招聘管理制度,比如编制、费用、渠道、面试及面试官、背景调查、录用等。需求准,最有效是一个字:快。

3、绩效方面:建立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KPI关键性指标考核制度,制定考核标准、关键指标表、分解指标等。

4、薪酬方面:基于业绩与能力的薪酬制度,前提做好任职资格、岗位序列等,设置好结构、根据不同岗位设置,注重激励性,尤其初创公司的销售。

5、培训方面:结合企业文化,把新员工入职培训、通用培训做好,后续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多开展活动,注重形式、文化氛围。

总之,对于企业来说,除了人才,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了人才,就Hold住了未来。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战略、战术、技术三个层面入手,就能有效解决招聘难的问题。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来自物业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李可。我自20xx年至今一直效力于物业公司,从20xx年开始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过这将近三年的人力资源工作的历练,对这一职业的特点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小小的见解和工作方法,当然,与很多从事这一职业的前辈来讲,我无论从专业度抑或人生历练都相去甚远,所以今天我大胆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小小心得,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海涵。

一、我所理解的人力资源管理

因为大学主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加之毕业后几年的人力资源实操工作,我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工作量大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管理共分六大模块,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管理六方面。无论是从事哪一模块的工作,都需要完成大量的数据收集,统计与分析,同时也需要不断的对该模块最新政策法规等学习与应用。而目前,大多数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一人身兼多个模块甚至全部模块的工作,所以工作量极大。

2、内容复杂

正如刚刚所讲,由于分类较多,且各模块内容环环相扣但又各自独立,就必然使人力资源工作的内容更加复杂。举例来讲,若规划有误,则招聘难以进行,若招聘把关不严势必会增加培训的难度,同时也会带来譬如劳动纠纷等不利于劳动关系管理的事件发生。而薪酬若不与绩效挂钩则难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薪酬管理不善,又会导致劳动关系恶化。所以,复杂的模块关联,要求我们做事不仅要注重效率,更要有系统的统筹管理能力。

3、专业度强

虽然日常的工作中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不深入,但这不代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需要专业度。若想准确迅速的解决各类人力资源问题,没有极强的专业能力不仅难以达成同时也会使员工对HR工作者信任度大打折扣。

4、知识面广

由于人力资源涉及的模块众多,而各个模块所侧重的专业面又各不相同,所以,作为从事非单一模块的HR们,必须多渠道大范围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他既需要掌握管理学来系统统筹工作,又需要熟知法律以及心理学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同时也要对财务知识,统计学以及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均有所了解才行,所以,我认为这是尤为需要宽泛知识面的一项工作。

5、对立统一

人力资源管理最独特也是最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是企业中唯一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职位。他既要考虑公司的盈亏与否又要保证员工也包括他本人的利益与发展,在这个看似对立的两方中,HR的工作就是要寻求最完美最准确的平衡点加以平衡,使双方共同发展进步。

6、以人为本

这是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与无论其他何种职业相比,人力资源管理无疑是与人有最密切关系的一个工作。无论是哪一模块,都从人本身出发又回归于人。所以,我认为这一职业最需要具备的就是以人为本的信念与品质。也只有以人为本,才能真正的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二、物业公司HR特点

正如我之前所讲,物业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入职门槛低,所需专业技能多,人员流动率高。而这一特点直接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方向与侧重点。我个人认为,物业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专注于传统的人事管理,对于绩效与培训这两大模块则很难真正全员推广。而正是由于行业的特点,物业公司的员工必然是具备来自五湖四海,学历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这三大最突出的特点。因此,要求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除必须掌握以上HR必备的特点外,还需具备细致、耐心、化繁为简以及对于不断重复性的工作始终保持新鲜感与热忱度的能力。简单举例,所谓细致,就是需要对由于人员不断变动而产生考勤、工资以及保险福利等的变更必须要细致的检查核对多次方可;所谓耐心就是要不厌其烦的对不同的员工解释同一个问题,甚至对同一个员工解释同一个问题多次;所谓化繁为简就是将复杂的理论,专业的词汇转化成全员都能听得懂的通俗语言;而人员的频繁流动必然使人力资源工作所有环节都在不断地重复与循环。

三、工作难点

虽然目前本人的工作并未深入到HR工作的核心,但在日常的实践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还是反映出物业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难点。

1、人员流动快

由于物业行业人员的构成特点,必然导致人员流动较常规企业快,而安亭新镇属于上海国际汽车城的配套项目,周边有大众汽车厂等较高端生产性企业,无论从工作时间亦或是福利待遇都相差较多,加之物业行业劳动强度大,岗位要求标准高,制度严等原因,如何解决人员流动率高的问题一直是近些年工作的难点与重点。

2、劳动关系管理难度大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要求,公司提供必要的工作服装,但自公司不提供员工宿舍后,由于人员的变动,服装的损坏或未退回等情况偶有发生,增大了服装管理的难度;新入职员工也常会发生刚签订好劳动合同后就旷工离职,增加了合同管理的难度;而由于对薪资构成考勤计算方式的模糊不清亦或是由于公司辞退心存不满等原因,劳动纠纷也时常产生,因此劳动关系管理难度极大。

3、培训难度大

如何将培训真正落入实处也一直是物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之一。由于招聘的难度较大,因此新员工并非批量入职,而由于入职培训内容较多,所需师资多,因此单独一人或几人入职时,经常无法完成入职培训全部内容。而由于工作时间特殊,全员培训等公司级培训必定会占用到员工的休息时间,非统一住宿后赶来参训的人员势必对此产生不满或借故不予参加。

四、解决方法

针对于以上工作难点,我们也尝试了很多方法来解决,经过不断的实践论证,结合内外兼修的工作方向,逐渐的减少或降低了由于以上问题而带来的风险。

1、人员流动快

针对于这一物业行业共有的最大难点,我们坚持内外同步改变与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1)对内主要采取鼓励招聘、深入培训与完善制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历年对招聘来源与各招聘渠道留存率的分析,内部员工留存率最高,针对于这一特点,制订了招聘奖励规定,增加了员工介绍的积极性;通过增加企业文化等公司理念的培训提升员工的荣誉感责任感与慈善的心态;通过对考勤制度、薪酬制度以及值班制度等的编制、完善、公示与培训,有效降低了员工离职率。

2)对外主要是增加招聘渠道。以公司现行招聘与培训风险分析报告为基础,实现充分利用网络招聘、政府机构、中介公司、外委招聘、招聘会等各类外部招聘相结合的方式。

2、劳动关系管理难度大

1)针对于服装管理难点,首先完善服装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与义务,将服装管理切实与每个相关责任人相挂钩;设置更衣柜,改建更衣室,方便员工上下班衣物的更换与集中管理,经过以上一系列变更与完善,不必要的服装成本增加已基本消除。

2)针对于劳动合同管理,改变原来入职一周内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为同一月份入职的员工在本月的最后一周统一签订;同时编制了劳动合同签收表,每份合同发放至本人均需签收,降低了用工的风险。

3)针对于劳动纠纷方面,通过对各类公司制度的公示与循环培训,使员工了解并掌握;同时增加员工沟通渠道,对于员工提出的疑惑或不满情绪等及时解答或沟通。自08年,未产生一起劳动纠纷。

3、培训难度大

同样以公司现行招聘与培训风险分析报告为基础,拓宽培训渠道、增加培训方法、建立内训师队伍。培训渠道方面增加了外委培训、楼盘参观、行业交流等渠道。培训方法上集中授课、拓展训练、情景模拟、现场实操以及自学等方式相结合。扩大内训师队伍,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利于制度与培训的迅速传达与实施。

五、新领导班子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影响

1、成立人力资源管理部

自总公司新领导班子成立后,对于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成立了人力资源部。与原有的自我管理相比,有了上级领导部门对我们工作整体方向的明确指导,减少了很多由于目标不明确而产生的管理漏洞;而原来对于不懂的人力资源管理难点,只能自己依靠网络查询或根据类似案例自行解决,现在可以及时咨询,快速解决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

2、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系统对人力资源各模块进行管理。制订了薪酬体系,规范了员工的薪酬管理,使工资的发放标准有据可依;

2)规定了对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有利的监督与管理,极大地降低了各类风险的产生。

3、实现现代化管理安装了工作管理软件,与原有使用excle表格制作相比,准确率大大加强,且减少了很多重复录入,大量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

4、专业能力提升

原来的培训工作只是对其他人的培训,而自我专业方面却苦于无处学习。现在无论是公司内部制度实施方案制定后必有的培训,还会参加由专业培训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使专业能力有所提升,真正的开始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以上即为我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浅薄分析,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及时指正,谢谢!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篇4

一、现阶段我院在职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1、全院在岗工作人员784人,其中正式在编482人,编外聘用员工302

人。另聘特岗医生

5人。

2、学历层次

本科88人,占11.2%;大专449人,占57.3%;中专199人,占25.4%;高中及以下48人,占6.1%。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少,无硕士以上学历人员,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仍比较多,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3、年龄结构

30岁以下339人,占43.3%;30至40岁232人,占29.6%;41至50岁182人,占23.2%;51岁以上31人,占3.9%。目前我院年龄段依然是年轻人居多,短期没有太大变化,年龄趋势较为稳定。

4、男女比例

男277人,女507人。

我院为县级卫生医疗机构,地处较为传统的客家人居多,护理人员、护士全部为女性,男性护理员还没有普及县级医院。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优先考虑招收男性护理人员,从事部分重体力的护理工作。

5、专业技术人员结构

专业技术人员752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90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92%;工程技术人员1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其他专业技术人员5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6%。

6、职称结构(含管理人员)

高级职称60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8%;中级职称169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2.5%;初级职称52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69.5%。

二:存在问题:

1、人员结构不够合理,中高级人员较少,学科带头人缺少、各专业人才发展不均衡,部分专业人才断层。

2、学历结构偏低,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偏少,特别是护理人员,全日制本科、大专学历的少,大部分经过继续教育取得非全日制大专学历。

三:建议:

1.今年计划招聘临床医疗大专以上毕业生30人,本科毕业生优先录用;护士30人,护理全日制大专毕业生优先;药剂本科以上3人。影像医学及影像技术本科2人。

2.争取招聘有执业资格的影像专业人才,特别是中级以上职称人员。

3.加强对本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鼓励现有专业技术岗位成才。

20xx年10月10日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篇5

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21世纪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现代企业要素管理的第一管理。对人力资源的争夺,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今各类企业及社会组织时刻关注的重心。与此同时,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的由国家统一调配的人和管理体制正在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管理体制转变。人才可以自由流动,企业和个人有了双向选择的机会。企业从被动地接受国家配置人才转变为真正自由用人单位。企业如何实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1.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概述

1.1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起步较晚,对人力资源管理概念认识比较模糊,有效方法不多、手段比较单一;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层次还属于初级阶段,仍停留在人事行政管理日常事务上。这些情况都严重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和发展。

2.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通过对本文的归纳总结,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由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管理者素质不够高,在人才管理开发方面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人员积压和人才匮乏的现象在企业内部经常出现,导致在企业过程中人力资源后备力量不足,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许多工作难以持续有效开展。

2.2人才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一方面许多企业往往十分重视对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形成了“唯学历论”的思维模式,不分析工作岗位的需要,不计聘用成本,一味追求高学历,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人才的大量流失;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企业的员工往往没有站在主人翁的立场上对待工作,当他们所受到的待遇或个人发展机会不如他们预期时,就很容易跳槽,引发人才的频繁流动。

2.3企业内部的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企业重管理、轻开发的现象普遍存在。国内的很多企业在“人”的使用上强调从“人力资源”上要效率和效益,偏重组织内部员工的管理,包括:行为管理、工作管理、绩效管理等多个方面的严格化管理,缺乏对员工的“柔性”管理,缺乏对员工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缺乏对员工必要的帮助。虽然组织内部有培训机制但更多的是岗前培训,员工培训缺乏必要的连续性。

2.4企业文化建设薄弱滞后,企业精神模糊

我国企业大多未把企业文化纳入人力资源管理并加以充分重视。员工个人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管理理念、发展战略不易形成一致,企业精神缺乏鲜明特色,凝聚力明显不足。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分析

3.1开发企业人力资源打赢“人才大战”

3.2.加强对员工的激励

人才管理以行为科学为理论基础,以激励为管理的核心内容,而人的行为动机,是由生存需要的物质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精神生活而产生的,因此,在人员管理过程中,要坚持激励原则。科学地运用激励的手段,能激发的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发挥人的潜力,调动员工积极性,维持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保持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3.3尊重、理解和相信员工

员工的人格应该得到尊重,员工的权利应该被告知、被享受和被执行,不允许任何侮辱人格、损害人权的现象存在。理解员工就是要在了解员工的基础上,理解员工面对工作分析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的自然反应,如员工由于对工作分析目的、意义不清楚而抵触工作分析,由于以前的`工作说明书没有实际指导意义而否认工作分析的作用等。相信员工就要充分相信员工在工作分析过程中承担其中一些工作的能力和责任感,善于和敢于把一些重要的工作分析工作交给员工去做。

3.4重视与员工的沟通

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沟通,就是要让员工与企业之间相互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增强情感交流,企业这样做可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使企业在确定目标、制定政策方针、做出决策、执行计划等各个方面与员工达成共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持续的沟通,工作分析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活动之一当然也不例外,沟通贯穿于工作分析的整个过程之中。

3.5规范员工的行为

约束机制的建立是确保人才管理方向的一个重要方面。制度是一种有形的约束,也就是企业的法规,是一种强制约束。企业管理以人为本就应该依法治企,以制度约束员工,规范员工的行为。有些企业认为,人才管理就是人情管理,就是对员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甚至放任自流,一提到对员工从严管理,建立规范的企业法规制度,就会压抑员工的工作热情,因而忽略了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其实尊重人,开发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最佳方式就是建立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员工的行为。

4.充分认识加强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将其纳入企业管理和发展的战略全局

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培养和使用,促使大批的技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是提高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需要,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竞争优势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因素是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实质上是人力资本主导型经济。如何抓住知识经济这一显著特征,寻求人力资源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嫁接与突破,一直是企业界不断探索的课题。

4.1人力资源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培训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因应多元化的需要,由以往更多以工作取向,转为更多以人取向,因人而不是因任务而异。人都是不同的人,培训更多针对人而设计,同时,开发人成为优于开发工作的更高境界。在培训方式、方法上,无论是公共组织还是私营组织,皆本着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呈多元化发展。同时,培训工作应日趋专业化,职业化。

4.2突出企业环境营造

企业的环境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息息相关,为此我们要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包括:(1)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员工处于这种环境条件下会深感知识技能的可贵,进而会努力学习,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技能;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条件下,领导用人的原则是“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使企业内真正具有才能的人能在企业中得到信任,担当重任,从而在工作实践中具有成就感,在接受重任的挑战过程中不断成长。(2)营造竞争环境。竞争能给人以压力,激励员工不断进取,不断成长。企业通过建立合适的竞争机制,使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公正、合理地对员工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形成一个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的竞争机制。这既有利于员工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不断提高素质,同时也为优秀员工脱颖而出创造条件。(3)营造培训环境。当前企业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但要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同时也要求技术人员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因此对企业员工最突出的问题是要更新知识。

5.将人力资源视为“动态的资产”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讲,人们已经产生一种共识,那就是"人力资源是企业最珍贵的资产"。现在,人力资源不仅是企业最珍贵的资产,而且应该是唯一"动态的资产"。人力资源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桥梁,优秀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发展的动力,企业最需要的是人才,最缺乏的也是人才。面对人才的竞争,惟有构筑人才高地,抢占人才制高点,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篇6

对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企业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善,在此,作者认为以下几条措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转变观念,提高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生产知识的能力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知识也将成为人类实现其他一切预期目标的前提和经济社会生活的中心。而知识的主要载体是人,因此,提高政府和企业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保持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管理的目标相一致

企业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是新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强烈要求,因而企业必须对传统人事体制进行深刻的改革和创新,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与企业管理新体制相一致,实现企业组织模式、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发展相一致。这样就可以使企业更大程度地挖掘出企业员工的潜能,从而产生巨大的知识经济效益,培育更强大的生产能力。

(3)避免认知上的偏差,把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人事管理相区分

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常常会和人事管理相混淆,相当一部分人甚至将二者认为是同一概念。然而,人力资源和人事管理在本质上并不是等价的,二者的区别在于:

①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对组织内的职务进行规划、设计,对组织中的各种职务进行分析。这部分职能是劳动人事管理工作所欠缺的。

②人力资源管理要为组织制定人员补充规划,包括企业中各级管理人员的招聘、任用、选拔及企业职工的代谢管理。而劳动人事管理在这方面只侧重于为其他职能部门提供人事方面的服务。

③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还要对人员培训进行规划。劳动人事管理在这方面的职能比较单纯,它主要是负责培养、训练企业的员工以及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评,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加薪或提升等。

(4)制定和实施企业人员激励和考核规划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关键、难度也较大的一项任务是企业人员激励和考核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管理中最难驾驭而潜力最大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人员激励和考核规划正是为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这一目标而制定的,主要的内容就是对人通过行为强化达到激励的目的。劳动人事管理所缺少的正是这种长远性,它重视的仅仅是现实行为,考虑的是做好企业员工的工资和薪金管理工作。

(5)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运作的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运作的创新就是要通过组织架构的改革、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制订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在成本上为企业节约更多的投入。人力资源开发的最终结果就是能为组织带来远远大于投入的产出。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运作的创新,目的就是要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为企业的生产效益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用最少的人力投入来实现组织上的目标,即通过职务分析和人力资源规划,确定组织所需的最少的人力数量和最低的人员标准,通过招聘与录用规范,控制招募成本,为组织创造效益。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篇7

通过深入分析,总体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处于传统的行政性、事务性的人事管理阶段,还没有向战略性、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的过渡。需要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战略性、专业化的管理职能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已经确定了一些基本制度,规划工作也正式启动,但还需要积极推进其执行和回顾工作。员工发展、选拔机制、培训、激励和考核管理等职能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升。

(1)人力资源理念:人才观的界定模糊,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系统性的、具有明确导向性、并且为全体员工理解并接受的人力资源理念体系。实质上是“管理通道”为作绝大部分员工愿意发展的职业通道,而且对于人才观的界定模糊,员工多以“职务高低”来衡量自己在企业的价值体现,从而导致员工形成片面的成长价值观,这与企业要求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战略观不匹配。

(2)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人事劳资部门的职能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主要职责应集中到吸引、培养、任用、激励和保留企业需要的各类人才,而不应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的行政性和事务性工作上。

(3)招聘与选拔:招聘方式单一;内部选拔引导和宣传力度不够,使员工感觉。自200x年起,x公司将招聘生员锁定在以上,一方面提升了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带来了内部低学历人员的恐慌。对于开展全员竞聘的上岗方式,一定要对员工引导和宣传到位,否则就会使员工感觉走。

(4)培训:人才培养方式不明确,培训需求调研不详细,种类单调。对操作岗位员工的培训多依托外部机构,培训费用高且效果差,技能鉴定更多的依靠笔试来考核,特别是限制了部分必须通过实际操作达到考核鉴定效果的项目的开展,一定程度上造成操作岗位员工理论知识强而动手能力差,对操作员工队伍素质提升负面影响很大。

(5)考核管理:考核未能体现真正的激励导向,未能给员工指明发展方向。已经建立的考核体系由于考核周期过长,缺乏时效性,导致激励作用被削弱;另一方面由于考核指标不易量化,主观性强,导致考核的公正性受到置疑。

(6)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系统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难以对员工长期发展提供导向性,员工迷茫自己的上升空间。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篇8

一、指导思想。

人力资源开发要紧密围绕整体发展规划,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和精细化管理目标为宗旨,以加强培训和引进人才为手段,不断更新观念、加大力度,调整结构,力争形成一支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在同行业中处于水平,敢闯市场、能打硬仗,基本满足x市场竞争需要的物流专业队伍;建立起一套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人才的产生和成长,有利于队伍整体素质持续提高的人力资源良性循环机制。

二、人力资源引进和培养的主要专业方向。

1、管理专业。主要是等有关专业。

2、外语专业。重点集中在等适应中亚各国的交流语言专业。

3、经营管理。主要集中在等有关专业。

三、调整规划

(一)员工队伍总体调整思路

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的直接管理向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管理转变,抓好员工队伍总量的宏观调控。

1、控制员工总量,确保队伍精干。

一是严格控制入口,除适量引进急需和紧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以及部分高层次人才以外,严格控制新增员工;

二是正确处理就业问题。尽量避免大包大揽的做法。

2、积极畅通出口,为企业减员增效创造条件。

一是对符合退休和提前退休条件(员工自愿提前退休)的,及时办理退休手续;

二是及时清理劳动合同,对合同到期,表现较差的,要及时终止合同,探索通过劳动合同的规范运作为减员畅通出口;

三是强化员工业绩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度。

3、内部挖潜,优化配置,满足人员需求。

一是对新增岗位员工配置,全部采取公开招聘办法,用市场手段配置人员;

二是积极推动组织变革,优化组织结构。

三是通过技术改造、优化设计和优化流程、优化操作规程、推行系统化操作等措施,优化生产操作人员配置。

4、不断加大力度,引进我处发展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

一要加强人员接替工作,不断引进相关专业的新增大中专毕业生,确保人才后继有人。

二要引进各类过硬、业务上精通、过硬的现成人才,经常性地调整和补充人才断层,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人才短缺。

5、充分开发利用现有人力资源。采取内部培训与送外培训相结合,岗位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培训工作力度,追求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一方面要加强送外培训力度。

在200x年的基础上,员工送外培训率要每年增长%,内部培训率要增长%;另一方面对各层次员工要视其情况分类培训,对拥有较强理论知识,年富力强,有一定培养潜力的员工加大岗位培训力度,要注意在工作中给他们压担子,加压力,促进其尽快成长,迅速成才;对有一定实际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业务骨干,要注意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对他们定期“充电”和知识的不断更新,确保其跟上时代步伐,防止其观念滞后。

(二)员工队伍结构调整思路

细分人才素质标准,建立健全专业标准,务实打造三支队伍。

1、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1)进一步完善选用机制,逐步优化各级结构。

要在公开选拔经营管理者、实行组织配置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选拔任用机制的基础上,建立量化的考核体系和灵活的选拔机制,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素质。要建立领导干部量化评价标准体系,从胜任特征入手,将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人际能力、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个人动机、人格品质等特征进行量化,实现干部选拔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以加强团结为重点,抓好班子作风建设

在班子成员中倡导建设四好班子的理念,通过加强班子沟通、开展拓展训练,增强凝聚力。实行集体领导,强化组织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班子各位成员的作用。推行任期承诺和任期目标制度,自觉接受员工的评议和监督;要加大对各单位领导班子日常考核力度。

(3)加强后备队伍建设

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将培养锻炼计划与职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给他们压担子,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加强动态管理和跟踪考核,及时将业绩平平、不思进取的调整出去,将业绩突出、德才兼备的吸纳进来。

2、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1)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

要按照扩大专业范围、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要求,将那些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优、业绩突出的优秀专业人才吸纳进来,充实学科带头人队伍。要以继续教育、深造学习为主的培养方式,加大培养力度和对学科带头人考核力度,按照考核期限的要求,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学科带头人进行考核,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科带头人,取消考核不合格的学科带头人的资格和津贴。

(2)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和完善人才信息库。通过建立人才信息库,全面掌握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现状,分析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和不足,抓住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形成技术专家、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骨干为梯次的人才队伍。要抓好以业务深造、知识更新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工作。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实践能力为重点,抓好岗位培训。采用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理论指导与实践相结合、员工个人愿望与企业需要相结合等方式,使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覆盖率在%以上,平均每人每年接受培训的时间不少于课时。

3、操作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1)不断改善操作员工队伍的成长环境,加快内部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操作员工培训的经费投入,形成重视技能、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兼职操作工教师队伍。

(2)组织参加技能大赛,推行技能大比武,不断提高操作人员技能。

定期组织操作人员技能大赛,推行技能大比武,开拓操作人员眼界,使其热衷于技能钻研,不但提高操作技能。

(3)不断提高技能鉴定水平,加大操作人员的考核力度。

加快职业技能开发培训建设,实现技能鉴定的标准化、现场化,争取提高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和规模。要严把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关,维护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严肃性。

对违反操作规程、职业技能鉴定复审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要实行强制培训或待岗培训。

(三)主要措施。

建立有利于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有利于人才的引进、培养、产生、使用与退出的人力资源运行机制。

1、进入和退出机制。要建立有效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和出台一整套优厚的鼓励政策,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成长环境,吸引各类有用的人才积极投身于的广阔天地,去实现自身的应有价值,做一番事业。同时要妥善处理稳定与发展的矛盾,对现有老员工,按照转变观念,更新知识的思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重新转岗。对少数不思进取或经过培训仍然达不到预定要求的人员要疏通渠道,建立必要的淘汰和退出机制。

2、激励机制。要建立起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在上为他们的进步、业务上的提高提供条件和帮助;在感情上,提倡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在待遇上,坚持突出效率、兼顾公平的原则,为他们提供优厚的生活和收入待遇,奖罚分明,敢于重奖。

3、使用机制。要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员使用机制,重点开发和使用适应市场竞争和市场规则的人力资源,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不拘一格地选人、用人。要注意培养和使用年轻,确保后继有人;同时要结合x企业实际,客观正确地处理好老员工、新员工及引进员工之间的复杂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篇9

摘要:从体能、智能、技能、心能四个能力因子出发,提出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概念模型。在对中部六省问卷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验证了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概念模型的合理性。各初阶因素对高阶因素人力资源能力影响程度的排序为:心能、智能、技能、体能;二阶验证性结构方程模型中各变量的路径系数,可以计算出人力资源能力各要素的权重,从而避免在确定要素权重时人为打分,降低评价客观性的问题。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SEM模型;人力资源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升级,经济发展从投入型模式转变为技术型模式,而技术型的增长模式除要求有新机器、新设备外,更需要有一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高素质工人[5]。日益壮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人力资源能力的高低,不但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转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的研究对农民工个人以及对企业和政府等解决近年来“用工荒”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一)人力资源能力的内涵

徐华等[8]则认为,能力是指人作为个体的自然人从体能、技能、智能、潜能四个方面展现出对某项任务的胜任度,人力资源能力就是人力资源在现实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能量和成熟度。商红日[9]认为,人力资源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力,通常包括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劳动技能、创新能力以及创造力等。郑新立[10]则认为,人力资源能力是指人的内在素质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具体应包括德能、智能、技能、体能。越来越多研究者基于自身的学科领域从不同层面围绕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相关问题展开探讨,针对从不同研究目的和理论视角出发,造成“人力资源能力”概念的理解差异,王艳艳等[11]分别从宏观、微观、心理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对“人力资源能力”概念和外延进行了比较和辨析。

与前面的学者不同的是陈劭峰、赵秋成、夏芳等学者开始运用现代的方法对人力资源能力进行实证研究。陈劭峰等[12]构建了人力资源能力等效系数方程,并对国内的人力资源能力分区进行了评价。赵秋成等[13]探讨了人力资源能力内涵,并从体能、智能和技能三方面分析了大连市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水平。夏芳[14]基于森的可行能力,构建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人力资源能力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技术实证分析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人力资源能力的结构关系。国内对人力资源能力的研究多以定性的内涵分析为主,定量实证研究为辅;研究对象大多是大学生、医务工作者、财务人员等知识性员工,对其他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

(二)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研究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关于新生代农民工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成果很多,涉及的问题包括素质、知识能力、心理、教育培训、就业能力、人力资本建设等,这些课题的研究或与人力资源能力问题相关,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刘瑶、彭建娟等学者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进行了研究。刘瑶等[15]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知识能力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其知识能力总体状况作了评价和判断。彭建娟[16]对吉林省建筑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进行了测量,并从职业培训和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就业能力的建议。曾丽[17]则是从个人因素、个人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出发,对珠三角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上述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问题,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研究人员和地方劳动部门工作的重点多集中在农民工的就业安排、技能培训方面,研究内容大多为人力资源能力的一个侧面,并没有将心理、思想等因素纳入到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范畴中来。鲜有以“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为主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特殊群体,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模型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概念模型的构建及调查情况

(一)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概念模型的构建

人力资源能力是人的体能、智能和技能三者的高度统一。体能是人力资源能力的载体和基础,是新生代农民工学习、工作的体力保证。体能主要包括生理机能、身体抵抗疾病能力和身体素质等。智能是人所具有的运用知识和经验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我国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显示: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年龄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时十五六岁的年龄,就业的行业多集中在服务业和建筑业。 考虑到其较低的文化水平和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就业现状,本文对智能的测量主要从职业常识、文化理论水平以及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等方面来进行。技能就是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的能力,是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中产出劳动成果最重要的能力。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职业搜寻能力、技术专长和执业资格是衡量其技能的主要指标。

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队伍中的新生力量,他们有着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显著特征,就业动机已由生存型转变为生活型或发展型,外出务工赚钱的同时,改变生活状态,追求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他们主要的追求。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诉求强烈,与父辈相比他们的“城市梦”更为执着。受现行城乡和地域分隔教育、户籍体制等因素的制约,教育和技能水平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公民意识和道德素质与市民化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18]。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高,思想解放,对城市有强烈的向往,返乡务农意愿很低。但受制于以户籍限制为代表的现行的诸多制度阻碍,他们的城市梦在现实中遇到了很多不公平对待,诸如城市户籍、社保、教育、子女就学就业、住房等无一不困扰着他们,使他们承受了父辈无法体会的心理压力。富士康“十二连跳”的农民工自杀事件更是证明了沉重的日常工作量,等级森严的人事制度,较高的生活成本使新时期的打工者心理压力倍增。因此,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的研究必须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全面发展的需要,不能仅仅关注体能、技能、智能等方面,还应将心理素质、进取态度等因素考虑在内。心能,即心理积蓄的潜在开发的和心理能够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是测量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不可或缺的指标,衡量指标包括心理潜能、抗挫折能力、克服逆境能力等。

综上,本文将从体能、智能、技能、心能等四方面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人力资源能力。考虑到人力资源能力及体能、智能、技能、心能等变量不便于直接观察与测量,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在处理和解释这些变量之间关系时存在局限性,因此我们采用结构方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源能力结构进行分析。其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本文将对新生代农民工体能、智能、技能、心能四个能力因子进行一阶验证性模型分析,若四个能力因子间有中高度的关联度,且一阶验证性分析模型与样本数据又可匹配,说明四个能力因子均受到一个高阶因素(人力资源能力)的影响。然后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进行高阶验证性分析,若二阶验证性分析模型与样本数据匹配度较好,说明人力资源能力(高阶因素)对四个能力因子(初阶因素)的解释能力较高。

(二)量表设计及数据来源

四个潜在变量(能力因子)之间的协方差显著不等于0,表示四个能力因子之间有显著共变关系。六组能力因子相关系数中有四组大于0.5,说明能力因子间存在高度相关。因此四个能力因子可能存在另一个更高阶的共同因素。从一阶验证性模型适配度的检验结果来看,所有适配指标均达到了良好水平。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体能、智能、技能、心能四个能力因子的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与实际样本数据适配情形良好。 由一阶验证模型分析结果可知,四个能力因子之间存在更高阶的因素构念。二阶验证性模型中,一阶因素构念为 “体能”、“智能”“技能”“心能”变为内因变量,外因潜变量为高阶因素构念“人力资源能力”。用AMOS17.0软件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二阶验证性模型进行运算,输出结果见表5,各项指标均达到较好水平,这表明我们所建立的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模型得到了实际调查数据的较好支持。

从体能、智能、技能和心能的路径系数上来看,各初阶因素对高阶因素人力资源能力影响程度的重要性排序为:心能、智能、技能、体能。人力资源能力就是人力资源在现实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能量和成熟度。在教育背景苍白、工作量繁重和就业环境较差的情况下,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压力和失败的从容以及压力环境中形成的良好职业素养往往是新生代农民工从同伴中胜出的关键。这也表明,在新的社会发展和转型阶段,漠视人文关怀的生活环境,强硬的组织文化,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和生理始终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已严重影响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而限制了其个人能力的发挥和提高。

、结 论

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不仅是体能、智能和技能的高度统一,心能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源能力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和促进作用。通过对四个能力因子进行结构方程验证性分析,得到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模型。从四个能力因子对人力资源能力的影响程度来看,企业以后要加强对农民工心理问题的关注,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工作和培训环境,不但要担负起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的责任,更要提供心理的咨询、疏导、治疗等服务,定期传授舒缓压力的方法,从而促进农民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能力的提高。地方劳动部门,除了做好职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技能培训外,还应做好入职前对农民工的心理调查、疏导、咨询和心理指导工作。各地方政府和部门应该多策并举,积极指导,配合企业做好本地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源能力开发工作。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篇10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分析研究。

摘要: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护理人员工作任务日趋繁重,护理人力资源配给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合理配置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本文以真实性、系统性、直接性为原则,综合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以某企业医院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该企业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企业医院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因子分析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medical system reform, nurses increasingly onerous task,rationing of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in hospital car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level of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Based on the principals of truth, systematicness and substantivity, adopting the questionnaire and statistical analytical approach, taking a corporate hospital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of the enterprise-owned hospital by factor analysis, and propose some constructiv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enterprise-owned hospital rationing of nursing human resourcefactor analysis

护理人力资源是医院的核心资源之一,是指能满足社会对护理的需求,推动护理专业发展,具有从事护理工作的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护理人员的总和[1]。护理人力资源作为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人民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的重大使命。随着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医院需要采取措施,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医院良性可持续发展。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医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对某企业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归纳影响因素,再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研究,以期能够找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佳方案。

一、因子分析法

(一)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我们在利用评价指标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时,往往希望能够建立一套全面的指标体系来分析问题的真实情况。但是在分析具体问题的时候,在整个体系中,由于指标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以及信息重合等现象,且每个指标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对我们的评价结果就造成了影响。因子分析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用来研究怎样将众多变量转化成几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变量,从而使变量因子更具说服力的多元统计方法。[2]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在尽可能保留原始信息的情况下,用比较少的维度来评价分析原始数据,通过降维来揭示本质总结规律。

(二)因子分析模型

上式得含义为假设有p个变量含有m个独立的公共因子,每个变量xi含有特殊因子ei,各个特殊因子互不相关,特殊因子ei与Fj也不相关,每个xi可以由m个公共因子和对应的特殊因子ei线性组合。在上述数学模型中,F为公共因子;A称为因子载荷矩阵,aij为因子“载荷”;e为特殊因子,表示公共因子无法解释原有变量的部分。[3]

(三)因子分析的计算步骤

标准化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其变成数量级和量纲上的通用数据,防止根据原始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受到量纲的影响。

得到标准化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特征根、特征向量。

提取公共因子。利用SPSS软件求解相关矩阵的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

因子循环、因子命名。为保证一个因子能解释该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需要进行因子正交循环。根据原始指标在主因子上的载荷大小对各个公因子进行因子命名。

计算因子得分。把贡献率作为权重,加权计算因子结果。估计因子得分的方法有回归法、Anderson-Rubin法、Bartlett法等方法。

二、实例分析

(一)建立假设

根据某企业医院发展实际,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我们将影响该院护理人力资源需求数量的因素归为三类:护理工作量、护理人员素质、护理服务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如下假设:假设护理工作量的大小与护理人员需求量正相关,即随着工作量的增加,护理人力资源需求量也相应增大;假设对护理人员素质的要求与护理人力资源需求量正相关,即对护理人员素质的要求越高,护理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也越大;假设护理服务质量与护理人力资源需求量正相关,即护理服务质量越高,相应的护理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也就越大。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影响该院护理人力资源需求量的因素进行实际调研分析,以此来检验我们的'假设分析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二)问卷调查,获取影响因素。

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统计,择取要素评分选择在3分及以上且选择人数在70%以上的要素,得到影响该院护理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为:治疗护理量、出院人数、一级护理量、患者满意度、床位使用率、学历水平、技术职称等级。

(三)因子分析

通过SPSS软件,我们得到如下分析数据:

从因子碎石图中,横坐标为因子序号,纵坐标为相应的特征根值。从图中可以看到前两个因子的特征根较高,连接一条陡峭的折线,第2个因子之后的特征根就比较低了,在碎石图上显示为一条平缓的折线,这也再次验证了提取前2个因子是较为合理的。

从表3中可以看出,每个因子在不同原始变量上的载荷没有明显的差别。因此为便于命名,要对因子载荷阵进行旋转。旋转后如表4所示,第一个公因子在指标在一级护理量、治疗护理量、床位使用率、出院人数四个指标上具有较大的荷载,说明这4个指标具有较强相关性,我们将这四个指标归为第一类因子。将其命名为工作量因子。第二个公因子在职称和学历指标上有较大的荷载,我们将它归为第二类因子,命名为人员素质因子。

通过以上因子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影响该企业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因素主要有工作量、人员素质及护理服务。其中工作量和人员素质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较大,护理服务主要从患者满意度指标体现,对该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程度较小。

(四)影响因素分析

护理工作量是指护理人员为了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而必须进行的工作活动。随着医学模式及护理工作理念的不断转变,护理工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被动执行医嘱,更多的是从单纯的功能护理工作向整体护理工作转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提供一系列全方位的深度服务。因此护理人员的工作范畴不断扩大,工作量不断增加,间接护理工作日趋增多。随着医院的发展及患者群的扩大,各项护理工作量指标,如一级护理量、治疗护理量、床位使用率、出院人数等都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些情况是该院护理人员实际工作的真实反映,将以上因素纳入到因子分析模型中,能够真正分析出该企业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状况及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护理人员素质是指护理人员本身所具备的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各种能力要求及个人特质。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人员的工作也从单纯的治疗服务转变为提供生活服务、健康指导、心理和心理支持等内容。在这种整体护理模式下,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及多方面的能力才能不断满足岗位要求。要达到整理护理的工作要求,医院就需要一批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多经验、高职称的护理人员队伍。

护理服务质量是护理人员实际工作质量的体现,本文中提到的患者满意度便是工作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要保证服务质量,就需要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在一定程度上,服务质量越高,人力资源需求也就越大。

三、结束语

通过对某企业医院护理人员工作量、人员素质、服务质量三个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得到的数据结果表明,护理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与护理工作量和人员素质有着明显的关系,并存在正相关性,这就说明护理工作量和人员素质是决定护理人力资源需求的关键指标,这也验证了本文在前面提到的两个假设。而护理服务质量与护理人力资源的需求关系很小。因此,前文提到的第三个假设不成立。

结合该院实际,医院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在护理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全院上下非常注重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建立了全程温馨服务管理模式,采用全员绩效的方式,将服务质量纳入到员工的绩效考核中,定期开展护理服务相关讲座及培训,已经基本建立了常态化的护理服务模式,形成了特色品牌。因此护理服务质量对护理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